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轴承类 / 滚动轴承 / 角接触球轴承 / 串联角接触球轴承

串联接触轴承

阅读:829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串联接触轴承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串联 角 接触 球 轴承 ,该串联 角接触球轴承 防止在组装货搬运时在各滚球的转动面上发生成为寿命过度降低的原因的损伤,运转时不发生过大的振动或噪音,能够确保优良的耐久性。为此, 外圈 (5b)的内周面中,从小径侧外圈轨道(11)到与外圈(5b)的内径较大侧的端面(23)连接的连接部(25a)为止的部分的全体,以及 内圈 (6b)的外周面中,从大径侧内圈轨道(12)到与内圈(6b)的外径较小侧的端面(14)连接的连接部(25g)为止的部分的全体采用截面形状没有不可微分的角部,且经 研磨 加工过的平滑面。而且,在外圈(5c)的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轴向一侧部分和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轴向一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侧部分、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轴向另一侧部分、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上分别设置有槽肩部(16a、16b、17a、17b)。,下面是串联接触轴承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串联接触轴承,具有:外圈,所述外圈在内周面设置有内径相互不同的两列外圈轨道;内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同心地配置在所述外圈的内径侧,并且在外周面上设置有外径相互不同的两列内圈轨道;滚球,所述滚球以每列设置有多个且两列之间具有相同方向的接触角的状态自由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两内圈轨道和所述两外圈轨道之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圈的内周面中,从内径小的外圈轨道到其与所述外圈的轴向两端面中的内径大的一侧的端面相连接的连接部为止的部分的整体,以及,在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中,从外径大的内圈轨道到其与所述内圈的轴向两端面中的外径小的一侧的端面连接的连接部为止的部分的整体,截面形状不具有不可微分的角部,并且成为经过了研磨加工的平滑面。
2.一种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具有:外圈,所述外圈在内周面的轴向一侧具有直径相对较大的大径侧外圈轨道,同样地,在轴向另一侧具有直径相对较小的小径侧外圈轨道;内圈,所述内圈在外周面的轴向一侧具有直径相对较大的大径侧内圈轨道,同样地,在轴向另一侧具有直径相对较小的小径侧内圈轨道;圆环状的大径侧保持器,所述圆环状的大径侧保持器在圆周方向多处具有凹部,且直径相对较大;圆环状的小径侧保持器,所述圆环状的小径侧保持器在圆周方向多处具有凹部,且直径相对较小;构成大径侧滚球列的多个滚球,所述构成大径侧滚球列的多个滚球以保持在所述大径侧保持器的各凹部内的状态自由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和所述大径侧内圈轨道之间;构成小径侧滚球列的多个的滚球,所述构成小径侧滚球列的多个的滚球以保持在所述小径侧保持器的各凹部内的状态自由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和所述小径侧内圈轨道之间,所述构成大径侧滚球列的各滚球与所述构成小径侧滚球列的各滚球具有相同方向的接触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在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和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中的至少一方的部分、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分别具有槽肩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在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两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两侧部分分别具有槽肩部,所述内圈在所述大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分别具有槽肩部,并且,在所述大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都不具有槽肩部,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器具有在将所述各滚球保持在所述各凹部内的状态下能够阻止所述各滚球从所述各凹槽内向内径侧脱出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在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两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分别具有槽肩部,并且,在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不具有槽肩部,所述内圈在所述大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分别具有槽肩部,并且,在所述大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都不具有槽肩部,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器在将所述各滚球保持在所述各凹部内的状态下能够阻止所述各滚球从所述各凹槽内向内径侧脱出,并且,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器具有如下形状:在以与作为球轴承的完成状态相同的位置关系组合所述外圈和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器和所述各滚球、构成外圈侧装配体的状态下,相互接近侧的端部彼此在轴向上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在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两侧部分分别具有槽肩部,并且,在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不具有槽肩部,所述内圈在所述大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分别具有槽肩部,并且,在所述大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都不具有槽肩部,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部在将所述各滚球保持在所述各凹部内的状态下能够防止所述各滚球从所述各凹部内向内径侧脱出,并且,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器具有下述形状:在以与作为球轴承的完成状态相同的位置关系组合所述外圈和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器和所述各滚球、构成外圈侧装配体的状态下,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器的一部分相互卡合,从而能够防止在沿轴向相互分离的方向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自由旋转地支承构成组装入汽车的动传递系统的机械装置的旋转轴,并且用于支承作用于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以及轴向两方向的负荷。

说明书全文

串联接触轴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组装到汽车用的差动齿轮、传送装置等的旋转机械装置中,用于支承在施加有径向负荷以及轴向负荷的状态下旋转的旋转轴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改良。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用于将构成汽车用差动齿轮的小齿轮轴旋转自由地支承在差速器箱内的各种结构,如专利文献1~6的记载,现已广为人知。在汽车用的差动装置运转时,较大的径向负荷以及轴向负荷同时施加到小齿轮轴上,因此,对于用于支承小齿轮轴的轴承,需要使用径向、轴向两方向的负荷容量足够大的轴承。因此,有通过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接触角的方向相互不同的、背面组合的一对圆锥滚子轴承,将小齿轮轴旋转自由地支承在差速器箱的内部。
