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单位和数量 / 方块电阻 / 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阅读:813发布:2021-09-29

专利汇可以提供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LCOS芯片 像素 器件结构,在一 块 P型 硅 衬底上分别按照行与列平行排布若干个像素单元,每行或每列的像素单元包括一由p+-i-P电容器的上极板、 薄膜 绝缘层、p+-i-P电容器的下极板共同构成的p+-i-P电容器和一NMOS管,所述NMOS管中的NMOS管的漏极与p+-i-P电容器的上极板相连接,每行像素单元中NMOS管的栅极分别向两边延伸直至与左、右两个相邻像素单元中的NMOS管的栅极相连形成一条扫描线,且每行像素单元中的扫描线由一条矩形N型掺杂 多晶硅 构成;每列像素单元中设置一条 信号 线,且每列像素单元中NMOS管的源极连接到信号线,并包括所述信号线垂直于所述扫描线。,下面是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 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在一P型衬底(1)上分别按照行与列平行排布若干个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每行或每列的像素单元包括一由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薄膜绝缘层(6)、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共同构成的p+-i-P电容器(24)和一NMOS管(12),所述NMOS管(12)中的NMOS管的漏极(8)与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相连接,每行像素单元中NMOS管的栅极(14)分别向两边延伸直至与左、右两个相邻像素单元中的NMOS管的栅极(14)相连形成一条扫描线(31),且每行像素单元中的扫描线(31)由一条矩形N型掺杂多晶硅构成;每列像素单元中设置一条信号线(32),且每列像素单元中NMOS管的源极(11)连接到信号线(32),并包括所述信号线(32)垂直于所述扫描线(3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MOS管 (12)中的NMOS管的漏极(8)通过连接塞15 (15)、漏-上极板连线(41)、连接塞17 (17)与所述p+-i-P电容器(24)中的口+-1-?电容器的上极板(23)相连接,且每 列或每行像素单元中所述^-1-?电容器(24)共用同一?+-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 每列或每行像素单元中P型硅衬底(1)表面嵌入一 NMOS管的有源区(10)和一 p+-i-P 电容器的下极板(22),所述NM0S管的有源区(10)和所述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 的相邻一侧紧密相连,并包括:所述NMOS管的有源区(10)和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之上设置薄膜绝缘层(6); NMOS管的栅极(14)和电容器的上极板(23)设置 在薄膜绝缘层(6)之上;NMOS管的栅极(14)设置在介于NMOS管的源极(11)与NMOS 管的漏极(8)之间的P型硅衬底(1)部分的正上方,其间夹置薄膜绝缘层(6); p+-i-P 电容器的上极板(23)设置在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的上方,其间夹置薄膜绝 缘层(6); NM0S管的栅极(14)与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之间绝缘,且pM-P 电容器的上极板(23)与相邻像素单元中NMOS管的栅极(14)、 p+-i-P电容器的上极 板(23)之间绝缘;并且包括所述NMOS管的源极(11)和NMOS管的漏极(8)为轻掺 杂N型半导体,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为重掺杂P型半导体;所述NMOS管的 栅极(14)、 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扫描线(31)采用N型多晶硅层形成;第l 层绝缘层(44)设置在NMOS管的栅极(14)和电容器的上极板(23)之上;第2层绝 缘层(45)设置在第l层绝缘层(44)之上;漏-上极板连线(41)、连接塞25 (25)、 连接塞17 (17)、连接塞15 (15)、连接塞29 (29)、信号线(32)设置在第1层绝缘 层(44)与第2层绝缘层(45)之间;第3层绝缘层(46)设置在第2层绝缘层(45) 之上;连接塞26 (26)、连接塞42 (42)设置在第2层绝缘层(45)与第3层绝缘层(46)之间;第2挡光层(43)和连接塞18 (18)设置在第3层绝缘层(46)之上; 连接塞25 (25)、连接塞17 (17)、连接塞15 (15)、连接塞29 (29)在第1层金属层 形成;连接塞26 (26)、连接塞42 (42)、公共电极板(52)在第2层金属层形成;第 2挡光层(43)和连接塞18 (18)用99.99%的金属层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列或每行 像素单元中所述丽OS管(12)和p、i-P电容器(24)之上,第2层绝缘层(45)与第 3层绝缘层(46)之间设置第l挡光层(27),并包括在每行或每列的像素单元中所述 第1挡光层(27)上仅存在一个过孔(28),在每行或每列的像素单元中所述第1挡光 层(27)之上设置第2挡光层(43),且第2挡光层(43)遮盖了所述过孔(28)。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列像素单 元中,第1行与第2行像素单元中的NM0S管(12)共用一个醒0S管的源极(11)和 连接塞29 (29),第2行像素单元与第3行像素单元共用一个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和连接塞25 (25),第3行与第4行像素单元中的丽0S管(12)共用一个NM0S 管的源极(11)和连接塞29 (29),第4行像素单元与第5行像素单元共用一个p+-i-P 电容器的下极板(22)和连接塞25 (25),如此类推该连接关系遍及同一列的各fi^像素 单元;每条扫描线(31)由一条横跨NMOS管的有源区(10)、以所述NMOS管(12)的 沟道长度作为宽度、方块电阻1欧姆/方至10欧姆/方的矩形状N型掺杂多晶硅构成, 且相邻两条矩形状N型掺杂多晶硅之间保持平行;和每列像素单元中存在一条不跨越 扫描线(31)与NM0S管的有源区(10)交叠之区域的信号线(32),且在该列像素单 元中连接塞29 (29)均连接到同一条信号线(32),且相邻的信号线(32)之间不相交。