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泵和压缩机 / / 叶片泵

叶片

阅读:524发布:2023-03-13

专利汇可以提供叶片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叶片 泵 。其包括:配置在 定子 的侧部,开口形成排出口(21、23)的侧板;转动自由地放置在该定子内,由 驱动轴 驱动旋转的 转子 ;向所述定子的内周面方向出入自由地保持在沿放射方向形成于该转子的外周部上的多个缝隙内的叶片。在与所述侧板的转子滑动 接触 的内侧面上形成与所述排出口连通的须状槽(40、40),同时,从所述排出口沿与所述转子的转动方向相反方向逐渐成尖细状地形成所述须状槽,同时,使须状槽的前端部(40b、40b)形成比通过各叶片的须状槽的基端部(40a、40a)的转动轨迹线X更指向内方。,下面是叶片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叶片,其包括:定子,其收纳配置在泵壳内;侧板,其 配置在该定子的侧部,开口形成排出口;转子,其转动自由地放置在 该定子内,由驱动轴驱动旋转,同时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多个在外周部 向放射方向延伸的缝隙,在该缝隙圆周方向的两个侧部上形成向径向 外侧延伸的凸状的缝隙形成部;叶片,其向所述定子的内周面方向出 入自由地保持在所述缝隙内;须状槽,其在所述侧板的与所述转子滑 动接触的内侧面上形成缺口,并与所述排出口连通,从所述排出口沿 与所述转子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成逐渐尖细状地形成所述须状槽, 其特征在于,同时,使该须状槽的前端部与所述缝隙形成部重迭地形 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使该须状槽的前端 部形成得比所述各叶片通过须状槽的基端部的转动轨迹线更指向内 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使所述须状槽前端 部的延长线指向比叶片的径向长度的大致中央位置更靠近基部,该叶 片随着所述转子的转动而在须状槽附近旋转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使所述须状槽的前 端部向着伴随所述转子的转动在须状槽附近旋转移动的叶片方向延长 形成。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动转向装置的油压供给源等的叶片

背景技术

该种用于车辆、作为叶片泵以前一直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作为 其中的一个,在日本国特许厅发行的特开平10-89266号公报中所述的 发明为众所周知。
该叶片泵在泵壳的内部分别放置定子和在该定子侧部的侧板,同 时,在所述定子的内部转动自由地设有与该定子之间形成压力室的叶 片转子
在该叶片转子的外周部,在圆周方向的几乎等间隔的位置上,沿 放射方向形成多个缝隙,叶片分别向定子的内周面方向自由出入地支 持在该各缝隙的内部。
所述侧板在叶片转子侧的一个端面上形成排出口,同时,基端部 向在排出口的孔缘上开口的须状槽在与叶片转子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 向延伸设置,所述须状槽形成开口面积按向着排出口且光滑变化的曲 线。
所述叶片转子与在泵壳内插通的驱动轴的一个端部连结。该驱动 轴通过安装在另一端部侧的从动带轮从发动机曲轴用同步皮带传递 转动力。
另外,只要叶片转子随着所述驱动轴的转动驱动而转动,各叶片 用背压室的压力从缝隙突出,且各叶片的前端部边与定子的内周面滑 动接触边转动。因此,从在泵壳内形成的吸入口流入各叶片间的泵室 内的工作流体会边通过各叶片压缩边向排出口排出,实施泵的作用。
所述泵室与排出口连通时,为了防止排出口的高压急剧地向泵室 中流入,形成所谓须状槽,通过该须状槽控制工作流体的压力就会圆 滑地上升不在排出口中急剧地变化,降低油压脉动。
