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泵和压缩机 / / 次摆线泵

次摆线

阅读:152发布:2023-03-11

专利汇可以提供次摆线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在设有具有次摆线齿形的内转动体和外转动体的次摆线 泵 中,能够降低 流体 输出时产生的 波动 形成的噪音。在具有次摆线齿形的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体(6)相互 啮合 的状态下,在内转动体(5)的各齿顶(5a)和外转动体(6)之间设定产生通常设定的齿顶间隙(do),上述内转动体(5)和/或上述外转动体(6)的多个齿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的顶端形成得低,通过顶端形成得低的上述内转动体(5)和/或上述外转动体(6)的齿顶设置比上述通常设定的齿顶间隙间隔大的大间隙(d1)。,下面是次摆线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次摆线,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次摆线齿形的内转动体和外转动体相互啮合的状态下,在内转动体的各齿顶和外转动体之间设定产生通常设定的齿顶间隙,上述内转动体和/或上述外转动体的多个齿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的顶端形成得低,通过顶端形成得低的上述内转动体和/或上述外转动体的齿顶设置比上述通常设定的齿顶间隙间隔大的大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次摆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动体的齿数为6 以上,在该内转动体的多个齿顶上,至少每隔l个齿与所游卜转动体之间形成大间隙。
3. 根据权利要求l恋所述的次摆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糊体或外转动体的齿数为n,在该齿数n为奇数的所述内转动体或外转动体的齿顶上,所述齿顶间隙和大间隙的顺序是不规则且不均等地布置的。
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次摆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动体的齿数n为偶数,在n/2个数量的的齿顶每隔l个齿设置大间隙。
5. 根据权利要求l恋所述的次摆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糊体的齿数n为奇数,在(n-l)/2个数量的齿顶每隔至少l个齿设定大间隙。
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次摆线泵,其特征在于:存在多个所述大间隙, 全部大间隙具有相同的间隔尺寸。
7.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次摆线泵,其特征在于:存在多个所述大间隙,全部大间隙的间隔尺寸互不相同。
8. 根据权禾腰求1^2所述的次摆线泵,其特征在于:存在多个所述大间隙,全部大间隙中的至少l个大间隙具有与其它大间隙不同的间隔尺寸。
9. 根据权利要求l恋所述的次摆线泵,其特征在于:舰<妙万述内转动体的齿顶或外转动体的齿顶中的任意一方齿顶的周缘后退,形成所述大间隙。
10. 根据权禾腰求l敏所述的次摆线泵,其特征在于:舰^^f述内转动体的齿顶和外转动体的齿顶两者的齿顶的周缘后退,形j^^f述大间隙。

说明书全文

次摆线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次摆线泵,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等上的 润滑用的油泵中的次摆线泵,由于该次摆线泵设有具有次摆线齿形的内转动体 和外转动体,因此,育fe够陶氐由流体输出时产生的波动形成的噪音。

