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信号处理 / 信号 / 光信号 / 一种助力三轮车

一种助三轮车

阅读:958发布:2024-01-2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助三轮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 力 三轮车,该装置涉及助力三轮车技术领域。该助力三轮车,包括车架、前车座、后车座、顶棚、传动机构、电力机构、 刹车 机构、防翻转机构;前车座设置于车架前部;后车座设置于车架后部;顶棚设置于车架上端;传动机构设置于车架下端;传动机构包括变速机构;变速机构设置于车架下端,用于调节车辆骑行档位;电力机构设置于车架上,用于辅助车辆骑行;电力机构包括设置于车辆顶棚上的 能源 采集机构,用于采集光能或者 热能 ;刹车机构设置于车架上;防翻转机构设置于车架上,连接后车座与车架。该助力三轮车能实现骑行省力,环保节能,不因能源用尽而无法行驶,防翻转,骑行速度与实际需求达到较好匹配、安全性高的目的。(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一种助三轮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助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车座、后车座、顶棚、传动机构、电力机构、刹车机构、防翻转机构;前车座设置于车架前部;后车座设置于车架后部;顶棚设置于车架上端;传动机构设置于车架下端;传动机构包括变速机构;变速机构用于调节车辆骑行档位;电力机构设置于车架上,用于辅助车辆骑行;电力机构包括设置于车辆顶棚上的能源采集机构;能源采集机构用于采集光能或者热能;刹车机构设置于车架上;防翻转机构设置于车架上,连接后车座与车架,用于防止因车辆后车座过重而导致车辆翻转的情况发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后车座用于承载;后车座包括后座支架;后座支架与车架本体相连接,两者之间可相对旋转;后座支架用于承载货物或人员绝大部分重量;后座支架包括承重支架和传递支架;承重支架与坐垫相连接,货物或者人员重力直接作用于承重支架上;传递支架连接承重支架与车架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防翻转机构对应设置于后车座下方,其上端与后车座相连接,下端与车架中部相连接;防翻转机构采用分段结构设计,从而将后车座所承载的重力均匀分布于防翻转机构的各段中,同时各段之间连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顶棚前端较后端低;顶棚包括顶棚架、顶棚罩;顶棚架包括主支架、侧支架、后支架;主支架设置于顶棚中部,用于支撑顶棚罩;侧支架与主支架相连接,设置于主支架后侧、左右两侧;顶棚罩套设于顶棚架上;顶棚罩包括设置于顶棚本体顶端的顶棚罩面、设置于顶棚本体后侧与左右两侧的垂面;顶棚罩面套设于主支架上;垂面连接顶棚罩面,由侧支架支撑;顶棚罩面与垂面结合形成一个空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还包括脚蹬、链轮机构、车轴;脚蹬与变速机构连接;车轴设置于后车架上,用于连接车轮;车轴通过链轮机构与变速机构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通过改变不同齿轮的配合,形成不同的传动比,从而改变车辆档位;变速机构包括多个传动体、操纵机构和变速轨道;操纵机构包括操纵杆、转向轴和拨叉机构;操纵杆与转向轴活动连接;操纵杆与转向轴用于控制拨叉机构;拨叉机构用于控制传动体;多个传动体之间依次啮合连接;操纵机构沿着变速轨道运动,利用操纵杆与拨叉机构配合,使得拨叉机构操纵不同传动体,使得变速机构的整体传动比变化,进而使得助力三轮车的档位发生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传动体包括轴和齿轮,或者传动轴包括轴、齿轮和回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操纵杆上设置有凸起,拨叉机构包括偏心轴套、拨叉杆;偏心轴套套设于拨叉杆上;偏心轴套上设置有凹,用于连接操纵杆上的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变速机构上设置有三个传动体,分别为第一传动体、第二传动体、第三传动体;变速机构上设置有两个拨叉机构,分别为第一拨叉机构、第二拨叉机构;第一传动体带动第二传动体,第二传动体带动第三传动体;
