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单位和数量 / 密度 / 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

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

阅读:966发布:2021-06-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虾类高 密度 养殖 净化 系统,包括两两相连的养殖池、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其中:养殖池内设有多个养殖容器,养殖池底部具有连通至第一净化池顶部的第一通管,第一通管端部具有指向第一净化池的第一 泵 ;第一净化池中设有附着板,第一净化池底部具有连通至第二净化池顶部的第二通管,第二通管端部具有指向第二净化池的第二泵;第二净化池中设有生态浮床,其具有连通至养殖池的第三通管,第三通管具有指向养殖池的第三泵;第三通管末端具有分管,分管的末端接入养殖容器上端。可以提高虾类的养殖密度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并内部的净化减少多余的投放 饲料 环境的影响;并进而利用多余的投放饲料获得经济副产品。,下面是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两相连的养殖池(1)、第一净化池(2)和第二净化池(3),其中:
所述养殖池(1)内设有多个可拆位于其中段的养殖容器(4),所述养殖池(1)底部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一净化池(2)顶部的第一通管(51),所述第一通管(51)端部具有送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净化池(2)的第一泵;
所述第一净化池(2)中设有附着板(21),所述第一净化池(2)底部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二净化池(3)顶部的第二通管(52),所述第二通管(52)端部具有泵送方向指向所述第二净化池(3)的第二泵;
所述第二净化池(3)中设有生态浮床(31),其具有连通至所述养殖池(1)的第三通管(53),所述第三通管(53)具有泵送方向指向所述养殖池(1)的第三泵;
所述第三通管(53)末端具有对应所述养殖容器(4)数量的分管(531),每一所述分管(531)的末端接入所述养殖容器(4)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容器(4)包括矩形的外壳(41)与圆形的内壳(42),所述分管(531)的末端设于所述内壳(42)顶部,所述分管(531)的轴线与所述内壳(42)圆周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42)内壁设有沿位于其内壁的螺旋线为形线设置的导向板(43),所述导向板(43)旋向与所述分管(531)的开口方向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底部设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包括由所述养殖池(1)底部向上延伸的支脚(12)和平设于所述支脚(12)上方的呈矩形阵列的支架(13),所述外壳(41)边缘恰好嵌合于所述支架(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容器(4)底部覆盖有具有直径在0.5-1.5cm的通孔的多孔板(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池(2)内连接所述第一通管(51)和第二通管(52)处覆盖有截止网(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板(21)包括竖直并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附着板(21)朝向所述第一通管(51)的进水方向,所述第一净化池(2)内设有卡槽(23),所述附着板(21)可动插接于所述卡槽(23)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净化池(3)包括由所述第二通管(52)端部处向所述第三通管(53)端部处依次设置的第一腔(32)、第二腔(33)和第三腔(34),所述第一腔(32)上端封闭,其下端具有通向所述第二腔(33)的进流口(321),所述生态浮床(31)位于所述第二腔(33)中,所述第二腔(33)与第三腔(34)之间设有溢流口(3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34)底部铺设有供管(341)和供液管(34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33)在所述溢流口(331)下方设有具有多个容纳孔(351)的滤网(35),所述生态浮床(31)位于所述容纳孔(351)内,所述第二腔(33)侧面设有竖直位置低于所述滤网(35)的可开合的清洁(36)。

说明书全文

