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调味料,色素和添加剂 / 甜味增强剂 / 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阅读:572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治疗 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 原料药 :制附子8-20份,肉桂3-8份,党参8-15份,炒白术10-15份,干姜5-15份,炙甘草6-15份,半夏5-15份,焦三仙各5-10份,赤芍10-15份,厚朴10-15份,枳实10-15份,茯苓10-20份。本发明的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通过辩证论治,将选取多味中药进行配伍,运用健脾之法,“扶土抑木”,治疗小儿抽动症,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并且不易复发,安全可靠,无毒 副作用 。,下面是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制附子8-20份,肉桂3-8份,党参8-15份,炒白术10-15份,干姜5-15份,炙甘草6-15份,半夏5-15份,焦三仙各5-10份,赤芍10-15份,厚朴10-15份,枳实10-15份,茯苓10-2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还包括按常规量加入生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还包括按常规量加入大枣。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将除肉桂之外的其他净选后的药材混匀,加,浸泡,煎煮,后下肉桂,过滤得滤液;优选的,将滤液减压浓缩得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除肉桂之外的其他净选后混匀加5-8倍量水,浸泡1-2小时,煎煮2~3次,煎煮0.5-1.5小时,后下肉桂,过滤,合并滤液,优选的,将合并后的滤液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
6.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7.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由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剂型包括口服液、汤剂、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或颗粒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中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稀释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结合剂、流动剂、复合形成剂、塑化剂、着色剂甜味剂、黏度增强剂、保存剂或抗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稀释剂包括山梨醇、甘露醇、淀粉、乳糖、粉状或微晶状纤维素、二磷酸盐,三钙磷酸盐和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充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胶化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崩解剂包括干淀粉、交联聚维、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微粉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 小儿抽动症临床称为“小儿秽语抽动症”,总结其主要症状为“眨眼、努嘴、点头、扭脖、面部肌肉抽动、表情古怪、伸舌、健忘、精神不集中、烦躁易怒、疑虑、喉中出声”等等。
[0004] 该病病程长,病情波动大,少数至青春期自行缓解,部分患儿的病情可延续到成年至终生,对患者学习、生活、社交活动和就业造成不良影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近20年来,小儿抽动症的患病率与日俱增,日益引起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及儿童家长的广泛关注。
[0005] 现代医学对“小儿抽动症”的治疗,大多是使用干预神经递质类的药物,临床观察其疗效并不明显,且其副作用大,国内外均有相关报道。小儿抽动症表现虽为神经系统症状,但是大脑作为一个巨大复杂的网络系统,单一的作用靶点是很难纠正一个系统的偏差的。
