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手持工具 / 孔锯 / 充气轮胎

充气轮胎

阅读:562发布:2023-01-18

专利汇可以提供充气轮胎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提供一种在减小气柱共鸣的同时还能减小锯齿状磨损的 充气轮胎 。在 胎面 部(10)设置有被主沟(12A、12B)划分出来且在轮胎周向(CD)上延伸的肋状陆地部(14)、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肋状陆地部的多个副沟(28)、以及设置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副沟之间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沟孔(36)。副沟包括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延伸且一端在主沟开口并且另一端在肋状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横沟部(30)、以及从横沟部的另一端向轮胎周向一方侧(CD1)延伸且在肋状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纵沟部(32)。沟孔形成为:离纵沟部的终端(32A)较近的一端部(36A)处的沟深度比离该终端较远的另一端部(36B)处的沟深度还浅。,下面是充气轮胎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充气轮胎
该充气轮胎具备:
主沟,其设置在胎面部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肋状陆地部,其通过所述主沟而被划分出来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多个副沟,它们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肋状陆地部;以及沟孔,其设置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副沟之间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副沟包括:横沟部,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一端在所述主沟呈开口且另一端在所述肋状陆地部内形成终端;以及纵沟部,其从所述横沟部的另一端朝向轮胎周向一方侧延伸,并且在所述肋状陆地部内形成终端,
所述沟孔形成为:距离所述纵沟部的终端较近的一端部处的沟深度比距离所述终端较远的另一端部处的沟深度还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沟孔的底面,且在轮胎周向上并列设置有:多个凸部或者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沟孔的底面,且在轮胎周向上并列设置有多个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沟孔的沟深度从所述另一端部到所述一端部而逐渐变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横沟部的两个侧壁中,在所述轮胎周向一方侧的侧壁,设置有:相对于胎面表面而倾斜的部。

说明书全文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以往,作为充气轮胎,有如下的充气轮胎,即,在被主沟划分出来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肋状陆地部,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由横沟部和纵沟部构成的俯视呈L字状的副沟,其中,该横沟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在所述主沟呈开口,该纵沟部从该横沟部的一端起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且在肋状陆地部内形成终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0003] 在上述这些充气轮胎中,因为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主沟会引起气柱共鸣声,上述副沟是作为减小这种气柱共鸣声的共鸣器而发挥作用,从而实现轮胎噪声的减小。