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子零件及设备 / 块形连接 / 一种汽车内饰件水转印机

一种汽车内饰件转印机

阅读:725发布:2024-02-2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转印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 水 转印机,尤其涉及一种 汽车 内饰件水转印机。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方便人们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处理,且无需人手拿着汽车内饰件,避免手与水转印模 接触 影响图案使用的汽车内饰件水转印机。一种汽车内饰件水转印机,包括有框体,所述框体外一侧中部固接有空心套筒,所述空心 转轴 转动式的安装于所述空心套筒内一侧,所述 支架 安装于所述空心转轴外一侧,所述异形板铰接于所述远离空心套筒的支架外两侧之间。本发明通过将汽车内饰件放置在接触板上,拉动把手使得 吸盘 与汽车内饰件接触将其固定,再拉动异形板向下移动可使汽车内饰件移动至框体内与水转印模接触将图案印上,更方便人们对汽车内饰件的水转印处理。,下面是一种汽车内饰件转印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汽车内饰件转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框体(1),所述框体(1)外一侧中部固接有空心套筒(8),所述空心转轴(3)转动式的安装于所述空心套筒(8)内一侧,所述支架(2)安装于所述空心转轴(3)外一侧,所述异形板(4)铰接于所述远离空心套筒(8)的支架(2)外两侧之间,所述弧形杆(6)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其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靠近空心套筒(8)的支架(2)两部,所述弧形杆(6)一端与所述朝向支架(2)的异形板(4)外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套在弧形杆(6)上,其一端与所述朝向支架(2)的异形板(4)外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朝向异形板(4)的支架(2)一侧固定连接;
固定机构(5),安装于靠近弧形杆(6)的异形板(4)内一侧,其与所述异形板(4)滑动配合,用于对汽车内饰件的吸住固定;
限位机构(9),所述靠近固定机构(5)的限位板内两侧都设有限位机构(9),其与所述固定机构(5)配合,用于对汽车内饰件的放置与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水转印机,其特征在于,固定机构(5)包括有
导套(51)、L型杆(52)、把手(53)、第一弹簧(54)、固定板(55)、第一套筒(56)、滑杆(57)、吸盘(58)、第二弹簧(59)和棘齿(510),所述导套(5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对称式的安装于靠近弧形杆(6)的异形板(4)内一侧,所述L型杆(52)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两侧导套(51)之间,所述把手(53)安装于远离弧形杆(6)的L型杆(52)端部,所述第一套筒(56)的数量至少为六根,其间隔分布于所述朝向框体(1)的L型杆(52)内一侧,所述滑杆(57)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56)内,所述第二弹簧(59)连接于所述远离框体(1)的滑杆(57)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56)内一侧之间,所述吸盘(58)安装于朝向框体(1)的滑杆(57)端部,所述第一弹簧(54)套装于所述L型杆(52)上,其一端与所述远离框体(1)的导套(51)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远离框体(1)的L型杆(52)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55)的数量至少为两,其安装于所述L型杆(52)两侧中部,且所述固定板(55)贯穿所述异形板(4),所述棘齿(510)安装于所述远离第一套筒(56)的固定板(55)一侧,其与所述限位机构(9)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水转印机,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9)包括有
