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收好、
生物利用度高且具有更高用药
顺应性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利奥西呱(riociguat),化学名为N-[4,6-二
氨基-2-[1-[(2-氟苯基)甲基]-1H-吡唑并[3,4-b]吡啶-3-基]-5-嘧啶基]-N-甲基氨基
甲酸甲酯,分子量为422.4157。其是由德国拜
耳公司研发的一种可溶性
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剂,是一种重要的
信号传导酶,可以被一
氧化氮(NO)激活来催化三
磷酸鸟苷(GTP)转化为第二信使环磷酸鸟苷(cGMP),是被FDA批准作为
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类别的第一个和显示对有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有效任何类别的第一个药物,同时也是欧盟首个且唯一一个获批用于CTEPH的治疗药物,利奥西呱可谓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救星。
[0003] 临床研究表明,利奥西呱治疗肺动脉高压不仅疗效好,而且易耐受,不良反应轻微,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4%,且口服
给药后不会因食物的存在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但是,利奥西呱的
溶解度极差,溶出速率慢,体外溶出度低,对药物吸收不利。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开发了多种能够提高其溶出度的口服制剂,这些口服制剂按照制备工艺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利奥西呱成分进行微粉化处理,国外的如利奥西呱原研药企业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商品名称为“Adempas”的片剂,国内的如中国
专利文献CN106913554A公开的一种治疗肺动脉
高血压制剂、中国专利文献CN105596311A公开的一种利奥西呱口服
固体制剂,以及中国专利文献CN105878197A公开的一种利奥西呱口崩片,等等;另一种是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而成,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4434845A公开的一种包含利奥西呱的固体药物制剂。前述这些口服制剂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利奥西呱的体外溶出度,但是,因药物有效成分的粒径大小是决定溶出度的关键所在,而这些口服制剂中的利奥西呱药物颗粒的粒径仅在微米级别,一般1-10μm,或者更大,所以使得这些口服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相对有限。
[0004] 另外,利奥西呱在体内的
半衰期短,所以口服后药效持续时间短,而前述这些口服制剂给药后均不具有长效缓释的功能,这就需要短期内多次给药,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用药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因不同的人可能拥有不同的体质和体内环境,这种不具有长效缓释功能的口服制剂还存在因血药浓度过高而导致危及生命安全的
风险。
发明内容
[0005] 鉴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
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新型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一方面使利奥西呱的体外溶出度大幅度提高,促进吸收,以解决其溶解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其具有长效缓释的功能,以减少其给药次数并同时提高其给药的安全性。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发明人提供了如下一种利奥西呱口服制剂,该口服制剂包含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的核心组分:利奥西呱10-20%、油相20-35%、乳化剂2-18%、助乳化剂30-65%。
[0007] 为了制备得到
稳定性最好、乳化效果最佳的制剂,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包含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的核心组分:利奥西呱13-19%、油相25-31%、乳化剂3-10%、助乳化剂40-60%。
[0008]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是一种由利奥西呱、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成的利奥西呱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液体制剂。所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是指由药物、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成的稳定、均一和各向同性的混合物,是一种脂质结合系统。其基本特征在于,口服后在胃肠的蠕动下能够自发乳化形成粒径在100nm以下的微乳,目前该系统已成为药剂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虽然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已经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促进口服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一种新型口服制剂,但是,目前所开发的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产品却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药物分子会影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乳化效果,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影响,只有特殊的辅料组合才能形成有效的自微乳化体系,因此,需要结合药物的特性,通过长期大量的实验筛选确定油、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种类和比例,并且其筛选失败的风险极高;另一方面在于,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中含有大量的
表面活性剂,而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可能引起制剂对人体的刺激性甚至产生毒
副作用。受利奥西呱自身属性的特殊限制,基于前述两方面的原因,所以迄今并未有利奥西呱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药物制剂被开发出来。本发明人进行了长期大量系统科学的实验研究,克服重重困难,在摒弃了常规做法之后,最终有幸实验出具有极佳乳化效果的适于利奥西呱的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配方。
[0009]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油相选自
大豆油、油酸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
硬脂酸、凡士林、
棉籽油、玉米油、硫
酸化蓖麻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甘油单油酸酯、油酸、
橄榄油、
花生油、
杏仁油、豚脂、液体
石蜡、胆固醇、蜂蜡和鲸蜡中的至少一种。