[0006] 抽动症为一现代疾病名词,中医古籍对其描述较少。根据其症状相似性,近代中医多以“肝”立论,治疗上多以“平肝熄风”或“滋涵木”为主,多把切入点放在“木”和“风”上,究其理论根源多来源于《内经》:“诸风掉弦,皆属于肝”及《小儿药证直诀·肝风有甚》:“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眨也”之说,后者为宋代儿科名家钱乙对慢惊风的论述,且所形容症状又与抽动症之“眨眼”类似,自然而然,很多人也就想当然地把抽动证的病机定位在了“肝风”上。实际上“肝风”仅是一个表象,或者说“肝木”只是个“受害者”,而脾虚才是其根本。
[0007] 临床观察小儿抽动症患者,大多伴随脾虚的症状表现,或者如腹痛、面黄晦暗、乏、大便稀溏等脾胃虚寒,或者如口气重、唇红、便秘、腹胀、手脚心热、眠时头汗多、眠不安等积食致内热表现。
[0008] 总结小儿脾虚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脾胃过劳,积食伤脾。古代饮食结构大多以素食为主,而现在小儿饮食多鸡鸭鱼肉等肥甘厚味之品。并且现在孩子的祖父母辈大多属于60年代左右的人,他们的观点就是“害怕孩子饿着,孩子吃的越多越健康”,所以很多孩子接受的都是“填鸭式喂养”。二、过食寒凉,损伤脾胃。糕、冷饮、寒凉水果的过多摄入,损伤脾胃。三、失治误治,抗生素滥用。小儿感冒,抗生素或者中药清热解毒之品的滥用及过度使用,破坏孩子的肠道菌群,脾胃功能受损。
[0009] 现代研究显示,肠道生物可以通过脑-肠轴影响神经类行为疾病,脑-肠轴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多种肠神经系统将大脑和肠道功能联系起来的双向应答系统。例如,肠道微生物可产生神经递质,通过迷走神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肠道微生物可作用于免疫系统,使血液中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发生改变,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改变脑功能;肠道微生物通过调节肠道内细胞激素的分泌,如脑肠肽、瘦素等物质直接作用于脑,实现脑和肠之间的信息交流。总之,肠道微生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脑功能,从而影响宿主的认知和行为。而人体肠道微生态失调最直接的后果是肠道向大脑传递的重要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大大减少,进而割断了通向大脑的正常信号传输,使得脑-肠轴通路被破坏,造成机体免疫失衡,神经信号传递机制失灵,诱发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髓磷脂,进而造成大脑神经元电信号短路,神经轴突停止正常工作,引发小儿多动症、抽动症、智力低下和自闭症等疾病的发生。

发明内容

[0010]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通过辩证论治,将选取多味中药进行配伍,临床运用健脾之法,“扶土抑木”,治疗小儿抽动症,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并且不易复发。
[0011]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
[0012]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0013]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上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0014]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5]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0016] 制附子8-20份,肉桂3-8份,党参8-15份,炒白术10-15份,干姜5-15份,炙甘草6-15份,半夏5-15份,焦三仙各5-10份,赤芍10-15份,厚朴10-15份,枳实10-15份,茯苓10-20份。
[0017] 所述组合物还包括按常规量加入生姜和大枣,从而起到补脾益气、调解药毒以及调节药味的作用。
[0018]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将上述除肉桂之外其他净选后的药材混匀,加水,浸泡,煎煮,后下肉桂,过滤得滤液,进一步的,将滤液减压浓缩得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
[0019]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包括:将上述除肉桂之外其他净选后药材混匀,加5-8倍量水,浸泡1-2小时,煎煮2~3次,煎煮0.5-1.5小时,后下肉桂,过滤,合并滤液,进一步的,将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
