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建筑材料 / 基板 / 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及T型三电平变流器

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及T型三电平变流器

阅读:329发布:2021-06-06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及T型三电平变流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 散热 结构,包括:贴合在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散热元件的底部,用于吸收散热元件散发热气流的 基板 ,基板上设置有通 风 管道,并且, 通风 管道的横截面垂直于基板的 水 平面,通风管道内部沿着通风管道的通风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的散热翅片,通风管道的管道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制冷装置散发的制冷气流引入通风管道的进风口。显然,因为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散热元件的热气流都是从通风管道内部的多个散热翅片进行散热的,这样散热元件的热气流就能够集中通过通风管道中的多个散热翅片进行散热,由此就可以显著提高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相应的,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下面是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及T型三电平变流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合在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散热元件的底部,用于吸收所述散热元件散发热气流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通管道,并且,所述通风管道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平面,所述通风管道内部沿着所述通风管道的通风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的散热翅片,所述通风管道的管道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制冷装置散发的制冷气流引入所述通风管道的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和/或拆卸多个散热翅片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包括贯通连接的第一矩形通风管道和第二矩形通风管道,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的通风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的通风口面积,所述第一通风管道位于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二通风管道位于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通风管道在远离所述第二矩形通风管道的管道通风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管道通风口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出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出水孔的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并且,所述弹性垫片可在所述出水孔的出水压下打开所述出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矩形通风管道在背向所述散热元件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加强筋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矩形通风管道背向所述散热元件的外表面上。






9.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


说明书全文

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及T型三电平变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及T型三电平变流器。


背景技术



由于T型三电平变流器结合了传统两电平和三电平变流器的优点,不仅可以提高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输出特性和运行效率,并且,可以有效降低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功率开关管的电压和导通损耗,所以,T型三电平变流器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现有的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中,通常会存在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散热元件所散发的热气流不能集中流过散热结构中散热器翅片的技术问题,由此就会导致T型三电平变流器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较低。目前,针对这一现象,还没有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所以,如何提供一种更好的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以提高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及T型三电平变流器,以提高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包括:贴合在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散热元件的底部,用于吸收所述散热元件散发热气流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通管道,并且,所述通风管道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平面,所述通风管道内部沿着所述通风管道的通风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的散热翅片,所述通风管道的管道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制冷装置散发的制冷气流引入所述通风管道的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和/或拆卸多个散热翅片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道包括贯通连接的第一矩形通风管道和第二矩形通风管道,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的通风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的通风口面积,所述第一通风管道位于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二通风管道位于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通风管道在远离所述第二矩形通风管道的管道通风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管道通风口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出水孔。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出水孔的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并且,所述弹性垫片可在所述出水孔的出水压力下打开所述出水孔。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夹


优选的,所述第二矩形通风管道在背向所述散热元件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优选的,多个加强筋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矩形通风管道背向所述散热元件的外表面上。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包括如前述公开的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


可见,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中,当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的散热元件发出热气流时,会通过基板将散热元件所发出的热气流导出到通风管道中,因为通风管道中设置有多个垂直于基板水平面的散热翅片。此时,热气流会随着多个散热翅片的排布方向进行流动,同时,通风管道设置有进风口的一端就会将制冷装置所散发的制冷气流从通风管道的进风口引入到通风管道内部,这样制冷气流就会沿着多个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中从通风管道的另一端流动,在此情况下,制冷气流就会将散热翅片中的热气流从通风管道的另一端排出。显然,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因为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中,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散热元件的热气流都是从通风管道内部的多个散热翅片进行散热的,这样就可以保证散热元件的热气流能够集中通过通风管道中的多个散热翅片进行散热,由此就可以显著提高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相应的,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矩形通风管道底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的结构图;该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包括:贴合在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散热元件(11)的底部,用于吸收散热元件散发热气流的基板(12),基板(12)上设置有通风管道(13),并且,通风管道(13)的横截面垂直于基板(12)的水平面,通风管道(13)内部沿着通风管道(13)的通风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的散热翅片(14),通风管道(13)的管道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制冷装置散发的制冷气流引入通风管道(13)的进风口(15)。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效率,是提供了一种新的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在该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中,首先是在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散热元件(11)的底部,设置了用于吸收散热元件(11)散发热气流的基板(12),其中,通风管道(13)的横截面垂直于基板(12)的水平面;然后,在基板(12)上设置通风管道(13),并在通风管道(13)的内部设置多个散热翅片(14),其中,多个散热翅片(14)相互平行且均匀的沿着通风管道(13)的通风方向布置在通风管道(13)当中。显然,这样的设置方式是为了将散热元件(11)所发出的热气流更为容易以及均匀的引入到通风管道(13)当中;最后,还在通风管道(13)的管道一端设置了用于将制冷装置散发的制冷气流引入到通风管道(13)的进风口(15)。


这样当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散热元件(11)发出的热气流通过基板(12)进入通风导管(13)时,热气流就会沿着通风管道(13)内部所设置的散热翅片(14)进行流动与扩散。在此过程中,制冷装置所散发的制冷气流就会通过通风管道(13)设置有进风口(15)的一端经由进风口(15)进入到通风管道(13)中,并沿着多个散热翅片(14)之间的间隙将散热元件(11)的热气流从通风管道(13)的另一端排出。


在此情况下,通风管道(13)另一端中多个散热翅片(14)与通风管道(13)之间的间隙就相当于是通风管道(13)的出风口,也即,通过通风管道(13)另一端中多个散热翅片(14)与通风管道(13)之间的间隙将散热元件(11)发出的热气流排出到通风管道(13)的外部。显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散热元件(11)的热气流基本上都是从通风管道(13)内部的多个散热翅片(14)进行散热的,这样就可以对热气流进行集中散热,由此就可以进一步提高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当中,可以将通风管道(13)设置为圆形的通风管道或者是矩形的通风管道,还可以是类似于多边形的通风管道,只要是能够达到对基板(12)进行散热通风的目的即可。


