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成型和铸造 / 失蜡法 / 具有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的4-氧代-1(4H)-喹啉羧酸类化合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具有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的4-代-1(4H)-喹啉羧酸类化合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阅读:546发布:2022-03-09

专利汇可以提供具有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的4-代-1(4H)-喹啉羧酸类化合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具有 醛 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的通式I、II的4- 氧 代-1(4H)-喹啉 羧酸 类化合物及其衍 生物 、互变异构体、可药用的盐、可药用的 溶剂 化物以及含有它们的可药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这些化合物及组合物在制备 治疗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 视网膜 病变类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用途。,下面是具有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的4-代-1(4H)-喹啉羧酸类化合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如通式I和I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其中:
k为0-4的整数;
各R1独立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6烷基、C2-C6 烯基、C3-C7环烷基、C3-C7环烯基、C1-C6烷基、环C3-C7烷氧基、芳基、 芳基氧、芳烷基、芳烷氧基、杂环基、杂芳基、杂环基烷基、杂芳烷基、 杂芳基氧、杂芳烷氧基、杂环基烷基氧、酰基、酰基氧、酰胺基、一烷基 基、二烷基氨基、芳基氨基、芳烷基氨基、烷氧基羰基、芳基氧羰基、 芳烷氧基羰基、杂环烷氧基羰基、杂芳基氧羰基、杂芳烷氧基羰基、羟基、 羟基烷基、氨基烷基、一烷基氨基烷基、二烷基氨基烷基、烷氧基烷基、 芳基氧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羰基氨基、芳基氧羰基氨基、芳烷基 氧羰基氨基、卤素、全卤化烷基、硝基、氰基、亚甲二氧基;
X为氧原子、或硫原子或CH2基团;
n为0-3的整数;
Y为CH2、CH2CH2或CH2CH2CH2或CH=CHCH2;
Z为CH、CHCH2或CHCH=CH;
m为0-5的整数;
各R2独立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6烷基、C2-C6 烯基、C3-C7环烷基、C3-C7环烯基、C1-C6烷氧基、环C3-C7烷氧基、芳基、 芳基氧、芳烷基、芳烷氧基、杂环基、杂芳基、杂环基烷基、杂芳烷基、 杂芳基氧、杂芳烷氧基、杂环基烷基氧、卤素、亚甲二氧基、酰基、酰基 氧、酰胺基、一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芳基氨基、芳烷基氨基、烷氧基 羰基、芳基氧羰基、芳烷氧基羰基、杂环烷氧基羰基、杂芳基氧羰基、杂 芳烷氧基羰基、羟基、羟基烷基、氨基烷基、一烷基氨基烷基、二烷基氨 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芳基氧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羰基氨基、芳 基氧羰基氨基、芳烷基氧羰基氨基、卤素、全卤化烷基、硝基、氰基、羟 基;
C环为脂肪环、杂环、芳环、芳杂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和I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或溶剂化物,它们选自:
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4-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3-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4-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呋喃-2-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4-溴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3-羟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2,3-二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5-甲氧基-2-溴-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 -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2-甲氧基-5-溴-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 -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3,5-二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4-羟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4-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 酸,
2-[6-甲氧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 酸,
2-[6-甲氧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3-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4-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3-羟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呋喃-2-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2,3-二氯苯基)甲基-4-氧代-1,4-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2-[6-氯-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4-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3-羟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3-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2-甲氧基-5-溴-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 喹啉基]乙酸,
2-[6-氯-3-(5-甲氧基-2-溴-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 喹啉基]乙酸,
2-[6-氯-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2,3-二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呋喃-2-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3-苯基)丙烯-1-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甲基-3-(3,5-二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 啉基]乙酸,
(E)-2-[8-甲基-3-(2-乙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8-甲基-3-(2,3-二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2,3-二氯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8-甲基-3-(3-苯基)亚丙烯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甲基-3-(4-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甲基-3-(3-羟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甲基-3-(4-氯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甲基-3-(呋喃-2-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甲基-3-(4-氟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8-甲基-3-(3,4,5-三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4-N,N-二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盐酸盐,
(E)-2-[8-甲基-3-(2-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8-甲基-3-(2,5-二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4-乙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8-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2,4-二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2-甲氧基-3,4-二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 氢-1(4H)-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2-氯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E)-2-(8-甲基-3-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甲基-3-(3,5-二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3-苯丙-1-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3-丙烯-1-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2,3-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呋喃-2-基)亚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2,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3,5-二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4-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苯基甲基-4-氧代-1,4-二氢-1(4H)-喹啉基)乙酸,
(E)-2-[8-氯-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氯-3-(2-乙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氯-3-(4-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氯-3-(4-乙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氯-3-(2,3,4-三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
(E)-2-[8-氯-3-(3-苯基)亚丙烯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 酸,
2-[8-氯-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氯-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氯-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羟基-1(2H)-喹啉基]乙酸,
2-[8-乙氧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乙氧基-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乙氧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 酸,
2-[8-乙氧基-3-(4-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乙氧基-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乙氧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 酸,
2-[7-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7-甲基-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氧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 酸,
2-[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3-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3,5-二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4-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4-溴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2,3-二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E)-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6-甲基-3-(4-乙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6-甲基-3-(3-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6-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
(E)-2-[6-甲基-3-(3,5-二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
(E)-2-[6-甲基-3-(4-溴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6-甲基-3-(4-氯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6-甲基-3-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
(E)-2-[6-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
(E)-2-[6-甲基-3-(4-氟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6-甲基-3-(3,5-二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 啉基]乙酸,
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3,5-二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4-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4-溴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3-苯基)丙烯-1-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2,3-二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呋喃-2-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3-[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3,5-二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4-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4-溴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3-羟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2,3-二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呋喃-2-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定义的式I和II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制 备
(i)3-(4-甲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0.15mol对甲基苯胺16.1g、0.165mol丙烯酸乙酯16.5g和醋酸 0.5mL加入到25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完毕后减压蒸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 溶液10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 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以乙酸乙酯150ml,50mL×3提取,水相先用 浓盐酸调至PH6-7,再用冰乙酸调PH值5左右,水层变浑浊,用乙酸乙 酯180ml,60ml×3萃取,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100ml,50ml×2 洗涤,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充 分干燥得黄色固体25.5g,收率95%,m.p.80-81℃;
(ii)6-甲基-2,3-二氢-4(1H)-喹啉的制备
将200g多聚磷酸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后,搅拌条件 下分批加入0.056mol 3-(4-甲基苯胺基)丙酸10g后,升温至135℃搅拌 反应45分钟,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200g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水 溶液调PH值10左右,搅拌下放冷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用石油醚重结晶,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6.9g,收率77%,m.p.83-84℃;
(iii)2-[6-甲基4-氧代-2,3-二氢-4(1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0.062mol 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10g、0.124mol溴乙酸 乙酯20.7g、0.093mol无水酸钾13g、无水DMF50mL加入到250mL三颈 瓶中,升温至70℃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装有500mL冷 水的锥形瓶中,振摇,析出黄色固体,抽滤,干燥得黄色固体14.4g,收 率94%;
(iv)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的制备
将4mmol 0.22g99%的甲醇钠和10mL无水甲醇加入到100mL圆底瓶中, 搅拌条件下加入4mmol 2-[6-甲基-4-羰基-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 乙酯1g,搅拌至反应液澄清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对甲氧基苯甲,室温 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30mL,升 温至回流条件下反应15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至室温,加入等体 积水,乙酸乙酯20mL×3提取,水相用浓盐酸调PH值2左右,析出黄色 固体,抽滤,得黄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干燥得浅黄色固体0.9g,收 率66.2%,m.p.235-237℃;
b.2-[6-甲基-3-(4-羟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制备
将10mL0.14mol乙硫醇和0.01mol 1.33g无水三氯化加入到置于冰 盐浴上的100mL圆底瓶中,搅拌条件下加入0.03mol 4.5g碘化钠,反应 数分钟,将0.01mol 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喹啉基 -1(4H)-喹啉基]乙酸3.4g分批加入到反应液中后,撤去冰盐浴,室温反 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50mL水,再加入20%的氢氧化 钠水溶液调PH10左右,搅拌至固体全熔,乙酸乙酯30mL×3提取,水相 用浓盐酸调PH2左右,再用乙酸乙酯30mL×3提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 滤干燥剂,蒸干溶剂得到黄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干燥得浅黄色固体 0.3g,收率31.1%,m.p.249-250℃;
c.2-[6-甲氧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 制备
(i)3-(4-甲氧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0.15mol对甲氧基苯胺18.4g、0.165mol丙烯酸乙酯16.5g和冰醋 酸0.5mL加入到25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完毕后减压蒸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 水溶液10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 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50mL×3提取,水相用冰乙酸调PH 值5.2左右,乙酸乙酯100mL×3提取,用水50mL×3洗涤,无水硫酸钠 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蒸去乙酸乙酯,干燥得黄色固体24g,收率83%;
(ii)6-甲氧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200g多聚磷酸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后,搅拌条件 下分批加入3-(4-甲氧基苯胺基)丙酸10g后,升温至135℃搅拌反应45 分钟,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200g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钾水溶液调 PH值10左右,乙酸乙酯100mL×3提取,合并有机相,用水50mL×3洗 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干燥得到黄色固 体8.1g,收率90%;