然而,作为所述现有的叶片泵,在侧板上形成的各须状槽向着排 出口且按圆滑变化的曲线形成,前端部指向旋转移动的叶片的一个侧 面的径向外侧。
因此,当随着叶片转子的旋转,一个叶片在须状槽的前端部旋转 移动,排出口内变成高压时,该高压工作流体在须状槽内逆流,从前 端部向邻接的下一个叶片的一个侧面的径向的外端部附近撞击。因而, 在该叶片上作用与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荷,在叶片转子上施加逆转 方向的抵抗负荷。结果泵效率有可能下降。
由与所述叶片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荷,在所述叶片转子的缝隙 中有的过大的应力,该缝隙有可能会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的技术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 种叶片泵,其包括:定子,其收纳配置在泵壳内;侧板,其配置在该 定子的侧部,开口形成排出口;转子,其转动自由地放置在该定子内, 由驱动轴驱动旋转,同时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多个在外周部向放射方向 延伸的缝隙,在该缝隙圆周方向的两个侧部上形成向径向外侧延伸的 凸状的缝隙形成部;叶片,其向所述定子的内周面方向出入自由地保 持在所述缝隙内;须状槽,其在所述侧板的与所述转子滑动接触的内 侧面上形成缺口,并与所述排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排出口 沿与所述转子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成逐渐尖细状地形成所述须状 槽,同时,使该须状槽的前端部与所述缝隙形成部重迭地形成。
根据该发明,当随着叶片转子的转动,一个叶片通过须状槽的前 端部时,从排出口在须状槽内逆流的高压工作流体从指向须状槽的前 端部,即指向内方的前端部撞击邻接的下一个叶片的一个侧面的径向 内端部侧。因此,向与相对这样的叶片的转动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荷(力 矩)足够小,向叶片转子的逆转方向的力也大幅度地下降。结果可以 抑制泵效率的下降。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叶片泵,使所述须状槽前端部的延长线指向 靠叶片的一个侧面径向长度的大致基部,该叶片随着所述转子的转动 在须状槽附近旋转移动。
根据本发明,如前所述,由于从排出口在须状槽中逆流的工作流 体与邻接叶片的一个侧面的内端部的基部侧碰撞,可以进一步降低与 叶片相对的反方向的负荷。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叶片泵,所述须状槽的前端部向着伴随所述 转子的转动在须状槽附近旋转移动的叶片方向延长形成。
因而,根据本发明,通过延长形成须状槽的前端部,向邻接叶片 的一个侧面的径向的内端部方向的指向性变强,能更可靠地向一个侧 面的内端部方向引导高压工作流体。
另外,通过延长须状槽,例如,特别是在车辆直行运转等时,可 以减少不大幅度转动操作方向盘时的排出油压的变化。即在不大幅度 转动操作方向盘时,排出口和在其附近旋转移动的一对叶片间的泵室 的差压会变小。而随着转子的转动,在排出口附近旋转移动的所述泵 室通过延长的须状槽与排出口的连通开始点变早,相对叶片的转动速 度,所述泵室和排出口的连通时间变长。因而,由于向排出口内的工 作流体的泵室的移动时间变长,减少在排出口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油 压)变化。
结果即使在稍稍转动操作方向盘时,也可以降低排出口内的油压 脉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叶片泵的纵剖面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叶片转子和定子的正面图;
图4是图3的B-B剖面图;
