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泉水 / 气门弹簧座 / 一种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力充气式减震器

一种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充气式减震器

阅读:832发布:2021-11-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充气式减震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多级可调阻 力 充气式减震器,它工作缸(9)内 活塞 杆(19)往复移动产生阻力时可将工作缸的上、下腔通过活塞的通流孔连通,调节杆(18)和复原限流 阀 (50)通过外置的调节装置I可在 活塞杆 (19)的内孔内移动,在活塞杆(19)的性能孔(71)通过限流阀杆I(39)的通道将上腔(68)与下腔(69)连通,阻尼器的缸体内有气囊(32),缸体(30)又与压缩阀本体(29)与相连通,缸体(30)与工作缸(9)通过油管(2)相连通,限流阀杆II(57)的通道与油管(2)相连通,在限流阀杆II连接有压缩限流阀(58)上,压缩限流阀(58)上的调节装置II转动可以带动压缩限流阀(58)上下移动。,下面是一种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充气式减震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充气式减震器,它包括减震弹簧(8)和阻尼 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阻尼器包括工作缸(9)和活塞杆(19),活塞杆(19)的 一部分位于工作缸(9)内,位于工作缸(9)内的活塞杆(19)上设有活塞 系,活塞阀系将工作缸(9)分为上腔(68)和下腔(69),活塞阀系主要包括 活塞(44),在活塞(44)上设有通流孔I(70),当工作缸(9)内活塞杆(19) 往复运动产生阻力时通流孔(70)将上腔(68)与下腔(69)连通,在活塞(44) 的两侧分别设有压缩阀片I(46)和复原阀片(43),压缩阀片I(46)和复原 阀片(43)固定套在活塞杆(19)上,复原阀片(43)位于下腔(69)内,压缩 阀片I(46)位于上腔(68)内,在活塞杆(19)与工作缸(9)之间设有导向 座(12),导向座(12)分别与活塞杆(19)和工作缸(9)内壁之间为密封接 触,在活塞杆(19)内设有内孔,活塞杆(19)内孔内设有调节杆(18)、复原 限流阀(50)和限流阀杆I(39),在活塞杆(19)位于工作缸(9)外部的一 端设有调节装置I,调节杆(18)和复原限流阀(50)可在内孔内移动,活塞 杆(19)的位于工作缸(9)内部另一端与复原限流阀(50)相对,在复原限流 阀(50)上设有密封件III(49),复原限流阀(50)又与限流阀杆I(39)相对, 在限流阀杆I(39)内设有通道,限流阀杆I(39)固定在内孔内,在活塞杆 (19)上位于复原限流阀(50)与限流阀杆I(39)之间的部位设有性能孔(71), 性能孔通过限流阀杆I(39)内设有的通道将上腔(68)与下腔(69)连通, 阻尼器还包括压缩阀本体(29)和缸体(30),在缸体(30)内设有气囊(32), 气囊(32)外设有液压油储存室,气囊(32)设置在缸体(30)尾部与气盖(34) 之间,在气盖(34)上设有充气口,压缩阀本体(29)的内腔通过通孔与缸体 (30)的液压油储存室相通,压缩阀本体(29)与缸体(30)连接,在压缩阀 本体(29)与缸体(30)连接处设有密封件IV(31),压缩阀本体(29)的内腔 与工作缸(9)的下腔(69)之间通过油管(2)相连通,在压缩阀本体(29)的 内腔内设有限流阀杆II(57),在限流阀杆II(57)上套有压缩阀(55),压缩 