(iii)2-[4-羰基-6-甲氧基-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0.056mol 6-甲氧基-2,3-二氢-4(1H)-喹啉酮10g、0.112mol溴乙 酸乙酯18.7g、0.084mol无水碳酸钾11.6g、无水DMF50mL加入到250mL 三颈瓶中,升温至70℃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装有500mL 冷水的椎形瓶中,振摇,析出黄色固体,抽滤,干燥得黄色固体12.4g, 收率84%;
(iv)2-[6-甲氧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 酸的制备
将3.8mmol 0.21g99%的甲醇钠和10mL无水甲醇加入到100mL圆底瓶 中,搅拌条件下加入3.8mmol 2-[6-甲基-4-羰基-1(4H)-喹啉基]乙酸乙 酯1g,搅拌至反应液澄清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对甲氧基苯甲醛,室温反 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30mL,升温 至回流条件下反应15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 水,乙酸乙酯20mL×3提取,水相用浓盐酸调PH值2左右,析出黄色固 体,抽滤,得黄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干燥得浅黄色固体0.98g,收率 72.3%,m.p.228-230℃;
d.2-[6-氯-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制备
(i)3-(4-氯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0.15mol对氯苯胺19.1g、0.165mol丙烯酸乙酯16.5g和冰醋酸 0.5mL加入到25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24小时, 反应完毕后减压蒸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 水溶液10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 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50mL×3提取,水相用冰乙酸调PH 值5.2左右,用180ml60ml×3萃取,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100ml50ml ×2洗涤,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回收乙酸乙 酯充分干燥得黄色固体22.5g,收率75%;
(ii)6-氯-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200g多聚磷酸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后,搅拌条件 下分批加入3-(4-氯苯胺基)丙酸10g后,升温至135℃搅拌反应45分钟, 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200g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值 10左右,乙酸乙酯100mL×3提取,合并有机相,用水50mL×3洗涤,无 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蒸去乙酸乙酯,干燥得到黄色固体7.9g, 收率87%;
(iii)2-[4-羰基-6-氯-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0.055mol 6-氯-2,3-二氢-4(1H)-喹啉酮10g、0.22mol溴乙酸乙酯 36.7g、0.11mol无水碳酸钾15g、无水DMF50mL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 升温至85℃反应30小时,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装有500mL冷水的椎形 瓶中,石油醚50mL×3提取,再用乙酸乙酯50mL×3提取,合并乙酸乙酯, 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蒸去乙酸乙酯,得到棕黄色油状物 11g,收率78%;
(iv)2-[6-氯-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 制备
将3.75mmol 0.2g99%的甲醇钠和10mL无水甲醇加入到100mL圆底瓶 中,搅拌条件下加入3.75mmol 2-[4-羰基-6-氯-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乙酯1g,搅拌至反应液澄清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对甲氧基苯甲醛, 室温反应24小时,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30mL, 升温至回流条件下反应15分钟,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至室温,加入等体 积水,乙酸乙酯20mL×3提取,水相用浓盐酸调PH值2左右,析出黄色 固体,抽滤,得黄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干燥得浅黄色固体0.4g,收 率30.2%,m.p.242-243℃;
e.(E)-2-[8-甲基-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 啉基]乙酸的制备
(i)3-(2-甲基苯胺基)丙酸乙酯的制备
将重蒸的0.5mol 53.5mL邻甲基苯胺和0.55mol 59.8mL丙烯酸乙酯加 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反应液呈现无色透明液体,加入1.5mL冰醋酸搅 拌,油浴升至外温为160℃回流16小时点板监测,TLC:乙醚∶石油醚 =3∶2,Rf:0.75,原料基本反应完毕,反应液呈淡红色透明,水减压,外 浴150℃蒸出丙烯酸乙酯,油泵减压,736mmHg,油浴190℃弃去108-140 ℃的前馏分,736mmHg,油浴235℃收集170-180℃的馏分,得产品75g 淡黄色油状物,收率72.5%;
(ii)3-(2-甲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75g 3-(2-甲基苯胺基)丙酸乙酯和300mL甲醇加入到1000mL圆 底烧瓶中,搅拌成透明淡黄色溶液,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200mL10%KOH 水溶液,40min滴加完毕,反应液颜色变浅,有少量白色固体析出在瓶壁 上,室温条件下搅拌2小时,点板监测,TLC:乙酸乙酯∶石油醚∶冰醋酸 =5∶10∶1.5,Rf:0.35,反应完毕,加入400mL水搅拌10min,用200mL乙 醚萃取,保留水层,用10%的稀盐酸调至PH4-4.5,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 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50mL×4洗洗,硫酸镁干燥,减压回 收乙酸乙酯得白色微红固体60.0g,用四氢呋喃和石油醚3∶10重结晶,得 白色纯品55.0g,收率86%;
(iii)8-甲基-2,3-二氢喹啉-4(1H)-酮的制备
将550gPPA加入到500mL三颈瓶中,机械搅拌升温至内温125℃,快 速搅拌条件下分批加入55g 3-邻甲基苯氨基丙酸,反应液呈黄色发红溶 液,130℃左右,搅拌点板监测,TLC:乙醚∶石油醚=6∶4,有在365nm下呈 黄绿色荧光生成物,原料在底部254nm下呈红色荧光,3.5h反应完毕, 将4Kg碎冰加入到10L胶桶中,待反应液温度降至60℃左右,搅拌条件 下倒入碎冰中成黄色溶液,用30%的冷至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至pH10,剧烈 放热冰融化同时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水溶液温度约为40℃左右,用 1200mL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50mL×3洗涤有机层,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缩得黄色蜡状固体39.6g,收率80%;
(iv)2-[8-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上述不经纯化的邻甲基酮39g加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未重蒸 的108.5mL溴乙酸乙酯和66.8g无水碳酸钾,回流冷凝管加干燥管,油浴 温度控制在125℃左右,搅拌反应,有气体和细粉状溴化钾生成,点板监 测,TLC:乙醚∶石油醚=6∶4,有在365nm下呈黄绿色,用铝箔高效板可以 分开,产品点在原料上方,18h反应完毕,冷至室温,加入350mL乙酸乙 酯充分溶解固体粉末里的产品,抽滤,除去固体,减压油浴50℃蒸去乙 酸乙酯,得红色油状物,擦净瓶子外面的油渍,改用空气浴加热,空气浴 180℃左右,745mmHg收集80-130℃的馏分溴乙酸乙酯,空气浴升温 200-280℃左右,收集130-180℃左右馏分,得黄绿色油状物50.5g,收率 85%;
(v)(E)-2-[8-甲基-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的制备
将0.004mol 1.0g上步制备的喹啉酮酯加入到20mL无水甲醇中加干 燥管搅拌5min至全溶成浅黄色透明溶液,将0.024mol 0.55g新切的金 属钠加入到反应液中,搅拌至金属钠被完全消耗,TLC:乙醚∶石油醚= 6∶4监测,酮式完全转化为了烯醇式,反应液颜色略微加深,稍降温加 入0.004mol 0.48g 3-甲基苯甲醛,反应液无明显升温,颜色进一步变 深,TLC监测,15h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加入50mL水,反应液呈黄色 混浊,室温搅拌6h,水解完毕,将反应液倾入100mL水中,用乙醚50 mL×2萃取水层,弃去有机层,水层用10%盐酸水溶液调至pH 4.5~5.0, 至黄色固体析出完全为止,搅拌12h,抽滤得粗品1.6g,用80%甲醇水 40mL重结晶,放冷有黄色固体析出,抽滤,70℃真空干燥10h,得纯 品1.0g,m.p.154~156℃,收率78.0%;
f.2-[8-甲基-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制备
将0.7g化合物55加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mL水和7.0g 甲酸胺,加热至回流状态,反应液呈黄色略浊,加入1.5g 5%Pd/C剧烈搅 拌呈黑色混浊,TLC:甲醇∶氯仿=1∶10监测,新生成点在原料点下方254nm 下有荧光,8h反应完毕,热滤除去催化剂,水层放冷,用10%盐酸水溶液 调至pH2.0~2.5,至白色固体完全析出,室温搅拌6h,抽滤,滤饼用10mL 甲醇重结晶得白色固体,70℃真空干燥10h,得纯品0.6g,m.p.235~237 ℃,收率85.7%;
g.(E)-2-[8-氯-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的制备
(i)3-(2-氯苯胺基)丙腈的制备
将1.90mol 240g邻氯苯胺和700mL冰醋酸加入2L圆底烧瓶中, 再将2.26mol 120g丙烯腈和9.5g氯化亚加入到反应液中,搅拌成浅 绿色透明溶液,油浴升温至140℃至反应液成回流状态,反应液渐成溶 棕色略有混浊,TLC监测,乙醚∶石油醚=2∶1,18h反应完毕,缓慢 降温至70℃左右,水泵减压蒸去冰醋酸,得黑褐色油状物,冷至室温, 加入800g碎冰搅拌5min,用浓氨水调至pH9-10,水层呈蓝色溶液,有 大量油状物沉于底部,用乙酸乙酯500mL×2萃取水层,合并有机层, 用饱和食盐水200mL×2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静止,过滤,加 入5g活性碳回流30min,滤去活性碳,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红色油状 物粗品294g,收率86.0%,不经纯化直接做下步反应;
(ii)3-(2-氯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上步制备的1.63mol 294g 3-(2-氯苯胺基)丙腈和1000mL溶有 119g氢氧化钾的水溶液加入2L圆底烧瓶中,油浴升温至反应液成回流 状态,反应液中油状物渐渐减少,冷凝管口有大量氨气放出,用酸液吸收, TLC监测:乙醚∶石油醚=2∶1,24h反应完毕,冷至室温,用乙酸 乙酯300mL×2萃取水层,水层用10%盐酸水溶液调至pH 4.0-4.5有大量 白色固体析出,抽滤所得固体用60mL乙醚洗涤,水层用乙酸乙酯600mL ×2萃取,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100mL×2洗涤有机层,适量硫 酸钠镁干燥,静止,过滤,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合并抽滤的固体干燥得白 色微红固体粗品220g,收率69.0%,不经纯化直接做下步反应;
(iii)8-氯-2,3-二氢喹啉-4(1H)-酮的制备
将2000g PPA加入到干燥的三颈瓶中,升温至内温125~145℃, 开动机械搅拌,缓慢加入将上步制备的0.6mol 120g 3-(2-氯苯胺基) 丙酸,反应渐成黄色微红油状物,TLC监测,乙醚∶石油醚=6∶4,5 h反应完毕,稍降温,倾入加入1000g氢氧化钠的10Kg碎冰中,反应 液剧烈放热,用40%氢氧化钠冰水溶液调至pH 12~13,水层呈黄色乳状, 有黄色絮状物出现,稍冷水层用乙酸乙酯1500mL×2萃取,合并有机层, 用饱和食盐水300mL×2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静止,过滤, 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黄色胶状粘稠固体,干燥得粗品81g,收率75.0%, 不经纯化直接做下步反应;
(v)2-[8-氯-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上步制备的0.44mol 80g喹啉酮、1.41mol 157mL溴乙酸乙酯 和113g干燥的无水碳酸钾加入500mL圆底烧瓶中,油浴升温至反应液 回流状态,反应液中渐有白色粉末状固体出现,有少量气体放出,颜色渐 深,TLC监测很难分出产品点和原料的区别,回流反应约16h,取少量反 应液用40%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水解,TLC:乙醚∶石油醚∶氨水=5 mL∶5mL∶3滴监测,原料基本消失反应完毕,冷至室温,加入200mL 干燥的乙酸乙酯搅拌5min,抽滤除去固体,并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滤 饼,合并有机层,水泵减压回收乙酸乙酯,油泵减压回收溴乙酸乙酯,进 一步升温,空气浴约为270℃,10mmHg接收210~260℃馏分,得淡黄 色油状产品79g,收率67.0%,产品不经纯化做下步反应;
(VI)(E)-2-[8-氯-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的制备
将0.016mol 4.2g喹啉酮酯加入到40mL无水甲醇中搅拌5min,将 0.096mol 2.2g新切的金属钠加入到40mL无水甲醇中至金属钠被完全消 耗,稍降温倾入反应液中,搅拌10min,加入0.016mol 1.92g 3-甲基苯甲 醛,室温搅拌,TLC:乙醚∶石油醚=6∶4监测,14h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 加入100mL水,室温搅拌6h,将反应液倾入200mL水中,用乙醚50mL×2 萃取水层,弃去有机层,水层用10%盐酸水溶液调至pH4.5~5.0,至黄色 混浊完全析出为止,搅拌12h,油状混浊物渐成固体,抽滤得粗品1.5g, 用75%甲醇水25mL重结晶,室温静止12h有黄色固体析出,抽滤,70℃ 真空干燥12h,得纯品1.1g,m.p.167~168℃,收率21.0%;
h.2-[8-氯-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制备
将0.25g化合物94(E)-2-[(8-氯-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 -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加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mL水 和3.0g甲酸胺,加热至回流状态,反应液呈黄色略浊,加入0.75g 5%Pd/C 剧烈搅拌呈黑色混浊,TLC:甲醇∶氯仿=1∶10监测,8h反应完毕,热滤除 去催化剂,水层放冷,用10%盐酸水溶液调至pH2.0~2.5,至黄白色固体 完全析出,室温搅拌6h,抽滤,得黄色绿固体0.15g,用95%甲醇水溶液 10mL重结晶得白色固体,70℃真空干燥12h,得纯品0.12g,m.p.219~ 221℃,收率48.0%;
i.2-[8-氯-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羟基-1(2H)-喹啉基]乙酸 的制备
将0.3gLYZ036和0.1g5%Pd/C加入到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30mL 冰醋酸,搅拌,水泵减压抽去烧瓶中的空气,插上氢气球,1hTLC:甲醇∶ 氯仿=1∶10监测一次,有副产物生成,3h反应完毕,滤去固体,将醋酸倾 入100mL水中,用80mL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 燥,减压蒸去溶剂,得淡绿色油状物,柱层析胶拌样,流动相用氯仿过 度到氯仿和甲醇,氯仿∶甲醇=100∶1,梯度洗脱,得浅绿色油状物0.15g, 收率5.0%;
j.2-[8-乙氧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制备
(i)3-(2-乙氧基苯胺基)丙酸乙酯的制备
将0.88mol 120g油泵减压重蒸的邻乙氧基苯胺和10mL冰醋酸加入 1L圆底烧瓶中,再将1.06mol 106g无色透明的丙烯酸乙酯加入到反应液 中,油浴升温回流,反应略成微红色透明溶液,TLC监测,乙醚∶石油醚 =3∶2,16h反应完毕,缓慢降温至70℃左右,水泵减压蒸去未反应的丙烯 酸乙酯,油泵减压先除去未反应完全的2-乙氧基苯胺,再将油浴升温至 170℃左右,10mmHg接收产品得无色油状产品150g,收率72.0%,不经 纯化直接做下步反应;
(ii)3-(2-乙氧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上步制得的0.63mol 150g 3-(2-乙氧基苯胺基)丙酸乙酯溶 于500mL甲醇里,转移至1L圆底烧瓶中,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20%氢 氧化钠水溶液250mL,有白色混浊出现,反应放热,2h滴加完毕,搅拌, TLC监测,乙醚∶石油醚=3∶2,4h反应完毕,加入1500mL水, 用200mL乙醚萃取水层,弃去有机层,水层用10%盐酸调至pH 4~5,固 体完全析出,抽滤所得固体用30mL水洗,水层用乙酸乙酯1000mL×2 萃取,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涤,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回收乙 酸乙酯,合并抽滤所得固体自然干燥,得白色微红固体100g,收率76.0%;
(iii)8-乙氧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2000g PPA加入到干燥的三颈瓶中,升温至内温125~145℃, 机械搅拌,缓慢加入将上步制备的0.48mol 100g 3-(2-乙氧基苯胺基) 丙酸,反应渐成黄色微红油状物,TLC监测:乙醚∶石油醚=3∶2), 4h反应完毕,稍降温,顷入加入1000g氢氧化钠的10Kg碎冰中,反 应液剧烈放热,用40%氢氧化钠冰水溶液调至pH 12~13,水层呈黄色乳 状,有黄色絮状物出现,稍冷水层用乙酸乙酯1500mL×2萃取,合并有 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mL×2洗涤有机层,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 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黄色胶状物,干燥得粗品49.5g,收率54.0%,不 经纯化直接做下步反应;
(iv)2-[8-乙氧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腈的制备
将上步制备的0.25mol 48g邻乙氧基喹啉酮、1.41mol 100g氯 乙腈和0.50mol 69g干燥的无水碳酸钾加入500mL圆底烧瓶中,油浴 升温至反应液回流状态,反应液中渐成黑色粘稠状,TLC:乙醚∶石油 醚=3∶2监测,34h反应完毕,加入200mL乙酸乙酯回流抽滤得黑 色油状物,柱层析硅胶拌样,流动相用石油醚过渡到石油醚和乙醚,石 油醚∶乙醚=10∶1,梯度洗脱,得白色微黄固体25g,收率43.0%;
(v)2-[8-乙氧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 制备
将0.004mol 1.0g上步制备的喹啉酮基乙腈加入到20mL无水甲醇 中加干燥管搅拌5min至全溶成无色透明溶液,将0.024mol 0.55g新 切的金属钠加入到30mL无水甲醇中至金属钠被完全消耗,稍降温倾入反 应液中,反应液颜色略微加深,搅拌10min,TLC,乙醚∶石油醚=7∶ 4监测酮完全转化为了烯醇式,加入0.004mol 0.56g邻氯苯甲醛,反 应液无明显升温,颜色几乎没有变化TLC监测,30h反应不再进行,向 反应液中加入100mL水,搅拌5min,抽滤将所得固体转移至100mL圆 底烧瓶中,加入40%氢氧化钠水溶液回流水解,固体渐渐减少,有氨气放 出,TLC,乙醚∶石油醚=7∶4监测,5h反应完毕,放冷,用10%稀 盐酸调至pH 2.0~2.5,至黄白色固体完全析出,抽滤,得白色微黄固体 0.2g,用制备TLC,氯仿∶甲醇=70∶5纯化产品,得白色微产品0.1 g,m.p.113-115℃,收率6.7%;
k.2-[7-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 酸的制备
(i)3-(3-甲基苯胺基)丙酸乙酯的制备
将重蒸的0.28mol 30g间甲基苯胺和0.30mol 32.6mL丙烯酸乙酯加 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反应液呈现无色透明液体,加入0.5mL冰醋酸搅 拌,油浴升至外温为160℃回流18h,点板监测,TLC:乙醚∶石油醚 =3∶2,Rf:0.75,原料基本反应完毕,反应液呈淡红色透明,水泵减压,外 浴150℃蒸出丙烯酸乙酯,油泵减压,740mmHg,油浴190℃弃去100-130 ℃的前馏分,740mmHg,油浴230℃收集150-180℃的馏分,得产品43g 淡黄色油状物,收率74.1%;
(ii)3-(3-甲基苯氨基)丙酸的制备
将42g 3-(3-甲基苯氨基)丙酸乙酯和250mL甲醇加入到1000mL 圆底烧瓶中,搅拌成透明淡黄色溶液,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180mL10%KOH 水溶液,40min滴加完毕,反应液颜色变浅,有少量白色固体析出在瓶壁 上,室温条件下搅拌2小时,点板监测,TLC:乙酸乙酯∶石油醚∶冰醋酸 =5∶10∶1.5,Rf:0.35,反应完毕,加入400mL水搅拌10min,用200mL乙 醚萃取,保留水层,用10%的稀盐酸调至PH 4-4.5,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 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50mL×4洗洗,硫酸镁干燥,减压浓 缩得白色微红固体60.0g,用四氢呋喃和石油醚3∶10重结晶,得白色纯品 28.0g,收率77.2%;
(iii)7-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300gPPA加入到500mL三颈瓶中,机械搅拌升温至内温125℃,快 速搅拌条件下分批加入28g3-(3-甲基苯氨基)丙酸,反应液呈黄色发红溶 液,130℃左右,搅拌点板监测,TLC:乙醚∶石油醚=6∶4,有在365nm下呈 黄绿色荧光生成物,原料在底部254nm下呈红色荧光,3.5h反应完毕, 将4Kg碎冰加入到10L胶桶中,待反应液温度降至60℃左右,搅拌条件 下倒入碎冰中成黄色溶液,用30%的冷至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至pH10,剧烈 放热冰融化同时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水溶液温度约为40℃左右,用 1200mL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50mL×3洗涤有机层,硫酸镁干燥,, 得红色油状物20g,收率79.4%,不经重结晶,直接做下步反应;
