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扣件 / 扳手 / 棘轮扳手 /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

阅读:752发布:2021-10-10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排式铅酸 电池 极群自动排列系统,旨在解决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的技术问题,其通过利用 旋转机 构对 水 平输送的极群单元进行二次旋转变向,使极群单元转换为竖直输送且相邻两极群单元成中心对称设置,再配合侧推机构与步进机构实现极群单元双排式的排列输出,并保证输出极群之间留有间歇,以便后续极群转移过程中的抓取,实现了机器换人,解放劳动 力 ,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人工排列失误的可能性。(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包括极群单元(1),所述极群单元(1)包括极群(11)、固定套(12)以及若干磁性配重(13),所述极群(11)插设于所述固定套(12)内,所述磁性配重块(13)均设置于所述固定套(12)的底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包括设置位于前端的第一安装部(21)与后端的第二安装部(22)以及与该第二安装部(22)垂直设置的放置部(23),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为一字形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为一字形设置,该第二安装部(22)与第一安装部(21)平行设置,且首尾相连;
输送机构(3),所述输送机构(3)包括沿所述第一安装部(21)长度方向设置的输入组件(31)与沿所述第二安装部(22)长度方向设置的输出组件(32),且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位于所述输出组件(32)的输入端处;
旋转机构(4),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设置于输入组件(31)输出端的第一旋转组件(41)与位于该第一旋转组件(41)后侧的第二旋转组件(42),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将所述输入组件(31)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1)逐一进行翻转,使该极群单元(1)沿纵向旋转90°后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旋转组件(42)对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旋转输出的所述极群单元(1)进行间歇旋转变向,使输出后的相邻两所述极群单元(1)中心对称;
侧推机构(5),所述侧推机构(5)包括第一侧推组件(51)、第二侧推组件(52)以及第三侧推组件(53),所述第一侧推组件(51)面向第二旋转组件(42)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的一侧,其推动的该第一旋转组件(41)内的所述极群单元(1)输出;所述第二侧推组件(52)面向输出组件(32)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42)的一侧,其推动该第二旋转组件(42)上的所述极群单元(1)输出;所述第三侧推组件(53)面向所述放置部(23)设置于所述输出组件(32)的一侧,其推动该输出组件(32)上的若干极群单元(1)输出;以及步进机构(6),所述步进机构(6)设置于所述放置部(23)上,其包括限位组件(61)与步进组件(62),所述限位组件(61)对所述第三侧推组件(53)推送出的若干极群单元(1)进行限位,所述步进组件(62)带动所述限位组件(61)限位的所述极群单元(1)间歇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旋转组件(41)包括:
旋转单元(411),所述旋转单元(411)位于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其一端绕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连接部转动设置,且其另一端悬空;
气动弹簧(412),所述气动弹簧(412)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两侧,其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铰接,且其下端与所述旋转单元(411)的悬空端铰接;以及阻挡单元(413),所述阻挡单元(413)设置于所述输入组件(31)输出端的下方,其受所述旋转单元(411)的挤压,对所述输入组件(31)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1)进行阻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单元(411)包括:
承载盘(4111),所述承载盘(4111)的中部设置有方形的放置槽(4112),该放置槽(4112)用于放置所述极群单元(1),且该放置槽(4112)的前侧壁中部开设有一字的固定卡槽(4115);
拨块(4113),所述拨块(4113)对称设置于所述放置槽(4112)末端的两侧,并与所述承载盘(4111)铰接;以及
钩簧(4114),所述钩簧(4114)的一端与所述承载盘(4111)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拨块(4113)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单元(413)包括:
挡板(4131),所述挡板(4131)设置于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其两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且其滑动方向与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所述挡板(4131)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之间抵触设置缓冲弹簧(4135);
第一滑块(4132),所述第一滑块(4132)为斜坡设置,其对称设置于所述挡板(4131)的下方,且其通过连杆与所述挡板(4131)固定连接;
第二滑块(4133),所述第二滑块(4133)为斜坡设置,其斜坡面与所述第一滑块(4132)的斜坡面配合滑动设置,以及
滑杆(4134),所述滑杆(4134)的截面为φ形设置,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其首端与所述第二滑块(4133)固定连接,其末端与所述旋转单元(411)挤压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42)包括:
