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拉深

阅读:806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液压拉深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用于液压 拉深 垫的 液压缸 。液压缸包括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操作腔。具有第一和第二 活塞 表面区域的环状活塞将第一与第二操作腔分开。第一和 第二活塞 表面具有相同尺寸。 活塞杆 的前表面构成第三活塞表面,其大于第一和第二活塞表面。第三活塞表面界定液压缸的第三操作腔。第一和第二操作腔设置用于控制活塞杆的 位置 和/或运动。第三操作腔用于通过活塞杆控制拉深压 力 机的金属板夹持力。金属板夹持力通过控制第三操作腔内的液压压力调节。提供了具有用于活塞杆的位置和/或运动控制的两个操作腔以及用于金属板夹持力调节的压力控制的另一操作腔的紧凑型液压缸。从而拉深垫的所有功能都结合到一个液压缸中,并以简单和经济的方式实现。,下面是液压拉深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液压拉深垫,包括液压缸,该液压缸包括:
-- 缸体(30),其中设置有若干液压操作腔(47,48,53),
-- 活塞杆(33),用于与拉深压机(10)的金属板支撑环(25)连接,-- 邻接第一操作腔(47)的第一活塞表面(49),以及邻接第二操作腔(48)的第二活塞表面(50),其中第一活塞表面(49)和第二活塞表面(50)具有大体相同的尺寸,以及-- 比第一活塞表面(49)和第二活塞表面(50)大的第三活塞表面(54),且其邻接第三操作腔(53),
-- 第一液压回路(55)与第一操作腔(47)和第二操作腔(48)连接,
-- 第二液压回路(56)与第三操作腔(53)连接,
第一液压回路(55)控制活塞杆(33)的位置和/或运动,第二液压回路(56)控制金属板的保持力,在上模件紧邻放置在金属板支撑环(25)上的金属板件(B)之前,拉深垫通过位置和/或运动的控制来操作;上模件一放置到金属板件(B)上,液压拉深垫就转换,以用于控制金属板的夹持力;通过控制被移动到其第二转换位置,提供从位置和/或运动的控制到金属板的夹持力的控制的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拉深垫,其特征在于第三活塞表面(54)在面积上比第一活塞表面(49)和第二活塞表面(50)大3到10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拉深垫,其特征在于活塞杆(33)的前表面构成第三活塞表面(5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拉深垫,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操作腔(47)与第二操作腔(48)之间,设置有围绕活塞杆(33)环状延伸的环状活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拉深垫,其特征在于缸体(30)界定出内部缸体空间(31),其包括具有第一直径(D1)的第一圆柱形部分(40)和具有第二直径(D2)的第二圆柱形部分(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拉深垫,其特征在于第一操作腔(47)和第二操作腔(48)设置在第一圆柱形部分(40)内,而第三操作腔(53)设置在第二圆柱形部分(4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拉深垫,其特征在于第三操作腔(53)液压地连接至电可控的压力控制装置(6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拉深垫,其特征在于第三操作腔(53)液压地连接至进逆止阀(6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拉深垫,其特征在于进口进水管逆止阀(66)液压地连接至液压存储器(65),液压存储器(65)处于单位面积5巴到15巴的压力下。

说明书全文

液压拉深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深冲压机的液压拉深垫的液压缸

背景技术