接触板(91)、转杆(92)、齿轮轴(93)和扭弹簧(94),所述转杆(92)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其转动式的安装于所述异形板(4)内靠近所述固定板(55)的一侧之间,所述与棘齿(510)配合的齿轮轴(93)安装于靠近固定板(55)的转杆(92)一部,所述扭力弹簧(94)连接于所述转杆(92)两侧与所述异形板(4)内侧之间,所述可使汽车内饰件放置的接触板(91)数量至少为两块,其安装于所述两侧转杆(92)上,其贯穿所述异形板(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水转印机,其特征在于,卡紧机构(10)包括有支撑杆(101)、第二套筒(102)、卡块(103)、第四弹簧(104)、滑动卡杆(105)、第五弹簧(106)和圆形块(107),所述支撑杆(101)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其为L形,且所述每两根支撑杆(101)安装于远离支架(2)的框体(1)两侧,所述第二套筒(102)安装于所述每侧支撑杆(101)端部之间,所述卡块(103)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102)内,其远离异形板(4)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套筒(102)内侧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104),所述与卡块(103)接触配合的滑动卡杆(105)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靠近第二套筒(102)的异形板(4)外两侧,所述第五弹簧(106)套装于所述滑动卡杆(105)上,其一端与所述异形板(4)外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靠近第二套筒(102)的滑动卡杆(105)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圆形块(107)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安装于靠近滑动卡杆(105)的转杆(92)一侧,且所述朝向框体(1)的圆形块(107)一侧开有弧形槽(108),所述弧形槽(108)与所述滑动卡杆(105)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水转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n型拉杆
(11)和刮板(12),所述n型拉杆(11)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远离支架(2)的框体(1)一侧,所述刮板(12)安装于朝向空心套筒(8)的n型拉杆(11)两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水转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弧形板
(13)、六菱杆(14)、环形摩擦块(15)和第六弹簧(16),所述六菱杆(14)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空心转轴(3)内,其朝向空心套筒(8)的端部固接有环形摩擦块(15),所述环形摩擦块(15)与所述空心套筒(8)内底部接触配合,所述第六弹簧(16)套装于所述六菱杆(14)上,其一端与所述朝向空心套筒(8)的空心转轴(3)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朝向空心转轴(3)的环形摩擦块(15)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与六菱杆(14)配合的弧形板(13)安装于远离框体(1)的异形板(4)一侧。

说明书全文

一种汽车内饰件转印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转印机,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水转印机。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饰件:具有装饰和美容汽车的作用,其装饰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内部及外部形象。应根据汽车的实际情况,本着美观、协调、实用和安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饰件,确保装饰效果,部分汽车内饰件制作出来后,不美观,则需要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处理,使得汽车内饰件上有图案,更加美观,使得更多人喜欢。
[0003] 目前,人们都是手拿着汽车内饰件移动至容器内与水转印模接触,由于汽车内饰件与水转印膜接触时,需要不断轻微的晃动汽车内饰件,比较麻烦,且人的手拿着汽车内饰件容易导致手与水转印模接触,影响水转印膜上的图案印在汽车内饰件上,间接的影响了汽车内饰件的质量
[0004]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能够方便人们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处理,且无需人手拿着汽车内饰件,避免手与水转印模接触影响图案使用的汽车内饰件水转印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需要不断轻微的晃动汽车内饰件,比较麻烦,且容易导致手与水转印模接触,影响水转印膜上的图案印在汽车内饰件上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方便人们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处理,且无需人手拿着汽车内饰件,避免手与水转印模接触影响图案使用的汽车内饰件水转印机。