[0003] 在滚动轴承技术领域中,众所周知,圆锥滚子轴承与滚球轴承相比,负荷容量大,但动扭矩(旋转阻)大。因此,随着近年来汽车的低油耗的趋势,提出了使用能够支承径向、轴向两方向负荷的角接触球轴承来作为用于将小齿轮轴支承在差速器箱内的滚动轴承。角接触球轴承的动扭矩比圆锥滚子轴承的动扭矩小,因此通过将小齿轮轴支承用的滚动轴承从圆锥滚子轴承改为滚球轴承,能够降低差动齿轮的阻力。
[0004] 图14示出了专利文献2记载的、由角接触球轴承构成的、差动齿轮用小齿轮轴的旋转支承装置的现有结构的一例。而且,由于差动齿轮全体的结构以及作用现已周知,且专利文献1~6也已记载,所以省略图示及详细说明,而在以下,仅对旋转支承装置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一对滚球轴承1、2以相互隔离的状态配置在差速器箱的内部,通过这两个滚球轴承1、2支承小齿轮轴3。这两个滚球轴承1、2都是滚球具有接触角的角接触球轴承,这两个滚球轴承1、2的接触角的方向相反。从而,在不仅支承径向负荷、还支承两方向轴向负荷的状态下,将小齿轮轴3旋转自由地支承在差速器箱中。
[0005] 两滚球轴承1、2中,支承比较大的径向负荷以及轴向负荷的位于小齿轮4一侧(图14的左侧,以下称“小齿轮侧”)的滚球轴承1使用串联角接触球轴承。与此相对,只支承比较小的径向负荷以及轴向负荷的位于小齿轮4的反对侧(图14的右侧,以下称“小齿轮反侧”)的滚球轴承2使用单列角接触球轴承。而且,不仅在小齿轮侧,在小齿轮反侧也采用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也如专利文献2~6的记载,现已公知。小齿轮侧的滚球轴承1除了支承径向负荷,还支承离开与该小齿轮4啮合的环形齿轮(图示省略)的方向(图14的右方向)的轴向负荷。与此相对,小齿轮反侧的滚球轴承2除了支承径向负荷,还支承靠近所述环形齿轮的方向(图14的左方向)的轴向负荷。
[0006] 该例的情况下,作为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小齿轮侧的滚球轴承1具有外圈5、内圈6、多个滚球7、一对保持器8、9。在外圈5的内周面上设有内径相互不同的多列角接触的外圈轨道10、11。关于两外圈轨道10、11的内径,小齿轮侧的外圈轨道10的内径较大,小齿轮反侧的外圈轨道11的内径较小。而且,内圈6在外圈5的内径侧与外圈5同心配置,并在外周面中与两外圈轨道10、11相对的部分设置有外径相互不同的多列角接触的内圈轨道12、
13。关于两内圈轨道12、13的外径,小齿轮侧的内圈轨道12的外径较大,小齿轮反侧的外圈轨道13的外径较小。而且,各滚球7以每列设有多个、两列的滚球具有同方向的(并列组装型的)接触角的状态旋转自由地设置在两外圈轨道10、11和两内圈轨道12、13之间。
而且,两保持器8、9的直径彼此不同,旋转自由地保持两列滚球7。并且,这两列滚球7的直径有相同的情况,也有相互不同的情况。
[0007] 该现有结构的第l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l与圆锥滚子轴承不同,由于运转时不伴有大的滑动接触,所以能够抑制使动扭矩较低,能够降低差动齿轮的阻力。而且,由于通过多列配置的滚球7来支承在小齿轮4和所述环形齿轮的啮合部发生的径向负荷以及轴向负荷,所以还能够充分确保这两方向的负荷的负荷容量。但是,对于该滚球轴承1,由于其串联角接触的结构,而需要确保其耐久性具有充分的信赖性,从上述观点出发,需要以下的改良。
[0008] 构成滚球轴承1的外圈5需要以过盈配合内嵌到设于差速器箱内部的支承部21的支承孔22内;同样的,内圈6需要以过盈配合外嵌到小齿轮轴3上。其理由是为了防止在差动齿轮运转时在外圈5以及内圈6与相对部件的嵌合部发生蠕变(creep),防止在这两嵌合部由于磨损而发生摇晃。但是,在构成滚球轴承1的各部件相互不分离地装配完毕的状态下,无法以过盈配合将外圈5嵌合固定在支承孔22上以及同样地将内圈6嵌合固定在小齿轮轴3上。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伴随该嵌合固定操作,在作为两外圈轨道10、11及两内圈轨道12、13的一部的、与各滚球7的转动面接触的部分上,形成布氏压痕,而在滚球轴承1运转时,产生过大的振动和噪音,而且还因为显著损坏耐久性。
[0009] 因此,在将滚球轴承1组装到支承孔22的内周面与小齿轮轴3的外周面之间的情况下,如例如专利文献3的记载,预先,即在完成滚球轴承1的构成各部件的装配之前,在支承孔22内以过盈配合内嵌外圈5,在小齿轮轴3上以过盈配合外嵌内圈6,然后借助各滚球7组装外圈5和内圈6。此时,在外圈5和内圈6组合之前,预先将各滚球7以被两保持器
8、9保持的状态配置在外圈5和内圈6中的一方的轨道轮的周面部分(两外圈轨道10、11的内径侧部分,或两内圈轨道12、13的外径侧部分)。然后,使外圈5和内圈6中的另一方的轨道轮与嵌合固定有该另一方的轨道轮的部件一起进入各滚球7的内径侧部分或外径侧部分。而且,使各滚球7的转动面与外圈5的外圈轨道以及内圈6的内圈轨道接触。
[0010] 在该滚球轴承l的装配操作时,以高精度充分地进行内嵌固定了外圈5的差速器箱、和外嵌固定了内圈6的小齿轮轴3的定位,在内圈6的中心轴与外圈5的中心轴正确一致的状态下,内圈6与外圈5轴向靠近,如果使内圈6进入外圈5的内径侧,则装配后的滚球轴承l的耐久性不会产生特别问题。但是,由于装配装置的精度的偏差、调整不良等,使内圈6的中心轴与外圈5的中心轴不一致,例如,在它们之中存在倾斜、偏心的状态,或两列滚球7之间有倾斜等,各滚球7的配置状态存在偏离的状态,如果在上述状态下使内圈6和外圈5组装,则有可能在一方轨道轮上保持的各滚球7的转动面与另一方轨道轮的周面或强烈相撞、或强烈摩擦。这样的可能性也能够在将利用两保持器8、9保持的各滚球7配置在一方的轨道轮的周面部分的情况下发生。
[0011] 另外,外圈5的内周面以及内圈6的外周面中,两外圈轨道10、11以及两内圈轨道12、13为平滑的研磨面,而离开这些轨道的部分要么是粗糙面,要么存在尖角部。在组装外圈5和内圈6时,如果这些粗糙面、角部与各滚球7中的一部分的转动面或强烈相撞、或强烈摩擦,那么有可能在该滚珠7的转动面上发生划痕等的损伤。这类损伤的发生,不仅在组装了滚球轴承1的差动齿轮运转时易于产生大的振动、噪音,而且成为滚球的寿命过度降低的原因而有可能损坏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耐久性。
[0012] 在滚动轴承技术领域众所周知的,圆锥滚子轴承与滚球轴承相比,负荷容量大,但动扭矩(旋转阻力)变大。因此,随着近年汽车的低油耗的趋势,如专利文献1的记载,现有技术中考虑了使用可支承径向、轴向两方向负荷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来作为用于将小齿轮轴支撑在差速器箱内的一对的滚动轴承的中的至少一个的滚动轴承。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在运转时不伴随有如圆锥滚子轴承的情况那样的大滑动接触,因此能够抑制使动扭矩较低,能够降低差动齿轮的阻力。
[0013] 而且,图15~17示出了专利文献6记载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现有结构的另一例。该现有结构的第2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基本结构也与现有结构的第1例同样。而且,构成大径侧滚球列的各滚球7与构成小径侧滚球列的各滚球7具有相同方向的(并列组装型的)接触角,在这一点上,第1例也是同样的,。这两列接触角θ1、θ2的大小可以相同(θ1=θ2),也可以不同(θ1≠θ2)。
[0014] 该现有结构的第2例中,在外圈5a的在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的轴向一侧(轴向的“一侧”指图15~17的左侧。另外,图15~17的右侧称为轴向的另一侧)未设置槽肩部,而只在轴向另一侧设置槽肩部16b、17b。与此相对,在内圈6a的大径侧、小径侧两内圈轨道12、13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槽肩部18a、18b、19a、19b。而且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9构成为,在将各滚球7保持在各凹槽14、15内的状态下,能够阻止各滚球7从各凹槽14、15内向径向脱出。
[0015] 在装配该现有结构第2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情况,首先,装配图16中实线所示的内圈侧装配体31。为此,如该图中点划线所示,将各滚球7保持在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9的各凹槽14、15内。并且,在不使大径侧保持器8弹性变形、大径侧保持器8的各凹槽14内保持的各滚球7最靠近大径侧保持器8的外径侧的状态下的、这些各滚球7的内切圆直径,至少比大径侧内圈轨道12的轴向两侧部分存在的槽肩部18a、18b的外径小。而且,在不使小径侧保持器9弹性变形、小径侧保持器9的各凹槽15内保持的各滚球7最靠近小径侧保持器9的外径侧的状态下的、各滚球7的内切圆直径,至少比小径侧内圈轨道13的轴向两侧存在的槽肩部19a、19b的外径小。然后,如果如上所述地将各滚球7保持在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9的各凹槽14、15内,则然后如同图箭头所示,这些被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9保持的各滚球7从内圈6a的轴向另一侧进入内圈6a的外径侧。由此,如同图实线所示,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9保持的各滚球7组装在大径侧、小径侧两内圈轨道12、13的外径侧。此时,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9保持的各滚球7使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9弹性变形,一边扩大这些各滚球7的内切圆直径,一边通过各槽肩部18b、19a、19b。而且通过各槽肩部18b、19a、19b之后,由于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9的弹性复原而使所述各滚球7的内切圆直径缩小,从而成为这些各滚球7组装在大径侧、小径侧两内圈轨道12、13的外径侧的状态。