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2080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37412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378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如上所述,在将俯视呈L字状的副沟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的情况下,在夹在副沟之间的陆地部部分中,有时会产生:磨损量在踏入侧和踢出侧呈不同的偏磨损亦即锯齿状磨损(Heel-and-Toe Wear)。即,在夹在副沟之间的陆地部部分中,在轮胎周向上的一方的端部因为有副沟的纵沟部延伸,因此,与没有纵沟部延伸的另一方的端部相比,其刚性较小。这样,由于在两个端部处的刚性差较大,所以,在轮胎旋转时容易发生锯齿状磨损。
[0010] 鉴于上述内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减小气柱共鸣的同时还能减小锯齿状磨损的充气轮胎。
[001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具备:主沟,其设置在胎面部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肋状陆地部,其通过所述主沟而被划分出来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多个副沟,它们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肋状陆地部;以及沟孔,其设置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副沟之间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所述副沟包括:横沟部,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一端在所述主沟呈开口且另一端在所述肋状陆地部内形成终端;以及纵沟部,其从所述横沟部的另一端朝向轮胎周向一方侧延伸,并且在所述肋状陆地部内形成终端。所述沟孔形成为:距离所述纵沟部的终端较近的一端部处的沟深度比距离所述终端较远的另一端部处的沟深度还浅。
[0012]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述副沟包括:在主沟呈开口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沟部、和与该横沟部连通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纵沟部,通过设置这样的副沟,能够减小轮胎的气柱共鸣声。另外,在沿着轮胎周向相邻的副沟之间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沟孔,并且使该沟孔的沟深度在距离纵沟部的终端较近那一侧形成得较浅,由此能够减小因为纵沟部延伸所引起的刚性差,因此,能够减小锯齿状磨损。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示出了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图案的展开图。
[0014] 图2是同一胎面图案的第1中心陆地部的要部放大图。
[0015]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0016] 图4是图2的IV-IV线剖视图。
[0017] 附图标记说明
[0018] 10…胎面部;12B…第1胎肩主沟(主沟);14…第1中心陆地部(肋状陆地部);28…副沟;30…横沟部;32…纵沟部;32…终端;36…沟孔;36A…一端部;36B…另一端部;36C…沟孔的底面;40…凸部;42…部;CD…轮胎周向;CD1…轮胎周向一方侧;WD…轮胎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0] 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构成为具备:左右一对的胎圈部及胎侧部、以及以将左右的胎侧部的径向外侧端部彼此连结起来的方式设置在两个胎侧部之间的胎面部,关于胎面图案以外的结构,能够采用一般的轮胎结构。
[0021] 如图1所示,在胎面部10的胎面表面,设置有:在轮胎周向CD上延伸的周向沟亦即主沟12,在该例子中,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3个主沟12。这3个主沟是:设置在轮胎赤道CL上的中心主沟12A、设置在中心主沟12A的轮胎宽度方向一方侧(图1中的右侧)WD1的第1胎肩主沟12B、以及设置在中心主沟12A的轮胎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图1中的左侧)WD2的第2胎肩主沟12C。这些主沟12A、12B、12C都是在轮胎周向CD的整周上延伸的笔直状的沟。