[0006] 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内饰件水转印机,包括有:框体,所述框体外一侧中部固接有空心套筒,所述空心转轴转动式的安装于所述空心套筒内一侧,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空心转轴外一侧,所述异形板铰接于所述远离空心套筒的支架外两侧之间,所述弧形杆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其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靠近空心套筒的支架两部,所述弧形杆一端与所述朝向支架的异形板外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套在弧形杆上,其一端与所述朝向支架的异形板外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朝向异形板的支架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机构,安装于靠近弧形杆的异形板内一侧,其与所述异形板滑动配合,用于对汽车内饰件的吸住固定;限位机构,所述靠近固定机构的限位板内两侧都设有限位机构,其与所述固定机构配合,用于对汽车内饰件的放置与限位。
[0007] 进一步,固定机构包括有导套、L型杆、把手、第一弹簧、固定板、第一套筒、滑杆、吸盘、第二弹簧和棘齿,所述导套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对称式的安装于靠近弧形杆的异形板内一侧,所述L型杆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两侧导套之间,所述把手安装于远离弧形杆的L型杆端部,所述第一套筒的数量至少为六根,其间隔分布于所述朝向框体的L型杆内一侧,所述滑杆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二弹簧连接于所述远离框体的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内一侧之间,所述吸盘安装于朝向框体的滑杆端部,所述第一弹簧套装于所述L型杆上,其一端与所述远离框体的导套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远离框体的L型杆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数量至少为两,其安装于所述L型杆两侧中部,且所述固定板贯穿所述异形板,所述棘齿安装于所述远离第一套筒的固定板一侧,其与所述限位机构配合。
[0008] 进一步,限位机构包括有接触板、转杆、齿轮轴和扭弹簧,所述转杆的数量至少为两根,其转动式的安装于所述异形板内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之间,所述与棘齿配合的齿轮轴安装于靠近固定板的转杆一部,所述扭力弹簧连接于所述转杆两侧与所述异形板内侧之间,所述可使汽车内饰件放置的接触板数量至少为两块,其安装于所述两侧转杆上,其贯穿所述异形板。
[0009] 进一步,卡紧机构包括有支撑杆、第二套筒、卡块、第四弹簧、滑动卡杆、第五弹簧和圆形块,所述支撑杆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其为L形,且所述每两根支撑杆安装于远离支架的框体两侧,所述第二套筒安装于所述每侧支撑杆端部之间,所述卡块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内,其远离异形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套筒内侧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与卡块接触配合的滑动卡杆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靠近第二套筒的异形板外两侧,所述第五弹簧套装于所述滑动卡杆上,其一端与所述异形板外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靠近第二套筒的滑动卡杆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圆形块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安装于靠近滑动卡杆的转杆一侧,且所述朝向框体的圆形块一侧开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所述滑动卡杆配合。
[0010] 进一步,还包括有n型拉杆和刮板,所述n型拉杆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远离支架的框体一侧,所述刮板安装于朝向空心套筒的n型拉杆两端之间。
