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施工工具及设备 / 铅锤 / 汽车座椅防潜装置

汽车座椅防潜装置

阅读:204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汽车座椅防潜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 汽车 座椅防潜装置,包括位于座椅软垫前部下方的杆长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的防潜 横杆 ,所述防潜横杆与驱动其由低位向高位复位的复位机构相连,高、低位限位机构分别将防潜横杆限位在高位和低位,高、低位限位机构上设置有碰撞时解除低位限位的解 锁 机构。上述方案中,正常行驶时防潜横杆位于低位,对汽车座椅软垫的干涉小,驾乘者不易通过软垫感受到防潜横杆,提高了乘坐舒适度,当发生碰撞时防潜横杆解除低位限位到达高位,保证乘坐人员的安全性。,下面是汽车座椅防潜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汽车座椅防潜装置,包括位于座椅软垫前部下方的杆长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的防潜横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潜横杆(10)与驱动其由低位向高位复位的复位机构相连,高、低位限位机构分别将防潜横杆(10)限位在高位和低位,高、低位限位机构上设置有碰撞时解除低位限位的解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防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杆长方向与防潜横杆(10)杆长方向垂直的两根摆杆(30),摆杆(30)的上端与防潜横杆(10)连接下端铰接在座椅下骨架(1)上,其铰接轴(31)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防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簧(20),复位簧(20)为位于摆杆(30)和座椅下骨架(1)之间的压簧或铰接轴(31)上的扭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防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低位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座骨架(2)左右两内侧的限位板(40),限位板(40)的板面位于铅锤和车长方向所在平面上,两限位板(40)内侧开设有槽口相对的异形槽(41),异形槽(41)由矩形槽(411)和位于矩形槽(411)后部下方的半圆槽(412)构成,防潜横杆(10)的杆端位于两侧限位板(40)的异形槽(41)内,防潜横杆(10)的杆端与矩形槽(411)的前槽壁接触时构成防潜横杆(10)的高位限位,圆管状的防潜横杆(10)位于半圆槽(412)内时与其槽壁构成防潜横杆(10)的低位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防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结构为汽车碰撞时的防潜横杆(10)的惯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防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槽(412)的前槽壁与矩形槽(411)的下槽壁之间通过圆弧状槽壁过渡,圆弧状槽壁的曲率轴心位于限位板(40)下方且位于车宽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防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31)轴芯与防潜横杆(10)的管壁之间的最短距离L1小于铰接轴(31)轴芯与圆弧状槽壁的内壁之间的最长距离L2,两者之间的距离差为ΔL,0.5mm≤ΔL≤2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防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40)前部固接在座骨架(2)左右两内侧,限位板(40)后部悬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防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潜横杆(10)的低位高度高于人体骨盆位于坐垫上的最下端。