[0022] 在胎面部10,且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通过多个主沟12而被划分形成出多个陆地部。详细而言,设置有:夹在中心主沟12A与第1胎肩主沟12B之间的第1中心陆地部14、夹在中心主沟12A与第2胎肩主沟12C之间的第2中心陆地部16、位于第1胎肩主沟12B的轮胎宽度方向一方侧WD1的第1胎肩陆地部18、以及位于第2胎肩主沟12C的轮胎宽度方向另一方侧WD2的第2胎肩陆地部20。
[0023] 在第2中心陆地部16和第2胎肩陆地部20,以横穿各自的陆地部的方式在轮胎周向CD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延伸的横沟22、24。因此,第2中心陆地部16和第2胎肩陆地部20形成为:由多个花纹16A、20A在轮胎周向上配设而成的花纹块列。
[0024] 在第1胎肩陆地部18,在轮胎周向CD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横沟26,其中,横沟26在接地端呈开口并且从该接地端侧朝向轮胎赤道CL而沿轮胎宽度方向WD延伸,而且在第
1胎肩陆地部18内形成终端。因此,第1胎肩陆地部18形成为:在轮胎周向CD上的整周而呈连续的肋状陆地部。
[0025]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中心陆地部14的形状具备特征,对于第1胎肩陆地部18、第2中心陆地部16以及第2胎肩陆地部20,则并无特殊限定,能够采用多种形状的陆地部。
[0026] 第1中心陆地部14是:通过中心主沟12A和第1胎肩主沟12B而被划分出来的且在轮胎周向CD上延伸的肋状陆地部,在该例子中,在轮胎周向CD的整周上连续。
[0027] 在第1中心陆地部14,在轮胎周向CD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包括横沟部30和纵沟部32在内的俯视呈L字状的副沟28。副沟28作为共鸣器而发挥功能。因此,优选为,以在对轮胎施加正规负荷时的接地面内总是完整地含有1个以上的副沟28那样的间隔,来配设副沟28。
[0028] 像图2中放大表示的那样,横沟部30是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延伸的沟部分,其一端30A在第1胎肩主沟12B呈开口,并且另一端30B在第1中心陆地部14内形成终端。横沟部30只要是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延伸,则可以不必与轮胎宽度方向WD平行,在该例子中,横沟部30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WD而倾斜。
[0029] 另外,在该例子中,横沟部30是从第1中心陆地部14的一方的侧壁14A(即,面向第1胎肩主沟12B的侧壁)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另一方侧WD2并越过第1中心陆地部14的宽度方向中心而延伸,并且在到达另一方的侧壁14B之前而形成终端。因此,横沟部30的另一端30B位于:比第1中心陆地部14的宽度方向中心更靠向轮胎宽度方向另一方侧WD2的位置
[0030] 纵沟部32是在轮胎周向CD上延伸的沟部分,且是从横沟部30的另一端30B起朝向轮胎周向一方侧CD1(图1、图2中的上侧)延伸,并且在第1中心陆地部14内形成终端。将该纵沟部32在延伸方向上的前端称为终端32A。如图1所示,在轮胎周向CD上并列设置的多个副沟28中,纵沟部32被设置成:从横沟部30起开始延伸的方向均为轮胎周向一方侧CD1。
[0031] 纵沟部32只要是在轮胎周向CD上延伸,则可以不必与轮胎周向CD平行,在该例子中,纵沟部32相对于轮胎周向CD而倾斜。详细而言,纵沟部32是从横沟部30的另一端30B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一方侧WD1倾斜地在轮胎周向CD上延伸,并且在第1中心陆地部1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终端,其中,所述横沟部30的另一端30B位于:比第1中心陆地部14的宽度方向中心更靠向轮胎宽度方向另一方侧WD2的位置。由此,横沟部30和纵沟部32经由锐角的弯折部34而被连结起来,因此,副沟28构成为:具有俯视呈锐角的弯折部34的L字状。
[0032] 关于副沟28的沟深度D1(参照图3、图4),并无特殊限定,但通常比主沟12(尤其是第1胎肩主沟12B)的沟深度还浅,例如,可以为3~8mm,也可以为5~8mm。副沟28优选为沟深度D1是恒定的,即,在横沟部30和纵沟部32具有相同的沟深度。
[0033] 关于副沟28的宽度,并无特殊限定,但通常比主沟12(尤其是第1胎肩主沟12B)的宽度还小,例如,横沟部30处的沟宽度W1(参照图2)可以为1~8mm,也可以为3~5mm,纵沟部32处的沟宽度W2(参照图2)可以为1~8mm,也可以为2~4mm。在该例子中,被设定为横沟部
30处的沟宽度W1大于纵沟部32处的沟宽度W2。