[0016] 这样,在完成内圈侧装配体31的状态下,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9保持的各滚球7被阻止从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9的各凹槽14、15内向外径侧脱出,并且被各槽肩部18a、18b、19a、19b阻止从大径侧、小径侧两内圈轨道12、13沿轴向脱出。因此,内圈6a、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9以及各滚球7能够作为内圈侧装配体31来一体地处理。如果装配完了该内圈侧装配体31,则随后如图17所示,将内圈侧装配体31从外圈5a的轴向一侧插入外圈5a的内径侧。由此,如图15所示,通过将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9保持的各滚球7组装在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的内径侧,完成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装配。并且,在该现有结构第2例的情况下,由于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的轴向一侧部分不存在槽肩部,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上述内圈侧装配体31的插入操作。
[0017] 现有结构第2例中,分为外圈5a和内圈侧装配体31两个要件来处理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因此,如果轴承制造商装配了该内圈侧装配体31后发货,那么在差动装置等的各种旋转机械装置的装配现场,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将该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组装到使用部位的操作。
[0018] 这样现有结构第2例的情况,也与现有结构第1例同样,在将该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组装到差速器箱的内部设置的支承部件21的支承孔22的内周面与小齿轮轴3的外周面之间的情况下,以过盈配合将外圈5a内嵌到支承孔22中,将以过盈配合将内圈6a外嵌在小齿轮轴3的前端附近部分,之后借助各滚球7将这些外圈5a和内圈6a组装。
[0019] 在使用现有结构第2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情况下,在将内圈6a以过盈配合外嵌在小齿轮轴3的前端附近部分之前,将内圈6a与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9以及各滚球7一起作为内圈侧装配体31来一体地处理。即,即使在装配了内圈侧装配体31的状态下,如果通过推压内圈6a的轴向端面来进行以过盈配合将内圈6a外嵌在小齿轮轴3上的操作,那么也不会伴随着该外嵌操作而在大径侧、小径侧两内圈轨道12、13中的与各滚球7的转动面接触的部分上形成压痕。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组装在支承孔22的内周面与小齿轮轴3的外周面之间的操作,而不损伤构成部件。
[0020] 然而,该现有结构第2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中,也存在如下应该解决的问题。
[0021] 第l问题是,由在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的轴向一侧部分不存在槽肩部而引起的问题。例如,如一部分差动齿轮一样,如果在只在运转时向轴承供给润滑油的装置中组装使用这种类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那么在停止时,不会保持在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的下端部积存润滑油的状态,而是润滑油经由这些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的下端部的轴向一侧部分流失到外部。由此,存在运转再开时难以良好地实现初期润滑的问题。
[0022] 第2问题是由在装配内圈侧装配体31的状态下多个滚球7成为露出到该内圈侧装配体31的径向最外部的状态而引起的问题。即,在装配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前,在搬送中,构成内圈侧装配体31的各滚球7容易与其他物品碰撞,而存在这些各滚球7的转动面容易发生划痕等损伤的问题。
[0023] 这样的问题也是与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耐久性的降低相关的问题,因此急需解决。
[0024] 目前为止,做了很多的试图降低动扭矩等、改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特性的尝试。但是,在包括专利文献1~6在内的公知文献中,关于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装配时用于防止各滚球的转动面损伤的技术,没有任何记载,如此,关于上述问题,存在不能谋求充分解决的现状。
[0025] 现有技术文献
[0026] 专利文献
[002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48805号公报
[002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69890号公报
[0029]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83745号公报
[0030]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38795号公报
[0031]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02-523710号公报
[0032]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1249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33]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角接触球轴承,该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在差速器箱等的外壳的内部设置的支承部等的固定部分的内周面、和旋转轴的外周面之间组装时,防止在各滚球的转动面发生造成寿命过度降低之类的划痕等损伤,运转时不会发生过大振动或噪音,并能够确保优良的耐久性。
[0034]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串联角接触球轴承中,分为两个要件处理,同时要实现在搬送中多个滚球不易与其他物品碰撞的结构。
[0035] 本发明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第1实施方案与现有已知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同样地具有外圈、内圈和多个滚球。所述外圈在内周面设置有内径相互不同的角接触的两列外圈轨道。并且,所述内圈与该外圈同心地配置在所述外圈的内径侧,且在所述内圈的外周面设置有外径相互不同的角接触的两列内圈轨道。而且,所述各滚球以每列多个、两列之间的滚球具有同方向的接触角的状态转动自由地设置在所述两内圈轨道和所述两外圈轨道之间。
[0036] 特别地,在本发明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第1实施方案中,所述外圈的内周面中,从内径较小的外圈轨道到与所述外圈的轴向两端面中的内径较大的一侧的端面相连接的连接部为止的部分的全体,以及在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中,从外径较大的内圈轨道到与所述内圈的轴向两端面中的外径较小的一侧的端面连接的连接部为止的部分的全体为截面形状不存在不可微分的角部,即不存在尖角部,并且经研磨加工过的平滑面。
[0037] 而且,本发明的解释中,外圈的内周面定义为外圈的表面中从径向内方观看时能够看到的表面全体。因而,外圈的内周面不仅包含明确朝向径向内方的内周面部分,还包含在该内周面部分与轴向端面之间存在的截面圆弧形的连接部。而且,该连接部指从与所述内周面部分连接的边界至外周缘部为止的部分。同样地,内圈的外周面定义为内圈的表面中从径向外方观看时能够看到的表面全体,内圈的外周面不仅包含明确朝向径向外方的外周面部分,还包含该外周面部分和轴向端面之间存在的截面圆弧形的连接部,该连接部指从与所述外周面部分连接的边界至内周缘部为止的部分。
