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燃烧器和锅炉 / 排渣 / 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

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

阅读:223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煤 矿 水 力 排渣 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包括 机架 、驱动卸料部、挠性无轴螺旋 叶片 、 橡胶 输送软管、过滤漏斗和集料输送部;其中,驱动卸料部由动力源、 联轴器 、 驱动轴 和卸料管槽组成;集料输送部由支腿、U型集料槽、左侧板、右侧板、联接管和喷射管组成;挠性无轴螺旋叶片一端与驱动轴固定联接,另一端穿入联接管套在喷射管上滑动联接;橡胶输送软管套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外面,两端分别与卸料管槽和集料输送部的联接管固定联接。本发明能够实现水力排渣钻孔时煤渣和水的自动分离,并在喷射管气体压力和叶片推力的双重动力下将收集的煤渣输送装入矿车,输送路径可弯曲,避免了煤渣在煤矿井下巷道中的淤积,提高了煤渣清理工作效率。,下面是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驱动卸料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橡胶输送软管、过滤漏斗和集料输送部;其中,驱动卸料部由动力源、联轴器驱动轴和卸料管槽组成;集料输送部由支腿、U型集料槽、左侧板、右侧板、联接管和喷射管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卸料部的卸料管槽的靠近动力源的侧板上有轴孔,与该侧板相对的另一侧的侧板上贯穿焊接固定有过渡管,轴孔中心线和过渡管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卸料部的动力源可以为电动机液压达或气动马达等动力设备,动力源的输出轴与驱动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联接,驱动轴支承在卸料管槽侧板的轴孔上并穿入卸料管槽内部;动力源和卸料管槽分别用螺栓固定在机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漏斗的四周侧板上均布过滤孔;过滤漏斗出料口大小和集料输送部的入料口大小相同,过滤漏斗和集料输送部用螺栓上下固定联接,集料输送部的四用四个支腿焊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集料槽的槽身上均布过滤孔,U型集料槽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固定有左侧板、右侧板;所述联接管贯穿于U型集料槽的左侧板并与左侧板固定联接;所述喷射管上焊接有法兰盘,喷射管贯穿U型集料槽的右侧板后穿入联接管,并用法兰盘与右侧板固定联接,喷射管的中心线和联接管的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无轴螺旋叶片一端用U型卡与驱动轴固定联接,另一端穿入集料输送部的联接管,并套在喷射管上滑动联接;橡胶输送软管套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的外面,两端分别用卡箍与卸料管槽的过渡管和集料输送部的联接管固定联接。

