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施工工具及设备 / 建筑模板 / 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

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

阅读:1发布:2020-05-28

专利汇可以提供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属于建筑教学模型领域,包括 钢 筋模型以及一体成型于 钢筋 模型外的 混凝土 模型,钢筋模型可采用有色材质制成,所述混凝土模型采用弹性透明材料制成。学生可以透过透明的混凝土模型直观地观察到混凝土模型内钢筋模型的结构,并且钢筋模型和混凝土模型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可以对本实验梁施加各种方向的 载荷 ,从而观察本实验梁在 变形 过程中内部结构的变化,达到对教学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下面是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筋模型以及一体成型于钢筋模型外的混凝土模型,所述钢筋模型和混凝土模型均采用可产生变形的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钢筋模型采用有色材料制成,所述混凝土模型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模型采用透明树脂材料,所述混凝土模型一体注塑于钢筋模型的内侧与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模型包括若干纵筋以及将所述纵筋连接在一起的箍筋,所述箍筋由若干连接筋纵横连接固定形成矩形环状,且所述箍筋与纵筋采用不同颜色弹性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包括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所述箍筋由两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筋和两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筋相连形成矩形结构,箍筋与纵筋考虑绑扎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土模型四周的模板模型,所述模板模型由位于混凝土模型外侧的四侧模板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向外延伸并穿出所述混凝土模型后与所述模板模型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模板模型与第一连接筋连接的侧模板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通过螺母与所述模板模型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模型包括两块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模板和两块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二侧模板,所述第一侧模板和第二侧模板的侧边依次相连围成所述模板模型,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向外延伸并穿出所述混凝土模型后与第一侧模板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模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侧模板的两装配槽。

说明书全文

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教学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

背景技术

[0002] 现浇混凝土是指在现场依照设计位置,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经养护、拆模板制作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需要为学生演示钢筋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及其内部结构在受情况下的形态变化,但是并没有开设此类结构相关的实验项目,学生难以理解建筑梁的结构及其受载后的内部变化,制约了对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建筑梁结构的内部结构及其受载后的内部变化,提高教学质量
[0004] 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包括钢筋模型以及一体成型于钢筋模型外的混凝土模型,所述钢筋模型和混凝土模型均采用可产生变形的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钢筋模型采用有色材料制成,所述混凝土模型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0005]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模型采用透明树脂材料,所述混凝土模型一体注塑于钢筋模型的内侧与外侧。
[0006] 进一步,所述钢筋模型包括若干纵筋以及将所述纵筋连接在一起的箍筋,所述箍筋由若干连接筋纵横连接固定形成矩形环状,且所述箍筋与纵筋采用不同颜色弹性材料制成。。
[0007] 进一步,所述连接筋包括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所述箍筋由两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筋和两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筋相连形成矩形结构。
[0008]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土模型四周的模板模型,所述模板模型由位于混凝土模型外侧的四侧模板构成。
[0009]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向外延伸并穿出所述混凝土模型后与所述模板模型可拆卸连接。
[0010]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模板模型与第一连接筋连接的侧模板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通过螺母与所述模板模型固定连接。
[0011] 进一步,所述模板模型包括两块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模板和两块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二侧模板,所述第一侧模板和第二侧模板的侧边依次相连围成所述模板模型,所述第一连接筋的两端向外延伸并穿出所述混凝土模型后与第一侧模板可拆卸连接。
[0012]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模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侧模板的两装配槽。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建筑梁结构教学模型,包括钢筋模型以及一体成型于钢筋模型外的混凝土模型,钢筋模型可采用有色材质制成,所述混凝土模型采用弹性透明材料制成。学生可以透过透明的混凝土模型直观地观察到混凝土模型内钢筋模型的结构,并且钢筋模型和混凝土模型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可以对本实验梁施加各种方向的载荷,从而观察本实验梁在变形过程中内部结构的变化,达到对教学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附图说明
[0014]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模板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模板模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钢筋模型1以及一体成型于钢筋模型外1的混凝土模型2,所述钢筋模型1和混凝土模型2均采用可产生变形的弹性材料制成,本处所述的可产生变形为可产生可逆的变形,例如橡胶的弯曲等,在变形后可以恢复原状,重复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模型采用有色材料制成,所述混凝土模型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0020] 本实施例中,学生可以透过透明的混凝土模型2直观地观察到混凝土模型内钢筋模型1的结构,并且钢筋模型1和混凝土模型2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可以对本实验梁施加各种方向的载荷,从而观察本实验梁在变形过程中内部结构的变化,达到对教学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0021]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模型2采用透明树脂材料,所述混凝土模型2一体注塑于钢筋模型1的内侧与外侧,混凝土模型2可配合钢筋模型1一起弯曲或者变形,观察内部的情况,通过弹性自动恢复原状。
[0022]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模型1包括若干纵筋101以及将所述纵筋101连接在一起的箍筋102,所述箍筋102由若干连接筋纵横连接固定形成矩形环状,且所述箍筋与纵筋采用不同颜色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连接筋包括第一连接筋1021和第二连接筋1022,所述箍筋102由两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筋1021和两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筋1022相连形成矩形结构,,更好地模拟混凝土钢筋的内部结构。
[0023]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土模型四周的模板模型3,所述模板模型3由位于混凝土模型1外侧的四块侧模板构成。
[002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筋1021的两端向外延伸并穿出所述混凝土模型2后与所述模板模型3可拆卸连接,可以模拟混凝土的浇筑支模和拆模过程。
[002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筋1021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模板模型3与第一连接筋1021连接的侧模板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筋1021的两端通过螺母5与所述模板模型3固定连接,连接方便。
[0026]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模型3包括两块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模板301和两块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二侧模板302,所述第一侧模板301和第二侧模板302的侧边依次相连围成所述模板模型3,所述第一连接筋1021的两端向外延伸并穿出所述混凝土模型2后与第一侧模板30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侧模板30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侧模板302的两装配槽4,在装配过程中,先将两块第一侧模板301与第一连接筋1021连接固定,然后将第二侧模板302安装进装配槽4中,装配方便且牢固。
[0027]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