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驱动系统 / 液压马达 / 一种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

一种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

阅读:323发布:2023-03-1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液压 铣削 装置,属于 机械加工 领域。该铣削装置包括:铣头,设置在 主轴 的底部。铣削装置还包括:铣削 液压 马 达 、行走机构和 框架 。行走机构包括:通过传动元件连接的行走液压马达和行走轮。框架上、下开口,左、右板体的底部设置有相对的凹槽,前、后板体内壁上沿横向设置有行走轨道。铣削液压马达和行走轮分别与主轴联接,同时行走轮沿行走轨道移动,框架通过凹槽罩装在待铣削结构件上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能够对结构件的边缘进行自动铣削、且加工 精度 高、使用方便,适于规模化推广应用。,下面是一种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包括:铣头(1),设置在主轴(2)的底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铣削液压达(3)、行走机构(4)和框架(5);
所述行走机构(4)包括:通过传动元件(401)连接的行走液压马达(402)和行走轮(403);
所述框架(5)上、下开口,左、右板体的底部设置有相对的凹槽,前、后板体内壁上沿横向设置有行走轨道(501);
所述铣削液压马达(3)和所述行走轮(403)分别与所述主轴(2)联接,同时所述行走轮(403)沿所述行走轨道(501)移动,所述框架(5)通过所述凹槽罩装在待铣削结构件(11)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头(1)为圆柱形铣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液压马达(3)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第一圆锥齿轮(701),所述主轴(2)上套装有第二圆锥齿轮(702);
所述第一圆锥齿轮(701)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702)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二圆锥齿轮(70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罩装在所述传动元件(401)与所述主轴(2)外部的保护壳(8);
所述保护壳(8)与所述行走液压马达(402)的外壳、所述铣削液压马达(3)的外壳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调节手柄(9);
所述调节手柄(9)包括:旋转手柄、连接杆支撑盘;
所述连接杆顶部与所述旋转手柄连接,底部与所述主轴(2)连接;
所述支撑盘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
所述支撑盘与所述保护壳(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元件(401)包括:传动轴涡轮(4011)、蜗杆(4012);
两个所述行走轮(403)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所述涡轮(4011)套装在所述传动轴的中部;
所述蜗杆(4012)套装在所述行走液压马达(402)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涡轮(4011)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403)为齿轮,所述行走轨道(501)为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5)的前、后板体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5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5)的前、后板体外侧设置有防护板(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限位元件(6);
所述限位元件(6)包括:限位(601)和限位螺母(602);
两个所述限位块(601)与所述框架(5)的下部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待铣削结构件(11)的两侧;
所述限位螺母(602)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穿过所述限位块(601),并抵住所述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壁

说明书全文

一种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不同的结构件之间进行焊接之后,为了保证焊接部位的光滑平整,需要对结构件的焊接表面进行铣削。一般来说,可以通过龙铣床对结构件的表面进行铣削和打磨,以使结构件的表面光滑平整。但当结构件的尺寸大于龙门铣床的加工范围时,则无法使用龙门铣床对结构件进行铣削。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对较大尺寸的结构件进行铣削的工具是十分必要的。
[0003]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砂轮机,包括:铣头,设置在主轴的底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主轴的上部连接,用于驱动主轴转动。手柄,设置在电机的顶部。机壳,罩装在主轴、电机的外部。使用时,将电机连接至电源,操作人员握住手柄,使铣头与待铣削的结构件表面相接触,在电机的驱动下使铣头对结构件表面进行铣削和打磨。手持式砂轮机的使用较为灵活,能够适用于尺寸较大的结构件的铣削。