[0020]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0021]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药物制剂,所述药物制剂由上述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
[0022] 所述药物制剂可以制成各种药物剂型,如口服液、汤剂、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或颗粒剂等。
[0023] 所述药物制剂中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但不限于稀释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结合剂、流动剂、复合形成剂、塑化剂、着色剂甜味剂、黏度增强剂、保存剂或抗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4] 进一步的,所述稀释剂包括但不限于山梨醇、甘露醇、淀粉、乳糖、粉状或微晶状纤维素、二磷酸盐,三钙磷酸盐、糖等;
[0025] 所述填充剂包括但不限于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胶化淀粉等;
[0026] 所述崩解剂包括但不限于干淀粉、交联聚维、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等;
[0027] 所述润滑剂包括但不限于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微粉胶等。
[00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0029]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组方精炼,在功能上相辅相成,方中附子、肉桂补肾助脾;党参、白术、干姜、茯苓、炙甘草温脾健胃,焦三仙健胃消食,半夏、厚朴、枳实降胃消积,赤芍敛肝息风,诸药配合使用,对小儿抽动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毒副反应少,服用安全,极具推广应用之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1]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2] 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例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如果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实验具体条件,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销售公司所推荐的条件;在本发明没有特别限定,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购买得到。
[0033] 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0034] 制附子8-20份,肉桂3-8份,党参8-15份,炒白术10-15份,干姜5-15份,炙甘草6-15份,半夏5-15份,焦三仙各5-10份,赤芍10-15份,厚朴10-15份,枳实10-15份,茯苓10-20份。
[0035] 方中附子、肉桂补肾助脾;党参、白术、干姜、茯苓、炙甘草温脾健胃,焦三仙健胃消食,半夏、厚朴、枳实降胃消积,赤芍敛肝息风。
[0036]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使用时,将各原料粉粹煎煮内服即可,在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0037] 将除肉桂之外的其他净选后的药材混匀,加水,浸泡,煎煮,后下肉桂,过滤得滤液。
[0038] 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将上述滤液减压浓缩得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
[0039] 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将除肉桂之外的其他净选后混匀加5-8倍量水,浸泡1-2小时,煎煮2~3次,煎煮0.5-1.5小时,后下肉桂,过滤,合并滤液。
[0040] 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将上述合并后的滤液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