[0010] 更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油相选自大豆油、油酸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蜂蜡和凡士林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油相物质对制剂的稳定性更好,且更利于工业生产。
[0011]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乳化剂选自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油酸钠
钙、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泊洛沙姆188、皂苷、吐温-80、液态卵磷脂、微粉化氧化镁、月桂酸
蔗糖酯、棕榈酸蔗糖酯、硬脂酸蔗糖酯、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甘油聚乙二醇-75-硬脂酸酯、羧甲基
纤维素和
酪蛋白酶中的至少一种。
[0012] 更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乳化剂选自聚氧乙烯蓖麻油、泊洛沙姆188、微粉化氧化镁和酪蛋白酶中的至少一种,可最大程度减少和避免表面活性剂的使用。
[0013]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助乳化剂选自
乙醇、丙二醇、羧甲基
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异丙醇、尿素、1,2-丙二醇、正丁醇、二乙二醇单乙醚、
碳酸丙二酯、赖氨酸、酶处理
淀粉、改性淀粉和
氯化钠中的至少一种。
[0014] 更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助乳化剂选自乙醇、丙二醇和氯化钠中的至少一种,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的优点。
[0015] 为了克服液体制剂所具有的携带、服用不便、生产成本高、稳定性低等缺点,本发明优选将利奥西呱口服制剂制成固体剂型,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还包含
吸附剂,该吸附剂与核心组分的重量比为1:1-3.8:1。
[0016]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吸附剂选自无
水氯化钙、二水氯化钙、氧化锌、氢氧化锌、无水磷酸氢钙、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镁微粉
硅胶、微晶纤维素、乳糖、氢氧化
铝凝胶粉、氯化钠、预胶化淀粉、蔗糖粉、
葡萄糖粉、甘露醇、山梨醇淀粉、环糊精、碳酸钠、
碳酸氢钠、
硫酸钙、聚维
酮、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
硅藻土以及分子量2-4万且内部具有多层褶皱呈网状结构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
[0017] 更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吸附剂选自氢氧化锌、微晶纤维素、无水磷酸氢钙以及分子量2-4万且内部具有多层褶皱呈网状结构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这些吸附剂具有更高的载药量,同时对药物的吸附能
力更强,可有效避免后续操作过程中药物分子的损失,并且更有利于喷雾制粒。
[0018] 更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分子量2-4万且内部具有多层褶皱呈网状结构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中乙交酯与丙交酯的摩尔比为50:50~85:15。此种配比更有利于调节出载药量、稳定性以及释药速度达到最佳平衡状态的网状结构,此种网状结构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相较于表面仅有孔道结构的常规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显著增加了利奥西呱的载药量,提高了吸附的稳定性,延缓了释药的时间。
[0019] 更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分子量2-4万且内部具有多层褶皱呈网状结构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先将分子量2-4万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溶解于二氯甲烷溶液中,混合均匀后以40mL/s-60mL/s的速度分散在0.5%聚乙烯醇(w/w)和10%氯化钠(w/w)的水溶液中,搅拌分散,离心收集、干燥后即得。
[0020]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还包含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形成的包衣层,其中,生物可降解材料选自分子量8-20万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分子量8-12万摩尔比50:50的聚乙烯醇-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分子量5-15万的聚乳酸、骨胶原、聚己内酯和明胶中的任意一种。这些生物可降解材料来源于内源性相同的物质,服用后可在体内降解为乳酸,能够促进胃肠道吸收,且无任何副作用。
[0021] 更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分子量8-20万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中丙交酯与乙交酯的摩尔比为75:25~100:0。
[0022]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还包含黏附材料,该黏附材料为卡波姆,其遇水膨胀,体积会迅速增大黏附并被幽
门阻挡,可有效延长药物在胃肠道中的
停留时间。
[0023] 更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黏附材料卡波姆的种类为934或934P。
[0024]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为片剂。
[0025] 传统的卡波姆为絮状或粉末状结构,不利于压片成型,更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卡波姆为粒径在2-30μm的球状结构,这种球状结构有利于均匀混合分散以及片剂的成型和压制,这种特别的粒径可为片剂产生均匀的孔径,不影响利奥西呱分子的释放。
[0026]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还包含
润滑剂,润滑剂与核心组分的重量比为1:80-1:90。
[0027] 更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硬脂酸、硬脂酸钙和硬脂富
马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0028] 更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润滑剂为硬脂富马酸钠或硬脂酸,这两种为
水溶性润滑剂,更有利于片剂的成型和压制。
[0029]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 1)称取
处方量的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处方量的利奥西呱,经高压均质机处理后即得利奥西呱自微乳化液体制剂;
[0031] 2)称取处方量的吸附剂,采用
流化床喷雾干燥设备将步骤1)得到的利奥西呱自微乳化液体制剂与吸附剂均匀吸附,即得奥西呱微丸;
[0032] 3)称取处方量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用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丙酮和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一种
溶剂进行溶解,即得包衣液;