(iv)2-[7-甲基-4-羰基-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间甲基酮20g加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未重蒸的75mL溴乙酸 乙酯和34.3g无水碳酸钾,回流冷凝管加干燥管,油浴温度控制在125℃ 左右,搅拌反应,18h反应完毕,冷至室温,加入350mL乙酸乙酯充分溶 解固体粉末里的产品,抽滤,除去固体,减压油浴50℃蒸去乙酸乙酯, 得红色油状物,改用空气浴加热,空气浴180℃左右,745mmHg收集80-130 ℃的馏分溴乙酸乙酯,空气浴升温200-280℃左右,收集130-180℃左右 馏分,得淡黄色油状物20g,收率65.0%;
(v)2-[7-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 基]乙酸的制备
将0.0049mol 1.2g喹啉酮酯加入到20mL无水甲醇中加干燥管搅拌 5min至全溶成浅黄色透明溶液,将0.0343mol 0.79g新切的金属钠加入 到反应液中,搅拌至金属钠被完全消耗,TLC,乙醚∶石油醚=6∶4监测, 酮式完全转化为了烯醇式,反应液颜色略微加深,稍降温加入0.0049mol 0.78g2,3,4-三甲氧基苯甲醛,反应液无明显升温,颜色进一步变深,TLC 监测,15h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加入50mL水,反应液呈黄色混浊,室 温搅拌6h,水解完毕,将反应液倾入100mL水中,用乙醚50mL×2萃取 水层,弃去有机层,水层用10%盐酸水溶液调至pH4.5~5.0,至黄色固体 析出完全为止,搅拌12h,抽滤得粗品0.4g,加入100mL水和4.0g甲酸 胺,加热至回流状态,反应液呈黄色略浊,加入0.8g5%Pd/C剧烈搅拌呈 黑色混浊,TLC,甲醇∶氯仿=1∶10监测,新生成点在原料点下方254nm下 有荧光,8h反应完毕,热滤除去催化剂,水层放冷,用10%盐酸水溶液调 至pH2.0~2.5,至白色固体完全析出,室温搅拌6h,抽滤,得白色微灰 固体0.2g,用10mL甲醇重结晶得白色固体,70℃真空干燥10h,得纯品 0.12g,m.p.222~225℃,收率6.2%;
1.2-[8-甲氧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 乙酸的制备
(i)3-(2-甲氧基苯氨基)丙酸乙酯的制备:
将重蒸的0.285mol 35g邻甲氧基苯氨和0.30mol 32.6mL丙烯酸乙酯 加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反应液呈现无色透明液体,加入1.0mL冰醋酸 搅拌,油浴回流24h,点板监测,TLC:乙醚∶石油醚=3∶2,Rf:0.75,原料 基本反应完毕,水泵减压,外浴150℃蒸出丙烯酸乙酯,油泵减压, 740mmHg,油浴190℃弃去100-130℃的前馏分,740mmHg,油浴220℃收 集160-200℃的馏分,得产品40g淡黄色油状物,收率62.9%;
(ii)3-(2-甲氧基苯氨基)丙酸的制备
将40g 3-(2-甲氧基苯氨基)丙酸乙酯和250mL甲醇加入到1000mL 圆底烧瓶中,搅拌成透明淡黄色溶液,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170mL10%KOH 水溶液,室温条件下搅拌2小时,点板监测,TLC:乙酸乙酯∶石油醚∶冰 醋酸=5∶10∶1.5,Rf:0.35,反应完毕,加入400mL水搅拌10min,用200mL 乙醚萃取,保留水层,用10%的稀盐酸调至PH 4-4.5,有大量白色固体析 出,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50mL×4洗洗,硫酸镁干燥,用 四氢呋喃和石油醚3∶10重结晶,得白色纯品26g,收率74.3%;
(iii)8-甲氧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300gPPA加入到500mL三颈瓶中,机械搅拌升温至内温125℃,快 速搅拌条件下分批加入26g 3-(2-甲氧基苯氨基)丙酸,反应液呈黄色发红 溶液,130℃左右,搅拌点板监测TLC:乙醚∶石油醚=6∶4,有在365nm下 呈黄绿色荧光生成物,原料在底部254nm下呈红色荧光,3.5h反应完毕,. 将4Kg碎冰加入到10L胶桶中,待反应液温度降至60℃左右,搅拌条件 下倒入碎冰中成黄色溶液,用30%的冷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至pH10,剧烈放 热冰融化同时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水溶液温度约为40℃左右,用1200mL 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50mL×3洗涤有机层,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 得得红色油状物18g,收率76.3%,不经重结晶,直接做下步反应;
(iv)2-[8-甲氧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腈的合成
将0.102mol 18g邻甲氧基喹啉酮、100mL氯乙腈和0.3mol 41.4 g干燥的无水碳酸钾加入500mL圆底烧瓶中,油浴升温至反应液回流状 态,反应液中渐成黑色粘稠状,TLC,乙醚∶石油醚=3∶2监测,37h反应完 毕,加入200mL乙酸乙酯回流抽滤得黑色油状物,柱层析硅胶拌样,流动 相用石油醚过渡到石油醚和乙醚,石油醚∶乙醚=10∶1,梯度洗脱,得白色 微黄固体8.5g,收率38.3%;
(v)2-[8-甲氧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 啉基]乙酸的制备
将0.005mol 1.0g喹啉酮基乙腈加入到20mL无水甲醇中加干燥管搅 拌5min至全溶成无色透明溶液,将0.026mol 0.6g新切的金属钠加入到 30mL无水甲醇中至金属钠被完全消耗,稍降温倾入反应液中,反应液颜 色略微加深,搅拌10min,TLC,乙醚∶石油醚=7∶4监测酮完全转化为了烯 醇式,加入0.005mol 0.5g胡椒醛,反应液无明显升温,颜色几乎没有变 化,TLC监测,30h反应不再进行,向反应液中加入100mL水,搅拌5min, 抽滤将所得固体转移至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0%氢氧化钠水溶液回流 水解,固体渐渐减少,有氨气放出,TLC,乙醚∶石油醚=7∶4监测,5h反 应完毕,放冷,用10%稀盐酸调至pH2.0~2.5,至黄白色固体完全析出, 抽滤,得白色微黄固体0.6g,甲醇重结晶,得白色微灰产品0.4g,收率 21.7%;
m.2-[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制备
(i)3-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重蒸的0.15mol苯胺55.8g、0.165mol丙烯酸乙酯60g和冰醋酸3mL加 入到100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17小时,反应完毕后水 泵减压抽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360mL, 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5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至40~50℃,加 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300ml100mL×3提取,水相用冰乙酸调PH值5左右, 水层变浑浊,用450ml150ml×3萃取,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100ml50ml ×2洗涤,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充 分干燥得油状物静置变成固化的灰色固体70.3g,收率71%;
(ii)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1000g多聚磷酸加入到100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后,搅拌条件下 分批加入3-苯胺基丙酸66g后,升温至135℃搅拌反应45分钟,反应完毕后 将反应液倒入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钾水溶液调PH值10左右,搅拌下放冷至 30-40℃,用乙酸乙酯萃取100ml×3,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乙酸乙酯干燥得到棕红色油状物47g,收率80%;
(iii)2-[4-羰基-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0.136mol 2,3-二氢-4(1H)-喹啉酮20g、0.408mol溴乙酸乙酯68.2g、 0.136mol无水碳酸钾18.8g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反应16小 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醚150ml×3,过滤合并乙醚液,先常压蒸除 乙醚然后用油泵减压蒸出溴乙酸乙酯,最后蒸出产品的淡黄色液体15g,收率 47.3%;
(iv)2-[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制备
将10mmol 0.54g99%的甲醇钠和20mL无水甲醇加入到100mL圆底瓶中,搅 拌条件下加入10mmol 4-羰基-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2.33g,搅拌 至反应液澄清后,向反应液中加入11mmol邻甲氧基苯甲醛1.5g,室温反应24 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30mL,升温至回流条 件下反应15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 20mL×3提取,水相用浓盐酸调PH值2左右,析出淡黄色固体,抽滤,得淡黄 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干燥得淡黄色粉末0.41g,收率66.2%,m.p.214-216 ℃.
n.(E)-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的制备
(i)3-(4-甲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0.15mol对甲基苯胺16.1g、0.165mol丙烯酸乙酯16.5g和冰醋酸 0.5mL加入到25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完毕后减压蒸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 水溶液10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 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150ml50mL×3提取,水相用冰乙酸 调PH值5左右,水层变浑浊,用180m以160ml×3萃取,合并有机层, 用饱和食盐水100ml以50ml×2洗涤,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 去干燥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充分干燥得黄色固体25.5g,收率 95%,m.p.80-81℃;
(ii)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200g多聚磷酸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后,搅拌条件 下分批加入0.056mol 3-(4-甲基苯胺基)丙酸10g后,升温至135℃搅拌 反应45分钟,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200g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钾水 溶液调PH值10左右,搅拌下放冷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用石油醚重结晶,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6.9g,收率77%,m.p.83-84℃;
(iii)2-[6-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0.062mol 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10g、0.124mol溴乙酸 乙酯20.7g、0.093mol无水碳酸钾13g、无水DMF50mL加入到250mL三颈 瓶中,升温至70℃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装有500mL冷 水的椎形瓶中,振摇,析出黄色固体,抽滤,干燥得黄色固体14.4g,收 率94%;
(iv)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16mmol 0.37g新切的钠和25mL无水甲醇加入到100mL圆底瓶中, 搅拌带产气结束恢复至室温加入8mmol 4-羰基-6-甲基-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乙酯2g,搅拌至反应液澄清后,向反应液中加入8mmol对甲 氧基苯甲醛1.09g,10℃反应随反应进行有固体析出24小时反映达平衡, 抽滤得黄色固体0.65g,收率22.0%
(v)(E)-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化合物126)的制备
将0.65g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乙酯于室温下加入10ml10%NaOH中,加THF至原料大 部分溶解,室温反应至原料消失,将反应液加入100ml水中,过滤出去不 溶物,水层用盐酸调至PH1-2,析出红色固体,抽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 晶的红色针状结晶0.47g,收率78.3%,mp172.2-173.8℃;
o.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的制备
(i)3-(4-甲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0.15mol对甲基苯胺16.1g、0.165mol丙烯酸乙酯16.5g和冰醋酸 0.5mL加入到25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完毕后减压蒸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 水溶液10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 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150ml以50mL×3提取,水相用冰乙 酸调PH值5左右,水层变浑浊,用180ml以60ml×3萃取,合并有机层, 用饱和食盐水100ml以50ml×2洗涤,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 去干燥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充分干燥得黄色固体25.5g,收率 95%,m.p.80-81℃;
(ii)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200g多聚磷酸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后,搅拌条件 下分批加入0.056mol 3-(4-甲基苯胺基)丙酸10g后,升温至135℃搅拌 反应45分钟,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200g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钾水 溶液调PH值10左右,搅拌下放冷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用石油醚重结晶,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6.9g,收率77%,m.p.83-84℃;
(iii)6-甲基-4-羰基-2,3-二氢-1(4H)-喹啉甲酸甲酯的制备
将0.248mol 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40g、0.373mol氯甲酸 甲酯35.2g、丙酮60mL加入到250mL茄形瓶中,升温至回流反应2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装有500mL冷水的椎形瓶中,振摇,用NaHCO3 调至PH为7-8,析出棕黄色固体,抽滤,干燥得棕黄色固体50g,收率 91.9%;
(iv)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甲酸甲酯的制备
将30mmol 1.6g甲醇钠和25mL无水甲醇加入到100mL圆底瓶中,搅拌 10min,加入10mmol 6-甲基-4-羰基-2,3-二氢-1(4H)-喹啉乙酸乙酯 2.18g,搅拌,反应液呈浑浊,向反应液中加入11mmol对甲氧基苯甲醛 1.5g,25℃反应10小时结束,抽滤滤饼用水洗后再用少量甲醇洗,得黄 色固体2.0g,收率59.5%
(vi)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的制备
将2.0g 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甲酸甲酯与10%NaOH40ml混合加热至回流后加入20ml乙醇,回流反 应10min,将反应液迅速倒入150ml冷水中,待冷却后抽滤,滤液用盐酸 调制PH1~2,析出淡黄微带绿色的絮状固体,静置1小时使析晶完全, 抽滤,干燥得0.2g,用9ml甲醇重结晶得0.18g,mp.227-228℃,收率9.4%;
p.3-[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化合 物153)的制备
(i)3-(4-甲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0.15mol对甲基苯胺16.1g、0.165mol丙烯酸乙酯16.5g和冰醋酸 0.5mL加入到25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完毕后减压蒸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 水溶液10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 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150ml以50mL×3提取,水相用冰乙 酸调PH值5左右,水层变浑浊,用180ml以60ml×3萃取,合并有机层, 用饱和食盐水100ml以50ml×2洗涤,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 去干燥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充分干燥得黄色固体25.5g,收率 95%,m.p.80-81℃;
(ii)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200g多聚磷酸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后,搅拌条件 下分批加入0.056mol 3-(4-甲基苯胺基)丙酸10g后,升温至135℃搅拌 反应45分钟,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200g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钾水 溶液调PH值10左右,搅拌下放冷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用石油醚重结晶,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6.9g,收率77%,m.p.83-84℃;
(III)3-[4-羰基-6-甲基-2,3-二氢-1(4H)-喹啉基]丙酸乙酯的制备
将5g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4ml冰乙酸和10ml丙烯酸乙酯 加热到回流反应3days,反应结束后水泵减压蒸出丙烯酸乙酯,残余的丙 烯酸乙酯直接水泵抽出,得棕红色油状物,放至室温用70ml乙醚充分溶 解后转入150ml分液漏斗中,先用10%稀盐酸洗涤至无原料,再用5%氢氧 化钠隙地,最后用饱和食盐水洗至近中性,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除去干燥剂,回收溶剂得5g,收率61.7%;
(IV)3-[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的制备
将7.7mmol 2.0g2-[4-羰基-6-甲基-2,3-二氢-1(4H)-喹啉]丙酸乙酯 溶于30mL无水甲醇,搅拌条件下将38mmol 0.88g新切钠屑加入,产生大 量气泡并放热,产气结束后搅拌15min,向反应液中加入8mmol对甲氧基 苯甲醛1.1g,室温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10%的氢氧 化钠水溶液3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反应15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 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50mL×3提取,水相用浓盐酸调PH 值4左右,析出淡黄色固体,抽滤,得淡黄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干燥 得淡黄色粉末0.5g,mp.203-204℃,收率18.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定义的式I和II化合 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类似地制备其它化合物。
5、一种药用组合物,它包含权利要求1中通式I和II化合物或其药 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稀释剂或载体。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通式I和I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 的辅料、稀释剂或载体混合,其中含有5-20%重量的活性化合物,余量为 可药用的载体、赋型剂、稀释剂、溶剂。
7、通式I和I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在制备治疗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类糖尿病并发症药物中的用途。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具有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的通式I、II的4-代-1(4H)- 喹啉羧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互变异构体、可药用的盐、可药用的溶剂 化物以及含有它们的可药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这些化合物在药 物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制备上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类似物、互变异 构体、可药用的盐、可药用的溶剂化物以及含有它们的可药用的组合物的 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 分泌作用的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糖尿病本身的治疗可以通过控制患者体内血糖的平得到很好的治 疗。然而,在长期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病人往往会发生一些所谓的长期并发 症,即糖尿病并发症。
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成因与多元醇代谢通路活性亢进使山梨 醇的体内蓄积有关[Drug of the Future 1998,23(5):521-529]。