[0041] 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0042] 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药物制剂,所述药物制剂由上述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
[0043] 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制剂可以制成各种药物剂型,如口服液、汤剂、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或颗粒剂等。
[0044] 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制剂中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但不限于稀释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结合剂、流动剂、复合形成剂、塑化剂、着色剂、甜味剂、黏度增强剂、保存剂或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5] 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稀释剂包括但不限于山梨醇、甘露醇、淀粉、乳糖、粉状或微晶状纤维素、二钙磷酸盐,三钙磷酸盐、糖等;
[0046] 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剂包括但不限于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胶化淀粉等;
[0047] 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崩解剂包括但不限于干淀粉、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等;
[0048] 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润滑剂包括但不限于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微粉硅胶等。
[0049]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50] 实施例1
[0051] 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0052] 制附子20g,肉桂5g(后下),党参12g,炒白术15g,干姜15g,炙甘草10g,半夏15g,焦三仙各10g,赤芍15g,厚朴12g,枳实12g,茯苓15g。
[0053] 煎煮方法为:将除肉桂之外的其他净选后混匀加8倍量水,浸泡1小时,煎煮2次,煎煮1小时,后下肉桂,过滤,合并滤液。
[0054] 实施例2
[0055] 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0056] 制附子20g,肉桂5g(后下),党参10g,炒白术15g,干姜15g,炙甘草10g,半夏15g,焦三仙各10g,赤芍15g,厚朴12g,枳实10g,茯苓15g。
[0057] 煎煮方法为:将除肉桂之外的其他净选后混匀加8倍量水,浸泡1小时,煎煮2次,煎煮1小时,后下肉桂,过滤,合并滤液。
[0058] 实施例3
[0059] 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0060] 制附子20g,肉桂5g(后下),党参15g,炒白术10g,干姜15g,炙甘草10g,半夏15g,焦三仙各10g,赤芍15g,厚朴12g,枳实12g,茯苓15g。
[0061] 煎煮方法为:将除肉桂之外的其他净选后混匀加8倍量水,浸泡1小时,煎煮2次,煎煮1小时,后下肉桂,过滤,合并滤液。
[0062] 实施例4
[0063] 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0064] 制附子15g,肉桂5g(后下),党参10g,炒白术15g,干姜15g,炙甘草10g,半夏15g,焦三仙各10g,赤芍15g,厚朴15g,枳实10g,茯苓15g。
[0065] 煎煮方法为:将除肉桂之外的其他净选后混匀加8倍量水,浸泡1小时,煎煮2次,煎煮1小时,后下肉桂,过滤,合并滤液。
[0066] 实施例5
[0067] 一种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0068] 制附子15g,肉桂5g(后下),党参10g,炒白术10g,干姜15g,炙甘草10g,半夏15g,焦三仙各10g,赤芍10g,厚朴15g,枳实10g,茯苓15g。
[0069] 煎煮方法为:将除肉桂之外的其他净选后混匀加8倍量水,浸泡1小时,煎煮2次,煎煮1小时,后下肉桂,过滤,合并滤液。
[0070] 经多年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适用于脾胃过劳,积食伤脾的小儿抽动症患者。鉴于病人病情的复杂性、体质的差异性以及服药后身体的变化,根据其当下病机,亦会阶段性的选用其他处方配合治疗。