背景技术

作为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等上的润滑用的油泵,大多采用了次摆线泵。这种 次摆线泵安装具有次摆线齿形的内转动体和外转动体。关于这种次摆线泵,在
实开昭64—56589中披露了这样的结构,艮P:使内转动体的各齿的驱动转动方向 后侧面形成以l个点为中心的纯圆弧,同时,使该部分的高度低于由次摆线曲线 形成的齿形。
另外,在特开平2—95787中还披露了仿照以转动体的转动中心为中心描述 的圆筒的一部分周面形成内转动体的夕卜齿和外转动体的内齿的齿顶面,从而能 确保对密封性能会产生影响的内转动体的齿顶顶端和外转动体之间的间隔,即 齿顶间隙,修正转动体齿顶面。上述两种方案都特别规定了齿形形状,以便以 各齿均等的方式设定规定的齿顶间隙。 【专利文献1】
实开昭64—56589
【专利文跪】
特开平2—95787
,方案提出了为了以各齿均等的方式设定规定的齿顶间隙,要改变齿形 的形状,减小流体的波动并减小噪音,同时提高泵的性能。的确,虽然考虑了 通过减小流体的波动来减小噪音,但是,在减小所述波动时,在消除流体向由 内转动体和外转动体形成的空隙部的困油状态的同时必须在内转动体的齿顶和 外转动体之间设置齿顶间隙以平滑、容易地实现流体向所述空隙部的流出和流 入。
若充分设定所述齿顶间隙,贝哙减小波动,由此能够减小噪音。但是,通过增大齿顶间隙,同时会产生所谓降低泵性能的缺点。另外,若为了维持泵的 性能而将齿顶间隙设定的较小,贝U将难以P争低波动和噪音。因此,在解决这些 相反的条件的同时设定最佳条件是非常困难的。
这样,现有技糊为所谓以各齿均等的方式设定规定的齿顶间隙,因此, 虽然齿顶间隙的设定是重要的,但是,相对于泵的转动,在内转动体和外转动 体的各个齿上均等地设定了所述齿顶间隙,由此,通过以均等方式设定的齿顶 间隙会产生规则的波动。并且,M31从泵输送出产生所述规则波动的流体, 从而易于在泵和流体供纟^置中引起«,难以防止噪音的产生。本发明的目 的在于降低所述波动,同时使泵的效率保持在一定平上。

发明内容

由此,发明人在对解决战问题的方案作了专心研究的结果上,提出了本 发明的次摆线泵,其中,在具有次摆线齿形的内转动体和外转动体相互啮合的 状态下,在内转动体的各齿顶和外转动体之间设定产生通常设定的齿顶间隙, 内转动体和/或外转动体的多个齿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的顶端形成得低,通过顶
端形成得低的内转动体和/或外转动体的齿顶设置比通常设定的齿顶间隙间隔大 的大间隙,由此,通过极简单的结构,特别减小了在流体输出时的波动,从而 解决了上述问题。 附图说明
图l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X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Y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齿数为偶数的内转动体的正视亂 節为对应于图4中内转动体的外转动体的正视亂
图6(A)为齿数为奇数的内转动体和与该内转动体对应的外转动体的组合的 状态的正视图;
图6(B)为齿数为奇数的内转动体的正视亂
图7(A)、 (B)和(C)是作用图,它们显示了内转动体和外转动1tt稳定状态下
转动的动作;
图8为显示妇个不等时的性能的曲线图; 图9为显示在3个不等时的性能的曲线图;图10为显示在标准值时的性能的曲线亂
图l l(A)为显示内转动体中各大间隙顶部的后退量的平面亂
图l l(B)为显示外转动体中各大间隙顶部的后退量的平面亂 图l l(C)为由内转动体和外转动体的各大间隙顶部形成的极大间隙的放大 平面图;
图12为由比内转动体和外转动体的顶部间隙大的大间隙顶部形成的大间隙 的放大平面图;
图13为仅由内转动体的大间隙顶部形成的大间隙的放大平面图; 图14为仅由外转动体的大间隙顶部形成的大间隙的放大平面亂 图15(A)为大间隙顶部均等布置的内转动体的平面图; 图15(B)为大间隙顶部不均等布置的内转动体的平面亂 图l 5(C)为大间隙顶部以其它不均等型式布置的内转动体的平面图; 節6为显示由内转动体和外转动体形成的大间隙顶部的微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次摆线泵如图l所示,与一 般的次摆线泵一样,在形成于壳体内的叶轮室l中安装具有次摆线齿形的内转动 体5和外转动淋。在叶轮室1中,大致沿其圆周方向,在外周附近形成吸入口2 和排出口3。所述吸入口2和排出口3位于相对于叶轮室1中心左右对称的位置处。
