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换热器 / 热交换器 / 热泵 / 冷凝器 /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车辆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车辆

阅读:591发布:2024-01-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车辆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 汽车 空调 系统及车辆,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制冷模 块 、混 风 模块、送风模块、空调壳体和鼓风机;所述制冷模块与所述混风模块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制冷模块设置在汽车的前 机舱 内;所述混风模块通过风道与所述送风模块连接,所述混风模块集成设置在所述空调壳体中并位于所述前机舱内,所述送风模块设置在汽车的 驾驶室 内;所述鼓风机设置在所述前机舱内,并通过新风通道与驾驶室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通过将噪音源鼓风机设置在汽车驾驶室以外的前机舱内,从而,降低了驾驶室内的噪音,并且为驾驶室内腾出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提升了驾驶员的操作便利性。,下面是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车辆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模、混模块、送风模块、空调壳体和鼓风机;
所述制冷模块与所述混风模块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制冷模块设置在汽车的前机舱内;
所述混风模块通过风道与所述送风模块连接,所述混风模块集成设置在所述空调壳体中并位于所述前机舱内,所述送风模块设置在汽车的驾驶室内;
所述鼓风机设置在所述前机舱内,并通过新风通道与驾驶室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
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所述混风模块依次通过管路串联组成闭环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风模块包括蒸发器、冷暖风、PTC元件和混风通道;
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混风通道的入风口位置,所述PTC元件位于所述混风通道的出风口位置,所述冷暖风门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PTC元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模块包括除霜风道、吹面风道、吹脚风道和模式壳体;
所述除霜风道、吹面风道和吹脚风道均连接在所述模式壳体上;
所述除霜风道的出口位置设置有除霜风门,所述吹面风道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吹面风门,所述吹脚风道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吹脚风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前围板
所述前机舱和所述驾驶室分别位于所述前围板的两侧;
所述混风模块和所述送风模块压接在所述前围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风模块与所述前围板之间、所述送风模块与所述前围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泡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

说明书全文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日益迅猛,其中,纯电动汽车因不依赖化石燃料,无尾气污染,环保优势显著,而且相较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没有发动机的噪音,驾乘舒适性更好,受到各大车企的青睐。
[0003] 传统的燃油汽车前机舱布置有发动机,受制于前机舱空间有限,通常将空调系统的鼓机、蒸发器等组件布置在驾驶室内。然而,采用这种布置方式的空调系统由于鼓风机距离乘员较近,产生的噪音影响了车内乘员的驾乘舒适性。此外,各种部件占据了驾驶室内的空间,降低了驾驶员的操作便利性。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车辆,以提高降低驾驶室内噪音,扩大驾驶室内操作空间。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制冷模、混风模块、送风模块、空调壳体和鼓风机;
[0007] 所述制冷模块与所述混风模块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制冷模块设置在汽车的前机舱内;
[0008] 所述混风模块通过风道与所述送风模块连接,所述混风模块集成设置在所述空调壳体中并位于所述前机舱内,所述送风模块设置在汽车的驾驶室内;
[0009] 所述鼓风机设置在所述前机舱内,并通过新风通道与驾驶室内部连通。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
[0011] 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所述混风模块依次通过管路串联组成闭环回路。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混风模块包括蒸发器、冷暖风、PTC元件和混风通道;
[0013] 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混风通道的入风口位置,所述PTC元件位于所述混风通道的出风口位置,所述冷暖风门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PTC元件之间。
[0014]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模块包括除霜风道、吹面风道、吹脚风道和模式壳体;
[0015] 所述除霜风道、吹面风道和吹脚风道均连接在所述模式壳体上;
[0016] 所述除霜风道的出口位置设置有除霜风门,所述吹面风道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吹面风门,所述吹脚风道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吹脚风门。
[0017]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前围板
[0018] 所述前机舱和所述驾驶室分别位于所述前围板的两侧;
[0019] 所述混风模块和所述送风模块压接在所述前围板上。
[0020] 进一步的,所述混风模块与所述前围板之间、所述送风模块与所述前围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泡
[0021]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002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通过将噪音源鼓风机设置在汽车驾驶室以外的前机舱内,从而,降低了驾驶室内的噪音,并且为驾驶室内腾出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提升了驾驶员的操作便利性。
[0023]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降低车内噪音,从而提升车辆的驾乘性。
[002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5]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的汽车空调系统。
[0026] 所述车辆与上述汽车空调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
[0027]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原理图;
[002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前机舱布置示意图;