[0002] 在拉深过程中,拉深压力机将金属板夹持在上模件和下模件之间。通过上模件和下模件之间的相对运动,金属板在下模上被拉伸,并在两个模件之间压制成形。用于拉深金属板所需的保持力由拉深垫提供。
[0003] 例如,文献EP0069201A2中描述了一种用于拉深压力机的拉深垫。拉深垫包括具有三个操作腔的液压缸。其中两个操作腔气动地操作,而第三个操作腔则是液压操作腔的形式。液压操作腔设置用于在下端位置上的阻挡拉深垫,并控制活塞杆的向上运动。两个气动操作腔由不同的活塞相互分隔开。在活塞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两个气动操作腔设置成相互连通,从而使不同活塞的表面区域的差异变得明显,并使活塞向上运动,以用于已成型的金属件的弹出。该运动可以由液压操作腔中相反地起作用的液压力来控制。

发明内容

[0004]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拉深垫的紧凑型液压缸,通过其能够控制活塞杆的位置以及活塞杆提供的作用力。
[0005] 该目的通过具有如下特征的液压缸来实现-液压拉深垫,包括液压缸,该液压缸包括:-- 缸体,其中设置有若干液压操作腔,-- 活塞杆,用于与拉深压力机的金属板支撑环连接,-- 邻接第一操作腔的第一活塞表面,以及邻接第二操作腔的第二活塞表面,其中第一活塞表面和第二活塞表面具有大体相同的尺寸,以及-- 比第一活塞表面和第二活塞表面大的第三活塞表面,且其邻接第三操作腔,-- 第一液压回路与第一操作腔和第二操作腔连接,-- 第二液压回路与第三操作腔连接,第一液压回路控制活塞杆的位置和/或运动,第二液压回路控制金属板的保持力,在上模件紧邻放置在金属板支撑环上的金属板件之前,拉深垫通过位置和/或运动的控制来操作;上模件一放置到金属板件上,液压拉深垫就转换,以用于控制金属板的夹持力;通过控制被移动到其第二转换位置,提供从位置和/或运动的控制到金属板的夹持力的控制的转换。该液压缸包括具有若干操作腔的缸体。在缸体中,可滑动地支撑有活塞杆,活塞杆在一前端在从缸体伸出。在活塞杆的外部自由端上,连接有浮动板,在该浮动板上设置有金属板支撑环。该金属板支撑环在拉深过程中将所需的拉深力施加到待成形的金属板上。
[0006] 该液压缸包括三个单独的液压操作腔。第一操作腔和第二操作腔分别由第一活塞表面区域和第二活塞表面区域界定出。优选地,这两个操作腔由环形活塞彼此分开。第一操作腔和第二操作腔仅有很小的容积,并用于将活塞杆连同下模件的浮动板一起带到所需的位置。特别地,通过第一操作腔和第二操作腔的液压增压,活塞杆的运动和/或位置可以得到控制。由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表面区域较小,因此只需较少的流体量。
[0007] 在缸体中,优选在活塞杆的内部前端,提供有比第一活塞表面区域以及第二活塞表面区域大很多的第三活塞表面区域。第三活塞表面区域可以比另两个活塞的表面区域大3-10倍。第三活塞表面区域界定出第三操作腔,通过第三操作腔,由活塞杆传递到金属板保持环上的金属板保持力得到调节。为此,第三操作腔内的液压压力被控制为所需的预定压力值。
[0008] 通过液压操作腔,由于与气体介质相比液压介质的不可压缩性,因此使活塞杆的位置和/或运动以及金属板的保持力可以被精确地调节。在此,活塞杆的位置或者运动控制以及金属板保持力的控制,被分配给不同的操作腔。因此,活塞表面区域或者相应的三个操作腔的腔体容积,与所分配的操作腔的功能相适应。这样就实现了具有较小直径的液压缸的紧凑设计。确保了拉深垫的经济操作。
[0009] 优选地,容纳活塞杆的缸体的内部缸体空间被分成由环形台阶连接的两个同轴设置的圆柱形部分。内部空间的第一圆柱形部分具有比相邻的第二圆柱形部分大的直径。优选地,环形活塞设置在上部圆柱形部分内,并将上部圆柱形部分分成第一和第二操作腔。在下部圆柱形部分内,活塞杆可以界定出第三操作腔。在这样的设计下,活塞杆可以是非常容易制造的圆柱形部件。并且,两个圆柱形部分可以在缸体内通过花费较少的同轴钻孔形成。由于所有的操作腔使用相同的液压介质,因此,在操作腔之间流动的少量泄漏,例如,在较长时间的操作后,由于活塞密封件的一定的磨损可能造成的操作腔的泄漏,是可以容许的。
[0010] 第三操作腔优选液压地与具体地与压力控制装置并联设置的进逆止阀相连。通过进水管逆止阀,在活塞杆向上运动过程中,第三操作腔的容积增加,液压介质以较小的操作压力例如5至15巴供给到第三操作腔,从而不会约束活塞杆的运动。当第三操作腔的压力增加或者其容积减小时,进水管逆止阀闭塞,从而随后并联的回路压力控制装置自动地变为生效。在进水管逆止阀闭塞时,第三操作腔的压力增加远超过进口操作压力。