所述内转动体5在齿数上比外转动淋少一个,从而形成内转动体5旋转一圈 时,外转动懒差一个齿转动一圈的关系。因此,内转动体5具有向外突出的齿 顶5a以及向内的凹状齿根5b,同样,外转动懒具有由内周向中心突出的齿顶6a 以及凹状齿根6b。因此,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淋通常在一处啮合,内转动体5的 齿顶5a插入外转动淋的齿根6b中,并且外转动懒的齿顶6a插入内转动体5的齿 根5b内。
舰它们之间的动作,在内转动体5和夕卜转动淋之间,如图1所示,形成分 开的多个空隙部s,通过转动的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淋,在所述吸入口2侧,所 述空隙部s逐渐增大容积并且从i^A口2吸入流体,而在排出口3侧,空隙部s逐渐 减小容积,并且从排出口3排出流体。
在上述次摆线泵中,在所述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淋的啮合齿形中,如图l 和2所示,设定比通常设定的齿顶间隙do大的间隙,即大间隙山。用于设定该大间隙C^的齿顶形成在内转动体5或外转动淋中的任意一个上。在设定该大间隙dj
时,如图4所示,形成大间隙顶部531,由内转动体5的多个齿顶5a中适合的一个 或多个顶端陶氐而形成。或者,如图5所示,形皿大的间隙顶部681,由外转动 淋的多个齿顶6a中适合的一个或多个顶端,氐而形成。可M切除齿顶的顶端 或在转动体成形时使齿顶的顶端形成较低的齿形等加工形成大间隙顶部5^ , 6al 的齿形。
均等地设置通常设定的齿顶间隙do,其中特别之处在于,ffiil设置设定大
间隙dj的齿顶,使啮合的转动体的齿顶间隙do不均等。例如,在具有齿数4的内 转动体5中以在2处形成大间隙d,方式设定齿顶的情况下,应每隔一个齿进行设
置,在这些齿顶之间,具有通常设定的齿顶间隙do的齿顶。另外,当内转动体5 的齿数为6时,在设定形啦处大间隙c^的齿顶的情况下,应每隔2个齿进行设置, 或者每隔1个齿和每隔3个齿进行设置。
在所述内转动体5的齿数大于6的情况下,由于齿顶间隙do较大的齿顶是以 每隔至少一个齿设定的,因此,通过实现齿顶间隙do较大的齿顶的设定数量可以
每隔一个齿设置,或可以如前所述那样,隔l个齿和膨个齿设置。这种情况与 外转动懒的齿数大于6的情况相同。虽然形成大间隙di的齿顶可以设置在至少l 处,但是最好根据转动体的齿数适当地布置。在齿数大于6的转动体中设定大间 隙4,由于不会降低容积效率且还能抑制波动,因此是理想的。
这样,较大地形成大间隙^的齿顶通ii3Sffi在转动体啮合之间形成的空间 容积,能够降低困油空间容积数,降低波动,从而较低地抑制波动。另外,通 过使转动体齿数大于6,可以减小因«转动体空间容积而造成的容积效率的降 低。艮P,邻接的空隙部s、 S彼fe间由大间隙dj魏,从而使流体可舰,防止 了流体的困油现象。
接着,在内转动体5或外转动淋的齿数为偶数的情况下,根据其转动体的 齿数n设定n/2个形成大间隙d,的齿顶数。形成所述大间隙di的齿顶至少每隔l个 齿设定。在齿数n为偶数盼瞎况下,使构成大间隙d函齿顶数为n/2,由此能实现 平衡性良好地布置,确保容积效率,并抑止波动。
在内转动体5或外转动体6的齿数为奇数的情况下,根据其转动体的齿数n 设定(n—l) /2个形成大间隙d,的齿顶数,并且与前面所述相同至少每隔l个齿 设定。在齿数n为奇数的情况下,较大地设定通常的齿顶间隙do的齿顶数的比例,另外形成大间隙C^的齿顶未以均等的间隔设置。由于前面所述的齿顶间隙do禾呔 间隙4的顺序是不规则且不均等的,并且大间隙C^的齿顶的布置也是不均等的, 因此会扰乱油压波动中的规则性,从而會滩避免^H并抑制波动并确保容积效率。
由此,转动体的齿顶间隙4是不均等的,从而形跡均等的状态。所述大
间隙4ilil外转动淋和内转动体5的啮合转动移动,从而改变相位。若所述大间 隙4的数量为多个,那么»置相对于转动体的齿数可以是均等或不均等的,或 者无论转动体的齿数如何,均可以是不均等的。
