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家用器具 / 家用电器 / 白色家电 / 干燥储存装置

干燥储存装置

阅读:722发布:2020-05-27

专利汇可以提供干燥储存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干燥储存装置,包括 箱体 (10)、箱 门 (11)以及 隔热 组件,所述箱门(11)和所述箱体(10)共同围设成封闭空间;所述隔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并将所述封闭空间分隔为用于存放物品的储存腔(101)、用于对空气制冷除湿的制冷除湿腔(102)、以及用于对制冷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腔(103),所述储存腔(101)、所述制冷除湿腔(102)以及所述加热腔(103)之间形成气流循环通道。本发明的干燥储存装置,通过气流循环除湿、加 热处理 ,一方面保证储存腔内的 温度 和湿度保持在合适范围,达到干燥的目的;另一方面提升除湿的效率。,下面是干燥储存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以及隔热组件,所述箱体(10)内形成封闭空间;所述隔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并将所述封闭空间分隔为用于存放物品的储存腔(101)、用于对空气制冷除湿的制冷除湿腔(102)、以及用于对制冷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腔(103),所述储存腔(101)、所述制冷除湿腔(102)以及所述加热腔(103)之间形成气流循环通道,以使所述储存腔(101)中的气体依次经所述制冷除湿腔(102)和所述加热腔(103)后返回所述储存腔(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箱体(10)的对应的侧壁围设成所述加热腔(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加热腔(103)对应的所述侧壁上形成有多个散热凸起(13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板(21)和第二隔热板(22),所述第一隔热板(21)和所述第二隔热板(22)之间形成所述制冷除湿腔(102),所述第一隔热板(21)位于所述第二隔热板(22)与对应的所述侧壁之间,所述第一隔热板(21)与对应的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加热腔(1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板(22)的顶部与所述箱体(10)的顶部相互间隔,所述第一隔热板(21)的顶部与所述箱体(10)的顶部之间形成回孔(10c);或者,所述第二隔热板(22)的顶部与所述箱体(10)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一隔热板(21)的上部形成有回风孔(10c);所述加热腔(103)中的气流经所述回风孔(10c)回流至所述储存腔(10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板(21)的部分边缘与所述箱体(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热板(21)的底部与所述箱体(10)的底部相互间隔,所述第一隔热板(21)的底部与所述箱体(10)的底部连接,所述制冷除湿腔(102)与所述加热腔(103)通过所述第一隔热板(21)与所述箱体(10)的底部之间的间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储存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0)底部的除部(50),以至少部分地除去经所述制冷除湿腔(102)冷凝后的水汽或冷凝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储存装置包括用于阻挡来自所述制冷除湿腔(102)内的气流的导流分离板(60),所述导流分离板(60)设置于所述制冷除湿腔(102)与所述加热腔(103)的连通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储存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储存腔(101)内的间隔部(40),所述储存腔(101)包括位于所述间隔部(40)一侧的第一储存腔(101a)和位于所述间隔部(40)另一侧的第二储存腔(101b),所述第一储存腔(101a)和所述第二储存腔(101b)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储存腔(101a)和所述制冷除湿腔(102)之间形成有第一进风孔(10a),所述第二储存腔(101b)和所述制冷除湿腔(102)之间形成有第二进风孔(10b)。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40)水平放置,所述间隔部(40)支撑于所述第二隔热板(22)的顶部,且所述间隔部(40)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隔热板(21)抵接;所述间隔部(40)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进风孔(10a),所述第一进风孔(10a)位于所述第二隔热板(22)和所述第一隔热板(21)之间的间隔内;所述第二隔热板(22)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进风孔(10b)。