说明书全文

汽车座椅防潜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汽车座椅骨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防下潜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汽车座椅系统中,驾乘者在乘坐时,坐垫骨架及泡沫会保证乘坐姿态,但在制动或前碰发生时,除安全带的被动安全装置外,座椅也需要提供足够的支撑,防潜结构就是由此产生的。它能够支撑驾乘者人体下半部分, 给予向后及向上方向的分,降低由于人体向前向下滑动所造成的更大伤害。防潜装置通常为将坐垫下方的钣件设计成前端较高后端较低的方式,来防止车内乘员身体或骨盆在车辆遭受正碰或紧急刹车时从安全带下方往前滑动,造成脚部、胸部或是脸部撞到方向盘或其它内饰零部件而受到更大的伤害,以及减少一些腹部、骨盆腔和脊柱的伤害。
[0003]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防潜装置为固定在座椅骨架前部的管长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的横管,其位于座椅海绵垫或泡沫垫的下方,这种防潜装置结构简单易实现,制造成本低。为保证其具有良好的防下潜效果,横管的高度一般较高,这样人体会明显感觉到腿部下方的横管,长时间乘坐后会腿部与横管之间的压迫会让人明显感觉不舒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防潜架,在保证防下潜效果的同时避免防潜架压迫驾乘者腿部。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座椅防潜装置,包括位于座椅软垫前部下方的杆长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的防潜横杆,所述防潜横杆与驱动其由低位向高位复位的复位机构相连,高、低位限位机构分别将防潜横杆限位在高位和低位,高、低位限位机构上设置有碰撞时解除低位限位的解机构。
[0006] 上述方案中,正常行驶时防潜横杆位于低位,对汽车座椅软垫的干涉小,驾乘者不易通过软垫感受到防潜横杆,提高了乘坐舒适度,当发生碰撞时防潜横杆解除低位限位到达高位,保证乘坐人员的安全性。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汽车座椅骨架结构示意图;
[0008]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3、4为发明的另种位置状态示意图;
[0010] 图5为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0011] 图6为防潜横杆与限位板干涉范围结构示意图;
[0012]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一种汽车座椅防潜装置,包括位于座椅软垫前部下方的杆长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的防潜横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潜横杆10与驱动其由低位向高位复位的复位机构相连,高、低位限位机构分别将防潜横杆 10限位在高位和低位,高、低位限位机构上设置有碰撞时解除低位限位的解锁机构。
[0014] 上述方案中,汽车出厂后将防潜横杆10置于低位,通过限位机构将其限位,驾乘者正常行驶时不易感受到位于低位的限位机构,防潜横杆10不易压迫驾乘者腿部提高了驾乘者的乘坐舒适度,由于轻微的碰撞对驾乘者的下潜效果较低,驾乘者安全威胁较小,故设置为当汽车发生碰撞其碰撞力超过阈值时防潜横杆10解除低位限位迅速到达高位,防止驾乘者盆骨前移保证驾乘者的人身安全,碰撞过后检修再将防潜横杆10重新置于低位。
[0015]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杆长方向与防潜横杆10杆长方向垂直的两根摆杆30,摆杆30的上端与防潜横杆10连接下端铰接在座椅下骨架1上,其铰接轴31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这样复位机构通过其前后摆动来实现的防潜横杆10的升降,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16]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簧20,复位簧20为位于摆杆30和座椅下骨架1之间的压簧或铰接轴31上的扭簧。复位簧20为弹性力较强的压簧或扭簧,有利于提高防潜横杆10的复位速度,提高了安全性。
[0017] 所述高、低位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座骨架2左右两内侧的限位板40,限位板40的板面位于铅锤和车长方向所在平面上,两限位板40 内侧开设有槽口相对的异形槽41,异形槽41由矩形槽411和位于矩形槽411后部下方的半圆槽412构成,防潜横杆10的杆端位于两侧限位板40的异形槽41内,防潜横杆10的杆端与矩形槽411的前槽壁接触时构成防潜横杆10的高位限位,圆管状的防潜横杆10位于半圆槽412 内时与其槽壁构成防潜横杆10的低位限位。碰撞时防潜横杆10位于高位受到的力主要为复位机构的复位力以及其后方人体骨盆对其的推力,而防潜横杆10杆端前方的矩形槽411的前槽壁有效阻碍了这些力,这样防潜横杆10便稳定地位于高位,防潜横杆10位于低位时复位机构的复位力使其具有向前摆动的趋势,这样半圆槽412的前槽壁与防潜横杆 10干涉阻挡了防潜横杆10的复位趋势。
[0018] 所述解锁结构为汽车碰撞时的防潜横杆10的惯性力。当车辆碰撞时,防潜横杆10会具有向前的惯性力,该惯性力驱使防潜横杆10向前摆动并挤压半圆槽412的前槽壁与防潜横杆10之间的干涉区,使干涉区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达到解锁低位限位的目的[0019] 所述半圆槽412的前槽壁与矩形槽411的下槽壁之间通过圆弧状槽壁过渡,圆弧状槽壁的曲率轴心位于车宽方向。这样防潜横杆10的平惯性力作用在圆弧状槽壁改变为沿圆弧切向的力更有利于干涉区形变,同时降低干涉量便于惯性力解锁,也可在圆弧状槽壁和/或防潜横杆10的杆端包覆弹性光滑材料增加其弹性形变能力同样可以达到便于惯性力解锁的目的。
[0020] 所述铰接轴31轴芯与防潜横杆10的管壁之间的最短距离L1小于铰接轴31轴芯与圆弧状槽壁的内壁之间的最长距离L2,两者之间的距离差为ΔL,0.5mm≤ΔL≤2mm。上述方案中的ΔL即为防潜横杆10与圆弧状槽壁之间的干涉量,该干涉量需要保证正常行驶时防潜横杆10无法复位,又能够在车辆发生较强碰撞是受力迅速变形复位。若圆弧状槽壁和/或防潜横杆10的杆端包覆有弹性光滑材料,则干涉量ΔL适当增大。
[0021] 所述限位板40前部固接在座骨架2左右两内侧,限位板40后部悬置。这样悬置部分的限位板40发生弹性形变的能力更强,在碰撞时更有利于干涉区域形变解锁。
[0022] 所述防潜横杆10的低位高度高于人体骨盆位于坐垫上的最下端。碰撞时,由于座椅软垫较软且碰撞力较大,惯性力会使驾乘者的骨盆向前大致平移并挤压前部软垫而非沿软垫表面方向向前上方位移,此时即使防潜横杆10未解除低位限位而升至高位,人体骨盆向前滑移时也会对防潜横杆10施加一个向前的力,在人体骨盆进一步滑移之前使防潜横杆10落位。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