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树墙 / 电润湿显示面板及3D打印系统

电润湿显示面板及3D打印系统

阅读:684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电润湿显示面板及3D打印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电润湿 显示面板 及3D打印系统,包括:第一 基板 和相对设置的衬底基板;还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与多条栅极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 像素 单元;像素单元包括在第一基板上依次形成遮光层和第一 电极 层,遮光层包括第一开口部;驱动 电路 层包括第三开口部,第三开口部与第一开口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叠;疏 水 层包括第二开口部,第二开口部与第一开口部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包括微液滴,向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层施加 电压 信号 后微液滴聚集,且微液滴与第二开口部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叠。本发明提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及3D打印系统,具有高透过率和高 对比度 的特性。,下面是电润湿显示面板及3D打印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和相对设置的衬底基板;
还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所述多条数据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多条栅极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多条数据线与所述多条栅极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依次形成遮光层和第一电极层,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开口部;
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三开口部,所述第三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
层,所述疏水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所述疏水层包括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包括微液滴,向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层施加电压信号后所述微液滴聚集,且所述微液滴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依次堆叠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设有绝缘层;
所述电路驱动层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栅极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二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第一金属,所述第一金属块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同层设置;
所述第一金属块包括第三开口部,所述第一金属块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第二金属块,所述第二金属块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金属块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且所述第二金属块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
所述第二金属块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源极或者漏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形成所述第三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第三金属块,所述第三金属块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同层设置;
所述第三金属块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且所述第三金属块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
所述第三金属块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源极或者漏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形成所述第三开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疏水层之间还包括挡墙,所述微液滴位于所述挡墙之间;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所述像素单元位于所述挡墙形成的封闭图形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为阵列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或者三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的材料为特氟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液滴为黑色油墨。
12.一种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电润湿显示面板,还包括
光源
树脂槽,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用于储存液态光敏树脂;
所述电润湿显示面板夹设于所述光源和所述树脂槽之间,所述微液滴用于阻挡所述光源的光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电润湿显示面板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紫外光。

说明书全文

电润湿显示面板及3D打印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及3D打印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快速成型技术(又称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简称RPM),又称3D打印,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高新制造技术,其根据零件或者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成型设备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就可以制造出实物或者实物模型。由于具有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原材料和能量的利用率、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大大节省产品制作时间等优点,3D打印技术近年来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得到快速发展。