[0011] 进一步,还包括有弧形板、六菱杆、环形摩擦块和第六弹簧,所述六菱杆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空心转轴内,其朝向空心套筒的端部固接有环形摩擦块,所述环形摩擦块与所述空心套筒内底部接触配合,所述第六弹簧套装于所述六菱杆上,其一端与所述朝向空心套筒的空心转轴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朝向空心转轴的环形摩擦块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与六菱杆配合的弧形板安装于远离框体的异形板一侧。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汽车内饰件放置在接触板上,拉动把手使得吸盘与汽车内饰件接触将其固定,再拉动异形板向下移动可使汽车内饰件移动至框体内与水转印模接触将图案印上,更方便人们对汽车内饰件的水转印处理,通过卡紧机构的作用,能将异形板先固定,则无需人们用手托着异形板拉动把手,比较省力、方便。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8]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框体,2支架,3空心转轴,4异形板,5固定机构,51导套,52L型杆,53把手,54第一弹簧,55固定板,56第一套筒,57滑杆,58吸盘,59第二弹簧,510棘齿,6弧形杆,7第三弹簧,8空心套筒,9限位机构,91接触板,92转杆,93齿轮轴,94扭力弹簧,
10卡紧机构,101支撑杆,102第二套筒,103卡块,104第四弹簧,105滑动卡杆,106第五弹簧,
107圆形块,108弧形槽,11n型拉杆,12刮板,13弧形板,14六菱杆,15环形摩擦块,16第六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0] 实施例1参阅图1-图4,一种汽车内饰件水转印机,包括有框体1、支架2、空心转轴3、异形板4、固定机构5、弧形杆6、第三弹簧7、空心套筒8和限位机构9,框体1外左侧面中部固接有空心套筒8,空心套筒8内侧上部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空心转轴3,空心转轴3上部固接有支架2,支架2外前后两侧面上部之间铰接有异形板4,异形板4内左侧面设有可将汽车内饰件吸住的固定机构5,支架2右部设有限位机构9,限位机构9与固定机构5配合,支架2前后两部下侧都滑动式的设有弧形杆6,弧形杆6右端与异形板4外左侧面固定连接,异形板4外左侧面与支架2右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7,第三弹簧7套在弧形杆6上。
[0021] 固定机构5包括有导套51、L型杆52、把手53、第一弹簧54、固定板55、第一套筒56、滑杆57、吸盘58、第二弹簧59和棘齿510,异形板4内左侧面中部上侧对称式的固接有导套51,前后两侧导套51之间滑动式的设有L型杆52,L型杆52右端固接有把手53,L型杆52左部与导套51顶部之间绕接有第一弹簧54,L型杆52底部右侧均匀间隔的固接有第一套筒56,第一套筒56内滑动式的设有滑杆57,滑杆57顶端与第一套筒56内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59,滑杆57底端固接有吸盘58,L型杆52前后两侧面中部都固接有固定板55,固定板55下部贯穿异形板4右部与其滑动配合,前后两侧固定板55外侧面下部都均匀间隔的固接有与限位机构9配合的棘齿510。
[0022] 限位机构9包括有接触板91、转杆92、齿轮轴93和扭力弹簧94,异形板4前后两部内左右两侧面中部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转杆92,转杆92左右两部与异形板4内侧面之间都连接有扭力弹簧94,转杆92中部固接有齿轮轴93,齿轮轴93与棘齿510配合,前后两侧转杆92内侧面都固接有可使汽车内饰件放置的接触板91,接触板91贯穿异形板4位于外侧。
[0023] 首先操作人员将适量的水倒入框体1内,再将所需的水转印模铺设在水面上,即可将汽车内饰件放置在限位机构9上,用手托住异形板4,推动固定机构5向下运作,固定机构5向下移动将汽车内饰件吸住固定,继续推动固定机构5向下运作,固定机构5带动限位机构9运作与汽车内饰件脱离,固定机构5也就带动汽车内饰件向下移动至限位机构9下方,固定机构5不与限位机构9配合,限位机构9运作复位,固定机构5则带动异形板4向下摆动,第三弹簧7压缩,异形板4向下移动至框体1内时,汽车内饰件也就与框体1内的水转印膜接触,停止推动固定机构5向下运作,异形板4停止移动,即可拉动异形板4前后轻微摆动,异形板4前后摆动通过固定机构5带动汽车内饰件前后摆动进行水转印,使得水转印膜上的图案印在汽车内饰件上。当汽车内饰件印好图案后,停止拉动异形板4前后摆动,慢慢松开异形板4,因第三弹簧7的作用,异形板4向上摆动复位,操作人员将汽车内饰件抓住,再松开固定机构5,固定机构5向上运作复位通过限位机构9将汽车内饰件松开,即可将汽车内饰件拿走。如此反复,即可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水转印。
[0024] 当汽车内饰件放置在限位机构9上,且操作人员用手将异形板4托住时,即可拉动把手53向下移动,把手53向下移动带动L型杆52向下移动,第一弹簧54压缩,L型杆52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套筒56向下移动,第一套筒56向下移动通过滑杆57带动吸盘58向下移动,吸盘58向下移动与汽车内饰件接触将其吸住固定,因第二弹簧59的作用,能使吸盘58更好的吸住汽车内饰件,同时,L型杆52还带动固定板55向下移动,固定板55向下移动带动棘齿510向下移动,棘齿510向下移动与限位机构9接触,棘齿510带动限位机构9运作,限位机构9运作与汽车内饰件脱离,继续拉动把手53向下移动,吸盘58则带动汽车内饰件向下移动至限位机构9下方,同时棘齿510也继续向下移动,棘齿510继续向下移动与限位机构9脱离时,限位机构9运作复位,即可拉动异形板4向下摆动使得汽车内饰件向下与水转印模接触进行水转印。当汽车内饰件印好图案后,拉动异形板4向上摆动通过第三弹簧7进行复位,再松开把手