[0034] 在第1中心陆地部14,且在轮胎周向CD上相邻的副沟28、28之间,设置有:在轮胎周向CD上延伸的沟孔36。详细而言,第1中心陆地部14通过并列设置在轮胎周向CD上的多个副沟28而被划分成多个陆地部部分38,在夹在沿着轮胎周向CD相邻的副沟28、28之间的陆地部部分38,分别各设置有一个沟孔36。
[0035] 沟孔36在该例子中为笔直状的沟,其两端在第1中心陆地部14内形成终端,并且未在主沟12开口。另外,沟孔36相对于副沟28的纵沟部32而在轮胎周向CD上隔开间隔地配置。详细而言,在各个陆地部部分38中,沟孔36相对于纵沟部32所延伸的这一侧的端部38A上的该纵沟部32而言,在轮胎周向CD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相对于没有纵沟部32延伸的那一侧的端部38B上的副沟28而言,也在轮胎周向CD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该例子中,沟孔36配置于两侧的副沟28、28在轮胎周向CD上的大致中间位置。
[0036] 在该例子中,沟孔36在第1中心陆地部1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被设置成与轮胎周向CD平行。此外,沟孔36只要是在轮胎周向CD上延伸的,则可以不必与轮胎周向CD平行,可以相对于轮胎周向CD而倾斜。
[0037] 关于沟孔36在轮胎周向CD上的两端部的沟深度如图3所示,距离纵沟部32的终端32A较近的一端部36A处的沟深度D11形成为:比距离该终端32A较远的另一端部36B处的沟深度D12还浅。
[0038] 在该例子中,沟孔36形成为:越趋向与纵沟部32的终端32A相对置的上述一端部36A侧,沟深度也就越浅。详细而言,距离纵沟部32的终端32A最远的另一端部36B处的沟深度D12最深,随着从该最深处逐渐靠近向终端32A,沟深度逐渐变浅,距离终端32A最近的一端部36A处的沟深度D11最浅。即,沟孔36的沟深度从上述另一端部36B到一端部36A而逐渐变浅。因此,沟孔36的底面36C形成为倾斜面状。
[0039] 此外,关于沟孔36的沟深度,并无特殊限定,例如,一端部36A处的沟深度D11可以为1~5mm,另一端部36B处的深度D12可以为4~8mm。另外,关于沟孔36的宽度W10(参照图2),也并无特殊限定,例如,可以为1~8mm,也可以为3~5mm。
[0040] 如图3所示,在沟孔36的底面36C,且在轮胎周向CD上并列设置有多个凸部40。设置凸部40是为了赋予:能够确认沟孔36被磨损的进展的功能,优选将文字、符号或者图形等标识形成为凸状。在该例子中,凸部40是如图2所示的星形的标记。
[0041] 为了提高能够确认被磨损的进展的功能,优选在轮胎周向CD上并列设置3个以上凸部40,在该例子中,在轮胎周向CD上以等间隔并列设置有5个凸部40。
[0042]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副沟28的横沟部30设置有倒角部42。在横沟部30的两个侧壁30C、30D之中,在有纵沟部32延伸的一侧、亦即在轮胎周向一方侧CD1的侧壁30C,设置有:相对于胎面表面10A而倾斜的倒角部42,但是在轮胎周向另一方侧CD2的侧壁30D则没有设置倒角部42。
[0043] 即,倒角部42是沿着呈L字状的副沟28的该L字的内侧缘部而设置的,并且是在上述陆地部部分38的一方侧的端部38A中的面向横沟部30的沟壁,以其开口角部成为斜向切削的形状的方式来设置的。在横沟部30的上述侧壁30C的长度方向的整体上设置倒角部42。
[0044] 根据由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设置有包括横沟部30和纵沟部32在内的副沟28,其中,横沟部30在第1胎肩主沟12B呈开口且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延伸,纵沟部32与该横沟部30连通且在轮胎周向CD上延伸,通过设置出副沟28,能够减小充气轮胎的气柱共鸣声。
[0045] 详细而言,因为具有在轮胎周向CD上延伸的主沟12B的胎面部10与路面接触,故而在主沟12B的沟壁与路面之间形成出:与接地长度相同的长度的管(空间),这样,随着轮胎的行驶,在管内的空气的压缩和释放就会反复进行,其结果,产生轮胎的气柱共鸣声。通过设置有从这样的主沟12B分支出来的副沟28,该副沟30成为共鸣器,这样就能够分散气柱共鸣声的频率,从而能够减小气柱共鸣声。
[0046] 另外,通过在轮胎周向CD上相邻的副沟28、28之间设置有:在轮胎周向CD上延伸的沟孔36,并且将该沟孔36的沟深度形成为:在纵沟部32的终端32A侧较浅,从而能够减小因为纵沟部32延伸所引起的刚性差。
[0047] 详细而言,在夹在副沟28、28之间的陆地部部分38中,假如未设置有该沟孔36,则在轮胎周向一方侧的端部38A中,由于有副沟28的纵沟部32延伸,与没有纵沟部32延伸的另一方侧的端部38B相比,刚性较小。对此,一旦设置了具有如上所述的沟深度的沟孔36,就能够抑制一方侧的端部38A处的刚性下降,同时还能够抑制另一方侧的端部38B处的刚性下降,因此,能够减小一方侧的端部38A与另一方侧的端部38B之间的刚性差。这样,由于减小了陆地部部分38的两个端部38A、38B之间的刚性差,所以,能够减小轮胎旋转时的锯齿状磨损。