阀(55)与压缩阀本体(29)的内腔壁之间设有密封件V(54),压缩阀(55) 上也设有通流孔II(72)和常流孔(73),在压缩阀(55)的两侧固定有压缩阀 片II(53)和压缩阀片III(56),在产生压缩阻力时,下腔(69)通过油管(2)、 通流孔II(72)、常流孔(73)、通孔与缸体(30)相通,在限流阀杆II(57) 内设有通道,通道的一端与油管(2)相连通,在通道的另一端设有压缩限流阀 (58),在压缩限流阀(58)的另一端设有外置的调节装置II,在调节装置II的 调节座的内壁上设有固件(59),紧固件(59)紧贴着压缩限流阀(58),压 缩限流阀(58)随着调节装置II的转动可以上下移动,当压缩限流阀(58)上 移时,压缩限流阀(58)与限流阀杆II(57)之间设有间隙,通道通过缝隙、 通孔与缸体(30)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力充气式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调 节装置I包括调节螺母(22),调节螺母(22)设置在调节杆(18)上,在调节 螺母(22)上设有调节销(24),在调节螺母(22)与调节销(24)相接触的端 面设有圆弧槽,圆弧槽与调节销(24)的外径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力充气式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调 节装置II包括调节螺钉(66)和调节座(61),调节螺钉(66)穿过调节座(61) 与压缩限流阀(58)连接,在调节座(61)上设有凹槽,调节螺钉(66)头部 的端面设有凹弧槽,凹弧槽与盲孔相对,盲孔内有弹簧(63),弹簧上顶有球 (62),钢球(62)与凹弧槽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力充气式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 压缩阀(55)片I(46)和复原阀片(43)都设置为宝塔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力充气式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 的油管(2)与工作缸(9)和压缩阀本体(29)连接处设有油管螺栓(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力充气式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 的充气口上设有气螺钉(3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力充气式减震器,其特征是 在缸体(30)尾端的端头还设有缸盖(37),缸盖(37)上设有螺钉(38)与气 门螺钉(35)相应。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充气式减震器,适用于高等级车、 赛车以及越野摩托车。

背景技术

公知的摩托车后减震器主要有三种结构:(1)液压阻力与弹簧;(2)液压 阻力、油气混合与弹簧;(3)液压阻力、油气分离与弹簧。目前液压阻力和弹 簧的减震器结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由于活塞杆在往复运动时,将进入工作缸 占有一定空间,在换向时液压油补偿不及时,导致复原侧、压缩侧末端产生“空 程”,给乘骑造成不舒适的感觉,贮油腔工作液的空气分离压力在小于0.35个 大气压,工作液便会发生乳化,减震器就会发生“空程性”畸变。工作液乳化 和内存空气产生的气泡,易产生令人不适“躁音”,严重影响减震器的性能。