图5是从图1的箭头C-C方向看的侧板的正面图;
图6是须状槽的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须状槽的图6的D向视图;
图8是所述侧板的背面图;
图9是图8的E-E线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另一例的叶片泵的纵剖面图;
图11是从图10的箭头F-F方向看的后板的正面图;
图12是图11的G-G线剖面图;
图13是图12的箭头H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叶片泵的实施方式。
该叶片泵与现有的泵一样,是适用于作为供给车辆的动力转向装 置等油压机械油压的供给源的泵。如图1所示,其主要由用螺丝固定 在内燃机的缸体等上的泵壳1、配置在该泵壳1内的泵主体2和一个 端部侧在泵壳1的内部插通的驱动轴3构成。
所述泵壳1如图1及图2所示,由具有吸入通路4和排出通路5 的状的泵体6和与其泵体6结合的泵盖7组成,在该泵体6和泵盖 7之间设有放置泵主体2的空间部。
所述泵主体2如图1~图4所示,包括收容配置在所述泵盖7内 部的定子8、转动自由地设置在该定子8内侧的叶片转子9和配置在 所述定子8两侧的一对侧板10、11。
所述驱动轴3在从泵体6突出的另一端部安装传递驱动用的从动 带轮19,通过缠绕在该从动带轮19上的图外的皮带,可以传递发动 机的动力。
所述定子8如图3所示,用与在外周面的大体180°的位置上形 成的一对小半圆形状的置销槽8b、8c嵌合的定位销13、13定位在泵 壳1上圆周方向,同时,内周面8a形成大体椭圆状。
所述叶片转子9用烧结合金整体成形为大体圆盘状,在外周面和 定子8的内周面8a之间隔成大体圆环状的泵室14。另外,在叶片转 子9的中央,贯通形成锯齿形结合所述驱动轴3的前端部3a的锯齿形 孔9a,所述驱动轴3贯通所述侧板10、11。同时,在外周部,在圆周 方向的等间隔位置上放射状地形成10个缝隙15。
该各缝隙15分别在内部向放射方向滑动自由地保持薄板状的叶 片16,同时,在底部形成使各叶片16从缝隙15的开口端向定子8的 内周面8a方向突出的背压室15a。
另外,该叶片转子9如图1、图3、图5所示,形成圆弧状的减轻 重量部18,其是在形成外周面的所述各缝隙15的该缝隙形成部17以 外的部位上的缺口部。
所述各缝隙形成部17由各减轻重量部18的存在分别形成凸状, 同时,在圆周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上分别形成所述缝隙15。
所述一方侧的侧板10与泵体6的端面压接,在其压接部中,如图 1、图2和图5、图8所示,在与叶片转子9滑动接触侧的一个侧面上 形成与在泵体6上具有的吸入通路4连接的径向上的左右一对吸入口 20、20,同时,在与该吸入口20、20交叉方向的位置上形成一对第一、 第二排出口21、34。
在所述另一侧的侧板11上,在相对所述第一排出口21、夹着定 子8的对称位置上形成第三排出口35,所述第一排出口21和第三排 出口35与后述的压力室22内连通。另外,在与侧板10的定子8相反 侧所述第一排出口21形成开口面积小的开口部21a。
进而,所述第二排出口34如图1、图8、图9所示,开口面积比 定子8侧的圆弧带状的排出口部和在相反侧的面上的该排出口部还小 的开口部34a从流体的入口到出口形成大致扇形,其开口面积设定为 比第一排出口21的开口部21a及第三排出口35的开口面积小,而比 现有的开口部大。
在所述第二排出口34的开口部34a的最大扩宽位置上架设桥36, 同时,在该桥36的所述出口侧贯穿桥36的全长形成引导工作流体流 动的缺口部37。
所述侧板10在相同侧面上,在与所述各排出口21、34的叶片转 子9的转动方向反方向的孔缘21b、34b上形成一对须状槽40、40。
该各须状槽40、40如图3及图5所示,从各排出口21、34的各 孔缘21b、34b沿与叶片转子9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成大 致圆弧状,贯穿从基端部40a到前端部40b形成前端尖细状,同时, 深度如图6的纵剖面所示,形成从最深的基端部40a到前端部40b逐 渐变浅,在该前端部40b形成稍向上急剧竖起。另外,如图7的横剖 面所示,形成大致V字状,底部40c形成锐