[0038] 与现有已知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同样地,本发明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第2实施方案也基本地具有:外圈,在其内周面的轴向一侧具有直径相对较大的大径侧外圈轨道,同样地在轴向另一侧具有直径相对较小的小径侧外圈轨道;内圈,在其外周面的轴向一侧具有直径相对较大的大径侧内圈轨道,并同样地在轴向另一侧具有直径相对较小的小径侧内圈轨道;圆环状的大径侧保持器,在其圆周方向多处具有凹槽,且直径相对较大;圆环状的小径侧保持器,在其圆周方向多处具有凹槽,并且直径相对较小;构成大径侧滚球列的多个滚球,其以保持在所述大径侧保持器的各凹槽内的状态转动自由地设置在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和所述大径侧内圈轨道之间;构成小径侧滚球列的多个的滚球,其以保持在所述小径侧保持器的各凹槽内的状态转动自由地设置在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和所述小径侧内圈轨道之间。并且,所述构成大径侧滚球列的各滚球与所述构成小径侧滚球列的各滚球具有相互同向的接触角。
[0039] 特别地,本发明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第2实施方案中,所述外圈,在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和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上分别设有槽肩部。
[0040]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外圈的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两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两侧部分上分别设有槽肩部。同时,优选在所述内圈的大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以及小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上分别设有槽肩部,但在所述内圈的所述大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上未设有槽肩部。进而,所述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具有能够以将各滚球保持在各凹槽内的状态阻止这些各滚球从这些各凹槽内向内径侧脱出的形状。
[0041] 代替的,优选在所述外圈的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两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上分别设有槽肩部,但在所述外圈的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上未设有槽肩部。同时,优选在内圈的所述大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上分别设有槽肩部,但在内圈的所述大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上未设有槽肩部。进而,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器在将各滚球保持在各凹槽内的状态下能够阻止这些各滚球从这些各凹槽内向内径侧脱出,并且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器具有下述形状,即在构成了使所述外圈、所述大径侧保持器、所述小径侧保持器和所述各滚球以与作为滚球轴承的完成状态相同的位置关系组合而成的外圈侧装配体的状态下,相近侧的端部彼此在轴向上相对。
[0042] 而且代替地,优选在所述外圈的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两侧部分上分别设有槽肩部,并且在所述外圈的所述大径侧外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上未设有槽肩部。同时,优选在所述内圈的所述大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一侧部分上分别设有槽肩部,并且在所述内圈的所述大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以及所述小径侧内圈轨道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上未设有槽肩部。而且,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器在将所述各滚球保持在所述各凹槽内的状态能够阻止所述各滚球从所述各凹槽内向内径侧脱出,并且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器具有下述形状,即在构成了使所述外圈、所述大径侧保持器、所述小径侧保持器和所述各滚球以与作为滚球轴承的完成状态相同的位置关系组合而成的外圈侧装配体的状态下,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器的一部分彼此卡合,而能够防止所述大径侧保持器以及所述小径侧保持器向在轴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位移。
[0043] 而且,本发明任何实施方案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都旋转自由地支承构成装入例如汽车的动力传递系统的机械装置的旋转轴、即构成差动装置或传送装置的小齿轮轴等,并且良好地用于支撑作用于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以及轴向两方向的负荷的用途。
[0044] 发明的效果
[0045] 根据本发明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一实施方案,能够防止在组装到差速器箱这样的外壳的内部设置的支承部等的固定部分的内周面和旋转轴的外周面之间时,在各滚球的转动面上发生成为寿命过度降低的原因的划痕等的损伤。即,本发明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中,外圈的内周面以及内圈的外周面中,在使内嵌固定在所述固定部分上的外圈和外嵌固定在旋转轴的内圈组合时有可能与所述滚球的转动面接触的部分的全体没有尖角部,而且为平滑面。因而,在进行所述组装操作时,即使在任何滚球的转动面与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中的任何部分强烈相撞或强烈相互摩擦时,所述滚球的转动面上也不会发生上述划痕等的损伤。因此,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运转时,能够防止由于任何滚球的转动面的损伤而引起的过大的振动或噪音的发生,而且能够充分确保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耐久性。
[0046] 在本发明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另一实施方案的情况下,在大径侧或小径侧的两外圈轨道中的至少一方外圈轨道的轴向两侧设有槽肩部。因此,在例如一部分的差动齿轮那样只在运转时向轴承供给润滑油的装置中,如果组装使用本发明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那么在运转停止时,能够保持在两外圈轨道中的在轴向两侧存在有槽肩部的外圈轨道的下端部积存有润滑油的状态。因而,能够良好实现运转再开时的包含两外圈轨道的两列的初期润滑。即,在两外圈轨道的各自的轴向两侧存在槽肩部情况下,在运转停止时,保持在这些大径侧以及小径侧的两外圈轨道的下端部积存有润滑油的状态。由此,运转再开时,利用这些在两下端部积存的润滑油能够良好实现两列的初期润滑。而且,在只在大径侧以及小径侧的两外圈轨道中的任意一方外圈轨道的轴向两侧设置有槽肩部的情况下,在运转停止时,保持只在所述一方外圈轨道的下端部积存有润滑油的状态。但在运转再开的同时,在该一方外圈轨道的下端部积存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被在所述外圈轨道上滚动的滚球挤压而向外部溢出,而进入另一方外圈轨道,由此不仅是含有所述一方外圈轨道的列,含有另一方外圈轨道的列也能够良好地实现初期润滑。
[0047]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通过使外圈、大径侧以及小径侧的两保持器、构成大径侧以及小径侧的两滚球列的各滚球组合成为与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装配完成时相同的状态,能够将这些各部品作为外圈侧装配体而一体地处理。
[0048] 该情况下,能够将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分为外圈侧装配体和内圈两个构成要件来处理。因此,如果轴承制造商装配了该外圈侧装配体后发货,那么在差动装置等的各种旋转机械装置的装配现场,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本发明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组装到使用部位的操作。
[0049] 特别地,本发明中,在装配完外圈侧装配体的状态下,多个滚球配置在外圈的内径侧。因此,在装配串联角接触球轴承之前的搬送中,能够避免各滚球与其他物品碰撞而损伤等问题的发生。附图说明:
[0050]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1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半部截面图。
[0051] 图2是用于表示第1例中外圈的内周面以及内圈的外周面中需要确保截面形状的曲率半径的部分的半部截面图。
[0052] 图3是用于表示第1例中外圈的内周面以及内圈的外周面中在脱离外圈轨道以及内圈轨道的部分上需要使表面平滑的部分的半部截面图。
