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显示技术 / 维持电极 / 一种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

一种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

阅读:1发布:2021-01-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 电路 ,包括包含第一485芯片的第一通讯回路和包含第二485芯片的第二通讯回路,第一、第二485芯片的8脚与PNP 三极管 的集 电极 相连;第一485芯片的6、7脚分别与485总线的A、B端相连,第二485芯片的7、6脚分别与485总线的A、B端相连,芯片的6脚通过上拉 电阻 与PNP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PNP三极管的基极与485通讯控制端相连,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相连;7脚通过下拉电阻相连与NPN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NPN三极管的基极与PNP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切换两个通讯回路的工作状态,维持正常通讯。,下面是一种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包括:包含第一485芯片U1的第一通讯回路和包含第二485芯片U2的第二通讯回路,供电电源分别给第一485芯片U1和第二485芯片U2独立供电,所述第一485芯片U1和第二485芯片U2与电能表的MCU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485芯片U1的6脚与485总线的A端相连,7脚与485总线的B端相连,8脚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同时,6脚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3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与485通讯控制端485-CT相连,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485-VCC相连;7脚通过第一下拉电阻R4与第一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第一NPN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第一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二485芯片U2的6脚与485总线的B端相连,7脚与485总线的A端相连,8脚与第二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同时,6脚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9与第二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第二PNP三极管Q3的基极与485通讯控制端485-CT相连,第二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485-VCC相连;7脚通过第二下拉电阻R10与第二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第二NPN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二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第二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485芯片U1的6脚经电阻R7与485总线的A端相连,7脚经电阻R6与485总线的B端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485芯片U2的6脚经电阻R13与485总线的B端相连,7脚经电阻R12与485总线的A端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5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11与第二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2与485通讯控制端485-CT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NP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8与485通讯控制端485-CT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485芯片U1的1脚与485通讯接收端485-RX相连,3脚与485通讯使能端485-RD相连,2脚与3脚相连,4脚与485通讯发送端485-TX相连,5脚接地。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485芯片U2的1脚与485通讯接收端485-RX相连,2脚与485通讯使能端485-RD相连,3脚接
2脚,4脚与485通讯发送端485-TX相连,5脚接地。