另 外液压阻力、油气混合与弹簧组成的减震器结构虽然可以避免“空程”现象, 但油气混合仍然避免不了液压油乳化的问题。液压阻力、油气分离与弹簧组成 的减震器结构由于充有高压气体,基本解决了减震器复原、压缩时的“空程” 及液压油乳化问题,但复原侧、压缩侧的阻力不能独立的调节,在使用过程中, 不能根据骑乘者的喜好及路况不同、载重不同、气候不同适时的对性能进行调 节。公知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压缩阻力比较小,压缩侧的载重能力主要依靠减震 弹簧承担,压缩阻力主要产生于压缩系,而且压缩阻力的作用不明显或着没 有显著作用;公知的摩托车减震器低速时阻力产生主要依靠缝隙和常通孔节流, 阻力的改变依靠改变常通孔,常通孔的加工精度对阻力的稳定性有着明显的影 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力充气式减震器,它不但可以提 高减震器的舒适性能,避免液压油乳化,而且可以独立、方便的调节复原侧、 压缩侧的阻力,实现无级调节,调节范围扩大。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力充气式减震器, 它包括减震弹簧和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阻尼器包括工作缸和活塞杆,活塞 杆的一部分位于工作缸内,位于工作缸内的活塞杆上设有活塞阀系,活塞阀系 将工作缸分为上腔和下腔,活塞阀系主要包括活塞,在活塞上设有通流孔I, 当工作缸内活塞杆往复运动产生阻力时通流孔将上腔与下腔连通,在活塞的两 侧分别设有压缩阀片I和复原阀片,压缩阀片I和复原阀片固定套在活塞杆上, 复原阀片位于下腔内,压缩阀片I位于上腔内,在活塞杆与工作缸之间设有导 向座,导向座分别与活塞杆和工作缸内壁之间为密封接触,在活塞杆内设有内 孔,活塞杆内孔内设有调节杆、复原限流阀和限流阀杆I,在活塞杆位于工作 缸外部的一端设有调节装置I,调节杆和复原限流阀可在内孔内移动,活塞杆 的位于工作缸内部另一端与复原限流阀相对,在复原限流阀上设有密封件III, 复原限流阀又与限流阀杆I相对,在限流阀杆I内设有通道,限流阀杆I固定 在内孔内,在活塞杆上位于复原限流阀与限流阀杆I之间的部位设有性能孔, 性能孔通过限流阀杆I内设有的通道将上腔与下腔连通,阻尼器还包括压缩阀 本体和缸体,在缸体内设有气囊,气囊外设有液压油储存室,气囊设置在缸体 尾部与气盖之间,在气盖上设有充气口,压缩阀本体的内腔通过通孔与缸体的 液压油储存室相通,压缩阀本体与缸体连接,在压缩阀本体与缸体连接处设有 密封件IV,压缩阀本体的内腔与工作缸的下腔之间通过油管相连通,在压缩阀 本体的内腔内设有限流阀杆II,在限流阀杆II上套有压缩阀,压缩阀与压缩阀 本体的内腔壁之间设有密封件V,压缩阀上也设有通流孔II和常流孔,在压缩 阀的两侧固定有压缩阀片II和压缩阀片III,在产生压缩阻力时,下腔通过油管、 通流孔II、常流孔、通孔与缸体相通,在限流阀杆II内设有通道,通道的一端 与油管相连通,在通道的另一端设有压缩限流阀,在压缩限流阀的另一端设有 外置的调节装置II,在调节装置II的调节座的内壁上设有固件,紧固件紧贴 着压缩限流阀,压缩限流阀随着调节装置II的转动可以上下移动,当压缩限流 阀上移时,压缩限流阀与限流阀杆II之间设有间隙,通道通过缝隙、通孔与缸 体相通。