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塞42 (42) 设置在连接塞17 (17)上方,且连接塞42 (42)的一端与第l挡光层(27)之间保持 绝缘距离,该距离在第1挡光层(27)上形成过孔(28),且所述过孔(28)为加工工 艺所能提供的最小间隙;连接塞42 (42)的一端连接连接塞17 (17),连接塞26 (26) 连接连接塞25 (25)和第1挡光层(27);并包括各个像素中的第1挡光层(27)沿 平、垂直方向延展直至相互连接形成公共电极板(52)。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行或每列的 像素单元中第2挡光层(43)与相邻像素的第2挡光层之间存在保持绝缘的距离,且 该距离为加工工艺所能提供的最小距离,并且所述第2挡光层(43)通过连接塞18(18) 与连接塞42 (42)的另一端相连。
7、 适于本发明的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在P型衬底区(1)进行P型重掺杂制作出pM-P电容器的下极板(22), 第二步:依次沉积薄膜绝缘层(6)、 N型掺杂多晶硅层(61),第三步:采用光刻工艺和单层多晶硅自对准工艺制作形成NMOS管的栅极(14)和 p+小P电容器的上极板(23),第四步:在P型衬底区(1)进行N型轻掺杂制作NMOS管的源极(11)和NMOS 管的漏极(8),第五步:沉积第1层绝缘层(44)并采用光刻工艺在第1层绝缘层(44)上刻蚀出隨0S管的漏极接触窗口 (63)、 NMOS管的源极接触窗口 (64)、 p+-i_P电容器的上极板 接触窗口 (65)、 ?+4_?电容器的下极板接触窗口 (66),第六步:制作第1层金属层并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出连接塞15 (15)、连接塞17 (17)、 连接塞25 (25)、连接塞29 (29)以及漏-上极板连线(41),第七步:沉积第2层绝缘层(45)并采用光刻工艺在第2层绝缘层(45)上刻蚀出 连接塞25接触窗口 (73)、连接塞17接触窗口 (74),第八步:制作第2层金属层并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出连接塞26 (26)、连接塞42 (42) 和第1挡光层(27),并且连接塞42 (42)的一端与第1挡光层(27)之间保持绝缘距 离,该距离在第l挡光层(27)上形成过孔(28),且所述过孔(28)为加工工艺所能提 供的最小间隙,第九步:沉积第3层绝缘层(46)并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整平第3层绝缘层(46), 在整平的第3层绝缘层(46)上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出连接塞18接触窗口 (77),第十步:采用含AL (铝)为99.99%的纯铝金属材料制作厚度为150纳米至200纳 米的第3层金属,并采用光刻工艺在第3层金属上刻蚀出连接塞18 (18)、充当第2挡 光层(43)的像素电极。

说明书全文

LC0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信息科学技术学科的微电子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C0S芯片 像素器件结构、平面布局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LCOS (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液晶)显示器技术是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显示)技术与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互 补金属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有机结合的反射型新型显示技术(ChrisChirmock.
"Microdisplays and Manufacturing Infrastructure Mature at SID2000"
{Information Display》,2000年9, P18)。首先在单晶硅片上运用CMOS工艺制作每 行或每列的像素均拥有反射电极的LCOS芯片,然后将LCOS芯片与拥有透明电极的玻璃 基板保持适当距离贴合,且在LCOS芯片与拥有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之间灌入液晶材料, 并用适量封结胶把液晶材料固定在LCOS芯片与拥有透明电极的玻璃基板之间形成反射 式液晶屏,通过传输不同电压值于LCOS芯片上每行或每列的像素的反射电极,从而控 制液晶材料导光强弱,实行对入射光的反射程度调制完成(灰度)图像显示。
图4是公知由数个LCOS芯片像素单元构成的像素电路原理图,即沿LCOS芯片的 平方向设置数条扫描线(31),沿LCOS芯片的垂直方向设置数列信号线(32),在扫描 线(31)和信号线(32)的每个相交叉部分由l个NMOS管(12)和l个MOS型电容器
(20)如图4所示地构成LC0S芯片像素单元(30);各行LCOS芯片像素单元(30)中 NM0S管(N-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N型沟道金属氧化物 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14)连接到各行中的同一扫描线(31),各列像素单元中NMOS 管的源极G1)连接到各列中的同一信号线(32),各列像素单元中NM0S管的背电极(21)、 MOS型电容器的源极(7)、 MOS型电容器的漏极(3)、 MOS型电容器的背电极(2)互相 连接且接到地线(33),在各个LCOS芯片像素单元(30)中,NM0S管的漏极(8)与MOS 型电容器的栅极(19)相连通。