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的生理水平时,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并不被激活。在高血糖的生理状况,己糖激酶被饱和,这使 多元醇通路被激活,山梨醇生成增加的同时山梨醇脱氢酶的活性并没有随 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山梨醇又因自身极性因素影响使之 不易通过细胞膜,所以在细胞内造成了蓄积。
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表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改善糖 尿病患者多元醇代谢通路异常,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式I、II表示的新化合物,其具有抑制 醛糖还原酶的作用和治疗糖尿病综合症(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 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式I、II表示的4-氧代-1(4H)-喹啉羧 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互变异构体、可药用的盐、可药用的溶剂化物 以及含有它们的可药用的组合物及其方法。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如上物质的 混合物于适当的载体、溶剂、稀释剂以及制备这类化合物通常使用的其他 介质组合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通式如下:

其中:
k为0-4的整数;
各R1独立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6)烷基、(C2-C6) 烯基、(C3-C7)环烷基、(C3-C7)环烯基、(C1-C6)烷氧基、环(C3-C7)烷氧基、 芳基、芳基氧、芳烷基、芳烷氧基、杂环基、杂芳基、杂环基烷基、杂芳 烷基、杂芳基氧、杂芳烷氧基、杂环基烷基氧、酰基、酰基氧、酰胺基、 一烷基基、二烷基氨基、芳基氨基、芳烷基氨基、烷氧基羰基、芳基氧 羰基、芳烷氧基羰基、杂环烷氧基羰基、杂芳基氧羰基、杂芳烷氧基羰基、 羟基、羟基烷基、氨基烷基、一烷基氨基烷基、二烷基氨基烷基、烷氧基 烷基、芳基氧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羰基氨基、芳基氧羰基氨基、 芳烷基氧羰基氨基、卤素、全卤化烷基、硝基、氰基、亚甲二氧基;
X为氧原子、或硫原子或CH2基团;
n为0-3的整数;
Y为CH2、CH2CH2或CH2CH2CH2或CH=CHCH2;
Z为CH、CHCH2或CHCH=CH;
m为0-5的整数;
各R2独立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6)烷基、(C2-C6) 烯基、(C3-C7)环烷基、(C3-C7)环烯基、(C1-C6)烷氧基、环(C3-C7)烷氧基、 芳基、芳基氧、芳烷基、芳烷氧基、杂环基、杂芳基、杂环基烷基、杂芳 烷基、杂芳基氧、杂芳烷氧基、杂环基烷基氧、卤素、亚甲二氧基、酰基、 酰基氧、酰胺基、一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芳基氨基、芳烷基氨基、烷 氧基羰基、芳基氧羰基、芳烷氧基羰基、杂环烷氧基羰基、杂芳基氧羰基、 杂芳烷氧基羰基、羟基、羟基烷基、氨基烷基、一烷基氨基烷基、二烷基 氨基烷基、烷氧基烷基、芳基氧烷基、芳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羰基氨基、 芳基氧羰基氨基、芳烷基氧羰基氨基、卤素、全卤化烷基、硝基、氰基、 羟基;
C环为脂肪环、杂环、芳环、芳杂环。
该发明还包括如上定义的式I和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任选形成所获得的式I和II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作为本发明的药用盐定义如下,但并不限于此:羧酸部分的盐,如 金属盐如Li、Na和K盐;碱土金属盐如Ca和Mg盐;有机碱盐,如赖氨酸、 精氨酸、胍、二乙醇胺、胆碱、氨丁三醇等等;铵或取代的铵盐和盐。 盐可以是酸加成盐,其包括但不限于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高氯酸盐、 酸盐、氢卤化物、醋酸盐、酒石酸盐、来酸盐、柠檬酸盐、琥珀酸盐、 棕榈酸盐、甲磺酸盐、苯甲酸盐、水杨酸盐、苯磺酸盐、抗坏血酸盐、甘 油磷酸盐、戊二酸盐等等。可药用的溶剂化物可以是水合物,或含有其 他结晶溶剂如醇。
通式I和I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它们选自:
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4-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3-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4-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呋喃-2-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4-溴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3-羟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2,3-二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5-甲氧基-2-溴-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 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2-甲氧基-5-溴-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 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3,5-二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基-3-(4-羟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4-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3-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4-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3-羟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呋喃-2-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甲氧基-3-(2,3-二氯苯基)甲基-4-氧代-1,4-二氢-1(4H)-喹啉基]乙 酸,
2-[6-氯-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4-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3-羟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3-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2-甲氧基-5-溴-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 啉基]乙酸,
2-[6-氯-3-(5-甲氧基-2-溴-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 啉基]乙酸,
2-[6-氯-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2,3-二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呋喃-2-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6-氯-3-(3-苯基)丙烯-1-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甲基-3-(3,5-二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 啉基]乙酸,
(E)-2-[8-甲基-3-(2-乙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8-甲基-3-(2,3-二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2,3-二氯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8-甲基-3-(3-苯基)亚丙烯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 酸,
(E)-2-[8-甲基-3-(4-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甲基-3-(3-羟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甲基-3-(4-氯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 酸,
(E)-2-[8-甲基-3-(呋喃-2-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甲基-3-(4-氟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 酸,
(E)-2-[8-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8-甲基-3-(3,4,5-三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4-N,N-二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盐酸盐,
(E)-2-[8-甲基-3-(2-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8-甲基-3-(2,5-二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4-乙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8-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2,4-二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2-甲氧基-3,4-二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 氢-1(4H)-喹啉基]乙酸,
(E)-2-[8-甲基-3-(2-氯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 酸,(E)-2-(8-甲基-3-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 酸,
(E)-2-[8-甲基-3-(3,5-二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3-苯丙-1-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3-丙烯-1-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2,3-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呋喃-2-基)亚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2,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3,5-二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4-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基-3-苯基甲基-4-氧代-1,4-二氢-1(4H)-喹啉基)乙酸,
(E)-2-[8-氯-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 酸,
(E)-2-[8-氯-3-(2-乙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氯-3-(4-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 酸,
(E)-2-[8-氯-3-(4-乙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
(E)-2-[8-氯-3-(2,3,4-三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
(E)-2-[8-氯-3-(3-苯基)亚丙烯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 酸,
2-[8-氯-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氯-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氯-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羟基-1(2H)-喹啉基]乙酸,
2-[8-乙氧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乙氧基-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乙氧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乙氧基-3-(4-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乙氧基-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乙氧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7-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7-甲基-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8-甲氧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3-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3,5-二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4-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4-溴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2-[3-(2,3-二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E)-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6-甲基-3-(4-乙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6-甲基-3-(3-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
(E)-2-[6-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
(E)-2-[6-甲基-3-(3,5-二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
(E)-2-[6-甲基-3-(4-溴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 酸,
(E)-2-[6-甲基-3-(4-氯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 酸,
(E)-2-(6-甲基-3-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
(E)-2-[6-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
(E)-2-[6-甲基-3-(4-氟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 酸,
(E)-2-[6-甲基-3-(3,5-二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 啉基]乙酸,
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3,5-二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4-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4-溴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3-苯基)丙烯-1-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2,3-二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6-甲基-3-(呋喃-2-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
3-[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4-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3,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2乙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3,5-二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4-氟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4-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4-溴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3-羟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2,3-二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3-[6-甲基-3-(呋喃-2-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包括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含有至少一种通式I、 II的化合物,以及其衍生物、类似物、互变异构体、多晶型物、可药用的 盐、可药用的溶剂合物作为活性成分,以及可药用的载体、稀释剂等。
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制备,例如在 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19th Ed.,1995 中描述。该组合物可以是常规的剂型如胶囊、片剂、粉末、溶液、混悬液、 糖浆、气溶胶、或局部给药形式。它们可以含有适当的固体或液体载体, 或在适当的无菌介质中形成注射溶液或混悬液。该组合物可以含有5-20%、 优选0.5-10%重量的活性化合物,余量为可药用的载体、赋型剂、稀释剂、 溶剂等。
典型的组合物含有式I、II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以及可药用的 赋型剂,其可以是载体或稀释剂,或被载体稀释,或被包装到载体中,其 可以是胶囊、小袋、纸或其它容器的形式。当载体用作稀释剂时,它可以 是固体、半固体或液体物质,其可以用作活性化合物的载体、赋型剂或介 质。该活性化合物可以以在容器例如小袋中的颗粒状固体的形式被吸收。 一些适合的载体为水,盐溶液,醇,聚乙二醇,聚羟基乙氧基化蓖麻油花生油,椰揽油,明胶,乳糖,石膏粉,蔗糖,环糊精,直链淀粉,硬脂 酸镁(magnesium sterate),滑石,明胶,琼脂,果胶,阿拉伯胶,硬脂 酸或纤维素的低级烷基醚,酸,脂肪酸,脂肪酸胺,脂肪酸甘油单酯和 甘油二酯,季成四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羟基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吡咯 烷酮。同样地,载体或稀释剂可以包括任何本领域已知的缓释材料,如单 硬脂酸甘油酯或二硬脂酸甘油酯,其单独使用或与蜡混合。制剂中还可以 包括润湿剂,乳化剂,混悬剂,防腐剂甜味剂或增香剂。可以通过本领 域已知的方法配制本发明的制剂,以提供活性成分给药患者后的快速、持 续或延迟释放。
该药物组合物可以是无菌的,并且如果需要可以与辅剂、乳化剂、缓 冲剂和(或)着色剂等混合,只要其不与活性化合物反应。
可以以任何途径给药,只要其有效地将活性药物传送到适当的或所需 的活性部位,例如口服,鼻腔,经皮,部,或肠胃外给药,例如直肠、 贮库、皮下、静脉内、尿道内、肌肉内、鼻内、眼用溶液或油膏,优选通 过口服途径给药。
如果固体载体用于口服给药,该制剂可以被压成片剂,或以粉末或小 球形式装入胶囊中,或者制成锭剂或糖锭。如果使用液体载体,该制剂可 以是糖浆剂、乳剂、软明胶胶囊或无菌注射液,如水性或非水性液体混悬 液或溶液。
对于鼻内给药,该制剂可以含有溶解或混悬于液体载体,尤其是水性 载体中的式I、II化合物,作为气溶胶给药。该载体可以含有添加剂,包 括增溶剂如丙二醇,表面活性剂,吸收促进剂如卵磷脂(磷脂酚胆碱)或 环糊精,或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对于肠胃外给药,特别适合的是注射溶液或混悬液,优选活性化合物 溶剂于多羟基化蓖麻油中的水性溶液。
具有滑石和/或水化合物载体或粘合剂等的片剂、糖衣丸或胶囊特别 适合于口服给药。优选地,片剂、糖衣丸或胶囊的载体包括乳糖、玉米淀 粉和/或马铃薯淀粉。当可以使用加糖载体时,可以使用糖浆剂或酗剂。
可以通过常规压片技术制备的典型的片剂可以含有:
芯:
活性化合物(游离化合物或其盐)                5.0mg
胶体二氧化硅(KCrOSil)                       1.5mg
微&纤维素(AVicel)                           70.0mg
改性纤维素胶(Ac-Di-Sol)                     7.5mg
硬脂酸镁                                    适量(ad.)
包衣层:
HPMC                                        大约9.0mg
*Mywacett 9-40T                             大约0.9mg
*酚基化单酸甘油酯用作薄膜包衣的增塑剂
通式I、II的化合物或其组合物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综合症(包 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等等)。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详细解释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只是举例说明,绝不 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1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1

