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齿轮 / 基圆 / 燃气灶

燃气灶

阅读:514发布:2022-01-20

专利汇可以提供燃气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燃气灶 ,包括 燃烧器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和 支架 ,其特征是:燃烧器的烧头有三圈以上,每圈烧头上有数个火孔,每圈烧头对应一个引射管并对应一个燃气 喷嘴 ,并且至少有两圈较大的烧头或较小的烧头可以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的 外壳 或端盖上设置一个燃气进气孔,设置一个点火燃气出气孔与点火燃气引射管对应,设置三个以上燃烧燃气出气孔与燃烧器的引射管和烧头对应;旋 转轴 曲面上或一端面上设置一个与外壳或端盖上的燃气进气孔对应的进气截面调节槽,以及与各燃气出气孔对应的四个以上出气截面调节槽,轴向移动和/或转动 旋转轴 可以调节进气截面和/或出气截面,从而调节火焰和/或热负荷;支架的高度可以上下调节。,下面是燃气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和支架,其特征是:
燃烧器的烧头有三圈或三圈以上,每圈烧头之间有间隙,烧头主要由陶瓷、化铝基物质等有一定强度的传热系数低于金属的非金属耐火隔热材料(以下简称耐火隔热 材料)各自单独制成或由多种耐火隔热材料制成,烧头中可以用金属增加其强度,烧头的形 状为环形,其轴心呈竖直方向,烧头顶部或侧面有数个火孔,烧头下部有一个燃气与空气的 混合气进气管和数根定位杆,烧头内可设扇形导气板,每圈烧头对应一个引射管并对应一个 燃气喷咀,三圈以上的烧头中至少有两圈较大的烧头或两圈较小的烧头可以通过手动或电动 的方式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引射管可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主要由外壳、端盖和旋转轴组成,旋转轴安装在外壳和端盖 中,旋转轴与外壳和端盖之间的间隙内有润滑油;外壳或端盖上设置一个燃气进气孔,设置 一个点火燃气出气孔与点火燃气引射管对应,设置三个以上燃烧燃气出气孔与燃烧器的引射 管和烧头对应;旋转轴曲面上或一端面上设置一个与外壳或端盖上的燃气进气孔对应、与旋 转轴中心孔相通的进气截面调节槽,还设置与各燃气出气孔对应、与该轴的中心孔相通的四 个以上环形出气截面调节槽,转动旋转轴可以调节进气截面和/或调节出气截面,以调节单 位时间内进入烧头的燃气量,从而可以调节燃烧器各烧头的火焰和/或热负荷状况;采用脉 冲点火装置时则取消点火燃气的出气孔和出气截面调节槽;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上安装手感器,该手感器由手感器外壳和安装在外壳中的埋 头螺栓弹簧球组成,旋转轴上设置各出气孔关闭位置槽、微火位置槽和全关闭槽,当 钢球落在某槽中时,表示对应的出气孔被彻底关闭,或仅有微火状态的燃气流出,则对应的 烧头上的火焰熄灭,或处于微火状态,或全部熄灭,手扭动手柄时就有感觉;
支架的高度可以通过电动或手动的方式上下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灶,其特征是:燃烧器的烧头由金属材料或耐火隔热材料 制成的混合气框架、金属材料制成的导气板和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的火孔圈组成,混合气框 架为环形,过其轴线的剖切面切出的环形上的剖面为U字形,或半圆弧形,或抛物线形, 或其他半封闭曲线形,火孔圈上有数个火孔,火孔圈嵌在混合气框架上部,导气板为扇形, 位于混合气框架中间并位于混合气进气管上方;三圈以上的烧头中至少有两圈较大的或较小 的烧头的混合气进气管通过调节套与引射管相连并相通;调节套外部为斜齿轮(只有两个调 节套且调节套下部为光孔时可改为蜗轮),调节套内孔上部与下部的螺纹旋向相反,进气管 与调节套相配合的部位是与调节套上部螺纹相同的螺纹管,引射管与调节套相配合的部位是 与调节套下部螺纹相同的螺纹管;调节套内孔上部或下部可为光孔,这时与之相配合的进气 管或引射管外壁也应为光管;第一个调节套的斜齿轮和第二个调节套的斜齿轮与一根蜗杆啮合,第三个调节套的斜齿轮直接与第二个调节套的斜齿轮啮合,蜗杆安装在定位装置中; 第一个调节套内孔螺纹的螺距大于第二个调节套内孔螺纹的螺距,第二个调节套内孔螺纹的 螺距大于第三个调节套内孔螺纹的螺距,转动蜗杆可带动调节套旋转,从而推动烧头上下移 动,不能上下移动的烧头与其引射管铸为一体;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的旋转轴一个端面上设置一个进气截面调节槽与端盖上的进 气孔对应,该调节槽的轮廓线有一部分为阿基米德螺线,或为中心偏离轴中心的圆弧,或近 似于这两种曲线;或在旋转轴曲面上设置中心线和轮廓线为螺旋线的进气截面调节槽与外壳 上的进气孔对应;该进气截面调节槽可使进气截面按照进气截面积保持在较大的范围内→进 气截面积快速减少到小于各喷气咀喷孔面积之和→进气截面积较慢减少以利于逐个关闭烧 头上的火焰→进气截面积减少到最小火焰状态→全部关闭的规律变化;旋转轴曲面上设置与 外壳上的点火燃气出气孔和燃烧燃气出气孔对应并通过连通孔与旋转轴中心孔相通的四个 以上长度各不相同的环形出气截面调节槽,各调节槽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旋转轴轴心 线,与点火燃气出气孔对应的调节槽最短,与最大烧头间接对应(调节槽与出气孔对应,出 气孔与燃气喷咀对应,燃气喷咀与引射管和烧头对应)的调节槽第二短,与最小烧头对应的 调节槽最长,即烧头越小对应的调节槽越长,最长的调节槽旁有微火燃气出气孔,各出气截 面调节槽与对应的出气孔导通的起点时间相同,但减少通气截面并直至关闭的时间不相同;
支架由普通支架、竖支杆、环支杆、横支杆、支架主杆、调节套、蜗杆及其轴套、支 架脚、限位架组成,调节套外部为斜齿轮(当调节套孔下部为光孔时可改为蜗轮),中间为孔, 孔上部的螺纹与孔下部的螺纹旋向相反,支架主杆的螺纹与调节套孔的上部螺纹相同并与之 相配合,支架脚的螺纹与调节套孔的下部螺纹相同并与之相配合;调节套中间的孔上部或下 部可为光孔,则与之相配合的主杆或支架脚为光杆;蜗杆与调节套的斜齿轮或蜗轮相啮合, 扭动蜗杆可转动调节套从而使主杆上下移动;普通支架嵌在竖支杆的槽中;限位架限制主杆 向上移动的幅度,并使主杆不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灶,其特征是:将调节烧头上下位置的蜗杆与电动机的轴 相连,则变手动调节为电动调节;或将烧头调节套外部的齿轮变为正齿轮,在电动机的轴上 安装正齿轮与调节套的齿轮啮合,也可实现电动调节;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的旋转轴曲面上设置一个进气截面调节槽与外壳上的进气孔 对应,该调节槽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旋转轴轴心线,或在旋转轴一端面上设置一个环 形进气截面调节槽与一端盖上的进气孔对应;该槽可使进气截面按照一直全开→迅速减少并 关闭的规律变化,即该进气截面调节槽只起最大限度地打开进气孔和最后关闭进气孔的作 用,不起调节火焰大小的作用;旋转轴曲面上设置与点火燃气出气孔和燃烧燃气出气孔对应 的通过连通孔与中心孔相通的四个以上长度各不相同的环形出气截面调节槽,这些调节槽的 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旋转轴轴心线;与点火燃气出气孔对应的调节槽最短,与最大烧头 间接对应(调节槽与出气孔对应,出气孔与引射管和烧头对应)的调节槽第二短,与最小烧头 间接对应的调节槽最长,即烧头越小调节槽越长,最长的调节槽旁有最小的燃气出气孔;各 出气截面调节槽与出气孔导通的起点时间相同,但减少通气截面并直至关闭的时间不相同, 即燃气灶从第一圈烧头起至最小一圈烧头按照调小一圈火焰直到关闭→再调小一圈火焰直 到关闭......的规律来控制火焰和/或热负荷;
将调节支架上下位置的螺杆与电动机的轴相连,则变手动调节为电动调节;或将支架 调节套外的齿轮取消,将该调节套下部安装在电动机轴上,也可变手动调节为电动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灶,其特征是:燃烧器的烧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 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的环形烧头帽,过该帽的轴心的剖切面切出的剖面为n字形或抛物线形 或半圆弧形或其他半封闭形状曲线,烧头帽顶部或侧面有数个火孔;第二部分为环形的烧头 底座,烧头底座也可用耐火隔热材料制成,烧头底座下部有两根定位杆和一个混合气进气管, 混合气进气管外可以有螺纹;第三部分为扇形导气板;烧头帽与烧头底座之间用胶或粘土粘 接,烧头帽与烧头底座之间安装导气板;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的旋转轴曲面上或一端面上设置的一个与外壳或一端盖上的 进气孔对应的进气截面调节槽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个附加技术特征的进气截面调节槽 相同,它可使进气截面按照进气截面积不变→进气截面积快速减少到使所有烧头的火焰和/ 或热负荷从最大降到一半以下→进气截面积较慢减少以利于逐个关闭烧头上的火焰→进气 截面积减少到微火状态→全部关闭的规律变化,第二部分与第二个附加技术特征的进气截面 调节槽相同,它可使进气截面按照从较小迅速过渡到最大→一直最大→迅速减少并关闭的规 律变化,且两部分连成整体;旋转轴曲面上设置两组出气截面调节槽,第一组设置的四个以 上与点火燃气出气孔和燃烧燃气出气孔对应的通过连通孔与旋转轴中心孔相通的出气截面 调节槽与第一个附加技术特征的出气截面调节槽相同,最长的调节槽旁有微火燃气出气孔; 第二组设置的三个以上与燃烧燃气出气孔对应的通过连通孔与旋转轴中心孔相通的出气截 面调节槽与第二个附加技术特征的与燃烧燃气出气孔对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相同,最长的调 节槽旁有微火燃气出气孔,与每个烧头对应的两个出气截面调节槽的中心线在同一个垂直于 旋转轴轴心线的平面内,第二组最长的调节槽与第一组的微火燃气出气孔距离适当,即燃烧 器可从第一组微火状态自然过渡到第二组调节槽控制火焰和/或热负荷的状态;