图5是公知LC0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设置在P型硅 衬底(1)上的1个NM0S管(12)和1个M0S型电容器(20)组成像素单元,其中,隨0S 管的有源区(10)由隨0S管的源极(11)、麵0S管的漏极(8)以及丽0S管的源极(11) 与NM0S管的源极(8)之间的P型硅衬底(1)部分组成;M0S型电容器的有源区(5)
由M0S型电容器的源极(7)、 M0S型电容器的漏极(3)以及M0S型电容器的源极(7) 与MOS型电容器的漏极(3)之间的P型硅衬底(1)部分组成;并且NM0S管的有源区(10) 、 NMOS管的背电极(21)、 MOS型电容器的有源区(5)、 MOS型电容器的背电极(2) 设置在P型硅衬底(1)上;NMOS管的源极(11)、 NMOS管的漏极(8)、 MOS型电容器 的源极(7)、 MOS型电容器的漏极(3)均为N型半导体,隨OS管的背电极(21)、 MOS 型电容器的背电极(2)均为P型半导体;NMOS管的栅极(14)设置在NMOS管的源极
(11) 和NMOS管的漏极(8)之间的区域上,薄膜绝缘层(6)夹置其中;MOS型电容 器的栅极(19)设置在MOS型电容器的源极(7)、 MOS型电容器的漏极(3)之间的区 域上,薄膜绝缘层(6)夹置其中;连接塞17 (17)的一端连接MOS型电容器的栅极(19), 连接塞15 (15)的一端连接NMOS管的漏极(8),漏-栅连线(16)连接连接塞15 (15) 与连接塞17 (17)的另一端;连接塞18 (18)把连接塞17 (17)的另一端与反射电极
(13)相连接。
如图4、图5所示,当地线(33)接到地电势,即隨0S管的背电极(21)、 M0S型 电容器的源极(7)、 M0S型电容器的漏极(3)、 M0S型电容器的背电极(2)接到地电势, 当扫描线(31)施加超过NM0S管栅电压阈值的电势于NM0S管的栅极(14), NMOS管的 源极(11)与NM0S管的漏极(8)之间形成NM0S管的沟道导电层(9),使NM0S管的源 极(11)与NM0S管的漏极(8)之间导通,信号线(32)施加在NM0S管的源极(11) 的信号电压就传输到NM0S管的漏极(8),并通过连接塞15 (15)、漏-栅连线(16)、 连接塞17 (17)传输到M0S型电容器的栅极(19),当所传输的信号电压电势超过NMOS 管栅电压阈值,就在M0S型电容器的源极(7)、 M0S型电容器的漏极(3)之间的区域 出现M0S型电容器的沟道导电层(4),由M0S型电容器的沟道导电层(4)、薄膜绝缘层 (6)、 M0S型电容器的栅极(19)共同构成M0S型电容器(20)的存储电荷的功能结构, 该MOS型电容器(20)能够存贮由连接塞(17)传输过来的、超过NM0S管栅电压阈值 的信号电压部分,所存储的信号电压部分同时通过连接塞17 (17)、连接塞18 (18)传 输到反射电极(13)。上述公知LC0S芯片像素单元内部器件的布局与结构占据的空间较 大,同时M0S型电容器会减小M0S型电容器存储的信号电压的有效电势幅度。
公开号为CN155693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和反射式液晶投影仪"的结构,(参见该说明书第3页第26行至说明书第11页第5行) 将如图5所示的设置在P型硅衬底(1)上的M0S型电容器的源极(7)和M0S型电容器 的漏极(3)取消、丽0S管的背电极(21)与M0S型电容器的背电极(2)合并为一个 电极;这样做,尽管消除了M0S型电容器的源极(7)和M0S型电容器的漏极(3)占据 的空间,但仍然需要对M0S型电容器的栅极(19)施加超过隨0S管栅电压阈值的电势 才能在M0S型电容器的源极(7)、 M0S型电容器的漏极(3)之间的区域出现M0S型电 容器的沟道导电层(4),该M0S型电容器的沟道导电层(4)与薄膜绝缘层(6)、 M0S 型电容器的栅极(19)才能构成电容器,从而减小了 M0S型电容器存储的信号电压的有效电势幅度。
总之,公知的像素单元器件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1) M0S型电容器需要对M0S型电容器的栅极(19)施加超过NM0S管栅电压阈值的 电势才能在M0S型电容器的源极(7)、 MOS型电容器的漏极(3)之间的区域出 现M0S型电容器的导电层(4),该M0S型电容器的导电层(4)与薄膜绝缘层(6)、 MOS型电容器的栅极(19)才能形成电容器,即需要从MOS型电容器所存储的信 号电压中分出一部分电势来形成MOS型电容器的导电层(4),如此就减小了MOS 型电容器存储的信号电压的有效电势幅度。
(2) 像素单元所在P型硅衬底(1)被分成NM0S管有源区(10)、 M0S型电容器的有 源区(5)、 NMOS管的背电极(21)区、MOS型电容器的背电极(2)区以及这些 区之间的隔离区,如此构成的平面布局不利于縮小像素单元尺寸,有碍增加像素 单元数目,影响LC0S显示分辨率的提高。
(3) 公知LCO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截面示意图中,没有设置专的挡光结构,而 实际上LC0S芯片像素单元总是面对强光的照射,光线辐射到NM0S管的有源区
(10)会引起光生载流子,导致形成非NM0S管的栅极(14)作用的、NMOS管的 沟道导电层(9),使NMOS管的源极(11)与NMOS管的漏极(8)之间导通,引 起NM0S管失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上的缺陷,提 供一种LC0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在一P型硅衬底(1)上分别按照行与列平行排布若干 个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每行或每列的像素单元包括一由p+_i-P电容器的上极板 (23)、薄膜绝缘层(6)、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共同构成的p+-i-P电容器(24) 和一NM0S管(12),所述NM0S管(12)中的NMOS管的漏极(8)与p+-i-P电容器的上 极板(23)相连接,每行像素单元中NMOS管的栅极(14)分别向两边延伸直至与左、 右两个相邻像素单元中的NMOS管的栅极(14)相连形成一条扫描线(31),且每行像素 单元中的扫描线(31)由一条矩形N型惨杂多晶硅构成;每列像素单元中设置一条信号 线(32),且每列像素单元中刚0S管的源极(U)连接到信号线(32),并包括所述信 号线(32)垂直于所述扫描线(31)。