第一拨叉机构与第一传动体相接触,控制第一传动体;第二拨叉机构与第二传动体相接触,控制第二传动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传动体包括轴和齿轮,或者传动轴包括轴、齿轮和回复机构;第一传动体包括第一轴、齿轮a、齿轮b、齿轮c、回复弹簧;第一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a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固定连接;齿轮b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活动连接;齿轮c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固定连接;齿轮b与第一拨叉机构接触,可跟随第一拨叉机构在第一轴上作往复轴向运动;
第二传动体包括第二轴、齿轮d、齿轮e、齿轮f、齿轮g;第二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d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e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f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g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固定连接;齿轮d、齿轮e、齿轮f可随第二拨叉机构在第二轴上移动;
第三传动体包括第三轴、齿轮h;第三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h套设于第三轴上,与第三轴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之间采用以下任意一种传动方式进行连接:
(1)、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a连接;齿轮传动机构a包括齿轮a、齿轮d;通过齿轮a与齿轮b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中速度;
(2)、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b连接;齿轮传动机构b包括齿轮b、齿轮e;通过齿轮b与齿轮e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慢速度;
(3)、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c连接;齿轮传动机构c包括齿轮c、齿轮f;通过齿轮c与齿轮f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快速度;
第二传动体与第三传动体之间采用齿轮传动机构d连接;齿轮传动机构d包括齿轮g、齿轮h;通过齿轮g与齿轮h相啮合,使得第二传动体驱动第三传动体。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操纵杆上设置有凸起,拨叉机构包括偏心轴套、拨叉杆;偏心轴套套设于拨叉杆上;偏心轴套上设置有凹块,用于连接操纵杆上的凸起;第一拨叉机构用于连接操纵杆与第一传动体;第一拨叉机构包括第一偏心轴套、第一拨叉杆;第一偏心轴套套设于第一拨叉杆;第一偏心轴套上设置有第一凹块;
第二拨叉机构用于连接操纵杆与第二传动体;第二拨叉机构包括第二偏心轴套、第二拨叉杆;第二偏心轴套套设于第二拨叉杆;第二偏心轴套上设置有第二凹块。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链轮机构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第一链轮设置于变速机构上,套设于第三轴上;第二链轮设置于车轴上;链条用于连接第一链轮、第二链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电力机构用于提供车辆部分动力,辅助人员驱动车辆,其输出的能量可根据实际车辆速度调节;电力机构还包括设置于车架下方的能源存储机构、设置于车架前端的中控机构、设置于车架上的显示屏、设置于车架上的测速机构、设置于车架上的电机机构;能源采集机构与能源存储机构之间采用电线连接,能源存储机构与中控机构之间采用电线连接,中控机构与显示屏、测速机构、电机机构采用电线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能源存储机构用于能源存储;中控机构用于信号发送与接收,控制显示屏、测速机构、电机机构工作,具有防过充,防低放,控温的功能;显示屏用于显示电量、车辆行驶速度、行程、车辆档位、定位导航,以及可通过显示屏,进行电量输出量操作,根据不同的车辆速度或者档位,输出不同的电量;测速机构检测车辆相关运行信息,最后将信息反馈给显示屏;电机机构将所接受到的电能转换成动能,带动车辆行进。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车架包括车轮;车轮包括车毂;刹车机构包括手刹把、刹车盘、刹车线;手刹把设置于车架前部,刹车盘设置于车毂上;