所述的调节装置I包括调节螺母,调节螺母设置在调节杆上,在调节螺母 上设有调节销,在调节螺母与调节销相接触的端面设有圆弧槽,圆弧槽与调节 销的外径相对应。所述的调节装置II包括调节螺钉和调节座,调节螺钉穿过调 节座与压缩限流阀连接,在调节座上设有凹槽,调节螺钉头部的端面设有凹弧 槽,凹弧槽与盲孔相对,盲孔内有弹簧,弹簧上顶有球,钢球与凹弧槽相对 应。所述压缩阀片I和复原阀片都设置为宝塔状。所述的油管与工作缸和压缩 阀本体连接处设有油管螺栓。所述的充气口上设有气螺钉。在缸体尾端的端 头还设有缸盖,缸盖上设有螺钉与气门螺钉相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活塞阀系和压缩阀系, 在减震器压缩时,高压油通过压缩阀系进入缸体内形成纯压缩阻力(含可调压 缩阻力),同时通过活塞系复原阀方向的通流孔和活塞杆进入工作缸上腔,产生 附加压缩阻力,并补充上腔缺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最大压缩阻力,在减 震器复原(伸长)时,由于减震弹簧和气囊的作用,在缸体内的液压油可以通 过压缩阀系通流孔进入下腔,同时通过活塞系压缩方向的通流孔和活塞杆进入 工作缸下腔,产生复原阻力,并补充下腔缺油,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使空气压 力大于0.35个大气压,避免出现液压油乳化现象,防止出现噪音,在换向时可 以及时补充液压油,避免了复原侧和压缩侧产生空程,提高驾乘时的舒适感, 而且阻力可以实现无级调节,扩大调节范围。在活塞阀系和压缩阀系上设有调 节装置,这样可以通过调节液压油的流量来控制压缩阻力和复原阻力。本实用 新型在调节螺母与调节销相接触的端面设有圆弧槽,圆弧槽与调节销的外径相 对应以及在调节座上设有盲孔,调节螺钉的头部的端面设有凹弧槽,凹弧槽与 盲孔相对,盲孔内有弹簧,弹簧上顶有钢球,钢球与凹弧槽相对应,这样可以 通过调节销落入园弧槽的位置以及钢球落入凹弧槽的位置来确定档位,从而更 能有效的便于调节。本实用新型的复原阀片和压缩阀片I为宝塔状,这样可使 开启点呈抛物曲线连接,使压缩、复原阻力-速度曲线呈抛物曲线,增加了乘骑 的舒适感觉。充气口上设有气门螺钉,气门螺钉与缸盖上设有螺钉相应,这样 可以方便充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和图3中,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力充气式减 震器,它包括减震弹簧和阻尼器,阻尼器包括工作缸9和活塞杆19,在工作缸 9内注有液压油,活塞杆19的一部分位于工作缸9内,位于工作缸9内的活塞 杆19上设有活塞阀系,活塞阀系将工作缸分为上腔68和下腔69,活塞阀系主 要包括活塞44,在活塞44上设有通流孔I 70,当工作缸9内活塞杆19往复移 动产生阻力时通流孔I 70将上腔68与下腔69连通,在活塞44的两侧分别设 有压缩阀片I 46和复原阀片43,压缩阀片I 46和复原阀片43都设置为宝塔状, 压缩阀片I 46和复原阀片43套在活塞杆19上,压缩阀片I 46位于上腔68内, 在压缩阀片I 46与活塞杆19定位端设有垫片I 47、花槽垫片48,活塞杆19 上设有橡胶弹簧,垫片I 47与花槽垫片48之间设有通流槽,活塞杆19的定位 端通过花槽垫片48和垫片I 47来定位活塞44,复原阀片43位于下腔69内, 在活塞44的另一端设有垫片II 42和紧螺母41,活塞44的另一端通过垫片II 42定位以及锁紧螺母41锁紧在活塞杆19上,在活塞杆19与工作缸9之间设 有导向座12,导向座12与活塞杆19之间设有油封14,导向座12与工作缸9 内壁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13,导向座12通过油封14与活塞杆19为密封接 触,导向座12与花槽垫片48之间设有橡胶弹簧10,通过“O”型密封圈13与 工作缸9内壁之间为密封接触,导向座12在活塞杆19内设有内孔,活塞杆19 内孔设有调节杆18、复原限流阀50和限流阀杆I 39,在调节杆18位于工作缸 9外部的一端设有调节装置I,调节杆18通过支撑挡拳固定调节装置I包括调 节螺母22,调节螺母22设置在调节杆18上,在调节螺母22上设有调节销24, 在调节螺母22与调节销24相接触的端面设有圆弧槽,圆弧槽与调节销24的外 