旋转盘(421),所述旋转盘(421)为圆形设置,其位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的后侧,且其通过转轴(42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该旋转盘(421)对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输出的所述极群单元(1)进行旋转;
从动齿轮(423),所述从动齿轮(423)套设于所述转轴(422)的末端;
主动齿轮(424),所述主动齿轮(424)与所述从动齿轮(423)啮合,且其为半齿轮设置;
旋转电机(425),所述旋转电机(425)位于所述主动齿轮(424)的下方,其电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424)套接;以及
时间继电器(426),所述时间继电器(426)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其与所述旋转电机(425)电连接,且其控制旋转电机(425)间隙性运转。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推组件(51)包括:
第一侧推气缸(511),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设置于所述阻挡单元(413)的下方,其推动方向与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送方向一致;以及
第一侧推板(512),所述第一侧推板(512)与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为L形设置,且其包括推动板(5121)与卡合板(5122),所述推动板(5121)为竖直设置,所述卡合板(5122)为横向设置,该卡合板(5122)与所述固定卡槽(4115)对应配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推组件(52)包括:
第二侧推气缸(521),所述第二侧推气缸(521)设置于所述旋转盘(421)的一侧,其面向所述输出组件(32)设置;以及
第二侧推板(522),所述第二侧推板(522)与所述第二侧推气缸(521)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由所述第二侧推气缸(521)推动,将所述旋转盘(421)上的所述极群单元(1)输出至所述输入组件(32)的输入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推组件(53)包括:
第三侧推气缸(531),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位于所述输入组件(32)的一侧,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上,且其面向所述放置部(23)设置;
第三侧推板(532),所述第三侧推板(532)固定于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气缸推杆的端部,其为长条形设置,且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U形的极群卡槽(533),该极群卡槽(533)均与所述输出组件(32)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1)一一对应卡合;以及位置感应器(534),所述位置感应器(534)位于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的一侧,其用于感应所述输出组件(32)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1),并对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发出侧推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1)包括:
至少两根限位轴(611),所述限位轴(611)设置于所述放置部(23)的末端,其两端通过安装座与该放置部(23)固定连接;
若干限位叉板(612),所述限位叉板(612)的末端均套设于所述限位轴(611)上,其前端开设有限位卡槽(613),该限位卡槽(613)与所述极群卡槽(533)一一对应,且该限位卡槽(613)与所述固定套(12)配合,对所述极群单元(1)进行限位;以及
若干弹簧(614),所述弹簧(614)均套设于所述限位轴(611)上,其抵触设置于相邻两限位叉板(612)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组件(62)包括:
输送带(620),所述输送带(620)沿所述放置部(23)的长度方向回转设置;
第一步进齿轮(621),所述第一步进齿轮(621)转动设置于所述输送带(620)的输入端,其与该输送带(620)的输送辊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
第二步进齿轮(622),所述第二步进齿轮(622)设置于所述第一步进齿轮(621)的一侧,其与该第一步进齿轮(621)啮合传动,且其与所述放置部(2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棘轮(623),所述棘轮(623)与所述第二步进齿轮(622)同轴设置,并随其同步转动;
棘轮扳手(624),所述棘轮扳手(624)配合设置于所述棘轮(623)的上部,其滑动设置于半圆形设置的滑块(625)上,且其与所述滑块(625)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626);
安装板(627),所述安装板(627)为长条形设置,其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推板(532)的侧边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悬空设置于所述滑块(625)的正上方;
若干拨杆(628),所述拨杆(628)均为Z形设置,其沿所述安装板(627)的长度方向等距转动设置;以及
若干限位杆(629),所述限位杆(629)均与所述拨杆(628)一一对应设置于该拨杆(628)的前侧。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电池的自动化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铅酸电池在进行生产加工时,依据其极群的排列方式,可以划分为单排式铅酸电池与双排式铅酸电池,如图1所示,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的排列方式为沿电池壳的长度方向
双排等距排列,且同列相邻两电池极群成中心对称设置,同排相邻两电池成等距排列设置;
在传统的电池加工工程中,极群塞入电池壳内,均是通过人工将电池极群按照图1进行排列
后,插入到电池壳内,费时费,且工作效率低,并易出现排列错误。