刹车线连接手刹把与刹车盘。

说明书全文

一种助三轮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领域。背景技术:
[0002] 三轮车是一种交通运输工具,用于载人或载物。现有的三轮车采用人力或者燃油或者电能作为动力来源;其中人力三轮车对骑行者而言,骑行过程较为费力;燃油三轮车污染较大;电力三轮车虽然较为环保,但是一旦出现电量消耗完的情况,则三轮车无法行驶起来。且现有的三轮车,当后车座受到较大的重力时,会出现整车翻转的情况,危险性较高。同时现有的三轮车单纯以同一种档位行驶,骑行者不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档位的切换,从而使得骑行速度与实际需求不能达到较好匹配;现有的三轮车刹车系统只是单纯地阻止车轴转动,车轮仍旧保持转动,从而产生刹车后车辆仍旧运动的情况,危险性高。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力三轮车,该助力三轮车能实现绿色出行,骑行省力,环保节能,不因能源用尽而无法行驶,防翻转,骑行速度与实际需求达到较好匹配、安全性高的目的,是城市短途载客的理想交通工具。
[0004]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一种助力三轮车,包括车架、前车座、后车座、顶棚、传动机构、电力机构、刹车机构、防翻转机构;前车座设置于车架前部;后车座设置于车架后部;顶棚设置于车架上端;传动机构设置于车架下端;传动机构包括变速机构;变速机构设置于车架下端,用于调节车辆骑行档位;电力机构设置于车架上,用于辅助车辆骑行;电力机构包括设置于车辆顶棚上的能源采集机构;能源采集机构用于采集光能或者热能;刹车机构设置于车架上;防翻转机构设置于车架上,连接后车座与车架,用于防止因车辆后车座过重而导致车辆翻转的情况发生。
[0006] 进一步,后车座用于承载;后车座包括后座支架;后座支架与车架本体相连接,两者之间可相对旋转;后座支架用于承载货物或人员绝大部分重量;后座支架包括承重支架和传递支架;承重支架与坐垫相连接,货物或者人员重力直接作用于承重支架上;传递支架连接承重支架与车架本体。
[0007] 进一步,防翻转机构对应设置于后车座下方,其上端与后车座相连接,下端与车架中部相连接;防翻转机构采用分段结构设计,从而将后车座所承载的重力均匀分布于防翻转机构的各段中,同时各段之间连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0008] 进一步,顶棚前端较后端低;顶棚包括顶棚架、顶棚罩;顶棚架包括主支架、侧支架、后支架;主支架设置于顶棚中部,用于支撑顶棚罩;侧支架与主支架相连接,设置于主支架后侧、左右两侧;顶棚罩套设于顶棚架上;顶棚罩包括设置于顶棚本体顶端的顶棚罩面、设置于顶棚本体后侧与左右两侧的垂面;顶棚罩面套设于主支架上;垂面连接顶棚罩面,由侧支架支撑;顶棚罩面与垂面结合形成一个空腔结构。
[0009] 进一步,传动机构还包括脚蹬、链轮机构、车轴;脚蹬与变速机构连接;车轴设置于后车架上,用于连接车轮;车轴通过链轮机构与变速机构相连接。
[0010] 进一步,所述变速机构通过改变不同齿轮的配合,形成不同的传动比,从而改变车辆档位;变速机构包括多个传动体、操纵机构和变速轨道;操纵机构包括操纵杆、转向轴和拨叉机构;操纵杆与转向轴活动连接;操纵杆与转向轴用于控制拨叉机构;拨叉机构用于控制传动体;多个传动体之间依次啮合连接;操纵机构沿着变速轨道运动,利用操纵杆与拨叉机构配合,使得拨叉机构操纵不同传动体,使得变速机构的整体传动比变化,进而使得助力三轮车的档位发生变化。
[0011] 进一步,传动体包括轴和齿轮,或者传动轴包括轴、齿轮和回复机构。
[0012] 进一步,操纵杆上设置有凸起,拨叉机构包括偏心轴套、拨叉杆;偏心轴套套设于拨叉杆上;偏心轴套上设置有凹,用于连接操纵杆上的凸起。
[0013] 优选地,变速机构上设置有三个传动体,分别为第一传动体、第二传动体、第三传动体;变速机构上设置有两个拨叉机构,分别为第一拨叉机构、第二拨叉机构;第一传动体带动第二传动体,第二传动体带动第三传动体;第一拨叉机构与第一传动体相接触,控制第一传动体;第二拨叉机构与第二传动体相接触,控制第二传动体。
[0014] 优选地,传动体包括轴和齿轮,或者传动轴包括轴、齿轮和回复机构;第一传动体包括第一轴、齿轮a、齿轮b、齿轮c、回复弹簧;第一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a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固定连接;齿轮b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活动连接;齿轮c套设于第一轴上,与第一轴固定连接;齿轮b与第一拨叉机构接触,可跟随第一拨叉机构在第一轴上作往复轴向运动;