所述NMOS管(12)中的醒OS管的漏极(8)通过连接塞15 (15)、漏-上极板连线 (41)、连接塞17 (17)与所述口+-1-?电容器(24)中的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 相连接,且每列或每行像素单元中所述?+-1^电容器(24)共用同一?+_1-P电容器的 下极板(22),每列或每行像素单元中P型硅衬底(1)表面嵌入一 丽QS管的有源区(10)和一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所述NMOS管的有源区(10)和所述口+-i-P电容器 的下极板(22)的相邻一侧紧密相连,并包括:所述NMOS管的有源区(10)和?+-:1-? 电容器的下极板(22)之上设置薄膜绝缘层(6); NM0S管的栅极(14)和电容器的上 极板(23)设置在薄膜绝缘层(6)之上;NM0S管的栅极(14)设置在介于NM0S管的 源极(11)与NMOS管的漏极(8)之间的P型硅衬底(1)部分的正上方,其间夹置薄 膜绝缘层(6): 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设置在^-卜P电容器的下极板(22)的 上方,其间夹置薄膜绝缘层(6); NM0S管的栅极(14)与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 之间绝缘,且p+-i_P电容器的上极板(23)与相邻像素单元中NM0S管的栅极(14)、 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之间绝缘;并且包括所述NM0S管的源极(11)和NM0S 管的漏极(8)为轻掺杂N型半导体,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为重掺杂P型半导 体;所述NMOS管的栅极(14)、 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扫描线(31)采用N型 多晶硅层形成;第1层绝缘层(44)设置在NM0S管的栅极(14)和电容器的上极板(23) 之上;第2层绝缘层(45)设置在第l层绝缘层(44)之上;漏-上极板连线(41)、连 接塞25 (25)、连接塞17 (17)、连接塞15 (15)、连接塞29 (29)、信号线(32)设置 在第1层绝缘层(44)与第2层绝缘层(45)之间;第3层绝缘层(46)设置在第2 层绝缘层(45)之上;连接塞26 (26)、连接塞42 (42)设置在第2层绝缘层(45)与 第3层绝缘层(46)之间;第2挡光层(43)和连接塞18 (18)设置在第3层绝缘层 (46)之上;连接塞25 (25)、连接塞17 (17)、连接塞15 (15)、连接塞29 (29)在 第l层金属层形成;连接塞26 (26)、连接塞42 (42)、公共电极板(52)在第2层金 属层形成;第2挡光层(43)和连接塞18 (18)用99.99%的金属层形成。
所述的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在每列或每行像素单元中所述NMOS管(12)和 p+-i-P电容器(24)之上,第2层绝缘层(45)与第3层绝缘层(46)之间设置第1 挡光层(27),并包括在每行或每列的像素单元中所述第l挡光层(27)上仅存在一个 过孔(2S),在每行或每列的像素单元中所述第1挡光层(27)之上设置第2挡光层(43), 且第2挡光层(43)遮盖了所述过孔(28)。
所述的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在每列像素单元中,第1行与第2行像素单元中 的NM0S管(12)共用一个醒OS管的源极(11)和连接塞29 (29),第2行像素单元与 第3行像素单元共用一个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和连接塞25 (25),第3行与第 4行像素单元中的NM0S管(12)共用一个NMOS管的源极(11)和连接塞29 (29),第 4行像素单元与第5行像素单元共用一个p+-i_P电容器的下极板(22)和连接塞25(25), 如此类推该连接关系遍及同一列的各行像素单元;每条扫描线(31)由一条横跨NM0S 管的有源区(10)、以所述NM0S管(12)的沟道长度作为宽度、方块电阻l欧姆/方至 10欧姆/方的矩形状N型掺杂多晶硅构成,且相邻两条矩形状N型掺杂多晶硅之间保持 平行;和每列像素单元中存在一条不跨越扫描线(31)与隨OS管的有源区(10)交叠 之区域的信号线(32),且在该列像素单元中连接塞29(29)均连接到同一条信号线(32),且相邻的信号线(32)之间不相交。
在所述的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中,连接塞42 (42)设置在连接塞17 (17)上 方,且连接塞42 (42)的一端与第1挡光层(27)之间保持绝缘距离,该距离在第1 挡光层(27)上形成过孔(28),且所述过孔(28)为加工工艺所能提供的最小间隙; 连接塞42 (42)的一端连接连接塞17 (17),连接塞26 (26)连接连接塞25 (25)和 第l挡光层(27);并包括各个像素中的第l挡光层(27)沿水平、垂直方向延展直至 相互连接形成公共电极板(52)。
所述的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每行或每列的像素单元中所述第2挡光层(43) 与相邻像素的第2挡光层之间存在保持绝缘的距离,且该距离为加工工艺所能提供的最 小距离,并且所述第2挡光层(43)通过连接塞18 (18)与连接塞42 (42)的另一端 相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于本发明的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
第一步:在P型衬底区(1)进行P型重掺杂制作出p+小P电容器的下极板(22), 第二步:依次沉积薄膜绝缘层(6)、 N型掺杂多晶硅层(61),
第三步:采用光刻工艺和单层多晶硅自对准工艺制作形成NMOS管的栅极(14)和 p+小P电容器的上极板(23),
第四步:在P型衬底区(1)进行N型轻掺杂制作NMOS管的源极(11)和NMOS 管的漏极(8),
第五步:沉积第1层绝缘层(44)并采用光刻工艺在第1层绝缘层(44)上刻蚀出 NMOS管的漏极接触窗口 (63)、 NMOS管的源极接触窗口 (64)、 p+-i-P电容器的上极板接 触窗口 (65)、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接触窗口 (66),
第六步:制作第1层金属层并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出连接塞15 (15)、连接塞17 (17)、 连接塞25 (25)、连接塞29 (29)以及漏-上极板连线(41),