前端部40b比通过所述基端部40a的大致中心的各叶片16的转动 轨迹线(用点划线X表示)更指向内方形成。即该前端部40b形成其 延长线(P线)比叶片16的径向长度的大致中央位置还指向靠近基部。 该叶片16随着所述叶片转子9的转动在须状槽40的附近旋转移动的。
另外,前端部40b延长形成比所述现有的须状槽长,其长度即使 最大也设定为相邻的一对叶片16、16间的圆周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 下,同时,进一步逐渐形成尖细状。
在泵主体2的外周面和泵盖7的内周面之间设有从所述第一~第 三排出口21、34、35排出的工作油流入的压力室22。该压力室22与 设在泵体6上的排出通路5和在与该通路5径向相反侧上形成的排放 通路24并列连接。
在所述排出通路5上设有可变节流装置25,而在排放通路24的 上游端设有与可变节流装置25的前后压差随动的的排放26。
所述可变节流装置25包括:在泵体6的压力室22侧的端面上形 成的滑阀放置孔27;被进退自由地放置在该滑阀放置孔27中,根据 其进退位置使排出通路5的开口面积增减变化的滑阀28;使该滑阀28 向压力室22侧靠压的弹簧29。
而该可变节流装置25利用向滑阀28的一端作用的压力室22的油 压和弹簧29的弹力的平衡进退动作,同时,设定在滑阀28与侧板10 触接的初始位置上排出通路5的开口面积为最大。而且,所述第二排 出口34在侧板10中的与滑阀28的端面相对的位置上开口。
另一方面,排放阀26包括:在泵体6的压力室22侧的端面上形 成的滑阀放置孔30;被进退自由地放置在该滑阀放置孔30中的滑阀 31;使该滑阀31向压力室22侧加力的弹簧32;在滑阀31后退时根 据其后退量在压力室22上开口且构成所述排放通路24的开口端的排 放口33。
可变节流装置25的下游侧的压力通过压力导入通路23导入所述 滑阀放置孔30的底部30a侧。所述滑阀31的一端面对压力室22侧, 因此,由于在滑阀31的前后作用所述可变节流装置25的前后的压力, 排放阀26就会根据其前后的压差增减控制从排放口33往排放通路24 的排出流量。
因而,根据该实施方式,驱动轴3(叶片转子9)的转动速度低时, 由于可变节流装置25在最大地打开排出通路5的状态下,排放阀26 用弹簧32的力关闭排放口33,所以可按照转动速度的增大,排出通 路5的供给流量也增大。
而若驱动轴3的转动速度增高到一定程度,可变节流装置25的前 后压差超过设定值,由于与其前后压差随动,排放阀26的滑阀31打 开排放口33,从排放通路24排出工作油,就会抑制排出通路5的供 给流量的增大。
进而,在从该状态驱动轴3的转动速度增大时,可变节流装置25 的滑阀28用压力室22侧的工作油的油压抵抗弹簧29的弹力而后退, 排出通路5的开口面积就会逐渐缩小。因此,排出通路5的供给流量 逐渐减少,可以得到所谓吹下(フロ一ダウン)特性。
根据该实施方式,当随着叶片转子9的转动,一个叶片16通过须 状槽40、40的前端部40b、40b时,从各排出口21、34在须状槽中 逆流的高压工作流体由于从须状槽40、40的前端部40b、40b,即从 指向内方的前端部40b、40b,与邻接的下一叶片16的一个侧面的径 向内端部16a侧和比该内端部16a更靠基部侧碰撞。因此,向与相对 叶片16的转动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荷,即转矩足够小,对叶片转子9 向逆转方向的力也大幅度降低。结果可以抑制泵效率的下降。
通过延长形成各须状槽40、40的前端部40b、40b,向邻接的叶 片16的一个侧面的径向的内端部16a方向的指向性变强,对一个侧面 的内端部16a方向可以更可靠地引导高压工作流体。
而且,由于延长须状槽40、40,可以使例如特别在车辆直行运转 等时,没有大幅度转动操作方向盘时的排出油压的变化变小。即在没 有大幅度转动操作方向盘时,排出口21、34和在其附近旋转移动的一 对叶片16、16间的泵室的压差变小。而随着叶片转子9的转动,在各 排出口21、34附近通过延长旋转移动的所述泵室的须状槽40、40, 与第一、第二排出口21、34的连通开始点变早,相对叶片16的转动 速度,所述泵室和第一、第二排出口21、34的连通时间变长。从而, 由于排出口21、34内的工作油向泵室的移动时间变长,在排出口21、 34内的工作流体的油压变化变小。