[0011] 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液压缸的拉深压力机可以很有效地操作,原因在于对于活塞杆的运动只需第一和第二操作腔内少量液压容积的变化。金属板的接合所需的较大的作用力由第三操作腔的活塞区域提供。由此第三操作腔内所需的压力可以由活塞杆的向内运动自动地产生。拉深压力机的浮动板可以由几个根据本发明的液压缸支撑。活塞杆的位置和/或运动以及/或第三操作腔内的液压压力可以在不同的液压缸内相互独立地控制。附图说明
[0012] 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根据从属权利要求以及说明书变得明显。说明书被限于本发明的最基本的特征以及其它结构情况,附图作为补充。
[0013] 附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液压拉深垫的拉深压力机。
[0014] 附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简化的液压回路的拉深垫的液压缸。
[0015] 附图3用简图的形式示出了液压回路的示例性实施例,该回路与液压缸的第三操作腔连接。
[0016] 附图4用简图的形式示出了连接于液压缸的第三操作腔的液压回路的修改的示例性实施例。
[0017] 附图5用简图的形式示出了连接于具有修改的压力控制阀的拉深垫的液压缸的液压回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以及
[0018] 附图6用简图的形式示出了附图5中的修改的压力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附图1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具有压力机框架的拉深压力机。在压力机框架11上,支撑有活塞12,以使其可以沿操作方向A移动,特别是沿竖直方向。压力机驱动装置13设置用于沿操作方向移动活塞12。活塞12上设置有上模件14。
[0020] 沿操作方向A 间隔上工具部分一定距离处,在压力机框架16的压力台上设置有下模件15。
[0021] 在压力台16下面,拉深压力机包括液压拉深垫20。该液压拉深垫包括浮动板21,该浮动板支撑在由一个或多个液压缸23组成的液压缸装置22上,从而使其可以沿操作方向A移置。在浮动板21与液压缸装置22相对的一侧,浮动板21通过压力杆24连接于金属板支撑环25。从而,金属板支撑环25可以借助液压缸装置22的增压,与压力杆24和浮动板一起移动。液压缸装置22的每个液压缸23借助第一液压线路26、第二液压线路27以及第三液压线路28与液压回路连通,以使液压介质可以被供给到液压缸23,以及从液压缸22中排出。
[0022] 附图2示出了拉深垫20的一个液压缸23以及高度简化示意表示的相连的液压回路29。液压缸23包括界定出内部缸体空间31的缸体30。内部缸体空间31包括圆柱形开口32,通过该开口,可滑动地支撑在缸体30内的活塞杆33利用其外部自由端34从缸体30伸出。在活塞杆33的外部自由端34,连接有浮动板21。在圆柱形开口32的区域内,设置有用于内部缸体空间31的流体密封的第一密封装置。圆柱形开口32还作为活塞杆33沿操作方向A移动的导向结构。
[0023] 内部缸体空间31包括与圆柱形开口32邻接的具有第一直径D1的第一圆柱形部分40。顺接第一圆柱形部分40之后的是具有第二直径D2的第二圆柱形部分41。第二直径D2小于第一直径D1。在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直径D2与圆柱形开口32的直径相等。优选地,活塞杆33至少在圆柱形开口32和第二圆柱形部分41的轴向部分处具有与第二直径D2相等的直径,除了必要的间隙。
[0024] 两个圆柱形部分40、41通过环状台阶42相连。两个圆柱形部分40、41都与活塞杆33的纵轴同轴设置。紧接于环状台阶42,在第二圆柱形部分41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密封装置43,它以流体密封的方式紧邻活塞杆33。
[0025] 在第一圆柱形部分40内,环状活塞45连接于活塞杆55。环状活塞45包括密封地紧邻第一圆柱形部分40内壁的活塞密封件46,由此,第一圆柱形部分40流体地被分成第一操作腔47和第二操作腔48。通过环状活塞45的轴向移动,两个操作腔47、48的容积可以改变,但是其中它们的容积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0026] 邻接第一操作腔47,环状活塞45具有第一活塞表面49,以及邻接第二操作腔48,环状活塞45具有第二活塞表面50。第一和第二活塞表面具有相同的尺寸。