第七步:沉积第2层绝缘层(45)并采用光刻工艺在第2层绝缘层(45)上刻蚀出 连接塞25接触窗口 (73)、连接塞17接触窗口 (74),
第八步:制作第2层金属层并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出连接塞26 (26)、连接塞42 (42) 和第1挡光层(27),并且连接塞42 (42)的一端与第1挡光层(27)之间保持绝缘距离, 该距离在第l挡光层(27)上形成过孔(28),且所述过孔(28)为加工工艺所能提供的 最小间隙,
第九步:沉积第3层绝缘层(46)并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整平第3层绝缘层(46), 在整平的第3层绝缘层(46)上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出连接塞18接触窗口 (77),
第十步:采用含AL (铝)为99.99%的纯铝金属材料制作厚度为150纳米至200纳 米的第3层金属,并采用光刻工艺在第3层金属上刻蚀出连接塞18 (18)、充当第2挡光 层(43)的像素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采用的?+-i-P电容器(24)、双层挡光层结构、共用器件 的平面布局方式具备以下优点:
(1) 在P型衬底上形成p+型重掺杂材料,由于p+型重掺杂材料为导体,可以起到M0S 型电容器的沟道导电层(4)的作用,因此使用p+型重掺杂材料制作存储电容器 的下电极,就不需要对所制备P+-i-P电容器的上电极施加额外电势来形成下电 极,从而扩展了被存储信号电势的有效幅值;
(2) 每行或每列的像素(是有意区别才使用"像素"与"像素单元"两种表达的吗? 如否,请尽量将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称谓统一)中除NMOS管的有源区 外均为p+型重掺杂区,且P+型重掺杂区连成一体,当该p+型重掺杂区接到地电势 时,将比图5所示的公知LC0S像素具备更强的电学稳定性和抗噪能
(3) p+-i-P电容器比公知LC0S像素中的MOS型电容器(20)占用更小的空间,将有 助于实现更高分辨率的LC0S显示;
(4) 每行或每列的像素中第1挡光层(27)、连接塞26 (26)、连接塞25 (25)、 p+-i-P 电容器的下极板(22)相互连通,当在第l挡光层(27)施加地电势,就形成一 个电磁屏蔽空间,可避免像素单元受到干扰,有助于提高显示质量
(5) 所述的双层挡光结构有助于解决漏光问题,尤其是第1挡光层(27)仅有一个过 孔(28),可以把漏光程度控制到最低;
(6) 当公共电极板(52)断开与地电势的连接,并接通测试探头,即断开了第1挡光 层(27)与地电势的连接,在扫描线(31)和信号线(32)进行电检测时,测量 公共电极板(52)的电位,可以检测出在扫描线(31)和信号线(32)与第1 挡光层(27)之间是否短路
(7) N型掺杂多晶硅具有较小的电阻率,采用N型掺杂多晶硅作扫描线,减小了扫描 信号电势在每行各像素NMOS管的栅(14)之间传输的延迟时间;
(8) 行像素之间通过共用NM0S管的源极(11)、连接塞29 (29),可以提高像素的行 数目;
(9) 行像素之间通过共用p+-i_P电容器的下极板(22)、连接塞26 (26)、连接塞25
(25),可以取道扩大了NMOS背电极(21)区域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像素抗噪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LC0S芯片像素结构平面布局示意图;其中:8: NM0S管的漏极,10: 丽0S管的有源区,11:丽0S管的源极,12:丽0S管,14:剛OS管的栅极,15:连接塞
15, 18:连接塞18, 23: p+-i_P电容器的上极板,24: p+-i-P电容器,26:连接塞26,28:过孔,29:连接塞29, 31:扫描线,32:信号线,41:漏-上极板连线,43:第2
挡光层。
图2是图1的M'剖面示意图,也是第十步制作后的LC0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的 截面示意图;其中:1: P型硅衬底,6:薄膜绝缘层,8: NM0S管的漏极,10: NM0S管的 有源区,11: NM0S管的源极,12: NM0S管,14: NM0S管的栅极,15:连接塞15, 17: 连接塞17, 18:连接塞18, 22: p+-i_P电容器的下极板,23《p+-i-P电容器的上极板, 24: p+-i-P电容器,25:连接塞25, 26:连接塞26, 27:第1挡光层,28:过孔,29: 连接塞29, 41:漏-上极板连线,42:连接塞42, 43:第2挡光层,44:第1层绝缘层, 45:第2层绝缘层,46:第3层绝缘层。
图3是本发明LC0S芯片像素单元构成的数个像素电路原理图;其中:8: NM0S管的 漏极,11: NM0S管的源极,12: NM0S管,14: NM0S管的栅极,22: p+-i-P电容器的下
极板,23: p+_i-P电容器的上极板,24: P+-i-P电容器,31:扫描线,32:信号线,52: 公共电极板,55:本发明的LCOS芯片像素单元;
图4是公知的数个LC0S芯片像素单元构成的像素电路原理图;其中:2: MOS型电容 器的背电极,3: MOS型电容器的漏极,7: MOS型电容器的漏极,8: NMOS管的漏极,11: NMOS管的源极,12: NM0S管,14: NM0S管的栅极,20: M0S型电容器,21: NMOS管的背
电极;30: LCOS芯片像素单元;31:扫描线,32:信号线,33:地线;
图5是公知的LC0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截面示意图;其中:1: P型硅衬底,2:
MOS型电容器的背电极,3: MOS型电容器的漏极,4: MOS型电容器的沟道导电层,5: MOS 型电容器的有源区,6:薄膜绝缘层,7: MOS型电容器的漏极,8: NMOS管的漏极,9: NMOS管的沟道导电层,10: NMOS管的有源区,11: NMOS管的源极,12: NMOS管,13:
反射电极,14: NMOS管的栅极,15:连接塞15, 16:漏-栅连线,17:连接塞17, 18:
连接塞18, 19: MOS型电容器的栅极,20: MOS型电容器;21: NMOS管的背电极。
图6至图14以及图2为制备过程中LCO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逐步叠加的截面示 意图;