设置一个圆柱齿轮与可调支架的调节套的齿轮啮合,设置第一个圆锥齿轮与圆柱齿轮 同轴,设置第二个圆锥齿轮与第一个圆锥齿轮啮合,扭动第二个圆锥齿轮,可以带动调节套 旋转,从而使支架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灶,其特征是:燃烧器的烧头主要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 可以用金属材料作骨架增加其强度,或在烧头顶部增加一个火孔与烧头火孔对应的环形金属 薄片,烧头为环形,其轴心线为竖直方向,过烧头轴心线的剖切面切出的剖面为口字形,或 圆形,或其他封闭的形状,烧头顶部或侧面有数个火孔,烧头下部有一个混合气进气管和两 根定位杆,混合气进气管和引射管之间用软管联接,或将混合气进气管插入引射管内壁滑动 联接,或将引射管插入混合气进气管滑动联接,或增加另一套管让它们滑动联接;两圈以上 的烧头放在几字形烧头托架的两组以上被动液压杆和被动液压缸上,其他烧头放在几字形烧 头托架上,对该液压装置加,可以使被动液压杆上升或下降,从而使两圈以上烧头上升或 下降;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的一个端盖上设置一个燃气进气孔,另一个端盖上设置一个 点火燃气出气孔和三个以上燃烧燃气出气孔;旋转轴一个端面上设置一个与端盖进气孔对应 的进气截面调节槽,另一个端面上设置四个以上与另一个端盖上的四个以上各燃气出气孔对 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进气截面调节槽和出气截面调节槽各自通过旋转轴两端面上的连通孔 与旋转轴中心孔相通;四个出气截面调节槽均为环形,它们的中心线可以在一个圆周上,也 可以不在一个圆周上,与点火燃气出气孔对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最短,与最大的头对应的出 气截面调节槽第二短,烧头越小对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越长;
将支架主杆变成光杆,光杆插入几字形支座的光孔中可以上下滑动,光杆下设置一个 移动凸轮,推动移动凸轮,可以使支架主杆上下移动,从而使支架上下移动;或在光杆下设 置一个盘式凸轮,该凸轮的外形为6字形,轮廓线为阿基米德螺线,凸轮左右不对称,扭动 凸轮轴,可以使支架主杆上下移动,从而使支架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灶,其特征是:燃烧器的烧头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的混合 气框架、火孔圈和金属材料制成的导气板组成,混合气框架为环形,过其轴线的剖切面切出 的环形上的剖面为U字形,或半圆弧形,或抛物线形,或其他半封闭曲线形,混合气框架 下设置一个混合气(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进气管和两根定位杆,火孔圈有数个火孔,火孔 圈嵌在混合气框架上部,导气板为扇形,位于混合气框架中间并位于混合气进气管上方;三 圈以上烧头放在几字形烧头托架上,烧头的混合气进气管与引射管之间用软管联接或光管联 接,烧头的定位杆插入几字形烧头托架的定位孔中使烧头上下移动时不倾斜,设置两组以上 圆柱齿轮,每组两个齿轮与一圈烧头对应,齿轮轴上有螺纹拧入几字形烧头托架的螺纹孔内, 相邻两齿轮互相啮合,设置一个中间圆柱齿轮与较小烧头的两个齿轮啮合,设置第一个圆锥 齿轮与中间齿轮同轴,设置第二个圆锥齿轮与第一个圆锥齿轮啮合,扭动第二个圆锥齿轮的 轴可以让与烧头对应的两组圆柱齿轮旋转,则两组齿轮的轴会上下移动,从而推动烧头上下 移动,与较大烧头对应的齿轮轴螺纹的螺距大于与较小烧头对应的齿轮轴螺纹的螺距;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由主控制装置和后部装置两部分组成,燃气主管与主控制装 置的进气管相通,主控制装置的出气管与后部装置的进气管相通,后部装置采用第一种和第 二种附加技术特征的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但取消进气截面调节槽,进气管直接与旋 转轴中心孔相通;主控制装置的旋转轴和外壳上各有一个燃气进气孔和一个燃气出气孔,采 用电子打火时装置上增加点火燃气出气孔,主控制装置上有打火装置;
可调支架由可调支架座和转动支架组成,可调支架座由环形架和设置在环形架内或环形 架外的三个以上螺旋形滑轨组成,转动支架由与螺旋形滑轨对应的支架脚、数个支架舌和一 个环形架组成。转动支架的支架脚放在螺旋形滑轨上,支架脚底面与平方向的夹等于螺 旋形滑轨的螺旋升角,当推动转动支架旋转时支架脚在滑轨上滑动,转动支架会上升或下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气灶,,其特征是:设置波浪形托架托住燃烧器三圈以上烧 头,烧头的混合气进气管与引射管之间用软管联接或光管联接,烧头的定位杆插入波浪形托 架的定位孔中,设置两组以上同轴的凸轮与两个以上烧头对应,每组凸轮的基圆相同,但导 程不同,与较大烧头对应的凸轮的导程较大,凸轮轴与波浪形托架垂直,扭动凸轮轴可以让 烧头上下移动;
旋转轴曲面上设置两组以上互相并联的进气截面调节槽和出气截面调节槽,每组调节 槽调节火焰的方式不同;每组调节槽之间有槽连通使各组调节槽组成网状,便于在燃烧时转 换而不熄火,旋转轴可轴向移动以选择所需的一组调节槽,并有手感器定位;
在支架主杆下部设置螺纹孔与第一个圆锥齿轮的带螺纹的齿轮轴配合,设置第二个圆 锥齿轮与第一个圆锥齿轮啮合,第一个圆锥齿轮的轴有一部分为光杆,该光杆与几字形支架 座的光孔间隙配合,几字形支架座上设置定位架使支架主杆不能转动,扭动第二个圆锥齿轮 的轴可以让带螺纹的齿轮轴旋转,从而推动支架主杆上升或下降。
8、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和支架,其特征是:
烧头和引射管连成整体,均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过烧头轴线切出的环形上的剖面为 口字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其他封闭的形状,或为U字形或n字形或其他半封闭的形状与一 字形的火孔圈组合成封闭的形状,烧头顶部或侧面有数个火孔,或火孔圈上有火孔;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由前部装置和后部装置这两部分组成,前部装置主要采用现 有的电子打火开关或脉冲点火开关,但只设置一个燃烧燃气出气孔,采用电子打火装置时则 设置点火燃气出气孔,燃气主管与前部装置的进气管相通,前部装置的出气孔与后部装置的 进气孔相通,扭动旋转轴可启用打火功能,并可调节整体进气速度,从而同时调节燃烧器各 烧头的热负荷;后部装置由外壳、端盖、可调燃气喷咀、调节柱塞、连接板、定位板、调节 螺杆、手柄和总进气孔组成;调节柱塞与连接板通过螺纹联接,调节柱塞可插入可调燃气喷 咀的进气孔中;调节螺杆与手柄通过螺纹联接;定位板由上下两组成,使手柄在其孔中旋 转,而不产生轴向移动;总进气孔与前部装置的出气孔相通;调节柱塞的长度各不相同,烧 头越小对应的柱塞越长;扭动手柄可推动调节螺杆移动以整体移动调节板,因此可以同时移 动调节柱塞,以先后改变各燃气喷咀进气截面,从而先后改变各燃气喷咀喷气速度以改变各 烧头热负荷,可以按照调小第四圈→关闭第四圈→调小第三圈→关闭第三圈......的规律调节 火焰,调节和关闭第四圈的同时,第三圈可以略为调小,也可以不调小,根据两柱塞长度关 系确定;还可以单独扭动某柱塞以调节对应烧头上的火焰;三种调节方案可各自单独使用, 也可同时使用;取消前部装置,在后部装置上增加打火装置,也可以控制火焰和/或热负荷; 前部装置和后部装置上可设置手感器;
支架由支架座和转动支架构成;支架座的主体为圆环,圆环上有一组共三个或三个以 上螺旋形滑轨,每个滑轨旁有一个定位齿,支架座下部有数个各种形状的通气孔;转动支架 有一个圆环,圆环上有与支架座上滑轨数量相等的支架舌,每个支架舌可放置在支架座的滑 轨上;转动支架的圆环的外径略小于支架座的内径,或者转动支架的内径略大于支架座的外 径;当使用第三种支架座时,只能让转动支架的圆环的外径略小于支架座的内径,并且只能 用第二种支架舌,支架舌尾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支架座上两滑轨之间的间隙的竖直方向 的尺寸;支架舌尾部与滑轨相接触的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等于滑轨的螺旋升角;当转动支架 旋转时,支架舌在螺旋形滑轨上滑动,转动支架便可上升或下降。
9、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是:
两组以上燃烧器的烧头(即两个以上灶头)中至少有一组烧头有三圈以上,每圈烧头对应 一个引射管,每圈烧头上有数个火孔,三圈以上的烧头排列成凹型,即直径最大的烧头顶面 位置最高,直径第二的烧头顶面位置次之,直径最小的烧头顶面位置最低,各烧头的顶面或 顶面轮廓线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三圈以上烧头的各火孔的顶面中心点或各火孔出口中心点 共同构成一个曲面轮廓,该曲面一般为球面,可为其他曲面;设置台阶形烧头托架安装各烧 头;燃烧器的烧头和引射管皆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由一个主控制装置和三个以上支控制装置组成,燃气主管与 主控制装置的进气管相通,主控制装置的出气管再经燃气主管与三根以上燃气支管相通,三 根以上燃气支管上各安装一个支控制装置;主控制装置和支控制装置均主要由旋转轴和外壳 组成,每个旋转轴和外壳上均各有一个燃气进气孔和一个燃气出气孔;主控制装置上设有打 火装置,用电子打火时则还设置点火燃气出气孔;主控制装置和支控制装置上可设置手感器。
10、一种燃气灶,包括可调燃气喷咀,其特征是:
每圈烧头对应一个可调燃气喷咀,可调燃气喷咀主要由一般喷气咀和一个有缺口的调 节板组成,调节板缺口的曲率大于一般喷气咀喷孔的曲率,一般喷气咀喷孔出口端面上盖上 该调节板,当移动调节板时可改变喷气孔出气截面以调节喷气咀单位时间的喷气量,从而调 节燃气灶的热负荷。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炊事领域的燃气灶,具体地说,涉及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焰和/或 热负荷控制装置以及支承锅、壶等的支架(以下简称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有以下明显的缺点:1、火圈较小(燃烧器的大烧头直径一般10cm),火圈 数量少,对应的最佳热负荷也小。在火圈小而且数量少的情况下若把热负荷设计得很大,则 燃气喷咀的喷孔必须很大,喷气速度很大,大负荷燃烧时容易脱火,且火焰太集中造成二次 空气难以进入火焰内部,容易产生黑烟和一。有的烧头较大,但用大锅时则锅中心没 有火,用小锅时则火在锅外烧。如果把小烧头设计得较大,则小火调不到。2、热负荷和/或 火焰大小的调节范围小,不能满足烹饪需要。从最大热负荷调到最小热负荷时,热负荷的变 化不是连续的,小负荷很多“档位”调不到。调小火焰时,小到一定程度则由于燃气与空气 的混合气喷出烧头火孔的速度太小而发生回火熄灭的现象。3、等制成的燃烧器吸热和 传热速度快,热量通过燃烧器及其引射管向四周传递,使灶具热效率降低。4、每圈火孔都 处在同一平面上,当用平底锅、壶烹饪、烧水时,火孔与锅、壶底部的竖直距离都相等, 可达到较好的燃烧、传热效果;当用球面或其他形状的曲面锅时,各火孔与锅的竖直距离不 相同,最内一圈火焰的火孔与锅的竖直距离最小,最外一圈火焰的火孔与锅的竖直距离最大, 则火焰燃烧状况和传热效果就不佳。5、现有燃气灶的支架的高度是固定不变的,也不利于 烹饪。当火焰较大时支架的高度适合;但当火焰较小时,火焰与锅、壶的距离太大,传热效 果差,热损失大;用平底锅时需要支架较矮,当用曲面锅时却要求支架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克服现有燃气灶最佳热负荷小、火焰布置不合理,火焰和/或热负荷调 节范围小,容易脱火、回火、产生黑烟和一氧化碳,烧头散热损失较大,且烧头及支架固定 不动不适应锅、壳的变化和热负荷的变化的缺点,提供最佳热负荷大,火焰和/或热负荷调 节范围大、调节方式多,不脱火、不回火、不产生黑烟和一氧化碳,且降低散热损失的燃烧 器、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以及可以调节高度的支架。