[0003] 在专利号为CN103078131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群包膜机极群输送装置,可以使极群与薄膜一起进入隔断空间下方的电池盒从而完成包膜与入电池盒的动作,
但是其仍无法实现极群按照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的排列方式直接进行输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其通过利用旋转机构对平输送的极群单元进行二次旋转变向,使极群单元
转换为竖直输送且相邻两极群单元成中心对称设置,再配合侧推机构与步进机构实现极群
单元双排式的排列输出,并保证输出极群之间留有间歇,以便后续极群转移过程中的抓取,
解决了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机器换人,解放劳动力,同时提高
了工作效率,避免人工排列失误的可能性。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包括极群单元,所述极群单元包括极群、固定套以及若干磁性配重,所述极群插设于所述固定套内,所述磁性配重块均设置于所
述固定套的底部,还包括:
[0007]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设置位于前端的第一安装部与后端的第二安装部以及与该第二安装部垂直设置的放置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为一字形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为一字
形设置,该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平行设置,且首尾相连;
[0008]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一安装部长度方向设置的输入组件与沿所述第二安装部长度方向设置的输出组件,且所述输入组件的输出端位于所述输出组件的输
入端处;
[0009] 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于输入组件输出端的第一旋转组件与位于该第一旋转组件后侧的第二旋转组件,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将所述输入组件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
元逐一进行翻转,使该极群单元沿纵向旋转90°后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对所述第一
旋转组件旋转输出的所述极群单元进行间歇旋转变向,使输出后的相邻两所述极群单元中
心对称;
[0010] 侧推机构,所述侧推机构包括第一侧推组件、第二侧推组件以及第三侧推组件,所述第一侧推组件面向第二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的一侧,其推动的该第一旋转
组件内的所述极群单元输出;所述第二侧推组件面向输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的
一侧,其推动该第二旋转组件上的所述极群单元输出;所述第三侧推组件面向所述放置部
设置于所述输出组件的一侧,其推动该第二输送组件上的若干极群单元输出;以及
[0011] 步进机构,所述步进机构设置于所述放置部上,其包括限位组件与步进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对所述第三侧推组件推送出的若干极群单元进行限位,所述步进组件带动所述限
位组件限位的所述极群单元间歇移动。
[0012]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
[0013] 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位于所述输入组件的输出端,其一端绕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连接部转动设置,且其另一端悬空;
[0014] 气动弹簧,所述气动弹簧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两侧,其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铰接,且其下端与所述旋转单元的悬空端铰接;以及
[0015] 阻挡单元,所述阻挡单元设置于所述输入组件输出端的下方,其受所述旋转单元的挤压,对所述输入组件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进行阻挡。
[0016] 作为改进,所述旋转单元包括:
[0017] 承载盘,所述承载盘的中部设置有方形的放置槽,该放置槽用于放置所述极群单元,且该放置槽的前侧壁中部开设有一字的固定卡槽;
[0018] 拨块,所述拨块对称设置于所述放置槽末端的两侧,并与所述承载盘铰接;以及
[0019] 钩簧,所述钩簧的一端与所述承载盘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拨块连接。
[0020] 作为改进,所述阻挡单元包括:
[0021] 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输入组件的输出端,其两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且其滑动方向与所述输入组件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
间抵触设置缓冲弹簧;
[0022] 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为斜坡设置,其对称设置于所述挡板的下方,且其通过连杆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
[0023] 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为斜坡设置,其斜坡面与所述第一滑块的斜坡面配合滑动设置,以及
[0024] 滑杆,所述滑杆的截面为φ形设置,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其首端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其末端与所述旋转单元挤压配合。
[0025]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
[0026] 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为圆形设置,其位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的后侧,且其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该旋转盘对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输出的所述极群单元进行旋
转;
[0027] 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转轴的末端;