[0027] 在第二圆柱形部分41内,设有第三操作腔53。缸体30内的活塞杆33端部的前表面构成了第三活塞表面54,其界定出了第三操作腔53。第三活塞表面54的表面面积大于第一和第二活塞表面49、50的表面面积。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三活塞表面54与第一活塞表面49或第二活塞表面50的3到10倍一样大,优选是5倍。环状活塞45的径向宽度d与两个直径D1(环状活塞)和D2(活塞杆)的差值相等。
[0028] 第一操作腔47通过第一液压线路26与液压回路相连,第二操作腔48通过第二液压线路27与液压回路相连,而第三操作腔53通过第三液压线路28与液压回路相连。第一液压回路55与第一和第二操作腔47、48液压连接,而第二液压回路56与第三操作腔液压连接。在此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液压回路55、56在流体上是完全彼此分开的。
[0029] 第一液压回路55包括存储容器57,从该存储容器中电动单元58吸入液压流体,并通过压力线路59供给液压流体。与压力线路59连接的是压力存储器60,从而在压力线路59内,一直有足够量的加压液压介质可用。通过电控控制阀61,压力线路59选择地与第一液压线路26或第二液压线路27连接。相应地,从控制阀61延伸到存储容器57的回流线路62通过控制阀61选择地分别与第一液压线路26或第二液压线路27液压连接。第二液压线路27还通过压力控制阀63连接于存储容器57。当第二操作腔48内以及其导致的第二液压线路27的压力超过预定阈值时,压力控制阀63打开,从而使液压介质可以从第二操作腔48流到存储容器57中。
[0030]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控制阀61是三位四通阀的形式。其也可以由其它的装置代替,例如象双向阀。
[0031] 在第一转换位置Ⅰ,第一操作腔47通过第一液压线路26连接于压力线路59,而第二操作腔48通过第二液压线路27连接于回流线路62。在第二转换位置Ⅱ,控制阀61阻断压力线路59和分路连接线路27a与第二液压线路27的连接,并将第一液压线路26连接于回流线路62。第三转换位置Ⅲ提供了第一操作腔47与回流线路62之间的液压连接,以及第二操作腔48与压力线路59之间的连接。
[0032] 第二液压回路56包括与第三液压线路28连接的液压存储器65,并且其可以是低压存储容器的形式。借助液压存储器65,液压介质可以在大约5到15巴的低压下使用。液压存储器65通过逆止阀66流体连接于第三液压线路28。逆止阀66允许流体流从液压存储器65到第三操作腔53的吸入操作。在相反的方向,逆止阀66在可控压力操作过程中阻断。与逆止阀并联,电控压力控制装置67与液压线路28相连,借此,在受控压力操作过程中,第三操作腔53内的压力得以控制。压力控制装置67可以借助回流线路68将第三液压线路28与存储容器69相连。为了控制压力控制装置67和控制阀61以及电动泵单元58,提供可控制单元70。
[0033] 在修改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于附图2所示,两个液压回路55、56可以设有公用的存储容器。
[0034] 通过部分第一液压回路55,活塞杆33的位置和/或运动得以控制,例如活塞杆33的位置和/或速度和/或加速度得以控制。在第一转换位置Ⅰ,第一操作腔47连接于压力线路59,而第二操作腔48连接于存储容器57,从而由此不需要加压。由于环状活塞45相对两侧的压力差,作用力被施加到活塞杆33上,这使活塞杆33移动到气缸23内。为了使活塞杆33可以向内移动,第三操作腔53借助可控压力控制装置67连接于存储容器69,以便液压介质可以从第三操作腔53中流出。
[0035] 在控制阀61的第三转换位置Ⅲ,使得活塞杆33被移出液压缸23。超过第一操作腔47内压力的第二操作腔48内的压力产生作用在环状活塞45上的作用力,并因此作用在活塞杆33上,使得活塞杆33向外移动。在该过程中,第三操作腔53的容积增加,并且液压介质从液压存储器65出来通过第三液压线路28和逆止阀66流到第三操作腔53中以便不阻碍活塞杆33(提供吸入操作)的运动。由于第一和第二活塞表面49、50很小,同样流到第一操作腔47以及流出第二操作腔48的流量都很小,或相应地反之亦然。因此可以以非常有效的方式实现活塞杆33的位置和运动的控制。借助控制阀61以及第一液压回路55,例如可以给金属板支撑环25提供预加速,以便减小上模件15和金属板支撑环25之间相遇前的相对速度。同样,成型后的金属件的弹出运动可以借助第一液压回路55和第一操作腔47和第二操作腔48来实现。
