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子零件及设备 / 五极管 / 蓄电池充电电路

电池充电电路

阅读:1010发布:2020-08-28

专利汇可以提供电池充电电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的一种 蓄 电池 充电 电路 包括充电电源、第一 开关 单元、第二开关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充电电源通过第一开关单元与 蓄电池 连接构成充电回路,蓄电池与第二开关单元构成放电回路;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单元输出复合脉冲 信号 至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控制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按照预设时间段导通或断开;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输出PWM信号至第一开关单元,控制第一开关单元间歇循环导通,充电回路也间歇循环导通,达到在充电过程中的除硫的效果;并控制第二开关单元导通放电回路,通过该短暂的放电过程,可消除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极化现象。,下面是电池充电电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源、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充电电源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蓄电池连接构成充电回路,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构成放电回路;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输出复合脉冲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控制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按照预设时间段导通或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脉冲信号为周期信号,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所述控制单元依次输出第一预设时间段的PWM信号、第二预设时间段的单个脉冲信号、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无输出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输出PWM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在第二预设时间段、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无输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在第一预设时间段、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无输出,在第二时间段内输出单个脉冲信号至第二开关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作为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充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MOS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作为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电池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蓄电池的另一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单元,所述隔离单元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一开关单元之间、第二控制单元与第二开关单元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包括光耦、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所述光耦的一输入端与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光耦的另一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的一输出端与工作电源连接,所述光耦的另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工作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工作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MOS的栅极、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MOS管的源极、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并接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还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光耦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之间和所述光耦的输入端与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五电阻连接在所述光耦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均为N型MOS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源为恒流电流源。

说明书全文

电池充电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在行业中应用的充电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0003] 1.恒定电压法。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维持在恒定值的充电,其优点是随着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的变化,自动调整充电电流;缺点是在充电初期,如果蓄电池放电深度过深,充电电流会很大,不仅危及充电器的安全,电池也可能因过流而受损伤,若充电电压选择过低,后期充电电流又过小,导致充电时间过长。
[0004] 2.恒定电流法。恒定电流法是在充电过程中一直保持充电电流恒定的充电方法。为实现快速充电,必须采用较大的电流进行充电,因此造成充电后期蓄电池大量析气。
[0005] 3.阶段充电法。包括二阶段充电法和三阶段充电法。二阶段充电法一般采用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压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法。首先以恒定电流充电至预定的电压值,然后改为定电压完成剩余的充电。一般两阶段转换电压就是第二阶段的恒定电压。三阶段充电法是在充电开始和结束是采用定电流,中间用定电压充电。当电流衰减到预定值时,由第二阶段转换到第三阶段。这种方法可以将析气量衰减到最少,但存在着充电时间长、容易使电池出现“热失控”和“极化”等副反应,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0006] 因此,上述各种充电方法均存在缺陷,使得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性能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蓄电池充电电路,旨在提升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性能。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蓄电池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电源、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充电电源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蓄电池连接构成充电回路,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构成放电回路;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输出复合脉冲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控制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按照预设时间段导通或断开。