[0028] 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且其为半齿轮设置;
[0029] 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的下方,其电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套接;以及
[0030] 时间继电器,所述时间继电器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其与所述旋转电机电连接,且其控制旋转电机间隙性运转。
[0031]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侧推组件包括:
[0032] 第一侧推气缸,所述第一侧推气缸设置于所述阻挡单元的下方,其推动方向与所述输入组件的输送方向一致;以及
[0033] 第一侧推板,所述第一侧推板与所述第一侧推气缸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为L形设置,且其包括推动板与卡合板,所述推动板为竖直设置,所述卡合板为横向设置,
该卡合板与所述固定卡槽对应配合。
[0034]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侧推组件包括:
[0035] 第二侧推气缸,所述第二侧推气缸设置于所述旋转盘的一侧,其面向所述输出组件设置;以及
[0036] 第二侧推板,所述第二侧推板与所述第二侧推气缸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由所述第二侧推气缸推动,将所述旋转盘上的所述极群单元输出至所述输入组件的输入
端。
[0037] 作为改进,所述第三侧推组件包括:
[0038] 第三侧推气缸,所述第三侧推气缸位于所述输出组件的一侧,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且其面向所述放置部设置;
[0039] 第三侧推板,所述第三侧推板固定于所述第三侧推气缸气缸推杆的端部,其为长条形设置,且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U形的极群卡槽,该极群卡槽均与所述第二输送
机构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一一对应卡合;以及
[0040] 位置感应器,所述位置感应器位于所述第三侧推气缸的一侧,其用于感应所述输出组件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并对所述第三侧推气缸发出侧推信号
[0041] 作为改进,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0042] 至少两根限位轴,所述限位轴设置于所述放置部的末端,其两端通过安装座与该放置部固定连接;
[0043] 若干限位叉板,所述限位叉板的末端均套设于所述限位轴上,其前端开设有限位卡槽,该限位卡槽与所述极群卡槽一一对应,且该限位卡槽与所述固定套配合,对所述极群
单元进行限位;以及
[0044] 若干弹簧,所述弹簧均套设于所述限位轴上,其抵触设置于相邻两限位叉板之间。
[0045] 作为改进,所述步进组件包括:
[0046] 输送带,所述输送带沿所述放置部的长度方向回转设置;
[0047] 第一步进齿轮,所述第一步进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输入端,其与该输送带的输送辊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
[0048] 第二步进齿轮,所述第二步进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步进齿轮的一侧,其与该第一步进齿轮啮合传动,且其与所述放置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0049] 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第二步进齿轮同轴设置,并随其同步转动;
[0050] 棘轮扳手,所述棘轮扳手配合设置于所述棘轮的上部,其滑动设置于半圆形设置的滑块上,且其与所述滑块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
[0051]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长条形设置,其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推板的侧边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悬空设置于所述滑块的正上方;
[0052] 若干拨杆,所述拨杆均为Z形设置,其沿所述安装板的长度方向等距转动设置;以及
[0053] 若干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均与所述拨杆一一对应设置于该拨杆的前侧。
[005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55]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旋转机构对水平输送的极群单元进行二次旋转变向,使极群单元转换为竖直输送且相邻两极群单元成中心对称设置,再配合侧推机构与步进机构
实现极群单元双排式的排列输出,实现了机器换人,解放劳动力,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减
小了排列失误的可能性;
[0056] (2)本实用新型在设置第一旋转组件时,利用极群单元自身的重量使承载盘带动放置于其内的极群单元进行转向,使极群单元从水平放置转为竖直放置,实现极群单元的
第一次自动转向;
[0057] (3)本实用新型在设置承载盘时,利用翻转后承载盘与极群单元的重量对阻挡单元进行挤压,使挡板上升,对第一输送机构上输送后续的极群单元形成阻挡,避免后续输送
的极群单元发生干涉;
[0058] (4)本实用新型在设置挡板时,使挡板底部具有弹性,可以进行弹性挤压,在极群单元通过挡板上方时,使挡板压缩,当极群单元大部分通过挡板时,挡板释放,对极群单元
的端部产生上抬推力,使极群单元倾斜,更快速的落入承载盘内;
[0059] (5)本实用新型在设置第二换向组件时,利用时间继电器控制换向电机带动半齿轮设置的主动齿轮旋转,使从动齿轮间歇性的转动180°,进而使前后两极群单元发生
偏差实现中心对称,结构巧妙;
[0060] (6)本实用新型在设置步进组件时,利用第三侧推组件对极群单元进行侧推时,第三气缸回拉的拉力作为动力带动输送带上的极群单元实现间歇行进排列,使排列的极群单
元之间留存处一段的间隔距离,以便极群在后续抓取转移过程中的准确定位
[006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巧妙,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到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铅蓄电池的极群自动化排列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0062]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附图。