[0015] 第二传动体包括第二轴、齿轮d、齿轮e、齿轮f、齿轮g;第二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d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e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f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活动连接;齿轮g套设于第二轴上,与第二轴固定连接;齿轮d、齿轮e、齿轮f可随第二拨叉机构在第二轴上移动;
[0016] 第三传动体包括第三轴、齿轮h;第三轴安装于变速箱体上;齿轮h 套设于第三轴上,与第三轴固定连接。
[0017] 进一步,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之间采用以下任意一种传动方式进行连接:
[0018] (1)、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a连接;齿轮传动机构a包括齿轮a、齿轮d;通过齿轮a与齿轮b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中速度。
[0019] (2)、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b连接;齿轮传动机构b包括齿轮b、齿轮e;通过齿轮b与齿轮e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慢速度。
[0020] (3)、第一传动体与第二传动体采用齿轮传动机构c连接;齿轮传动机构c包括齿轮c、齿轮f;通过齿轮c与齿轮f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驱动第二传动体,变速机构输出速度为快速度。
[0021] 第二传动体与第三传动体之间采用齿轮传动机构d连接;齿轮传动机构d包括齿轮g、齿轮h;通过齿轮g与齿轮h相啮合,使得第二传动体驱动第三传动体。
[0022] 进一步,操纵杆上设置有凸起,拨叉机构包括偏心轴套、拨叉杆;偏心轴套套设于拨叉杆上;偏心轴套上设置有凹块,用于连接操纵杆上的凸起;第一拨叉机构用于连接操纵杆与第一传动体;第一拨叉机构包括第一偏心轴套、第一拨叉杆;第一偏心轴套套设于第一拨叉杆;第一偏心轴套上设置有第一凹块;
[0023] 第二拨叉机构用于连接操纵杆与第二传动体;第二拨叉机构包括第二偏心轴套、第二拨叉杆;第二偏心轴套套设于第二拨叉杆;第二偏心轴套上设置有第二凹块。
[0024] 进一步,链轮机构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第一链轮设置于变速机构上,套设于第三轴上;第二链轮设置于车轴上;链条用于连接第一链轮、第二链轮。
[0025] 进一步,电力机构用于提供车辆部分动力,辅助人员驱动车辆,其输出的能量可根据实际车辆速度调节;电力机构还包括设置于车架下方的能源存储机构、设置于车架前端的中控机构、设置于车架上的显示屏、设置于车架上的测速机构、设置于车架上的电机机构;能源采集机构与能源存储机构之间采用电线连接,能源存储机构与中控机构之间采用电线连接,中控机构与显示屏、测速机构、电机机构采用电线连接。
[0026] 进一步,能源存储机构用于能源存储;中控机构用于信号发送与接收,控制显示屏、测速机构、电机机构工作,具有防过充,防低放,控温的功能;显示屏用于显示电量、车辆行驶速度、行程、车辆档位、定位导航,以及可通过显示屏,进行电量输出量操作,根据不同的车辆速度或者档位,输出不同的电量;测速机构检测车辆相关运行信息,最后将信息反馈给显示屏;电机机构将所接受到的电能转换成动能,带动车辆行进。
[0027] 进一步,车架包括车轮;车轮包括车毂;刹车机构包括手刹把、刹车盘、刹车线;手刹把设置于车架前部,刹车盘设置于车毂上;刹车线连接手刹把与刹车盘。
[002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9] (1)、骑行省力:采用电力机构,提供部分能量用于车辆行驶,辅助骑行人员骑行,电能提供4成动力,人力提供6成动力;顶棚前端较后端低,便于顶棚上层空气流通,减少助力三轮车受到的空气阻力;同时顶棚设置有垂面,想成空腔,使得顶棚上侧气压小于下侧气压,从而减小了车轮与地的摩擦力,骑行更为省力,快速。
[0030] (2)、环保节能:助力三轮车上设置有能源采集机构,采集自然界中的能量,例如自然界中的光能、热能,将这些能量转换成电能,为助力三轮车的相应结构提供能量,该过程中无任何污染。