图6是第一步制作后的LC0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 P型硅
衬底,22: p+_i-P电容器的下极板。
图7是第二步制作后的LC0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 P型 硅衬底,6:薄膜绝缘层,22: p+-i_P电容器的下极板,61: N型掺杂多晶硅层。
图8是第三步制作后的LC0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 P型硅 衬底,6:薄膜绝缘层,14:剛OS管的栅极,22: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3: p+-i-P
电容器的上极板。
图9是第四步制作后的LC0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 P型硅 衬底,6:薄膜绝缘层,8:陋OS管的漏极,11: NMOS管的源极,14:丽OS管的栅极,22: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3: p+-i-P电容器的上极板。图10是第五步制作后的LC0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 P型 硅衬底,6:薄膜绝缘层,8: NM0S管的漏极,11: NM0S管的源极,14: NM0S管的栅极, 22: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3: p+-i-P电容器的上极板,44:第1层绝缘层,63: NM0S 管的漏极接触窗口, 64: NMOS管的源极接触窗口, 65: p+-i-P电容器的上极板接触窗口, 66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接触窗口 。
图11是第六步制作后的LC0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 P型 硅衬底,6:薄膜绝缘层,8: NM0S管的漏极,11: NM0S管的源极,14: NM0S管的栅极, 15:连接塞15, 17:连接塞17, 22: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3: p+-i-P电容器的上 极板,25:连接塞25, 29:连接塞29, 41:漏-上极板连线,63: NMOS管的漏极接触窗 口, 64: NMOS管的源极接触窗口, 65: p+-i-P电容器的上极板接触窗口 , 66 p+-i-P电
容器的下极板接触窗口。
图12是第七步制作后的LC0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 P型 硅衬底,6:薄膜绝缘层,8: NMOS管的漏极,11: NMOS管的源极,14: NMOS管的栅极,
15:连接塞15, 17:连接塞17, 22: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3: p+-i-P电容器的上
极板,25:连接塞25, 29:连接塞29, 41:漏-上极板连线,45:第2层绝缘层,73连 接塞25接触窗口, 74:连接塞17接触窗口。
图13是第八步制作后的LC0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 P型 硅衬底,6:薄膜绝缘层,8: NMOS管的漏极,11: NMOS管的源极,14: NMOS管的栅极, 15:连接塞15, 17:连接塞17, 22: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3: p+-i-P电容器的上 极板,25:连接塞25, 26:连接塞26, 27:第1挡光层,28:过孔,29:连接塞29, 41: 漏-上极板连线,42:连接塞42。
图14是第九步制作后的LC0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 P型 硅衬底,6:薄膜绝缘层,8: NMOS管的漏极,11: NMOS管的源极,14: NMOS管的栅极, 15:连接塞15, 17:连接塞17, 22: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3: p+-i-P电容器的上 极板,25:连接塞25, 26:连接塞26, 27:第1挡光层,28:过孔,29:连接塞29, 41: 漏-上极板连线,42:连接塞42, 46:第3层绝缘层,77:连接塞18接触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LCOS芯片像素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参 见附图l、图2、图3, 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在一块P型硅衬底(1)上分别按照
行与列平行排布若干个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每行或每列的像素单元包括一由p+-i-p
电容器的上极板(23)、薄膜绝缘层(6)^+4-?电容器的下极板(22)共同构成的卜-i-P 电容器(24)和一NMOS管(12),所述NMOS管(12)中的NMOS管的漏极(8)与p+-i-P 电容器的上极板(23)相连接,每行像素单元中NMOS管的栅极(14)分别向两边延伸 直至与左、右两个相邻像素单元中的羅OS管的栅极(14)相连形成一条扫描线(31), 且每行像素单元中的扫描线(31)由一条矩形N型掺杂多晶硅构成;每列像素单元中设置一条信号线(32),且每列像素单元中NMOS管的源极(11)连接到信号线(32),并 包括所述信号线(32)垂直于所述扫描线(31)。
参见附图l,在每列像素中,第1行与第2行像素中的NM0S管(12)共用一个NMOS 管的源极(11)和连接塞29 (29),第2行像素与第3行像素共用一个p+-i-P电容器的 下极板(22)和连接塞25 (25),第3行与第4行像素中的NM0S管(12)共用一个NMOS 管的源极(11)和连接塞29 (29),第4行像素与第5行像素共用一个?+-i-P电容器的 下极板(22)和连接塞25 (25),如此类推该连接关系遍及同一列的各行像素;和,
如图1所示,每条扫描线(31)由一条横跨NMOS管的有源区(10)、以所述NMOS管 (12)的沟道长度作为宽度、电阻率小于常规多晶硅(方块电阻1欧姆/方至10欧姆/方) 的矩形状N型掺杂多晶硅构成,且相邻两条矩形状N型掺杂多晶硅之间保持平行;和