[006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排式铅酸蓄电池极群排列结构示意图;
[0064]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极群组结构示意图;
[006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套结构示意图;
[006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67] 图5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0068]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旋转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69]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承载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0070] 图8为本实用新型阻挡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0071] 图9为本实用新型阻挡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0072]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阻挡单元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73] 图11为为本实用新型滑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74]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滑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75]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侧推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0076]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侧推组件工作状态示意图;
[0077]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第一旋转组件与第一侧推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0078]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旋转组件断裂结构示意图;
[0079] 图17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叉板与极群组的插合结构示意图;
[0080]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步进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81] 图19为图18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82]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为本实用新型拨杆的安装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0084] 实施例:
[0085]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
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0086] 如图2、图3、图4与图5所示,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包括极群单元1,所述极群单元1包括极群11、固定套12以及若干磁性配重块 13,所述极群11插设于所
述固定套12内,所述磁性配重块13均设置于所述固定套12的底部,还包括:
[0087] 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包括设置位于前端的第一安装部21与后端的第二安装部22以及与该第二安装部22垂直设置的放置部23,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为一字形设置,所述第二
安装部22为一字形设置,该第二安装部22与第一安装部 21平行设置,且首尾相连;
[0088] 输送机构3,所述输送机构3包括沿所述第一安装部21长度方向设置的输入组件31与沿所述第二安装部22长度方向设置的输出组件32,且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位于所述
输出组件32的输入端处;
[0089] 旋转机构4,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设置于输入组件31输出端的第一旋转组件41与位于该第一旋转组件41后侧的第二旋转组件42,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 将所述输入组件31上
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1逐一进行翻转,使该极群单元1沿纵向旋转90°后竖直放置,所述第二
旋转组件42对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旋转输出的所述极群单元1进行间歇旋转变向,使输出
后的相邻两所述极群单元1 中心对称;
[0090] 侧推机构5,所述侧推机构5包括第一侧推组件51、第二侧推组件52以及第三侧推组件53,所述第一侧推组件51面向第二旋转组件42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的一侧,其
推动的该第一旋转组件41内的所述极群单元1输出;所述第二侧推组件52面向输出组件32
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42的一侧,其推动该第二旋转组件42上的所述极群单元1输出;所
述第三侧推组件53面向所述放置部23设置于所述输出组件32的一侧,其推动该第二输送组
件32上的若干极群单元1输出;以及
[0091] 步进机构6,所述步进机构6设置于所述放置部23上,其包括限位组件61 与步进组件62,所述限位组件61对所述第三侧推组件53推送出的若干极群单元1进行限位,所述步进
组件62带动所述限位组件61限位的所述极群单元1 间歇移动。