说明书全文

一种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能表的RS485通讯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485芯片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工程数据的通讯芯片,目前国内的电能表普遍采用485组网通讯,而传统的485通讯线路中存在A、B极性之分,一旦AB极性反接,电表就无法正常通讯;加之国内现有的施工队伍平参差不齐,在电施工、组网中经常出现A、B端接反的现象,从而导致通讯不成功,严重影响现场施工效率。
[0003] 专利号为200620003503.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无极性485通信电路,其在485U1芯片的两端并联485U2芯片,485U2芯片与485U1芯片的485总线的A、B两极相互交叉连接,电源控制电路通过三极管择一为485U1或485U2提供工作电源,当485总线的两极正接时,485U1工作,实现仪器设备间的485通信,当485总线的两极反接时,由通信设备判断通信码,形成正确的485极性状态,通过电源控制电路的控制端KZ提供电平,通过三极管为485U2提供工作电源,同时通过三极管切断485U1的工作电源,实现仪器设备间的485通信。
[0004] 上述485通信电路虽然理论上可以实现无极性485通信,但在工程组网过程中难以实现,因为现有的485网络中的AB总线都分别带有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一旦485总线有部分表出现485反接的现象,则AB总线会同时处于上、下拉电阻的固定分压状态中,导致整个网络都无法通讯、处于瘫痪状态。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以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和通讯成功率。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0007] 一种自侦测自恢复RS485通讯电路,包括:包含第一485芯片U1的第一通讯回路和包含第二485芯片U2的第二通讯回路,供电电源分别给第一485芯片U1和第二485芯片U2独立供电,所述第一485芯片U1和第二485芯片U2与电能表的MCU连接;所述第一485芯片U1的6脚与485总线的A端相连,7脚与485总线的B端相连,8脚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同时,6脚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3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与485通讯控制端485-CT相连,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485-VCC相连;7脚通过第一下拉电阻R4与第一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第一NPN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第一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485芯片U2的6脚与485总线的B端相连,7脚与485总线的A端相连,8脚与第二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同时,6脚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9与第二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第二PNP三极管Q3的基极与485通讯控制端485-CT相连,第二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485-VCC相连;7脚通过第二下拉电阻R10与第二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第二NPN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二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第二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
[0008]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485芯片U1的6脚经电阻R7与485总线的A端相连,7脚经电阻R6与485总线的B端相连。
[0009]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485芯片U2的6脚经电阻R13与485总线的B端相连,7脚经电阻R12与485总线的A端相连。
[0010]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5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11与第二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
[0011]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2与485通讯控制端485-CT相连。
[0012]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PNP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8与485通讯控制端485-CT相连。
[0013]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485芯片U1的1脚与485通讯接收端485-RX相连,3脚与485通讯使能端485-RD相连,2脚与3脚相连,4脚与485通讯发送端485-TX相连,5脚接地。
[0014]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485芯片U2的1脚与485通讯接收端485-RX相连,2脚与485通讯使能端485-RD相连,3脚接2脚,4脚与485通讯发送端485-TX相连,5脚接地.
[0015]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通讯回路由第一485芯片、PNP三极管、NPN三极管以及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构成,第二通讯回路由第一485芯片、PNP三极管、NPN三极管以及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供电电源分别给两个通讯回路供电,通过485通讯控制端485-CT分别控制第一通讯回路和第二通讯回路,当485总线按照AB正确接线且485-CT控制端为低电平时,第一485芯片电源接通,485总线处于通讯状态;当485总线AB端反接时,485通讯接收端收到的数据不符合相关的命令格式,MCU判断AB总线处于反接状态,自动切换485-CT的控制电平,输出高电平,第二485芯片电源接通,485总线自动恢复通讯状态,从而实现485总线AB正反接线的自侦测、自恢复功能。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图。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实用新型的RS485通讯电路包括包含第一485芯片U1的第一通讯回路和包含第二485芯片U2的第二通讯回路,供电电源分别给第一485芯片U1和第二485芯片U2独立供电,第一485芯片U1和第二485芯片U2与电能表的MCU(未图示)连接。
[0019] 如图1所示,第一485芯片U1的1脚与MCU的485通讯接收端485-RX相连,3脚与485通讯使能端485-RD相连,2脚与3脚相连,4脚与485通讯发送端485-TX相连,5脚接地,6脚经电阻R7与485总线的A端相连,7脚经电阻R6与485总线的B端相连,8脚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同时,6脚还与第一上拉电阻R3相连,第一上拉电阻R3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2与485通讯控制端485-CT相连,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485-VCC相连;7脚与第一下拉电阻R4相连,第一下拉电阻R4与第一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第一NPN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5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第一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0020] 第二485芯片U2的1脚与485通讯接收端485-RX相连,2脚与485通讯使能端485-RD相连,3脚接2脚,4脚与485通讯发送端485-TX相连,5脚接地,6脚经电阻R13与
485总线的B端相连,7脚经电阻R12与485总线的A端相连,8脚与第二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同时,6脚还与第二上拉电阻R9相连,第二上拉电阻R9与第二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第二PNP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8与485通讯控制端485-CT相连,第二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供电电源485-VCC相连;7脚与第二下拉电阻R10相连,第二下拉电阻R10与第二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第二NPN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11与第二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第二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
[0021] 本实用新型的485通讯电路,利用通讯控制端485-CT的高低电平状态分别控制第一通讯回路和第二通讯回路,形成一种严格的乒乓方式实现485通讯电路的自适、AB错接线的需求,其工作原理如下:
[0022] 首先默认通讯总线A、B端处于正确接线状态,通讯控制端485-CT引脚输出低电平,第一PNP三极管Q1导通,第一485芯片U1得电处于工作状态;同时第一上拉电阻R3接通电源,第一下拉电阻R4通过第一NPN三极管Q2接地,使485总线A端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3上拉、B端通过第一下拉电阻R4下拉,第一路485电路处于正确的收发工作状态;
[0023] 如果通讯总线A、B端处于反接状态,则MCU通过第一通讯回路接收不到正确的通讯数据,MCU调整通讯控制端485-CT引脚的输出电平,使其输出高电平,关闭第一PNP三极管Q1和第一NPN三极管Q2,第一485芯片U1断电,同时第一上拉电阻R3和第一下拉电阻R4悬空;通讯控制端485-CT引脚输出的高电平导致第二PNP三极管Q3导通,第二485芯片U2得电,处于工作状态;第二上拉电阻R9接通电源,第二下拉电阻R10通过第二NPN三极管Q4接地,使485总线A端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9上拉、B端通过第二下拉电阻R10下拉,第二通讯回路处于正确的收发工作状态。
[0024]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侦测485总线的A、B端接线状态,对485通讯控制端485-CT做出相应的输出调整,从而自动切换第一通讯回路和第二通讯回路的工作状态,使485总线自动恢复通讯状态,保证485总线无论是AB正接还是AB反接,都能维持正常通讯。
[0025]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