[0036] 在拉深过程中,需要以预定的金属板保持力将待成型的金属板件B夹持在金属板支撑环25和上模件14之间。在该被夹持的情形下,金属板件B被活塞12的连续运动朝向下模件15牵引,覆盖在模件15的形状上,并且同时通过上模件14基本互补的形状而成型。这里金属板的保持力需要维持,以便确保在该过程中已成型件的质量。在过大的保持力下,金属板会破裂。另一方面,保持力不够大时会在成形过程中产生褶皱。
[0037] 所期望的以及所需的金属板的保持力的调节是通过第二保持回路56和液压缸23的第三操作腔53来实现的。首先,液压缸装置22的液压缸23被置于其起始位置。这通过将液压介质提供到第一和第二液压腔47、48,或者从第一和第二液压腔47、48的液压介质的供给引起环状活塞45运动来进行。拉深垫20通过位置和/或运动的控制来操作。在上模件14即将紧邻放置在金属板支撑环25上的金属板件B之前,活塞杆33的向内运动被启动,从而减小了活塞12与金属板支撑环25之间的相对速度。
[0038] 上模件14一放置到金属板件B上,液压拉深垫20就转换,以用于控制金属板的夹持力。为此,控制阀61被移动到其第二转换位置Ⅱ,在该位置,第一操作腔47连接到回流线路62,从而使其没有压力。从第二液压线路27到控制阀61的分路连接线路27a被阻断,从而第二操作腔48借助压力控制阀63连接到存储容器57。压力机驱动装置13试图沿操作方向A朝下模件15的方向移动上模件14。在该过程中,第二和第三操作腔48、53内的压力增加。由于该压力的增加,压力控制阀63打开,从而液压介质可以从第二操作腔48中流出到存储容器57。金属板保持力由第二液压回路56中的压力控制装置67控制。控制装置67借助控制单元70以这样的方式控制:在操作腔53获得所需压力,这导致所需的金属板保持力的设定。这样,随着活塞杆33连续向内运动,金属板保持力也保持恒定,同时。这意味着在金属板件B的成形过程中,上模件14与下模件15之间产生的金属板保持力始终由金属板支撑环25提供。
[0039] 在修改的实施例中,在第二转换位置Ⅱ,第一液压线路26,或者第一操作腔47可以分别被阻断。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操作腔48内的压力由压力控制阀63控制。然后,需要将进口进水管线路连接到第一操作腔,从而使活塞杆的运动变为可能。
[0040] 当成形过程完成时,上模件14能够再移离下模件15。拉深垫20或者相应的液压缸23不再受控用于所需金属板保持力的调节,但是还是在位置控制下操作。第一控制阀61转换到第一转换位置Ⅰ用于活塞杆复位运动,或者转换到第三转换位置用于执行弹出运动。其中,活塞杆33向外运动,且液压介质被吸入到第三操作腔53内。对于足够的吸入运动,在第二液压回路56内,只需5到15巴的少量吸入压力。相反,用于活塞杆33运动的第一液压回路55的压力存储器60提供单位面积200巴的压力,其允许活塞杆快速运动。
[0041] 附图3和4以高度简化的方式示出了实现第二液压回路56的两个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只示出最重要的部件。
[0042] 第二液压回路56可以包括其自己的电动泵单元72,用于补充液压存储器65。在附图3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压力控制装置67由两位两通阀73构成,该阀可以由控制单元70电控转换。当第三液压线路28内的压力及其导致的第三操作腔53内的压力转到可变的预定阈值时,两位两通阀73打开一小段时间,以便将液压介质释放到存储容器69中,从而也降低压力。在压力控制操作下,阈值与所需的金属板保持力相等。当活塞杆33在位置或运动控制过程中移到液压缸内时,压力控制装置67打开,以便允许活塞杆移动。
[0043] 进口逆止阀66优选为压力控制安全阀74。通过进口81,液压存储器65的压力施加到安全阀74的阀杆75上。安全阀74的出口76与第三液压线路28相连。施加到出口76处的液压压力通过控制线路77传递到控制腔78,该控制腔由与阀杆75相连的活塞80的控制表面79界定出。控制表面79明显大于与进口81相对应的阀杆75的前表面。如果控制线路77内及其导致的出口76内的压力非常大,那么控制腔78内的压力就将阀杆移动到关闭位置,由此进口81与安全阀74的出口76分离。当控制线路77内的压力下降时,阀杆75在进口81和出口76之间打开一个连通通道,从而加压的液压介质可以从存储器65中通过进口81和出口76流到第三液压线路28。进而当出口76处及其导致的控制线路77内的压力已充分增加时,安全阀74再次关闭。这样就在活塞杆33的向外移动过程中实现了将液压流体吸入第三操作腔内。在压力控制过程中,第三操作腔53内的液压压力足够大以将安全阀74保持在关闭位置。液压流体可以随后仅通过压力控制装置77和例如两位两通阀73流出第二液压线路28。
