首页 / 专利库 / 泉水 / 扭簧 / 扭杆弹簧 / 旋转减振组件

旋转减振组件

阅读:943发布:2020-12-25

专利汇可以提供旋转减振组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优选地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旋转减振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偏转 质量 摆锤单元(72),所述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具有:可绕旋 转轴 线(A)旋转的托架(12);可相对于托架(12)在周向上绕 旋转轴 线(A)偏转的偏转质量(34);在托架 支撑 区域(62)中相对于托架(12)且在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中相对于偏转质量(34)支撑或可支撑的、可 变形 的回位元件(42),其中,偏转质量(34)从相对于托架(12)的 基础 相对 位置 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偏转引起回位元件(42)的变形;可径向运动地被承载在托架(12)处且提供托架支撑区域(62)的支撑元件(16),其中,通过支撑元件(16)在所述托架(12)处的运动可改变在托架支撑区域(62)和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之间的距离,并且支撑元件(16)在朝向径向内部的基础位置的方向上被预紧,并且在托架(12)绕旋转轴线(A)旋转时可在离心 力 作用下克服预紧从基础位置开始朝径向外部移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中支撑元件(16)相对于基础位置的径向距离随着 离心力 作用的增大而累减地增大,以及/或者通过因离心力引起的支撑元件(16;16')的移动,所述回位元件(42)的 弹簧 刚度 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中累进地增大。,下面是旋转减振组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旋转减振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72'),所述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72')具有:
-能绕旋转轴线(A)旋转的托架(12),
-能相对于所述托架(12)在周向上绕所述旋转轴线(A)偏转的偏转质量(34),-在托架支撑区域(62;62')中相对于所述托架(12)且在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中相对于所述偏转质量(34)支撑或能支撑的、能变形的回位元件(42),其中,所述偏转质量(34)从相对于所述托架(12)的基础相对位置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偏转引起所述回位元件(42)的变形,
-能径向运动地被承载在所述托架(12)处且提供所述托架支撑区域(62;62')的支撑元件(16;16'),其中,通过所述支撑元件(16;16')在所述托架(12)处的运动能改变在所述托架支撑区域(62;62')和所述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支撑元件(16;
16')在朝向径向内部的基础位置(BL)的方向上被预紧,并且在所述托架(12)绕旋转轴线(A)旋转时能在离心作用下克服所述预紧从所述基础位置(BL)开始朝径向外部移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DU-DO)中所述支撑元件(16;16')相对于所述基础位置(BL)的径向距离随着离心力作用的增大而累减地增大,以及/或者通过因离心力引起的支撑元件(16;16')朝径向外部的移动,所述回位元件(42)的弹簧刚度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中累进地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转速和所述回位元件(42)的弹簧刚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抛物线式的走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元件(42)包括回位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弹簧为板簧或扭杆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弹簧具有基本上线性的力特征曲线(K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减振组件用于车辆传动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元件(42)相对于所述偏转质量(34)和/或所述托架(12)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16;16')在所述基础位置(BL)被预紧力加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16;16')分配有在朝向所述基础位置(BL)的方向上将该支撑元件预紧的预紧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组件是预紧弹簧(2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组件具有累进的预紧力特征曲线(K6)。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组件具有抛物线式的预紧力特征曲线(K6)。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架(12)处设置有用于所述支撑元件(16;16')的引导部(14),其中,所述支撑元件(16;16')在所述引导部(14)处被引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16;16')在所述引导部(14)处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能运动地被引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16;16')在所述引导部(14)处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能运动地、有周向运动间隙地被引导。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为了提供托架支撑区域(62),所述支撑元件(16;16')在所述回位元件(42)的仅仅一个周向侧上具有周向支撑区域(58、60;58'、6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16)在所述回位元件(42)的两个周向侧上具有周向支撑区域(58、6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元件(42)有周向运动间隙地布置在所述周向支撑区域(58、60)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16;16')具有用于所述回位元件(42)的贯穿开口(52)并且能沿着所述回位元件(42)运动,其中所述支撑元件(16;16')的质心(M)位于所述贯穿开口(52)的区域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72')布置在用流体填充的或能用流体填充的罩壳(152)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所述托架(12)定位于基础相对位置的偏转质量(34)中,所述回位元件(42)基本上径向延伸。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