[0092]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组件31将极群单元1水平放置逐一进行输入,当输送到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时,极群单元1进入到第一旋转组件41内,第一旋转组件41带动极群单元1进
行旋转摆动,是极群单元旋转90°后成竖直排列放置于第一侧推组件51的后侧,第一侧推组
件51第一旋转组件41内的极群单元1进行侧推输出,使极群单元1侧推至第二旋转组件42
上,由第二旋转组件42对极群单元1进行转向,使前后输入的相邻的极群单元1成中心对称
设置,之后由第二侧推组件52进行侧推输出,将第二选择组件42上的极群单元1推送至输出
组件32上进行输送,当极群单元1输送至第三侧推组件53处时,第三侧推组件 53对输出组
件32末端处的相邻两极群单元1进行侧推输出,使极群单元1被输送到放置23上,由限位组
件61进行限位,且在第三侧推组件53完成一侧侧推后回收的过程中,带动步进组件62,将限
位组件61限位后的极群单元1向前带动行进一端距离,保证第三侧推组件53下一次侧推输
送进入的极群单元1与之前输入的极群单元1之间保留有固定的间歇,便于后续生产铅酸电
池用的转移工装夹具7将极群11一次性装入夹具8内。
[0093] 如图1所示,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输入组件31包括:
[0094] 若干输送辊311,所述输送辊311均沿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长度方向等距转动设置,其一端通过链轮链条传动方式彼此连接,且其上输送有水平放置的所述极群单元1;
[0095] 第一输送电机312,所述第一输送电机312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端部,其与所述输送辊311同轴连接,其同步带动所述输送辊311转动;以及
[0096] 限位板313,所述限位板313沿第一安装部21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输送辊311的两侧,其对所述极群单元1在输送过程中进行限位纠偏。
[0097]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输出组件32包括第二输送电机321、输送履带322,输送履带322沿第二安装部22的长度方向回转设置,第二输送电机321为步进电机,其带动输送履
带52旋转。
[0098]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极群单元1的底部设置有磁性配重块13,该磁性配重块13既保证极群单元1的重心处于竖直方向的下部,同时通过磁性配重块13 的磁性可以牢牢吸附
输送履带322上,使极群单元1在转移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和倾倒。
[0099] 如图5、图6与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 包括:
[0100] 旋转单元411,所述旋转单元411位于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其一端绕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连接部转动设置,且其另一端悬空;
[0101] 气动弹簧412,所述气动弹簧412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两侧,其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铰接,且其下端与所述旋转单元411的悬空端铰接;以及
[0102] 阻挡单元413,所述阻挡单元413设置于所述输入组件31输出端的下方,其受所述旋转单元411的挤压,对所述输入组件31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1进行阻挡。
[0103] 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单元411包括:
[0104] 承载盘4111,所述承载盘4111的中部设置有方形的放置槽4112,该放置槽 4112用于放置所述极群单元1,且该放置槽4112的前侧壁中部开设有一字的固定卡槽4115;
[0105] 拨块4113,所述拨块4113对称设置于所述放置槽4112末端的两侧,并与所述承载盘4111铰接;以及
[0106] 钩簧4114,所述钩簧4114的一端与所述承载盘4111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拨块4113连接。
[0107] 需要说明的是,承载盘4111设置与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初始时,承载盘 4111水平设置,放置槽4112正对输入组件31水平设置,自输入组件31输出的极群单元1进入到放置
槽4112内,由于极群单元1的重量,气动弹簧412被拉长,承载盘4111沿其与第一安装部21的
连接位置旋转90°后,受第一安装部 21的限制,呈竖直设置,此时承载盘41111内的极群单
元1成竖直放置状态。
[0108]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第一侧推组件51推动放置槽4112内的极群单元1进行推动输出。
[0109]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极群单元1被第一侧推组件51侧推输出时,首先推动拨块4113旋转,对称设置的拨块4113打开形成输出通道与第二旋转组件42 形成搭接状态,极群
单元1通过拨块4113输出。
[0110] 值得注意的是,拨块4113与放置槽4112承载极群单元1的面重合设置,避免极群单元1卡在拨块4113与换向槽411的连接位置处。
[0111] 如图8、图9、图10、图11与图12所示,更进一步的,所述阻挡单元413 包括:
[0112] 挡板4131,所述挡板4131设置于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其两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且其滑动方向与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所述挡板4131
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之间抵触设置缓冲弹簧4135;
[0113] 第一滑块4132,所述第一滑块4132为斜坡设置,其对称设置于所述挡板4131 的下方,且其通过连杆与所述挡板4131固定连接;
[0114] 第二滑块4133,所述第二滑块4133为斜坡设置,其斜坡面与所述第一滑块 4132的斜坡面配合滑动设置,以及
[0115] 滑杆4134,所述滑杆4134的截面为φ形设置,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其首端与所述第二滑块4133固定连接,其末端与所述旋转单元411 挤压配合。
[0116] 需要说明的是,挡板4131为折线形设置,其包括上部的倾斜部a与下部的竖直部b,竖直部b沿第一安装部21上下滑动设置,倾斜部a沿输入组件31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上扬起,