[0031] (3)、防翻转:通过设置防翻转机构,将助力三轮车后部位受到的重力转移至助力三轮车中部,后乘座重力不直接作用于主轴上,重心前移,减小力矩,从而实现防止助力三轮车翻转的目的,同时起到避震缓冲的作用。
[0032] (4)、骑行速度与实际需求达到较好匹配的:通过设置变速机构,从而实现档位切换,使得骑行人员在骑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切换档位,使得骑行的速度与实际需求达到较好匹配。
[0033] (5)、安全性高:将刹车系统直接与车毂相连接,直接作用于车毂上,避免了采取刹车措施后车辆仍旧运动的情形发生。
[0034] (6)、智能化控制:该助力三轮车上设置有中控机构,用于智能控制三轮车,中控机构上的控制显示屏可以提供量、车辆行驶速度、行程、车辆档位、定位导航等相关信息,从而方便骑行人员进行获悉相关信息,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操作。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助力三轮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助力三轮车主视图;
[0037]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架示意图;
[0038] 图4是图3局部放大图;
[0039]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助力三轮车整体结构另一度示意图;
[0040]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动机构主视图;
[0041]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变速机构示意图;
[0042]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变速机构俯视图;
[0043]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变速机构主视图;
[0044]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变速轨道俯视图;
[0045]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偏心轴套主视图。
[0046] 其中:1、车架;11、车把;12、前车架;13、后车架;14、车轮;140、挡泥板;141、前轮;142、后轮;2、前车座;3、后车座; 31、扶手;32、靠背;33、坐垫;34、脚踏;35、后座支架;351、承重支架;352、传递支架;4、顶棚;41、顶棚架;411、主支架; 4111、伞柄;4112、主伞骨;
4113、支伞骨;4114、滑套;412、侧支架;413、后支架;42、顶棚罩;421、顶棚罩面;422、垂面;
5、传动机构;51、脚蹬;52、链轮机构;521、第一链轮;522、第二链轮;523、链条;53、车轴;6、变速机构;61、变速箱体;62、操纵机构;621、档位操纵杆;6211、第一凸起;6212、第二凸起;
622、转向轴;623、第一拨叉机构;6231、第一偏心轴套;6232、第一拨叉杆;6233、第一凹块;
6234、第一滑块;624、第二拨叉机构;6241、第二偏心轴套;6242、第二拨叉杆;6243、第二凹块;6244、第二滑块;63、第一传动体;631、第一轴;632、齿轮a;633、齿轮b; 634、齿轮c;635、回复弹簧;64、第二传动体;641、第二轴;642、齿轮d;643、齿轮e;644、齿轮f;645、齿轮g;65、第三传动体; 651、第三轴;652、齿轮h;66、变速轨道;67、齿轮传动机构a; 68、齿轮传动机构b;69、齿轮传动机构c;7、刹车机构;71、手刹把;72、刹车盘;73、刹车线;8、防翻转机构;
81、第一支架;82、第二支架;83、第三支架;9、电力机构;91、能源采集机构;92、能源存储机构;93、中控机构;94、显示屏;95、测速机构;96、电机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48] 如图1、图2、图5所示,一种助力三轮车,包括车架1、前车座 2、后车座3、顶棚4、传动机构5、电力机构9、刹车机构7、防翻转机构8;前车座2设置于车架1前部;后车座3设置于车架1后部;顶棚 4设置于车架1上端;传动机构5设置于车架1下端;电力机构9设置于车架1上;刹车机构7设置于车架1上;防翻转机构8设置于车架1 上,连接后车座3与车架1。
