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焊接,钎焊和锡焊 / 软钎焊 / 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

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

阅读:35发布:2021-01-30

专利汇可以提供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 相变 抑制 传热 温差发电器件,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包括至少一个温差电 单体 ;所述温差电单体包括一P型温差电元件、一N型温差电元件、一相变抑制 散热 板及一相变抑制集热板。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在热路上减少了陶瓷片热阻及其与 电极 界面的 接触 热阻,有利于建立温差,相变抑制传热板既是电极又是热面和冷面的 热交换器 ,不存在界面热阻,大大提高了温差发电器的热-电转换效率;将若干单体组合起来,可获得较大的 输出 电压 和输出电功率。,下面是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包括至少一个温差电单体;所述温差电单体包括一P型温差电元件、一N型温差电元件、一相变抑制散热板及一相变抑制集热板;
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平行排布,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位于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及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之间,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位于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或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远离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的一侧;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均包括一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内形成有具有一定形状的封闭管道,所述封闭管道内填充有传热工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均包括两层叠的金属板;其中一层所述金属板内形成有具有一定形状的封闭管道,所述封闭管道内填充有传热工质,另一层所述金属板内形成有具有一定形状的流体介质管道,所述流体介质管道两端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适于与流体介质源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管道的形状为六边形蜂窝状、圆形蜂窝状、四边形蜂窝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图形的任意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的材料均为、铜合金铝合金、钛合金或不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及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的材料为掺杂的赝二元碲化铋及其固溶体、赝三元碲化铋及其固溶体、掺杂的碲化铅及其固溶体、碲化锗及其固溶体、单填或多填的方钴矿类温差电材料、Half-Heusler温差电材料、掺杂的Si-Ge合金、Zintl相温差电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 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与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及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贴合部分表面的形状为平面状,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其他部分的表面形成有孔洞、浅槽、突起、活页窗或覆盖涂层以强化传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包括多个所述温差电单体,所述多个温差电单体串联组合集成为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的两侧各设有一DBC陶瓷板;位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一侧的所述DBC陶瓷板贴合于所述温差电单体中的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的表面,位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另一侧的所述DBC陶瓷板经由一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与所述温差电单体中的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或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及所述DBC陶瓷板通过软钎焊硬钎焊、压接、摩擦焊或压焊工艺固定连接。