一、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和支架,其特征是:
燃烧器的烧头有三圈或三圈以上,每圈烧头之间有间隙,烧头主要由陶瓷、、 氧化铝基物质等有一定强度的传热系数低于金属的非金属耐火隔热材料(以下简称耐火隔热 材料)各自单独制成或由多种耐火隔热材料制成,烧头中可以用金属增加其强度,烧头的形 状为环形,其轴心呈竖直方向,烧头顶部或侧面有数个火孔,烧头下部有一个燃气与空气的 混合气进气管和数根定位杆,烧头内可设扇形导气板,每圈烧头对应一个引射管并对应一个 燃气喷咀,三圈以上的烧头中至少有两圈较大的烧头或两圈较小的烧头可以通过手动或电动 的方式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引射管可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主要由外壳、端盖和旋转轴组成,旋转轴安装在外壳和端盖 中,旋转轴与外壳和端盖之间的间隙内有润滑油;外壳或端盖上设置一个燃气进气孔,设置 一个点火燃气出气孔与点火燃气引射管对应,设置三个以上燃烧燃气出气孔与燃烧器的引射 管和烧头对应;旋转轴曲面上或一端面上设置一个与外壳或端盖上的燃气进气孔对应、与旋 转轴中心孔相通的进气截面调节槽,还设置与各燃气出气孔对应、与该轴的中心孔相通的四 个以上环形出气截面调节槽,转动旋转轴可以调节进气截面和/或调节出气截面,以调节单 位时间内进入烧头的燃气量,从而可以调节燃烧器各烧头的火焰和/或热负荷状况;采用脉 冲点火装置时则取消点火燃气的出气孔和出气截面调节槽;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上安装手感器,该手感器由手感器外壳和安装在外壳中的埋 头螺栓弹簧球组成,旋转轴上设置各出气孔关闭位置槽、微火位置槽和全关闭槽,当 钢球落在某槽中时,表示对应的出气孔被彻底关闭,或仅有微火状态的燃气流出,则对应的 烧头上的火焰熄灭,或处于微火状态,或全部熄灭,手扭动手柄时就有感觉;
支架的高度可以通过电动或手动的方式上下调节。
下面对以上的技术方案提出附加的技术特征:
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是:燃烧器的烧头由金属材料或耐火隔热材料制成的混合气框 架、金属材料制成的导气板和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的火孔圈组成,混合气框架为环形,过其 轴线的剖切面切出的环形上的剖面为U字形,或半圆弧形,或抛物线形,或其他半封闭曲 线形,火孔圈上有数个火孔,火孔圈嵌在混合气框架上部,导气板为扇形,位于混合气框架 中间并位于混合气进气管上方;三圈以上的烧头中至少有两圈较大的或较小的烧头的混合气 进气管通过调节套与引射管相连并相通;调节套外部为斜齿轮(只有两个调节套且调节套下 部为光孔时可改为蜗轮),调节套内孔上部与下部的螺纹旋向相反,进气管与调节套相配合 的部位是与调节套上部螺纹相同的螺纹管,引射管与调节套相配合的部位是与调节套下部螺 纹相同的螺纹管;调节套内孔上部或下部可为光孔,这时与之相配合的进气管或引射管外壁 也应为光管;第一个调节套的斜齿轮和第二个调节套的斜齿轮与一根蜗杆啮合,第三个调 节套的斜齿轮直接与第二个调节套的斜齿轮啮合,蜗杆安装在定位装置中;第一个调节套内 孔螺纹的螺距大于第二个调节套内孔螺纹的螺距,第二个调节套内孔螺纹的螺距大于第三个 调节套内孔螺纹的螺距,转动蜗杆可带动调节套旋转,从而推动烧头上下移动,不能上下移 动的烧头与其引射管铸为一体;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的旋转轴一个端面上设置一个进气截面调节槽与端盖上的进 气孔对应,该调节槽的轮廓线有一部分为阿基米德螺线,或为中心偏离轴中心的圆弧,或近 似于这两种曲线;或在旋转轴曲面上设置中心线和轮廓线为螺旋线的进气截面调节槽与外壳 上的进气孔对应;该进气截面调节槽可使进气截面按照进气截面积保持在较大的范围内→进 气截面积快速减少到小于各喷气咀喷孔面积之和→进气截面积较慢减少以利于逐个关闭烧 头上的火焰→进气截面积减少到最小火焰状态→全部关闭的规律变化;旋转轴曲面上设置与 外壳上的点火燃气出气孔和燃烧燃气出气孔对应并通过连通孔与旋转轴中心孔相通的四个 以上长度各不相同的环形出气截面调节槽,各调节槽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旋转轴轴心 线,与点火燃气出气孔对应的调节槽最短,与最大烧头间接对应(调节槽与出气孔对应,出 气孔与燃气喷咀对应,燃气喷咀与引射管和烧头对应)的调节槽第二短,与最小烧头对应的 调节槽最长,即烧头越小对应的调节槽越长,最长的调节槽旁有微火燃气出气孔,各出气截 面调节槽与对应的出气孔导通的起点时间相同,但减少通气截面并直至关闭的时间不相同;
支架由普通支架、竖支杆、环支杆、横支杆、支架主杆、调节套、蜗杆及其轴套、支 架脚、限位架组成,调节套外部为斜齿轮(当调节套孔下部为光孔时可改为蜗轮),中间为孔, 孔上部的螺纹与孔下部的螺纹旋向相反,支架主杆的螺纹与调节套孔的上部螺纹相同并与之 相配合,支架脚的螺纹与调节套孔的下部螺纹相同并与之相配合;调节套中间的孔上部或下 部可为光孔,则与之相配合的主杆或支架脚为光杆;蜗杆与调节套的斜齿轮或蜗轮相啮合, 扭动蜗杆可转动调节套从而使主杆上下移动;普通支架嵌在竖支杆的槽中;限位架限制主杆 向上移动的幅度,并使主杆不转动。
2、一种燃气灶,其特征是:将调节烧头上下位置的蜗杆与电动机的轴相连,则变手动 调节为电动调节;或将烧头调节套外部的齿轮变为正齿轮,在电动机的轴上安装正齿轮与调 节套的齿轮啮合,也可实现电动调节;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的旋转轴曲面上设置一个进气截面调节槽与外壳上的进气孔 对应,该调节槽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旋转轴轴心线,或在旋转轴一端面上设置一个环 形进气截面调节槽与一端盖上的进气孔对应;该槽可使进气截面按照一直全开→迅速减少并 关闭的规律变化,即该进气截面调节槽只起最大限度地打开进气孔和最后关闭进气孔的作 用,不起调节火焰大小的作用;旋转轴曲面上设置与点火燃气出气孔和燃烧燃气出气孔对应 的通过连通孔与中心孔相通的四个以上长度各不相同的环形出气截面调节槽,这些调节槽的 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旋转轴轴心线;与点火燃气出气孔对应的调节槽最短,与最大烧头 间接对应(调节槽与出气孔对应,出气孔与引射管和烧头对应)的调节槽第二短,与最小烧头 间接对应的调节槽最长,即烧头越小调节槽越长,最长的调节槽旁有最小的燃气出气孔;各 出气截面调节槽与出气孔导通的起点时间相同,但减少通气截面并直至关闭的时间不相同, 即燃气灶从第一圈烧头起至最小一圈烧头按照调小一圈火焰直到关闭→再调小一圈火焰直 到关闭......的规律来控制火焰和/或热负荷;
将调节支架上下位置的螺杆与电动机的轴相连,则变手动调节为电动调节;或将支架 调节套外的齿轮取消,将该调节套下部安装在电动机轴上,也可变手动调节为电动调节。
3、一种燃气灶,其特征是:燃烧器的烧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耐火隔热材料 制成的环形烧头帽,过该帽的轴心的剖切面切出的剖面为n字形或抛物线形或半圆弧形或其 他半封闭形状曲线,烧头帽顶部或侧面有数个火孔;第二部分为环形的烧头底座,烧头底座 也可用耐火隔热材料制成,烧头底座下部有两根定位杆和一个混合气进气管,混合气进气管 外可以有螺纹;第三部分为扇形导气板;烧头帽与烧头底座之间用胶或粘土粘接,烧头帽与 烧头底座之间安装导气板;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的旋转轴曲面上或一端面上设置的一个与外壳或一端盖上的 进气孔对应的进气截面调节槽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个附加技术特征的进气截面调节槽 相同,它可使进气截面按照进气截面积不变→进气截面积快速减少到使所有烧头的火焰和/ 或热负荷从最大降到一半以下→进气截面积较慢减少以利于逐个关闭烧头上的火焰→进气 截面积减少到微火状态→全部关闭的规律变化,第二部分与第二个附加技术特征的进气截面 调节槽相同,它可使进气截面按照从较小迅速过渡到最大→一直最大→迅速减少并关闭的规 律变化,且两部分连成整体;旋转轴曲面上设置两组出气截面调节槽,第一组设置的四个以 上与点火燃气出气孔和燃烧燃气出气孔对应的通过连通孔与旋转轴中心孔相通的出气截面 调节槽与第一个附加技术特征的出气截面调节槽相同,最长的调节槽旁有微火燃气出气孔; 第二组设置的三个以上与燃烧燃气出气孔对应的通过连通孔与旋转轴中心孔相通的出气截 面调节槽与第二个附加技术特征的与燃烧燃气出气孔对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相同,最长的调 节槽旁有微火燃气出气孔,与每个烧头对应的两个出气截面调节槽的中心线在同一个垂直于 旋转轴轴心线的平面内,第二组最长的调节槽与第一组的微火燃气出气孔距离适当,即燃烧 器可从第一组微火状态自然过渡到第二组调节槽控制火焰和/或热负荷的状态;
设置一个圆柱齿轮与可调支架的调节套的齿轮啮合,设置第一个圆锥齿轮与圆柱齿轮 同轴,设置第二个圆锥齿轮与第一个圆锥齿轮啮合,扭动第二个圆锥齿轮,可以带动调节套 旋转,从而使支架上下移动。