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一般的虾类养殖方式为在自然的池塘中投放虾苗在自然条件下让虾类自行生长,但是囿于自然池塘的生态系统中的自体净化能、溶能力的局限性,池塘养殖的养殖密度和产量受限。同时在投喂饲料时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确定饲料的投放量,否则过量(虾类无法吃完)的饲料中的有机质会造成水体中藻类的过量生长,进而容易导致缺氧下虾类的大批量死亡。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该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虾类的养殖密度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并可通过自身系统内部的净化减少多余的投放饲料对虾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进而利用多余的投放饲料来获得螺类、水生植物等经济副产品。
[0004]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包括两两相连的养殖池、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其中:所述养殖池内设有多个可拆位于其中段的养殖容器,所述养殖池底部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一净化池顶部的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端部具有送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净化池的第一泵;所述第一净化池中设有附着板,所述第一净化池底部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二净化池顶部的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端部具有泵送方向指向所述第二净化池的第二泵;所述第二净化池中设有生态浮床,其具有连通至所述养殖池的第三通管,所述第三通管具有泵送方向指向所述养殖池的第三泵;所述第三通管末端具有对应所述养殖容器数量的分管,每一所述分管的末端接入所述养殖容器上端。
[000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养殖容器包括矩形的外壳与圆形的内壳,所述分管的末端设于所述内壳顶部,所述分管的轴线与所述内壳圆周相切。
[0006]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内壳内壁设有沿位于其内壁的螺旋线为形线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旋向与所述分管的开口方向相对应。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养殖池底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由所述养殖池底部向上延伸的支脚和水平设于所述支脚上方的呈矩形阵列的支架,所述外壳边缘恰好嵌合于所述支架内。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养殖容器底部覆盖有具有直径在0.5-1.5cm的通孔的多孔板。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净化池内连接所述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处覆盖有截止网。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附着板包括竖直并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附着板朝向所述第一通管的进水方向,所述第一净化池内设有卡槽,所述附着板可动插接于所述卡槽内。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二净化池包括由所述第二通管端部处向所述第三通管端部处依次设置的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腔上端封闭,其下端具有通向所述第二腔的进流口,所述生态浮床位于所述第二腔中,所述第二腔与第三腔之间设有溢流口。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三腔底部铺设有供氧管和供液管。
[001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二腔在所述溢流口下方设有具有多个容纳孔的滤网,所述生态浮床位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第二腔侧面设有竖直位置低于所述滤网的可开合的清洁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依次两两相连并通过泵实现水循环的养殖池、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可以实现系统内部水质的净化,从而在较小的养殖空间内提供高含氧量、洁净的循环水来提高虾类的养殖密度进而提高产量;