[003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驾驶室布置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
[0032] 10-制冷模块,11-混风模块,12-送风模块,13-空调壳体,14-鼓风机,15-前围板,101-压缩机,102-冷凝器,103-膨胀阀,111-蒸发器,112-冷暖风门,113-PTC元件,114-混风通道,121-除霜风道,122-吹面风道,123-吹脚风道,124-模式壳体,1211-除霜风门,1221-吹面风门,1231-吹脚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5]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制冷模块10、混风模块11、送风模块12、空调壳体13和鼓风机14;
[0036] 所述制冷模块10与所述混风模块11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制冷模块10设置在汽车的前机舱内;
[0037] 所述混风模块11通过风道与所述送风模块12连接,所述混风模块11集成设置在所述空调壳体13中并位于所述前机舱内,所述送风模块12设置在汽车的驾驶室内;
[0038] 所述鼓风机14设置在所述前机舱内,并通过新风通道与驾驶室内部连通。
[0039]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原理图,该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制冷模块10、混风模块11、送风模块12、空调壳体13和鼓风机14。制冷模块10设置在汽车的前机舱内,通过利用热学的物理规律将热空气转换为冷空气,实现制冷降温。制冷模块10与混风模块11通过管路连接,实现冷媒介质的循环,同时,冷空气可通过前机舱内空隙流动传输至混风模块11中。混风模块11集成设置在空调壳体13中并位于前机舱内,通过空调壳体13提供的封闭腔体空间,混风模块11在前机舱内便可实现空调系统温度的调节,混风模块11将热空气与制冷模块10输出的冷空气混合,以调节空调系统的输出温度。混风模块11通过风道与送风模块12连接,风模块12设置在汽车的驾驶室内,送风模块12将来自混风模块11调节后的适宜的温度的新风输送至驾驶室内不同的位置,实现不同位置的吹风。鼓风机14设置在前机舱内,并通过新风通道与驾驶室内部连通,用于实现驾驶室内与外部空气的交换,实现该空调系统的内循环。
[004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通过将噪音源鼓风机设置在汽车驾驶室以外的前机舱内,从而,降低了驾驶室内的噪音,并且为驾驶室内腾出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提升了乘员舒适性和驾驶员的操作便利性。
[0041] 进一步的,参照图1,所述制冷模块10包括压缩机101、冷凝器102和膨胀阀103;
[0042] 所述压缩机101、冷凝器102、膨胀阀103及所述混风模块11依次通过管路串联组成闭环回路。
[0043]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前述的制冷模块10包括压缩机101、冷凝器102和膨胀阀103。压缩机101把制冷剂从低压区抽取来经压缩后送到高压区,用于压缩驱动制冷剂。冷凝器102将压缩机101输送过来的高压高温的制冷剂冷却成高压高温的液体,膨胀阀103利用节流效应降低制冷剂压力和温度,并控制系统中制冷剂的流量。压缩机101、冷凝器102、膨胀阀103及混风模块11依次通过管路串联组成闭环回路,制冷剂进入到混风模块11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并通过管路循环回到压缩机101中。
[0044] 进一步的,参照图1,所述混风模块11包括蒸发器111、冷暖风门112、PTC元件113和混风通道114;
[0045] 所述蒸发器111位于所述混风通道114的入风口位置,所述PTC元件113位于所述混风通道114的出风口位置,所述冷暖风门112位于所述蒸发器111与所述PTC元件113之间。
[0046]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前述的混风模块11包括蒸发器111、冷暖风门112、PTC元件113和混风通道114。制冷剂在蒸发器111中吸热汽化,实现温度的降低,蒸发器111位于混风通道114的入风口位置,保证进入的是冷空气,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元件用于空气的加热,位于混风通道114的出风口位置,在蒸发器111与PTC元件113之间设置有冷暖风门112,在PTC元件113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冷暖风门
112的打开度,可控制与热空气混合的冷空气的流量,从而可调节混风通道114的出风口位置暑输出的温度。
[0047] 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3,所述送风模块12包括除霜风道121、吹面风道122、吹脚风道123和模式壳体124;
[0048] 所述除霜风道121、吹面风道122和吹脚风道123均连接在所述模式壳体上124;
[0049] 所述除霜风道121的出口位置设置有除霜风门1211,所述吹面风道122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吹面风门1221,所述吹脚风道123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吹脚风门1231。
[0050]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3所示,前述的送风模块12包括除霜风道121、吹面风道122、吹脚风道123和模式壳体124。模式壳体124与混风通道114连通,用于收集集聚混合后的空气,除霜风道121、吹面风道122、吹脚风道123均连接在所述模式壳体上124,分别将空气引导至驾驶室内不同位置处。除霜风道121靠近汽车前挡风玻璃位置,可防止玻璃结霜雾化;吹面风道122位于仪表盘上与乘员面部相对的位置,使乘员上身感觉舒适;吹脚风道123位于仪表盘下方与乘员脚部靠近的位置,使乘员下肢感觉舒适。并且,除霜风道121的出口位置设置有除霜风门1211,吹面风道122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吹面风门1221,吹脚风道123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吹脚风门1231,各个风门均可按一定的角度转动调节,实现出风口的风量和方向的控制。
[0051] 进一步的,参照图2和图3,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前围板15;
[0052] 所述前机舱和所述驾驶室分别位于所述前围板15的两侧;
[0053] 所述混风模块11和所述送风模块12压接在所述前围板15上。
[0054]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前述的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前围板15,前围板15将前机舱和驾驶室隔离开,前机舱和驾驶室分别位于前围板15的两侧,混风模块11和送风模块12压接在前围板15上,从而保证驾驶室内仅有送风模块12工作,降低了驾驶室内的噪音,并且,混风模块位于前机舱中,也扩大了驾驶室内的操作空间。
[0055] 进一步的,所述混风模块11与所述前围板15之间、所述送风模块12与所述前围板15之间均设置有密封泡棉。
[0056] 具体而言,在混风模块11与前围板15之间、送风模块12与前围板15之间均设置有密封泡棉,保证空调系统的气密性。
[0057]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通过将噪音源鼓风机设置在汽车驾驶室以外的前机舱内,从而,降低了驾驶室内的噪音,并且为驾驶室内腾出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提升了乘员的舒适性和驾驶员的操作便利性,制冷模块、混风模块等管路统一设置在前机舱内,降低了前机舱与驾驶室之间的连接复杂性,使得装配更为便利。
[005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的汽车空调系统。
[005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辆通过应用前述的汽车空调系统,通过将噪音源鼓风机设置在汽车驾驶室以外的前机舱内,从而,降低了驾驶室内的噪音,并且为驾驶室内腾出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提升了乘员舒适性和驾驶员的操作便利性。
[00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