4、一种燃气灶,其特征是:燃烧器的烧头主要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可以用金属材料 作骨架增加其强度,或在烧头顶部增加一个火孔与烧头火孔对应的环形金属薄片,烧头为环 形,其轴心线为竖直方向,过烧头轴心线的剖切面切出的剖面为口字形,或圆形,或其他封 闭的形状,烧头顶部或侧面有数个火孔,烧头下部有一个混合气进气管和两根定位杆,混合 气进气管和引射管之间用软管联接,或将混合气进气管插入引射管内壁滑动联接,或将引射 管插入混合气进气管滑动联接,或增加另一套管让它们滑动联接;两圈以上的烧头放在几字 形烧头托架的两组以上被动液压杆和被动液压缸上,其他烧头放在几字形烧头托架上,对该 液压装置加,可以使被动液压杆上升或下降,从而使两圈以上烧头上升或下降;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的一个端盖上设置一个燃气进气孔,另一个端盖上设置一个 点火燃气出气孔和三个以上燃烧燃气出气孔;旋转轴一个端面上设置一个与端盖进气孔对应 的进气截面调节槽,另一个端面上设置四个以上与另一个端盖上的四个以上各燃气出气孔对 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进气截面调节槽和出气截面调节槽各自通过旋转轴两端面上的连通孔 与旋转轴中心孔相通;四个出气截面调节槽均为环形,它们的中心线可以在一个圆周上,也 可以不在一个圆周上,与点火燃气出气孔对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最短,与最大的头对应的出 气截面调节槽第二短,烧头越小对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越长;
将支架主杆变成光杆,光杆插入几字形支座的光孔中可以上下滑动,光杆下设置一个 移动凸轮,推动移动凸轮,可以使支架主杆上下移动,从而使支架上下移动;或在光杆下设 置一个盘式凸轮,该凸轮的外形为6字形,轮廓线为阿基米德螺线,凸轮左右不对称,扭动 凸轮轴,可以使支架主杆上下移动,从而使支架上下移动;
5、一种燃气灶,其特征是:燃烧器的烧头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的混合气框架、火孔圈 和金属材料制成的导气板组成,混合气框架为环形,过其轴线的剖切面切出的环形上的剖面 为U字形,或半圆弧形,或抛物线形,或其他半封闭曲线形,混合气框架下设置一个混合 气(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进气管和两根定位杆,火孔圈有数个火孔,火孔圈嵌在混合气框 架上部,导气板为扇形,位于混合气框架中间并位于混合气进气管上方;三圈以上烧头放在 几字形烧头托架上,烧头的混合气进气管与引射管之间用软管联接或光管联接,烧头的定位 杆插入几字形烧头托架的定位孔中使烧头上下移动时不倾斜,设置两组以上圆柱齿轮,每组 两个齿轮与一圈烧头对应,齿轮轴上有螺纹拧入几字形烧头托架的螺纹孔内,相邻两齿轮互 相啮合,设置一个中间圆柱齿轮与较小烧头的两个齿轮啮合,设置第一个圆锥齿轮与中间齿 轮同轴,设置第二个圆锥齿轮与第一个圆锥齿轮啮合,扭动第二个圆锥齿轮的轴可以让与烧 头对应的两组圆柱齿轮旋转,则两组齿轮的轴会上下移动,从而推动烧头上下移动,与较大 烧头对应的齿轮轴螺纹的螺距大于与较小烧头对应的齿轮轴螺纹的螺距;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由主控制装置和后部装置两部分组成,燃气主管与主控制装 置的进气管相通,主控制装置的出气管与后部装置的进气管相通,后部装置采用第一种和第 二种附加技术特征的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但取消进气截面调节槽,进气管直接与旋 转轴中心孔相通;主控制装置的旋转轴和外壳上各有一个燃气进气孔和一个燃气出气孔,采 用电子打火时装置上增加点火燃气出气孔,主控制装置上有打火装置;
可调支架由可调支架座和转动支架组成,可调支架座由环形架和设置在环形架内或环形 架外的三个以上螺旋形滑轨组成,转动支架由与螺旋形滑轨对应的支架脚、数个支架舌和一 个环形架组成。转动支架的支架脚放在螺旋形滑轨上,支架脚底面与水平方向的夹等于螺 旋形滑轨的螺旋升角,当推动转动支架旋转时支架脚在滑轨上滑动,转动支架会上升或下降。
6、一种燃气灶,其特征是:设置波浪形托架托住燃烧器三圈以上烧头,烧头的混合气 进气管与引射管之间用软管联接或光管联接,烧头的定位杆插入波浪形托架的定位孔中,设 置两组以上同轴的凸轮与两个以上烧头对应,每组凸轮的基圆相同,但导程不同,与较大烧 头对应的凸轮的导程较大,凸轮轴与波浪形托架垂直,扭动凸轮轴可以让烧头上下移动;
旋转轴曲面上设置两组以上互相并联的进气截面调节槽和出气截面调节槽,每组调节 槽调节火焰的方式不同;每组调节槽之间有槽连通使各组调节槽组成网状,便于在燃烧时转 换而不熄火,旋转轴可轴向移动以选择所需的一组调节槽,并有手感器定位;
在支架主杆下部设置螺纹孔与第一个圆锥齿轮的带螺纹的齿轮轴配合,设置第二个圆 锥齿轮与第一个圆锥齿轮啮合,第一个圆锥齿轮的轴有一部分为光杆,该光杆与几字形支架 座的光孔间隙配合,几字形支架座上设置定位架使支架主杆不能转动,扭动第二个圆锥齿轮 的轴可以让带螺纹的齿轮轴旋转,从而推动支架主杆上升或下降。
二、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和支架,其特征是:
烧头和引射管连成整体,均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过烧头轴线切出的环形上的剖面为 口字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其他封闭的形状,或为U字形或n字形或其他半封闭的形状与一 字形的火孔圈组合成封闭的形状,烧头顶部或侧面有数个火孔,或火孔圈上有火孔;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由前部装置和后部装置这两部分组成,前部装置主要采用现 有的电子打火开关或脉冲点火开关,但只设置一个燃烧燃气出气孔,采用电子打火装置时则 设置点火燃气出气孔,燃气主管与前部装置的进气管相通,前部装置的出气孔与后部装置的 进气孔相通,扭动旋转轴可启用打火功能,并可调节整体进气速度,从而同时调节燃烧器各 烧头的热负荷;后部装置由外壳、端盖、可调燃气喷咀、调节柱塞、连接板、定位板、调节 螺杆、手柄和总进气孔组成;调节柱塞与连接板通过螺纹联接,调节柱塞可插入可调燃气喷 咀的进气孔中;调节螺杆与手柄通过螺纹联接;定位板由上下两组成,使手柄在其孔中旋 转,而不产生轴向移动;总进气孔与前部装置的出气孔相通;调节柱塞的长度各不相同,烧 头越小对应的柱塞越长;扭动手柄可推动调节螺杆移动以整体移动调节板,因此可以同时移 动调节柱塞,以先后改变各燃气喷咀进气截面,从而先后改变各燃气喷咀喷气速度以改变各 烧头热负荷,可以按照调小第四圈→关闭第四圈→调小第三圈→关闭第三圈......的规律调节 火焰,调节和关闭第四圈的同时,第三圈可以略为调小,也可以不调小,根据两柱塞长度关 系确定;还可以单独扭动某柱塞以调节对应烧头上的火焰;三种调节方案可各自单独使用, 也可同时使用;取消前部装置,在后部装置上增加打火装置,也可以控制火焰和/或热负荷; 前部装置和后部装置上可设置手感器;
支架由支架座和转动支架构成;支架座的主体为圆环,圆环上有一组共三个或三个以 上螺旋形滑轨,每个滑轨旁有一个定位齿,支架座下部有数个各种形状的通气孔;转动支架 有一个圆环,圆环上有与支架座上滑轨数量相等的支架舌,每个支架舌可放置在支架座的滑 轨上;转动支架的圆环的外径略小于支架座的内径,或者转动支架的内径略大于支架座的外 径;当使用第三种支架座时,只能让转动支架的圆环的外径略小于支架座的内径,并且只能 用第二种支架舌,支架舌尾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支架座上两滑轨之间的间隙的竖直方向 的尺寸;支架舌尾部与滑轨相接触的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等于滑轨的螺旋升角;当转动支架 旋转时,支架舌在螺旋形滑轨上滑动,转动支架便可上升或下降。
三、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是:
两组以上燃烧器的烧头(即两个以上灶头)中至少有一组烧头有三圈以上,每圈烧头对应 一个引射管,每圈烧头上有数个火孔,三圈以上的烧头排列成凹型,即直径最大的烧头顶面 位置最高,直径第二的烧头顶面位置次之,直径最小的烧头顶面位置最低,各烧头的顶面或 顶面轮廓线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三圈以上烧头的各火孔的顶面中心点或各火孔出口中心点 共同构成一个曲面轮廓,该曲面一般为球面,可为其他曲面;设置台阶形烧头托架安装各烧 头;燃烧器的烧头和引射管皆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
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由一个主控制装置和三个以上支控制装置组成,燃气主管与 主控制装置的进气管相通,主控制装置的出气管再经燃气主管与三根以上燃气支管相通,三 根以上燃气支管上各安装一个支控制装置;主控制装置和支控制装置均主要由旋转轴和外壳 组成,每个旋转轴和外壳上均各有一个燃气进气孔和一个燃气出气孔;主控制装置上设有打 火装置,用电子打火时则还设置点火燃气出气孔;主控制装置和支控制装置上可设置手感器。
四、一种燃气灶,包括可调燃气喷咀,其特征是:
每圈烧头对应一个可调燃气喷咀,可调燃气喷咀主要由一般喷气咀和一个有缺口的调 节板组成,调节板缺口的曲率大于一般喷气咀喷孔的曲率,一般喷气咀喷孔出口端面上盖上 该调节板,当移动调节板时可改变喷气孔出气截面以调节喷气咀单位时间的喷气量,从而调 节燃气灶的热负荷。
积极的意义:1、火焰和/或热负荷的调节可满足炊事工作的需要。从最大热负荷到最小 热负荷基本可实现连续调节;火焰形状也可以选择,即同等热负荷情况下可以有三种形状的 火焰。如既可以先全面调小各烧头上的火焰,再从最大烧头起调小一个→关闭这一个......直 到只剩最小烧头上的最小火焰;又可以从最大烧头起调小一个→关闭这一个......直到只剩最 小烧头上的最小火焰;还可以同时调小各圈火焰直至同时关闭。三种方法都可以从最大热负 荷调到最小热负荷,但调节过程中烧头上火焰形状不同,以适应不同的炊事需要。当用大锅 时使用火圈多,当用小锅时使用火圈少。2、热效率有所提高。烧头和/或引射管主要用耐火 隔热材料制成,因此传热和散热损失减少;部分烧头和支架可以上下调节,能适应火焰和/ 或热负荷的变化以及锅或壶的形状的变化,便于更好地向锅或壶传热。3、燃烧状况得到改 善,有利于提高热效率。目前市场上的燃气灶由一个主喷咀控制85%左右的热负荷,要达到 很大的热负荷则喷孔直径大,调小火焰时必须减少喷气速度,因为喷孔直径不变。如果该喷 咀的热负荷由100%调到30%,则气速也减到30%(通过降低气压来降低气速),这时喷气速 度太小,卷吸空气的能力差,导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和黑烟,同时从火孔中喷出 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如果速度太低(低于燃烧速度),则会回火熄灭。但如果将主喷咀由一 个变为三个,则喷咀直径变小,喷气速度略有降低,但总喷气量保持不变。当调小火焰时, 关掉两大圈烧头的喷咀,只剩一圈较小烧头的喷咀,三圈热负荷可由100%调到30%以下, 然而那圈较小烧头的喷咀的气速不变,因此该圈火焰燃烧状况不变,不会出现一氧化碳和黑 烟,也不会回火。
附图说明。
图1是燃气灶主要组成部分布置图;    图3是图2所述烧头的俯视图;