fflaii当ite择絲置,通a^尤乱泵的油压波动的规则性,可以防止因波
动产生的共振,并降低噪音。根据图示的曲线图对其进行说明。首先,油压波 动的Y轴方向的值为曲线图的纵向,单位为(dB)分贝。构成曲线图的对象的顿 2000ipm。曲线图的波形为湖i淀油压波动的频與共振次数)的波形(不测定声音)。
标准值的曲线图为由通常的次摆线泵型油泵产生的数据。该曲线图中油压 波动的频率由泵的转速以及转动体的齿数决定。在该曲线图的具体内容表示, 泵的,为2000ipm,而对于齿数n而言,在内转动体5的齿数n为6个,外转动体 6的齿数n为7个的情况下,由此产生的频率。例如,图示的曲线图表示仅由通常 的齿顶间隙do构疯标准衝(参见图IO),或妇炮Z个)设定所述大间隙d!(参见图 8)以及在3炮3个)设定大间隙d!(参见图9),三种情况下的波形由此,可以看到油 压波动的状态。
在上述条件下,可知标准值(STD)盼膚况如图10所示,波动以规则的波 形形成。可知大间隙4为2个和3个盼瞎况与标准值相比,波形发生了l^:变化。 可知,除了上述齿顶间隙do和大间隙4不均等的配置以外,所述大间隙d遇隔l 个齿形成的3个和歐个齿形成的2个的布置也使波形变化不同。
接着,可知:设置2个、3个大间隙4的齿顶能降低表示为在标准值下强油 压波动的发生频率324Hz的振动。所淑个、3个如图8、图9所示,在低于324Hz 的频率下会加强振动。无论2个、3个,若在大约175Hz情况下,振动的最大值要 低于标准值。通过将标准值的波动中的最强频率变为其它低频率或提高其周边 频率,能够抑制引起^l特定频率的波动。与此相伴,波动的振动在特定的频 率不明显,从而难以听到声音,结果减小了噪音。形成大间隙d,的齿顶5a是相对于通常的齿顶间隙do时的齿顶5a,为形成大间隙d,的齿顶5a,若以功能性对其说 明,则通常的齿顶间隙do为分别密封M31外转动淋和内转动体5啮合所能产生的 容积空间并且实ijW定转滑动所必需的间隙。另一方面,由于要iSl2个容积空间, 因此应适当地设定大间隙4。
在图10中显示仅由通常的齿顶间隙do构成的标准值的曲线图的特征在于形 成规则峰值状波形。所述波形部分被l次、2次、3次记载在曲线图中。该峰值状 波形为仅其频率突出变大的波形。在该曲线图中,作为油压波动(振动),在所述 波动fflil泵的管道引起滤油器等共振,从而产生声音的情况下,该声音作为具 有明显的特定频率的声音形成可连续听至鹏定声音的状态,从而形成刺的声

2个不等的曲线图(参见图8)为在前述标准值(STD)的转动体中,在内转动 体5的6个齿顶中,加大由2个形成的齿顶间隙4以形成大间隙dp織与2000ipm 相同的波形。
若观察2个不等的曲线图,贝啵形与标准值相比、特定频率以峰值状突出的 波形不多。特别是,没有如标准值的l次、2次、3次那样,明显默地突出的波 形,l次、2次、3次的频率的周边也增大,因此,不言而喻,减缓了特定频率的 突出状态[参见该部位的表示曲线图(参考)]。对于标准值而言,由于产生了由 特定频率产生的声音,因此,易于听到声音并产生刺耳的噪音。对于2个不等的 情况而言,由于不仅加强了由特定频率产生的噪音,而且还增大了周边频率, 因此,使各种声音混合而形成了不清晰的声音,从而形成了难以听至啲声音。 结果,降低了噪音。
同理,3个不等的曲线图与战相同。与2个不等相比,出现多个峰值状突 出的波形。这样,由于在内转动体5的6个齿顶中,力呔了由3个形成的齿顶间隙 do以作为大间隙山,因此虽然S3个齿顶每隔1个齿布置会减小规则性的紊乱,但 是与标准值(STD)相比,由于增高了附近频率的波形,因此,Mil使这些声 音混合,可形成浊音,形i^佳以听到的声音,从而降低噪音。
在对在所述内转动体5以及外转动#6中获得稳定的转动状态进行说明时, 如節(A)禾口7(B)所示,在转动体的驱动中,从吸入口2的起始端至终端存妇彭 处驱动啮合部分。并且,在驱动啮合的齿顶接触部,存在以通常的齿顶间隙do 的部分啮合的部分,i!3i大间隙c^形成齿顶彼此不接触的部分,邻接的空隙部s、