[0004]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 操作人员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手持式砂轮机对结构件的表面进行铣削时,劳动强度较大。另外,操作人员使用手持式砂轮机时经常存在拿持不稳的情况,导致铣削后的结构件外观凹凸不平,铣削效果不佳。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对结构件的边缘进行自动铣削、且加工精度高、使用方便的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包括:铣头,设置在主轴的底部。
[0008] 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铣削液压达、行走机构和框架
[0009]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通过传动元件连接的行走液压马达和行走轮。
[0010] 所述框架上、下开口,左、右板体的底部设置有相对的凹槽,前、后板体内壁上沿横向设置有行走轨道。
[0011] 所述铣削液压马达和所述行走轮分别与所述主轴联接,同时所述行走轮沿所述行走轨道移动;所述框架通过所述凹槽罩装在待铣削结构件上部。
[0012]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铣头为圆柱形铣头。
[0013]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铣削液压马达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第一圆锥齿轮,所述主轴上套装有第二圆锥齿轮。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二圆锥齿轮转动。
[0014]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罩装在所述传动元件与所述主轴外部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所述行走液压马达的外壳、所述铣削液压马达的外壳连接。
[0015]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包括:旋转手柄、连接杆支撑盘;所述连接杆顶部与所述旋转手柄连接,底部与所述主轴连接;所述支撑盘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所述支撑盘与所述保护壳连接。
[0016]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传动元件包括:传动轴涡轮蜗杆;两个所述行走轮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所述涡轮套装在所述传动轴的中部;所述蜗杆套装在所述行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涡轮啮合。
[0017]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行走轮为齿轮,所述行走轨道为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0018]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框架的前、后板体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
[0019]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框架的前、后板体外侧设置有防护板。
[0020]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包括:限位和限位螺母;两个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框架的下部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待铣削结构件的两侧;所述限位螺母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穿过所述限位块,并抵住所述待铣削结构件的侧壁
[00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2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通过铣削液压马达驱动主轴转动,从而实现铣头在结构件表面的铣削。将框架固定在待铣削结构件的侧边缘上,并将铣头和主轴设置在框架内,通过行走机构中的行走液压马达驱动行走轮沿框架前后板体上的行走轨道运动,通过行走轮带动铣头和主轴沿框架的长度方向(即横向)移动,以使铣头自动在框架的长度范围内对结构件的侧边缘进行铣削,从而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通过框架为铣头和主轴提供稳定的支撑,使铣头在结构件的侧边缘进行铣削时能够保持平稳,从而保证铣头的铣削效果和加工精度,使结构件能够获得光滑、平整的侧边缘。另外,该铣削装置相比于传统的龙门铣床,尺寸较小、携带方便。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能够对结构件的边缘进行自动铣削、且加工精度高、使用方便,适于规模化推广应用。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6]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27]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0028] 1     铣头,