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储存装置包括制冷装置(30),所述制冷装置(30)包括半导体制冷片(31)、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1)的冷端连接的冷凝部(32)、以及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1)的热端连接的散热部(33),所述第一隔热板(21)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1)嵌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冷凝部(32)位于所述制冷除湿腔(102)内,所述散热部(33)位于所述加热腔(103)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部(32)的朝向所述第二隔热板(22)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隔热板(22)之间间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33)的朝向对应的所述侧壁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侧壁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储存装置包括风机(70),所述风机(70)设置于所述加热腔(103)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干燥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10)的与所述箱(11)相对的一侧。

说明书全文

干燥储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燥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食品储存是日常生活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食品均需在干燥条件下保存,尤其是在开袋的情况下更需要干燥保存,例如饼干、面条、干果、药材等,否则很容易变质影响口感甚至是滋生霉菌而不能食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箱是现有的主要食品储存方式,但冰箱主要是通过低温来达到保鲜目的,不能很好地控制湿度,没有干燥功能。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将储存温度和湿度保持在合适范围的干燥储存装置。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燥储存装置,包括箱体以及隔热组件,所述箱体内形成封闭空间;所述隔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并将所述封闭空间分隔为用于存放物品的储存腔、用于对空气制冷除湿的制冷除湿腔、以及用于对制冷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腔,所述储存腔、所述制冷除湿腔以及所述加热腔之间形成气流循环通道,以使所述储存腔中的气体依次经所述制冷除湿腔和所述加热腔后返回所述储存腔。
[0005]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箱体的对应的侧壁围设成所述加热腔。
[0006] 进一步地,与所述加热腔对应的所述侧壁上形成有多个散热凸起。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所述第一隔热板和所述第二隔热板之间形成所述制冷除湿腔,所述第一隔热板位于所述第二隔热板与对应的所述侧壁之间,所述第一隔热板与对应的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加热腔。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热板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的顶部相互间隔,所述第一隔热板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的顶部之间形成回孔;或者,所述第二隔热板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一隔热板的上部形成有回风孔;所述加热腔中的气流经所述回风孔回流至所述储存腔。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板的部分边缘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热板的底部与所述箱体的底部相互间隔,所述第一隔热板的底部与所述箱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制冷除湿腔与所述加热腔通过所述第一隔热板与所述箱体的底部之间的间隔连通。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储存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的除部,以至少部分地除去经所述制冷除湿腔冷凝后的水汽或冷凝水。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储存装置包括用于阻挡来自所述制冷除湿腔内的气流的导流分离板,所述导流分离板设置于所述制冷除湿腔与所述加热腔的连通处。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储存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储存腔内的间隔部,所述储存腔包括位于所述间隔部一侧的第一储存腔和位于所述间隔部另一侧的第二储存腔,所述第一储存腔和所述第二储存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储存腔和所述制冷除湿腔之间形成有第一进风孔,所述第二储存腔和所述制冷除湿腔之间形成有第二进风孔。