8s相互通过所述大间隙d】3a,减小困油空间容积数,降低波动。进而,在通常 的齿顶间隙do的部分,在由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淋相互啮合形成的接触位急 处,实现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淋相互保持,以便不会沿转动体的径向发生松动。 因此,难以产生波动并且育,获得稳定的转动状态。另外,对于由内转动体5和 外转动淋中通常的齿顶间隙4形成的相互保持而言,如節(C)所示,也可在上 述吸入口2范围之外的部分进行。
接着,在多个大间隙d冲,存在两种布置型式。作为其中的菊型式,为均 等布置所述多个大间隙c^的情况。例如,如图15(A)所示,在内转动体5的齿数为 8的情况下,形成大间隙c^的齿顶5a的大间隙顶部5^是每隔一个形成的。
作为所述多个大间隙4的布置的第2型式,为所述多个大间隙^不均等布置 的情况。例如,与第l型式相同,在前述内转动体5的齿数为8时,如图15(B)所示, 相对于形成大间隙山的齿顶5a的大间隙顶部5^,之后的大间隙顶部5^隔2个齿顶 形成。并且,其后的大间隙顶部5J愚1个齿顶形成。进而,如图15(C)所示,相 对于形成大间隙c^的齿顶5a的大间隙顶部5^ ,之后的大间隙顶部531隔1个齿顶形 成。并且,之后的大间隙顶部5J影个齿顶形成。
这样,形成大间隙c^的齿顶5a的大间隙顶部5^适当地形成,以使构成大间 隙dj的大间隙顶部531的布置不具有规则性。在这些大间隙d,的不均等的布置中, 前述内转动体5的齿数可是奇数。
另外,虽然根据内转动体5说明了均等或不均等地布置了J^大间隙d,、 d, 的型式,但是根据外转动淋设计大间隙4的均等或不均等的布置型式,当然也 可适当地设定形成大间隙4的齿顶6a的布置。在这些多个大间隙c^的均等布置 中,除了齿数为8以外,齿数为6、齿数为4也是可以的,因此齿数以偶数为^#。
在本发明中,对于大间隙4而言,图16中(X)部处的大间隙c^和(Y)部以及(Z) 部处的大间隙d凍用相同的大间隙d,。艮P,在内转动体5和夕瞎动淋形成空隙部 s的情况下,以包围该空隙部s.的内转动体5的齿顶5a与外转动淋a的齿顶6a的最 小间隔且形成大于通常的齿顶间隙do的情况作为大间隙d!。
因此,在本发明中,如图16中的(X)部那样,内转动体5的齿顶5a与外转动 淋的齿顶6a的最前端彼此对置的部位处的大间隙dp以及如图16的(Y)部、(Z) 部那样,齿顶5af卩齿顶6a在偏离各最前端位置处对置的部位的大间隙d凍用了相 同刹的大间隙dj。艮P,在前述大间隙dj的布置中,图16中的(X)部、(Y)部、(Z)部适当地混合在一起,它们可以以均等或不均等的方式布置。
下面,在上述多个大间隙(^的间隔尺寸中,存在以下多种型式。首先,间
隔尺寸的節型式为所形成的全部大间隙d,间隔尺寸是相同。即,如前所述, 图16中的(X)部、(Y)部、(Z)部的各个大间隙山的全部间隔尺寸是相等的。在这种 情况下,从空隙部s通过大间隙d】连通的流,各大间隙di部位是相同的。因此, 泵运转时波动的不规则性由齿顶间隙4和大间隙4两个不同部位产生,具有单 纯的不规则性。
下面,在间隔尺寸的第2型式中,所形成的全部大间隙dn、 d。的间隔尺寸 各不相同,不存在具有相同的间隔尺寸的大间隙db 4。另外,此处,由于在上 述大间隙dn、 dn中记载有下标,因此,如上所述,即使在前述大间隙cM皮此的 间隔尺寸不同的情况下,也易于区别各大间隙4。即,在这种情况下,从空隙部 sfflil大间隙dj连通的流体在各大间隙dn、 du处全都不同。因此,魏转时的波 动的不规则性不仅会由齿顶间隙do和大间隙d!而且还由多个不同的大间隙du、 du产生。在这种间隔尺寸的第2型式中,波动的不规则性较高。
下面,在间隔尺寸的第3型式中,在所形成的多个大间隙d冲,至少l个大 间隙cV的间隔尺寸不同于其它的大间隙c^的间隔尺寸。例如,在1组内转动体5 和外转动淋中存在4个大间隙c^的情况下,存在其中的l个大间隙dr与其它的3 个大间隙4的间隔尺寸不同的情况等。在这种间隔尺寸的第3型式中,波动的不
规则性为節型式和第2型式的中间程度。另外,上述大间隙dr的(')符号易于区
别于其它的大间隙di。
下面,对于大间隙d说形成,如前所述,通过在前述内转动体5的齿顶5a形 成大间隙顶部5d,或者在外转动淋的齿顶6a形成大间隙顶諷^以此形成大间 隙4。该大间隙di的形成型式存在多种,在所形成的第l型式中,大间隙d】仅由 内转动体5的大间隙顶部5^形成(参见图13),或者仅由内转动^6的大间P京顶部 6a!形成(参见图14)。在所述形成的第l型式中,如利用前述大间隙d函间隔尺寸 的型式所说明的那样,全部大间隙山的间隔尺寸以相同的方式形成。