2、通过养殖容器的外部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在养殖池内的分布结构,通过其内部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加循环水的流动效率,进而从养殖空间和养殖水质两方面提高单位体积内虾类的养殖量;
3、通过第一净化池中附着板可通过养殖螺类吃掉由养殖池内泵入的水中的多余饲料,实现消除大颗饲料减少藻类繁殖以净化水质的同时实现了对螺类的养殖,进而可以提高螺类作为副产品的经济效益;
4、通过第二净化池可以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腔实现水质在生态浮床、滤网作用下的进一步过滤,并可通过第三腔内的供氧管和供液管调节进入养殖池中的水质,从而使得进入养殖池的水分可以更好的供虾类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养殖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项分别为:1养殖池,11支撑架,12支脚,13支架,2第一净化池,21附着板,22截止网,23卡槽,3第二净化池,31生态浮床,32第一腔,321进流口,33第二腔,331溢流口,34第三腔,341供氧管,342供液管,35滤网,351容纳孔,36清洁门,4养殖容器,41外壳,42内壳,43导向板,44多孔板,51第一通管,52第二通管,53第三通管,531分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3、4、5所示:
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包括两两相连的养殖池1、第一净化池2和第二净化池
3,根据实际的生产场地及规模的规划,可以为多个养殖池1、第一净化池2和第二净化池3,但是它们的连接关系还是为从一种池通过管道汇集并同意连接到另一种池的两两连接,其中:
养殖池1为位于地面的混凝土或其他具有足够强度的材料围合形成的上方开口空心长方体结构,其内放置有多个可拆位于其中段的养殖容器4,养殖池1底部通过地钉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包括由养殖池1底部向上延伸的支脚12和水平安装于支脚12上方的呈矩形阵列的矩形框结构的支架13,下述的养殖容器的外壳41边缘恰好嵌合于支架13内,从而实现养殖池1内养殖容器4的规则排列,并且养殖容器4相对支撑架11的可拆使得虾成熟可上市后只需取出养殖容器即完成了这批虾的捕捞,有效的节省了捕捞时的劳动量,并无需分离未成熟的虾和野杂鱼等;同时,可以规范地提高养殖密度并且便于同池在不同的养殖容器4中分别养殖不同生长阶段的虾,从而可以对虾的养殖捕捞进行有序、可控的管理。养殖池1底部安装有连通至第一净化池2顶部的第一通管51,第一通管51端部具有泵送方向指向第一净化池2的第一泵(第一泵及下述的第二泵、第三泵在附图中未示出)用于将养殖池1中的水泵送至第一净化池2。
[0017] 第一净化池2结构与养殖池1近似为混凝土制的开口长方体结构,其中安装有附着板21,附着板21为塑料或尼龙网制成的具有一定大小的孔洞的板状零件,其可以为螺类提供附着生存的表面,并可通过表面的孔洞滤过第一泵从第一净化池2中注入的水流。附着板21包括竖直并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从而可以提高螺类附着后与第一净化池中水接触的面积,其宽度等于第一净化池2的宽度,附着板21朝向第一通管51的进水方向从而便于接触、过滤来自第一通管51的水流。第一净化池2内通过混凝土浇筑有卡槽23,附着板21的厚度小于等于卡槽23的开口宽度,从而使其可动地插接于卡槽23内,从而便于螺类的捕捞采收,也便于长期养殖后的取出清洁。第一净化池2底部连接有连通至第二净化池3顶部的第二通管
52。第二通管52端部具有泵送方向指向第二净化池3的第二泵,用于将第一净化池2中的水泵送至第二净化池3。
[0018] 第二净化池3外部结构同养殖池1与第二净化池2,其内部的腔体包括由浇筑混凝土或其他不锈蚀并可提供一定的阻水功能的材料制成的板件/墙体分隔成由第二通管52端部处向第三通管53端部处依次设置的第一腔32、第二腔33和第三腔34,第一腔32的上端封闭,其下端开设有通向第二腔33的进流口321,第二净化池3中设有生态浮床31,生态浮床31位于第二腔33中,第二腔33与第三腔34之间设有溢流口331。其在第二通管52接入侧的对侧具有连通至养殖池1的第三通管53,第三通管53的端部具有泵送方向指向养殖池1的第三泵。
[0019] 第三通管53末端通过分流排连接有具有对应养殖容器4数量的分管531,每一分管531的末端接入对应的养殖容器4上端。