[0013]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部水平放置,所述间隔部支撑于所述第二隔热板的顶部,且所述间隔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隔热板抵接;所述间隔部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进风孔,所述第一进风孔位于所述第二隔热板和所述第一隔热板之间的间隔内;所述第二隔热板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进风孔。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储存装置包括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连接的冷凝部、以及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连接的散热部,所述第一隔热板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嵌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冷凝部位于所述制冷除湿腔内,所述散热部位于所述加热腔内。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部的朝向所述第二隔热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隔热板之间间隔设置。
[0016]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部的朝向对应的所述侧壁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侧壁抵接。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储存装置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
[0018]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与所述箱相对的一侧。
[0019] 本发明实施例的干燥储存装置,储存腔中夹带湿气的气体首先进入制冷除湿腔,在制冷除湿腔中进行冷凝除湿处理以降低气体的含水率,之后再进入加热腔,加热腔对经过制冷除湿的气体升温处理使气体的温度恢复至未除湿之前,升温后的气体再次回到储存腔内,如此循环往复,通过气流循环除湿、加热处理,一方面保证储存腔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合适范围,达到干燥的目的;另一方面提升除湿的效率。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干燥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所示方向为空气流动方向。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0022] 10、箱体          11、箱门          12、第一侧壁      13、第二侧壁[0023] 13a、散热凸起     101、储存腔       101a、第一储存腔  102、制冷除湿腔[0024] 101b、第二储存腔  103、加热腔       10a、第一进风孔   10b、第二进风孔[0025] 10c、回风孔       21、第一隔热板    22、第二隔热板    30、制冷装置[0026] 31、半导体制冷片  32、冷凝部        33、散热部        40、间隔部[0027] 40a、贯穿孔       50、除水部        60、导流分离板    70、风机具体实施方式
[0028] 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方位词“上”、“下”是针对附图1而言的,附图1中的上方为“上”,下方为“下”。
[002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燥储存装置,请参阅图1,该干燥储存装置包括箱体10、箱门11、隔热组件以及制冷装置30,箱门11可开闭地设置于箱体10的一侧,箱体10和箱门11共同围设呈封闭空间,隔热组件设置于该封闭空间内。隔热组件将封闭空间分隔为用于存放物品的储存腔101、用于对空气制冷除湿的制冷除湿腔102以及用于对制冷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腔103,储存腔101、制冷除湿腔102以及加热腔103之间形成气流循环通道,以使储存腔101中的气体依次经制冷除湿腔102和加热腔103后返回储存腔101。具体地,储存腔101中夹带湿气的气体首先进入制冷除湿腔102,在制冷除湿腔102中进行冷凝除湿处理以降低气体的含水率,之后再进入加热腔103,加热腔103对经过制冷除湿的气体升温处理使气体的温度恢复至未除湿之前,升温后的气体再次回到储存腔101内,如此循环往复,通过气流循环除湿加热处理,一方面保证储存腔101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合适范围,达到烘干的目的;另一方面提升除湿的效率。
[0030] 箱体10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箱门11的形状与箱体10匹配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中,箱体10的形状大致呈长方体型,箱门11设置于箱体10的一侧。为方便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箱体10的安装箱门11的侧壁为第一侧壁12,与该第一侧壁12相对的侧壁为第二侧壁13,夹设在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之间的两间隔的侧壁为第三侧壁(图未标示)。
[0031] 为了对使得加热腔103中的多余的热量及时散热,隔热组件与箱体10的侧壁之间围设成上述的加热腔103。也就是说,箱体10的侧壁构成加热腔103的腔壁的一部分,加热腔103中的多余热量借助箱体10的侧壁进行有效散热,使得加热腔103中的气体温度保持在未除湿之前的温度,以使得加热腔103中的气体循环进入储存腔101后,储存腔101内的温度不变或变化甚小,如此使得整个干燥储存装置中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隔热组件可以设置在靠近第二侧壁13或者靠近第三侧壁处,本发明实施例中,隔热组件设置于靠近第二侧壁13处,即设置于箱体10的与箱门11相对的一侧,如此,干燥储存装置的整体结构相对对称,整体布局更加合理,更美观。