53,因第一弹簧54的作用,L型杆52向上移动通过固定板55带动棘齿510向上移动,棘齿510向上移动从限位机构9上滑过,同时,L型杆52还带动第一套筒56向上移动,第一套筒56向上移动通过滑杆57带动吸盘58向上移动复位,吸盘58向上移动带动汽车内饰件向上移动,限位机构9则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挡住,吸盘58复位与汽车内饰件脱离,操作人员即可抓住汽车内饰件将其取下。
[0025] 首先操作人员将汽车内饰件放置在前后两侧接触板91上,当操作人员拉动把手53向下移动使吸盘58将汽车内饰件吸住固定时,固定板55带动棘齿510向下移动,棘齿510向下移动与齿轮轴93啮合时,棘齿510带动齿轮轴93向内转动,齿轮轴93向内转动带动转杆92向内转动,扭力弹簧94拉伸,转杆92向内转动带动接触板91向下摆动,接触板91向下摆动与汽车内饰件脱离,继续拉动把手53向下移动,吸盘58则带动汽车内饰件向下移动至接触板91下方,同时,棘齿510继续向下移动与齿轮轴93脱离时,因扭力弹簧94的作用,转杆92向外转动带动接触板91向上摆动复位。当汽车内饰件印好图案后,松开把手53,固定板55带动棘齿510向上移动从齿轮轴93上滑过,同时,吸盘58带动汽车内饰件向上移动与接触板91接触,接触板91则将汽车内饰件挡住,汽车内饰件与吸盘58脱离,操作人员可将抓住脱离后的汽车内饰件。
[0026] 实施例2参阅图1-图4,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卡紧机构
10,卡紧机构10包括有支撑杆101、第二套筒102、卡块103、第四弹簧104、滑动卡杆105、第五弹簧106和圆形块107,框体1前后两侧顶部右侧都固接有两根支撑杆101,每侧支撑杆101内端之间固接有第二套筒102,第二套筒102内滑动式的设有卡块103,卡块103外端与第二套筒102内壁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104,异形板4外前后两侧面右部都滑动式的设有滑动卡杆
105,滑动卡杆105外端与卡块103接触配合,滑动卡杆105外部与异形板4外侧面之间绕接有第五弹簧106,前后两侧转杆92右部都固接有圆形块107,前侧圆形块107底部前侧与后侧圆形块107底部后侧都开有弧形槽108。
[0027] 初始时,第五弹簧106为拉伸状态,当操作人员拉动把手53使得吸盘58将汽车内饰件吸住固定时,转杆92向内转动还带动圆形块107向内转动,圆形块107向内转动带动弧形槽108向内转动与滑动卡杆105接触,因第五弹簧106的作用,滑动卡杆105向内移动至弧形槽108内与卡块103脱离,即可拉动异形板4向下摆动使得汽车内饰件与水转印膜接触,当转杆92向外摆动复位时,圆形块107向外摆动使得弧形槽108与滑动卡杆105脱离,圆形块107使得滑动卡杆105向外移动,第五弹簧106拉伸,进而异形板4向上摆动复位时,异形板4带动滑动卡杆105向上摆动,因第四弹簧104的作用,滑动卡杆105向上摆动从卡块103上滑过复位,滑动卡杆105与卡块103再次配合将异形板4固定。如此,则无需操作人员一直拖着异形板4,比较省力。
[0028] 实施例3参阅图1、图2和图5,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n型拉杆11和刮板12,框体1右侧上部滑动式的设有n型拉杆11,n型拉杆11左端之间固接有刮板12。
[0029] 还包括有弧形板13、六菱杆14、环形摩擦块15和第六弹簧16,空心转轴3内滑动式的设有六菱杆14,六菱杆14底端固接有环形摩擦块15,环形摩擦块15与空心套筒8内底部接触配合,环形摩擦块15顶部与空心转轴3底部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16,第六弹簧16套在六菱杆14上,异形板4左侧上部之间固接有弧形板13,弧形板13与六菱杆14顶端接触配合。
[0030] 当一个汽车内饰件印好图案后,操作人员可拉动n型拉杆11向右移动,n型拉杆11向右移动带动刮板12向右移动,刮板12向右移动对水转印膜进行刮动,使其能更均匀。当刮板12向右移动至最大行程时,即可推动n型拉杆11向左移动带动刮板12向左移动复位。如此,避免水转印模不均匀影响下次的使用。
[0031] 初始时,第六弹簧16为拉伸状态,当操作人员拉动把手53向下移动时,环形摩擦块15与空心套筒8内底部接触摩擦,使得空心转轴3更难转动,也就使得异形板4不容易前后摆动,当异形板4向下摆动时,异形板4还带动弧形板13向上摆动,弧形板13向上摆动与六菱杆
14脱离,因第六弹簧16的作用,环形摩擦块15向上移动不与空心套筒8内底部接触,操作人员即可轻松的拉动异形板4前后摆动,进而异形板4向上摆动复位时,异形板4带动弧形板13向下摆动复位,弧形板13带动六菱杆14向下移动复位,六菱杆14带动环形摩擦块15向下移动复位与空心套筒8内底部接触,第六弹簧16拉伸。如此,可避免操作人员拉动把手53向下移动时使得异形板4摆动影响汽车内饰件的位置
[0032]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的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