[0009] 优选地,所述复合脉冲信号为周期信号,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所述控制单元首先控制输出第一预设时间段的PWM信号,随后控制输出第二预设时间段的单个脉冲信号,最后控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无输出信号
[0010]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输出PWM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在第二预设时间段、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无输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在第一预设时间段、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无输出,在第二时间段内输出单个脉冲信号至第二开关单元。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作为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充电电源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MOS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作为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电池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蓄电池的另一端连接。
[0013] 优选地,所述蓄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隔离单元,所述隔离单元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一开关单元之间、第二控制单元与第二开关单元之间。
[0014] 优选地,所述隔离单元包括光耦、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所述光耦的一输入端与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光耦的另一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的一输出端与工作电源连接,所述光耦的另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工作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工作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MOS的栅极、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MOS管的源极、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并接地。
[0015] 优选地,所述隔离单元还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光耦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之间和所述光耦的输入端与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五电阻连接在所述光耦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
[0016] 优选地,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均为N型MOS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0017] 优选地,所述充电电源为恒流电流源。
[0018]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蓄电池充电电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输出PWM信号至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控制第一开关单元间歇循环导通,充电回路也间歇循环导通,达到在充电过程中的除硫的效果;并且控制单元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也可自动控制调整,则可很好地适应蓄电池处于不同充电阶段时的充电电池的不同要求,及时调整充电电流,降低电池析气,提升蓄电池性能。通过一短暂的放电过程,可消除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极化现象。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发明蓄电池充电电路一实施例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蓄电池充电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蓄电池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流波形图。
[0023] 附图标号说明:
[0024]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充电电源 D1 第一二极管
200 第一开关单元 OT1、OT2 光耦
300 蓄电池 R9 第一电阻
400 第二开关单元 R3、R7 第二电阻
500 控制单元 R4、R8 第三电阻
510 第一控制单元 R1、R5 第四电阻
520 第二控制单元 R2、R6 第五电阻
600 隔离单元 Q1、Q4 第一三极管
V1 第一MOS管 Q2、Q5 第二三极管
V2 第二MOS管 Q3、Q6 第三三极管
[0025]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 本发明提出一种蓄电池充电电路。
[0030] 参照图1至2,图1为本发明蓄电池充电电路一实施例的方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蓄电池充电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蓄电池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流波形图。
[003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该蓄电池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电源100、第一开关单元200、第二开关单元400以及控制单元500,所述充电电源100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与蓄电池300连接构成充电回路,所述蓄电池300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400构成放电回路;所述控制单元500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单元40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500输出复合脉冲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单元400的控制端,控制第一开关单元200、第二开关单元400按照预设时间段导通或断开。