[0003] 3D打印是新型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它通过多层叠加生长原理制造产品,能克服传统机械加工无法实现的特殊结构障碍,可以实现任意复杂结构部件的简单化生产。目前,3D打印技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技术:光固化型、熔融沉积成型、层状物体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选择性激光熔化等几种,由于光固化型的3D打印技术具有高解析度、成型表面光滑、尺寸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技术。
[0004] 目前,对于光固化成型3D打印技术来说,其实现过程为:利用液晶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成像原理,在微型计算机及显示屏驱动电路的驱动下,由计算机程序提供图像信号,在液晶屏幕上出现选择性的透明区域。然后在紫外光源的照射下,液晶屏幕的图像透明区域对紫外光阻隔减小,在非透明区域紫外光线被阻挡,透过液晶屏的紫外光线构成紫外光图像区域。在液晶屏幕的表面放置有用于盛放固化液态树脂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底部为透明薄膜,在液晶屏幕非透明区域由于无紫外线照射,因此该部分的液态光固化树脂没有被紫外光线照射到,仍然保持液态;在与选择性的透明区域对应的位置,紫外光线经过透明薄膜照射到液态光固化树脂,使被紫外光照射的液态树脂产生固化反应,从而使被照射到的液态树脂成为固态,形成需要打印的模型的一个薄层,多次重复此打印过程,即可实现任意复杂结构部件的简单化生产。
[0005] 但是现有技术中,目前通常采用显示面板作为3D光,其中去掉色阻,或者直接另做一个屏幕,但是由于显示面板的光线需要经过偏光片,所以3D打印的显示面板LCD的透光率只有5%左右,需要紫外光光源更大的能量,打印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及3D打印系统,在电润湿技术的基本原理上,无需设置偏光片,可以避免偏光片对透光率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对比度
[0007]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包括:
[0008] 第一基板和相对设置的衬底基板;
[0009] 还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所述多条数据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多条栅极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多条数据线与所述多条栅极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0010]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
[0011]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依次形成遮光层和第一电极层,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开口部;
[0012] 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三开口部,所述第三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13] 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
[0014] 疏层,所述疏水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所述疏水层包括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
[0015]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包括微液滴,向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层施加电压信号后所述微液滴聚集,且所述微液滴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16]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3D打印系统,包括上述的电润湿显示面板,还包括[0017] 光源;
[0018] 树脂槽,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用于储存液态光敏树脂;
[0019] 所述电润湿显示面板夹设于所述光源和所述树脂槽之间,所述微液滴为黑色油墨。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及3D打印系统,由于微液滴相比于液晶,无需设置偏光片,具有光线透过率高的特点,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基于电润湿微液滴的显示技术与现有LCD显示技术相比具有背光透过率高、高亮度的特性。同时依据电润湿的特性,施加不同的电压,可以使微液滴呈现不同的状态,不加电的情况下,微液滴为平铺状态,当微液滴10是不透光的液滴时,可以阻挡光线甚至使得光线无法通过,呈现暗态;加电时,微液滴收缩至开口位置处,光线不被微液滴遮挡,呈现亮态;基于这一特征,与现有LCD显示技术相比可以提高对比度;进一步的本发明通过在疏水层的开口部设置在与薄膜晶体管相对应的位置处,由于薄膜晶体管位于非透光区域,即当加压时将微液滴收缩至非透光区域,可以进一步提高透过率和开口率
[0021]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技术效果。
[0022]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3]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0024] 图1是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膜层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图2中N-N向的一种剖面图;
[0027] 图4为图2中N-N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28] 图5为图2中N-N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29] 图6为图2中N-N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30]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0032]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D打印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4]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35]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6]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7]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8] 在现有技术中,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膜层图。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本身不会发光,背光模组(图中未示出)为显示面板100提供光源。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01和第二基板02、以及夹持设置在第一基板01和第二基板02之间的液晶层03。
[0039] 还包括第一偏光片04、第二偏光片05和色阻06;
[0040] 所述第一偏光片04位于所述第一基板01远离所述第二基板02的一侧,所述色阻位于所述第一基板01靠近所述第二基板02的一侧,第二偏光片05位于所述第二基板02远离所述第一基板01的一端。