[0049] 车架1包括车把11、前车架12、后车架13、车轮14;车把11设置于前车架12上方,用于把控车辆行驶方向;车轮14包括前轮141、后轮142;前轮141设置于前车架12上,用于确定车辆行驶方向,前轮 141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与前车架12相连接,使得前轮141相对于前车架12旋转;后轮142设置于后车架13上方,用于驱使车辆运动,后轮 142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与后车架13相连接,使得后轮142相对于后车架13旋转。
[0050] 前车座2与车架1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0051] 后车座3用于承载;后车座3包括扶手31、靠背32、坐垫33、脚踏34、后座支架35;扶手31设置于后车座3两侧,用于供人员倚靠休息以及阻挡人员或者货物从后车座3上掉落;靠背32设置于后车座3 后方,后座支架35上,用于供人员后靠以及阻挡人员或者货物从后车座3上掉落;坐垫33设置于后座支架35上,用于提供载人或者载货平台;脚踏34用于人员腿脚放置以及提供一个承载平台。
[0052] 如图3、图4所示,后座支架35与车架1相连接,两者之间可相对旋转;后座支架35用于承载货物或人员绝大部分重量,后座支架35包括承重支架351、传递支架352;承重支架351与坐垫33相连接,货物或者人员重力直接作用于承重支架351上;传递支架352连接承重支架 351与车架1,其作用在于传递重力以及避震缓冲作用。
[0053] 一种传递支架352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传递支架352采用曲线设计,将重力分散作用于传递支架352上,同时能起到缓冲避震的作用。
[0054] 后车座3与车架1之间设置有防翻转机构8;防翻转机构8对应设置于后车座3下方,其上端与后车座3相连接,下端与车架1中部相连接;从而将位于车架1后部的后车座3上所承载的重力转移到车架1中部,使得整体车辆的重心前移至车架1中间位置,从而避免因为车架1 后部所受重力大于车架1前部所受重力而导致车架1向后翻转的情况发展;整车重心前移至车架1中间位置同时起到减小力矩的作用,从而使得驱动整车更为省力;因为助力三轮车采用了防翻转机构8的设计,从而将后车座3的重心前移,所以后车座3可以尽可能地增大,在增加了后座人员乘座的舒适性的同时,亦可以避免车辆翻转。
[0055] 防翻转机构8采用分段结构设计,从而将后车座3所承载的重力均匀分布于防翻转机构8的各段中,同时各段之间采用连接件进行可拆卸固定连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连接件可采用螺栓铆钉、螺钉。
[0056] 一种防翻转机构8的具体实施方式为:防翻转机构8包括第一支架 81、第二支架82、第三支架83;第一支架81设置于第二支架82上方,第一支架81一端与后车座3相连接,第一支架81的另一端部分结构与部分第二支架82重叠连接;第二支架82设置于第三支架83上方,第二支架82的部分结构与部分第三支架83重叠连接;第三支架83与第二支架82重叠后,连接车架1中部;第一支架81采用曲线设计,从而增加结构本身的弹性,起到缓冲避震的作用;第二支架82采用曲线或者直线设计;第三支架83采用曲线或者直线设计;第一支架81与第二支架82之间采用连接件进行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支架82与第三支架 83之间采用连接件进行可拆卸固定连接。
[0057] 顶棚4起到遮挡作用,同时用于安装电力机构9中的能源采集机构 91;顶棚4包括顶棚架41、顶棚罩42;顶棚架41用于连接顶棚4面与车架1;顶棚罩42套设于顶棚架41上;所形成的顶棚4前端较窄,中段平缓,后端为一曲面,增大了能源采集机构91的安装面积。
[0058] 顶棚架41包括主支架411、侧支架412、后支架413;主支架411 设置于车架1中部,用于支撑顶棚罩42;侧支架412与主支架411相连接,设置于主支架411后侧、左右两侧,用于支撑顶棚罩42;后支架 413连接侧支架412或主支架411与后部分车架1,增加顶棚4稳定性
[0059] 主支架411包括连接车架1的伞柄4111、支撑顶棚罩42的主伞骨 4112、用于支撑主伞骨4112的支伞骨4113、用于打开、收拢主伞骨 4112的滑套4114;伞柄4111设置于车架1中部;滑套4114套设于伞柄4111上,连接伞柄4111与支伞骨4113;支伞骨4113连接主伞骨 4112;主伞骨4112连接伞柄4111;主伞骨4112打开后,其前端较低,中间较高,从而形成曲面。
[0060] 顶棚罩42包括设置于顶棚4顶端的顶棚罩面421、设置于顶棚4后侧与左右两侧的垂面422。顶棚罩面421套设于主支架411上,从而形成一个流畅的曲面;垂面422连接顶棚罩面421,与顶棚罩面421结合形成一个空腔结构。
[0061] 顶棚4后端采用圆弧设计,可增大顶棚4的面积,可放置更多的太阳能板的面积,采集更多的太阳能。