(i)3-(4-甲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对甲基苯胺16.1g(0.15mol)、丙烯酸乙酯16.5g(0.165mol)和醋 酸0.5mL加入到25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完毕后减压蒸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20%的氢氧化钠 水溶液10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 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150ml(50mL×3)提取,水相先用浓盐 酸调PH6-7,再用冰乙酸调PH值5左右,水层变浑浊,用乙酸乙酯 180ml(60ml×3)萃取,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100ml(50ml×2)洗涤, 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充分干燥 得黄色固体25.5g,收率95%,m.p.80-81℃。(文献m.p.82℃)
(ii)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200g多聚磷酸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120℃后,搅拌条件 下分批加入3-(4-甲基苯胺基)丙酸10g(0.056mol)后,升温至135℃搅拌 反应45分钟。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200g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水 溶液调PH值10左右。搅拌下放冷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用石油醚重结晶,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6.9g,收率77%,m.p.83-84℃。(文献m.p.84-85℃)
(iii)2-[6-甲基4-氧代-2,3-二氢-4(1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10g(0.062mol)、溴乙酸乙酯 20.7g(0.124mol)、无水碳酸钾13g(0.093mol)、无水DMF50mL加入到 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70℃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装有 500mL冷水的锥形瓶中,振摇,析出黄色固体,抽滤,干燥得黄色固体14.4g, 收率94%。
(iv)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化合物1)的制备
将0.22g(4mmol)99%的甲醇钠和10mL无水甲醇加入到100mL圆底瓶中, 搅拌条件下加入2-[6-甲基-4-羰基-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 1g(4mmol),搅拌至反应液澄清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对甲氧基苯甲醛,室温 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30mL,升温 至回流条件下反应15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 乙酸乙酯(20mL×3)提取,水相用浓盐酸调PH值2左右,析出黄色固体, 抽滤,得黄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干燥得浅黄色固体0.9g,收率66.2%, m.p.235-237℃.
IR(cm-1)3437,1725,1615,1533,1513,1348,1320
1H-NMR(DMSO-d6)δ2.40(s,3H,-CH3),3.69(s,5H,-OCH3,-CH2),5.03(s, 2H,-CH2COOH),6.80 (d,2H,3’,5’-2H),7.18(d,2H,2’,6’-2H),7.48(d,1H, 8-H),7.51(dd,1H,7-H),7.88(s,1H,olefinicH),7.98(s,1H,5-H),13.26(s ,1H,-COOH)
按照实施例1描述的方法以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2-21(表1)
                                 表1




实施例22
2-[6-甲基-3-(4-羟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化合物22) 的制备

将10mL乙硫醇(0.14mol)和1.33g无水三氯化铝(0.01mol)加入到置于 冰盐浴上的100mL圆底瓶中,搅拌条件下加入4.5g碘化钠(0.03mol),反 应数分钟。将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喹啉基-1(4H)-喹 啉基]乙酸3.4g(0.01mol)分批加入到反应液中后,撤去冰盐浴,室温反应 5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50mL水,再加入20%的氢氧化钠水 溶液调PH10左右,搅拌至固体全熔。乙酸乙酯(30mL×3)提取,水相用浓 盐酸调PH2左右,再用乙酸乙酯(30mL×3)提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干 燥剂,蒸干溶剂得到黄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干燥得浅黄色固体0.3g, 收率31.1%,m.p.249-250℃.
IR(cm-1)3406,1712,1615,1537,1515,1394,1321
1H-NMR(DMSO-d6)δ2.40(s,3H,-CH3),3.62(s,2H,-CH2),5.03(s,2H,-CH2 ),6.63(d,2H,3’,5’-H),7.05(d,2H,2’,6’-2H),7.35(d,1H,8-H),7.5 0(dd,1H,7-H),7.84(s,1H,olefinicH),7.98(s,1H,5-H),9.09(s,1H,-OH), 13.27(s,1H,-COOH)
实施例23
2-[6-甲氧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化合 物23)的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2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2

(i)3-(4-甲氧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对甲氧基苯胺18.4g(0.15mol)、丙烯酸乙酯16.5g(0.165mol)和冰 醋酸0.5mL加入到25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完毕后减压蒸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 水溶液10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 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50mL×3)提取,水相用冰乙酸调PH 值5.2左右,乙酸乙酯(100mL×3)提取,用水(50mL×3)洗涤,无水硫酸钠 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蒸去乙酸乙酯,干燥得黄色固体24g,收率83%。
(ii)6-甲氧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200g多聚磷酸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后,搅拌条件 下分批加入3-(4-甲氧基苯胺基)丙酸10g后,升温至135℃搅拌反应45 分钟。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200g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钾水溶液调 PH值10左右。乙酸乙酯(100mL×3)提取,合并有机相,用水(50mL×3)洗 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干燥得到黄色固 体8.1g,收率90%。
(iii)2-[4-羰基-6-甲氧基-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6-甲氧基-2,3-二氢-4(1H)-喹啉酮10g(0.056mol)、溴乙酸乙酯 18.7g(0.112mol)、无水碳酸钾11.6g(0.084mol)、无水DMF50mL加入到 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70℃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装有 500mL冷水的椎形瓶中,振摇,析出黄色固体,抽滤,干燥得黄色固体12.4g, 收率84%。
(iv)2-[6-甲氧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化合物23)的制备
将0.21g(3.8mmol)99%的甲醇钠和10mL无水甲醇加入到100mL圆底瓶 中,搅拌条件下加入2-[6-甲基-4-羰基-1(4H)-喹啉基]乙酸乙酯1g (3.8mmol),搅拌至反应液澄清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对甲氧基苯甲醛,室 温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30mL, 升温至回流条件下反应15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至室温,加入等体 积水。乙酸乙酯(20mL×3)提取,水相用浓盐酸调PH值2左右,析出黄 色固体,抽滤,得黄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干燥得浅黄色固体0.98g,收 率72.3%,m.p.228-230℃.
IR(cm-1)3428,1721,1614,1533,1511,1366,1324
1H-NMR(DMSO-d6)δ3.69(s,5H,-OCH3,-CH2),3.83(s,3H,-OCH3)5.06(s,2H, -CH2COOH),6.80(d,2H,3’,5’-2H),7.19(d,2H,2’6’-2H),7.31(dd,1H,7-H ),7.43(d,1H,8-H),7.61(d,1H,5-H),7.90(s,1H,olefinicH),13.30(s,1H, -COOH)。
按照实施例23描述的方法以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24-38(表2)



实施例39
2-[6-氯-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化合物39) 的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3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3

(i)3-(4-氯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对氯苯胺19.1g(0.15mol)、丙烯酸乙酯16.5g(0.165mol)和冰醋酸 0.5mL加入到25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24小时。反 应完毕后减压蒸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水 溶液10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 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50mL×3)提取,水相用冰乙酸调PH 值5.2左右,用180ml(60ml×3)萃取,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 100ml(50ml×2)洗涤,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 回收乙酸乙酯充分干燥得黄色固体22.5g,收率75%。
(ii)6-氯-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200g多聚磷酸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后,搅拌条件 下分批加入3-(4-氯苯胺基)丙酸10g后,升温至135℃搅拌反应45分钟。 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200g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值10 左右。乙酸乙酯(100mL×3)提取,合并有机相,用水(50mL×3)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蒸去乙酸乙酯,干燥得到黄色固体 7.9g,收率87%。
(iii)2-[4-羰基-6-氯-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6-氯-2,3-二氢-4(1H)-喹啉酮10g(0.055mol)、溴乙酸乙酯 36.7g(0.22mol)、无水碳酸钾15g(0.11mol)、无水DMF50mL加入到250mL 三颈瓶中,升温至85℃反应3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装有500mL 冷水的椎形瓶中,石油醚(50mL×3)提取,再用乙酸乙酯(50mL×3)提取, 合并乙酸乙酯,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蒸去乙酸乙酯,得到 棕黄色油状物11g,收率78%。
(iv)2-[6-氯-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化 合物39)的制备
将0.2g(3.75mmol)99%的甲醇钠和10mL无水甲醇加入到100mL圆底瓶 中,搅拌条件下加入2-[4-羰基-6-氯-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 1g(3.75mmol),搅拌至反应液澄清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对甲氧基苯甲醛, 室温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30mL, 升温至回流条件下反应15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至室温,加入等体 积水。乙酸乙酯(20mL×3)提取,水相用浓盐酸调PH值2左右,析出黄 色固体,抽滤,得黄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干燥得浅黄色固体0.4g,收 率30.2%,m.p.242-243℃.
IR(cm-1)3426,1716,1627,1538,1511,1393,1314
1H-NMR(DMSO-d6)3.69(s,5H,-OCH3,-CH2),5.09(s,2H,-CH2),6.81(d,2H, 3’,5’-2H),7.18(d,2H,2’,6’-2H),7.55(d,1H,8-H),7.73(dd,1H,7-H), 7.99(s,1H,olefinicH),8.11(d,1H,5-H)
按照实施例39描述的方法以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40-54(表3)
                              表3



实施例55
(E)-2-[8-甲基-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 啉基]乙酸的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4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4

(i)3-(2-甲基苯胺基)丙酸乙酯的制备
将重蒸的53.5mL(0.5mol)邻甲基苯胺和59.8mL(0.55mol)丙烯酸乙酯 加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反应液呈现无色透明液体。加入1.5mL冰醋酸 搅拌。油浴升至外温为160℃回流16小时点板监测(TLC:乙醚∶石油醚 =3∶2,Rf:0.75),原料基本反应完毕。反应液呈淡红色透明。水减压,外 浴150℃蒸出丙烯酸乙酯。油泵减压,736mmHg,油浴190℃弃去108-140 ℃的前馏分。736mmHg,油浴235℃收集170-180℃的馏分,得产品75g淡 黄色油状物,收率72.5%。
(ii)3-(2-甲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75g 3-(2-甲基苯胺基)丙酸乙酯和300mL甲醇加入到1000mL圆 底烧瓶中,搅拌成透明淡黄色溶液。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200mL10%KOH水 溶液,40min滴加完毕,反应液颜色变浅,有少量白色固体析出在瓶壁上。 室温条件下搅拌2小时,点板监测(TLC:乙酸乙酯∶石油醚∶冰醋酸=5∶ 10∶1.5,Rf:0.35),反应完毕。加入400mL水搅拌10min,用200mL乙醚萃 取,保留水层。用10%的稀盐酸调至PH4-4.5,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用500mL 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50mL×4)洗洗,硫酸镁干燥,减压回收乙酸 乙酯得白色微红固体60.0g,用四氢呋喃和石油醚(3∶10)重结晶,得白色纯 品55.0g,收率86%。
(iii)8-甲基-2,3-二氢喹啉-4(1H)-酮的制备
将550gPPA加入到500mL三颈瓶中,机械搅拌升温至内温125℃。快 速搅拌条件下分批加入55g3-邻甲基苯氨基丙酸,反应液呈黄色发红溶液。 130℃左右,搅拌点板监测(TLC:乙醚∶石油醚=6∶4),有在365nm下呈黄 绿色荧光生成物,原料在底部254nm下呈红色荧光,3.5h反应完毕。.将 4Kg碎冰加入到10L胶桶中,待反应液温度降至60℃左右,搅拌条件下倒 入碎冰中成黄色溶液。用30%的冷至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至pH10,剧烈放热冰 融化同时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水溶液温度约为40℃左右。用1200mL乙 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50mL×3)洗涤有机层,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 得黄色蜡状固体39.6g,收率80%。
(iv)2-[8-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上述不经纯化的邻甲基酮39g加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未重蒸 的108.5mL溴乙酸乙酯和66.8g无水碳酸钾,回流冷凝管加干燥管,油浴 温度控制在125℃左右,搅拌反应,有气体和细粉状溴化钾生成,点板监测 (TLC:乙醚∶石油醚=6∶4),有在365nm下呈黄绿色,产品点在原料上方(用 铝箔高效板可以分开)。18h反应完毕。冷至室温,加入350mL乙酸乙酯充 分溶解固体粉末里的产品,抽滤,除去固体。减压油浴50℃蒸去乙酸乙酯, 得红色油状物。(不要用旋转蒸发仪,因空气中含有微量溴乙酸乙酯就对眼 睛极度刺激,眼泪直流!以上操作在通橱内进行!)擦净瓶子外面的油渍, 改用空气浴加热,空气浴180℃左右,745mmHg收集80-130℃的馏分溴乙 酸乙酯,空气浴升温200-280℃左右,收集130-180℃左右馏分,得黄绿色 油状物(长时间放置会成黄色固体略有油状物)50.5g,收率85%。
(v)(E)-2-[8-甲基-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化合物55)的制备
将1.0g(0.004mol)上步制备的喹啉酮酯加入到20mL无水甲醇中 加干燥管搅拌5min至全溶成浅黄色透明溶液。将0.55g(0.024mol) 新切的金属钠加入到反应液中,搅拌至金属钠被完全消耗,TLC(乙醚∶ 石油醚=6∶4)监测,酮式完全转化为了烯醇式。反应液颜色略微加深, 稍降温加入0.48g(0.004mol)3-甲基苯甲醛。反应液无明显升温,颜 色进一步变深。TLC监测,15h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加入50mL水,反 应液呈黄色混浊,室温搅拌6h,水解完毕。将反应液倾入100mL水中, 用乙醚(50mL×2)萃取水层。弃去有机层,水层用10%盐酸水溶液调至 pH 4.5~5.0,至黄色固体析出完全为止。搅拌12h,抽滤得粗品1.6g。 用80%甲醇水40mL重结晶,放冷有黄色固体析出,抽滤,70℃真空干燥 10h,得纯品1.0g,m.p.154~156℃,收率78.0%。
IR(cm-1)3454.3,2950.6,1720.7,1661.9,1597.6,1475.0,1239.1,1207.5, 982.3,784.7,761.5,694.8
1H-NMR(DMSO-d6)δ2.26[3H,s,-CH3],2.35[3H,s,-CH3],3.65[2H,s,-CH2CO OH],4.41[2H,s,2-CH2],4.09[1H,t,6-ArH],7.24[1H,d,4’-ArH],7.26[1H, 6’-ArH],7.29[1H,s,2’-ArH],7.36[1H,t,5’-ArH],7.43[1H,d,7-ArH], 7.67[1H,s,olefinicH],7.74[1H,d,5-ArH],12.53[1H,Sbr,-COOH]
按照实施例4描述的方法以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56-78(表4)
                                表4