结果,即使稍稍转动操作方向盘时也可以降低排出口21、34内的 油压的脉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排出口34的开口部34a形成较大,设 定开口面积比现有的产品大,故可以防止在工作中叶片转子9向图1 中的上方(第一排出口21侧)的偏心移动。
即因为相对第一排出口21侧与第三排出口35侧一起整体的开口 面积大,第二排出口34侧是单一的开口,所以通过该第二排出口34 的工作油压比通过第一、第三排出口21、35的工作油压大。因此,叶 片转子9在泵的工作中用高压的第二排出口34的油压向第一、第三排 出口21、35侧即图1中上方侧按压,进行偏心移动。从而,由于附近 的各叶片16的前端部以强力与定子8的内周面滑动接触,摩擦阻抗变 大,泵效率有可能下降。
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于设定第二排出口34的开口部34a 的开口面积大,又由于与第一排出口21侧的排出压力接近大致均匀地 平衡,故可以抑制发生叶片转子9的偏心移动。结果可以减少发生相 对定子8的内周面8a的各叶片16局部大的滑动摩擦阻力。因而可以 防止泵效率的下降。
由于在所述第二排出口34的开口部34a的最大扩宽位置上架设桥 36,当然可以确保该第二排出口34周围的刚性,通过该桥36可以发 挥节流效果,用所述可变节流装置25提高控制压力的控制精度
进而,由于在桥36的所述出口侧贯穿桥36的全长形成引导工作 流体流动的缺口部37,故可以用该缺口部37适当控制往排出通路5 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图1箭头),结果可变节流装置25可以得到 高控制精度。
图10~图13表示另一实施方式,叶片泵的结构中泵壳的结构等 与前面所述的产品不同,其它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即泵壳50的后端开口用后板51闭塞,其是螺丝固定在泵壳50 上的板部件。在泵壳50的内部,分别收纳配置所述定子52和转动自 由地设在该定子52内部的、由烧结合金材料组成的叶片转子53,同 时,在定子52的一个侧面上配置有一方侧的侧板54。另外,所述贯 通泵壳50的驱动轴55的前端部55a轴支撑于在后板51的大致中央形 成的轴承孔51b上,同时,靠近该前端部55a的部位与所述叶片转子 53的中央的锯齿形孔53a锯齿形结合,另一方的基端侧用滚珠轴承56 转动自由地支持着。
在叶片转子53上具有的多个缝隙中,放射状地设置图外的叶片, 同时,在该叶片间形成的泵室由于叶片转子53的转动,其容积发生变 化,在由该变化导致容积增加的部分形成吸入区间,而在容积减少的 部分形成排出区间。
所述泵室通过侧板的连通孔57与在泵壳50的内部凹部中形成的 高压室58连通。另外,在泵壳50中设置的吸入口59如图11所示, 通过在后板51上形成的左右一对吸入口60、60和内部的低压通路61 与泵室连通。
另外,在与高压室58连通的图外的高压通路和所述低压通路之间 设有流量控制阀62,用该流量控制阀62使导向高压室58的排出油中 的剩余部分向低压通路61回流,就会把从图外的排出口向致动器排出 的工作流体控制在一定的量。
所述后板51用合金材料整体成形,如图10~图12所示,内端 面51a随着所述叶片转子53的转动与该叶片转子53的一个侧面53b 滑动接触,同时,该内端面51a至少在与所述叶片转子53的一个侧面 53b滑动接触的部位上,如图13所示,形成无数个微小的集油部63。
该集油部63是通过所谓研磨加工,由在所述内端面51a的表面上 沿任意方向形成的无数个线状缺口64的交叉凹槽形成。
从而,因为用在该无数个集油部63中集中的润滑油在所述内端面 51a和叶片转子53的一个侧面53b之间形成油膜,所以两者51a、53b 之间的润滑性能变高,可以充分防止比叶片转子53硬度低的后板51 的内端面51a发生磨损。
另外,由于集油部63是通过研磨加工形成的,其形成作业简单, 同时可以进行微小加工。
进而,集油部63由于其大小如前所述极小,所以即使在内端面 51a的整个面上形成也不会降低与泵壳50间的密封性