图2是燃气灶燃烧器的烧头结构图;    图4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5是图2的B-B剖面图;                 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烧头导气板结构图;               图33是调节烧头位置的蜗杆的定位装
图7是图6的A-A剖面图;                 置示意图;
图8是烧头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所述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烧头的局部剖面图;        图35是第一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
图10是图8所示烧头的局部剖面图;       置第一小类外形图;
图11是第三种烧头的局部剖面图;        图36是图35的A-A剖视图;
图12是第三种烧头的局部剖面图;        图37是图35的B-B剖面图;
图13是第四种烧头的主视图;            图38是图35的C-C剖面图;
图14是图13所述烧头的俯视图;          图39是图35的旋转轴第一种结构右端
图15是图13的B-B剖面图;               面向视图(放大);
图16是燃烧器的引射管结构图;          图40是图35的旋转轴曲面展开图;
图17是调节烧头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的      图41是图35的旋转轴右端面第二种结
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构向视图(放大);
图18是调节烧头竖直方面上的位置的      图42是图35的旋转轴第三种结构右端
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面向视图(放大);
图19是烧头与引射管连为一体的燃烧      图43是图35的旋转轴第三种结构曲面
器结构主视图;                        展开图;
图20是图19所述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44是手感器的钢球落在某定位槽中
图21是调节第二、三圈烧头上下位置      时的结构图;
的第三种结构图;                      图45是微火出气孔结构图;
图22是调节第二、三圈烧头上下位置      图46是图35的旋转轴上的手感槽第二
的第四种结构图;                      种布置图;
图23是调节第二、三圈烧头上下位置      图47是图35的旋转轴第四种结构右端
的第五种结构图;                      面向视图(放大);
图24是调节第二、三圈烧头上下位置      图48是图35旋转轴第四种结构曲面展
的第六种结构图;                      开图;
图25是烧头与引射管第三种连接方式      图49是第一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
图;                                  置第二小类外形图;
图26是烧头与引射管第四种连接方式      图50是图49的旋转轴进气截面调节槽
图;                                  第一种展开图;
图27是调节第一、二圈烧头上下位置      图51是图49的旋转轴进气截面调节槽
的第一种结构图;                      第二种结构展开图;
图28是调节第一、二圈烧头上下位置      图52是图49的旋转轴进气截面调节槽
的第二种结构图;                      第三种结构展开图;
图29是图28所述结构的右视图;          图53是第二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
图30是调节第一、二圈烧头上下位置      置第一种结构图;
的第三种结构图;                      图54是图53的燃气喷咀结构及调节喷
图31是图30所述结构的左视图;          咀进气截面结构图
图32是四圈烧头布置在波浪形托架上      图55是图53的控制装置调节火焰方法
示意图;                                  图78是支架上下调节装置第三种结构
图56是图55所述结构的左视图;              图;
图57是支撑板主视图(俯视图见图55);        图79是支架上下调节装置第四种结构
图58是第二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         图;
置第二种结构图;                          图80是第五种可调支架的支架座俯视
图59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火焰和/或热负         图;
荷控制装置驱动及电子打火部分结构图;      图81是图80的A向视图;
图60是图59中从动轴下端面向视图;          图82是第五种可调支架的转动支架俯
图61是用于电子打火的拔叉的主视图          视图;
(俯视图见图59);                          图83是图82的A-A剖面图(只画出
图62是图59中主壳体A向视图;               转动支架的环形架与支架舌的结构关系);
图63是图59中主动轴上端面向视图;          图84是图82的A向视图;
图64是图59中保险叉主视图(俯视图见         图85是支架上下调节装置第六种结构
图59);                                   图;
图65是第三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         图86是图85所述结构的俯视图;
置总体结构图;                            图87是图85所述结构的左视图;
图66是图65中主控制装置第一种结构          图88是支架上下调节装置第七种结构
主视图;                                  图;
图67是图66所述结构的左视图;              图89是图88的A向视图;
图68是图65中主控制装置第二种结构          图90是支架上下调节装置第八种结构
主视图;                                  图;
图69是图68所述结构的左视图;              图91是支架上下调节装置第九种结构
图70是第四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         图;
置总体结构图;                            图92是第二种支架座俯视图;
图71是第五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         图93是图92的A向展开图;
置总体结构图;                            图94是第二种转动支架俯视图;
图72是可调支架俯视图;                    图95是图94的A-A剖视图;
图73是可调支架调节部分主视图;            图96是图94的A向视图;
图74是图72中定位架安装结构图;            图97是第三种支架座俯视图;
图75是图72的A-A剖视图;                   图98是图97的A向展开图(放大);
图76是普通支架结构简图;                  图99是凹型燃烧器布置图;
图77是支架上下调节装置第二种结构          图100是可调喷咀主视图;
图;                                      图101是可调喷咀俯视图。
图中主要组成部分为:1、第四圈烧头;2、火孔;3、第三圈烧头;4、第二圈烧头;5、 第一圈烧头;6、烧头波浪形托架;7、可调火架竖支杆的位置;8、第一种引射管;9、带斜 齿轮的调节套;10、紧固螺钉;11、燃气喷咀;12、手感器;13、第一类火焰和/或热负荷 控制装置;14、燃气主管;15、蜗杆;16、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托架;17、蜗杆定位 装置;18、点火燃气引射管;19、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的驱动及电子打火部分;20、 圆锥齿轮;21、电子打火针;22、引射管托架;23、引射管压条;24、螺母;25、定位杆; 26、截面为U字形的烧头混合气腔架;27、导气板;28、火孔圈;29、烧头混合气进气管; 30、第一种环形烧头底座;31、第一种截面为n字形的环形烧头;32、第二种环形烧头底座; 33、第二种截面为n字形的环形烧头;34、截面为口字形的环形烧头;35、第二种定位杆; 36、烧头第二种混合气进气管;37、带蜗轮的调节套;38、第二种引射管;39、第三种引射 管;40、被动液压杆;41、被动液压缸;42、液压油管;43、主动液压缸;44、主动液压杆; 45、几字形烧头托架;46、烧头第三种定位杆;47、直齿圆柱齿轮;48、带螺纹的齿轮轴; 49、凸轮轴;50、凸轮;51、台阶形烧头托架的导杆;52、台阶形烧头托架;53、第四种引 射管;54、软管;55、不定式烧头(即可以是各种结构的烧头);56、第五种引射管;57、 烧头第三种混合气进气管;58、倒几字形烧头托架;59、被动液压缸托架;60、蜗杆定位套; 61、底板;62、底板安装孔;63、第一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外壳;64、旋转轴;65、 点火燃气出气孔;66、燃烧燃气出气孔;67、端盖;68、密封圈;69、钢球;70、弹簧;71、 埋头螺栓;72、手感器外壳;73燃气进气孔;74、第一种进气截面调节槽;75、连通孔; 76、中心孔;77、点火燃气出气截面调节槽;78、与第一圈烧头对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79、 与第二圈烧头对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80、与第三圈烧头对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81、与第 四圈烧头对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82、微火出气孔;83、点火燃气关闭槽;84、第一圈烧头 火焰关闭槽;85、第二圈烧头火焰关闭槽;86、第三圈烧头火焰关闭槽;87、微火槽;88、 全部火焰关闭槽;89、第二种进气截面调节槽;90、第三种进气截面调节槽;91、扩张孔; 