[0071] 典型病例
[0072] 病例1
[0073] 陈某某,男,8岁。
[0074] 首诊:2018-11-3
[0075] 抽动,自3岁即有至今。脾虚面容,清嗓子,拧鼻子。时有腹痛,眠不安。最近感冒一周余,现咳嗽,无痰,流黄涕,手脚心热,唇干红,大便日一次。近视400度。脉三部浮,中取弦,沉有。舌红苔薄腻,地图舌。
[0076] 处方:柴胡15克,黄芩8克,半夏12克,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生白术10克,茯苓15克,厚朴12克,杏仁8克,生姜5片,大枣5g。7剂。
[0077] 二诊:2018-11-10
[0078] 诸症减,略有干咳,手心热减,大便日一次。舌脉如前。
[0079] 处方:制附子20克,肉桂5克(后下),党参12克,炒白术15克,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半夏15克,赤芍15克,厚朴12克,枳实10克,茯苓15克,生姜5片,大枣5个。7剂。
[0080] 三诊:2018-11-17
[0081] 咳几消,手心热去,清嗓子减,偶有腹痛。舌淡苔薄白,地图舌消,脉如前。
[0082] 上方继用7剂。
[0083] 四诊:2018-11-24
[0084] 诸症减,纳3次水饺后,咳嗽又见,干咳。地图舌又见。上方加杏仁10克,炙紫苑10克,款冬花10克。7剂。
[0085] 四诊:2018-12-1
[0086] 诸症减,地图舌消,上方去炙紫苑、款冬花,7剂。
[0087] 五诊:2018-12-8
[0088] 清嗓子消,拧鼻子亦未见。上方继用7剂。
[0089] 病例2
[0090] 程某某,男,12岁。
[0091] 初诊:2017-09-15
[0092] 舌诊:舌淡红苔薄腻
[0093] 问诊:抽动,眨眼一周余。患儿3年前曾因眨眼、颈部不适用中药一个月。现又略有眨眼,纳好,大便日一行,无腹痛,近日食肉多。
[0094] 脉诊:左脉关尺浮,中取弦,沉取有,右脉三部略浮,中取弦,沉取有[0095] 处方:制附子20克,紫油桂5克(后下),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半夏15克,焦三仙各10g,赤芍15克,厚朴15克,枳实10克,茯苓15克,生姜5片,大枣3枚。7剂。
[0096] 二诊:2017-09-22
[0097] 舌诊:舌淡红苔薄腻
[0098] 问诊:眨眼有减轻,余无不适。
[0099] 脉诊:左脉关略浮,中取弦,沉取有,右脉关略浮,中取弦,沉取有。
[0100] 处方:上方继用。7剂。
[0101] 三诊:2017-09-29
[0102] 舌诊:舌淡红苔薄腻
[0103] 问诊:眨眼偶有,余无不适。
[0104] 脉诊:左脉关略浮,中取弦,沉取有,右脉寸关浮,中取弦,沉取有。
[0105] 处方:①首方7剂。
[0106] ②首方改半夏为姜半夏15克,改制附子为炮附子20克。水丸,6剂。
[0107] 病例3
[0108] 付某某,女,8岁。
[0109] 首诊:2018-11-3
[0110] 抽动症,眨眼自3岁始,最近5个月加重,身体抽动,清嗓子,时有腹痛,大便日一次,眠不安,时有梦游。纳肉多。脾虚面容,唇红,面暗,下眼睑紫。脉三部浮,舌红苔薄白。
[0111] 处方:柴胡12克,黄芩6克,半夏12克,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生龙骨10克,生牡蛎10克,磁石10克,厚朴10克,枳实5克,酒大黄6克,茯苓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5片,大枣5个。5剂。
[0112] 二诊:2018-11-7
[0113] 梦游未见。大便日一次,眠好转。唇红减。身体抽动减轻。舌脉如前。
[0114] 处方:制附子15克,肉桂10克(后下),党参10克,炒白术12克,干姜12克,炙甘草10克,半夏10克,赤芍12克,厚朴12克,焦三仙各10克,茯苓15克,枳实10g,生姜5片,大枣5g。9剂。
[0115] 三诊:2018-11-17
[0116] 身体未再见抽动,梦游未再见,现清嗓子,嘴抽动,眠好,大便日1-3次,眠好。舌脉如前。上方7剂。
[0117] 后期坚持服用本方治疗3月余,清嗓子、嘴抽动几消。
[0118] 病例4
[0119] 黄某某,女,4岁。
[0120] 初诊:2015-12-03
[0121] 舌诊:舌红苔薄白根罩黄
[0122] 问诊:抽动症半年余。眨眼、咬唇、眠时四肢动、口唇亦动、尿频。大便头干,眠汗出,偏食。4个月时曾腹泻一个月余。
[0123] 检查:脑内兴奋抑制平衡紊乱
[0124] 处方:制附子8克,炒白术10克,干姜8克,炙甘草8克,党参8克,肉桂5克(后下),厚朴6克,枳实5克,赤芍8克,焦麦芽9克,焦山楂9克,焦神曲9克,生姜3片,大枣3枚。7剂。
[0125] 二诊:2015-12-10
[0126] 舌诊:舌淡红苔薄白
[0127] 问诊:举手去,尿频减。翻白眼,夜眠时脚抖,眠不安。仍眨眼,咬嘴唇。
[0128] 脉诊:左关浮,中取弦,沉取有,右关脉滑。