实施例79
2-[8-甲基-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化合物79) 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5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5

将0.7g化合物55加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mL水和7.0g甲 酸胺。加热至回流状态,反应液呈黄色略浊,加入1.5g5%Pd/C剧烈搅拌呈 黑色混浊。TLC(甲醇∶氯仿=1∶10)监测,新生成点在原料点下方254nm下有 荧光,8h反应完毕。热滤除去催化剂,水层放冷,用10%盐酸水溶液调至 pH2.0~2.5,至白色固体完全析出。室温搅拌6h,抽滤,滤饼用10mL甲 醇重结晶得白色固体。70℃真空干燥10h,得纯品0.6g,m.p.235~237℃, 收率85.7%。
IR(cm-1)3437.5,2920.7,1718.71627.6,1604.1,1536.9,1484.8,1325.9, 1225.4,1207.8,1189.2,1111.3,999.3,754.2,639.3
1H-NMR(DMSO-d6)δ2.24[3H,s,-CH3],δ2.64[3H,s,-CH3],δ3.69[2H,s, -COOH],δ5.20[2H,s,-CH2COOH],δ6.95[1H,d,4’-ArH],δ7.09[3H,m, 2’,5’,6’-ArH],δ7.22[1H,t,6-ArH],δ7.47[1H,d,7-ArH],δ7.92 [1H,s,olefinieH],δ8.13[1H,d,5-ArH],δ13.40[1H,Sbr,-COOH]
按照实施例5描述的方法以相应的化合物55-78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80-93(表5)
                            表5



实施例94
(E)-2-[8-氯-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的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6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6

(i)3-(2-氯苯胺基)丙腈的制备
将240g(1.90mol)邻氯苯胺和700mL冰醋酸加入2L圆底烧瓶中,再 将120g(2.26mol)丙烯腈和9.5g氯化亚加入到反应液中。搅拌成浅 绿色透明溶液,油浴升温至140℃至反应液成回流状态。反应液渐成溶棕 色略有混浊。TLC监测(乙醚∶石油醚=2∶1),18h反应完毕。缓慢降 温至70℃左右,水泵减压蒸去冰醋酸,得黑褐色油状物。冷至室温,加 入800g碎冰搅拌5min。用浓氨水调至pH9-10,水层呈蓝色溶液,有大 量油状物沉于底部。用乙酸乙酯(500mL×2)萃取水层,合并有机层,用 饱和食盐水(200mL×2)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静止,过滤,加 入5g活性碳回流30min。滤去活性碳,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红色油状物 粗品294g,收率86.0%。不经纯化直接做下步反应。
(ii)3-(2-氯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上步制备的294g(1.63mol)3-(2-氯苯胺基)丙腈和1000mL溶 有119g氢氧化钾的水溶液加入2L圆底烧瓶中,油浴升温至反应液成回 流状态。反应液中油状物渐渐减少,冷凝管口有大量氨气放出,用酸液吸 收。TLC监测(乙醚∶石油醚=2∶1),24h反应完毕。冷至室温,用乙 酸乙酯(300mL×2)萃取水层,水层用10%盐酸水溶液调至pH 4.0-4.5有 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抽滤所得固体用60mL乙醚洗涤。水层用乙酸乙酯(600 mL×2)萃取,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100mL×2)洗涤有机层。适 量硫酸钠镁干燥,静止,过滤,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合并抽滤的固体干燥 得白色微红固体粗品220g,收率69.0%。不经纯化直接做下步反应。
(iii)8-氯-2,3-二氢喹啉-4(1H)-酮的制备
将2000g PPA加入到干燥的三颈瓶中,升温至内温125~145℃。开 动机械搅拌,缓慢加入将上步制备的120g(0.6mol)3-(2-氯苯胺基) 丙酸,反应渐成黄色微红油状物。TLC监测(乙醚∶石油醚=6∶4), 5h反应完毕。稍降温,倾入加入1000g氢氧化钠的10Kg碎冰中,反应 液剧烈放热。用40%氢氧化钠冰水溶液调至pH 12~13,水层呈黄色乳状, 有黄色絮状物出现。稍冷水层用乙酸乙酯(1500mL×2)萃取,合并有机 层,用饱和食盐水(300mL×2)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静止,过 滤,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黄色胶状粘稠固体,干燥得粗品81g,收率75.0%。 不经纯化直接做下步反应。
(v)2-[8-氯-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上步制备的80g(0.44mol)喹啉酮、157mL(1.41mol)溴乙 酸乙酯和113g干燥的无水碳酸钾加入500mL圆底烧瓶中,油浴升温至反 应液回流状态。反应液中渐有白色粉末状固体出现,有少量气体放出,颜 色渐深。TLC监测很难分出产品点和原料的区别,回流反应约16h,取少 量反应液用40%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水解,TLC(乙醚∶石油醚∶氨水= 5mL∶5mL∶3滴)监测,原料基本消失反应完毕。冷至室温,加入200 mL干燥的乙酸乙酯搅拌5min,抽滤除去固体,并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 滤饼。合并有机层,水泵减压回收乙酸乙酯,油泵减压回收溴乙酸乙酯。 进一步升温,空气浴约为270℃,10mmHg接收210~260℃馏分,得淡 黄色油状产品79g,收率67.0%。产品不经纯化做下步反应。
(VI)(E)-2-[8-氯-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化合物94)的制备
将4.2g(0.016mol)喹啉酮酯加入到40mL无水甲醇中搅拌5min。将 2.2g(0.096mol)新切的金属钠加入到40mL无水甲醇中至金属钠被完全消 耗,稍降温倾入反应液中。搅拌10min,加入1.92g(0.016mol)3-甲基苯甲 醛,室温搅拌。TLC(乙醚∶石油醚=6∶4)监测,14h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 加入100mL水,室温搅拌6h。将反应液倾入200mL水中,用乙醚(50mL× 2)萃取水层。弃去有机层,水层用10%盐酸水溶液调至pH4.5~5.0,至黄 色混浊完全析出为止。搅拌12h,油状混浊物渐成固体,抽滤得粗品1.5g。 用75%甲醇水25mL重结晶,室温静止12h有黄色固体析出,抽滤,70℃ 真空干燥12h,得纯品1.1g,m.p.167~168℃,收率21.0%。
IR(cm-1)3457.5,1720.2,1197.0,1667.6,1473.3,1437.8,1282.0,1244.4, 1218.8,1165.3,1141.2,981.5,963.7,826.1,785.7,748.1,692.7
1H-NMR(DMSO-d6)δ2.36[3H,s,-CH3],δ4.00[2H,s,-CH2COOH],δ4.54[2H, s,-CH2],δ7.14[1H,t,6-phH],δ7.27[3H,m,6’,4’,2’-phH],δ7.37[1H, t,5’-ArH],δ7.62[1H,s,olefinicH],δ7.66[1H,dd,7-ArH],δ7.85[1H, dd,5-ArH],δ12.561H,Sbr,-COOH]
按照实施例94描述的方法以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95-99(表6)
                            表6


实施例100
2-[8-氯-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化合物100) 的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7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7

2-[8-氯-3-(3-甲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制备
将0.25g化合物94(E)-2-[(8-氯-3-(3-甲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 -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加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mL水和 3.0g甲酸胺。加热至回流状态,反应液呈黄色略浊,加入0.75g 5%Pd/C剧 烈搅拌呈黑色混浊。TLC(甲醇∶氯仿=1∶10)监测,8h反应完毕。热滤除去 催化剂,水层放冷,用10%盐酸水溶液调至pH2.0~2.5,至黄白色固体完全 析出。室温搅拌6h,抽滤,得黄色绿固体0.15g。用95%甲醇水溶液10mL 重结晶得白色固体。70℃真空干燥12h,得纯品0.12g,m.p.219~221℃, 收率48.0%。
IR(cm-1)3443.6,2918.4,1730.1,1617.7,1562.1,1537.3,1494.4,1437.2, 1389.8,1322.3,1184.3,99.1,881.1,764.4,695.3,657.1
1H-NMR(DMSO-d6)δ2.24[3H,s,-CH3],δ3.72[2H,s,-CH2],δ5.08[2H,s, -CH2COOH],δ6.95[1H,d,4’-phH],7.11[2H,m,6’,2’-phH],7.35[1H,t,5’ -phH],7.45[1H,d,7-ArH],7.68[1H,m,6-ArH],7.99[1H,s,olefinicH],8.1 9[1H,d,5-ArH],13.33[1H,Sbr,-COOH]
按照实施例100描述的方法以相应的化合物95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01(表7)
                            表7

实施例102
2-[8-氯-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羟基-1(2H)-喹啉基]乙酸(化 合物102)的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8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8

将0.3gLYZ036和0.1g5%Pd/C加入到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30mL冰 醋酸,搅拌。水泵减压抽去烧瓶中的空气,插上氢气球,1hTLC(甲醇∶氯仿 =1∶10)监测一次,有副产物生成,3h反应完毕。滤去固体,将醋酸倾入100mL 水中,用80mL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 蒸去溶剂,得淡绿色油状物。柱层析硅胶拌样,流动相用氯仿过度到氯仿 和甲醇(氯仿∶甲醇=100∶1),梯度洗脱,得浅绿色油状物0.15g,收率5.0%。
IR(cm-1)3427.3,1735.1,1656.5,1606.5,1473.1,1435.21291.1,1173.6, 1035.2,762.4
1H-NMR(DMSO-d6)δ2.09[2H,s,-CH2],3.74[4H,s,-CH2and-CH2COOH],3.77 [9H,d,-OCH3],6.25[1H,sbr,4-OH],6.55[1H,t,6-ArH],6.74[1H,d,5’-ph] ,6.89[1H,d,6’-phH],7.18[1H,d,7-ArH],7.52[1H,d,5-ArH]
实施例103
2-[8-乙氧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9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9