92、微火出气孔;93、第四种进气截面调节槽;94、第五种进气截面调节槽;95、第六种进 气截面调节槽;96、第七种进气截面调节槽;97、可调燃气喷咀;98、后部装置右端盖;99、 连接管;100、前部装置外壳;101、前部装置的燃气进气孔;102、前部装置的点火燃气出 气孔;103、前部装置的旋转轴;104、点火燃气调节杆;105、的后部装置外壳;106、喷咀 的喷头;107、喷咀外壳;108、喷咀进气孔;109、调节柱塞;110、连接板;111、定位板; 112、调节螺杆;113、调节手柄;114、第二类火焰控制装置后部装置第二种外壳;115、导 向套;116、从动轴;117、卡环;118、挡圈;119、驱动装置盖板;120、电子打火装置; 121、拨叉;122、驱动装置外壳;123、保险环;124、主动轴;125、手柄;126、第三类火 焰控制装置的主控制装置;127、主控制装置外壳;128、主控制装置旋转轴;129、主控制 装置端盖;130、主控制装置外壳上的进气孔;131、主控制装置端盖上的出气孔;132、主 控制装置旋转轴上的进气孔;133、主控制装置旋转轴上的出气孔;134、主控制装置第二种 外壳;135、主控制装置第二种旋转轴;136、主控制装置第二种端盖;137、支控制装置; 138、燃气支管;139、第五类控制装置进气截面调节槽;140、第二种中心孔;141、第五类 火焰控制装置旋转轴;142、第五类控制装置外壳;143、第五类控制装置出气截面调节槽; 144、竖支杆;145、槽;146、环支杆;147、横支杆;148、支架调节手柄;149、可调支架 主杆;150、限位架;151、支架脚;152、轴套安装部位;153、普通支架;154、直齿圆柱 齿轮调节套;155、直齿齿条;156、调节螺栓;157、调节螺母;158、杠杆;159、杠杆支 座;160、支架的带滑轮的主支杆;161、导轨;162、支架座的环形架;163、螺旋形滑轨; 164、转动支架的环形架;165、转动支架脚;166、转动支架舌;167、移动凸轮;168、几 字形支座;169、可调节支架的第三种主支杆;170、可调节支架的带内螺纹的支架主杆;171、 带定位肩和螺纹的齿轮轴;172、限位翅;173、可调节支架的第四种支架主杆;174、定位 齿;175、支架座的通气孔;176、第二种支架舌;177、第二种支架舌尾部;178、支架座加 强筋;179、弹簧帽;180、调节板;181、带孔的弹簧帽;182、带螺纹孔的支架;183、燃 气喷出方向;184、烧头托架上的定位孔。
对进气截面和出气截面的解释:如图39所示,燃气进气孔73与进气截面调节槽74 (abcdefga曲线围成的调节槽)的重合部分即为进气截面;如图50所示,燃气进气孔73与 进气截面调节槽94的重合部分即为进气截面;其他依此类推。调节槽可为各种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述是一种燃气灶主要组成部分总体结构图,图中每圈烧头上的火孔有数个。扭动 蜗杆15可驱动与第四圈烧头和第三圈烧头相连的带斜齿轮或蜗轮的调节套转动,推动与调 节套内螺纹相配合的进气管上升或下降,从而推动烧头向上或向下移动,上下移动的工作原 理详见图17至图18。蜗杆转动时与第三圈烧头相连的斜齿轮直接带动与第二圈烧头相连的 斜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二圈烧头上升或下降。与第四圈烧头对应的调节套的内螺纹的螺距> 与第三圈烧头对应的调节套的内螺纹的螺距>与第二圈烧头对应的调节套的内螺纹的螺距, 因此第四圈烧头上升速度>第三圈烧头上升速度>第二圈烧头上升速度。烧头的形状及上下 调节方式有很多,详见图2至图31。每圈烧头对应一个引射管,每个引射管对应一个燃气 喷咀。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有很多,详见图35至图71。图中各托架与主托架(图中未 画出)连接,火焰控制装置与托架的连接关系略。为使该图清晰,只画出一种可调支架的竖 支杆的位置图,可调支架及其工作原理详见图72至图91。
图2至图7是燃烧器烧头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两个虚线圆,即火孔圈的轮廓 线。将用耐火隔热材料制成的火孔圈嵌在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截面为U字形的烧头框架上(该 烧头框架也可用耐火隔热材料制成),并用牙膏或粘土等将间隙封死,该实施例的火孔圈上 只有一圈火孔,导气板位于进气管上部的混合气腔中部,进气管轴线与导气板中心相交。其 工作原理为:从引射管流入混合气进气管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以下简称混合气)流入混合 气框与导气板组成的空间内,再向两边流动,流过导气板后再各分为两股,一股流入导气板 上部,再从各火孔中流出,一股继续环行,从火孔中流出。导气板的作用是使混合气框内气 流分布均匀,使从各火孔中流出的混合气速度相近。如果不设导气板,则从正对着进气管的 火孔中流出的混合气速度最快,从距进气管最远的火孔中流出的混合气速度最慢,气速不均 匀导致燃烧不正常,当燃气喷咀速度最大时(最大热负荷时),有的火孔会脱火,当热负荷减 到一定程度(在需要的范围内)时,有的火孔会回火。这是可上下移动的烧头的典型结构图。 这种灶具有一个烧头不需上下移动,则将烧头和引射管制成整体,其结构图见图19至图20。 定位杆插在托架相应的定位孔中,其作用是当烧头上下移动时不让烧头产生转动。图中只列 举了剖面为U字形的烧头,剖面为抛物线形或半圆弧形或其他半封闭形状曲线的烧头依此 类推。
图8至图10所述第二种烧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的环形烧 头帽,过该帽的轴心的剖切面切出的剖面为n字形,此剖面还可以设计成抛物线形,或半圆 弧形,或其他半封闭形状曲线等很多形状,图中只画出一种形状,其他形状以此类推。烧头 帽顶部或侧面有数个火孔;第二部分是由金属制成的主体为环形的烧头底座,烧头底座下部 有两根定位杆和一个混合气进气管,混合气进气管外可以有螺纹;第三部分为扇形导气板; 烧头帽与烧头底座之间用胶或粘土粘接,烧头帽与烧头座底之间安装导气板。这种烧头的主 视图与省略了火孔圈轮廓线的图2相同,图9和图10是这种烧头两个地方的剖面图。图中 只列举了剖面为n字形的烧头,剖面为半圆弧形或抛物线形或其他半封闭形状曲线的烧头依 此类推。
图11至图12所述第三种烧头与第二种基本相同,只是烧头帽与烧头底座之间安装的部 位有一点变化。
图13至图15所述第四种烧头主要由耐火隔热材料制成,可以用金属材料作骨架增加其 强度,或在烧头顶部增加一个火孔与烧头火孔对应的环形金属薄片(烧头火孔在侧面时环形 金属薄片上不设火孔),烧头为环形,其轴心线为竖直方向,过烧头轴心线的剖切面切出的 剖面为口字形,或圆形,或其他封闭的形状,烧头顶部或侧面有数个火孔,烧头下部有一个 混合气进气管和两根定位杆,混合气进气管和引射管之间用软管联接,或将混合气进气管插 入引射管内壁滑动联接,或将引射管插入混合气进气管滑动联接,或增加另一套管让它们滑 动联接。图中只列举了剖面为口形的烧头,剖面为圆形或其他封闭形状的烧头依此类推。
图16所述引射管(含带调节套和不带调节套的引射管)一般只有一个弯头,有时布置上的 需要可以有两个弯头,即引射管的轴线水平面内一个拐弯,竖直平面内一个拐弯;该引射管 竖直方向的一段有螺纹便于与调节套相连。
图17所述的结构中,调节套外部为斜齿轮,内孔为螺纹,且上半部的螺纹与下半部的 螺纹旋向相反,当转动蜗杆时,斜齿轮则转动,调节套与引射管和进气管则有相对旋转,由 于上下部螺纹旋向相反,因此调节套相对于引射管下降或上升时,进气管也相对于引射管下 降或上升,从而可以让烧头上下移动。当用平底锅时,各烧头落在托架上,他们的水平位置 相同。当用曲面锅时,可将第一至第三圈(至少第一至第二圈)烧头往上调,利于烹饪,这时 移上去的烧头离开了托架,靠引射管和调节套支撑,靠定位杆和定位孔让其不产生转动。将 蜗杆与电动机的轴相连,则变手动调节为电动调节。或将调节套外部的齿轮变正齿轮,在电 动机的轴上安装正齿轮与调节套的齿轮啮合,也可实现电动调节。因电动调节只是增加电动 部分,很简单,故没有另外绘图。
图18是烧头上下移动第二种结构图,与图17不同的是斜齿轮可以改为蜗轮;调节套下 部为光孔,引射管外壁上部也为光管,调节套旋转时不产生上下移动,只有进气管上下移动。 此处蜗轮可以换成斜齿轮。采用图11的方案时只能有两圈烧头可调,因为蜗轮不能再驱动 第三个烧头的斜齿轮或蜗轮,换成斜齿轮则可。
图19至图20所述引射管有两段,一段为水平方向,一段为竖直方面,两段连接处为弯 头(连为一体)。水平方向的引射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弯头,即引射管可以有两个弯头, 两弯头的中心线不在同一平面内,而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内。一般各引射管水平方向的一 段的中心线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而各烧头顶面不在同一水平面内,因而引射管竖直方向的 一段长度各不相同,最外一圈烧头的引射管竖直方向的一段最长。也可以将各引射管竖直方 向的长度设计一样长,则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的轴线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由于各烧 头的热负荷不一样,因此各烧头的引射管粗细不一样。图中β角为任意角度,根据实际需要 确定。引射管水平方向的长度和坚直方向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引射管与燃气喷咀接触 的部分(端面)与现有引射管相同,可参看中国专利申请公开02138920.9中图6引射管端面。 该烧头内部结构与图2至图14中烧头完全一致。
图21所述烧头上下调节结构采用液压调节,对主动液压杆施加推力让主动液压缸内油 压上升,油压推动被动液压杆上升,从而使第二、三圈烧头上升。当对主动液压杆施加拉力 时,主动液压缸内油压下降,则被动液压缸内油压也下降,迫使被动液压杆下降。液压采用 现有技术,图92至图95只对液压作了简要介绍。图21中只将主动液压缸前部与被动液压 缸下部用油管相连,还可以增加液压油管,即将主动液压缸后部与被动液压缸上部用油管相 连,这样被动液压杆上升或下降加自如。
图22所述烧头上下调节结构采用螺纹配齿轮调节,扭动轴线垂直于纸面的圆锥齿轮手 柄,可带动另一圆锥齿轮旋转,从而带动同轴的另一圆柱齿轮旋转,再带动另外四个齿轮旋 转,另外四个齿轮的轴有螺纹,这些轴在几字形烧头托架的螺纹孔内旋转时可上升或下降, 从而使托架上的烧头上升或下降。烧头上设置定位杆,使之上升或下降时不倾斜。此外,与 第三圈烧头对应的齿轮轴上的螺纹螺距大于与第二圈烧头对应的齿轮轴上的螺纹螺距,当它 们上升时第三上升的幅度大。
图23所述烧头上下调节结构采用凸轮调节,每圈烧头对应两个相同的凸轮,凸轮的形 状如图24所示,其轮廓线为阿基米德螺线,外形为6字形,左右不对称。图23中与第三圈 烧头对应的两个凸轮的导程大,与第二圈烧头对应的两个凸轮的导程小,但它们的基圆却相 同。图中波浪形托架6与凸轮轴49互相垂直,烧头下部设置定位杆,波浪形托架上设置定 位孔,使烧头上下移动时保持平稳。