说明书全文

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煤矿井下水力排渣钻孔的煤渣清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井下水力排渣钻孔的煤渣自动分离及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煤矿井下在进行地质勘探钻孔、瓦斯抽采钻孔、锚杆支护钻孔等工程施工中,广泛采用水力排渣的钻孔工艺。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大量的煤渣被水从钻孔中冲出后堆积在巷道中,给井下钻场操作钻孔设备和来往工人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了矿井标准化形象,煤矿需要安排专清理人员定时对堆积的煤渣进行人工清理,利用锹将煤渣装入矿车,清理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提高了煤矿生产的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煤炭企业利用水力排渣钻孔进行地质勘探钻孔、瓦斯抽采钻孔、锚杆支护钻孔等工程施工中带来的煤渣堆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煤渣和水的自动分离,并将收集起来的煤渣自动输送装入矿车中。
[0004] 具体技术方案为: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包括机架、驱动卸料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橡胶输送软管、过滤漏斗和集料输送部;其中,驱动卸料部由动力源、联轴器驱动轴和卸料管槽组成;集料输送部由支腿、U型集料槽、左侧板、右侧板、联接管和喷射管组成。
[0005] 所述驱动卸料部的卸料管槽的靠近动力源的侧板上有轴孔,与该侧板相对的另一侧的侧板上贯穿焊接固定有过渡管,轴孔中心线和过渡管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
[0006] 所述驱动卸料部的动力源可以为电动机液压达或气动马达等动力设备,动力源的输出轴与驱动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联接,驱动轴支承在卸料管槽侧板的轴孔上并穿入卸料管槽内部;动力源和卸料管槽分别用螺栓固定在机架上。
[0007] 所述过滤漏斗的四周侧板上均布过滤孔;过滤漏斗出料口大小和集料输送部的入料口大小相同,过滤漏斗和集料输送部用螺栓上下固定联接,集料输送部的四用四个支腿焊接固定。
[0008] 所述U型集料槽的槽身上均布过滤孔,U型集料槽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固定有左侧板、右侧板;所述联接管贯穿于U型集料槽的左侧板并与左侧板固定联接;所述喷射管上焊接有法兰盘,喷射管贯穿U型集料槽的右侧板后穿入联接管,并用法兰盘与右侧板固定联接,喷射管的中心线和联接管的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
[0009] 所述挠性无轴螺旋叶片一端用U型卡与驱动轴固定联接,另一端穿入集料输送部的联接管,并套在喷射管上滑动联接;橡胶输送软管套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的外面,两端分别用卡箍与卸料管槽的过渡管和集料输送部的联接管固定联接。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水力排渣钻孔时煤渣和水的自动分离,并在喷射管喷出的气体压力和挠性无轴螺旋叶片的推力的双重动力下将收集起来的煤渣自动输送装入矿车中,输送路径可弯曲,在狭窄的煤矿井下巷道中设备布置灵活,输送距离远,避免了煤渣在井下巷道中的淤积,减少了煤渣清理工作人员的数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煤渣清理的工作效率,达到了减人提效的目的。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发明的驱动卸料部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本发明的驱动卸料部卸料管槽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为本发明的集料输送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煤矿水力排渣钻孔煤渣双动力输送装置,包括机架2、驱动卸料部3、挠性无轴螺旋叶片4、橡胶输送软管5、过滤漏斗8和集料输送部9;其中,驱动卸料部3由动力源31、联轴器32、驱动轴33和卸料管槽34组成;集料输送部9由支腿91、U型集料槽94、左侧板93、右侧板95、联接管92和喷射管96组成。
[0016] 所述驱动卸料部3的卸料管槽34的靠近动力源31的侧板341上有轴孔342,与该侧板341相对的另一侧的侧板343上贯穿焊接固定有过渡管344,轴孔342中心线和过渡管344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
[0017] 所述驱动卸料部3的动力源31可以为电动机、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等动力设备,动力源31的输出轴与驱动轴33通过联轴器32固定联接,驱动轴33支承在卸料管槽34的侧板341的轴孔342上并穿入卸料管槽34内部;动力源31和卸料管槽34分别用螺栓固定在机架2上。
[0018] 所述过滤漏斗8的四周侧板上均布过滤孔10;过滤漏斗8出料口大小和集料输送部9的入料口大小相同,过滤漏斗8和集料输送部9用螺栓上下固定联接,集料输送部9的四角用四个支腿91焊接固定。
[0019] 所述U型集料槽94的槽身上均布过滤孔10,U型集料槽94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固定有左侧板93、右侧板95;所述联接管92贯穿于U型集料槽94的左侧板93并与左侧板93固定联接;所述喷射管96上焊接有法兰盘97,喷射管96贯穿U型集料槽94的右侧板95后穿入联接管92,并用法兰盘97与右侧板95固定联接,喷射管96的中心线和联接管92的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
[0020] 所述挠性无轴螺旋叶片4一端用U型卡11与驱动轴33固定联接,另一端穿入集料输送部9的联接管92,并套在喷射管92上滑动联接;橡胶输送软管5套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4的外面,两端分别用卡箍6和卡箍7与卸料管槽34的过渡管344和集料输送部9的联接管92固定联接。
[0021] 当利用水力排渣钻孔进行地质勘探钻孔、瓦斯抽采钻孔、锚杆支护钻孔等工程施工时,将矿车1推到机架2的下方,并使卸料管槽34的卸料口正对矿车1;将过滤漏斗8紧贴煤壁放在钻孔的下方,从钻孔中冲出来的渣水落入过滤漏斗8中,水通过过滤漏斗8的四周侧板和U型集料槽94的槽身上的过滤孔10漏出,煤渣积存在过滤漏斗8中并最终落入底部的U型集料槽94中;当驱动卸料部3的动力源31工作时,动力源3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2带动驱动轴33一起旋转,由于挠性无轴螺旋叶片4的一端用U型卡11与驱动轴33固定联接,另一端穿入集料输送部9的联接管92后套在喷射管96上滑动联接,驱动轴33带动挠性无轴螺旋叶片4旋转;与此同时,将压缩空气通入喷射管92,在喷射管92喷出的气体压力和位于集料输送部9的U型集料槽92内部的挠性无轴螺旋叶片4的叶片的推力的双重动力作用下,煤屑沿着联接管92、橡胶输送软管5和过渡管344输送到卸料管槽34中,并经卸料口落入矿车1中。
[002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002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