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碟转盘

阅读:353发布:2020-05-28

专利汇可以提供夹碟转盘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的夹碟转盘包括圆形盘和在圆形盘的中央部一体突出形成的中心导向部件,中心导向部件包括,以等间距地位于其 外延 的3个切开部及夹持部件,以及分别在夹持部件之间从切开部及外周面的下侧垂直部延长而成且其中央被切开的弹性切开片;夹持部件包括,从中心导向部件的主体延长的下部虹、从下部虹前端垂直延长而成的垂直虹,以及形成在垂直虹上侧且从外周面有一部分突出的弯曲部;弹性切开片包括,向上述下侧垂直部外侧突出一部分的第1切开片及第2切开片。根据本发明的夹碟转盘没有 钢 球、O形环、T-轴衬也具有到这些功能,且一体注射成型。从而明显比现有的制造工艺简单,从而显著地减少了制造 费用 及 附加费 用。,下面是夹碟转盘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夹碟转盘,所述转盘(100)包括,安装有碟片(D)的 圆形盘(110)和在上述圆形盘的中央部一体突出形成且插入于碟片 的中心孔(H)的中心导向部件(120),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心导向部件(120)包括,以等间距地位于其外延的3个 切开部(11)及夹持部件(125),以及分别在上述夹持部件之间从 切开部(11)及外周面(123)的下侧垂直部(123b)延长而成且其 中央被切开的弹性切开片(127);
上述夹持部件(125)包括,从上述中心导向部件的主体延长的 下部虹(125a)和从下部虹前端垂直延长而成的垂直虹(125b),以 及形成在垂直虹上侧且从上述外周面有一部分突出的弯曲部(125c);
上述弹性切开片(127)包括,向上述下侧垂直部(123b)外侧 突出一部分的第1切开片(127a)及第2切开片(127b)。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碟转盘,其特征在于,上述夹持部件(1 25),在插入碟片(D)时,通过碟片中心孔(H)的边缘部向中心 导向部件(120)里侧弹性地变形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碟转盘,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切开片 (127),在插入碟片(D)时,通过碟片中心孔(H)的边缘部向中 心导向部件(120)里侧弹性地变形。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碟转盘,其特征在于,上述圆形盘(11 0),其上部外延上包括有具有一定高度(h)的台阶(111),且上 述高度以与追加具备的衬垫(P)的高度相同。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碟转盘,其特征在于,上述圆形盘(11 0),其上部面包括按等间距配置的3个衬垫固定装置(113),且上 述衬垫固定装置包括大致为圆筒形的凹陷部(113a)和突起(113b)。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碟转盘,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周面(12 3),还包括从上述下侧垂直部(123b)延长的上侧倾斜部(123a)。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碟转盘,其特征在于,上述转盘(100) 为塑胶、乙烷或中的一种材质,且一体注射成型。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碟转盘,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心导向部 件(120)还包括,在其中央与锭子电机(M)的轴(S)相结合的中 孔形线轴(121)。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夹碟转盘,特别涉及一种不需要追加组装部件, 也可以稳定地夹持(chucking)CD或DVD等碟片的转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转盘结构按有无夹持装置而分为两类。
首先,附图1a是适用于家庭用CD播放器和台式计算机的CD-RO M等的较为低精密度的转盘结构的概略图,示意了由支撑碟片D(参 考图1b)底部的圆形盘12,以及一体形成于圆形盘12中心部,用于 插入收容碟片的中心孔H的圆筒形的中心导向部件14构成的转盘10。
更详细地,在中心导向部件14的下部具有一体形成的中孔形线 轴14a,线轴14a内插入有锭子电机M的旋转轴S。另外,中心导向部 件14上形成有用于给碟片的插入起到润滑作用的倾斜部14b。
上述碟片的中心孔H的直径为15.00mm~15.20mm,具有0.20mm 的公差,中心导向部件14的直径R标准化为最大15.00mm。从而在 具有公差的碟片的中心孔插入到中心导向部件14的情况下容易偏重 于一侧。而且,上述转盘10上不具备置于中心位置(centering)而 固定的夹持(chucking)装置,因此在转盘旋转的情况下,碟片从中 心轴偏离公差大小而晃动或摇动。