每列像素中存在一条不穿越扫描线(31)与NMOS管的有源区(10)交叠之区域的信 号线(32),且在该列像素中连接塞29 (29)均连接到同一条信号线(32),且相邻的信 号线(32)之间不相交;和,
每行或每列的像素中P型硅衬底(1)表面嵌入一NMOS管的有源区(10)和一p+-i-P 电容器的下极板(22),所述NMOS管的有源区(10)和所述?+-1-P电容器的下极板(22) 的相邻一侧紧密相连,且每列或每行像素单元中所述P+-i-P电容器(24)共用同一 p+-i-P 电容器的下极板(22)。
如图2所示,所述NMOS管的有源区(10)和p+-i_P电容器的下极板(22)之上设置 薄膜绝缘层(6); NM0S管的栅极(14)和电容器的上极板(23)设置在薄膜绝缘层(6) 之上;第l层绝缘层(44)设置在NMOS管的栅极(14)和电容器的上极板(23)之上; 第2层绝缘层(45)设置在第l层绝缘层(44)之上;漏-上极板连线(41)、连接塞25 (25)、连接塞17 (17)、连接塞15 (15)、连接塞29 (29)、信号线(32)设置在第1 层绝缘层(44)与第2层绝缘层(45)之间;第3层绝缘层(46)设置在第2层绝缘层 (45)之上;连接塞26 (26)、连接塞42 (42)设置在第2层绝缘层(45)与第3层绝 缘层(46)之间;第2挡光层(43)和连接塞18 (18)设置在第3层绝缘层(46)之上;
NM0S管(12)的有源区包括NM0S管的源极(11)、 NM0S管的漏极(8),和介于隨0S 管的源极(11)与NM0S管的漏极(8)之间的P型硅衬底(1)部分,NM0S管的源极(11) 和NMOS管的漏极(8)为轻掺杂N型半导体,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为重掺杂P 型半导体。
参见附图2, NMOS管的栅极(14)设置在介于醒0S管的源极(11)与醒0S管的漏 极(8)之间的P型硅衬底(1)部分的正上方,其间夹置薄膜绝缘层(6); p+_i-P电容 器的上极板(23)设置在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的上方,其间夹置薄膜绝缘层(6); 隨0S管的栅极(14)与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之间绝缘,且p+-i-P电容器的上极 板(23)与相邻像素中顺03管的栅极(14)、?+-卜P电容器的上极板(23)之间绝缘;丽0S 管的栅极(14)与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均为N型多晶硅层形成;参见附图3,每行各个像素中所述NMOS管的栅极(14)分别沿左、右两个水平方向 延伸直至与左、右两个相邻像素中所述NMOS管的栅极(14)相连形成一条扫描线(31) 相邻扫描线(31)保持平行;扫描线(31)采用N型多晶硅层形成;
参见图l、图2、图3,用N型多晶硅层形成所述NMOS管的栅极(14)、 p+-i-P电容 器的上极板(23)、扫描线(31);用第1层金属层形成连接塞25 (25)、连接塞17 (17)、 连接塞15 (15)、连接塞29 (29);用第2层金属层形成第1挡光层(27)、连接塞26 (26)、 连接塞42 (42)、公共电极板(52);用含AL (铝)为99.99%的纯AJL金属层形成第2 挡光层(43)和连接塞18 (18);
参见附图l和附图2,每列各个像素中NMOS管的源极(11)通过连接塞29 (29)的 一端连接到信号线(32),且所述信号线(32)垂直于所述扫描线(31);
参见附图2,连接塞25 (25)与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相连接,连接塞17 (17)的一端与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相连接,连接塞15 (15)的一端与NMOS 管的漏极(8)相连接,连接塞29 (29)的一端与NMOS管的源极(11)相连接;且漏-上极板连线(41)连接连接塞17 (17)的另一端和连接塞15 (15)的另一端;
在每列或每行像素单元中所述NMOS管(12)和p+-i-P电容器(24)之上,第2层绝 缘层(45)与第3层绝缘层(46)之间设置第l挡光层(27),并包括在每行或每列的像 素单元中所述第l挡光层(27)上仅存在一个过孔(28),在每行或每列的像素单元中所 述第1挡光层(27)之上设置第2挡光层(43),且第2挡光层(43)遮盖了所述过孔(28)。 每行或每列的像素单元中所述第2挡光层(43)与相邻像素的第2挡光层之间存在 保持绝缘的距离,且该距离为加工工艺所能提供的最小距离,并且所述第2挡光层(43) 通过连接塞18 (18)与连接塞42 (42)的另一端相连。
参见附图2和附图3,连接塞42 (42)设置在连接塞17 (17)上方,且连接塞42 (42) 的一端与第1挡光层(27)之间保持绝缘距离,该距离在第1挡光层(27)上形成过孔 (28),且所述过孔(28)为加工工艺所能提供的最小间隙,这样可以把漏光程度控制到 最低;连接塞42 (42)的一端连接连接塞17 (17),连接塞26 (26)连接连接塞25 (25) 和第l挡光层(27);并包括各个像素中的第l挡光层(27)沿水平、垂直方向延展直至 相互连接形成公共电极板(52);
参见附图2和附图5,所述第2挡光层(43)也是LCOS像素的反射电极(13);所述 第2挡光层(43)与相邻像素的第2挡光层的距离为加工工艺所能提供的最小距离,这 样可以提供最大的开口率,连接塞18 (18)相连第2挡光层(43)与连接塞42 (42);
当通过第l挡光层(27)、连接塞26 (26)和连接塞25 (25)把。+-卜?电容器的下 极板(22)接为地电势,当扫描线(31)输入超过所述醒OS管(12)栅电压阈值的电势、 所述NMOS管的源极(11)和所述NMOS管的漏极(8)导通、所述信号线(32)上的信号 电压的电势传输到所述漏-上极板连线(23),传到所述漏-上极板连线(23)的信号电压 的电势就存储到把P+_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不需要额外施加电势形成导电层来充
14当电容器的下电极。
图6至图14以及图2为制备过程中LC0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逐步叠加的截面示 意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COS芯片像素器件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参见图6:在P型衬底区(1)进行P型重掺杂制作出p+-i-P电容器的下极板 (22),