可见,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中,当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的散热元件发出热气流时,会通过基板将散热元件所发出的热气流导出到通风管道中,因为通风管道中设置有多个垂直于基板水平面的散热翅片。此时,热气流会随着多个散热翅片的排布方向进行流动,同时,通风管道设置有进风口的一端就会将制冷装置所散发的制冷气流从通风管道的进风口引入到通风管道内部,这样制冷气流就会沿着多个散热翅片之间的间隙中从通风管道的另一端流动,在此情况下,制冷气流就会将散热翅片中的热气流从通风管道的另一端排出。显然,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因为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中,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散热元件的热气流都是从通风管道内部的多个散热翅片进行散热的,这样就可以保证散热元件的热气流能够集中通过通风管道中的多个散热翅片进行散热,由此就可以显著提高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通风管道(13)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和/或拆卸多个散热翅片(14)的开口。


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散热翅片(14)出现故障,有时需要工作人员对发生故障的散热翅片(14)进行维修,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散热翅片(14)的安装与拆卸,还在通风管道(13)的内壁上设置了安装多个散热翅片(14)的开口。


具体的,通风管道(13)内壁上所设置的开口应与多个散热翅片(14)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散热翅片(14)的安装与拆卸。比如:开口可以设置在通风管道(13)内壁的上方,也可以设置在通风管道(13)内壁的下方,此处不作限定。


可见,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维修人员在对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进行维修过程中的维修体验。


请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的结构图;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通风管道(13)包括贯通连接的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和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第一通风管道(16)的通风口面积大于第二通风管道(17)的通风口面积,第一通风管道(16)位于靠近进风口(15)的一侧,第二通风管道(17)位于远离进风口(15)的一侧。


为了进一步提高通风管道(13)的通风效率,还可以将通风管道(13)设置为在进风口(15)处的通风口面积大于通风管道(13)在出风口处的通风口面积的形式。


具体的,是将通风管道(13)设置为两段式的形式,也即,通风管道(13)包括贯通连接的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和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其中,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的通风口面积大于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的通风口面积,并且,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靠近进风口(15)的一端,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在远离进风口(15)的一端。


能够想到的是,当将通风口面积较大的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设置在靠近进风口(15)的位置时,就能够将更多的制冷气流引入到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中,并且,由于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的通风口直径大于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的通风口直径,所以,当制冷气流从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流经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时,就会产生较大的气体压强,这样制冷气流就可以对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中的散热翅片(14)进行更好的散热。


显然,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就可以进一步提高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


请参见图2以及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矩形通风管道底部的剖面示意图。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在远离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的管道通风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管道通风口的底板(18),底板(18)上设置有出水孔(19)。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当中,如果散热翅片(14)在对T型三电平变流器中散热元件(11)所发出的热气流进行散热的过程中,由于热气流和制冷装置散发制冷气流会在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和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中形成对流,这样会使得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和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中出现冷凝水。在此情况下,不仅会影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而且,也会影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的安全运行。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还在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远离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的管道通风口处设置了用于密封管道通风口的底板,并在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3)的底板(18)上设置了出水孔(19),以利用出水孔(19)将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和第二通风管道(17)中所出现的冷凝水排出。


可见,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相对提高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请参见图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底板(18)上还设置有用于遮挡出水孔的弹性垫片(20),弹性垫片(20)通过固定件(21)固定在底板(18)上,并且,弹性垫片(20)可在出水孔(19)的出水压力下打开出水孔(19)。


并且,为了避免外界的杂物通过出水孔(19)进入第二矩形通风管道的内部,还在底板(18)上设置了用于遮挡出水孔(19)的弹性垫片(20),弹性垫片(20)通过固定件(21)固定在底板(18)上,并且,弹性垫片(20)可在出水孔(19)的出水压力打开出水孔(19)。具体的,可以将固定件(21)设置为螺栓、钉子等等,将弹性垫片(20)设置为橡胶


可见,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相对避免杂物从出水孔进入到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中,由此就可以进一步保证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底板(18)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便于将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和第二通风管道(17)中所出现的冷凝水排出,还将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底部的底板设置为倾斜的底板,也即,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的底板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夹角。


能够想到的是,所以,如果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和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中存在冷凝水,冷凝水由于重力原因,必定会聚集在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的底部,由于第一矩形通风管道(16)的底板和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这样就更加便于将冷凝水从底板上的出水孔排出。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底板(18)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设置为
50
±20,或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对底板(18)的倾斜角度作出适应性的修改,此处,不作具体赘述。


请参见图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在背向散热元件(11)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加强筋(22)。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的管道厚度较薄、面积较大,这样就会导致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的抗击打、抗磨能力较差,在此情况下,就会影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所以,在本实施例中,还在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在背向散热元件(11)外表面上设置了多个加强筋(22)。


能够想到的是,当在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上设置了多个加强筋(22)时,就可以相对提高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的弹性变形能力,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的整体刚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加强筋(22)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在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背向散热元件(11)的外表面上。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是将多个加强筋(22)相互平行且均匀的设置在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背向散热元件(11)的外表面上。因为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当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受到外界的作用力时,通过多个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的加强筋(22)就可以将外界的作用力均匀的分散到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的各个方向上,这样不仅可以相对减少第二矩形通风管道(17)在受到外界作用力所遭受的损伤,而且,也可以进一步提高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包括如前述所公开的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具有上述公开的一种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散热结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