72')彼此以基本上均匀的周向距离围绕旋转轴线(A)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72')的支撑元件(16;16')能运动地被承载在共同的托架(12)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有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
72')的支撑元件(16;16')能运动地被承载在共同的托架(12)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偏转质量(34)提供用于至少两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72')的共同的偏转质量(34)。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偏转质量(34)提供用于所有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72')的共同的偏转质量(34)。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同的偏转质量(34)包括偏转质量环(30、32、28)。
28.一种旋转减振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所述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具有:
-能绕旋转轴线(A)旋转的托架(12),
-能相对于所述托架(12)在周向上绕所述旋转轴线(A)偏转的偏转质量(34),-在托架支撑区域(62;62')中相对于所述托架(12)且在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中相对于所述偏转质量(34)支撑或能支撑的、能变形的回位元件(42),其中,所述偏转质量(34)从相对于所述托架(12)的基础相对位置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偏转引起所述回位元件(42)的变形,
-能径向运动地被承载在所述托架(12)处且提供所述托架支撑区域(62')的支撑元件(16'),其中,通过所述支撑元件(16')在所述托架(12)处的运动能改变在所述托架支撑区域(62')和所述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支撑元件(16')在朝向径向内部的基础位置(BL)的方向上被预紧,并且在所述托架(12)绕旋转轴线(A)旋转时能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所述预紧从所述基础位置(BL)开始朝径向外部移动,其特征在于,为了提供所述托架支撑区域(62),所述支撑元件(16')在所述回位元件(42)的仅仅一个周向侧上具有周向支撑区域(58'、60')。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旋转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减振组件用于车辆传动系。
30.一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系,其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个旋转减振组件(10)。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100)包括起动元件以及至少一个旋转减振组件(10)设置在所述起动元件的区域中。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元件为液力变矩器(150)或流体离合器或者湿式运行的摩擦离合器或者干式摩擦离合器(132)。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元件包括涡轮(140),以及所述涡轮(140)提供旋转减振组件(10)的偏转质量(34)的至少一部分。
34.根据权利要求30、31或33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100)包括至少一个旋转减振器(110、112;132、136),所述旋转减振器具有初级侧和能克服减振弹簧组件(180、184)的回位作用相对于初级侧旋转的次级侧,其中,至少一个旋转减振组件(10)设置在至少一个旋转减振器(110、112)的区域中。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在扭矩流中彼此串联地设置两个旋转减振器(110、112),其中,一个旋转减振器(110)的次级侧与另一旋转减振器(112)的初级侧联接以提供中间质量(114),其中,至少一个旋转减振组件(10)设置在所述中间质量(114)的区域中。

说明书全文

旋转减振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选地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旋转减振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该偏转质量摆锤单元具有
[0002] -可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托架,
[0003] -可相对于托架在周向上绕旋转轴线偏转的偏转质量,
[0004] -在托架支撑区域中相对于托架以及在偏转质量支撑区域中相对于偏转质量支撑或可支撑的、可变形的回位元件,其中,偏转质量从相对于托架的基础相对位置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偏转引起回位元件的变形,
[0005] -可径向运动地被承载在托架处且提供托架支撑区域的支撑元件,其中,通过支撑元件在托架处的运动可改变在托架支撑区域和偏转质量支撑区域之间的距离,并且支撑元件在朝向径向内部的基础位置的方向上被预紧,并且在托架绕旋转轴线旋转时可在离心作用下克服该预紧从该基础位置开始朝径向外部移动。

背景技术