图24所述烧头上下调节结构也采用凸轮调节,与台阶形托架52垂直的波浪形托架6确 定烧头的基本位置,即让烧头先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烧头下部的定位杆插入波浪形托架6的 定位孔中,使调节时保持平稳(参见图32)。顺时针扭动凸轮轴49,则凸轮50推动台阶形 托架52,该托架先推动第三圈烧头上行,再推动第三圈烧头和第二圈烧头同时上行。凸轮 轴上可设置限转装置,使凸轮到达最大导程后不能继续顺时针扭动,只能再逆时针扭动至最 低位置。
以上几种结构都是使第二、三圈烧头上下移动。
图25所述燃烧器由烧头55、混合气进气管36、软管54和引射管53组成,当采用图 21至图24和图27至图31所述结构调节烧头上下位置时可采用这种燃烧器,软管可用金属 的,也可用非金属的。
图26是引射管与烧头的混合气进气管联接的另一种方式,即光管联接,烧头的混合气 进气管57可在引射管56的内壁上下滑动,并且由于间隙小,混合气不会漏出来,结合面应 精加工。图21至图24和图27至图31所述烧头上下调节结构可采用这种联接方式的烧头及 引射管。
图27所述结构调节第一、二圈烧头上下位置,采用液压调节,其原理与图21相同。
图28至图29所述结构调节第一、二圈烧头上下位置,台阶形托架52托住第三圈烧头, 该托架上设置定位孔用于插入第一、二圈烧头的定位杆,两组凸轮托住第一、二圈烧头,两 组凸轮达到最大导程时凸轮顶部与轴中心的距离相同,但两组凸轮的基圆不同,与第一圈烧 头对应的凸轮基圆较小。当凸轮转到最低位置(即基圆处与烧头接触)时,第一圈烧头位置 最低,第二圈烧头位置介于第一圈和第三圈之间。
图30至图31所述调节第一、二圈烧头上下位置的结构采用液压装置配台阶形托架52 和波浪形托架6,当三圈烧头处在同一水平面内时,台阶形托架52托住第三圈烧头,波浪 形托架6同时托住第一、二、三圈烧头,波浪形托架6由两根被动液压杆顶住。当被动液压 杆时波浪形托架也下降,第一、二圈烧头同时下降,当第二圈烧头落到台阶形托架上时不再 下降,第一圈头继续下降直至落到台阶形托架上为止。当被动液压杆再上升时三圈烧头又可 调到同一水平面内。
图32是烧头放在烧头托架上的结构图,图中烧头为简略画法,未详细画出剖开后的图 形(详见图4、图5等),当各烧头处于同一水平面时,各烧头底部则被波浪形烧头托架托住, 当第一、二、三圈烧头上升时,则烧头底部与烧头托架有一段距离,各定位杆可在托架的孔 中滑动。将托架设计成波浪形的目的是便于二次空气自下而上进入火焰中。
图33、图34所述是蜗杆定位结构图,蜗杆安装在两个轴套中,只能旋转,不能沿轴线 方向移动。两个轴套安装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上有两个安装孔2,可用螺栓穿在两个安装孔 中,将固定板在托架22上。
图35至图40是第一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第一种结构图,该结构图以控制四个 烧头为例。图中外壳与火焰控制装置托架的连接方式略,可在外壳上焊接一块金属板(此金 属板也可与外壳铸为一体),金属板上钻孔,再用螺杆将该板与托架连接在一起。该装置的 外壳有四个燃烧燃气出气孔,有一个点火燃气出气孔,端盖上有一个燃气进气孔。旋转轴曲 面上有对应的五条出气截面调节槽,各调节槽通过连通孔与旋转轴中心孔相通;旋转轴一端 有一个进气截面调节槽,该槽与中心孔相通。当有一条出气截面调节槽的连通孔正对着与之 对应的出气孔时,其他各调节槽的连通孔也对着与之对应的出气孔。这时进气截面调节槽与 进气孔重合的面积最大,即通气截面最大。点火之前,旋转轴并非位于图中位置,那时进气 孔和各出气孔都关闭,即各调节槽与各孔没有重合的地方。当转动90°后才位于图中位置, 这时各调节槽与各对应的进气孔或出气孔重合面积最大。转动旋转轴的同时,驱动部位的拔 叉拔动电子打火的撞击棒,压缩弹簧,当旋转达到90°时拔叉与撞击棒脱离,撞击棒撞击 压电元件产生电能,使点火针产生火花,同时各出气孔导通,点火燃气被点火针点燃,火焰 喷到烧头上,将各烧头点燃。如果用脉冲点火装置,接通电源即产生火花,则不需要点火燃 气,旋转轴上可取消点火燃气出气截面调节槽,外壳上可取消点火燃气出气孔。采用撞击式 电子打火装置时也可以把点火针安装在大烧头旁,这样也可以不要点火燃气部分。当进气孔 导通后,燃气从进气孔进入进气截面调节槽,再进入中心孔,再进入各连通孔,再进入各调 节槽,再进入各出气孔。处于图中位置时,火焰最大,点火燃气在燃烧,当继续旋转一定角 度后,点火燃气关闭,这时手感器的钢球落在对应的定位槽83中。继续转动,进气截面调 节槽使进气截面急剧减少,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各烧头上的火焰开始减少,直到小于一半,再 继续转动时第一圈烧头上的火焰熄灭,这时手感器的钢球则落在对应的定位槽84中。当钢 球落在定位槽85中时,第二圈烧头熄灭;当钢球落在定位槽86中时,第三圈烧头熄灭;当 钢球落在定位槽87中时,第四圈烧头上只有最小的一圈火。再继续旋转则火焰全部熄灭, 这时各进出气孔全部关闭,钢球落在定位槽88中。旋转轴转动过程中,进气截面开始先急 剧减少,再缓慢减少,最后关闭。这种控制装置调节火焰的特点是:先同时全部减小火焰→ 继续减小第一圈烧头上的火焰直至关闭→继续减小第二圈烧头上的火焰直至关闭→继续减 小第三圈烧头上的火焰直至关闭→继续减小第四圈烧头上的火焰至微火状态→全部关闭。图 39中abcdefga曲线围成的部分为进气截面调节槽,73是进气孔在旋转轴旋转时与进气截面 调节槽的相对位置,从相对位置变化可以看出进气截面的变化,该变化与图40的出气截面 的变化和火焰要求一致。图39中半径为R的偏心圆可换成阿基米德螺线。图40中另一组点 划线处可设置另一组出气截面调节槽和两组进气截面调节槽,但外壳内的轴需比外壳短。
图41是第一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第二种结构的旋转轴进气截面调节槽向示图, 这种控制装置其他部分与同类第一种相同。它调节火焰的特点是:进气截面调节槽基本不起 调节火焰的作用,只起最大限度地导通进气孔和关闭燃气的作用,各出气截面调节槽单独调 节各自对应的烧头上的火焰。火焰调节过程为:调小第一圈烧头上的火焰直至关闭→再调小 第二圈烧头上的火焰直至关闭→调小第三圈烧头上的火焰直至关闭→调小第四圈烧头上的 火焰直至微火状态直至关闭。关闭第一圈火焰时,第二圈火焰可以不变,也可以减少一部分, 根据调节槽相对长度而定,根据需要设计相对长度。其中abcdefga曲线所围成的部分为进气 截面调节槽,73是进气孔在旋转轴旋转时与进气截面调节槽相对位置。
图42至图43是第二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第三种结构的旋转轴端面进气截面调 节槽向示图和旋转轴曲面出气截面调节槽展开图,这种结构由两种调节方法组合而成,上部 分是第一类第一种,下部分有四个出气调节槽,两种方法可自然过渡。当使用第一种调节槽 后扭到微火状态,再继续扭动旋转轴,则第四圈烧头上的火焰可达到最大,再继续扭动旋转 轴,第三圈烧头上开始着火并逐渐达到最大,就这样,一直扭动旋转轴,直到第一圈烧头着 火并达到最大。再继续扭动旋转轴,各烧头上的火又同时变小,直到全部熄灭。如果不让烧 头上的火焰熄灭,反向扭动旋转轴,则下部分调节槽的功能与第一类第二种火焰和/或热负 荷控制装置的原理相同。旋转轴既可正向旋转360°,又可反向旋转360°,但需要电子打 火点燃时只能正向旋转,如果用脉冲点火则无论正反旋转皆可。图42中abcdefghijka曲线所 围成的部分为进气截面调节槽,其中ij段为偏心圆弧,可换成阿基米德螺线。
图44中手感器的外壳以及埋头螺钉、弹簧未画出(详见图36),当钢球卡在某一定位槽 中时,对应的火焰(烧头上的或点火燃气的火焰)就熄灭,或处于微火状态。这时扭动旋转轴 时用力稍大,才能让钢球滑出定位槽,因此手就有感觉。
图45是微火燃气孔示意图(放大),旋转轴中心孔中的燃气先进入微火燃气孔92,再进 入扩张孔91,再进入出气孔。设计扩张孔的目的是防止旋转轴上的润滑油进入微火燃气孔 堵塞该孔。
图46是旋转轴上定位槽另一种布置方式图,由于布置在一条线上时各槽之间距离太小, 不便于加工及调节火焰,因此分两排布置。与此对应,手感器也应有两个,旋转轴适当加长。
图47至图48是第一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第四种结构的旋转轴的端面的进气截 面调节槽向示图和旋转轴曲面的出气截面调节槽展开图。这种旋转轴由两套火焰和/或热负 荷调节槽组合而成,上部分与第一类第一种完全相同,下部分与第一类第二种完全相同。由 第一种火焰可以自燃过渡到第二种火焰。即第一种火焰到达微火状态,再继续扭动旋转轴, 则第二种火焰的出气调节槽全部导通,火焰达到最大,由导通到最大有一个过程,但刚导通 时气量不大不会燃烧,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燃烧,但从导通到达到最大火焰状况的扭转角很小。 再继续扭动旋转轴,其调节原理与第二种相同。在一个控制装置上设计两种火焰控制方法, 更加适应炊事需要。此旋转轴还可以反转,第二部分反转时,可由最小火焰转到最大火焰, 再继续反转时各烧头上的火焰同时减少,再继续反转,最大的三圈火焰同时熄灭,但进入第 一部分火焰的微火状态,继续反转,各烧头上由小圈到大圈逐步开始燃起火焰,并同时加大 火焰直至最大火焰状态,再继续反转,火焰同时全部减少直至同时关闭。第一类火焰和/或 热负荷控制装置第一、二、三这三种结构均可以反转旋转轴来调节火焰,在此不再赘述。图 47中abcdefghlija所围成的部分为进气截面调节槽,ij段为偏心圆弧,可换成阿基米德螺线。
图49至图52是第一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第二小类结构图,其中图49为外形图, 这种结构的进气孔开在外壳曲面上,进气截面调节槽也开在旋转轴曲面上,其他部分与第一 类各种结构相同。图50至52列举了这种结构的旋转轴三种进气截面调节槽展开图,其中图 50和图51可与图40的出气截面调节槽配套使用,图52可与图43配合使用。
图53至57是第二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第一种结构图,由前部装置和后部装置 这两部分组成,前部装置主要采用现有的电子打火开关或脉冲点火开关,但只设置一个燃烧 燃气出气孔,采用电子打火装置时则设置点火燃气出气孔,燃气主管与前部装置的进气管相 通,前部装置的出气孔与后部装置的进气孔相通,扭动旋转轴可启用打火功能,并可调节整 体进气速度,从而同时调节燃烧器各烧头的热负荷;后部装置由外壳、端盖、可调燃气喷咀、 调节柱塞、连接板、定位板、调节螺杆、手柄和总进气孔组成,调节柱塞与连接板通过螺纹 联接,调节柱塞可插入可调燃气喷咀的进气孔中,调节螺杆与手柄通过螺纹联接,总进气孔 与前部装置的出气孔相通,调节柱塞的长度各不相同,烧头越小对应的柱塞越长;扭动手柄 可推动调节螺杆移动以整体移动调节板,因此可以同时移动调节柱塞,以先后改变各喷咀进 气截面,从而先后改变各燃气喷咀喷气速度以改变各烧头热负荷,可以按照调小第四圈→关 闭第四圈→调小第三圈→关闭第三圈......的规律调节火焰,调节和关闭第四圈的同时,第三 圈可以略为调小,也可以不调小,根据两柱塞长度关系确定;还可以单独扭动某柱塞以调节 对应烧头上的火焰;三种调节方案可各自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取消前部装置,在后部 装置上增加打火装置,也可以控制火焰和/或热负荷。定位板由上下两块组成,其作用是使 手柄在其孔中旋转,而不产生轴向移动。定位板与燃气灶主骨架连接方式略。图53中利用 现有的电子打火开关(稍作改进),其中驱动旋转轴的部分未画出。