[0129] 处方:制附子8克,炒白术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2克,党参10克,肉桂5克(后下),厚朴6克,半夏6克,枳实6克,赤芍10克,焦麦芽9克,焦山楂9克,焦神曲9克,茯苓10g,生姜3片,大枣3枚。7剂。
[0130] 三诊:2015-12-24
[0131] 舌诊;舌红苔薄白根略厚
[0132] 问诊:诸症皆减。仍有咬嘴唇,翻白眼,夜眠抖,尿频近日明显。
[0133] 脉诊:左三部略浮,右三部略浮
[0134] 处方:上方加茯苓6克。7剂。
[0135] 病例5
[0136] 李某某,男,8岁。
[0137] 首诊:2016-01-30
[0138] 舌诊:舌红苔薄白
[0139] 问诊:磨牙,抽动,咬指甲,大便正常。
[0140] 脉诊:左右三部略浮
[0141] 处方:制附子10克,肉桂5g(后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干姜8克,炙甘草8克,半夏10克,厚朴6克,枳实10克,赤芍10克,茯苓10克,焦麦芽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生姜3片,大枣3枚。14剂。
[0142] 二诊:2016-02-20
[0143] 舌诊:舌红苔白腻根罩黄
[0144] 问诊:仍咬指甲,抽动减
[0145] 脉诊:左关浮,中取弦,沉取有,右三部浮,中取弦,沉取有
[0146] 处方:党参10克,生白术15克,干姜8克,炙甘草8克,厚朴6克,枳实5克,焦麦芽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白芍8克,生姜3片,大枣3枚。10剂。
[0147] 三诊:2016-03-05
[0148] 舌诊:舌红苔薄白
[0149] 问诊:嗝气,排气多,未咬指甲,仍略抽动。
[0150] 脉诊:左关浮,右三部浮,中取弦,沉取有。
[0151] 处方:上方加柴胡6克,钩藤5克,10剂。
[0152] 四诊:2016-03-19
[0153] 舌诊:舌红苔薄白根罩黄
[0154] 问诊:胃略不适,大便两天未下。抽动已轻。
[0155] 脉诊:左关浮,右三部浮紧。
[0156] 处方:
[0157] ①柴胡12克,黄芩5克,党参8克,炙甘草8克,姜半夏8克,桂枝8克,白芍8克,麻黄8克,厚朴6克,杏仁8克,干姜8克,制紫苑15克,冬花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4剂。
[0158] ②3-5日方,去枳实加陈皮6克。10剂。
[0159] 五诊:2016-04-01
[0160] 胃疼减,抽动减。
[0161] 处方: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干姜8克,炙甘草8克,柴胡6克,厚朴6克,陈皮4克,焦麦芽10克,焦神曲10克,焦山楂10克,白芍8克,钩藤5克,生姜3片,大枣3枚。10剂。
[0162] 六诊:2016-04-16
[0163] 舌诊:舌红苔薄白
[0164] 问诊:抽动已愈。
[0165] 脉诊:左关略浮,右三部略浮
[0166] 处方:上方加桂枝4克。10剂。
[0167] 病例6
[0168] 某某,男,10岁。
[0169] 首诊:2010-10-13
[0170] 问诊:嗓子异物感近半个月。不自觉耸肩。面部有白斑4-5个月。时有黄痰,纳差,易恶心。眠不安。大便1-3次/日,成型。
[0171] 舌诊:舌淡红苔薄白
[0172] 脉诊:左右三部略浮,中取弦,沉取有力。
[0173] 处方:制附子15克,党参20克,炒白术20克,干姜20克,炙甘草15克,肉桂5克(后下),半夏10克,厚朴15克,枳实6克,茯苓15克,赤芍10克,焦三仙各10克,生姜5片,大枣5枚。10剂。
[0174] 二诊:2010-11-03
[0175] 问诊:嗓中异物感去,有时清嗓子。耸肩几去。面部白斑仍有,仍有黄痰。恶心未见。大便干,一日1行。眠可。
[0176] 舌诊:舌淡红苔白腻
[0177] 脉诊:左右三部浮,中取弦,沉取有力。
[0178] 处方:①附子20克,生白术30克,茯苓30克,生薏米30,半夏30克,生姜5片。7剂。
[0179] ②上方加桃仁9克,杏仁9克。7剂。
[0180] 病例7
[0181] 马某某,男,10岁。
[0182] 首诊:2010-12-13
[0183] 问诊:咽痛近四天。有时略有鼻涕,咳嗽,干咳。西诊:抽动症。咽部经常不适,咽部有声响。纳可,大便2-3日/天。咽痛明显,略有外感。
[0184] 舌诊:舌淡红苔薄白
[0185] 脉诊:左浮取关脉略见,中取弦有点紧,沉取尺下有;右脉关浮,中取弦,沉取尺下有。
[0186] 处方:
[0187] ①感冒方:附子15克,细辛9克,麻黄6克,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3剂。
[0188] ②制附子20克,党参25克,炒白术30克,干姜30克,炙甘草20克,肉桂5克(后下),半夏30克,茯苓20克,赤芍10克,厚朴15克,焦三仙各10克,枳实10克,生姜5片,大枣5枚。7剂。
[0189] 二诊:2010-12-22
[0190] 问诊:好转。已能上痰,仍咳。眼睑红。咳略减,抽动减,咽痛已减。
[0191] 舌诊:舌暗红苔薄白根略脱苔
[0192] 脉诊:左右三部略浮,中取弦,沉取有力。