[0006] 从文献DE 10 2010 053 542 A1中已知一种旋转减振组件,在其中,偏转质量摆锤单元包括环形地围绕托架布置的、借助于多个固定在该偏转质量摆锤单元处且朝径向内部延伸的可弹性变形的回位元件相对于托架在周向上支撑的偏转质量。在托架中设置有可径向移动的支撑元件,在支撑元件处朝径向内部延伸的回位元件可在周向上支撑在相应的托架支撑区域处。支撑元件通过与其对应的且支撑在偏转质量处的预紧弹簧朝径向内部地被预紧到基础位置。在较小的离心力负荷或者没有离心力负荷时,支撑元件在预紧作用下被保持在基础位置。随着转速增大,支撑元件由于离心力在预紧弹簧逐渐被压缩的情况下朝径向外部移动,由此托架支撑区域(朝径向内部从偏转质量中延伸出来的回位元件可支撑在托架支撑区域处)朝径向外部移动。这改变了在回位元件与偏转质量的连接处和相应托架支撑区域之间的回位元件供以偏转的自由长度,在所述托架支撑区域中回位元件通过支撑元件相对于托架在周向上支撑。由此,自由长度的变化也影响有效的摆臂长度,其缩短导致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固有频率的提高。这结果是,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刚度以及其固有频率可以这样的方式根据转速变化,即,随着转速增大刚度以及由此固有频率也增大。由此应尝试实现,偏转质量摆锤单元对振动激励阶次的转速适应性。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标是,设置一种旋转减振组件,通过该旋转减振组件可实现在转速谱上更好地适应激励阶次。
[0008] 根据本发明,该目标通过一种优选地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旋转减振组件实现,其包括至少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该偏转质量摆锤单元具有:
[0009] -可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托架
[0010] -可相对于托架在周向上绕旋转轴线偏转的偏转质量,
[0011] -在托架支撑区域中相对于托架且在偏转质量支撑区域中相对于偏转质量支撑或可支撑的、可变形的回位元件,其中,偏转质量从相对于托架的基础相对位置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偏转引起回位元件的变形,
[0012] -可径向运动地被承载在托架处且提供托架支撑区域的支撑元件,其中,通过支撑元件在托架处的运动可改变在托架支撑区域和偏转质量支撑区域之间的距离,并且支撑元件在朝向径向内部的基础位置的方向上被预紧并且在托架绕旋转轴线旋转时可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该预紧从该基础位置开始朝径向外部移动。
[0013] 此外在此规定,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中支撑元件相对于基础位置的径向距离随着离心力作用的增大而累减地增大,以及/或者通过因离心力引起的、即与转速相关的支撑元件移动,所述回位元件的弹簧刚度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中累进地增大。
[0014]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组件的结构中,通过支撑元件相对基础位置的径向距离随着转速的增大而累减地增大以及/或者回位元件的弹簧刚度累进地增大(由支撑元件与转速相关的移动而引起),可保证在转速上实现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固有频率的基本上线性的上升。这种基本上线性的上升又实现了与激励阶次(其例如通过在内燃机中周期性地点火引起)的随着转速增大也增大的激励频率相对应地跟踪振动系统、即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固有频率。
[0015] 就此而言应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意义上讲,“累减地增大”是指虽然原则上存在增大,然而变化率减小,也就是说梯度减小。以相应的方式,“累进地增大”指的是在原则上存在增大时变化率增大、即梯度增大。
[0016] 为了实现与激励阶次的最优匹配或激励阶次的跟踪,进一步提出,在转速和回位元件的弹簧刚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抛物线式的走向。
[0017] 当回位元件包括优选地具有基本上线性的力特征曲线的回位弹簧、优选地实现成扭杆弹簧的弯曲弹簧时,可以特别简单的方式以限定的方式影响回位元件的回位特性。
[0018] 为了能保证回位元件在偏转质量摆锤单元中限定的定位,提出,回位元件相对于偏转质量和/或相对于托架固定。
[0019] 在相对低的转速时可通过以下方式禁止支撑元件的径向移动,即,支撑元件在基础位置中被预紧力加载。以这种方式可保证,当超过一定的极限转速时,偏转质量摆锤单元才发生固有频率的变化。
[0020] 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支撑元件到其基础位置或在其基础位置的预紧,即,为支撑元件分配使其在朝向基础位置的方向上预紧的预紧组件、优选地预紧弹簧。
[0021] 根据一种特别有利的设计方式,预紧组件具有累进的、优选地抛物线式的预紧力特征曲线。在此,术语“累进”也意味着,随着预紧组件负荷的增大、即压缩量的增加,其反作用力以过比例的方式、即以增大的梯度增大。
[0022] 在离心力负荷时可通过以下方式保证支撑元件的限定的运动,即,在托架处设置用于支撑元件的引导部,其中,支撑元件在引导部处优选地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可运动地被引导,优选地具有周向运动间隙。
[0023] 为了在偏转质量和托架之间的反作用力传递,可规定,为了提供托架支撑区域,支撑元件在回位元件的至少一个周向侧上具有周向支撑区域。如果在此支撑元件在回位元件的两个周向侧上具有周向支撑区域,在一个且同一个支撑元件上可为偏转质量相对于托架的两个相对偏转实现反作用力支撑。
[0024] 为了在此避免支撑元件在回位元件处因摩擦引起的阻塞,提出,回位元件有周向运动间隙地布置在周向支撑区域之间。
[0025] 在稳定作用的、结构上可简单实现的设计方式中提出,支撑元件具有用于回位元件的贯穿开口并且可沿着回位元件运动,其中优选地支撑元件的质心位于该贯穿开口的区域中。特别是当质心位于贯穿开口的区域中时,可保证,离心力作用也基本上不会引起支撑元件的导致卡死的倾覆。
[0026] 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布置在用流体填充或可用流体填充的罩壳中,通过该流体可同时为支撑元件相对于托架且也相对于回位元件的尽可能无摩擦的运动保证润滑作用。
[0027] 为了可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组件中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减振特性或缓冲特性,提出,多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优选地彼此以基本上均匀的周向距离围绕旋转轴线设置。在此,至少两个、优选地所有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支撑元件可按照共同的托架可运动地被承载。