说明书全文

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

背景技术

[0002] 塞贝克效应是德国科学家塞贝克(T.J.Seebeck)于1821年发现的。如图1,一个P型温差电元件10和一个N型温差电元件11在热面12和冷面13分别用电极14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传统的温差电单体。当这个温差电单体的热面输入热量、另一面保持不变的温度而建立温差时,由于塞贝克效应,回路两端就会产生电动势;在回路里接上负载15,该负载上就获得了电功率,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温差发电器。
[0003] 能够实用化的温差发电组件,往往由几对或几十对,甚至更多对温差电单体构成。传统的温差发电组件,其中的温差电单体(包括P型温差电元件10及N型温差电元件11),在电路上是串联的,而在热路上是并联的。作为一个完整的温差发电组件,其热、冷两面电极
14的外侧各集成了一片DBC陶瓷板16,与外界实行电隔离,所述温差发电组件通过正电极
141及负电极142与外界负载相连接,见图2.
[0004] 以上所述传统温差发电组件中,电极主要充当P型和N型温差电元件的电连接器,也具有热量传递的作用,但是整个温差电组件陶瓷片两个外侧通常必须安装体积很大的热交换器,将需要的热量传递进温差电组件,将不需要的热量发散到环境中去。这样构成一个温差发电器,典型的结构见图3,所述结构包括集热器17、温差发电组件18及散热器19。
[0005] 以上所述传统温差发电组件和温差发电器,可用于制造燃气或燃油温差发电器(系统)、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或可用于太阳热发电、地热发电、工业余热发电、汽车尾气发电等。由于它没有转动部件,因此工作寿命长、无噪音,而且是一种环境友好电源,已经在航天、工业、国防、民用电器等国民经济各部获得应用。
[0006] 传统结构温差发电器,由于温差发电组件与热、冷面热交换器接触的是陶瓷片,最常用的是厚度为0.6mm或1mm的陶瓷片。陶瓷片在温差发电组件与金属制成的热交换器之间起着电绝缘的作用,但同时,在传热通路上,热、冷两面,陶瓷片与热交换器之间的界面热阻、陶瓷片的热阻和陶瓷片与温差电单体电极之间的接触热阻,会造成很大的热损失。热面温度和冷面温度之间的温差愈大,热阻越大,热损失也就越大。
[0007] 另一个问题是,传统结构温差发电器中,温差发电组件必须配置体积和重量庞大的热交换器。最常用的方法,冷面用肋状铝质散热器,外加强迫冷。不仅增加了温差发电器整体的重量和体积,也降低了整机的可靠性。
[0008]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温差发电器件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结构温差发电器件。实用新型内容
[0009]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温差发电组件与热、冷面热交换器接触的是陶瓷片,陶瓷片与热交换器之间的界面热阻、陶瓷片的热阻和陶瓷片与温差电单体电极之间的接触热阻,会造成很大的热损失的问题。热面温度和冷面温度之间的热流密度越大,热阻造成的温差损失越大,热损失也就越大,从而降低了温差发电器件的热-电转换效率。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包括至少一个温差电单体;所述温差电单体包括一P型温差电元件、一N型温差电元件、一相变抑制散热板及一相变抑制集热板;
[0011] 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平行排布,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位于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及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之间,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位于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或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远离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的一侧;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紧密贴合。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均包括一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内形成有具有一定形状的封闭管道,所述封闭管道内填充有传热工质。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均包括两层叠的金属板;其中一层所述金属板内形成有具有一定形状的封闭管道,所述封闭管道内填充有传热工质,另一层所述金属板内形成有具有一定形状的流体介质管道,所述流体介质管道两端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适于与流体介质源相连通。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封闭管道的形状为六边形蜂窝状、圆形蜂窝状、四边形蜂窝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图形的任意组合。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的材料均为、铜合金、铝、铝合金、钛合金、不锈,或其中任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及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的材料均为掺杂的赝二元碲化铋及其固溶体、赝三元碲化铋及其固溶体、掺杂的碲化铅及其固溶体、碲化锗及其固溶体、单填或多填的方钴矿类温差电材料、Half-Heusler温差电材料、掺杂的Si-Ge合金、Zintl相温差电材料。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与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及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贴合部分表面的形状为平面状,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其他部分的表面形成有孔洞、浅槽、突起、活页窗或覆盖涂层以强化传热。
[001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包括多个所述温差电单体,所述多个温差电单体串联组合集成为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
[001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的两侧各设有一DBC陶瓷板;位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一侧的所述DBC陶瓷板贴合于所述温差电单体中的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的表面,位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另一侧的所述DBC陶瓷板经由一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与所述温差电单体中的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或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相连接。
[00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及所述DBC陶瓷板通过软钎焊硬钎焊、压接、摩擦焊或压焊工艺固定连接。该陶瓷板也可用有电绝缘、隔热功能,并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差发电器件工作温度范围相容的其他材料的板材替换。
[0021]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 1.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由一片相变抑制集热板和一片相变抑制散热板将一片P型温差电元件和一片N型温差电元件隔离开,构成一对温差电单体。若干个温差电单体串联组合集成为温差电器件,中间无需电隔离;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板既作为温差电单体的电极,同时又作为集热板和散热板;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在热路上减少了陶瓷片热阻及其与电极界面的接触热阻,有利于建立温差,相变抑制传热板既是电极又是热面和冷面的热交换器,界面热阻较小,大大提高了温差发电器件的热-电转换效率;将若干单体组合起来,可获得较大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功率;
[0023] 2.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中的温差电元件,是经区域熔炼生长的棒材(或者是热压或其他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块体材料)切成片材后,再经适当的表面处理工艺后直接当作温差电元件,而不同于传统温差电组件制作工艺,即由片材再经切割工艺制造成相对小矩形截面的温差电元件,因此简化了温差电组件的制造工艺,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消耗和成本。附图说明