[0053] 图4是表示第l例中在将外圈内嵌于支承部上之前将滚球组装到该外圈的内径侧的状态的半部截面图。
[0054] 图5是表示第1例中将在内径侧组装了多个滚球的外圈内嵌固定在支承部上之后,在这些各滚球的内径侧组装预先在小齿轮轴上外嵌固定了的内圈的状态的半部截面图。
[0055]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2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第l例的截面图。
[0056] 图7是表示第2例的保持滚球的保持器的局部的的截面图。
[0057] 图8是表示第2例中装配外圈侧装配体的状况的截面图。
[0058] 图9是表示第2例中使外圈侧装配体与内圈组合从而完成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状况的截面图。
[0059]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3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截面图。
[0060] 图11是表示第3例中装配外圈侧装配体的状况的截面图。
[0061]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4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截面图。
[0062] 图13是表示第4例中装配外圈侧装配体的状况的截面图。
[0063] 图14是表示装入有现有结构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构成差动齿轮的小齿轮轴的旋转支承部的一例的半部截面图。
[0064] 图15是表示现有结构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0065] 图16是表示图15的实施例中装配内圈侧装配体的状况的截面图。
[0066] 图17是表示图15的实施例中使外圈和内圈侧装配体组合从而完成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状况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7] [实施例的第1例]
[0068]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的实施例的第1例。作为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本例的滚球轴承1a具有外圈5b、内圈6b、多个滚球7和一对保持器8、9。外圈5b在内周面设置内径相互不同的、分别为角接触的两列外圈轨道10、11。而且,内圈6b在外圈5b的内径侧与外圈5b同心地配置,并且在外周面中的与两外圈轨道10、11相对的部分上设置有分别为角接触且外径相互不同的两列内圈轨道12、13。运转时,在外圈5b和内圈6b之间,对其中的外圈5b向图1的左方,对内圈6b向图1的右方,分别施加推压方向的轴向负荷。在装入差动齿轮的状态下,内圈6b中的外周面为大径的一侧为输入侧,对内圈6b施加图1~3、5中向右的轴向负荷。与此相对的,外圈5b中的内周面为小径的一侧为该轴向负荷的输出侧,作为相对于该轴向负荷的反力,对外圈5b施加图1~5中向左的力。
[0069] 两外圈轨道10、11的内径中,对外圈5b的所述反力的作用方向前侧(图l的左侧)的外圈轨道10的内径较大,后侧(图1的右侧)的外圈轨道11的内径较小。而且,两内圈轨道12、13的外径中,对内圈6b的所述轴向负荷的作用方向后侧(图1的左侧)的内圈轨道12的外径较大,前侧(图1的右侧)的内圈轨道13的外径较小。而且,各滚球7在两外圈轨道10、11和两内圈轨道12、13之间,以每列设置多个,并且,在两列之间的滚球具有同方向的接触角α、β的状态下转动自由地设置。即,滚球轴承1a为并列组合型。而且接触角α.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两保持器8、9的直径相互不同,分别转动由地保持两列滚球7。而且,该滚球轴承1a的基本结构与图14示出的现有串联角接触球轴承l同样。
[0070] 特别地,本例的滚球轴承1a的情况下,在外圈5b的内周面中,从内径小的外圈轨道11到与外圈5b的轴向两端面中的内径大的一侧的端面23连接的连接部为止的部分的全体为截面形状不存在不可微分的角部,即没有尖角部,顺畅连接,并且被研磨加工了的平滑面。而且,在内圈6b的外周面中,从外径大的内圈轨道12到与内圈6b的轴向两端面中的外径小的一侧的端面24连接的连接部为止的部分的全体为截面形状不存在不可微分的角部而顺畅连接,并且研磨加工了的平滑面。并且,两端面23、24没有必要一定采用平滑面,可自由选择是否采用平滑面。而作为两端面23、24与外圈5b的内周面或者内圈6b的外周面的连接部的角部25a、25g都采用平滑面。
[0071] 关于上述内容,将参照图2~3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外圈5b的内周面中的两外圈轨道10、11部分、内圈6b的外周面中的两内圈轨道12、13部分,利用现有的旋转磨石进行研磨加工,而加工成平滑面。本发明中,不仅对该部分,而且还要对现有结构中特别是未进行研磨加工等的特别加工而仍然残留有粗糙面或尖角部的所述两周面中的除各轨道10~13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研磨加工,来加工成平滑面。
[0072] 例如,图2中虚线圆圈所示的外圈5b的内周面中的6处位置、内圈6b的外周面中的3处位置的合计9处位置的角部25a~25i中,关于在各轨道10、11、13的侧缘部分存在的角部25c、25d、25f、25h、25i,只要不进行特别的加工,在研磨加工这些各轨道10、11、13时形成的棱边形状(截面形状不可微分的尖端)就保持原有状态。而且,关于剩余的角部25a、25b、25e、25g,只要不进行特别的加工,在切削加工邻接面时形成的棱边形状也保持原有状态。总之,只要不进行特别的加工,任何角部25a~25i中,都仍然残留着不可微分的形状,即残留着不能在某1点上设定单一的切线的、截面形状的曲率半径大致为0的尖的形状。
[0073] 而且,图3点划线椭圆所示的外圈5b的内周面、内圈6b的外周面的各两个位置,合计4个位置的倾斜面部26a~26d,以及从两外圈轨道10、11的大径侧连接的两个圆筒面部27a、27b,只要不施加特别加工,切削加工面或热处理表面就仍保持原有状态。这样的粗糙面容易成为在滚球轴承1的装配时使滚球7的转动面损伤的原因。
[0074] 在本例的情况下,外圈5b的内周面以及内圈6b的外周面中,对两外圈轨道10、11部分以及到两内圈轨道12、13以外的部分实施研磨加工,来将各倾斜面部26a~26d以及各圆筒面部27a、27b加工成为平滑面。即,将各倾斜面部26a~26d以及两圆筒面部27a、27b加工成为表面粗糙度为按算术平均粗糙度(Ra)计算约为0.4μm的平滑面。而且,关于各倾斜面部26a~26d以及两圆筒面部27a、27b的表面粗糙度,如后所述,考虑与各轨道10~13同时研磨,如上所述加工为Ra0.4μm的程度。但是,即使是Ra0.6μm的程度、甚至是Ra0.8μm的程度,在防止滚球7的转动面的损伤这方面也没有问题。从滚球7的转动面的损伤防止或得到质量良好的轨道10~13的方面而言,表面粗糙度的值越小则越好,即使过度地小,也只是增加加工成本。在考虑到加工成本的情况下,表面粗糙度Ra为小于
0.2μm是不现实的。
[0075] 如果将各倾斜面部26a~26d以及两圆筒面部27a、27b加工成上述的平滑面,那么即使这些各面部26a~26d、两圆筒面部27a、27b和各滚球7的转动面即使稍强地相互摩擦,都不会对这些各滚球7的转动面产生成为寿命过度降低的原因的损伤。而且,各面部26a~26d、两圆筒面部27a、27b的表面粗糙度与后述的超精加工前的各轨道10~13的表面粗糙度相同,从加工的容易化方面来看,是有利的。其理由将如后所述。
[0076] 而且,外圈5b的内周面中在从端面23到小径侧的外圈轨道11为止所存在的各面之间的部分存在的角部25a~25f,以及、内圈6b的外周面中在从端面24到倾斜面部26d之间的部分存在的角部25g~25i,是通过研磨加工将截面形状的曲率半径加工为0.2mm以上的凸曲面且为与各面部26a~26d、27a、27b同等的平滑面。各角部25a~25i的截面形状的曲率半径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从防止各滚球7的转动面损伤的方面来看,该曲率半径越大则越有利,但是徒然地变大也无法期待更好的损伤防止效果,关于与轨道面邻接的角部25c、25d、25f、25h、25i,从滚球7的保持机能、转动面的宽度尺寸确保的方面来看,会产生不利。因而,考虑这些方面或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保持器8、9的形状、材质等,通过设计上的想法来规定所述曲率半径的最大值。在差动齿轮或传送装置的小齿轮轴支承用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情况下,不优选将曲率半径加大到超过1mm的程度。而且,各角部25a~25i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单一圆弧、或者是将曲率半径互不相同的多个圆弧组合、顺畅连接的复合圆弧。该情况下,曲率半径最小的圆弧部分的曲率半径为0.2mm以上。
[0077] 与各角部25a~25i的截面形状的曲率半径变大相应地,优选地,对外圈5b的内周面以及内圈6b的外周面的形状以及性状(表面粗糙度)如上所述进行的操作,分别利用具有与要加工的周面的母线形状一致的母线形状的、所谓的成型旋转磨石进行。其理由是,不仅能够同时地加工所述周面的形状以及性状,实现良好的加工效率,而且能够消除如同沿宽度方向分割所述周面并通过不同的磨石分别进行加工的情况那样地在分割部分产生尖阶梯等的可能性。由于这一原因,优选利用成型旋转磨石对所述两周面实施精加工,在利用成型旋转磨石的情况下,整个宽度有相同的性状是现实的。由于该理由,优选地,各倾斜面26a~26d的表面粗糙度与各轨道10~13的表面粗糙度相同。并且,对于在角部25b、25c之间的部分、角部25e、25f之间的部分存在的圆筒面部27a、27b,也利用成型旋转磨石进行加工,来加工成同样的平滑面。这是因为,两圆筒两部27a、27b也会在滚球轴承1a的装配时与各滚球7的转动面相互摩擦。