图58是第三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第二种结构图,该结构与同类第一种结构第一 部分也相同,只是第二部分结构不同。其工作原理与同类第一种完全相同,只是燃气喷咀和 外壳的形状作了些变化,在此不再赘述。此外,以上两种结构中柱塞与燃气喷咀间的配合既 可以是光孔和光杆,又可以是螺纹。当用螺纹时调节结构不同,在此不再赘述,因总的原理 是通过柱塞的进与退调节喷气咀的进气截面,而具体实施方式很多。
图59至图64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驱动部分结构图,该部分与 现有电子打火开关的相关部分基本相同。其工作原理为:将手柄向上移动,压缩弹簧,同时 推动安全环离开槽子,手柄即可转动,并带动从动轴旋转,从而通过锥齿轮带动旋转轴旋转。 同时从动轴带动拨叉转动,拨叉拨动电子打火装置的撞击棒(图中未画出)压缩弹簧(图中未画 出),从动轴转动约90°时,拨叉与撞击棒脱离,撞击棒在弹力作用下撞击压感电池,从而 火花针产生火花,这时点火燃气和燃烧燃气均已导通,灶具开始燃烧。该装置与现有电子打 火开关不同之处是:该装置可正反旋转任意角度,而现有装置正反旋转只有180°以内;该 装置与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通过锥齿轮连接,现有电子打火开关的从动轴和旋转轴是 同一根轴。对该装置还可以作另外的设计,即将从动轴和旋转轴合二为一,则主动轴与旋转 轴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则可省略从动轴和锥齿轮,但扭动手柄的旋向与现有的技术不同。需 要说明的是,对现有电子打火开关的了解来源于对实物的拆卸分析,未找到相关文献,所以 其各部件的名称是发明人起的。这种驱动装置只适合第一类和第二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 装置。第三类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的第一部分有驱动及打火装置。
图65所述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与图53至图58中的第一部分 相同,或采用图66至图69所述结构。第二部分基本采用图35至图40和图49所述装置, 只是要取消进气截面调节槽。调节第一部分126的旋转轴,可以同时调节各烧头上的火焰; 扭动第二部分的旋转轴,可以按照调小第四圈烧头上的火焰直至关闭→调小第三圈烧头上的 火焰直至关闭→调小第二圈烧头上的火焰直至关闭→调小第一圈烧头上的火焰直至关闭的 方式调节火焰。与第四圈烧头对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最短,与第三圈烧头对应的出气截面调 节槽次之,与第二圈烧头对应的出气截面调节槽又次之,与第一圈烧头对应的出气截面调节 槽最长。主气管既可接在第二部分的端面,又可接在第二部分的外壳上。当采用电子打火时, 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应设置点火燃气出气孔,采用脉冲点火时不需设置。
图66至图67所述是图65中第一部分126的主要结构简图,其旋转轴和外壳上各设置 一个燃气进气孔和一个燃气出气孔,扭动旋转轴,则旋转轴的进气孔与外壳上的进气孔重合 部分会在最大和零之间变动,即进气截面会在最大和零之间变动,可对燃气流出速度在最大 和零之间调节。
图68至图69所述控制装置也主要由旋转轴和外壳组成,与上一个不同的是,进气孔和 出气孔都设置在外壳上,扭动旋转轴可同时调节进气截面和出气截面。
图70所述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由主控制装置126、支控制装置137、燃气主管14、 燃气支管138组成,主控制装置126、支控制装置137可采用图66至图69的方式,也可采 用图53第一部分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每个支控制装置对应一个燃气喷咀,主控 制装置126上可设置电子打火装置(含点火燃气装置)或脉冲点火装置。这种控制装置的特 点是:既可以由主控制装置同时控制各烧头上的火焰,又可以由任一支控制装置单独控制相 对应烧头上的火焰,控制方式灵活。
图71所述火焰和/或热负荷控制装置的进气孔和出气孔轴线布置在同一个垂直于旋转轴 轴心的剖面内,旋转轴上设置进气截面调节槽139和出气截面调节槽143,使外壳上各出气 孔66同时与进气孔73导通,但各出气孔关闭的时间不同。当旋转轴顺时针扭动时关闭的顺 序从左至右,即调节火焰时从左至右,先调小一圈烧头上的火焰直至关闭,再调小另一圈烧 头上的火焰直至关闭,依互类推。这种结构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代替图65中的第二部分控 制装置。
图72至图76是可调支架结构图,将支架调上调下的原理与图10至图11中调节烧头上 下位置的原理相同。可调支架的主支架的螺纹与支架脚的螺纹旋向相反。调节套内孔上部螺 纹与主支架的螺纹相同,下部螺纹与支架脚螺纹相同。调节套上部或下部可为光孔,与之相 配合的主支架或支架脚则为光杆。但光杆下端应有轴肩托住调节套(参见图11),当调节套孔 下部为光孔时,斜齿轮可换成蜗轮。转动蜗杆,推动调节套旋转,而主支架与支架脚不旋转, 因此调节套与主支架和支架脚有轴向相对移动,主支架从而可以上下移动。由于调节套上下 螺纹旋向相反,因此调节速度很快,定位架的作用,一是控制主支架的行程,以保证主支架 不脱离调节套;二是不让支架旋转。图76的简易支架(即目前市场上的支架)嵌在竖支杆的槽 中。将螺杆与电动机的轴相连,则变手动调节为电动调节。或将调节套外的齿轮取消,将该 调节套下部安装在电动机轴上,也可变手动调节为电动调节。这时电动机竖直放置。由于变 手动为电动只是增加电动部分,很简单,故没有绘电动部分图。增加电动部分增加了成本, 使用起来还不如手动方便。
图77所述调节支架上下位置的结构由带圆柱齿轮的调节套、圆柱齿轮和两个圆锥齿轮 组成,扭动轴线垂直于纸面的圆锥齿轮手柄,则可带动另一圆锥齿轮及其同轴的圆柱齿轮旋 转,并带动调节套154旋转,从而使支架上下移动。该图代替图73的蜗杆、斜齿结构。
图78所述是将图77中的圆齿轮传动和圆柱齿轮传动换成齿轮与齿条的传动。
图79所述是利用调节螺栓使杠杆一端上下移动,H从而带动杠杆另一端的支架主杆(不 带螺纹)上下移动,使支架上下移动。
图80至图84所述结构比较紧凑,该种可调支架由支架座和转动支架组成,支架座由环 形架和螺旋形滑轨组成,转动支架由支架脚支架舌和环形架组成。转动支架放在支架座上, 即转动支架放在螺旋形滑轨上,支架脚底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等于螺旋形滑轨顶面与水平方 向的夹角。当推动支架旋转时,支架脚在滑轨上滑动,转动支架会上升或下降。停止推动, 则支架不会主动向下滑动,因α很小,一般不超过10°,具有自锁功能。
图85至87所述采用移动凸轮法使支架主杆上下移动。当图85中的凸轮167向右移动 时,支架主杆169则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支架向上移动;当图85中的凸轮167向左移动时, 支架主杆169则向下移动。几字形支架使支架主杆在水平方向不移动。移动凸轮的斜面与水 平方向的夹角一般不超过10°,使支架的压力不会使凸轮向左移动,即使凸轮具有自锁功 能。
图88至图89所述调节支架上下位置的结构采用螺纹配圆锥齿轮的方式。扭动轴线垂直 于纸面的圆锥齿轮手柄,可带动另一根带螺纹的齿轮轴旋转。有内螺纹的支架主杆170被定 位架150控制不能转动,只能上或下降。
图90所述调节支架上下位置的结构采用盘式凸轮,该凸轮的轮廓线为阿基米德螺线。 转动凸轮轴,则支架的主杆173可上下移动。该凸轮也具有自锁功能。
图91所述调节支架上下位置的结构采用液压方式,即在普通支架下设置数个液压缸和 液压杆(一般二至五个),通过液压使支架上升或下降。
图92至图96所述可调支架由支架座和转动支架组成。支架座的主体为一圆环,其上 部有一组共三个或三个以上螺旋形滑轨,为使锅或壳保持稳定,一般设置四个至五个滑轨。 滑轨的螺旋升角一般小于9°至12°。每个滑轨旁有一个定位齿,使支架舌在转动时不至于 转到终点时突然掉下去。支架座下部有数个各种形状的通气孔。转动支架由圆环和支架舌组 成,支架舌的数量与滑轨的数量相等。每个支架舌可放置在支架座的滑轨上;转动支架的圆 环的外径略小于支架座的内径,或者转动支架的内径略大于支架座的外径;支架舌尾部与滑 轨相接触的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等于滑轨的螺旋升角;当转动支架旋转时,支架舌在螺旋形 滑轨上滑动,转动支架便可上升或下降。
图97至图98所述可调支架座的每条滑轨延伸至另一条滑轨的下部,以延长滑轨长度, 在转动支架调节行程(上升或下降的最大值)相同的情况下,滑轨越长则滑轨的螺旋升角越 小,从而越稳定,转动时所需的力也越小。为使滑轨牢固,可在滑轨旁加数根加强筋。当使 用这种支架座时,只能让转动支架的圆环的外径略小于支架座的内径,并且只能用第二种支 架舌,支架舌尾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支架座上两滑轨之间的间隙的竖直方向的尺寸;
以上列举了很多使烧头和支架上下移动的方式,采用现有技术还可设计很多使烧头和支 架上下移动的方式。因此本申请采用功能性用语来概括烧头和支架上下移动的权利要求
图99是凹型燃烧器示意图,该燃烧器由四个(以四个为例)单独的烧头组成,每圈烧头有 一个引射管并有数个火孔。烧头排列成凹型,即直径最大的烧头顶面位置最高,直径第二的 烧头顶面位置次之,直径第三的烧头顶面位置又次之,直径最小的烧头顶面位置最低,各烧 头的顶面互相平行,各烧头放在台阶型托架上,各烧头火孔顶面中点或火孔出口中点共同组 成曲面轮廓,该曲面一般为球面,可以为其他曲面,且该曲面与曲面锅相适应。这种凹型燃 烧器适合在上部放置曲面锅用来炒菜。目前的燃气灶一般有两个灶头,因此一个可设计成凹 型燃烧器适合曲面锅,另一个可设计成平面型燃烧器适合平底锅、壶。两种燃烧器的火焰和 /或热负荷控制装置均可采用上述所有的控制装置。
图100至图101所述是可调喷咀结构示意图。该可调喷咀主要由普通喷咀、调节板、 弹簧、安装弹簧的支架、带螺纹孔的支架和调节螺栓组成,调节板右端为曲面,调节板压在 喷咀气体流出一端的端面上,并靠弹簧压紧。当扭动螺栓时,调节板左移或右移,从而使喷 咀喷气截面减少或增加,从而调节燃气灶的热负荷。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