(i)3-(2-乙氧基苯胺基)丙酸乙酯的制备
将120g(0.88mol)油泵减压重蒸的邻乙氧基苯胺和10mL冰醋酸加入1L 圆底烧瓶中,再将106g(1.06mol)无色透明的丙烯酸乙酯加入到反应液中。 油浴升温回流。反应略成微红色透明溶液。TLC监测(乙醚∶石油醚=3∶2), 16h反应完毕。缓慢降温至70℃左右,水泵减压蒸去未反应的丙烯酸乙酯, 油泵减压先除去未反应完全的2-乙氧基苯胺,再将油浴升温至170℃左右, 10mmHg接收产品得无色油状产品150g,收率72.0%。不经纯化直接做下 步反应。
(ii)3-(2-乙氧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上步制得的150g(0.63mol)3-(2-乙氧基苯胺基)丙酸乙酯 溶于500mL甲醇里,转移至1L圆底烧瓶中,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20%氢 氧化钠水溶液250mL,有白色混浊出现,反应放热。2h滴加完毕。搅拌, TLC监测(乙醚∶石油醚=3∶2),4h反应完毕。加入1500mL水, 用200mL乙醚萃取水层,弃去有机层,水层用10%盐酸调至pH 4~5,固 体完全析出。抽滤所得固体用30mL水洗,水层用乙酸乙酯(1000mL×2) 萃取,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涤,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回收乙 酸乙酯,合并抽滤所得固体自然干燥,得白色微红固体100g,收率76.0%。
(iii)8-乙氧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2000g PPA加入到干燥的三颈瓶中,升温至内温125~145℃。机 械搅拌,缓慢加入将上步制备的100g(0.48mol)3-(2-乙氧基苯胺基) 丙酸,反应渐成黄色微红油状物。TLC监测(乙醚∶石油醚=3∶2),4 h反应完毕。稍降温,顷入加入1000g氢氧化钠的10Kg碎冰中,反应液 剧烈放热。用40%氢氧化钠冰水溶液调至pH 12~13,水层呈黄色乳状,有 黄色絮状物出现。稍冷水层用乙酸乙酯(1500mL×2)萃取,合并有机层, 用饱和食盐水(300mL×2)洗涤有机层。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 压回收乙酸乙酯,得黄色胶状物,干燥得粗品49.5g,收率54.0%。不经 纯化直接做下步反应。
(iv)2-[8-乙氧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腈的制备
将上步制备的48g(0.25mol)邻乙氧基喹啉酮、100g(1.41mol) 氯乙腈和69g(0.50mol)干燥的无水碳酸钾加入500mL圆底烧瓶中, 油浴升温至反应液回流状态。反应液中渐成黑色粘稠状,TLC(乙醚∶石 油醚=3∶2)监测,34h反应完毕,加入200mL乙酸乙酯回流抽滤得黑 色油状物。柱层析硅胶拌样,流动相用石油醚过渡到石油醚和乙醚(石油 醚∶乙醚=10∶1),梯度洗脱,得白色微黄固体25g,收率43.0%。
(v)2-[8-乙氧基-3-(2-氯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化 合物103)的制备
将1.0g(0.004mol)上步制备的喹啉酮基乙腈加入到20mL无水甲 醇中加干燥管搅拌5min至全溶成无色透明溶液。将0.55g(0.024mol) 新切的金属钠加入到30mL无水甲醇中至金属钠被完全消耗,稍降温倾入 反应液中。反应液颜色略微加深,搅拌10min,TLC(乙醚∶石油醚=7∶ 4)监测酮完全转化为了烯醇式。加入0.56g(0.004mol)邻氯苯甲醛, 反应液无明显升温,颜色几乎没有变化。TLC监测,30h反应不再进行。 向反应液中加入100mL水,搅拌5min。抽滤将所得固体转移至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40%氢氧化钠水溶液回流水解,固体渐渐减少,有氨气 放出。TLC(乙醚∶石油醚=7∶4)监测,5h反应完毕。放冷,用10% 稀盐酸调至pH 2.0~2.5,至黄白色固体完全析出。抽滤,得白色微黄固 体0.2g。用制备TLC(氯仿∶甲醇=70∶5)纯化产品,得白色微产品 0.1g,m.p.113-115℃,收率6.7%。
IR(cm-1)3419.9,1623.8,1547.8,1493.7,1474.4,1442.1,1266.3,1244.6, 1114.3,1068.5,800.0,754.8
1H-NMR(DMSO-d6)δ1.39[3H,t,-CH3],3.82[2H,s,-CH2],4.06[2H,q,-OCH2] ,δ4.78[2H,s,-CH2COOH],7.19[5H,m,7-ArH,3’,4’,5’,6’-phH],7.41 [1H,t,6-ArH],7.59[1H,s,olefinicH],7.78[1H,dd,5-ArH]
按照实施例103描述的方法以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04-108(见表8)
                                         表8   实施   例号   Structure   Yield(%)   Recryst.solv.   m.p.(℃)   IR(cm-1)  1H-NMR(δ)   (DMSO-d6)

实施例109
2-[7-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化合物109)的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10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10

(i)3-(3-甲基苯胺基)丙酸乙酯的制备
将重蒸的30g(0.28mol)间甲基苯胺和32.6mL(0.30mol)丙烯酸乙酯加 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反应液呈现无色透明液体。加入0.5mL冰醋酸搅 拌。油浴升至外温为160℃回流18h,点板监测(TLC:乙醚∶石油醚 =3∶2,Rf:0.75),原料基本反应完毕。反应液呈淡红色透明。水泵减压,外 浴150℃蒸出丙烯酸乙酯。油泵减压,740mmHg,油浴190℃弃去100-130 ℃的前馏分。740mmHg,油浴230℃收集150-180℃的馏分,得产品43g淡 黄色油状物,收率74.1%。
(ii)3-(3-甲基苯氨基)丙酸的制备
将42g 3-(3-甲基苯氨基)丙酸乙酯和250mL甲醇加入到1000mL圆 底烧瓶中,搅拌成透明淡黄色溶液。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180mL10%KOH水 溶液,40min滴加完毕,反应液颜色变浅,有少量白色固体析出在瓶壁上。 室温条件下搅拌2小时,点板监测(TLC:乙酸乙酯∶石油醚∶冰醋酸=5∶ 10∶1.5,Rf:0.35),反应完毕。加入400mL水搅拌10min,用200mL乙醚萃 取,保留水层。用10%的稀盐酸调至PH 4-4.5,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用 500mL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50mL×4)洗洗,硫酸镁干燥,减压浓 缩得白色微红固体60.0g,用四氢呋喃和石油醚(3∶10)重结晶,得白色纯品 28.0g,收率77.2%。
(iii)7-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300gPPA加入到500mL三颈瓶中,机械搅拌升温至内温125℃。快 速搅拌条件下分批加入28g 3-(3-甲基苯氨基)丙酸,反应液呈黄色发红溶 液。130℃左右,搅拌点板监测(TLC:乙醚∶石油醚=6∶4),有在365nm下 呈黄绿色荧光生成物,原料在底部254nm下呈红色荧光,3.5h反应完毕。 将4Kg碎冰加入到10L胶桶中,待反应液温度降至60℃左右,搅拌条件下 倒入碎冰中成黄色溶液。用30%的冷至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至pH10,剧烈放热 冰融化同时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水溶液温度约为40℃左右。用1200mL 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50mL×3)洗涤有机层,硫酸镁干燥,,得红 色油状物20g,收率79.4%,不经重结晶,直接做下步反应。
(iv)2-[7-甲基-4-羰基-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间甲基酮20g加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未重蒸的75mL溴乙酸 乙酯和34.3g无水碳酸钾,回流冷凝管加干燥管,油浴温度控制在125℃ 左右,搅拌反应,18h反应完毕。冷至室温,加入350mL乙酸乙酯充分溶解 固体粉末里的产品,抽滤,除去固体。减压油浴50℃蒸去乙酸乙酯,得红 色油状物。改用空气浴加热,空气浴180℃左右,745mmHg收集80-130℃ 的馏分溴乙酸乙酯,空气浴升温200-280℃左右,收集130-180℃左右馏分, 得淡黄色油状物20g,收率65.0%。
(v)2-[7-甲基-3-(2,3,4-三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 乙酸(化合物109)的制备
将1.2g(0.0049mol)喹啉酮酯加入到20mL无水甲醇中加干燥管搅拌 5mi n至全溶成浅黄色透明溶液。将0.79g(0.0343mol)新切的金属钠加入到 反应液中,搅拌至金属钠被完全消耗,TLC(乙醚∶石油醚=6∶4)监测,酮式 完全转化为了烯醇式。反应液颜色略微加深,稍降温加入 0.78g(0.0049mol)2,3,4-三甲氧基苯甲醛,反应液无明显升温,颜色进一 步变深。TLC监测,15h反应完毕。向反应液中加入50mL水,反应液呈黄 色混浊,室温搅拌6h,水解完毕。将反应液倾入100mL水中,用乙醚(50mL ×2)萃取水层。弃去有机层,水层用10%盐酸水溶液调至pH4.5~5.0,至 黄色固体析出完全为止。搅拌12h,抽滤得粗品0.4g。加入100mL水和 4.0g甲酸胺。加热至回流状态,反应液呈黄色略浊,加入0.8g5%Pd/C剧 烈搅拌呈黑色混浊。TLC(甲醇∶氯仿=1∶10)监测,新生成点在原料点下方 254nm下有荧光,8h反应完毕。热滤除去催化剂,水层放冷,用10%盐酸 水溶液调至pH2.0~2.5,至白色固体完全析出。室温搅拌6h,抽滤,得白 色微灰固体0.2g。用10mL甲醇重结晶得白色固体。70℃真空干燥10h,得 纯品0.12g,m.p.222~225℃,收率6.2%。
IR(cm-1) 3453.4,2927.8,1710.5,1623.2,15.0,1471.01227.1,1195.1,1096.2, 1046.8,790.2
1H-NMR(DMSO-d6)δ2.43[3H,s,-CH3],δ3.64[2H,s,-CH2],δ3.73[9H,t, -CH3],δ5.07[2H,s,-CH2COOH],δ6.68[1H,d,5’-ArH],δ6.84[1H,d,6’ -ArH],δ7.18[1H,d,6-ArH],δ7.26[1H,s,8-ArH],δ7.72[1H,s, olefinicH],δ8.07[1H,d,5-ArH],δ13.27[1H,Sbr,-COOH]
按照实施例109描述的方法以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10(见表9)
                                     表9   实施   例号   Structure   Yield(%)   Recryst.solv.   m.p.(℃)   IR(cm-1)  1H-NMR(δ)   (DMSO-d6)

实施例111
2-[8-甲氧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 (化合物111)的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11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11

(i)3-(2-甲氧基苯氨基)丙酸乙酯的制备:
将重蒸的35g(0.285mol)邻甲氧基苯氨和32.6mL(0.30mol)丙烯酸乙酯 加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反应液呈现无色透明液体。加入1.0mL冰醋酸 搅拌。油浴回流24h,点板监测(TLC:乙醚∶石油醚=3∶2,Rf:0.75),原料 基本反应完毕。水泵减压,外浴150℃蒸出丙烯酸乙酯。油泵减压,740mmHg, 油浴190℃弃去100-130℃的前馏分。740mmHg,油浴220℃收集160-200 ℃的馏分,得产品40g淡黄色油状物,收率62.9%。
(ii)3-(2-甲氧基苯氨基)丙酸的制备
将40g 3-(2-甲氧基苯氨基)丙酸乙酯和250mL甲醇加入到1000mL圆 底烧瓶中,搅拌成透明淡黄色溶液。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170mL10%KOH水 溶液,室温条件下搅拌2小时,点板监测(TLC:乙酸乙酯∶石油醚∶冰醋 酸=5∶10∶1.5,Rf:0.35),反应完毕。加入400mL水搅拌10min,用200mL 乙醚萃取,保留水层。用10%的稀盐酸调至PH 4-4.5,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 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50mL×4)洗洗,硫酸镁干燥,用四 氢呋喃和石油醚(3∶10)重结晶,得白色纯品26g,收率74.3%。
(iii)8-甲氧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300gPPA加入到500mL三颈瓶中,机械搅拌升温至内温125℃。快速 搅拌条件下分批加入26g3-(2-甲氧基苯氨基)丙酸,反应液呈黄色发红溶 液。1.30℃左右,搅拌点板监测(TLC:乙醚∶石油醚=6∶4),有在365nm下 呈黄绿色荧光生成物,原料在底部254nm下呈红色荧光,3.5h反应完毕。. 将4Kg碎冰加入到10L胶桶中,待反应液温度降至60℃左右,搅拌条件下 倒入碎冰中成黄色溶液。用30%的冷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至pH10,剧烈放热冰 融化同时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水溶液温度约为40℃左右。用1200mL乙 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50mL×3)洗涤有机层,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 得得红色油状物18g,收率76.3%,不经重结晶,直接做下步反应。
(iv)2-[8-甲氧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腈的合成
将18g(0.102mol)邻甲氧基喹啉酮、100mL氯乙腈和41.4g(0.3 mol)干燥的无水碳酸钾加入500mL圆底烧瓶中,油浴升温至反应液回流 状态。反应液中渐成黑色粘稠状,TLC(乙醚∶石油醚=3∶2)监测,37h反应 完毕,加入200mL乙酸乙酯回流抽滤得黑色油状物。柱层析硅胶拌样,流 动相用石油醚过渡到石油醚和乙醚(石油醚∶乙醚=10∶1),梯度洗脱,得白 色微黄固体8.5g,收率38.3%。
(v)2-[8-甲氧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 基]乙酸(化合物110)的制备
将1.0g(0.005mol)喹啉酮基乙腈加入到20mL无水甲醇中加干燥管搅 拌5min至全溶成无色透明溶液。将0.6g(0.026mol)新切的金属钠加入到 30mL无水甲醇中至金属钠被完全消耗,稍降温倾入反应液中。反应液颜色 略微加深,搅拌10min,TLC(乙醚∶石油醚=7∶4)监测酮完全转化为了烯醇 式。加入0.5g(0.005mol)胡椒醛,反应液无明显升温,颜色几乎没有变化。 TLC监测,30h反应不再进行。向反应液中加入100mL水,搅拌5min。抽 滤将所得固体转移至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0%氢氧化钠水溶液回流水 解,固体渐渐减少,有氨气放出。TLC(乙醚∶石油醚=7∶4)监测,5h反应完 毕。放冷,用10%稀盐酸调至pH2.0~2.5,至黄白色固体完全析出。抽滤, 得白色微黄固体0.6g。甲醇重结晶,得白色微灰产品0.4g,收率21.7%。
IR(cm-1)3423.8,2914.3,1738.0,1541.0,1489.3,1442.8,1245.8,1187.0, 1037.0,755.6
1H-NMR(DMSO-d6)δ3.64[2H,s,-CH2],3.80[2H,s,-CH2],5.09[2H,s,-CH2CO OH],5.93[2H,s,-CH2],6.75[2H,m,7,6’-CH2],6.85[1H,s,2’-ArH],7.26 [2H,m,6,5’-ArH],7.82[1H,dd,5-ArH],7.86[1H,s,olefinicH],12.97[1H, Sbr,-COOH]
实施例112
2-[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的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12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12