且该挡板4131位于输入组件31输出端处两输入辊311 的夹缝内。
[0117]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极群单元1通过挡板4131上方时,极群单元1越过挡板4131,将位于其底部的缓冲弹簧4135压缩,使挡板4131下降,之后随着极群单元1大部分越过挡板
4131后,缓冲弹簧4135释放,挡板4135升起,将极群单元1的末端顶起发生倾斜,使极群单元
更快速的落入到承载盘4111的放置槽4112内。
[0118]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承载盘4111旋转90°后挤压滑杆4134,滑杆4134受到挤压后,带动第二滑块4133向前顶推,第二滑块4133与第一滑块4132的斜坡面配合,将第一滑块
4132顶起,挡板4131向上顶升,在输入组件31中形成阻挡,将输入组件31上输送的极群单元
1进行阻挡限位。
[0119]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滑杆4134的截面采用φ形设置,是为了限制滑杆4134 不会发生转动,保证第一滑块4132与第二滑块4133斜坡面的配合。
[0120] 如图16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旋转组件42包括:
[0121] 旋转盘421,所述旋转盘421为圆形设置,其位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的后侧,且其通过转轴42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该旋转盘421对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输出的
所述极群单元1进行旋转;
[0122] 从动齿轮423,所述从动齿轮423套设于所述转轴422的末端;
[0123] 主动齿轮424,所述主动齿轮424与所述从动齿轮423啮合,且其为半齿轮设置;
[0124] 旋转电机425,所述旋转电机425位于所述主动齿轮424的下方,其电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424套接;以及
[0125] 时间继电器426,所述时间继电器426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其与所述旋转电机425电连接,且其控制旋转电机425间隙性运转。
[0126] 需要说明的是,极群单元1自第一旋转组件31输出后,输出至旋转盘421 上,旋转电机425带动主动齿轮424旋转180°,将旋转盘421上的极群单元1 旋转180度后由第二侧推
组件52侧推输出;之后,下一极群单元1输送至旋转盘421上,旋转电机425再次带动主动齿
轮424旋转180°,由于主动齿轮424 为半齿轮设置,此次从动齿轮423不发生旋转,第二侧推
组件52推动极群单元 1输出,实现了前后两次输出的极群单元1中心对称。
[0127] 进一步说明的是,时间继电器426控制旋转电机425间歇性运作,时间继电器(time relay)是指当加入(或去掉)输入的动作信号后,其输出电路需经过规定的准确时间才产生
跳跃式变化(或触头动作)的一种继电器,是一种使用在较低的电压或较小电流的电路上,
用来接通或切断较高电压、较大电流的电路的电气元件,通过时间继电器426的控制,换向
电机425带动主动齿轮414旋转 180°后停机一定时间后,再次运转,如此反复。
[0128] 如图13、图14、与图15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推组件51包括:
[0129] 第一侧推气缸511,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设置于所述阻挡单元413的下方,其推动方向与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送方向一致;以及
[0130] 第一侧推板512,所述第一侧推板512与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为L形设置,且其包括推动板5121与卡合板5122,所述推动板5121为竖直设置,
所述卡合板5122为横向设置,该卡合板5122与所述固定卡槽4115对应配合。
[0131]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侧推气缸511推动第一侧推板512对放置槽4112内的极群单元1进行推动输出时,卡合板5122与固定卡槽4115卡合,避免承载盘 4111由于极群单元1脱
离的原因,被气动弹簧412带动回复。
[0132] 如图16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侧推组件52包括:
[0133] 第二侧推气缸521,所述第二侧推气缸521设置于所述旋转盘421的一侧,其面向所述输出组件32设置;以及
[0134] 第二侧推板522,所述第二侧推板522与所述第二侧推气缸521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由所述第二侧推气缸521推动,将所述旋转盘421上的所述极群单元1输出至所
述输入组件32的输入端。
[0135]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侧推气缸521带动第二侧推板522对旋转盘421上极群单元1进行侧推输出,将极群单元1侧推输送至输出组件32上。
[0136] 如图16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侧推组件53包括:
[0137] 第三侧推气缸531,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位于所述输入组件32的一侧,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上,且其面向所述放置部23设置;
[0138] 第三侧推板532,所述第三侧推板532固定于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气缸推杆的端部,其为长条形设置,且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U形的极群卡槽 533,该极群卡槽533
均与所述输出组件32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1一一对应卡合;以及
[0139] 位置感应器534,所述位置感应器534位于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4的一侧,其用于感应所述输出组件32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1,并对所述第三侧推气缸 531发出侧推信号。
[0140] 需要说明的是,位置感应器534感应监测到极群大于1后,对第二输送电机321与第三侧推气缸531发出信号,第二输送电机321停机,第三侧推气缸531 侧推,通过第三侧推板
532对输入组件32上输送的两组单元1进行一次性侧推输出。