[0044] 附图4示出了第二液压回路56的修改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通过电动泵单元的发电机操作提供了能量恢复。在此,例如可以使用两位四通阀82代替两位两通阀来作为压力控制装置67。在此,电动泵单元72设置在回流线路68内。回流线路68在两位四通阀82处分路,并与两个线路连接。在两位四通阀82的另一侧,具有供给线路83,该供给线路延伸至安全阀74的进口81,并同时延伸至液压存储器65,而另一连接端则连接于第三液压线路28。在一个转换位置,供给线路83连接于电动泵单元72;而与第三液压线路28的连接被阻断。在另一转换位置,供给线路83与电动泵单元72之间的连接被阻断,而电动泵单元72连接于第三液压线路28。
[0045] 在电动泵单元72与供给线路83之间建立了连接时,液压介质可以被供给到液压存储器65,以将压力存储其中。由于回流线路68被阻断,液压流体不能从第三操作腔53经过第三液压线路28流出,且安全阀74不允许液压介质的回流。在其它的转换位置,电动泵单元72与液压存储器65和安全阀74之间的连接被阻断,且液压介质可以返回存储容器69,以经过第三液压线路28、回流线路68以及电动泵72的泵来减少第三操作腔53内的压力。这样,返回的液压介质驱动泵。然后能够以发电机的模式操作电动机,其中其产生的电能例如可以存储在电池中。这样,能够进一步改善拉深垫20或相应的拉深压力机的能量效率。
[0046] 在附图4所示的修改的实施例中,具有控制阀的连接线路可以与压力控制装置67并联延伸,且如其在附图3所示可以在第三液压线路28和存储容器69之间延伸。进而,流自第三操作腔53的流体可以由电动泵单元单独控制。
[0047] 如果拉深垫20的液压缸装置22包括若干液压缸23,那么它们可以相互独立地被控制。这提供可控制液压缸的可能性,以使在金属板支撑环25的不同位置,可以获得不同的位置和/或运动和/或金属板夹持力。这在复杂的成形过程方面是必要的,例如,在与汽车工业中车身部件相关的方面。
[0048] 在附图5中,示出了第一液压回路55的修改的示例性实施例。液压缸以及第二液压回路56与附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对应。在第一液压线路26与第二液压线路27之间的在连接线路85上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64,而不是压力阀63。压力控制装置64通过控制单元70控制。附图6示出了压力控制装置63的具体表示。在连接线路85上,有主阀,例如插装阀86介于第一和第二液压线路26,27之间,其中,其进口87连接到第二液压线路27,而其出口88连接到第一液压线路26。压力限制阀89利用其进口侧连接于第二液压线路27,而利用其出口侧连接于存储容器57。压力限制阀89的控制输入口90与其进口侧流体短路。压力限制阀89的进口侧还与插装阀86的控制输入口91相连接。如果由于活塞杆
33的向内运动,使第二操作腔48内的压力增加超过压力限制阀89的转换阈值,则插装阀
86借助控制输入口91打开,从而在连接线路85上建立连接。这样,液压流体可以从第二操作腔48经过连接线路85改道至第一操作腔47。而在此无需供给液压流体。在此,控制阀
61处于改变的第二转换位置Ⅱ,其中,所有的线路都被控制阀61阻断了(见附图5)。
[0049] 可选的,另一个多路阀92可以与压力限制阀89并联设置,该阀92由控制单元70控制。根据附图6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多路阀92是两位四通阀的形式。多路阀也可以可选地是两位两通阀的形式。在其下一个位置,阀92是阻断的,而在其启动转换位置,它将压力限制阀89在其进口和出口之间短路。这样的流体短路导致了插装阀86的控制输入口91处的压力降低,并通过进而打开的连接线路85在两个操作腔47、48之间建立流体连接。通过打开阀92,在拉深过程中操作腔47、48产生的压力对金属板保持力的影响可以充分地减少。用于阀92的启动控制信号,及其导致的两操作腔47、48之间的液压连接建立的控制信号,通过一定事件产生。这样的事件可以例如是超过第二操作腔48内的压力梯度阈值。可选的或者另外,位置阀的一个或多个压力机活塞也可以用作这样的事件。