[0078] 而且,在将各轨道10~12部分在如上所述加工成表面粗糙度Ra为0.4μm程度的平滑面后,进行超精加工。另外,伴随着该超精加工,在各轨道10~12和与这些各轨道10~12邻接的部分的边界,截面形状形成有极少的的弯曲部。即,有成为与各轨道10~
12邻接的部分的母线相对于这些各轨道10~12的截面形状的圆弧完全不在切线方向上的状态的可能性。但是,这样的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即所述母线方向相对于所述完全切线方向的偏离极小,由此所述弯曲部不会对各滚球7的转动面造成构成寿命过度降低的原因的划痕等的损伤。因此,伴随着这样的超精加工产生的弯曲部在本发明的解释中不能看作是不可微分的角部。
[0079] 为了将上述的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1a组装到差速器箱的内部设置的支承部21a上设置的支承孔22a的内周面与小齿轮轴3a的外周面之间(参照图5),最初如图4所示,将两列的滚球7在其分别保持在保持器8、9中的状态下组装到外圈5b的内周面设置的多列外圈轨道10、11的内径侧。与两外圈轨道10、11邻接的两圆筒面部27a、27b的内径比两外圈轨道10、11的底部(内径最大的部分)的内径略小。由此,两保持器8、9保持的各滚球7使这些两保持器8、9弹性变形,一边缩小各滚球7的外切圆直径,一边通过所述大径侧的端缘部。并且通过后,由于这些两保持器8、9的弹性复原而使各滚球7的外切圆直径扩大,使这些各滚球7的转动面的一部分与两外圈轨道10、11弹性抵接。其结果,如图5的右上部分所示,各滚球7借助两保持器8、9组装到外圈5b的内径侧,从而不会不小心地分离。因此,两圆筒面部27a、27b的内径能够通过考虑两保持器8、9的由材质、厚度、形状、尺寸等决定的弹性变形量等在设计上决定,从而能够兼顾装配容易性和装配后的非分离性。
[0080] 总之,在上述组装操作时,各滚球7具有与外圈5b的内周面存在的角部25a~25f、倾斜部26a、26b或相撞或相互摩擦的可能性。但是,这些各角部25a~25f是曲率半径为0.2mm以上的凸曲面,且两倾斜部26a、26b以及两圆筒面部27a、27b为平滑面,因此各滚球7的转动面不会受到构成寿命过度降低的原因的损伤。并且,这样,将这些各滚球7组装到外圈5b的内径侧的操作在轴承的制造工厂进行。
[0081] 如上所述在内径侧组装了各滚球7的外圈5b被运送到差动齿轮的装配工厂,如图5的右上部分所示,以过盈配合内嵌固定到支承孔22a上。该内嵌固定操作能够通过推压外圈5b的大径侧的端面23而进行,由此各滚球7的转动面不会强烈挤压两外圈轨道10、11,从而不会在这些两外圈轨道10、11上形成布氏压痕。
[0082] 这样,如果在支承孔22a的内径侧内嵌固定了外圈5b,那么然后向在该外圈5b的内径侧保持的各滚球7的内径侧插入内圈6b。该内圈6b在该插入操作之前如图5的左下部分所示,预先以过盈配合外嵌固定在小齿轮轴3a上。这样在将内圈6b如图5粗箭头所示地插入各滚球7的内径侧时,这些各滚球7具有与该内圈6b的外周面存在的角部25g~25i、倾斜面部26c、26d或相撞或相互摩擦的可能性。但是,这些各角部25g~25i也是曲率半径为0.2mm以上的凸曲面,且两倾斜面部26c、26d也是平滑面,因此各滚球7的转动面不会受到构成寿命过度降低的原因的损伤。
[0083] 由此,在将作为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本例的滚球轴承1a组装到支承部21a和小齿轮轴3a之间时,能够防止在各滚球7的转动面上发生构成寿命过度降低的原因的划痕等的损伤。因此,在组装有滚球轴承1a的差动齿轮等运转时,不会基于任何滚球7的转动面的损伤而发生过大的振动或噪音,而且能够充分确保该滚球轴承1a以及组装有该滚球轴承1a的差动齿轮等的装置的耐久性。
[0084] [实施例的第2例]
[0085] 图6~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的实施例的第2例。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具有外圈5c;内圈6c;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构成大径侧、小径侧两滚球列的多个滚球7。外圈5c在内周面设置有内径相互不同的多列角接触的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而且,内圈6c在外周面设置有外径相互不同的多列角接触的大径侧、小径侧两内圈轨道12、13。并且,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在全体构成圆环状的同时,在圆周方向等间隔的多处具有凹槽14a、15a。而且,构成大径侧滚球列的各滚球7以保持在大径侧保持器8a的各凹槽14a内的状态转动自由地设置在大径侧外圈轨道10和大径侧内圈轨道12之间。而且,构成小径侧滚球列的各滚球7以保持在小径侧保持器9a的各凹槽15a内的状态转动自由地设置在小径侧外圈轨道11和小径侧内圈轨道13之间。并且,在该状态下,使构成大径侧滚球列的各滚球7和构成小径侧滚球列的各滚球7具有相同方向的(并列组装型的)接触角。这两列滚球的接触角θ1、θ2的大小,可以相同(θ1=θ2),也可以不同(θ1≠θ2)。如上所述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基本结构与现有结构相同。
[0086] 特别地,在本例的情况下,在所述外圈5c的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槽肩部16a、16b、17a、17b。与此相对,仅在所述内圈6c的大径侧、小径侧两内圈轨道12、13的轴向一侧(轴向的“一侧”是指图6、8~13的左侧,相反地,轴向“另一侧”是指称图6、8~13的右侧)设置槽肩部18a、19a,在轴向另一侧未设置槽肩部。而且,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具有能够以将各滚球7保持在各凹槽14a、15a内的状态防止这些各滚球7从这些各凹槽14a、15a内至少向内径侧脱出的结构。具体地,如图7详示,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的各凹槽14a(15a)的内径侧的开口宽度(开口部直径)W比各滚球7的直径D略小(W<D)。由此,在这些各凹槽14a(15a)的内径侧的开口周缘部的整个圆周上设置有不足(D-W)/2(“不足”是由于凹槽间隙)的宽度尺寸的嵌入量32。
[0087] 在装配如上构成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时,首先,装配如图8中实线所示的外圈侧装配体33。为此,最初如图8点划线所示,将各滚球7保持在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的各凹槽14a、15a内。并且,在不使该大径侧保持器8a弹性变形地使该大径侧保持器
8a的各凹槽14a内保持的各滚球7最接近该大径侧保持器8a的内径侧的状态下的、这些各滚球7的外切圆直径至少比存在于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轴向两侧部分上的槽肩部16a、
16b的内径大。而且,在不使该小径侧保持器9a弹性变形地使小径侧保持器9a的各凹槽
15a内保持的各滚球7最接近该小径侧保持器9a的内径侧的状态下的、这些各滚球7的外切圆直径至少比存在于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轴向两侧的槽肩部17a、17b的内径大。
[0088] 总之,如果如上所述将各滚球7保持在了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的各凹槽14a、15a内,那么然后如图8箭头所示,将这些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保持的各滚球7从外圈5c的轴向一侧插入该外圈5c的内径侧。由此,如图8的实线所示,将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保持的各滚球7组装到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的内径侧。
此时,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保持的各滚球7使这些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
9a弹性变形,一边缩小这些各滚球7的外切圆直径,一边通过各槽肩部16a、16b、17a。而且通过各槽肩部16a、16b、17a之后,通过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的弹性复原,各滚球
7的外切圆直径扩大,成为这些各滚球7组装在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的内径侧的状态。