[0029] 2     主轴,
[0030] 3     铣削液压马达,
[0031] 4     行走机构,
[0032] 401   传动元件,
[0033] 4011  涡轮,
[0034] 4012  蜗杆,
[0035] 402   行走液压马达,
[0036] 403   行走轮,
[0037] 5     框架,
[0038] 501   行走轨道,
[0039] 502   减重孔,
[0040] 6     限位元件,
[0041] 601   限位块,
[0042] 602   限位螺母,
[0043] 701   第一圆锥齿轮,
[0044] 702   第二圆锥齿轮,
[0045] 8     保护壳,
[0046] 9     调节手柄,
[0047] 10    防护板,
[0048] 11    待铣削结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5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铣头1,设置在主轴2的底部。该铣削装置还包括:铣削液压马达3、行走机构4和框架5。行走机构4包括:通过传动元件401连接的行走液压马达402和行走轮403。框架5上、下开口,左、右板体的底部设置有相对的凹槽,前、后板体内壁上沿横向设置有行走轨道501。铣削液压马达3和行走轮403分别与主轴2联接,同时行走轮403沿行走轨道501移动,框架5通过凹槽罩装在待铣削结构件11上部。
[0051] 可以理解的是,框架5的左、右、前、后板体均是以附图2或附图3作为基础的,即附图2或附图3中框架5的左、右、前、后板面
[0052]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0053] 首先,将框架5固定在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边缘上,通过液压管线将铣削液压马达3和行走液压马达402连接至液压站。然后,启动铣削液压马达3和行走液压马达402。通过铣削液压马达3驱动主轴2旋转,通过主轴2带动铣头1在待铣削结构件11侧边缘的表面上进行铣削。通过行走液压马达402驱动行走轮403在行走轨道501内行走,进而带动主轴2和铣头1沿待铣削结构件11的长度方向运动,使铣头1自动对框架5长度范围内的结构件侧边缘进行铣削。通过调整行走液压马达402的转动方向,可以调整行走轮403的运动方向。一般来说,待铣削结构件11的长度大于铣削装置的长度,所以,对待铣削结构件11侧边缘的一部分进行铣削后,再将铣削装置移动到未铣削过的地方,以对结构件的下一段侧边缘进行铣削。
[005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通过铣削液压马达3驱动主轴2转动,从而实现铣头1在结构件表面的铣削。将框架5固定在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边缘上,并将铣头1和主轴2设置在框架5内,通过行走机构4中的行走液压马达402驱动行走轮403沿框架5前后板体上的行走轨道501运动,通过行走轮403带动铣头1和主轴2沿框架5的长度方向(即横向)移动,以使铣头1自动在框架5的长度范围内对结构件的侧边缘进行铣削,从而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通过框架5为铣头1和主轴2提供稳定的支撑,使铣头1在结构件的侧边缘进行铣削时能够保持平稳,从而保证铣头1的铣削效果和加工精度,使结构件能够获得光滑、平整的侧边缘。另外,该铣削装置相比于传统的龙门铣床,尺寸较小、携带方便。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液压铣削装置,能够对结构件的边缘进行自动铣削、且加工精度高、使用方便,适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0055] 具体地,铣削装置的铣头1为圆柱形铣头。圆柱形铣头与主轴2连接方便,且能够在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边缘上进行平稳的铣削。对厚度为45-85mm的结构件侧边缘进行铣削时,可以选用直径为100mm的圆柱形铣头,以保证铣削效果。
[0056] 铣头1在主轴2的带动下旋转,以对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边缘进行铣削。主轴2由铣削液压马达3来驱动,铣削液压马达3与主轴2通过圆锥齿轮连接。如附图1所示,铣削液压马达3平设置,铣削液压马达3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第一圆锥齿轮701,主轴2上套装有第二圆锥齿轮702。通过铣削液压马达3驱动第一圆锥齿轮701纵向转动,第一圆锥齿轮701与第二圆锥齿轮702啮合,以带动第二圆锥齿轮702水平转动,进而通过第二圆锥齿轮702带动主轴2水平旋转,以实现主轴2底部的铣头1对待铣削结构件11侧边缘的铣削。
[0057] 行走机构4用于驱动主轴2和铣头1沿待铣削结构件11的长度方向移动,为了使行走机构4能够带动主轴2和铣头1,行走机构4应与主轴2相连接,但又不能对主轴2的转动产生阻碍。因此,铣削装置还包括罩装在传动元件401与主轴2外部的保护壳8,保护壳8与行走液压马达402的外壳、铣削液压马达3的外壳连接。保护壳8不仅对传动元件401和主轴2起到保护作用,还使行走机构4和主轴2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行走轮403的转动就可以带动主轴2运动,从而使与主轴2连接的铣头1能够沿待铣削结构件11的长度方向自动进行铣削作业。
[0058] 具体地,行走机构4中的传动元件401包括传动轴、涡轮4011、蜗杆4012。两个行走轮403设置在传动轴的两端,涡轮4011套装在传动轴的中部,蜗杆4012套装在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并与涡轮4011啮合。