[0028] 当至少一个偏转质量提供用于至少两个、优选地所有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共同的偏转质量时,可实现多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相互的结构上的结合。特别是在此可规定,共同的偏转质量包括偏转质量环,其例如布置成环形地包围托架和其旋转轴线,并且在多个周向位置处借助于多个回位元件在周向上相对于托架支撑或可相对于托架支撑。
[002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开头所述目标通过一种优选地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旋转减振组件实现,其包括至少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该偏转质量摆锤单元具有:
[0030] -可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托架,
[0031] -可相对于托架在周向上绕旋转轴线偏转的偏转质量,
[0032] -在托架支撑区域中相对于托架且在偏转质量支撑区域中相对于偏转质量支撑或可支撑的、可变形的回位元件,其中,偏转质量从相对于托架的基础相对位置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偏转引起回位元件的变形,
[0033] -可径向运动地被承载在托架处且提供托架支撑区域的支撑元件,其中,通过支撑元件在托架处的运动可改变在托架支撑区域和偏转质量支撑区域之间的距离,并且支撑元件在朝向径向内部的基础位置的方向上被预紧,并且在托架绕旋转轴线旋转时可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该预紧从该基础位置开始朝径向外部移动。在此规定,为了提供托架支撑区域,支撑元件在回位元件的仅仅一个周向侧上具有周向支撑区域。
[0034] 通过该反映了一个独立发明思想的方面(其当然也可结合以上讨论的方面产生特别的优点),可以实现仅仅在相应的振动周期的一半阶段中保证周向支撑,从而在另一半阶段中可实现支撑元件的卸载并且实现其基本上没有摩擦作用的径向移动。
[0035]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传动系,其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旋转减振组件。
[0036] 在此,例如可规定,该传动系包括起动元件、优选地液力变矩器或流体离合器或者湿式运行的摩擦离合器或者干式摩擦离合器,并且至少一个旋转减振组件设置在起动元件的区域中。
[0037] 该起动元件可包括涡轮,即,其例如构造成液力变矩器,其中有利地,涡轮提供旋转减振组件的偏转质量的至少一部分。
[0038] 根据另一有利的方面,为了进一步的减振,可规定,传动系包括至少一个旋转减振器,所述旋转减振器具有初级侧和可克服减振弹簧组件的回位作用相对于初级侧旋转的次级侧,其中,至少一个旋转减振组件设置在至少一个旋转减振器的区域中。这种具有初级侧、次级侧和在其之间作用的减振弹簧组件的、即例如按照双质量飞轮等形式构造的旋转减振器在传动系中基本上也用于传递扭矩,而以上解释的旋转减振组件或其一个或多个回位元件整体一般而言不用于传递待在传动系中传递的扭矩,而是联接到传递扭矩的且在此被激励振动的组件上,以至少在预定的运行阶段中实现偏转质量的基本上自由的震荡。
[0039] 例如此外可规定,在扭矩流中彼此串联地设置两个旋转减振器,其中,一个旋转减振器的次级侧与另一旋转减振器的初级侧相联接以用于提供中间质量,其中,至少一个旋转减振组件设置在中间质量的区域中。附图说明
[0040]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0041] 图1示出了旋转减振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0042] 图2在图1中的观察方向II上示出了图1中的旋转减振组件的轴向视图;
[0043] 图3示出了相应于图2的图示,其中,省去了构造成环形的偏转质量的托架盘;
[0044] 图4在其图示a)和b)中以从不同侧观察的方式以立体图示出了图1的旋转减振组件的托架;
[0045] 图5在其图示a)和b)中以在不同剖切平面中剖切的方式以纵剖视图示出了环形地构造的偏转质量;
[0046] 图6示出了环形地构造的偏转质量的立体图;
[0047] 图7示出了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细节视图;
[0048] 图8以从径向外部观察的方式示出了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支撑元件的视图;
[0049] 图9以立体图示出了图8的支撑元件;
[0050] 图10以侧视图示出了图8的支撑元件;
[0051] 图11以沿着在图10中的线XI-XI剖切的方式示出了图8的支撑元件;
[0052] 图12示出了在两侧支撑回位元件时旋转减振组件的偏转质量的周期性偏转;
[0053] 图13示出了尤其地在支撑元件的区域中变化的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的图示;
[0054] 图14示出了图13的旋转减振组件的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放大细节图;
[0055] 图15以从径向外部观察的方式示出了图14的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支撑元件;
[0056] 图16以立体图示出了图15的支撑元件;
[0057] 图17以侧视图示出了图15的支撑元件;
[0058] 图18以沿着在图17中的线XVIII-XVIII剖切的方式示出了图15的支撑元件;
[0059] 图19示出了在单侧支撑回位元件时偏转质量的周期性偏转;
[0060] 图20在其图示a)至d)中示出了构造成板簧或弯曲梁的回位元件的不同设计方式;
[0061] 图21在其图示a)和b)中以端侧视图或侧视图示出了构造成板簧或弯曲梁的另一回位元件;
[0062] 图22示出了用于支撑元件的预紧弹簧;
[0063] 图23在转速上示出了旋转减振组件的基本上线性地随着转速变化的固有频率和此外随着转速抛物线式地变化的刚度;
[0064] 图24示出了构造成板簧或弯曲梁的回位元件的力-偏转-特征曲线;
[0065] 图25示出了随着转速抛物线式地变化的刚度,通过回位元件的与不同转速相对应地分别设置的线性的偏转-力-特征曲线实现;
[0066] 图26示出了根据支撑元件的径向定位调整的回位元件刚度;
[0067] 图27示出了根据转速调整的或将根据转速调整的支撑元件径向定位,同时示出了累减地变化的径向定位;
[0068] 图28示出了根据图22的预紧弹簧的力-位移-特征曲线;
[0069] 图29示出作用于图28特征曲线的随着弹簧位移变化以及由此与转速相关地变化的离心力作用;
[0070] 图30示出了作用到支撑元件上的与转速相关的离心力作用和流体压力作用;
[0071] 图31以总结的方式在转速上示出了影响预紧弹簧的回位特性的量;
[0072] 图32示出了一个图表,该图表在转速上示出了在回位元件中出现的最大弯曲负荷;