[0041] 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需要依次经过第二基板02、液晶层03和第一基板01。为了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明度,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中,使用透明度较高的材料制作色阻06。
[0042] 显示面板中对透过率影响较大的结构是第一偏光片04和第二偏光片05、色阻06,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偏光片04和第二偏光片05后会使透过率降低;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通过色阻06后会使透过率降低。目前通常采用显示面板作为3D光阀,其中去掉色阻,或者直接另做一个屏幕,但是由于显示面板的光线需要经过偏光片,所以3D打印的显示面板LCD的透光率只有5%左右,需要紫外光光源更大的能量,打印效率低。
[004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关于本发明提供的电润湿显示面板的实施例,下文将详述。
[0044]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N-N向的一种剖面图,图4为图2中N-N向的又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200包括:
[0045] 第一基板1和相对设置的衬底基板2;第一基板1和衬底基板2可以选用玻璃或者透明度较高的材质,可以提高电润湿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0046] 还包括多条数据线3,多条栅极线4,多条数据线3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多条栅极线4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排列,多条数据线3与多条栅极线4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5,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交叉;
[0047] 像素单元5包括:在第一基板1上依次形成遮光层6和第一电极层7,遮光层6包括第一开口部61,可选的第一电极层7可以是由ITO(Indium Tin Oxide,化铟)或其他透明导电材料形成,进而可以将第一电极层7材料填充至第一开口部61;
[0048] 驱动电路层8,驱动电路层8位于衬底基板2靠近第一基板1的一侧,驱动电路层8包括第三开口部81,第三开口部8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部6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49] 第二电极层18,第二电极层18位于驱动电路层8靠近第一基板1一侧;第二电极层18同第一电极层7可以是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或其他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也可以与第一电极层7的材料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可选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2的方向上,第二电极层18与挡墙17有交叠,可以实现在每个像素单元中的微液滴可以充分铺展和收缩,当用于3D打印时,可以实现对光的充分阻挡,避免在靠近挡墙17边缘附件,出现漏光问题。
[0050] 疏水层9,疏水层9位于驱动电路层8第二电极层18靠近第一电极层7的一侧,疏水层9包括第二开口部91,第二开口部9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部6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
[0051] 第一电极层7和第二电极层18之间包括微液滴10,向第一电极层7和第二电极层18层施加电压信号后微液滴10聚集,且微液滴10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开口部9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52] 第一电极层7和疏水层9之间还包括挡墙17,微液滴10位于挡墙17之间;
[0053] 在垂直于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像素单元5位于挡墙17形成的封闭图形内。
[0054] 挡墙17具有疏水性,挡墙17限定出一个像素单元5区域,包围像素单元5区域内填充微液滴10,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像素单元5区域中的微液滴含量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0055] 润湿是指固体表面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液体在固体表面能铺展,固液接触面有扩大的趋势,即液体对固体表面的附着大于其内聚力,就是润湿。液体在固体表面不能铺展,接触面有收缩成球形的趋势,就是不润湿,不润湿就是液体对固体表面的附着力小于其内聚力。
[0056] 电润湿是指通过改变液滴与绝缘基板之间电压,来改变液滴在基板上的润湿性,即改变接触,使液滴发生形变、位移的现象。
[0057]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3,本发明提供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像素单元5不加电的情况下,微液滴10平铺在疏水层9上,此时,在垂直盖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微液滴10覆盖第一开口部61,当微液滴10是不透光液滴时,能起到阻挡光线的作用,此时电润湿显示面板的显示为暗态;参考图4,当对像素单元5加电,向第一电极层7和第二电极层18施加电压,通过向第一电极层7和第二电极层18施加电信号,微液滴10湿润效果被改变,令表面变得更亲水(湿润)微液滴10与疏水层9之间的张力会产生改变,导致微液滴10平铺静止状态不再稳定同时由于疏水层9包括第二开口部91,第二开口部91位置处的电场强度较低,使得当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加电压后,微液滴10收缩,并且电极间形成的电场相对液滴有一定的推动力,推动微液滴10向第二开口部91对应的位置处收缩聚集;并且第二开口部91的位置处不具有疏水层9疏水的特性,可以使微液滴10稳定在第二开口部91对应的位置处,此时在垂直盖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微液滴10与第一开口部61和第三开口部81不交叠,不会起到阻挡光线的作用,此时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呈亮态;通过控制微液滴10的伸缩状态,可以起到控制光线是否通过的作用,相当于光阀的作用。
[0058]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润湿显示面板,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0059]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及3D打印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微液滴10相比于液晶,无需设置偏光片,具有光线透过率高的特点,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基于电润湿微液滴10的显示技术与现有LCD显示技术相比具有背光光线透过率高、高亮度的特性。同时依据电润湿的特性,施加不同的电压,可以使微液滴10呈现不同的状态,不加电的情况下,微液滴10为平铺状态,当微液滴10是不透光的液滴时,可以阻挡光线甚至使得光线完全无法通过,呈现暗态;加电时,微液滴10收缩至开口位置处,光线不被微液滴10遮挡,呈现亮态;基于这一特征,与现有LCD显示技术相比可以提高对比度、提高透过率;
可选的微液滴10为黑色油墨。