[0048] 另外,通过设置沟孔36,胎面表面的沟体积得到增加,因此,也使得排性得以提高。而且,由于通过设置沟孔36,能够减小因为如上所述设置副沟28所引起的陆地部部分38处的刚性差,所以,相比以往,能够使副沟28更深,从这一点来看,也能够通过沟体积的增加来实现排水性的提高。
[0049] 根据本实施方式,还通过在沟孔36的底面36C且在轮胎周向CD上并列设置多个凸部40,能够赋予:可以确认沟孔36被磨损的进展的功能。
[0050] 此外,在沟孔36的底面36C,可以代替凸部40而并列设置多个凹部,能够同样赋予:可以确认被磨损的进展的功能。另外,在设置有多个沟孔36的情况下,可以不在所有的沟孔
36中来设置这些凸部40或凹部,即,可以在一个肋状陆地部内设置:具有能够确认被磨损的进展的功能的沟孔、和不具有该功能的沟孔的双方。
[0051] 根据本实施方式,还在副沟28的横沟部30的两个侧壁30C、30D中,在纵沟部32延伸侧的侧壁30C,来设置倒角部42,由此能够提高由于纵沟部32延伸而导致刚性变低的上述一方侧的端部38A的刚性。因此,能够在陆地部部分38中进一步减小一方侧的端部38A与另一方侧的端部38B之间的刚性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锯齿状磨损的减小効果。
[005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在一个肋状陆地部14设置了作为共鸣器而发挥功能的副沟28,但也可以在多个肋状陆地部设置同样的作为共鸣器而发挥功能的副沟。
[005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夹在沿轮胎周向CD相邻的副沟28、28之间的所有陆地部部分38,分别设置了沟孔36,但可以不必在所有陆地部部分38设置沟孔36,可以仅在一部分陆地部部分38设置沟孔36。
[005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设置有副沟28以及沟孔36的肋状陆地部14并未设置有刀槽花纹,但是,也可以在肋状陆地部14,和副沟28以及沟孔36一起地设置出刀槽花纹。这里,刀槽花纹通常是指具有1mm以下的微小的沟宽度的切缝,也是下述的沟,即:在将充气轮胎安装在正规轮辋并填充有正规内压的状态下,使充气轮胎与路面接触,并在被施加正规负荷时朝向路面的开口部呈关闭状的沟。作为一例,可以使刀槽花纹从横沟部30的另一端30B开始延伸设置,并且使该刀槽花纹与中心主沟12A连通。如上所述,由于刀槽花纹在接地时呈关闭状,所以,即使像这样将刀槽花纹设置成与中心主沟12A侧连通,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也不会受损。
[0055]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的各尺寸是将充气轮胎安装在正规轮辋、并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荷的正规状态下的尺寸。所谓正规轮辋是指:JATMA标准中的“标准轮辋”、TRA标准中的“设计轮辋”、或者ETRTO标准中的“测量轮辋”。所谓正规内压是指:JATMA标准的“最高气压”、TRA标准下的“各种冷充气压下的轮胎负荷极限”中所记载的“最大值”、或者ETRTO标准中的“充气压力”。
[0056] 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可列举乘用车用轮胎、卡车、公共汽车、轻型卡车(例如,SUV汽车、皮卡车)等的重载多用轮胎等各种车辆用的充气轮胎。
[0057] 以上,对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不旨于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多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多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主旨内,同样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可调锯孔间距的多片锯工作台 2020-05-12 328
导轨锯切冲孔装置 2020-05-12 308
孔锯工具箱 2020-05-11 257
锯冒口钻中心孔夹具 2020-05-12 462
带孔的锯条 2020-05-11 266
手移式雕孔锯机 2020-05-12 642
绳锯机孔内导向轮 2020-05-13 883
双锯条孔锯 2020-05-11 948
圆弧表面孔加工用锯钻 2020-05-12 789
孔锯 2020-05-12 25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