径相对应,调节杆18和复原限流阀50可在内孔内移动,活塞杆19的位于工作 缸9内部另一端与复原限流阀50相对,在复原限流阀50上设有密封件III 49, 密封件III 49为双“O”型密封圈,复原限流阀50又与限流阀杆I 39相对,在限 流阀杆I 39内设有通道,限流阀杆I 39插入活塞杆19的内孔内并固定在内孔 内,在活塞杆19上位于复原限流阀50与限流阀杆I 39之间的部位设有性能孔 71,性能孔71通过限流阀杆I 39内设有的通道将上腔68与下腔69连通,性 能孔71也与垫片I 47与花槽垫片48之间设有通流槽相通,阻尼器还设有压缩 阀本体29和缸体30,压缩阀本体29的内腔通过通孔与缸体30相通,在压缩 阀本体29与缸体30连接处设有密封件IV 31,密封件IV 31为“O”型密封圈, 压缩阀本体29与缸体30连接,压缩阀本体29的内腔与工作缸9的下腔69之 间通过油管2相连通,油管2与工作缸9和压缩阀本体29连接处设有油管螺栓 1,在压缩阀本体29的内腔内设有限流阀杆II 57,在限流阀杆II 57上套有压缩 阀55,压缩阀55与调节阀本体29的内腔壁之间设有密封件V 54,密封件V 54 为“O”型密封圈,压缩阀55上也设有通流孔II 72和常流孔73,通流孔II 72 的两侧固定有压缩阀片II 53和压缩阀片III 56,压缩阀片II 53由限流阀杆II 57 的六端定位,压缩阀片III 56由组合垫片52和螺母51定位,下腔69通过油 管1、通流孔II 72(在产生压缩阻力时)、常流孔73、通孔与缸体30相通,在 限流阀杆II 57内设有通道,通道的一端与油管2相连通,在通道的另一端设有 压缩限流阀58的锥体端,在压缩限流阀58的另一端设有外置的调节装置II, 调节装置II包括调节螺钉66和调节座61,调节螺钉66穿过调节座61与压缩 限流阀58连接,在调节座61上设有盲孔,调节螺钉66的头部的端面设有凹弧 槽,凹弧槽与盲孔相对,盲孔内有弹簧63,弹簧63上顶有钢球62,钢球62 与凹弧槽相对应,在调节装置II的调节座61的内壁上设有紧固件59,紧固件 59为紧定螺钉,紧定螺钉紧贴着压缩限流阀58,压缩限流阀58随着调节装置 II的转动可以上下移动,当压缩限流阀58上移时,压缩限流阀58与限流阀杆 II 57之间设有间隙,油管2可依次通过通道、缝隙和通孔与缸体30相通,在 缸体30内设有气囊32,气囊32与缸体30的通孔之间设有液压油储存室,气 囊32设置在缸体30尾部的气盖上,缸体30上设有卡簧36将气盖34定位在缸 体30上,在气盖34套有皮套33,在气盖34上设有充气口,充气口上设有气 门螺钉35,在缸体30尾端的端头还设有缸盖37,缸盖37上设有螺钉38与气 门螺钉35相应。在工作缸9与油管2相邻的部分设有下接头4,工作缸9上设 有螺纹套5,在螺纹套5与工作缸9之间涂有粘接剂,二者通过小过盈配合和 粘接剂使之螺纹套5不得移动。螺纹套5上装有调整螺母6和“O”型圈,“O” 型圈增加了调整螺母6旋转移动时的摩擦,
在工作缸9内加注液压油,通过气盖34上气门螺钉35孔对气囊32充入高 压气体。当减震器压缩时,活塞杆19受到外力作用压缩,工作缸9的下腔69 体积减小,由于活塞杆19与活塞44的进入占用一部分体积,又由于液压油的 不可压缩性,工作缸9的下腔69压力升高,变成高压腔,受压缩的液压油一部 分通过活塞44上的通流孔I 70,使压缩阀片I 46以垫片I 47外径端点为支点 呈抛物曲线变形,形成泄流通道,补偿工作缸9的上腔68因活塞杆19与活塞 44进入下腔69的一部分体积造成的液压油欠缺,如果活塞杆19的性能孔71 和限流阀杆I 39的通道没有被关闭,一部分液压油也将从此通道进入工作缸9 的上腔68,在这个过程形成附加压缩阻力。受压缩的液压油另一部分通过油管 螺栓1、油管2进入压缩阀系,一部分液压油通过压缩阀55上的常流孔73进 入缸体30,一部分液压油迫使压缩阀片II 53以组合垫片外径端点为支点呈抛物 曲线变形,形成泄流缝,液压油继续使压缩阀片III 56呈抛物曲线变形,继续形 成泄流缝进入缸体30,还有一部分液压油流经限流阀杆II 57,压缩限流阀58 进入缸体30,在这个过程形成纯压缩阻力(含可调压缩阻力),纯压缩阻力和 附加压缩阻力合成为大压缩阻力。