(i)3-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重蒸的苯胺55.8g(0.15mol)、丙烯酸乙酯60g(0.165mol)和冰醋酸3mL加 入到100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17小时。反应完毕后水 泵减压抽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360mL, 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5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至40~50℃,加入 等体积水。乙酸乙酯300ml(100mL×3)提取,水相用冰乙酸调PH值5左右,水 层变浑浊,用450ml(150ml×3)萃取,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100ml(50ml ×2)洗涤,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燥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充 分干燥得油状物静置变成固化的灰色固体70.3g,收率71%。
(ii)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1000g多聚磷酸加入到100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后,搅拌条件下分 批加入3-苯胺基丙酸66g后,升温至135℃搅拌反应45分钟。反应完毕后将反 应液倒入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钾水溶液调PH值10左右。搅拌下放冷至30-40 ℃,用乙酸乙酯萃取(100ml×3),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洗至中性,用无 水硫酸钠干燥,回收乙酸乙酯干燥得到棕红色油状物47g,收率80%。
(iii)2-[4-羰基-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2,3-二氢-4(1H)-喹啉酮20g(0.136mol)、溴乙酸乙酯68.2g(0.408mol) 、无水碳酸钾18.8g(0.136mol)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反应16 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醚150ml×3,过滤合并乙醚液,先常压蒸 除乙醚然后用油泵减压蒸出溴乙酸乙酯,最后蒸出产品的淡黄色液体15g,收率 47.3%。
(iv)2-[3-(2-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乙酸(化合物112) 的制备
将0.54g(10mmol)99%的甲醇钠和20mL无水甲醇加入到100mL圆底瓶中,搅 拌条件下加入4-羰基-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2.33g(10mmol),搅拌 至反应液澄清后,向反应液中加入邻甲氧基苯甲醛1.5g(11mmol),室温反应24 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30mL,升温至回流条件 下反应15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20mL ×3)提取,水相用浓盐酸调PH值2左右,析出淡黄色固体,抽滤,得淡黄色固 体,用甲醇重结晶,干燥得淡黄色粉末0.41g,收率66.2%,m.p.214-216℃.
IR(cm-1)2838.5,1728.2,1625.2,1537.3,1494.4,1469.8,1247.1,1188.9, 1024.4,757.6
1H-NMR(DMSO-d6)δ3.70[s,2H,-CH2],3.80[s,3H,-OCH3],5.09[s,2H,-CH2COOH], 6.81[m,1H,5’-phH],6.96[d,1H,3’-phH],7.11[dd,1H,6’-phH],7.16[m,1H,4’ -phH],7.36[t,1H,6-ArH],7.44[d,1H,8-ArH],7.68[m,1H,7-ArH],7.82[s,1H, olefinicH],8.20[dd,1H,5-ArH],13.31[sbr,1H,COOH]
按照实施例112描述的方法以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113-125 (表10)
                                   表10


实施例126
(E)-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基]乙酸(化合物126)的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13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13

(i)3-(4-甲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对甲基苯胺16.1g(0.15mol)、丙烯酸乙酯16.5g(0.165mol)和冰醋 酸0.5mL加入到25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完毕后减压蒸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 水溶液10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 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150ml(50mL×3)提取,水相用冰乙酸 调PH值5左右,水层变浑浊,用180ml(60ml×3)萃取,合并有机层,用 饱和食盐水100ml(50ml×2)洗涤,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 燥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充分干燥得黄色固体25.5g,收率95%,m.p.80-81 ℃。(文献m.p.82℃)
(ii)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200g多聚磷酸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后,搅拌条件 下分批加入3-(4-甲基苯胺基)丙酸10g(0.056mol)后,升温至135℃搅拌 反应45分钟。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200g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钾水 溶液调PH值10左右。搅拌下放冷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用石油醚重结晶,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6.9g,收率77%,m.p.83-84℃。(文献m.p.84-85℃)
(iii)2-[6-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10g(0.062mol)、溴乙酸乙酯 20.7g(0.124mol)、无水碳酸钾13g(0.093mol)、无水DMF50mL加入到 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70℃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装有 500mL冷水的椎形瓶中,振摇,析出黄色固体,抽滤,干燥得黄色固体14.4g, 收率94%。
(iv)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 喹啉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将0.37g(16mmol)新切的钠和25mL无水甲醇加入到100mL圆底瓶中, 搅拌带产气结束恢复至室温加入4-羰基-6-甲基-2,3-二氢-1(4H)-喹啉基 乙酸乙酯2g(8mmol),搅拌至反应液澄清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对甲氧基苯 甲醛1.09g(8mmol),10℃反应随反应进行有固体析出24小时反映达平衡, 抽滤得黄色固体0.65g,收率22.0%
(v)(E)-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化合物126)的制备
将0.65g2-[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 -1(4H)-喹啉基]乙酸乙酯于室温下加入10ml10%NaOH中,加THF至原料大 部分溶解,室温反应至原料消失,将反应液加入100ml水中,过滤出去不 溶物,水层用盐酸调至PH1-2,析出红色固体,抽滤,干燥后用甲醇重结 晶的红色针状结晶0.47g,收率78.3%,mp172.2-173.8℃。
IR(cm-1)3445.2,2939.6,1750.4,1621.0,1603.2,1556.1,1508.4,1423.5, 1252.6,1172.6,1031.0,981.0,829.7,798.4
1H-NMR(DMSO-d6)2.22[s,3H,-CH3],3.82[s,3H,-OCH3],4.20[s,2H,-CH2CO OH],4.65[s,2H,-CH2],6.57[d,1H,8-ArH],7.03[d,2H,3’,5’-phH],7.23 [dd,5H,7-ArH],7.46[d,1H,2’,6’-phH],7.60[s,1H,olefinicH],7.63[d, 1H,5-ArH],12.85[sbr,1H,-COOH]
按照实施例126描述的方法以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27-136(表11)
                                 表11



实施例137
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化合物137)的 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14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14

(i)3-(4-甲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对甲基苯胺16.1g(0.15mol)、丙烯酸乙酯16.5g(0.165mol)和冰醋 酸0.5mL加入到25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完毕后减压蒸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 水溶液10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 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150ml(50mL×3)提取,水相用冰乙酸 调PH值5左右,水层变浑浊,用180ml(60ml×3)萃取,合并有机层,用 饱和食盐水100ml(50ml×2)洗涤,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 燥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充分干燥得黄色固体25.5g,收率95%,m.p.80-81 ℃。(文献m.p.82℃)
(ii)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200g多聚磷酸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后,搅拌条件 下分批加入3-(4-甲基苯胺基)丙酸10g(0.056mol)后,升温至135℃搅拌 反应45分钟。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200g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钾水 溶液调PH值10左右。搅拌下放冷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用石油醚重结晶,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6.9g,收率77%,m.p.83-84℃。(文献m.p.84-85℃)
(iii)6-甲基-4-羰基-2,3-二氢-1(4H)-喹啉甲酸甲酯的制备
将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40g(0.248mol)、氯甲酸甲酯 35.2g(0.373mol)、丙酮60mL加入到250mL茄形瓶中,升温至回流反应2 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装有500mL冷水的椎形瓶中,振摇,用 NaHCO3调至PH为7-8,析出棕黄色固体,抽滤,干燥得棕黄色固体50g, 收率91.9%。
(iv)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啉 甲酸甲酯的制备
将1.6g(30mmol)甲醇钠和25mL无水甲醇加入到100mL圆底瓶中,搅拌 10min,加入6-甲基-4-羰基-2,3-二氢-1(4H)-喹啉乙酸乙酯 2.18g(10mmol),搅拌,反应液呈浑浊,向反应液中加入对甲氧基苯甲醛 1.5g(11mmol),25℃反应10小时结束,抽滤滤饼用水洗后再用少量甲醇洗, 得黄色固体2.0g,收率59.5%
(vi)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甲酸的制备
将2.0g 6-甲基-3-(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4-氧代-2,3-二氢-1(4H)-喹 啉甲酸甲酯与10%NaOH40ml混合加热至回流后加入20ml乙醇,回流反应 10min,将反应液迅速倒入150ml冷水中,待冷却后抽滤,滤液用盐酸调制 PH1~2,析出淡黄微带绿色的絮状固体,静置1小时使析晶完全,抽滤, 干燥得0.2g,用9ml甲醇重结晶得0.18g,mp.227-228℃,收率9.4%。
IR(cm-1)2911.6,1617.5,1552.7,1507.9,1385.6,1248.3,1210.2,1031.8, 822.3,578.4
1H-NMR(DMSO-d6)2.36[s,3H,-CH3],3.66[s,5H,-OCH3and-CH2],6.78[d,2H, 3’,5’-CH2],7.15[d,2H,2’,6’-CH2],7.39[m,2H,5,8-ArH],7.70[d,1H ,7-phH],7.87[s,1H,olefinic-H],11.55[sbr,1H,-COOH]
按照实施例137描述的方法以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38-152(表12)
                                表12




实施例153
3-[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化合物 153)的制备
按照下列流程15的方法制备标题化合物
                            流程15

(i)3-(4-甲基苯胺基)丙酸的制备
将对甲基苯胺16.1g(0.15mol)、丙烯酸乙酯16.5g(0.165mol)和冰醋 酸0.5mL加入到250mL圆底瓶中,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15小时。 反应完毕后减压蒸去剩余的丙烯酸乙酯,向反应液中加入20%的氢氧化钠 水溶液10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 冷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150ml(50mL×3)提取,水相用冰乙酸 调PH值5左右,水层变浑浊,用180ml(60ml×3)萃取,合并有机层,用 饱和食盐水100ml(50ml×2)洗涤,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滤去干 燥剂,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充分干燥得黄色固体25.5g,收率95%,m.p.80-81 ℃。(文献m.p.82℃)
(ii)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的制备
将200g多聚磷酸加入到250mL三颈瓶中,升温至120℃后,搅拌条件 下分批加入3-(4-甲基苯胺基)丙酸10g(0.056mol)后,升温至135℃搅拌 反应45分钟。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200g碎冰中,用饱和氢氧化钾水 溶液调PH值10左右。搅拌下放冷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用石油醚重结晶, 干燥得到黄色固体6.9g,收率77%,m.p.83-84℃。(文献m.p.84-85℃)
(III)3-[4-羰基-6-甲基-2,3-二氢-1(4H)-喹啉基]丙酸乙酯的制备
将5g6-甲基-2,3-二氢-4(1H)-喹啉酮、4ml冰乙酸和10ml丙烯酸乙酯 加热到回流反应3days,反应结束后水泵减压蒸出丙烯酸乙酯,残余的丙 烯酸乙酯直接水泵抽出,得棕红色油状物,放至室温用70ml乙醚充分溶解 后转入150ml分液漏斗中,先用10%稀盐酸洗涤至无原料,再用5%氢氧化 钠隙地,最后用饱和食盐水洗至近中性,分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除去干燥剂,回收溶剂得5g,收率61.7%。
(IV)3-[6-甲基-3-(4-甲氧基苯基)甲基-4-氧代-1(4H)-喹啉基]丙酸 的制备
将2.0g(7.7mmol)2-[4-羰基-6-甲基-2,3-二氢-1(4H)-喹啉]丙酸乙酯 溶于30mL无水甲醇,搅拌条件下将0.88g(38mmol)新切钠屑加入,产生大 量气泡并放热,产气结束后搅拌15min,向反应液中加入对甲氧基苯甲醛 1.1g(8mmol),室温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10%的氢氧 化钠水溶液30mL,升温至回流条件下反应15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 至室温,加入等体积水。乙酸乙酯(50mL×3)提取,水相用浓盐酸调PH值 4左右,析出淡黄色固体,抽滤,得淡黄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干燥得 淡黄色粉末0.5g,mp.203-204℃,收率18.6%。
IR(cm-1)2919.4,2471.3,1917.7,1702.7,1616.6,1539.5,1507.1,1424.7, 1314.0,1283.8,1243.71186.0,1025.8,907.5,848.0,812.3,796.6,761.9
1H-NMR(DMSO-d6)2.38[s,3H,-CH3],2.72[t,2H,-NCH2],3.63[s,2H, -CH2],3.67[s,3H,-OCH3],4.40[t,2H,-CH2COOH],6.76[d,2H,3’,5’-ArH], 7.16[d,2H,2’,6’ -ArH],7.50[dd,1H,7-ArH],7.58[d,1H,8-ArH],7.92[s,1H,olefinic-H],7 .95[s,1H,5-ArH],12.50[sbr,1H,-COOH]
按照实施例153描述的方法以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类似地制备下列化合物 154-168(表13)
                            表13




实施例169
醛糖还原酶活性检测
试剂:NADPH(Roche)、DL-甘油醛(SIGMA)
仪器:SPECTRAmax Plus 384 reader(Molecular Devices)
方法:参照以下文献。取大鼠晶状体置于匀浆缓冲液(135mM KH2PO4-NaH2PO4、 120mM Li2SO4、pH7.0)中,匀浆后10000g,40C离心20min,吸取上清,为酶 粗提液。酶活性和样品活性检测方法如下,在200ul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缓冲液 (0.1M KH2PO4、pH7.0)、适量的酶和待检测样品,混匀,340nm测定药物本底 OD值(记为OD0值),然后37℃,10min,再加入0.15mM NADPH和5mM DL-甘油 醛,37℃,20min,340nm测定OD值(记为OD1值),计算抑制率和IC50。测定 活性时,首先用浓度为10ug/ml的样品进行初步检测,抑制率大于50%的样品进 一步进行IC50检测,检测IC50时,样品进行3倍等比稀释,起始浓度为10ug/ml, 共稀释8个浓度。计算公式如下:抑制率=(样品OD2-阴性对照OD2)/(空白 OD2-阴性对照OD2)*100%,其中OD2=OD1-OD0,根据抑制率,应用Xlfit软 件中的4Parameter Logistic Model计算IC50。
参考文献:
Bovine lens aldehyde reductase(aldose reductase)Purification,kinetics and mechanism Anjana Basak HALDER and M.James C.CRABBEt.Biochem.J. 1984,219,33-39.
槲皮素等中药提取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毛晓明,张家庆.中国中药杂 志,1993,18(10):623-624。
依帕司他  分子量319.4    IC50=0.075μmol/L






















动物试验证明,通式I、II的化合物或其组合物对糖尿病综合症(包括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等等)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