[0193] 处方:②方加炒白芥子6克,连翘9克,7剂。
[0194] 病例8
[0195] 宋某某,男,6岁。
[0196] 首诊:2009-05-16
[0197] 望诊:面黄,眶下青。
[0198] 问诊:一周来抽动,西诊突发性。可能与紧张压力有关。夜里出汗重,手凉。
[0199] 脉诊:左右三部浮,中取弦,沉取1/2。
[0200] 舌诊:舌红苔薄白略大
[0201] 处方:附子10克,人参15克,炒白术15克,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砂仁10克(后下),茯苓15克,半夏15克,白芍2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姜5片,大枣5枚。6剂。
[0202] 二诊:2009-05-21
[0203] 问诊:药后抽动减轻许多,夜不出汗了,手不凉了,大便1-2次/天,不干。
[0204] 脉诊:左右三部浮
[0205] 舌诊:舌淡红苔薄白
[0206] 处方:上方加柴胡9克,乌梅3枚,7剂。
[0207] 三诊:2009-06-02
[0208] 问诊:抽动减轻,现在早晚各1次,时间2秒。仍出汗但量少,吃饭可,睡觉正常,愿喝水。
[0209] 食西瓜6次,喝奶致抽动加重。
[0210] 脉诊:左右三部浮
[0211] 舌诊:舌淡红苔中后腻
[0212] 处方:①首方改白芍15克。7剂。
[0213] ②附子10克,人参15克,炒白术15克,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砂仁10克(后下),半夏10克,焦三仙各9克,陈皮9克,内金15克。5剂。打粉装胶囊,一次6个,一天3次。
[0214] 四诊:2010-02-09
[0215] 问诊:抽动症状未现,夜里基本不出汗了。大便尚可。
[0216] 脉诊:左右三部略浮,中取弦,沉取有。
[0217] 舌诊:舌淡红苔薄而少
[0218] 处方:上方继用
[0219] 病例9
[0220] 宋某某,女,10岁。
[0221] 首诊:2019-2-16
[0222] 抽动,自觉颈部经常不自主动,清嗓子,胃口一般,大便日一次,眠好,既往心肌炎病史。舌淡红苔薄白,脉三部浮。
[0223] 处方:制附子15克,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厚朴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陈皮10克,生姜5片,大枣5个。14剂。
[0224] 二诊:2019-3-2
[0225] 诸症好转,清嗓子好转明显,上方去陈皮,加黄芪25克,14剂。
[0226] 三诊:2019-3-16
[0227] 颈部抽动减少。恰值感冒第三天,鼻塞,痰不多。
[0228] 处方:1方:感冒方:葛根25克,麻黄6克,杏仁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半夏15克,生姜3片,大枣3个。4剂。
[0229] 2方:上方去党参,加陈皮9克。10剂。
[0230] 病例10
[0231] 孙某某,男,7岁半。
[0232] 首诊:2009-06-07
[0233] 问诊:抽动。眠少,纳不甚香,早饭甚。
[0234] 脉诊:左三部浮,中取弦紧,沉取1/3,右三部浮,中取弦,沉取有1/2。
[0235] 舌诊:淡红苔薄白
[0236] 处方:附子5克,人参6克,炒白术6克,干姜6克,炙甘草5克,砂仁5克(后下),半夏6克,茯苓6克,焦三仙各5克,厚朴6克,陈皮3克,生姜5片,大枣5枚。7剂
[0237] 二诊:2009-06-14
[0238] 问诊:抽动有改善,以往有入睡晚,情绪急。
[0239] 脉诊:左右三部浮,中取弦紧,沉取1/3
[0240] 舌诊:淡红苔薄腻
[0241] 处方:上方加吴茱萸3克,白蔻仁5克(后下),生薏米6克,枳实5克。7剂[0242] 三诊:2009-06-27
[0243] 问诊:抽动症状减,食欲不佳。
[0244] 脉诊:左右三部浮,中取弦,沉取不显。
[0245] 舌诊:淡红苔薄腻
[0246] 处方:陈皮5克,半夏6克,茯苓6克,砂仁5克(后下),内金10克,焦三仙各6克,乌梅1克,莱菔子9克,生薏米9克,白扁豆6克,厚朴6克,生姜3片,大枣3枚。7剂。
[0247] 四诊:2009-07-03
[0248] 问诊:抽动症状几无,觉体倦,食欲不甚好。
[0249] 脉诊:左右三部浮,中取弦,沉取1/2,整体脉有紧象
[0250] 舌诊:舌淡红苔薄腻
[0251] 处方:附子5克,党参6克,炒白术6克,干姜6克,炙甘草5克,肉桂5克(后下),半夏6克,茯苓6克,焦三仙各5克,赤芍5克,枳实6克,茯苓15克,生姜3片。15剂。
[0252] 五诊:2009-09-06
[0253] 问诊:抽动已愈。
[0254] 脉诊:左右三部浮,中取弦,沉取指侧。
[0255] 舌诊:舌淡红苔薄白略见齿印
[0256] 处方:上方加白芍6克,陈皮6克。7剂。
[0257] 病例11
[0258] 杨某某 男 9岁半
[0259] 首诊:2009-08-14
[0260] 问诊:抽动2年余,走路不稳,摆头,好清嗓子。自觉心口热,面部有血管纹。好出汗,大便干。注意力不集中,无耐心。
[0261] 脉诊:脉三部浮。
[0262] 舌诊:舌暗红苔白厚腻罩黄