[0089] 在如此完成了外圈侧装配体33的状态下,防止了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保持的各滚球7从这些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的各凹槽14a、15a内向内径侧脱出,并且,利用各槽肩部16a、16b、17a、17b阻止从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的内侧轴向脱出。由此,外圈5c、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和各滚球7能够作为外圈侧装配体33一体地处理。如果装配了这样的外圈侧装配体33,则随后如图9箭头所示,将内圈6c从该外圈侧装配体33的轴向一侧插入该外圈轮装配体33的内径侧。由此,如图6所示,通过将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a、9a保持的各滚球7组装到大径侧、小径侧两内圈轨道12、13的外径侧,而完成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装配。并且,本例的情况下,由于在大径侧、小径侧两内圈轨道12、13的轴向另一侧部分都不存在槽肩部,所以上述内圈6c的插入操作能过顺畅进行。
[0090] 根据如上构成的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能够将该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分为外圈侧装配体33和内圈6c两个要件来处理,因此,如果轴承制造商装配了该外圈侧装配体33后发货,那么在差动装置等的各种旋转机械装置的装配现场,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所述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组装到使用部位的操作。
[0091] 例如,在使用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来作为对构成差动装置的小齿轮轴的前端附近(小齿轮附近)部分支承的滚动轴承的情况下,在外圈侧装配体33装配完毕的状态下,将外圈5c以过盈配合内嵌在差速器箱内设置的支承孔22上,并将内圈6c以过盈配合外嵌在小齿轮轴3的前端附近部分。该情况下,能够通过推压外圈5c的轴向端面使该外圈5c以过盈配合内嵌到所述支承孔22上。因此,不会伴随着该内嵌操作,在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中的与各滚球7接触的部分形成压痕。然后,通过如前述图9所示地将内圈6c插入外圈侧装配体33的内径侧,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组装到支承孔22和小齿轮轴3之间。
[0092] 而且,对于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情况,在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槽肩部16a、16b、17a、17b。因此,例如,在如同一部分差动装置那样只在运转时向轴承供给润滑油的装置上组装使用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情况下,在运转停止时,能够保持在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的下端部积存有润滑油的状态。由此,运转再开时,利用在这些两下端部积存的润滑油,能够良好实现两列的初期润滑。
[0093] [实施例的第3例]
[0094] 图10~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涉及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3例。在本例的情况下,外圈5d以及大径侧保持器8b的一部分的形状与上述第2例的情况不同。即,该外圈5d只在大径侧外轨道10的轴向两侧部分、以及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轴向另一侧部分分别设置有槽肩部16a、16b、17b,而在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轴向一侧部分未设有槽肩部。而且,大径侧保持器8b在轴向另一端部形成有向内朝向的凸缘状锷部34,使该锷部34的外侧面与小径侧保持器9a的轴向一端面沿轴向相对。
[0095] 在装配上述的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情况下,首先装配图11中实线所示的外圈侧装配体33a。为此,最初如图11点划线所示,将各滚球7保持在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b、9a的各凹槽14a、15a内。然后如图11箭头所示,将这些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b、9a保持的各滚球7从外圈5d的轴向一侧插入到该外圈5d的内径侧。由此,如图11实线所示,将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b、9a保持的各滚球7组装到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10、11的内径侧。此时,小径侧保持器9a保持的各滚球7不受各槽肩部16a、16b的存在的影响,能够顺畅地插入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内径侧。与此相对,大径侧保持器8b保持的各滚球7使该大径侧保持器8b弹性变形,一边缩小这些各滚球7的外切圆直径,一边通过槽肩部16a。而且通过槽肩部16a之后,通过大径侧保持器8b的弹性的复原,各滚球7的外切圆直径扩大,变成这些各滚球7组装到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内径侧的状态。
[0096] 在这样完成外圈侧装配体33a后的状态下,可阻止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b、9a保持的各滚球7从这些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b、9a的各凹槽14a、15a内向内径侧脱出。而且,利用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轴向两侧存在的槽肩部16a、16b,阻止该大径侧保持器8b保持的各滚球7从该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内侧向轴向脱出。而且,利用小径侧保持器9a的轴向一端面与大径侧保持器8b的锷部34的外侧面抵接(卡合)阻止小径侧保持器9a保持的各滚球7从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内侧向轴向一侧脱出,并且同样地利用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轴向另一侧存在的槽肩部17b阻止小径侧保持器9a保持的各滚球7向轴向另一侧脱出。从而,能够将外圈5d、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b、9a和各滚球7作为外圈侧装配体
33a一体地处理。如果将这样的外圈侧装配体33a装配完毕,则随后将内圈6c从该外圈侧装配体33a的轴向一侧插入该外圈侧装配体33a的内径侧。由此,如图10所示,通过将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b、9a保持的各滚球7组装到大径侧、小径侧两内圈轨道12、13的外径侧,而完成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装配。
[0097] 在如上构成的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分为外圈侧装配体33a和内圈6c两个要件来处理该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因此,如果轴承制造商装配了该外圈侧装配体33a后发货,那么在差动装置等的各种旋转机械装置的装配现场,就能容易地进行将所述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组装在使用部位的操作。
[0098] 而且,在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情况下,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槽肩部16a、16b。因此,例如,在如同一部分差动装置那样只在运转时向轴承供给润滑油的装置上组装使用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情况下,在运转停止时,能够保持在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下端部积存有润滑油的状态。由此,运转再开时的两列的初期润滑变得良好。即,含有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列利用在该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下端部积存的润滑油而能够良好地实现所述列的初期润滑。另外,关于含有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列,在运转再开的同时,积存在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下端部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被在该大径侧外圈轨道10部分转动的滚球7挤压而向外部溢出,该溢出的润滑油进入到小径侧外圈轨道11,由此所述列的初期润滑变得良好。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上述第2例的情况相同。