[006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图3为图2中N-N向的一种剖面图。本发明提供的电润湿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层8包括依次堆叠在衬底基板2上的第一金属层11、第二金属层12和第二电极层18,第一金属层11、第二金属层12和第二电极层18之间设有绝缘层13;绝缘层13为透明材料,其可以采用二氧化、氮化硅等材料形成。
[0061] 电路驱动层包括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0062] 栅极位于第一金属层11,源极和漏极位于第二金属层12;
[0063] 第二开口部9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在薄膜晶体管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内。
[0064] 可以理解的是,依据电润湿的特性,施加不同的电压,可以使微液滴10呈现不同的状态,不加电的情况下,微液滴10为平铺状态,当微液滴10是不透光的液滴时,可以阻挡光线甚至使得光线完全无法通过,呈现暗态;加电时,微液滴10收缩至第二开口部91位置处,光线不被微液滴10遮挡,呈现亮态;基于这一特征,与现有LCD显示技术相比可以提高对比度;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通过在疏水层9的开口部设置在与薄膜晶体管相对应的位置处,由于薄膜晶体管位于非透光区域,即当加压时将微液滴10收缩至非透光区域,可以进一步提高透过率和开口率。
[0065]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图3为图2中N-N向的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润湿显示面板,第三开口部8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开口部6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内。
[0066] 可以理解是的,光源依次经过第一开口部61和第三开口部81,在垂直盖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限定第三开口部81位于第一开口部61之内,可以防止光线线路发散,起到准直光线的作用。
[0067]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图5和图6,图3为图2中N-N向的一种剖面图,图5为图2中N-N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6为图2中N-N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68]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润湿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层8包括第三开口部81,第三开口部8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部6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69]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路层8的第三开口部81有四种形成方式:
[0070] 第一种,设有与第一金属层11同层设置的第一金属14,第一金属块14包括第三开口部81;
[0071] 第二种,设有与第一金属层11同层设置的第二金属块15,在垂直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金属块15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之间具有间隔构成第三开口部81;
[0072] 第三种,设有与第二金属层12同层设置的第三金属块16,第三金属块16与薄膜晶体管之间具有间隔形成第三开口部81。
[0073] 第四种,设有第三金属层(图中未示出),可选的,第三金属层可以位于第二电极层12靠近第一基板1的一侧,或者第三金属层也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11靠近衬底基板2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金属层不与第一金属层11和第二金属层12同层设置,第三金属层包括第三开口部81。
[0074] 在垂直盖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限定第三开口部81位于第一开口部61之内,可以防止光线线路发散,起到准直光线的作用。其中,第一金属块14或者第二金属块15与第一金属层11同层设置,或者第三金属块16与第二金属层同层设置,同层设置可以减少膜层结构,简化工艺流程。
[0075] 本实施例仅对第一种第三开口部81进行具体说明,参考图3,驱动电路层8还包括第一金属块14,第一金属块14与第一金属层11同层设置;
[0076] 第一金属块14包括第三开口部81,第一金属块14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部6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77] 驱动电路层8的第一金属块14可以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同时制作,简化工艺制程,节约成本;同时在垂直盖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限定第三开口部81位于第一开口部61之内,可以防止光线线路发散,起到准直光线的作用。
[0078]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5为图2中N-N向的又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仅对第二种第三开口部81进行具体说明,驱动电路层8还包括第二金属块15,第二金属块15与第一金属层11同层设置;
[0079] 第二金属块15在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部6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且第二金属块15在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薄膜晶体管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
[0080] 第二金属块15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源极或者漏极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一间隔,第一间隔形成第三开口部81。
[0081] 驱动电路层8的第二金属块15可以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同时制作,无需在第二金属块15设置开口,通过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错位设置,形成第三开口部81,可以进一步简化工艺制程,节约成本;同时在垂直盖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限定第三开口部81位于第一开口部61之内,可以防止光线线路发散,起到准直光线的作用。
[008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6,图6为图2中N-N向的又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仅对第三种第三开口部81进行具体说明,驱动电路层8还包括第三金属块16,第三金属块16与第二金属层12同层设置;
[0083] 第三金属块16在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部6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且第三金属块16在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薄膜晶体管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