[0263] 处方:附子15克,肉桂5克(后下),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焦三仙各10克,厚朴10克,赤芍5克,枳实6克,生姜10片,大枣5枚。14剂[0264] 二诊:2009-10-13
[0265] 问诊:症状明显减轻。走路仍有不稳,偶有自言自语、清嗓子。心口热去,眠时出汗仍略有较以前轻,注意力仍不集中。
[0266] 脉诊:左关尺浮,中取弦,指侧有。右浮取关略见,中取弦,指下有。
[0267] 舌诊:舌暗红苔薄白
[0268]
[0269] 21剂
[0270] 病例12
[0271] 张某某,男,5岁。
[0272] 首诊:2017-09-08
[0273] 问诊:近半月来抽动,鼻干,平素喜肉食,纳凉多,大便日1-2次,小便可。
[0274] 脉诊;左右三部浮
[0275] 舌诊:舌淡红苔薄白
[0276] 处方:
[0277] 制附子10克,桂枝6克,党参8克,炒白术8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半夏6克,厚朴6克,枳实6克,茯苓6克,杏仁4克,生姜2片,大枣2枚。10剂。
[0278] 二诊:2017-09-21
[0279] 问诊:肩膀抽动有减,颈部仍抽。鼻塞,面有好转,大便正常。今咳嗽,鼻塞,以往哮喘病史。
[0280] 脉诊:脉三部浮
[0281] 舌诊:淡胖苔薄白
[0282] 处方:
[0283] 柴胡6克,黄芩3克,半夏6克,党参6克,炙甘草6克,桂枝6克,白芍6克,厚朴6克,杏仁4克,生姜3片,大枣3枚。4剂。
[0284] 病例13
[0285] 张某某,男,12岁,60斤。
[0286] 初诊:2017-8-5
[0287] 抽动3年余,习惯性挤眼、耸肩,坐立不安。服用阿立呱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纳少,经常腹痛、腹泻,查体:肠系膜淋巴结炎。从小打抗生素多。眠不安,眠时头汗多。近视
300多度。(脾虚面容)。脉浮,略弦。舌红苔薄白胖大。
[0288] 处方:制附子20克,肉桂5克(后下),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半夏15克,焦三仙各10g,茯苓15克,赤芍15克,厚朴10克,枳实15g,茯苓10g。生姜3片,大枣3个。14剂。泡一小时,大火熬开,换小火再熬一小时,加入后下药再熬15分钟。去渣,分三次,饭后半小时服用。嘱忌凉、生冷、肉类、零食。多锻炼身体。遇有感冒等,勿用退烧药、消炎药,联系调整药方。
[0289] 二诊:诸症减,未再腹痛,眠不安好转。服药期间喝凉开水一次,腹泻,伴耸肩加重。其余时间均有好转。上方继用14剂。
[0290] 三诊:未见腹痛,口气已消,纳好,眠好。精神好转。近期未再见挤眼、耸肩等症状。仍服用阿立呱唑,嘱减半。上方加生黄芪15克,焦三仙各9克,14剂。
[0291] 四诊:停阿立呱唑一半,未见抽动症状加重(以往未服中药时,减药抽动症状会有反复)。诸症好转,视力亦好转。
[0292] 处方:一方:柴胡25克,黄芩8克,半夏20克,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桂枝15克,赤芍20克,茯苓30克,酒大黄1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5克。生姜5片,大枣5枚。6剂。
[0293] 二方:(加大首方药量)生黄芪25克,焦三仙各9克,制附子30克,肉桂5克(后下),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赤芍15克,砂仁5克(后下),半夏15克,厚朴15克,陈皮10克,茯苓30克。生姜5片,大枣5个。14剂。
[0294] 一方用3剂,再用2方7剂,交替服用。
[0295] (服药期间身上起痒疹,多见于肘内侧、骨处,沿经巡行处。处方:麻黄9克,杏仁9克,生薏米30克,炙甘草15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荆芥穗9克,防风9克,蝉蜕9克。生姜5片,大枣5个。3剂。痒疹即消)
[0296] 五诊:阿立呱唑已全部停服,天气变化时亦未再见抽动症状。纳好,视力好转。唯有学习较累,端坐时间长,注意力集中时,偶有耸肩。舌红苔薄白。
[0297] 处方:一方:黄芪60克,焦三仙各10克,制附子30克,麻黄6克,细辛6克,葛根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生白术20克,泽泻30克,泽泻30克,茯苓30克。生姜5片,大枣5个。6剂。
[0298] 二方:四诊二方继用14剂。
[0299] 一方3剂,二方7剂,交替服用。
[0300] 六诊:效好,耸肩几无,坐久症亦减轻很多。上方继用20剂。
[0301] 七诊:症已消。四诊二方做水蜜丸,服用2月余。
[0302] 后随访:未再有反复。精神面色体力均好。
[0303] 应注意的是、以上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所给出的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