[0062] 空气从整车前端流向后端,遇到顶棚4,形成上气流与下气流;由于顶棚4曲面设计,使得上气流速度增快;同时由于顶棚4上设置有垂面422,阻挡下气流运动,使得下气流速度减慢;根据上述原因,使得顶棚4上端的上气压小于顶棚4下端的下气压,形成气压差,增加整车在空气中的浮力,减小地面与车轮14的摩擦力,减少动力输出,达到省力效果。
[0063] 如图6所示,传动机构5包括变速机构6、脚蹬51、链轮机构52、车轴53;变速机构6设置于前车架12;脚蹬51与变速机构6连接;车轴53设置于后车架13上,用于带动连接的车轮14;车轴53通过链轮机构52与变速机构6相连接。
[0064] 如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变速机构6通过不同齿轮的配合,来改变车辆档位。变速机构6包括变速箱体61、操纵机构 62、第一传动体63、第二传动体64、第三传动体65、变速轨道66;操纵机构62、第一传动体63、第二传动体64、第三传动体65、变速轨道 66设置于变速箱体61上;第一传动体63连接第二传动体64;第二传动体64连接第三传动体65;操纵机构62沿着变速轨道66,操纵第一传动体63、第二传动体64,从而改变第一传动体63与第二传动体64 之间的传动比。
[0065] 操纵机构62包括档位操纵杆621、转向轴622、第一拨叉机构 623、第二拨叉机构624;档位操纵杆621与转向轴622活动连接,档位操纵杆621相对于转向轴622旋转;转向轴
622与变速箱体61采用活动件活动连接,转向轴622相对于变速箱旋转;活动件开采用轴承、凸轴;第一拨叉机构623设置于变速箱体61上,与变速箱体61活动连接,第一拨叉机构623相对于变速箱转动,第一拨叉机构623用于连接档位操纵杆621与第一传动体63;第二拨叉机构624设置于变速箱体 61上,与变速箱体61活动连接,第二拨叉机构624相对于变速箱体61 转动,第二拨叉机构624用于连接档位操纵杆621与第二传动体64。
[0066] 档位操纵杆621上设置有两个凸起,分别为第一凸起6211、第二凸起6212;当第一凸起6211与第一拨叉机构623连接,可以控制第一拨叉机构623转动;当第二凸起6212与第二拨叉机构624连接,可以控制第二拨叉机构624转动。
[0067] 第一拨叉机构623包括第一偏心轴套6231、第一拨叉杆6232;第一偏心轴套6231套设于第一拨叉杆6232;第一偏心轴套6231上设置有第一凹块6233,用于连接档位操纵杆621上的第一凸起6211。
[0068] 一种第一拨叉机构623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一拨叉机构623上设置有第一滑块6234;第一滑块6234与第一拨叉杆6232连接,用于滑动第一传动体63。
[0069] 第二拨叉机构624包括第二偏心轴套6241、第二拨叉杆6242;第二偏心轴套6241套设于第二拨叉杆6242;第二偏心轴套6241上设置有第二凹块6243,用于连接档位操纵杆621上的第二凸起6212。
[0070] 一种第二拨叉机构624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拨叉机构624上设置有第二滑块6244;第二滑块6244与第二拨叉杆6242连接,用于滑动第二传动体64。
[0071] 第一传动体63包括第一轴631、齿轮a632、齿轮b633、齿轮 c634、回复弹簧635;第一轴631安装于变速箱体61上;齿轮a632套设于第一轴631上,与第一轴631固定连接;齿轮b633套设于第一轴 631上,与第一轴631活动连接,;齿轮c634套设于第一轴631上,与第一轴631固定连接;齿轮b633与第一拨叉机构623连接,可跟随第一拨叉机构623在第一轴631上作往复轴向运动。
[0072] 作为替换,第一传动体63还设置有回复弹簧635,用于将移动的齿轮b633回复至原位;回复弹簧635套设于第一轴631上,齿轮a632与齿轮b633之间。
[0073] 作为替换,回复弹簧635套设于第一轴631上,齿轮c634与齿轮b633之间。
[0074] 第二传动体64包括第二轴641、齿轮d642、齿轮e643、齿轮f644、齿轮g645;第二轴641安装于变速箱体61上;齿轮d642套设于第二轴641上,与第二轴641活动连接;齿轮e643套设于第二轴641 上,与第二轴641活动连接;齿轮f644套设于第二轴641上,与第二轴641活动连接;齿轮g645套设于第二轴641上,与第二轴641固定连接。
[0075]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齿轮d642、齿轮e643、齿轮f644为一体结构;齿轮d642、齿轮e643、齿轮f644可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得到;或者齿轮d642、齿轮e643、齿轮f644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0076] 作为替换,齿轮d642、齿轮e643、齿轮f644为分体结构;齿轮 d642、齿轮e643、齿轮f644采用固定连接。