众所周知,碟片旋转时发生晃动摇动的情况下不能正确地读取碟 片上记录的数据。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是前面提到的夹持装置,具有夹持装置的转 盘的结构概略地图示于图2a至图2d。图示的转盘20包括支撑碟片底 面的圆形盘21,以及插入碟片的中心孔的圆筒形的中心导向部件22, 中心导向部件22的外周面的上侧前端附近以120度的等间距分别配 置有三个球23。这个钢球23被具备于中心导向部件22内面的O形 环24而弹性支撑,其一部分向外周面外侧突出。而且,上述三个钢 球23之间以120度的等间距配置有被上述O形环24的弹性支撑而 从上述外周面突出一部分的T-轴衬25。
观察一下示意了碟片插入之前状态的图2a,可以看出钢球23从 中心导向部件22的外周面突出一部分,在这个状态下碟片中心孔的 边缘部相切于上述突出的钢球23的同时向下侧方向下降时,钢球23 对O形环24进行弹性压缩并向外周面里侧移动。之后,碟片的底面 完全安装于圆形盘22时通过被弹性收缩的O形环24的弹性回复力钢 球23复原其位置,同时维持将上述中心孔的边缘部上侧前端向对 的方向推出去的状态(夹持)。
而且,通过O形环24突出的T-轴衬25随着碟片向下侧方向下降 而向里侧移动,插入有碟片时,通过O形环24的弹性回复力维持将 中心孔的边缘部推向外侧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图示于图2c。
从而,通过以等间距配置的3个钢球23和T-轴衬25的工作,即 使插入有具有公差的碟片,上述碟片也不偏重地正确位于转盘的中心 轴上,同时能没有晃动或摇动地稳定地旋转。
上述转盘20是较为高精密度的转盘,更为具体的例子公知于韩 国公开专利第10-1999-83008号,在其功能方面被评价为:在目前被 开发的转盘中是优秀的。
但是,上述转盘20基本上组装构成有钢球、O形环及T-轴衬,因 此具有以下问题:产生组装工程复杂的问题,且由于工程的复杂度引 起不良率增加的问题,各个构成部件组装部件需要通过独立的工程制 作的问题,从而引起的制作费用及其附带费用的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单独 组装的钢球、O形环及T-轴衬,也能执行这些功能的夹碟转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夹碟转盘(Turntable for chucking disc),包括转 盘,安装有碟片的圆形盘和在上述圆形盘的中央部一体突出形成且插 入于碟片的中心孔的中心导向部件,其中上述中心导向部件包括,以 等间距地位于其外延的3个切开部及夹持部件,以及分别在上述夹持 部件之间从切开部及外周面的下侧垂直部延长而成且其中央被切开 的弹性切开片;上述夹持部件包括,从上述中心导向部件的主体延长 的下部虹和从下部虹前端垂直延长而成的垂直虹,以及形成在垂直虹 上侧且从上述外周面有一部分突出的弯曲部;上述弹性切开片包括, 向上述下侧垂直部外侧突出一部分的第1切开片及第2切开片。
上述夹持部件,在插入碟片时,通过碟片中心孔的边缘部向中心 导向部件里侧弹性地变形
上述弹性切开片,在插入碟片时,通过碟片中心孔的边缘部向中 心导向部件里侧弹性地变形。
上述圆形盘,其上部外延上包括有具有一定高度的台阶,且上述 高度以与追加具备的衬垫的高度相同。
上述圆形盘,其上部面包括按等间距配置的3个衬垫固定装置, 且上述衬垫固定装置包括大致为圆筒形的凹陷部和突起。
上述外周面,还包括从上述下侧垂直部延长的上侧倾斜部。
上述转盘为塑胶、乙烷或中的一种材质,且一体注射成型。
上述中心导向部件还包括,在其中央与锭子电机的轴相结合的 中孔形线轴。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夹碟转盘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根据本发明的夹碟转盘具有不需要追加组装钢球O形环、T-轴衬, 也能起到这些功能的效果。
而且,本发明的转盘如前面所述,因为可以一体射出成型,明显 比现有的制造工艺简单,从而具有制造费用及附加费用显著降低的效 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的低精密度转盘的示意图;
图1b是碟片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d是现有的高精密度转盘的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转盘的平面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转盘的纵剖面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转盘的上部斜视图;
图3c是根据本发明的转盘的下部斜视图;
图4a是图3a中所示的夹持部件的放大图;
图4b是图3a中所示的夹持部件的运作的示意图;
图4c是图3a中所示的弹性切开片的放大图;
图4d是图3a中所示的弹性切开片的运作的示意图;
图5是结合于锭子电机的根据本发明的转盘的示意图;
图6a至图6b是显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
图6a是主视图;
图6b是图6a的左视图;
图6c是图6a的仰视图;
图6d是图6a的后视图;
图6e是斜视图。
***附图中主要符号的说明***
100:夹碟转盘
110:圆形盘
111:台阶
113:衬垫固定装置
120:中心导向部件
121:线轴
123:外周面
123a:上侧倾斜部    123b:下侧垂直部
125:夹持部件       125a:下部虹(iris)