[0073] 图33以原理图示出了用于具有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旋转减振组件的车辆的传动系;
[0074] 图34示出了一种替代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3的图示;
[0075] 图35示出了一种替代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3的图示;
[0076] 图36示出了一种替代设计方式的相应于图33的图示;
[0077] 图37示出了液力变矩器的部分纵剖视图,该液力变矩器中集成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旋转减振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78] 图1至图3示出了整体以10表示的旋转减振组件,为了满足转速适应性缓冲器的功能性,该旋转减振组件可以被集成到车辆的传动系中或者可联结到车辆的传动系处。该旋转减振组件10包括需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一传动系组件处以与其共同绕旋转轴线A旋转的托架12。在图3和4的图示中,在该托架12中在多个周向位置上优选地以近似均匀的周向距离设置引导部14,作为离心配重起作用的支撑元件16以可径向运动的方式被容纳在引导部中。引导部14构造成基本上径向延伸的长孔形的凹口,所述凹口朝径向内部通过限定支撑元件16的径向内部的基础位置的止挡18限制。支撑元件16通过构造成螺旋压力弹簧的预紧弹簧20朝向径向内部保持预紧以贴靠在止挡18上,即,保持预紧到其基础位置以及预紧在其基础位置上。在此,预紧弹簧20支撑在托架12的径向外部的环形边缘区域22上。
[0079] 在托架12处,通过径向轴承24和轴向轴承26可基本上绕旋转轴线A相对于托架12旋转地载有托架盘28。在其径向外部的区域中,托架盘28例如通过螺纹连接在一个轴向侧上载有质量环30。在另一轴向侧上可固定另一质量环32。托架盘28与质量环30且必要时也与质量环32一起形成整体以34表示的偏转质量。通过多个也可在图6中看出的穿过在周向上延伸得长的凹口36的且在托架盘28的远离托架12的一侧上保持住轴向固定环38的栓40、例如螺栓,将托架盘28并且由此将偏转质量34轴向地固定在托架12上。通过栓40在托架盘28的凹口36中的周向运动间隙,偏转质量34可在相应的周向运动间隙中相对于托架绕旋转轴线A旋转,从而通过栓40与凹口36的共同作用提供相对旋转度限制。
[0080] 偏转质量组件34通过多个在周向上彼此相继的基本上径向地延伸的回位元件42与托架12相联结以用于力传递。这些在此例如构造成板簧或一般地说构造成弯曲梁的回位元件42在其径向外部的区域44中通过相应的夹紧组件46固定在质量环30上。回位元件42从该固定部开始朝向径向内部穿过在托架12的边缘区域22中的开口48延伸到相应的预紧弹簧20中。
[0081] 如图7表明的那样,该回位弹簧或每个回位弹簧42以其径向内部的端部区域50延伸到对应的支撑元件16的中央开口52中或者穿过该开口。在开口52的区域中,在支撑元件16处以相对彼此有侧向间距地设置两个例如在销54、56上提供的周向支撑区域58、60。这些沿周向位于对应的回位元件42的径向内部端部区域50两侧的周向支撑区域58、60整体限定了托架支撑区域62,相反地,在回位弹簧42的径向外部端部区域44在质量环32处或一般来说在偏转质量34处所固定于的区域中形成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
[0082] 如以下还将阐述的那样,回位元件42有运动间隙地被容纳在两个周向支撑区域58、60之间,以使得在托架12中的对应引导部14中支撑元件16在离心力作用下出现的径向运动成为可能。为了在该径向运动时防止支撑元件16倾覆,该支撑元件16在其两侧具有轴向定向的侧向引导突出部66、68,这些侧向引导突出部延伸到对应的、托架盘28的托架12或
71的基本上径向延伸的引导凹口70中并且在引导凹口中以可径向运动的方式被引导或容纳。为了特别是不会通过引导突出部68与托架盘28的相互作用损害托架盘28相对于托架12的相对旋转性,凹口71可具有比在托架12中的凹口70更大的周向宽度。此外,通过以下方式可防止支撑元件16在离心力作用下出现倾覆,即,支撑元件的质心M近似位于开口52中央。
[0083] 在之前参照图1至11在其设计结构方面解释的旋转减振组件10中,各一个在托架12中可径向运动地被引导的支撑元件16、与其共同作用的回位元件42、朝向径向内部将支撑元件16预紧到其可在图7中看出的基础位置上的预紧弹簧20和偏转质量34分别形成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在此,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总共十个这种类型的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其中,托架12是用于所有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的支撑元件16的共同的托架12,并且偏转质量34是用于所有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的共同的偏转质量34。然而,当与每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或至少一部分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相对应地设置单独的或独立的托架时,和/或当与所有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一部分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相对应地设置独立的偏转质量时,原则上也可实现本发明的原理。然而,出于稳定性的原因且为了避免不期望的振动状态或为了获得所有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的同步的振动特性,有利的是,至少将所有偏转质量结合成一个共同的环形的偏转质量34。
[0084] 图12随着时间或随着引入的振动示出了偏转质量34的周期振动特性,在图12中一般性地称为缓冲器摆幅。在零位通过的区域中看到灰色背景的偏转区域。这是通过有间隙地将回位元件42容纳在对应的周向支撑区域58、60之间所获得的区域。在偏转质量34的周期性偏转和回位元件42相应的周期性往复变形中,由于回位元件42的径向内部端部区域50有间隙地容纳在周向支撑区域58、60之间,总是在零位通过处、即在托架12和偏转质量34之间的基础相对位置处(在该基础相对位置处回位元件42未被张紧)短暂地在托架12和偏转质量34之间产生没有力传递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回位元件42不在周向上加载对应的支撑元件16,从而可以出现支撑元件16的基本上不受这种加载以及由此引起的摩擦效应损害的径向移动。原则上,也还可通过以下方式辅助支撑元件16的尽可能不受摩擦效应损害的移动性,即,旋转减振组件10被容纳在用流体、例如油填充的或可由其填充的罩壳中。其结果是,支撑元件16受到相对于托架12以及也相对于对应的回位元件42的润滑效果并且由此可在离心力负载作用下更轻松地移动。