[0024] 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温差发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温差发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温差发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元件标号说明
[0029] 10       P型温差电元件
[0030] 11       N型温差电元件
[0031] 12       热面
[0032] 13       冷面
[0033] 14       电极
[0034] 141      正电极
[0035] 142      负电极
[0036] 15       负载
[0037] 16       DBC陶瓷板
[0038] 17       集热器
[0039] 18       温差发电组件
[0040] 19       散热器
[0041] 21       DBC陶瓷板
[0042] 22       温差电单体
[0043] 221      P型温差电元件
[0044] 222      N型温差电元件
[0045] 223      相变抑制散热板
[0046] 224      相变抑制集热板
[0047] 23       正电极
[0048] 24       负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50] 请参阅图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虽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51]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包括至少一个温差电单体22;所述温差电单体22包括一P型温差电元件221、一N型温差电元件222、一相变抑制散热板223及一相变抑制集热板224;
[0052] 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221、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222、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平行排布,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位于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221及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222之间,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位于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221或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222远离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的一侧;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221、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222、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紧密贴合。
[0053] 作为示例,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221及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222的材料均可以为掺杂的赝二元碲化铋Bi2Te3及其固溶体、赝三元碲化铋及其固溶体、掺杂的碲化铅PbTe及其固溶体(如PbTe-SnTe、PbTe-SnTe-MnTe)、碲化锗GeTe及其固溶体(如GeTe-PbTe、GeTe-AgSbTe2)单填或多填的CoSb3方钴矿类温差电材料、Half-Heusler温差电材料、掺杂的Si-Ge合金、Zintl相温差电材料以及其他温差电材料。
[0054] 作为示例,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221及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222可以是经区域熔炼生长的棒材、或者是热压、SPS工艺、机械合金法或其他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块体材料,经切成片材后,再经适当的表面处理工艺后直接当作温差电元件,而不必像传统温差电组件制作工艺那样,由片材再经切割工艺制造成相对小矩形截面的温差电元件,因此简化了温差电组件的制造工艺,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消耗和成本。将若干单体串联或并联组合起来,可获得较大的输出电功率。本实施例制造的温差发电器件,有利于设计成大输出电流的温差发电器。
[0055]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包括一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内通过吹胀工艺形成有具有一定形状的封闭管道,所述封闭管道内填充有传热工质。
[0056] 作为示例,所述传热工质为流体,优选地,所述传热工质可以为气体或液体或液体与气体的混合物,更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传热工质为液体与气体混合物。
[0057] 作为示例,所述封闭管道的形状可以为六边形蜂窝状、圆形蜂窝状、四边形蜂窝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角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图形的任意组合。
[0058]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的材料可以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不锈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0059]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的厚度及所述封闭管道的内径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定,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的厚度为0.2mm~3mm,所述封闭管道的内径为0.1mm~1mm。
[0060]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与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221及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222贴合部分表面的形状为平面状,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的其他部分的表面形成有孔洞、浅槽、突起或活页窗等强化传热的结构,或覆盖强化传热涂层,以增强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的传热能。此处,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的其他部分是指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暴露出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221及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222的部分。
[0061]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可以包括两块层叠的金属板;其中一层所述金属板内形成有具有一定形状的封闭管道,所述封闭管道内填充有传热工质,另一层所述金属板内形成有具有一定形状的流体介质管道,所述流体介质管道两端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适于与流体介质源相连通。将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设计为包括适于作为相变抑制管道的金属层及包括流体介质管道的金属层的双层结构,可利用适当的流动介质将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部分传递的热量迅速散发出去。
[0062] 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具有极高的有效热导率,能将高热流密度的热量快速从热源传递到热槽;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能将温差电元件传出的热量快速、均匀地从散热板发散至空间或传递给流动的介质。
[0063]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包括一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内通过吹胀工艺形成有具有一定形状的封闭管道,所述封闭管道内填充有传热工质。