125b:垂直虹        125c:弯曲部
127:弹性切开片     127a:第1切开片
127b:第2切开片     D:碟片
H:中心孔           P: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通过根据附图的以下详细地说明可以很明 确。
说明之前,本说明书权利要求范围使用的术语或词语是由发明 人为了以最好的方法说明自己的发明,从对术语给出最合适的定义的 原则出发,应以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意思和概念来解释。另外, 如果判断出对与本发明相关的公知的功能及其构成的具体说明会影 响到本发明的要旨时省略其具体说明,对此请留意。
首先,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的夹碟转盘100(以下简称为‘转 盘’)如图3a、图3a′及图3b所示,包括安装碟片D(参考图1)的 圆形盘110和一体成形于上述圆形盘中央部的中心导向部件120。
圆形盘110在其上部外延上形成有一定高度h的台阶111。这时 一定的高度h与用于防止滑行或划伤(scratch)而设置的衬垫p的厚 度相同,上述衬垫p可以埋设于圆形盘110。
另外,在圆形盘110的上面具有以120度角的等间距配置的衬垫 固定装置113。衬垫固定装置113包括,大致为圆筒形的凹陷部113 a和突起113b。从而优选地,在上述衬垫的下部面形成有与衬垫固定 装置形状相适应的突出或凹陷地形成。
上述中心导向部件120一体地突出形成于圆形盘110上面中央位 置,其中央具有与锭子电机的轴相结合的线轴121。另外,中心导向 部件的外周面123形成有上侧倾斜部123a和下侧垂直部123b,上侧 倾斜部123a为了能使碟片D的中心孔H圆滑地插入于中心导向部件12 0而提供滑动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中的中心导向部件120的外延具有以120度等 间距设置的3个切开部11(参考图4a)和大致为“L”字形的夹持部 件125。
更详细地,切开部11为了使夹持部件125能更圆滑地工作而提 供空间。
另外,夹持部件125包括,从中心导向部件120的外延延长的下 部虹125a,从下部虹前端垂直地被延长的垂直虹125b,及形成于垂 直虹上侧的的弯曲部125c。其中,权利要求中的‘主体’这一术语 是指中心导向部件的主体,但是优选地理解为转盘100的主体。
弯曲部125c从中心导向部件120的外周面123突出一部分而成, 与如前面的钢球(参考图2a及图2b)的情况被插入的碟片中心孔的 边缘部相切。详细地,碟片插入时中心孔的边缘部与上述弯曲部125 c的上侧相切,从而随着碟片向下侧方向下降,使得下部虹125a与垂 直虹125b向中心导向部件120的里侧弹性变形。
之后,随着碟片D的底面完全安装于圆形盘110,下部虹125a与 垂直虹125b弹性恢复,如图4b所示,维持弯曲部125c的下侧将上述 中心孔的边缘部上侧向下侧对角线方向推出去的状态(夹持)。
另一方面,中心导向部件120,在其外延上形成有以120度的等 间距与夹持部件以60度的间距隔离形成在上述3个夹持部件125之 间的3个切开部11、及从上述外周面123的下侧垂直部123b延长且 其中央被切开的弹性切开片127。
更详细地,参考图4c,上述弹性切开片127由第1切开片127a 和第2切开片127b构成,这些从下侧垂直部123b向外突出形成。具 有这样构成的弹性切开片127执行与现有的T-轴衬(参考图2a)相同 的功能,如图4d所示,随着碟片的插入,与其中心孔的边缘部相切 的第1切开片127a及第2切开片127b向中心导向部件120的里侧弹 性变形,在碟片的底面被安装于圆形盘110的期间通过弹性恢复力, 使得维持将中心孔的边缘部向外侧推出去的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沿着中心导向部件120的外延以等间距具备的3 个夹持部件125和3个弹性切开片127的运作,插入于中心导向部件 120的碟片D没有偏重地置于中心位置,即使插入有具有公差的碟片 也会位于稳定的位置。
从而如图5所示,即使转盘100通过锭子电机M的旋转驱动力而 向一个方向旋转,碟片D不会脱离或动摇,准确地读取记录于碟片D 上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的转盘100的材质基本上可以设定为塑胶,但也可 以设定为乙烷或硅等材料,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材质。
上述根据本发明的转盘100,与现有的技术(参考图2b)相比较 时,可以知道完全具有钢球、O形环、T-轴衬的功能。另外,本发明 的转盘100除了另外具备的衬垫P以外,是可以一体注射形成的结构。
以上为了示意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对于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 及图示,但是在不脱离技术思想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本发明的多个变 更及修改,都能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好地理解。例如,对于上文所 述的“圆形盘”,作出如图6a至图6e中所示的变形的实施例(圆形 盘的附图标记为110),也可以最小化。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