[0032] 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板21和第二隔热板22,第一隔热板21位于第二隔热板22和对应的侧壁之间,即位于第二隔热板22和第二侧壁13之间。第一隔热板21和第二隔热板22既可以是平板状,也可以是弯曲、弯折的板状,在此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板21和第二隔热板22大致呈平板状。第一隔热板21的两侧分别与第三侧壁密封抵接,此时,第一隔热板21、两第三侧壁以及第二侧壁13共同围设成加热腔103。在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隔热板21为弯折板状,第一隔热板21的两对两侧均与第二侧壁13密封抵接,此时,第一隔热板21和第二侧壁13共同围设成加热腔103。
[0033] 由于温度高的气体汇集在加热腔103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板21的顶部与箱体10的顶部密封连接,并且,该第一隔热板21的上部形成有多个回风孔10c,循环气流通道经过该回风孔10c,也就是说,加热腔103中的热气流经该回风孔10c回流至储存腔101中。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隔热板21的顶部与箱体10的顶部之间相互间隔,在第一隔热板21的顶部与箱体10的顶部之间形成上述的回风孔10c。第一隔热板21的底部与箱体10的底部相互间隔,即第一隔热板21的底部处于悬空状态,便于制冷除湿腔102中的冷气流从第一隔热板21的下方进入加热腔103内,也就是说,制冷除湿腔102与加热腔103通过第一隔热板21与箱体10的底部之间的间隔连通。
[0034] 第二隔热板22大致与第一隔热板21平行,第二隔热板22的相对两侧分别于第二侧壁13密封抵接,并且第二隔热板22的底部与箱体10的底部密封抵接,第一隔热板21、第二隔热板22以及两第三隔热板共同围设成制冷除湿腔102。制冷除湿腔102与储存腔101之间形成有进风孔,储存腔101中的气体经进风口进入制冷除湿腔102内。第二隔热板22的顶部悬空或者与第一隔热板21抵接,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热板22的顶部悬空,即第二隔热板22的顶部不与箱体10顶部抵接,也不与第一隔热板21抵接,第二隔热板22的顶部与第一隔热板21之间的空隙可形成进风口,当然,也可以在第二隔热板22上形成进风口。
[0035] 为便于提升储存腔101的空间利用率,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储存装置包括间隔部40,间隔部40将储存腔101分隔为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储存腔101a和位于其下方的第二储存腔101b,间隔部40上形成有多个贯穿孔40a,第一储存腔101a和第二储存腔101b通过贯穿孔
40a相互连通,第一储存腔101a和制冷除湿腔102之间形成有第一进风孔10a,第二储存腔
101b和制冷除湿腔102之间形成有第二进风孔10b。为便于间隔部40的安装,间隔部40大致呈带孔的板状,便于第一储存腔101a和第二储存腔101b相互连通,间隔部40的两侧分别与第三侧壁连接,且间隔部40支撑于第二隔热板22的顶部,利用第二隔热板22的支撑作用增强间隔部40的安装可靠性。进一步,间隔部40的端部与第一隔热板21抵接,间隔部40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孔10a,第一进风孔10a位于第二隔热板22和第一隔热板21之间的间隔内;第二隔热板22上形成有第二进风孔10b。
[0036] 可以理解的是,在储存腔101内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的间隔部40。间隔部40可以水平放置,也可以是竖直放置。
[0037] 制冷装置30包括半导体制冷片31、与半导体制冷片31的冷端连接的冷凝部32以及与半导体制冷片31的热端连接的散热部33。第一隔热板21的下部形成有安装孔(图未示),半导体制冷片31嵌设于该安装孔中,冷凝部32从半导体制冷片31的冷端凸伸于制冷除湿腔102中,散热部33从半导体制冷片31的热端凸伸于加热腔103中,冷凝部32和散热部33的结构形式不限,例如可以是翅片式结构、栅格式结构、热管结构等,在此不做限制。进一步地,半导体制冷片31的厚度为3-10mm,当半导体制冷片31通电时,其冷端的温度可低至零下10~20℃,其热端的温度可达30~60℃,通过冷凝部32吸收其冷端的低温,足够满足低温除湿的效果;散热部33吸收其热端的高温,足够满足对低温除湿后的空气升温至预定温度,实现干燥储存装置的常温干燥储存。再者,第一隔热板21的隔热性能,使得半导体制冷片31的冷端和热端之间维持较好的温差,提升制冷装置30的冷凝和散热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干燥储存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半导体制冷片31的冷热两端即实现了制冷除湿和加热效果。
[0038] 为了保持制冷除湿腔102中的冷凝部32的局部低温的冷凝效果,冷凝部32的朝向第二隔热板22的端部与第二隔热板22之间间隔设置,防止冷凝部32的部分低温热量被第二隔热板22吸收从而影响冷凝效果。为了加快加热腔103中的多余热量的散发,散热部33的朝向第二侧壁13的端部与第二侧壁13抵接,以将散热部33的部分热量传递给第二侧壁13,强化第二侧壁13的散热功能。
[0039] 本实施例中,干燥储存装置包括导流分离板60、风机70以及位于箱体10底部的除水部50。除水部50位于冷凝部32与散热部33之间的气流循环通道上,当储存腔101中的气体经制冷除湿腔102后,夹杂在气体中的部分水汽在冷凝部32的低温环境下形成冷凝水,冷凝水自然汇流至箱体10底部,经除水部50消除。导流分离板60设置于制冷除湿腔102与加热腔103的连通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隔热板21的底部与箱体10的底部之间以阻挡来自制冷除湿腔102内的冷凝气流,有助于气液分离,加强干燥储存装置的除湿效果。风机70设置于气流循环通道上,用于加速气体流速形成有效的气体循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风机70设置于加热腔103中。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