当减震器复原(伸长)时,在减震弹簧8受 压后的弹力和气囊32受压后的弹力作用下,活塞杆19受到弹力伸长,工作缸 9内活塞44上腔68体积减小,由于活塞杆19与活塞44的复位占用一部分体 积,工作缸9的上腔68变成高压腔,受压缩的液压油一部分通过活塞44上通 流孔I 70,使垫片II 42外径端点为支点呈抛物曲线变形,形成泄流通道,补偿 工作缸9的下腔69因活塞杆19与活塞44的复位上腔68的一部分体积造成的 液压油欠缺,如果活塞杆19的性能孔71和限流阀杆I 39的通道没有被关闭, 一部分液压油流经花槽垫片48通流口,经过活塞杆19在此设置的性能孔71, 复原限流阀50及流经限流阀杆I 39进入下腔69,在这个过程形成复原阻力(含 可调节复原阻力)。在伸长过程中,受压的气囊32中空气压力迫使液压油流经 压缩阀55上的通孔,通过油管螺栓1,油管2、油管螺栓1进入工作缸9的下 腔69,补偿工作缸9的下腔69缺油,如果限流阀杆II 57内孔没有被压缩限流 阀58关闭,一部分液压油也将从此通道进入工作缸9的下腔69,补偿工作缸9 的下腔69缺油。这个过程形成复原阻力。在往复移动中,高压腔的空气压力大 于0.35个大气压及快速将液压油补偿到上腔68、下腔69,避免了伸长、压缩 末端的“空程”及液压油的乳化问题,也避免了由此带来的不适“噪音”。
根据骑乘者的喜好及路况不同、载重不同、气候不同适时的对复原阻力性 能进行调节,旋转调节螺母22移动,调节销24随之移动,并推动调节杆18、 复原限流阀50移动就可以调节复原阻力。若调节螺母22顺时针旋转,带动调 节销24移动,调节销24推动调节杆18、复原限流阀50移动,复原限流阀50 在移动的过程中,锥体端要进入限流阀杆I 39,使限流阀杆I 39与复原限流阀 50的通道逐渐被关闭,复原限流阀50的大外径也将逐渐关闭活塞杆19上的性 能孔71,复原阻力增大,反之若调节螺母22逆时针旋转,被关闭的通道将被 液压油打开,复原阻力减小。调节螺母22与调节销24接触的端面,设计为与 调节销24外径圆弧相符的圆弧槽,旋转调节螺母22时,调节销24在调节螺母 22分布有圆弧槽的端面上旋转,或落入圆弧槽中或升在平面上,会使手感有档 位的感觉,以此判断调节状态,只要将调节销24移动的距离确定,就可以确定 有多少调节档位。
根据骑乘者的喜好及路况不同、载重不同、气候不同适时的对压缩阻力性 能进行调节,旋转调节螺钉66,压缩限流阀58由于紧定螺钉59定位,可以移 动的压缩限流阀58将关闭限流阀杆II 57内孔,就可以调节压缩阻力。若调节 螺钉66顺时针旋转,压缩限流阀58移动,压缩限流阀58锥体端进入限流阀杆 II 57内孔,逐渐关闭限流阀杆II 57内孔,液压油流经通道的面积减小,压缩阻 力增大,反之若调节螺钉66逆时针旋转,压缩限流阀58移动,压缩限流阀58 锥体端退出限流阀杆II 57内孔,逐渐打开限流阀杆II 57内孔,液压油流经通道 的面积增加,压缩阻力减小。调节螺钉66的端面设计有均部凹弧槽,钢球62 被弹簧63弹力顶着,当调节螺钉66旋转时,钢球62在调节螺钉66的端面均 部凹弧槽中弹跳,或落入凹弧槽中或升在平面上,会使手感有档位的感觉,以 此判断调节状态,只要将压缩限流阀58移动的距离确定,就可以确定有多少调 节档位。
在螺纹套5与工作缸9之间涂有粘接剂,二者通过小过盈配合和粘接剂使 之螺纹套5不得移动。螺纹套5上装有调整螺母6和“O”型圈7,“O”型圈7 增加了调整螺母6旋转移动时的摩擦。用专用的开口扳手调整螺母6旋转移动, 来调节减震弹簧8的预压缩量,就此达到改变减震弹簧8的预压负荷。顺时针 旋转调整螺母6,减震弹簧8的预压负荷减小,逆时针旋转调整螺母6,减震弹 簧8的预压负荷增大。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