[0085] 在图13至19中示出了特别是在支撑元件16的结构方面变化的设计方式,并且参照这些附图进行解释。基本结构相应于以上描述,从而可参照与此相关的实施方式。特别是在图14至18中可看出,在这里示出的支撑元件16'中仅仅设置一个销54'或56',并且相应地在托架支撑区域62'处也设置仅仅一个周向支撑区域58'、60'。由此,回位元件42仅仅可在一个周向上支撑在托架支撑区域62'中。如图13示出的那样,整体结构使得在周向上彼此相继的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中,交替地有一个销54'以提供在一个周向上的周向支撑,并且在之后跟着的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中设置一个销56',以在此处可以实现在另一周向上实现周向支撑功能。这具有的结果是,在每半波振动时,所有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的回位元件中分别只有一半是有效的,这使得旋转减振组件10的总刚度减半。
[0086] 应指出的是,当然这样不同的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的周向顺序不必如在图13中示出的那样交替。也可分别相继布置多个具有基本上相同结构的、即在相同周向上具有支撑功能的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然而,出于对称性原因并且为了避免不平衡,在图13中示出的交替布置方式是特别有利的。
[0087] 为了也在该设计方式中避免支撑元件16'的由于离心力引起的倾覆,在此质心M也有利地位于开口52的中心。为了实现这种情况,为了补偿在支撑元件16'中的相应的销54'或56'的额外质量,设置一个或多个孔或开口74以及必要时设置放入其中的质量元件76。
[0088] 在图19中示出了如此构造的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的工作原理。可看出,其仅仅分别在半波振动期间是有效的以产生回位力。通过多个分别不同地设计的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的共同作用,可在整个振动过程期间分别实现回位力功能。此外,在图19中在此也可看出在零位通过处附近灰色背景的区域。原则上,在此也可设置成,相应存在的销或周向支撑区域在该零位通过处相对于对应的回位元件42稍微具有周向距离。然而由于总是当关于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回位元件42位于不起作用的振动阶段时回位元件42的径向内部的端部区域50从唯一存在的周向支撑区域处抬起,也可取消这种类型的间隙。
[0089] 图20和21示出了回位元件42的不同设计方式。在此,图20a)至20d)示出了不同的几何构造,其可具有板簧式地构造的或者一般地说构造成弯曲梁的回位元件42。在此,在这些图示中径向外部的端部区域44分别位于左侧,而径向内部的端部区域50分别位于右侧。可看出,例如在图20a)中设置了回位元件42的基本上矩形的设计方式,其具有在其径向长度上恒定的宽度。在图20b)中,在三角形弯曲弹簧处朝向径向内部地设置箭头形的或尖形的变细部,其在示出了梯形弯曲弹簧的图20c)中以钝的方式结束。在图20d)中,在朝向径向内部的端部区域50的方向上设置回位元件42的单侧弯曲的变细部。
[0090] 图21在其图示a)和b)中示出了板簧形的回位元件42,其原则上具有可在图20a)中看出的结构。然而,在径向内部的端部区域50附近,在限定宽侧的两个棱边的区域中设置倒角部78、80。这些倒角部78、80特别是在图14中示出的变型方式中避免了回位元件42与预紧弹簧20的径向内部端部区域或其定位于此的弹簧圈接触
[0091] 此外应指出的是,在图21b)中可看出在其位于径向外部的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和径向地更位于内部的托架支撑区域62之间的回位元件42的自由长度,在托架支撑区域处通过支撑在分别对应的支撑元件16处引入反作用F。该自由长度L基本上限定了相应复位元件42的弯曲刚度以及因此限定了其弹簧常数,并且在随后详细解释的相应的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或旋转减振组件10的设计方式中起到实质作用。
[0092] 在图22中,可在侧视图中看出构造成螺旋压力弹簧的预紧弹簧20,其例如可应用在以上描述的旋转减振组件10中。在图22中可看出,预紧弹簧20从其径向外部的、支撑在或待支撑在托架12或其边缘区域22上的端部区域82开始到其径向内部的、支撑在支撑元件16上的端部区域84具有总体变细的、例如截锥形地或锥形地变细的形状。在此,各单个弹簧圈的螺距也可变化,其中,在所示出的示例中该变化使得在径向外部的端部区域82和径向内部的端部区域84之间弹簧圈的螺距G增大。例如,也可规定,在径向外部的端部区域82和径向内部的端部区域84之间用于制造这种预紧弹簧20的弹簧线的粗细有变化。通过预紧弹簧20的这种设计方式实现,其具有与通常在螺旋压力弹簧中存在的线性的力-位移-特征曲线不同的特征曲线,如下面将详细阐述地,其具有累进的刚度、即随着压缩的增加而增大的弹簧常数。
[0093] 以上在其设计结构方面详细描述的旋转减振组件10原则上应用作转速适应性缓冲器。这意味着,该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与激励阶次的频率一起移动,以保持固有频率与激励阶次的根据转速变化的频率相协调。这在图23中通过以实线K1表示的随转速线性变化的固有频率示出,在该图中该固有频率也被称为缓冲器固有频率。这种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通常通过弹簧刚度与质量之商的平方根限定。这意味着,为了获得随转速线性变化的固有频率(曲线K1)需要弹簧刚度或弹簧常数随转速抛物线式地或二次方式地上升,如通过在图23中的曲线K2示出的那样。
[0094] 在这种振动系统的设计方式中的目标设定在于,根据转速实现在图23中通过曲线K2示出的刚度变化以及由此得到的固有频率的线性变化。
[0095] 在此,在旋转减振组件10或各单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的设计中基础是,产生作用到偏转质量34的基础相对位置中的回位力的回位元件42具有基本上线性的力-位移-特征曲线,如在图24中以曲线或确切地说直线K3表示的那样。在此,可能出现一定的在变化范围V之内的偏差。特别是对于偏转较小的区域,例如板簧式地构造的或一般地说构造成弯曲梁的回位弹簧42对于在两个支撑区域64、62之间给出的自由长度L具有基本上线性的特征曲线K3。
[0096] 在图25中重新示出了力求实现的、根据曲线K2的单个回位弹簧42的刚度或弹簧常数随转速的抛物线式变化或者同样所有回位元件42的总刚度随转速的抛物线式变化。在此应指出的是,基于以下情况,即,在所考虑的振动系统中原则上存在旋转运动并且待产生从基础相对位置的角度偏转,选择Nm/rad作为刚度或弹簧常数的单位。
[0097] 为了实现曲线K2的抛物线式的或二次方式的增大,由此需要,为不同的转速相应地提供回位弹簧42的不同的力-位移-特征曲线,如在图24中示出的那样。图25通过对于从1000U/min至4000U/min的不同转速分别示出的待实现的所述回位元件42或所有回位元件
42的力-位移-特征曲线K3对此形象地进行了说明。