艮P,在仅由内转动体5的大间隙顶部5^形成大间隙d,的情况下,通过使齿顶 5a的后退量相等并且使多个大间隙顶部5ai的尺寸相等,从而如前所述那样,可 以使全部大间隙4的间隔尺寸相等。就此而言,也可ffiili鈔卜转动懒的大间隙 顶部6*的尺寸相等而形成大间隙4 。另外,在形成的第2型式中,齿顶5a的后退量各不相等,以使多个大间隙顶 部5a】、5&的尺寸相互不同,因此,如前所述,所形成的全部大间隙du、 d12 的间隔尺寸也是相互不同的。另外,在前述大间隙顶部5an、 5化中,由于添加 了下标,因此,易于区另脂退量不同的多个大间隙顶部5a,。另外,在形成的第3 型式中,在多个大间隙顶部5au、 5&12中,通过使适合的一个大间隙顶部5a卩的 尺寸不同于其它的大间隙顶部5an、 5a12 ,从而在多个大间隙dn、 (112中,至少 l个大间隙d】的间隔尺寸与其它的大间隙c^的间隔尺寸不同。
在以上形成的第2以及第3型式的说明中,虽然在内转动体5形成多个大间隙 顶部5au、 5 a12,从而形成了大间隙dn、 d12,但是外转动^6的多个大间隙顶部 6a„、 6化的尺寸是互不相同的,或者也可以在所述外转动^6的多个大间隙顶部 6a冲,使合适的一个大间隙顶音P6a^与其它的大间隙顶部6^尺寸不同,由于添 加了上述大间隙顶部6w、 6au的下标,因此,易于区别互不相同的大间隙顶部 6a'。
在大间隙4的形成的斜型式中,如图11(A)和11(B)所示,在前述内转动体5 的齿顶5a上形成了大间隙顶部5^ ,同时在外转动淋的齿顶6a上形成了大间隙顶 部6^ 。在内转动体5的大间隙顶部5*与夕卜转动#6的齿顶60^置时或在外转动体 6的大间隙顶部6A与内转动体5的齿顶5^对置时,具有前面所述的大间隙4,另 外,在内转动体5的大间隙顶部5A与外转动体的大间隙顶部6^对置时,形成了 大于前面所述的间隙4大的极大间隙cU。
该极大间隙(U如图(l l)所示,为大间隙顶部5a!的最大后退量q与大间隙顶 部6^的最大后退量q'之和,在公式中,极大间隙cU二q+q'。该极大间隙d皿 为比通常的大间隙c^ ,即由仅内转动体5的齿顶5a^外转动淋的齿顶6a任意一方 周缘的后退形成的大间隙4大的间隔尺寸。
下面,对于大间隙4的形成的第5型式而言,如图12所示,大间隙^由内转 动体5的大间隙顶部5^和外转动淋的大间隙顶郝a湘成。
在上述形式的斜型式以及第5型式中,在内转动体5的大间隙顶部5a】中的 各后退量q分别是相同或不同的,而在外转动淋的大间隙顶郝a冲的各后退量 q'分别是相同或不同的,因此,由这些大间隙顶部5ap 6a】形成的多个大间隙dn、 d12 • • •的间隔尺寸也分别是相同或不同的。
例如,在内转动体5中,若各大间隙顶部5a冲的於后退量为化、化、q3,那么M后退量相互间存在以下关系。
(l)q1=q2=q3, (2)q】^q2^q3, (3)化^^q3, (4)qi,2=q3, (5)q】,^q2。 另外,后退量化、cfe、 qs的尺寸关系如以下所示。 (6) q户q2,(7)qi^2,(8)q2〉q3,(9)q2〈q3, (10)q】〉q3,(n)q】〈q3 。
同样,在外转动淋中,若各大间隙顶部6a冲的各个后退量为q卩、q2'、 q3', 那么各个后退量相互间存在以下关系。
(1)化,=^'=^3', (2)q】'^q2'iq3,, (3)q!',,^q3', (4)化,^^2,=(13,, (5)q!,^q3,,q2'。
另外,后退量q!'、 (fe'、 q3'的尺寸关系如以下所示。 (6) q! '〉q2',(7)qi '〈q2',(8)(b、3',(9)q2'^3', (10)q卩〉q3,,(ll)qW。
在上述對型式的极大间隙(W以及,第5型式的大间隙d滞由内转动体5 的大间P京顶部5^和外转动^6的大间隙顶部6a湘成的型式中,在,内转动体5 的大间隙顶部5a冲的后退量的条件为q!^q2,,夕卜转动淋的大间隙顶郝a冲的 后退量屮','、'的情况下,由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淋构成的极大间隙cU以及 大间隙4形成同样的尺寸。
在内转动体5的后退量的条件为q, #q^q3 ,外转动#6的后退量为化,-cfc'
,3'盼瞎况下,由内转动体5和夕卜转动淋构成的上述斜型式的极大间隙cU以 及i^第5型式的大间隙4存在各种组合。