[0099] [实施例的第4例]
[0100] 图12~13示出了本发明第2实施方案涉及的实施例的第4例。对于本例的情况,外圈5e以及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c、9c的一部分的形状与前述的图6~9所示的第2例的情况不同。即,外圈5e只在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以及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轴向两侧部分分别设置有槽肩部16b、17a、17b,在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轴向一侧部分未设置槽肩部。而且,在大径侧保持器8c的内周面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整个圆周上设置有内向卡合部35。并且,在小径侧保持器9c的外周面的轴向一端部的整个圆周上设置有外向卡合部36。而且,使该外向卡合部36和内向卡合部35以这些两卡合部35、36的内侧面彼此相对的状态卡合。
[0101] 在装配上述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情况下,首先装配如图13实线所示的外圈侧装配体33b。为此,最初如图13点划线所示,以使大径侧保持器8c的内向卡合部35与小径侧保持器9c的外向卡合部36卡合的状态将各滚球7保持在这些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c、9c的各凹槽14a、15a内。然后如图13箭头所示,将这些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c、9c保持的各滚球7从外圈5e的轴向一侧插入该外圈5e的内径侧。由此,如图13实线所示,将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c、9c保持的各滚球7组装到大径侧、小径侧两外圈轨道
10、11的内径侧。此时,小径侧保持器9c保持的各滚球7使该小径侧保持器9c弹性变形,一边缩小这些各滚球7的外切圆直径,一边通过槽肩部17a。而且通过槽肩部17a之后,通过小径侧保持器9c的弹性复原,各滚球7的外切圆直径扩大,成为这些各滚球7组装到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内径侧的状态。与此相对,大径侧保持器8c保持的各滚球7能够顺畅地插入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内径侧。
[0102] 在这样完成外圈侧装配体33b的状态下,可阻止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c、9c保持的各滚球7从这些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c、9c的各凹槽14a、15a内向内径侧脱出。而且,利用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轴向两侧存在的槽肩部17a、17b阻止小径侧保持器9c保持的各滚球7从该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内侧向轴向脱出。并且,利用大径侧保持器8c的内向卡合部35与小径侧保持器9c的外向卡合部36卡合阻止大径侧保持器8c保持的各滚球7从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内侧向轴向一侧脱出,并且利用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轴向另一侧存在的槽肩部16b同样地阻止大径侧保持器8c保持的各滚球7向轴向另一侧脱出。从而,外圈5e、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c、9c、各滚球7能够作为外圈侧装配体33b一体地处理。
如果将这样的外圈侧装配体33b装配完毕,则随后将内圈6a从该外圈侧装配体33b的轴向一侧插入该外圈侧装配体33b的内径侧。由此,如图12所示,通过将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8c、9c保持的各滚球7组装到大径侧、小径侧两内圈轨道12、13的外径侧,完成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装配。
[0103] 在如上构成的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情况下,也能够分为外圈侧装配体33b和内圈6a两个要件来处理该串联角接触球轴承。因此,如果轴承制造商装配了该外圈侧装配体33b后发货,那么在差动装置等的各种旋转机械装置的装配现场,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所述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组装到使用部位的操作。
[0104] 而且,在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情况下,在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槽肩部17a、17b。因此,在例如一部分的差动装置那样只在运转时向轴承供给润滑油的装置上组装使用本例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情况下,在运转停止时,能够保持在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下端部积存润滑油的状态。从而,在运转再开时两列的初期润滑良好。即,含有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列利用该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下端部积存的润滑油,能够良好实现所述列的初期润滑。另外,关于含有大径侧外圈轨道10的列,在运转再开的同时,小径侧外圈轨道11的下端部积存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被在该小径侧外圈轨道11上转动的各滚球7挤压而向外部溢出,这些溢出的润滑油进入大径侧外圈轨道10,由此所述列的初期润滑变得良好。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前述的图6~9所示的第2例的情况相同。
[0105] 并且,上述各实施例中,作为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采用了本体部分即保持各滚球的部分的形状为圆筒状的构件。但是,在实施本发明时,作为大径侧、小径侧两保持器,也可以采用本体部分的形状为非圆筒状,例如为部分圆锥筒状的构件。
[0106]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107] 本发明不限于适用于装入汽车用的差动齿轮、传送装置等汽车用驱动系统的装置,还能够适用于装入各种旋转机械装置、用于支承在施加有径向负荷以及轴向负荷的状态下旋转的旋转轴的串联角接触球轴承。而且,关于装配顺序,除了特别明确使出的情况之外,不限于图示的例子,也可以如前述专利文献3的记载,在各滚球以及保持器组装到内圈的外径侧的状态下,将该内圈外嵌固定到小齿轮轴等的旋转轴上,然后将内嵌固定到外壳等上的外圈组装到各滚球的周围。还可以,在将外圈、内圈等轨道轮嵌合固定到相对部件上之后,将滚球与保持器一起组装到所述轨道轮的内径侧或外径侧。
[0108] 附图标记的说明:
[0109] 1、1a 滚球轴承
[0110] 2 滚球轴承
[0111] 3、3a 小齿轮轴
[0112] 4 小齿轮
[0113] 5、5a~~5e 外圈
[0114] 6、6a 6c 内圈
[0115] 7 滚球
[0116] 8、8a 8c 大径侧保持器
[0117] 9、9a、9c 小径侧保持器
[0118] 10 大径侧外圈轨道
[0119] 11 小径侧外圈轨道
[0120] 12 大径侧内圈轨道
[0121] 13 小径侧内圈轨道
[0122] 14、14a 凹槽
[0123] 15、15a 凹槽
[0124] 16a、16b 槽肩部
[0125] 17a、17b 槽肩部
[0126] 18a、18b 槽肩部
[0127] 19a、19b 槽肩部
[0128] 21、21a 支承部
[0129] 22、22a 支承孔
[0130] 23 端面
[0131] 24 端面
[0132] 25a~25j 角部
[0133] 26a~26d 倾斜面部
[0134] 27a、27b 圆筒面部
[0135] 31 内圈侧装配体
[0136] 32 嵌入量
[0137] 33、33a、33b 外圈侧装配体
[0138] 34 锷部
[0139] 35 内向卡合部
[0140] 36 外向卡合部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角接触球轴承组件 2020-05-12 36
非对称角接触球轴承 2020-05-13 904
角接触球轴承 2020-05-11 809
一种角接触球轴承 2020-05-13 185
一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2020-05-13 363
角接触球轴承 2020-05-11 945
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 2020-05-14 839
角接触球轴承 2020-05-12 863
角接触球轴承 2020-05-11 494
自润滑角接触球轴承 2020-05-13 26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