第二步参见图7:依次沉积薄膜绝缘层(6)、 N型掺杂多晶硅层(61), 第三步参见图7和图8:釆用光刻工艺和单层多晶硅自对准工艺把图7中所述的N
型掺杂多晶硅层(61)制作形成NMOS管的栅极(14)和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 第四步参见图9:在P型衬底区(1)进行N型轻掺杂制作NM0S管的源极(11)和
NM0S管的漏极(8),
第五步参见图10:沉积第1层绝缘层(44)并采用光刻工艺在第1层绝缘层(44) 上刻蚀出NMOS管的漏极接触窗口 (63)、 NMOS管的源极接触窗口 (64)、 p+-i-P电容器 的上极板接触窗口 (65)、 p+_i-P电容器的下极板接触窗口 (66),
第六步参见图11:制作第1层金属层并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出连接塞15 (15)、连接 塞17 (17)、连接塞25 (25)、连接塞29 (29)以及漏-上极板连线(41),
第七步参见图12:沉积第2层绝缘层(45)并釆用光刻工艺在第2层绝缘层(45) 上刻蚀出连接塞25接触窗口 (73)、连接塞17接触窗口 (74),
第八步参见图13:制作第2层金属层并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出连接塞26 (26)、连接 塞42 (42)和第1挡光层(27),并且连接塞42 (42)的一端与第1挡光层(27)之间 保持绝缘距离,该距离在第l挡光层(27)上形成过孔(28),且所述过孔(28)为加工 工艺所能提供的最小间隙,
第九步参见图14:沉积第3层绝缘层(46)并采用CMP(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整平第3 层绝缘层(46),在整平的第3层绝缘层(46)上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出连接塞18接触窗 口 (77),
第十步参见图2:采用含铝(AL)为99.99%的纯铝金属材料制作厚度为150纳米至 200纳米的第3层金属,并采用光刻工艺在第3层'金属上刻蚀出连接塞18 (18)、充当第 2挡光层(43)的像素电极;(蓝字内容与以下内容多有重复,建议合并后只保留一次即 包含权利要求7的全部内容,且有全部补充内容的最为详尽的描述即可,我做还是您来 做?我很愿意做,只怕没有您做的好而快。)
结合图6至图14以及图2细分制备方法如下:
参见图6,第一步制作后的LCOS芯片像素单元器件结构的截面示意图,首先遵照单 层多晶硅CMOS工艺要求,采用轻掺杂P型晶向硅材料作为P型衬底区(1),并在P型衬 底区(1)进行?型重掺杂制备出?+_卜?电容器的下极板(22);
参见图7,接着先在所述P型衬底区(1)以及口+-卜?电容器的下极板(22)之上沉积一层厚度50纳米至150纳米的薄膜绝缘层(6),然后在所述的薄膜绝缘层(6)上制 作N型掺杂多晶硅层(61);
参见图7和图8,接着采用光刻工艺把上述N型掺杂多晶硅层制作形成NM0S管的栅 极(14)和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还包括:采用单层多晶硅自对准工艺和光刻 工艺去除NMOS管的栅极(14)和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之间的薄膜绝缘层(6);
参见图9,接着在P型硅衬底层(1)上进行N型轻掺杂制作NMOS管的源极(11)和 NM0S管的漏极(8);
参见图10,接着沉积覆盖所述NMOS管的栅极(14)、 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22)、 NMOS管的源极(11)和NMOS管的漏极(8)的第1层绝 缘层(44),还包括:同时采用光刻工艺在第1层绝缘层(44)上刻蚀出分别暴露部分NMOS 管的漏极(8)、 NM0S管的源极(11)、 p+-i-P电容器的上极板(23)、 p+-i-P电容器的下 极板(22)的NMOS管的漏极接触窗口 (63)、 NMOS管的源极接触窗口 (64)、 p+-i-P电 容器的上极板接触窗口 (65)、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接触窗口 (66);
参见菌11,接着制作覆盖在第1层绝缘层(44)上、且分别充满所述NMOS管的漏极 接触窗口 (63)、 NMOS管的源极接触窗口 (64)、 p+-i-P电容器的上极板接触窗口 (65)、 p+-i-P电容器的下极板接触窗口 (66)的第1层金属层,还包括:同时采用光刻工艺在 第1层金属层上刻蚀出所述连接塞15 (15)、连接塞17 (17)、连接塞25 (25)、连接塞 29 (29)、漏-上极板连线(41);
参见图12,接着制作覆盖所述第1层绝缘层(44)以及所述连接塞15 (15)、连接 塞17 (17)、连接塞25 (25)、连接塞29 (29)、漏-上极板连线(41)的第2层绝缘层(45), 还包括:同时采用光刻工艺在第2层绝缘层(45)上刻蚀出分别暴露部分连接塞25 (25)、 连接塞17 (17)的连接塞25接触窗口 (73)、连接塞17接触窗口 (74);
参见图13,接着制作覆盖且分别填满所述连接塞25接触窗口 (73)、连接塞17接触 窗口 (74)的第2层金属层,还包括:同时采用光刻工艺在第2层金属层上刻蚀出连接 塞42 (42)、第1挡光层(27)、与所述第1挡光层(27)相连接的连接塞26 (26)、连 接塞42与所述第1挡光层(27) (42)之间的间隙即过孔(28):
参见图14,接着制作覆盖所述第2层绝缘层(45)以及所述连接塞42 (42)、第1 挡光层(27)、与所述第l挡光层(27)相连接的连接塞26 (26)、连接塞42与所述第1 挡光层(27) (42)之间的间隙即过孔(28)的第3层绝缘层(46),还包括:同时采用 CMP(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整平第3层绝缘层(46),在整平的第3层绝缘层(46)上釆用 光刻工艺刻蚀出暴露部分连接塞18 (18)的连接塞18接触窗口 (77);
参见图2和图14,最后采用含AL (铝)为99. 99%的纯AL金属材料在所述第3层绝 缘层(46)上制作厚度为150纳米至200纳米的第3层金属,并且所述第3层金属填满 所述连接塞18接触窗口 (77),还包括:同时采用光刻工艺在所述第3层金属上刻蚀出 充当第2挡光层(43)的像素电极、与所述第2挡光层(43)相连接的连接塞18 (1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