[0064] 作为示例,所述传热工质为流体,优选地,所述传热工质可以为气体或液体或液体与气体的混合物,更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传热工质为液体与气体混合物。
[0065] 作为示例,所述封闭管道的形状可以为六边形蜂窝状、圆形蜂窝状、四边形蜂窝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角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图形的任意组合。
[0066]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的材料可以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不锈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0067]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的厚度及所述封闭管道的内径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定,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的厚度为0.2mm~3mm,所述封闭管道的内径为0.1mm~1mm。
[0068]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与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221及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222贴合部分表面的形状为平面状,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的其他部分的表面形成有孔洞、浅槽、突起或活页窗等强化传热的结构,或覆盖强化传热涂层,以增强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的传热能力。此处,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的其他部分是指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暴露出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221及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222的部分。
[0069]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可以包括两块层叠的金属板;其中一层所述金属板内形成有具有一定形状的封闭管道,所述封闭管道内填充有传热工质,另一层所述金属板内形成有具有一定形状的流体介质管道,所述流体介质管道两端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适于与流体介质源相连通。将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设计为包括适于作为相变抑制管道的金属层及包括流体介质管道的金属层的双层结构,可利用适当的流动介质将热源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部分,然后迅速和均匀地传递给温差电元件。
[0070] 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具有极高的有效热导率,能将高热流密度的热量快速从热源传递到热槽;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能将热源发出的热量快速、均匀地传递给温差电元件。
[0071]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包括多个所述温差电单体22,所述多个温差电单体22串联组合集成为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图4仅为包括5对所述温差电单体22的示例,本实施例中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中包括的所述温差电单体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将多个所述温差电单体22组合起来,可获得较大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功率。
[0072]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的两侧各设有一DBC陶瓷板21;位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一侧的所述DBC陶瓷板21贴合于所述温差电单体22中的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的表面,位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另一侧的所述DBC陶瓷板21经由一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与所述温差电单体22中的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221或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222相连接。位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两侧的所述DBC陶瓷板21仅作为与外界隔离的电绝缘材料;与所述两块DBC陶瓷板21贴合的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分别作为正电极23及负电极24。
[0073] 作为示例,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221、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222、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及所述DBC陶瓷板21通过软钎焊、硬钎焊、压接、摩擦焊或压焊工艺固定连接。所述P型温差电元件221、所述N型温差电元件222、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及所述DBC陶瓷板21形成的温差发电器件的集成工艺的实施可以在大气中进行,也可以在真空环境进行,还可以在有惰性气体保护和温度控制的环境中进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温差发电器件的集成工艺应考虑到与所述相变抑制散热板223及所述相变抑制集热板224及其工质灌装工艺的相容性。
[0074] 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由一片相变抑制集热板和一片相变抑制散热板将一片P型温差电元件和一片N型温差电元件隔离开,构成一对温差电单体。若干个温差电单体串联组合集成为温差电器件,中间无需电隔离;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板既作为温差电单体的电极,同时又作为集热板和散热板;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在热路上去除了冷、热两面陶瓷片与热交换器之间的接触热阻、陶瓷片的热阻和陶瓷片与电极之间的接触热阻,有利于建立温差,大大提高了热量利用率,最终增加了温差发电器件的热-电转换效率。
[007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由一片相变抑制集热板和一片相变抑制散热板将一片P型温差电元件和一片N型温差电元件隔离开,构成一对温差电单体。若干个温差电单体串联组合集成为温差电器件,中间无需电隔离;一体化相变抑制传热板既作为温差电单体的电极,同时又作为集热板和散热板;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在热路上减少了陶瓷片热阻及其与电极界面的接触热阻,有利于建立温差,相变抑制传热板既是电极又是热面和冷面的热交换器,只有较小的界面热阻,大大提高了温差发电器的热-电转换效率;将若干单体组合起来,可获得较大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功率;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传热温差发电器件中的温差电元件,是经区域熔炼生长的棒材,或者是热压或其他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块体材料,切成片材后,再经适当的表面处理工艺后直接当作温差电元件,而不同于传统温差电组件制作工艺,即由片材再经切割工艺制造成相对小矩形截面的温差电元件,因此简化了温差电组件的制造工艺,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消耗和成本。
[0076]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软钎焊装置 2020-05-11 228
回流软钎焊装置 2020-05-15 39
无铅软钎焊料 2020-05-16 335
软钎焊系统 2020-05-13 744
软钎焊系统 2020-05-12 836
软钎焊用焊剂 2020-05-18 895
软钎焊材料 2020-05-11 129
软钎焊助焊剂 2020-05-15 513
无铅软钎焊料 2020-05-17 505
无铅软钎焊料 2020-05-19 64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