i^m4型式的极大间隙cU形成各种尺寸,,第5型式的大间隙c^形成同 样的尺寸。B卩,在Jl^對型式的极大间隙cU的情况下,极大间隙cU,以及由 于在构成该极大间隙cU的后退量在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懒不同,因此,对内转 动体5的齿顶5a^外转动^6的齿顶6a对置时的大间隙c^以各种尺寸构成。
另外,在上述第5型式的大间隙山的情况下,舰组合形成的大间隙d,的尺 寸虽然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成这些尺寸的后退量在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淋 是不同的,因此,比与内转动体5的齿顶5a或与外转动淋的齿顶6a对置时的齿 顶间隙do大的大间隙4以各种尺寸构成。上述斜型式的极大间隙(U与上述第5 型式的大间隙山的各种后退量的组合如下所示。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3
多个大间隙dj或极大间隙cU;Wai以上组合构成的,由上述於后退量形
成的各个大间隙4的间隔尺寸各不相同,因此,在泵运转时,由于大间隙cM皮此
之间的间隔尺寸不同,因此,可产生波动的不规则性。 发明效果
在方案l的发明涉及这样的次摆线泵,即,通过在具有次摆线齿形的内转
动体5和外转动淋相互啮合的状态下,在内转动体5的齿顶5a和外转动條之间
设定产生齿顶间隙do,并且采用在所述齿顶间隙do组中的至少一处形成大间隔的 大间隙4,會,确保容积效率并且抑审i被动。
艮口,在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淋之间存在齿顶间隙do,在所述齿顶间隙4组 中的至少l处具有构成大间隔的大间隙山,i!31在齿顶间隙4组中含有大间隙di ,
使仅有齿顶间隙do组时形成的规则波动波及至次摆线泵自身及其周边机器的共 振形成不规则周期波动,由此,育^够防止共振,减小噪音。进而,不仅能够提 高次摆线泵的寿命,而且还能提高次摆线泵供给流体的周边机器的寿命。
而且,通过仅在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淋之间的齿顶间隙do组中含有大间隙 d,,育,简化结构。仅稍低地形成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淋的齿顶中的任意一个齿
顶,即可以极简单的结构实现战效果。
方案2的发明涉及这样的次摆线泵,即在方案l的基础上,上述内转动体5 的齿数在6个以上,在该内转动体5的多个齿顶5a中,至少每隔一个齿与所述外 转动懒之间形成大间隙4 ,从而肖,在内转动体5(也可以是外转动体6)的齿数 大于6的情况下,依靠在内转动体5的齿顶和外转动淋之间产生的间隙,构成大 间隙4的部位以内转动体5的至少每隨个齿设定,舰适当i雌择其设定数iS 布置,能够容易地设定各种泵盼性能。另外,在每隔一个齿,将3处齿顶间隙do 禾口3处大间隙cM乍为最大设定数的情况下,由于大间隙d在转动体啮合的状态下 形成M状态,因此,虽然存在不能进纟于转动体的转动驱动的齿形,i旦是,可 以仍良好地平衡布置维持转动,动驱动啮合的齿顶间隙4,从而肖,稳、定转动 体的转动。
艮口,在吸入口2的起始端至终端存在2〜3处驱动啮合部分,在驱动啮合的齿顶接触部,存在以通常的齿顶间隙do部分啮合的部分,以及通过大间隙(M吏齿顶相互不接触的部分,邻接的空隙部S,S彼]JMil所述大间隙d!^il,从而减小了困油空间容积数,斷氐了波动。进而,在通常的齿顶间隙do部分,ffiil内转动体 5和外转动淋的齿顶的相互啮合,使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6彼此以不会沿转动 体径向产生松动的方式相互保持定位,因此难以产生波动并且育滩获得稳定的 转动状态。方案3的发明涉及这样的次摆线泵,即在方案l恋的基础上,假定上述内 转动体5或外转动淋的齿数为n,在其适当的齿顶5a、 6a中均等或不均等地布置 大间隙4,因此,均等或不均等地布置了大间隙d"与战通常的齿顶间隙do共 同产生泵运转中波动的不规则性,从而旨滩防止共振,并减小噪音。