[0098] 在图26中示出了与支撑元件16的径向定位相关的回位元件42的弹簧刚度或弹簧常数变化。支撑元件从其基础位置BL中(这例如在图7中示出)朝向径向外部移动得越远,则回位元件42的自由长度L越短,并且单个回位元件42或多个回位元件42整体越硬。这意味着,在图26中示出的曲线K4不仅定性地反映了根据支撑元件16的径向定位、即移动位移得到的所有回位元件42整体的刚度或弹簧常数,也反映了一个单个回位元件42的相应的走向。在此在图26中还可看出,从在基础位置BL存在的最小刚度Smin开始,存在随移动位移累进的增大,即梯度越来越大的增大,直至在达到位于径向外部的止挡定位PA时存在最大可用的刚度SMAX。该止挡定位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或预定,即,在支撑元件16上的引导突出部66、68贴靠在托架12或托架盘28中的对应凹口70、71的径向外部端部区域上,并且不允许支撑元件继续径向移动。
[0099] 从这种与移动位移、即径向定位相关地出现的单个或所有回位元件42的弹簧常数或刚度的累进变化出发,需要的是,实现根据转速调整的累减地增大的单个支撑元件16的移动位移,例如根据在图27中的曲线K5示出,以最终与根据曲线K4的根据移动位移调整的刚度叠加地实现期望的刚度随转速的抛物线式变化,这例如在图25中根据曲线K2示出。在此,在图27中可看出,从转速0出发,首先支撑元件16保持在其基础位置BL,直至达到下转速极限DU。这通过预紧地安装预紧弹簧20实现,并且保证在相对较低的转速时不会出现不期望的或未限定的调整。在超过下极限转速DU时支撑元件16才应以通过曲线K5反映的累减的增大进行径向向外的径向移动,最终这意味着,在转速较小时预定的转速增大引起比在转速较大时更大的径向移动。在达到上极限转速DO时,支撑元件16达到其止挡位置PA,从而不继续出现径向移动。
[0100] 为了实现在图27中示出的根据转速调整的径向定位的累减走向K5,径向向内向其基础位置BL加载支撑元件16的预紧弹簧20原则上构造有在图28中根据曲线K6示出的其力-位移-特征曲线的累进走向。在此也选择基本上抛物线式的走向。由于在达到止挡位置PA时限制了支撑元件16径向向外的径向移动,因此也不使用特征曲线的以阴影绘出的上部区域O。最终,在基础位置BL和止挡位置PA之间,使用在相应于在基础位置BL处的预紧力的下极限力KU和上极限力KO之间的区域。
[0101] 通过弹簧力随弹簧位移的这种累进上升,随着支撑元件16朝向径向外部的移动的增大,还要继续进行的移动受到通过预紧弹簧20引起的累进增大的反向力的抵抗作用,这原则上实现了在可对于在图27中看出的、径向定位随着转速的增大、即随着支撑元件16朝向径向外部移动的增大并且在此随着预紧弹簧20压缩的增大而累减的走向K5。
[0102] 由于以下情况,即支撑元件16不仅经受离心力作用而且也经受其它影响其径向移动的因素,在设计预紧弹簧20时必须考虑其它不同方面。由此,以其压缩方向径向定向的预紧弹簧20自身经受离心力影响。该离心力影响以在图29中示出的意义上减小通过预紧弹簧20提供的指向径向向部的弹簧力。在此,通过曲线K7随弹簧位移、即随压缩量示出了对通过弹簧20提供的弹簧力的离心力影响,其中,弹簧位移的增大反映了支撑元件16朝向径向向部移动的增大,并且由此显然也反映了转速的增大。可看出,随着压缩增加以及由此转速增加,离心力作用增大,这最终由于离心力随着转速二次方地增大而引起,其中随着压缩的增加预紧弹簧20还经受离心力作用的区域减小。通过预紧弹簧20的压缩,从其径向外部的端部区域82开始,越来越多的弹簧圈置于彼此上,从而尚未被压成的弹簧圈的数量以及因而经受离心力的质量减小,因此尽管离心力随着转速二次方地增大,其对预紧弹簧20的弹簧力的作用可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并且最终再次减小。
[0103] 在设计预紧弹簧20时,原则上也必须同时考虑该离心力作用以获得期望产生的力-位移-特征曲线。
[0104] 当然,在图30中根据曲线K8表明的情况对待通过预紧弹簧20提供的径向向内作用的预紧力具有另一影响,这种情况是作用到用作离心配重的支撑元件16上的离心力以二次方的方式随转速增大。然而,不仅支撑元件16经受离心力,而且在以上提及的罩壳中存在的流体也经受离心力。由于以下情况,即离心力随着相对于旋转轴线的径向距离增大也上升,在此从径向内部向径向外部产生一个因离心力在流体中形成的压力梯度。如果例如支撑元件16在每个定位处都完全被因离心力而在径向外部聚集的流体包围,则对指向径向外部的表面区域的流体压力比对指向径向内部且由此更位于径向内部的表面区域的流体压力更大。最终,该压力差引起一个辅助预紧弹簧20的、即基本上指向径向内部地作用到支撑元件16上的随着转速增大的力,其例如通过在图30中的曲线K9示出。在此应指出的是,特别是关于通过压力差产生的力,在图30中仅仅示出了定性的走向、即力的绝对值。由于该力指向径向内部,其与通过曲线K8示出的对支撑元件16的离心力作用原则上反向作用,即,具有负的符号。
[0105] 在共同考虑以上参照图29和30解释的影响因素时,对于其弹簧特征曲线(如在图28中根据曲线K6所示)具有基本上累进的上升的预紧弹簧20来说,产生最终的随转速变化的弹簧力,如通过在图31中的曲线K10表示的弹簧力。在图31中,也示出了不同的与特征曲线K6叠加的或与其相反作用的或辅助该特征曲线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以上已经根据曲线K7、K8和K9进行了解释。因此,调整弹簧20通过其相应的特征曲线K6进行设计,使得在考虑以上描述的影响参数的情况下结果产生的弹簧力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走向(如通过曲线K10所示)最终的结果是可在图27中看出的支撑元件16径向定位的累减地增大的走向K5。该累减地增大的走向再次和与根据该径向定位或移动位移相关地根据在图26中的曲线K变化的刚度或弹簧常数相结合,产生所力求实现的、振动系统的与转速相关地累进地、特别是抛物线式增大的刚度走向,例如根据在图24和25中的曲线K2示出。累进的、抛物线式的走向K2再次具有的结果是固有频率相对于转速的线性上升,并且由此保证,可保持与激励阶相协调。
在此,可根据系统的设计方式选择或限定在极限转速DU和DO之间的可用的或可供变化使用的转速范围。不同影响因素的设计、例如用于获得其特征曲线K6的预紧弹簧20的设计或者还有用于调整在径向外部表面和径向内部表面之间期望的压力差的支撑元件16的造型或者还有具有其基本上线性的力-位移-特征曲线的回位元件42的设计,例如可在试验或覆盖模型中相互协调,以最终通过不同影响因素或特征曲线的叠加实现刚度走向K2或由此固有频率走向K1。
[0106] 在图32中,随转速变化绘制的曲线K11示出了在回位元件42的区域中出现的最大弯曲应力,也就是说,在进行振动运动时出现的最大偏转。在此可看出,仅仅在较低转速时产生如此大的偏转,使得通过栓40与凹口36的共同作用提供的旋转角度限制有效。然而随着转速增大,偏转质量34的振幅以及因此变形和在回位元件42中产生的弯曲应力下降,从而在较高的转速时保证,不会出现可能由旋转运动止挡发挥作用而引入的振动系统失调。
[0107] 下面参照图33至37解释以上描述的旋转减振组件10的不同的应用可能性。