[0141]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三侧推气缸531往复侧推三次,输出一组双排式铅酸电池所需极群单元1的数量。
[0142] 如图16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组件61包括:
[0143] 至少两根限位轴611,所述限位轴611设置于所述放置部23的末端,其两端通过安装座与该放置部23固定连接;
[0144] 若干限位叉板612,所述限位叉板612的末端均套设于所述限位轴611上,其前端开设有限位卡槽613,该限位卡槽613与所述极群卡槽533一一对应,且该限位卡槽613与所述
固定套12配合,对所述极群单元1进行限位;以及
[0145] 若干弹簧614,所述弹簧614均套设于所述限位轴611上,其抵触设置于相邻两限位叉板612之间。
[014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针对双排式铅酸电磁极群的排布,故限位叉板612为两组,利用限位叉板612与极群单元1的固定套12的配合,对极群单元1进行限位,避免侧
推过程中发生偏差,同时在取用极群单元1内的极群11 时,利用限位叉板612直接将固定套
12取下,方便后续加工生产无需人工脱离固定套12,并且脱离的固定套12通过后续进入的
机群单元1的推送以及步进组件62的输送,实现自动从限位组件61上自动输出。
[0147] 进一步说明的是,弹簧614是因为在生产铅酸电池的配套极群装载夹具8 中,两排极群11之间的距离很小,因此需要通过弹簧614调节两者极群单元1 之间的距离,为后续通
过转移工装夹具7抓取极群11提供便利。
[0148] 如图18、图19与图20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进组件62 包括:
[0149] 输送带620,所述输送带620沿所述放置部23的长度方向回转设置;
[0150] 第一步进齿轮621,所述第一步进齿轮621转动设置于所述输送带620的输入端,其与该输送带620的输送辊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
[0151] 第二步进齿轮622,所述第二步进齿轮622设置于所述第一步进齿轮621的一侧,其与该第一步进齿轮621啮合传动,且其与所述放置部2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0152] 棘轮623,所述棘轮623与所述第二步进齿轮622同轴设置,并随其同步转动;
[0153] 棘轮扳手624,所述棘轮扳手624配合设置于所述棘轮623的上部,其滑动设置于半圆形设置的滑块625上,且其与所述滑块625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626;
[0154] 安装板627,所述安装板627为长条形设置,其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推板532 的侧边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悬空设置于所述滑块625的正上方;
[0155] 若干拨杆628,所述拨杆628均为Z形设置,其沿所述安装板627的长度方向等距转动设置;以及
[0156] 若干限位杆629,所述限位杆629均与所述拨杆628一一对应设置于该拨杆 628的前侧。
[0157] 需要说明的是,在铅酸电池生产过中,装载极群11过程中,通过转移工装夹具对极群11进行转移时,如果极群11之间相互紧挨,则无法进行准确的装夹,极易对极群11内的极
板造成折损与伤害,并且易导致极群松散开,因此通过步进组件62将相邻两极群单元1之间
的距离拉开,以便于后续转移工装夹具对极群11进行一次性转移时,可以快速的完成对极
群11的夹取。
[0158]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第三侧推气缸531进行第一次侧推时,两组极群单元1 推送至输送带620,在第三侧推气缸531回收过程中,通过安装板627带动拨杆 628同步回收,拨杆
628受到限位杆629的限制与所述棘轮扳手624发生刚性接触,迫使棘轮扳手624沿滑块625
上的滑槽6251滑动,带动棘轮623逆时针旋转,而与棘轮623同轴设置的第二步进齿轮622同
步逆时针旋转,第一步进齿轮 621则受第二步进齿轮622的驱动,带动输送带620顺时针旋
转,实现极群单元 1背向第三侧推气缸531向前输送一端距离与后续输入的极群单元1拉开
间隔距离。
[0159]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侧推气缸531向前推送极群单元1时,由于拨杆628 可以绕其与安装板627连接部进行旋转,拨杆628与棘轮扳手624错开,不发生刚性接触。
[0160] 工作过程如下:
[0161] 输入组件31将极群单元1水平放置逐一进行输入,当输送到输入组件31 的输出端时,极群单元1进入到第一旋转组件41内,第一旋转组件41带动极群单元1进行旋转摆动,是
极群单元旋转90°后成竖直排列放置于第一侧推组件 51的后侧,第一侧推组件51第一旋转
组件41内的极群单元1进行侧推输出,使极群单元1侧推至第二旋转组件42上,由第二旋转
组件42对极群单元1进行转向,使前后输入的相邻的极群单元1成中心对称设置,之后由第
二侧推组件 52进行侧推输出,将第二选择组件42上的极群单元1推送至输出组件32上进行
输送,当极群单元1输送至第三侧推组件53处时,第三侧推组件53对输出组件32末端处的相
邻两极群单元1进行侧推输出,使极群单元1被输送到放置23 上,由限位组件61进行限位,
且在第三侧推组件53完成一侧侧推后回收的过程中,带动步进组件62,将限位组件61限位
后的极群单元1向前带动行进一端距离,保证第三侧推组件53下一次侧推输送进入的极群
单元1与之前输入的极群单元1之间保留有固定的间歇,便于后续生产铅酸电池用的夹具8
将极群单元1 一次性装入夹具8内。
[0162]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163]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
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
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164]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
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
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棘轮扳手 2020-05-15 70
棘轮扳手 2020-05-11 112
棘轮扳手 2020-05-12 688
棘轮扳手 2020-05-11 692
棘轮扳手 2020-05-11 904
棘轮扳手 2020-05-13 581
棘轮扳手 2020-05-13 679
棘轮扳手 2020-05-14 763
棘轮扳手 2020-05-15 889
棘轮扳手 2020-05-15 500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