[0032] 在本实施例中,该充电电源100优选采用恒流电源进行充电,该充电电源100的充电电流范围为0.15C-0.5C,C为蓄电池300的容量。
[0033] 具体地,在充电回路中,所述充电电源100的正极输出端经第一开关单元200连接至蓄电池300的正极,相应地所述充电电源100的负极输出端与蓄电池300的负极连接;当控制单元50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200导通时,充电回路导通,充电电源100对蓄电池300进行充电;当控制单元50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200断开时,所述充电回路断开,充电电源100停止对蓄电池300充电。
[0034] 通常,在一连续预设时间段Tp内,控制单元500持续输出PWM信号至第一开关单元200的控制端,控制第一开关单元200跟随PWM的占空比间歇循环导通,则充电回路也间歇循环导通。通过这种PWM信号控制对蓄电池300进行充电,达到除硫的效果;并且控制单元500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也可自动控制调整,则可很好地适应蓄电池300处于不同充电阶段时的充电电池的不同要求,及时调整充电电流,降低电池析气,提升蓄电池300的性能。
[0035] 在放电回路中,蓄电池300的两端与第二开关单元400位于放电回路中的两端分别连接,当控制单元500控制第二开关单元400导通时,放电回路导通,蓄电池300通过第二开关单元400进行放电;当控制单元500控制第二开关单元400断开时,放电回路断开,蓄电池300停止放电。在本实施例中,蓄电池300的放电电流不超过0.8C。
[0036] 通常,在前述充电预设时间Tp到达后,控制单元500接着控制第二开关单元400导通一预设时间段Tn,该预设时间段Tn通常较短,在此时间段中,放电回路导通,蓄电池300通过第二开关单元400进行放电,该短暂的放电过程,用于消除前一充电过程的极化现象。
[0037] 最后,控制单元500将控制第一开关单元200、第二开关单元400均断开,在这一时间段Tz中,通过检测蓄电池300的电量情况,来确定是否重复循环上述全过程:当检测到蓄电池300的电量达饱和状态时,则控制整个充电过程结束;当检测到蓄电池300的电量未达饱和状态时,则控制单元500控制重复进行上述过程,直到蓄电池300的电量达到饱和状态为止。
[0038]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脉冲信号为周期信号,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所述控制单元500首先控制输出第一预设时间段Tp的PWM信号,随后控制输出第二预设时间段Tn的单个脉冲信号,最后控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Tz内无输出信号。
[0039] 在一个周期内,首先,在第一预设时间段Tp内,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根据PWM信号的占空比周期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单元400断开;此时,充电回路根据PWM信号的占空比周期性导通,通常,在PWM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开关单元200导通,充电回路导通,由充电电源100对蓄电池300进行充电;PWM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开关单元200断开,充电回路断开,充电电源100停止对蓄电池300充电,通过此种间歇循环的方式持续对蓄电池300充电,直到第一预设时间段Tp结束。
[0040] 在本实施例中,该PWM信号优选采用频率范围为8400Hz±420Hz,占空比为20%-80%的信号。
[0041] 接着,在第二预设时间段Tn内,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断开,第二开关单元400导通;此时,充电回路断开,放电回路接通,蓄电池300通过第二开关单元400进行放电,用于消除蓄电池300充电后的极化现象。
[0042] 最后,在第三预设时间段Tz内,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第二开关单元400均断开。此时,检测蓄电池300的电量状况,当蓄电池300的电量达饱和状态时,则控制整个充电过程结束;当检测到蓄电池300的电量未达饱和状态时,则控制单元500控制重复进行上述过程,直到蓄电池300的电量充电达到饱和状态为止。
[004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段Tp、第二预设时间段Tn和第三预设时间段Tz构成具有先后顺序的连续时间段,即一个完整的时间周期。通常,第一预设时间段Tp、第二预设时间段Tn和第三预设时间段Tz之间时长的比例关系满足以下:第一预设时间段Tp时长∶第二预设时间段Tn时长:第三预设时间段Tz时长=100∶(0.5~2):(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段Tp的时长优选为500ms,第二预设时间段Tn的时长优选为5ms,第三预设时间段Tz的时长优选为20ms。蓄电池300的具体充电波形图如图3所示。
[0044] 具体地,所述控制单元500包括第一控制单元510和第二控制单元520,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10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520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40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10在第一预设时间段Tp内输出PWM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的控制端,在第二预设时间段Tn、第三预设时间段Tz内无输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520在第一预设时间段Tp、第三预设时间段Tz内无输出,在第二时间段内输出单个脉冲信号至第二开关单元400。
[0045]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500分为两个不同信号发生器,分别控制第一开关单元200和第二开关单元400的动作,并在预设时间段内持续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单元200和第二开关单元400的控制端,实现前述充电过程。
[0046] 具体地,如图2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00包括第一MOS管V1和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MOS管V1的栅极作为第一开关单元200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V1的漏极与充电电源100连接,所述第一MOS管V1的源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蓄电池300连接。
[004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MOS管V1优选采用N型MOS管,栅极高电平导通;当第一控制单元510输出的PWM信号为高电平时,则第一MOS管V1导通,则充电电源100的正极、第一MOS管V1的漏极、第一MOS管V1的源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蓄电池300的正极、蓄电池300的负极、充电电源100的负极依次连通构成充电回路,蓄电池300进入充电状态;当当第一控制单元510输出的PWM信号为低电平时,则第一MOS管V1截止,则充电回路断开,蓄电池300停止充电。
[0048] 根据前述,在第一预设时间段Tp内,第一MOS管V1受第一控制单元510输出的PWM信号控制,间歇循环导通、截止,则控制充电电源100间歇循环对蓄电池300进行充电,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蓄电池300在充电过程中,达到除硫的效果,并且通过自动控制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也可及时调整充电电流,适应蓄电池300处于不同充电阶段时的充电电池的不同要求,降低电池析气,提升蓄电池300的性能。当第一预设时间段Tp结束时,第一控制单元510控制输出低电平信号至第一MOS管V1,使得第一MOS管V1截止,断开充电回路,蓄电池300停止充电。