[0108] 在图33中,传动系100包括例如构造成内燃机的驱动设备102。在驱动设备102和变速器104、例如自动变速器之间的扭矩流中,在整体以108表示的起动元件的旋转的湿式腔106中布置有具有以上描述的结构的旋转减振组件10。其包括通过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利用偏转质量34提供的刚度并且通过托架12联接到传动系100的旋转组件上。在此,在旋转的湿式腔106中可设置两个串联作用的旋转减振器110、112,其分别具有初级侧和次级侧以及在其之间作用的减振弹簧,通过该减振弹簧引导在驱动设备102和变速器104之间传递的扭矩。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旋转减振器110的次级侧与旋转减振器112的初级侧相联接以提供中间质量114的,托架12连结到该中间质量114上。在扭矩流中,接在变速器104或变速器输入轴116之后的是整体以118表示的具有相应的铰链盘120、112和位于其之间的万向轴
124的万向轴组件。在从动侧,万向轴124联接到轴变速器或差速器126上。扭矩从该处传递到轮辋128或轮胎130上。与不同的传动轴、例如在差速器和轮辋128或者轮辋128和轮胎130之间的传动轴的变速器输出轴相对应地,由于其固有弹性而呈现出相应的刚度St。
[0109] 在图33中示出了在行驶方向上纵向地安装的传动系100,即具有纵向定向的驱动设备102和纵向定向的变速器104,而图34示出了具有横向安装的驱动设备102和变速器104的传动系100。在驱动设备102和变速器104之间例如是双质量飞轮形式的旋转减振器132,其次级侧与摩擦离合器、例如干式摩擦离合器134相联接。例如同样构造有旋转减振器的离合器盘136继续将扭矩传递到例如构造成手动变速器的变速器104处。
[0110] 旋转减振组件10的托架12联接到旋转减振器或双质量飞轮132的次级侧上。
[0111] 在从动侧,在变速器输出轴116之后是差速器126和驱动轴及其两个轮辋128和轮胎130。在此,也以St示出驱动轴或车轮的相应的刚度。
[0112] 在图35中示出了传动系100的一部分的另一示例,其具有在驱动设备102之后的液力变矩器150作为起动元件108。在罩壳或其旋转的、确切地说与其一起旋转的湿式腔106中设置有轮138。与该泵轮138对置地设置涡轮140。在泵轮138和涡轮140之间的是整体以142表示的导轮。与包括在泵轮、涡轮和导轮之间的流通循环的液力扭矩传递路径并联地,可设置通过止离合器144的扭矩传递路径。在锁止离合器之后接着两个旋转减振器110、
112,在其之间形成中间质量114。旋转减振组件10的涡轮140以及托架12联接到该中间质量
114上。在此应指出的是,例如也可在图35中看出的旋转减振器可具有带有两个盖盘和位于中间的中央盘的已知结构,其中,或者两个盖盘或者中央盘被分配给初级侧并且相应其它的部件被分配给次级侧。在这种类型的旋转减振器中,一个或多个弹簧组可并联或串联地作用、必要时也可逐级地作用,以能够实现相应逐级的减振特性。
[0113] 通过驱动设备102引入液力变矩器的输入区域中的旋转振动或旋转不均匀性在闭合的或传递扭矩的锁止离合器144中首先在位于扭矩流上游的旋转减振器110中被减小或减弱。之后被引入中间质量114中的旋转振动可在联接到中间质量114上的旋转减振组件10的作用下通过针对激励阶次的相应设计而进一步减小或减弱。之后,可通过在跟随于扭矩流下游的另一旋转减振器112实现继续的滤波或减振。
[0114] 显而易见的是,在此可实现不同的变化。即,例如涡轮140可直接联接到变速器输入轴上,即旋转减振器112的次级侧上,由此提高了变速器输入轴的惯性。这结果是,在液力变矩器的流体动力学的作用区域中,在锁止离合器144脱开时两个旋转减振器110、112中的每个都不作用。
[0115] 在另一变型方式中,涡轮140可提供偏转质量34或其一部分。由此,可保证功能融合并且由此实现紧凑的结构尺寸。这种设计方式的效果是,始终当锁止离合器144脱开且待通过涡轮140传递扭矩时旋转减振组件10也用于传递扭矩,那么其中可如此设计,使得在这种状态下栓40和开口36的旋转角度限制功能有效,即,不过度加载回位元件42。如果锁止离合器144接合,涡轮仅仅用作偏转质量,其中,由于流体的相互作用也有助于粘性减振。
[0116] 当然,锁止离合器144也可位于两个旋转减振器110、112之间的扭矩流中或者甚至位于其之后,其中可保证,涡轮140在从动侧联接到锁止离合器144上。以相应的方式,当然旋转减振组件10的托架12也可与旋转减振器110的初级侧或旋转减振组件112的次级侧相联接。
[0117] 在图36中示出了传动系100的变型设计方式,在其中,驱动设备102通过例如集成到旋转的湿式腔106中的双质量飞轮132传递其扭矩。旋转减振组件10通过其托架12连接到其次级侧上。在扭矩流中,之后跟着的是起动元件,例如摩擦离合器134。
[0118] 在图37中以部分纵剖视图在设计结构中示出了液力变矩器150。其罩壳152提供了旋转的湿式腔106并且包括驱动侧的外壳154和从动侧的外壳156,这两个外壳同时也形成泵轮壳并且在其内侧载有多个在周向上绕旋转轴线A彼此相继的泵轮叶片158。涡轮140及其涡轮叶片160轴向地与如此提供的泵轮138相对置。在泵轮138和涡轮140之间的是导轮142及其导轮叶片162。
[0119] 锁止离合器144包括与驱动侧的外壳154相联接以旋转的驱动侧摩擦元件或膜片164以及与摩擦元件载体166相联接以旋转的从动侧摩擦元件或膜片168。它们可通过离合器活塞170彼此压紧以传递扭矩、确切地说使锁止离合器144接合。在扭矩流中接在锁止离合器144之后的且在此径向外部地定位的旋转减振器10包括作为初级侧的、与摩擦元件载体166相联接的中央盘元件172。覆盖盘元件174、176轴向地位于其两侧,覆盖盘元件174、
176利用其径向外部的区域基本上提供旋转减振器110的次级侧。通过旋转减振器110的减振弹簧180在中央盘元件172、即初级侧和覆盖盘元件174、176、即次级侧之间传递扭矩。
[0120] 覆盖盘元件174、176利用其径向内部的区域形成径向内部地定位的第二旋转减振器112的次级侧。另一中央盘元件182轴向地位于固定地相互连接的覆盖盘元件之间,该另一中央盘元件182基本上提供另一旋转减振器112的次级侧并且通过减振弹簧184与覆盖盘元件174、176相联结以传递扭矩。
[0121] 两个覆盖盘元件174、176基本上也提供中间质量组件114,例如借助于也使两个覆盖盘元件174、176固定地相互连接的栓186将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旋转减振组件10的托架12联接到该中间质量组件114上。旋转减振组件10的振动质量34包括两个质量环30、32以及托架盘28并且基本上轴向地位于两个径向地分级布置的旋转减振器110、112和涡轮140之间。通过质量环32具有径向内部倒斜面的轮廓的造型,其可以轴向搭接的方式定位涡轮140,从而实现轴向上紧凑的结构尺寸。
[0122] 可看出,托架12径向内部地通过轴承188、例如滑动轴承滚动体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旋转减振组件10的连接到中央盘182上的输出凸缘190上。涡轮140例如也通过啮合接合与该输出轮毂190相连接以共同旋转,从而通过涡轮传导的扭矩在绕开两个串联地作用的旋转减振器110、112的情况下被引入从动轮毂190中。替代地,如以上已经阐述的那样,涡轮140可联接到托架12上更确切地说中间质量114上或者偏转质量34上,以提高其惯性矩。
[0123] 应指出的是,以上描述的旋转减振组件10的结构设计方式也与是否选择了特别是参照图23至31解释的用于获得期望的缓冲特性的设计方式无关地具有独立的根据本发明的质量,并且由此是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独立部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