[0077] 齿轮d642、齿轮e643、齿轮f644分别与第二拨叉机构624连接,可跟随第二拨叉机构624在第二轴641上作往复轴向运动。
[0078] 第三传动体65包括第三轴651、齿轮h652;第三轴651安装于变速箱体61上;齿轮h652套设于第三轴651上,与第三轴651固定连接。
[0079] 第一传动体63与第二传动体64之间采用以下任意一种传动方式进行连接:
[0080] (1)、第一传动体63与第二传动体64采用齿轮传动机构a67连接;齿轮传动机构a67包括齿轮a632、齿轮d642;通过齿轮a632与齿轮b633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63驱动第二传动体64,变速机构6输出速度为中速度。
[0081] (2)、第一传动体63与第二传动体64采用齿轮传动机构b68连接;齿轮传动机构b68包括齿轮b633、齿轮e643;通过齿轮b633与齿轮e643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63驱动第二传动体64,变速机构6输出速度为慢速度。
[0082] (3)、第一传动体63与第二传动体64采用齿轮传动机构c69连接;齿轮传动机构c69包括齿轮c634、齿轮f644;通过齿轮c634与齿轮f644相啮合,使得第一传动体63驱动第二传动体64,变速机构6输出速度为快速度。
[0083] 第二传动体64与第三传动体65之间采用齿轮传动机构d连接;齿轮传动机构d包括齿轮g645、齿轮h652;通过齿轮g645与齿轮h652 相啮合,使得第二传动体64驱动第三传动体65。
[0084] 第一轴63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脚蹬51。
[0085] 链轮机构52包括第一链轮521、第二链轮522、链条523;第一链轮521设置于变速机构6上,套设于第三轴651上;第二链轮522设置于车轴53上;链条523用于连接第一链轮521、第二链轮522。
[0086] 人员踩动脚蹬51,带动第一传动体63,通过相应的齿轮传动机构,带动第二传动体64,从而带动第三传动体65,动力由第三传动体 65输出,带动链轮机构52,使得车轴53转动,驱使车轮14转动。
[0087] 电力机构9用于提供车辆部分动力,辅助人员驱动车辆,达到省力效果,其输出能量可根据实际车辆速度调节;电力机构9包括设置于顶棚4的能源采集机构91、设置于车架1下方的能源存储机构92、设置于车架1前端的中控机构93、设置于车把11上的显示屏94、设置于车轮14上的测速机构95、设置于车轮1上的电机机构96;能源采集机构 91与能源存储机构92之间采用电线连接,能源存储机构92与中控机构 93之间采用电线连接,中控机构93与显示屏94、测速机构95、电机机构96采用电线连接。
[0088]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采用太阳能板作为能源采集机构91;太阳能板设置于顶棚4中部与后端,且依据顶棚4曲面形状与其贴合;太阳能板与顶棚4采用第三连接件连接;第三连接件采用系带、皮筋;太阳能板与顶棚4还可采用胶进行粘连。
[0089] 太阳能板选择为磷酸锂光伏太阳能软板,采用太阳能软板可以更好地与顶棚4相贴合。
[0090] 能源存储机构92用于能源存储;能源采集机构91与能源存储机构 92通过电线进行连接,传递能源;能源存储机构92可选择为磷酸铁锂电池
[0091] 中控机构93用于信号发送与接收,控制显示屏94、测速机构95、电机机构96工作,具有防过充,防低放,控温的功能。
[0092] 显示屏94用于显示电量、车辆行驶速度、行程、车辆档位、定位导航,以及可通过显示屏94,进行电量输出量操作,根据不同的车辆速度或者档位,输出不同的电量,实现了多功能智能化控制。
[0093] 测速机构95连接车轮14,测量车轮14的转速,检测相关运行信息,最后将信息反馈给显示屏94。
[0094] 电机机构96与车轮14相连接,将所接受到的电能转换成动能,带动车轮14转动。
[0095] 刹车机构7包括手刹把71、刹车盘72、刹车线73;手刹把71设置于车架1前部,刹车盘72设置于车毂上;刹车线73连接手刹把71与刹车盘72。
[0096] 刹车盘72连接设置于车架1后部的所有车轮14上,从而避免刹车后车轮14仍转动的情况的发生。
[0097] 车轮14上设置有挡泥板140,挡泥板140与车架1连接,用于阻挡泥水。
[0098] 骑行者踩踏脚蹬51带动传动机构5,从而驱动助力三轮车;骑行者操纵变速机构6,将行驶档位调至合适的档位;电力机构9中的能源采集机构91采集能量,后将该能量转换成电能,存储至能源存储机构 92,后由中控机构93将电能分配至测速机构95、显示屏94、电机机构 96,辅助骑行者驱动助力三轮车,同时为骑行者提供相应的车辆行驶数据。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