[0020] 在进行养殖时,首先向养殖池1、第一净化池2和第二净化池3中注入足量的水,以养殖池1中水位稍低于养殖容器4顶部为宜。此后可向外部完成清洗消毒的养殖容器4中放入虾苗并将养殖容器4安放至支撑架11上固定,此时虾的养殖即可以开始,此时可通过养殖容器4的上端向其内投放饲料,并通过第三泵通过分管531向每一养殖容器4内供水提供流动的水分以达到虾类生长的适宜环境,分管531的供水也有利于富含氧气的水进入养殖容器4中供氧。同时,分管531由上的供水使得水流在惯性的作用下沿养殖容器4向下流出来到养殖池1底部,其同时将饲料向下带动供整个养殖容器4中的虾食用,同时也将吃剩的饲料残渣以及虾的粪便带到养殖池1的底部,此时第一泵可以启动,通过第一通管51将混合有饲料残渣以及虾的粪便的水分泵入第一净化池2中。此前可以将附着板21预先放置在第一净化池2中并投放螺类的幼体,混合有饲料残渣的水进入第一净化池2后其在第一泵和第二泵的作用下呈由第一通管51接入处向第二通管52连接处的流动,此时水流便穿过各个附着板21,攀附于第二净化池2内表面以及附着板21上的螺类即可方便地进食水中混合有的饲料残渣,同时附着板21上的孔可以通过滤过水流截留下部分较大的饲料颗粒,进一步减少进入第二净化池3的水中残留的饲料,也便于螺类的采食。在第一净化池2中即通过螺类实现了从养殖池1中离开的水中的饲料的大部分消除,并且可以有效养殖螺类提供附加的经济效益。来到第二净化池3的水分主要混合有虾类和螺类的粪便,并伴随有少量的饲料残渣,因第一腔32上部封闭故在第一腔32中向下流动,在第一腔32下部水流穿过进流口321进入第二腔33,虾类和螺类的粪便和饲料残渣在重力的作用下基本都沉积在此处,即较为洁净的水向上流向第二腔33内的生态浮床31,养殖者可在第一腔32和第二腔33内投放一定的硝化细菌菌种,通过它们分解虾类和螺类的粪便和饲料残渣中产生的气至可以被生态浮床
31上的植物吸收的硝酸盐,从而进一步提高净化的水平,减少粪便和饲料残渣产生的氨对于虾类的毒害。生态浮床31上可以种植水葫芦等具有较强的水中杂质吸附功能的水系植物,使得水在从第二净化池3返回养殖池1时得到最大程度的净化。生态浮床31漂浮于第二腔33的顶部,经它们净化的水分从溢流口331流入第三腔34内(该结构也使得水分必须通过生态浮床31才能流出),并在第三腔34处通过第三通管52在第三泵的作用下流入养殖池1中再次进入养殖容器4进行上述循环。
[0021] 本实施例中,养殖容器4包括矩形的外壳41(外壳41可以为封闭或仅为矩形的框架,只要能实现在支撑架11上的放置并支撑内部的内壳42即可)与通过连接杆连接在外壳41内的圆形的竖直方向的不锈或高分子塑料内壳42,分管531的末端通过卡环等固定于内壳42顶部并指向其壁面,分管531的轴线与内壳42圆周相切。内壳42内壁一体成型或焊接有沿位于其内壁的螺旋线为形线设置的导向板43(导向板43可以如本实施例中为连续的,也可以为分段间隔的结构),导向板43旋向与分管531的开口方向相对应。从分管531中流出的水流以切线冲击到内壳42的内壁后即在其表面的引导下呈螺旋向下的冲下,导向板43可以维持、导向这种水流结构至内壳42的下端,该流动结构利于在养殖容器4内水的搅动,利于空气中氧气的混入、饲料在养殖容器4内的均布,也同时不会直接冲击内壳42内的虾,避免伤害位于内壳42中部的虾
本实施例中,养殖容器4底部覆盖有具有直径在0.5-1.5cm的通孔的多孔板44,多孔板
44一方面可以供夹杂有饲料残渣的水流通过,另一方面其孔径可以阻止虾类向外逃出,其孔径可根据该养殖容器4养殖的虾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多孔板44通过螺钉或卡扣可拆安装在养殖容器4的底部,从而在虾养殖成熟捞出后可方便地打开多孔板44进行收集。
[0022] 本实施例中,第一净化池2内连接第一通管51和第二通管52处覆盖有截止网22,截止网用于防止螺类向第一通管51和第二通管52的逃逸,避免过多繁殖的螺类附着在通管内部造成堵塞或损坏第一泵及第二泵。
[0023] 本实施例中,第三腔34底部铺设有供氧管341和供液管342,从而可以通过外部的供氧装置和供液装置向位于第三腔34内等待进入养殖池1的水提供额外的溶氧以及溶解在液体中的微量元素、虾类药物、消毒剂等。通过供氧341和供液管342调节组分过后的水分即可直接通过第三通管53进入养殖容器4实现针对性的供氧、治疗、消毒等。
[0024] 本实施例中,第二腔33在溢流口331下方水平通过卡扣固定放置有具有多个容纳孔351的滤网35,生态浮床31位于容纳孔351内的下方,其水平面积大于容纳孔351的开口面积,从而呈现向上浮起并受到容纳孔351的限位悬浮在水中的状态,可以有效定位生态浮床31的位置,保证其净化水质的作用,也避免其在水位较高时落到第三腔34内。部分被水流夹带的虾类、螺类粪便及饲料残渣在滤网35处可以得到过滤,防止其进入第三腔34回到养殖池1中影响养殖的水质。第二腔33侧面设有竖直位置低于滤网35的可开合的清洁门36,经过长期的养殖,必然在此处存在较多的粪便、饲料残渣以及细菌分解后的残留物质,通过清洁门36可以方便地将第一腔32与第二腔33连接处打开并将这些残留物质清出,避免堵塞水流路径以及污染水质。
[0025]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高密度插座 2020-05-12 729
高密度织物 2020-05-12 349
固体密度计 2020-05-11 220
骨密度仪 2020-05-11 418
高密度装置 2020-05-12 578
高密度海绵 2020-05-12 752
反射密度计 2020-05-13 885
高密度光缆 2020-05-12 137
一种骨密度检测装置 2020-05-11 762
地板用中密度板 2020-05-11 61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