[0059] 行走机构4中包括两个行走轮403,分别设置在框架5沿待铣削结构件11长度方向的两个侧壁内侧,以使铣削装置保持平衡。两个行走轮403分别设置在传动轴的两端,传动轴上套装有涡轮4011,涡轮4011能够带动传动轴以及行走轮403转动。行走液压马达402的输出轴上套装有蜗杆4012,行走液压马达402启动后,会带着蜗杆4012水平旋转,蜗杆4012带动涡轮4011纵向旋转,进而使行走轮403水平转动,实现行走轮403在行走轨道501内的自动行走,从而使铣头1能够在框架5的长度范围内对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边缘进行自动铣削,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负担。
[0060] 行走轮403设置在行走轨道501内,行走轮403与行走轨道501之间的结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行走轮403为滑轮,行走轨道501为滑道,通过滑轮的转动使主轴2和铣头1沿滑道的长度方向移动。但滑轮与滑道之间的摩擦较小,在铣头1对结构件的侧边缘进行铣削时,容易产生滑动,从而影响铣头1的铣削效果。因此,作为优选,行走轮403为齿轮,行走轨道501为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齿轮与齿条结合紧密,齿轮在保证主轴2和铣头1的左右移动基础上,还能够稳定地停在齿条上的任意位置,从而保证铣头1对结构件边缘的平稳铣削,保证结构件表面的光滑和平整,提高结构件表面的加工精度。
[0061] 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铣削装置还包括与主轴2的顶部连接的调节手柄9,用于调节铣头1的高度。调节手柄9包括旋转盘、连接杆以及支撑盘。连接杆顶部与旋转手柄连接,底部与主轴2连接,支撑盘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连接杆与连接孔螺纹连接,支撑盘与保护壳8连接。支撑盘用于为连接杆提供支撑,使连接杆能够停留在合适的高度,保证铣头1在固定的高度上进行平稳的铣削。使用时,转动旋转盘即可使连接杆带动主轴2和铣头1上下运动,实现铣头1高度的调节,以及铣头1铣削深度的调整。
[0062] 为了便于铣削装置的携带和移动,框架5的前后板体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502,以减轻框架5的重量,便于操作人员将铣削装置安装在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边缘上。减重孔50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三形等,只要能在保证框架5强度的基础上,尽量减轻框架5的重量即可。
[0063] 如附图2所示,框架5的左、右板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待铣削结构件11侧边缘的凹槽,以使框架5能够稳定地安装在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边缘上。一般来说,待铣削结构件11侧边缘的厚度为45-85mm,为了保证框架5能够安装在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边缘上,凹槽的宽度设置为90mm。根据待铣削结构件11边缘厚度的不同,可以在框架5的前后端面上开设不同宽度的凹槽,以满足结构件的铣削要求。
[0064]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框架5与待铣削结构件11侧边缘的适应性,凹槽的宽度可以设置为可调节的,例如在凹槽的两个侧边上分别设置两个伸缩挡板,通过伸缩挡板使框架5与待铣削结构件11的结合更加紧密。当待铣削结构件11的厚度较大时,将伸缩挡板向凹槽的两侧拉动,以使凹槽能够容纳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边缘。当待铣削结构件11的厚度较小时,将伸缩挡板向凹槽的中部拉动,以使凹槽稳固地安装在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边缘上。
[0065] 为了进一步保证框架5在待铣削结构件11侧边缘上的稳定安装,铣削装置还包括限位元件6。具体地,限位元件6包括:限位块601和限位螺母602,限位块601与框架5的下部固定连接,并位于待铣削结构件11的两侧,限位螺母602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穿过限位块601,并抵住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壁。
[0066] 限位块601可以设置框架5的前端面和/或后端面上,也可以设置在框架5沿长度方向上的侧壁的两端。限位块601上设置有通孔,用于使限位螺母602穿过。限位螺母602穿过限位块601后,其底部抵住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壁,从而将框架5固定在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边缘上。限位螺母602与限位块601螺纹连接,便于限位螺母602位置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待铣削结构件11。
[0067] 在铣头1对待铣削结构件11的侧边缘进行铣削的过程中,铣掉的残料会四处飞溅,对铣削装置周围的环境产生恶劣影响。因此,框架5沿待铣削结构件11长度方向的侧壁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板10。通过防护板10对飞溅的残料进行阻挡,减少残料对铣削装置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减轻铣削装置的整体重量,防护板10优选为丝网、塑料网等,以在对残料进行阻挡的同时,使铣削装置保持较轻的重量,便于铣削装置的携带和移动。
[006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