[0049] 第二开关单元400包括第二MOS管V2和第一电阻R9,所述第二MOS管V2的栅极作为第二开关单元400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5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V2的漏极与第一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电池30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V2的源极与所述蓄电池300的另一端连接。
[005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MOS管V2也优选采用N型MOS管,栅极高电平导通;当第二控制单元520输出一高电平脉冲信号时,则第二MOS管V2的栅极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第二MOS管V2导通,则蓄电池300的正极、第一电阻R9、第一MOS管V1的漏极、第一MOS管V1的源极、蓄电池300的负极依次连通构成放电回路,蓄电池300进入放电状态;当脉冲信号传输完毕,第二MOS管V2的栅极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则第二MOS管V2截止,则放电回路断开,蓄电池300停止放电。
[0051] 根据前述,在第二预设时间段Tn内(该时间段的时长与脉冲信号持续的时长相同),第二MOS管V2先由截止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再控制第二MOS管V2先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截止状态,控制蓄电池300进行短暂时间的放电,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蓄电池300可达到消除充电过程的极化现象的效果。
[0052] 在蓄电池300完成放电动作后,则进入第三预设时间段Tz内,此时,第一控制单元510、第二控制单元520控制输出低电平信号或者无信号输出,则第一MOS管V1、第二MOS管V2均截止,充电回路、放电回路均断开,此时,蓄电池300既不充电,也不放电,进入维持状态。
在这个时间段内,可通过检测蓄电池300的电量来判断是否继续循环充电,具体地,蓄电池
300的电量与输出的电压值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可通过检测蓄电池300的电压来判断蓄电池
300的电量的饱和状态。
[0053]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隔离单元600,所述隔离单元600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10与第一开关单元200之间、第二控制单元520与第二开关单元400之间。
[0054] 隔离单元600可设置为一个或者两个,本实施例以设置两个为例进行说明,分别连接在第一控制单元510和第一开关单元200的控制端之间、第二控制单元520和第二开关单元400的控制端之间,使得信号只能单向传输,防止其他信号的干扰。
[0055] 具体地,所述隔离单元600包括光耦(OT1、OT2)、第一三极管(Q1、Q4)、第二三极管(Q2、Q5)、第三三极管(Q3、Q6)、第二电阻(R3、R7)及第三电阻(R4、R8),所述光耦(OT1、OT2)的一输入端与第一控制单元510的输出端、第二控制单元5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光耦(OT1、OT2)的另一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OT1、OT2)的一输出端与工作电源连接,所述光耦(OT1、OT2)的另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Q4)的基极、第二电阻(R3、R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Q4)的集电极与工作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Q4)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Q2、Q5)的基极、第三三极管(Q3、Q6)的基极、第三电阻(R4、R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3、R7)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4、R8)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Q5)的集电极与工作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Q5)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3、Q6)、第一MOS的栅极、第二MOS管V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Q6)的集电极与第一MOS管V1的源极、第二MOS管V2的源极连接并接地。
[005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Q4)、第二三极管(Q2、Q5)优选采用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Q3、Q6)优选采用PNP型三极管。
[0057] 首先,第一预设时间段Tp内,当第一控制单元510输出的PWM信号为高电平时,光耦OT1的输入侧发光二极管导通,光耦OT1的输出侧光敏三极管导通,工作电源经光敏三极管迅速将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平拉高,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的电平也随之拉高,此时第二三极管Q2导通,第三三极管Q3截止,则工作电源经第二三极管Q2将第一MOS管V1的栅极也拉高,则第一MOS管V1导通,充电回路导通。
[0058] 当第一控制单元510输出的PWM信号为低电平时,光耦OT1的输入侧发光二极管截止,光耦OT1的输出侧光敏三极管截止,迅速将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平拉低,第一三极管Q1截止,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的电平也随之拉低,此时第二三极管Q2截止,第三三极管Q3导通,则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将第一MOS管V1的栅极也拉低,则第一MOS管V1截止,充电回路断开。在此预设时间段内,蓄电池300进行间歇循环充电动作。
[0059] 接着,第二预设时间段Tn内,第一控制单元510控制输出低电平,第二控制单元520控制输出单个脉冲信号,根据前述,同样分析,充电回路断开,放电回路先导通、再断开,则在此预设时间段内,蓄电池300进行一次短暂放电动作。
[0060] 通过该隔离单元600的设计,使得蓄电池300的充电、放电过程动作精准,不会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
[0061]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单元600还包括第四电阻(R1、R5)和第五电阻(R2、R6),所述第四电阻(R1、R5)连接在所述光耦(OT1、OT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10的输出端之间和所述光耦(OT1、OT2)的输入端与第二控制单元520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五电阻(R2、R6)连接在所述光耦(OT1、OT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Q4)的基极之间。
[0062] 第四电阻(R1、R5)、第五电阻(R2、R6)的作用为限流作用,防止过大电流冲击电路,烧坏电路中的元器件。
[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