[0050] 本发明在于拉深压力机10的液压拉深垫20的液压缸23。液压缸23包括第一操作腔47、第二操作腔48以及第三操作腔53。具有第一活塞表面区域49和第二活塞表面区域50的环状活塞45将第一操作腔47和第二操作腔48分开。第一和第二活塞表面49、50具有相同的尺寸。活塞杆33的前表面构成第三活塞表面54,该表面比第一和第二活塞表面大。第三活塞表面54界定出液压缸23的第三操作腔53。第一和第二操作腔47、48设置用于控制活塞杆33的位置和/或运动。第三操作腔53用于通过活塞杆33控制拉深压力机的金属板夹持力。通过第三操作腔53内的液压压力的控制来调节金属板夹持力。同此,提供了具有用于活塞杆33的位置和/或运动控制的两个操作腔47、48以及用于金属板夹持力调节的压力控制的另一操作腔53的紧凑型液压缸23。从而拉深垫20的所有功能都结合到一个液压缸中,并通过分成不同的操作腔47、48、53以简单和经济的方式实现。
[0051] 附图标记列表:
[0052] 10 拉深压力机
[0053] 11 压力机框架
[0054] 12 活塞
[0055] 13 压力机驱动装置
[0056] 14 上模件
[0057] 15 下模件
[0058] 16 压力台
[0059] 20 液压拉深垫
[0060] 21 浮动板
[0061] 22 液压缸装置
[0062] 23 液压缸
[0063] 24 压力杆
[0064] 25 金属板支撑环
[0065] 26 第一液压线路
[0066] 27 第二液压线路
[0067] 27a 分路连接线路
[0068] 28 第三液压线路
[0069] 29 液压回路
[0070] 30 缸体
[0071] 31 内部缸体空间
[0072] 32 圆柱形开口
[0073] 33 活塞杆
[0074] 35 第一密封装置
[0075] 34 活塞杆的外部自由端
[0076] 40 内部缸体空间的第一圆柱形部分
[0077] 41 内部缸体空间的第二圆柱形部分
[0078] 42 环状台阶
[0079] 43 第二密封装置
[0080] 45 环状活塞
[0081] 46 活塞密封件
[0082] 47 第一操作腔
[0083] 48 第二操作腔
[0084] 49 第一活塞表面
[0085] 50 第二活塞表面
[0086] 53 第三操作腔
[0087] 54 第三活塞表面
[0088] 55 第一液压回路
[0089] 56 第二液压回路
[0090] 57 存储容器
[0091] 58 电动泵单元
[0092] 59 压力线路
[0093] 60 压力存储器
[0094] 61 控制阀
[0095] 62 回流线路
[0096] 63 压力控制阀
[0097] 64 压力控制装置
[0098] 65 液压存储器
[0099] 66 进口进水管逆止阀
[0100] 67 压力控制装置
[0101] 68 回流线路
[0102] 69 存储容器
[0103] 70 控制单元
[0104] 72 电动泵单元
[0105] 73 两位两通阀
[0106] 74 安全阀
[0107] 75 阀杆
[0108] 76 出口
[0109] 77 控制线路
[0110] 78 控制腔
[0111] 79 控制表面
[0112] 80 活塞
[0113] 81 进口
[0114] 82 两位四通阀
[0115] 83 供给线路
[0116] 85 连接线路
[0117] 86 插装阀
[0118] 87 插装阀的进口
[0119] 88 插装阀的出口
[0120] 89 压力限制阀
[0121] 90 控制输入口
[0122] 91 控制输出口
[0123] 92 单路阀
[0124] A 操作方向
[0125] B 金属板件
[0126] D1 第一直径
[0127] D2 第二直径
[0128] D 环状活塞的厚度
[0129] Ⅰ 控制阀的第一转换位置
[0130] Ⅱ 控制阀的第二转换位置
[0131] Ⅲ 控制阀的第三转换位置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拉深模结构 2020-05-12 638
一种拉深模具 2020-05-12 86
一种调节拉深坯料体积的拉深方法 2020-05-14 330
拉深液压机 2020-05-11 487
高拉深翻边模具 2020-05-13 223
拉深模具铜合金 2020-05-13 479
拉深成型方法 2020-05-12 986
充液拉深模具及其充液拉深方法 2020-05-13 237
斜拉深工艺 2020-05-11 652
拉深加工装置 2020-05-13 89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