方^4的发明涉及这样的次摆线泵,即在方案l、 2節的基础上,上述内转 动体5的齿数n为偶数,在(n/2)的齿顶5a上每隔l个齿设定大间隙d】,因此,在内 转动体5(或外转动懒也可以)的齿数n为偶数的情况下,可以以至少每隔l个齿的 方式设定构成Jl^大间隙d,的齿顶。并且。在齿数n为偶数的情况下,构成大间 隙d,的部分可以为n/2,并育滩均衡性良好地布置齿顶间隙do和大间隙dp以确保 容积效率,抑制波动。方案5的发明涉及这样的次摆线泵,即在方案l、 2顯的基础上,上述内转 动体5的齿数n为奇数,在(n—1)/2的齿顶5a上至少每隔l至2个齿设定大间瞎站, 由ltti^齿顶间隙4和大间隙ch的位置",不是规则的,而且是不均等的,由于 所述大间隙d,的齿顶的布置也是不均等的,因此,会扰乱油压波动的规则性,同 时育獬避免共振并确保波动的抑制和容积效率。方案6的发明涉及这样的次摆线泵,即在方案l、 2、 3、 4或5的基础上,存 在多个上述大间隙c^,全部大间隙c^具有相同的间隔尺寸,因此,由通常的齿顶 间隙do和大间隙dj激产生泵运转时的波动的不规则性,并且由于多个大间隙d, 具有相同的间隔尺寸,因此,结构极其简单,用于形成大间隙d!的内转动体5和 外转动淋的制造比较容易。方案7的发明涉及这样的次摆线泵,即在方案l、 2、 3、 4節的基础上,存 在多个上述大间隙dp全部大间隙c^的间隔尺寸互不相同,因此,除了由齿顶间 隙do和大间隙d,成波动的不规贝雌以外,还育,M由多个大间隙4形成的波 动的不规则性进一步增强泵运转时波动的不规则性,从而肖,进一步防止共振,减小噪音。方案8的发明涉及这样的次摆线泵,即在方案l、 2、 3、 4或5的基础上,存 在多个上述大间隙d!,全部大间隙di中的至少l个大间隙c^的间隔尺寸不同于其 它的大间隙4,以此,除了由齿顶间隙4和大间隙4形微动的不规则性以外, 由于多个大间隙4中的至少l个大间隙(^的间隔尺寸与其它大间隙c^的不同,因 皿可仅ilil大间隙山产生波动的不规则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防止共振,减小 噪音的效果。方熟的发明涉及这样的次摆线泵,即在方案l、 2、 3、 4、 5、 6、 7或8的 基础上,ilil使上述内转动体5的齿顶5a或外转动懒的齿顶6a中的任意一方齿 顶的周缘后退,形成,大间隙dp因此,由于使内转动体5和外转动淋中任意 一方齿顶的周缘后退,从而,可以极大地简化库隨。方案10的发明涉及这样的次摆线泵,即在方案l、 2、 3、 4、 5、 6、 7或8的 基础上,通过使上述内转动体5的齿顶5a或外转动淋的齿顶6a两者的齿顶的周 缘后退,形成战大间隙d!,因此,在多个大间隙d冲,存在由内转动体5的大 间隙顶部5a,和外转动淋的大间隙顶郝a】构成的大间隙。在大间隙顶部5a】和大间隙顶部6^通过转动体的转动对置的情况下,即使 在大间隙d冲也能形成特别大的大间隙d《即,极大间隙d,), ^J:述内转动体5 的齿顶5a^外转动淋的齿顶6a适当后退,由此會,设置各种尺寸的大间隙d,, 从而冑滩使泵运转时的波动的不规则性更显著,并能够进一步防止共振,使噪音陶氐至更小。上述内容为cU二fq'盼瞎况。在大间隙顶部5a,大间隙顶部6a,通过转动体的转动对置时,形成大间隙 4,而在所述大间隙顶部5^或大间隙顶部6^与内转动体5的齿顶5a^卜转动淋 的齿顶6a通过转动体的转动对置时,构成比齿顶间隙do大并比上述大间隙d《等 于极大间隙cUa小的大间隙dpaii使上述内转动体5的齿顶5a^卩Jt^卜转动淋 的齿顶6a适当地后退,该太间隙d河具有各种尺寸,从而能句縦高雜转时波动 的不规则性,防止共振,将噪音抑制至较小。上述内容为d产q+q'的情况。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泵用导叶 2020-05-13 268
水泵 2020-05-11 241
泡沫泵 2020-05-12 726
纸浆泵 2020-05-12 460
2020-05-11 674
油泵 2020-05-11 817
潜水电泵 2020-05-12 737
2020-05-11 675
2020-05-12 722
2020-05-11 1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