[0084] 第三金属块16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源极或者漏极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具有第二间隔,第二间隔形成第三开口部81。
[0085] 驱动电路层8的第三金属块16可以同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同时制作,无需在第二金属块15设置开口,同时通过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间隔设置,简化工艺制程,节约成本;同时在垂直盖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限定第三开口部81位于第一开口部61之内,可以防止光线线路发散,起到准直光线的作用。
[0086]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图3为图2中N-N向的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中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和相对设置的衬底基板2;
[0087] 还包括多条数据线3,多条栅极线4,多条数据线3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多条栅极线4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排列,多条数据线3与多条栅极线4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5,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交叉;
[0088] 像素单元5为阵列排布,可有效的降低工艺难度,简化工艺制程,降低工艺成本。
[0089]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图7和图8,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0090] 本实施例中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包括:疏水层9,疏水层9位于第二电极层18靠近第一电极层7的一侧,疏水层9包括第二开口部91,第二开口部9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部6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
[0091] 第一开口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或者三角形,本发明不对第一开口部61的形状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0092]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第三开口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或者三角形,本发明不对第三开口部81的形状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选的,第一开口部61的形状和第三开口部81的形状相同,可以简化工作制程。
[009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N-N向的一种剖面图,图4为图2中N-N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94] 本实施例中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包括:疏水层9,疏水层9位于第二电极层18靠近第一电极层7的一侧,疏水层9包括第二开口部91,第二开口部9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部61在第一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重叠。
[0095] 其中,疏水层9的材料可以为特氟龙。特氟龙学名为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简写为PTFE),一般称作“不粘涂层”或“易清洁物料”。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也是透明材质,可以满足疏水层9的需求。
[009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3D打印系统300,请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D打印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润湿显示面板200。还包括[0097] 光源400;
[0098] 树脂槽500,位于光源400的出光侧,用于储存液态光敏树脂;
[0099] 电润湿显示面板夹设于光源和树脂槽之间,可选的,微液滴为黑色油墨。
[0100]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可以是紫外光源,树脂槽500包括液态光敏树脂30,3D打印系统还包括承载机构20,承载机构20位于液态光敏树脂30背离显示面板200一侧,固化后的液态光敏树脂30固定在承载机构20上。
[0101] 可以理解的是,当微液滴为黑色油墨时,光通过电润湿显示面板呈现两种状态,亮态或者暗态,当电润湿显示面板为暗态时光线无法通过呈现出黑色,可以进一步提高暗态与亮态的对比度。
[010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和图9,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D打印系统结构示意图。
[0103]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D打印系统,光源位于电润湿显示面板靠近第一开口部的一侧;
[0104]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润湿显示面板第三开口部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开口部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内。光源依次经过第一开口部和第三开口部,在垂直盖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限定第三开口部位于第一开口部之内,可以防止光线线路发散,起到准直光线的作用。
[0105] 可选的,当光源为背光源时,光源位于电润湿显示面板靠近第三开口部的一侧。即光源依次经过第三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时,可以设置第一开口部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三开口部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内,起到准直光线的作用。
[0106]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及3D打印系统,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0107] 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及3D打印系统,由于微液滴相比于液晶,无需设置偏光片,具有光线透过率高的特点,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电润湿显示面板基于电润湿微液滴的显示技术与现有LCD显示技术相比具有背光透过率高、高亮度的特性。同时依据电润湿的特性,施加不同的电压,可以使微液滴呈现不同的状态,不加电的情况下,微液滴为平铺状态,当微液滴10是不透光的液滴时,可以阻挡光线甚至使得光线完全无法通过,呈现暗态;加电时,微液滴收缩至开口位置处,光线不被微液滴遮挡,呈现亮态;基于这一特征,与现有LCD显示技术相比可以提高对比度;进一步的本发明通过在疏水层的开口部设置在与薄膜晶体管相对应的位置处,由于薄膜晶体管位于非透光区域,即当加压时将微液滴收缩至非透光区域,可以进一步提高透过率和开口率。
[0108]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