另外,也可以只在叶片转子53的一个侧面53b上形成所述微小的 集油部63,进而,也可以在该一个侧面53b和后板51的内端面51a 双方形成。
对于由所述实施方式可以包括的权利要求以外的技术思想记述如 下。
(1)叶片泵包括:收纳配置在泵壳中的定子;配置在该定子侧部 的侧板;在所述侧板的大致径向的对象位置上开口形成的一对排出口; 转动自由地放置在该定子内,用驱动轴驱动旋转的转子;向所述定子 的内周面方向出入自由地保持在该转子的外周部沿放射方向形成的多 个缝隙内的叶片。
该叶片泵一方面在夹着所述一方的第一排出口的定子的相反侧形 成第三排出口,形成使该第一、第三排出口与在所述泵壳和定子间形 成的压力室连通的两个系统,另一方面,使第二排出口的开口面积形 成得较大,使其接近所述第一、第三排出口整体的开口面积。
根据该发明,由于第二排出口的开口面积设定得较大,又由于与 第一排出口侧的排出压力近于大致均一而平衡,可以抑制发生转子偏 心移动。结果可以减低发生各叶片对定子内周面局部的、大的滑动摩 擦阻抗。因而,可以防止泵效率的下降。
(2)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叶片泵中,从流体的入口到出口大 致扩大成扇状地形成所述第二排出口的开口部。
根据该发明,由于第二排出口的开口部的开口形状大致扩大形成 扇状,向可变节流装置方向的工作流体可以得到良好的流动性,同时, 可以有效地减低排出压力。
(3)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叶片泵中,在所述第二 排出口的开口部的最大扩宽位置上架桥,同时,在该桥的所述出口侧 贯穿桥的全长形成引导工作流体流动的缺口部。
根据该发明,由于在所述第二排出口的开口部的最大扩宽位置上 架桥,当然可以确保该第二排出口周围的刚性,通过该桥可以发挥节 流效果,提高用所述可变节流装置控制压力的控制精度。
进而,由于贯穿桥的全长形成引导工作流体流动的缺口部,通过 该缺口部可以适当控制工作流体向排出通路流动的流动方向,结果可 变节流装置可以得到高的控制精度。
(4)叶片泵包括:收纳配置在泵壳中的定子;闭塞所述泵壳的一 端开口且与所述定子的一个侧面接触的板部件;转动自由地放置在该 定子内,在用驱动轴转动时,一个侧面与所述板部件的内端面滑动接 触的转子;向所述定子的内周面方向出入自由地保持在该转子的外周 部沿放射方向形成的多个缝隙中的叶片。该叶片泵在所述板部件的内 端面或转子的一个侧面的至少一方形成微小的集油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用集中在微小的集油部的润滑油在所述内端面 和转子的一个侧面间经常形成油膜,所以两者间的润滑性能提高,可 以充分防止转子和后板间发生滑动摩擦。
(5)如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叶片泵,其由在任意方向上形成的 线状缺口的交点凹槽形成所述集油部。
(6)如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叶片泵,其通过研磨加工形成在任 意方向上形成的线状缺口的交点凹槽。
根据该发明,由于通过研磨加工形成集油部,其形成作业简单, 同时可以微小加工。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也可以将所述集油部用 于第一实施方式,此时在两个侧板10、11的对面,即与叶片转子的两 个侧面滑动接触的对面上形成或在叶片转子的两个侧面上形成所述集 油部。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泵用导叶 2020-05-13 268
水泵 2020-05-11 241
泡沫泵 2020-05-12 726
纸浆泵 2020-05-12 460
2020-05-11 674
油泵 2020-05-11 817
潜水电泵 2020-05-12 737
2020-05-11 675
2020-05-12 722
2020-05-11 1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