[0033] 4)采用流化床喷雾干燥设备将步骤3)得到的包衣液均匀喷雾在步骤2)得到的利奥西呱微丸的表面,形成包衣层,即得利奥西呱包衣微丸;
[0034] 5)称取处方量的黏附材料,与步骤4)得到的利奥西呱包衣微丸均匀混合后,装填至胶囊壳中,即得利奥西呱缓释胶囊;或者分别称取处方量的黏附材料和润滑剂,与步骤4)得到的利奥西呱包衣微丸均匀混合后,经压片机压片,即得利奥西呱缓释片。
[0035] 有益效果:
[003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37] 1、本发明首次开发了利奥西呱自微乳化给药系统,该系统乳化效果极佳,口服后在体内能迅速分散并自发乳化形成粒径在1~30nm范围内的微小乳滴,比现有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微米级药物分子的粒径缩小了三个数量级,极大地提高了利奥西呱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0038] 2、本发明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极大地减少甚至避免了表面活性剂的使用,解决了传统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所存在的因高浓度表面活性剂而引起对人体刺激以及毒副作用的弊端。
[0039] 3、本发明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采用特殊的吸附剂(内部具有多层褶皱呈网状结构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形成的特殊的包衣层、以及压制成片减小
比表面积这三重手段实现利奥西呱分子的缓释效果,有效抑制突释效应,提高了给药安全性,同时结合黏附材料卡波姆的应用,延长了利奥西呱分子在胃肠中的停留时间,最终实现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长效缓释效果,使给药周期从现有的一天一次缩减到三天一次,并且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用药的顺应性;
[0040] 4、本发明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设备简单易操作,无需使用特殊的仪器或设备,成本低廉,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所使用的黏附材料卡波姆934P的电镜图;
[0042]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中所使用的吸附剂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的电镜图;
[0043]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曲线;
[0044] 图4是生物利用度测定得到的药代动力学
血浆浓度-时间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结合具体
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46] 除特别说明外,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原料及
试剂均为市售商品。
[0047]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卡波姆为市售934P型号经发明人再加工后所得到的粒径在2-30μm的球状结构的卡波姆,其在
真空状态下,经TM4000型扫描电镜扫描测定的电镜图如图1所示。
[0048]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分子量4万且内部具有多层褶皱呈网状结构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以下简称网状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先将分子量4万摩尔比50:50的市售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溶解于二氯甲烷溶液中,混合均匀后用注射
泵以50mL/s的速度分散在
质量浓度0.5%的聚乙烯醇和质量浓度10%的氯化钠溶液中,通过自制机械搅拌搅拌桨,以每分钟2000rpm搅拌3小时,离心收集、烘干后即得,其电镜图如图2所示。
[0049] 实施例1
[0050] 本实例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配方如下:
[0051]
[0052]
[0053] 实施例2
[0054] 本实例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配方如下:
[0055]利奥西呱 10g
凡士林 20g
酪蛋白酶 7g
乙醇 35g
氢氧化锌 95g
分子量10万的聚乳酸 5g
硬脂酸镁 0.9g
卡波姆 20g
[0056] 实施例3
[0057] 本实例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配方如下:
[0058]
[0059]
[0060] 实施例4
[0061] 本实例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配方如下:
[0062] 利奥西呱 10g油酸乙酯 16g
酪蛋白酶 10g
氯化钠 30g
网状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 110g
聚己内酯 15g
硬脂酸钙 0.8g
卡波姆 20g
[0063] 实施例5
[0064] 本实例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配方如下:
[0065] 利奥西呱 10g肉豆蔻酸异丙酯 20g
聚氧乙烯蓖麻油 7g
氯化钠 35g
网状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 95g
明胶 5g
硬脂富马酸钠 0.9g
卡波姆 20g
[0066] 实施例6
[0067] 本实例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配方如下:
[0068]
[0069] 实施例7
[0070] 本实例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配方如下:
[0071] 利奥西呱 10g肉豆蔻酸异丙酯 20g
聚氧乙烯蓖麻油 7g
氯化钠 35g
微晶纤维素 95g
明胶 5g
硬脂富马酸钠 0.9g
卡波姆 20g
[0072] 实施例8
[0073] 本实例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配方如下:
[0074]
[0075]
[0076] 实施例9
[0077] 本实例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的配方如下:
[0078]
[0079] 实施例10
[0080] 按照以下制备方法将上述实施例1-9的配方制备成利奥西呱缓释片。
[0081] 1)称取处方量的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如果有)于西林瓶中,混合均匀后,得澄清液,然后加入处方量的利奥西呱,经高压均质机500-700bar处理2-3min,即得利奥西呱自微乳液;
[0082] 2)称取处方量的吸附剂,采用流化床喷雾干燥设备将步骤1)得到的利奥西呱自微乳液均匀吸附于吸附剂上,即得奥西呱微丸;
[0083] 3)配制包衣液,①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包衣液:称取处方量的分子量8万摩尔比75:25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用乙酸乙酯溶解,配制成重量比2%的溶液;②聚乙烯醇-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包衣液:称取处方量的分子量7-13万摩尔比50:50的聚乙烯醇-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用二氯甲烷溶解,配制成2%的溶液;③聚乳酸包衣液:称取处方量的分子量10万的聚乳酸,用乙酸乙酯溶解,配制成1.5%的溶液;④聚己内酯包衣液:称取处方量的分子量7万的聚乳酸,用二氯甲烷溶解,配制成1.5%的溶液;⑤明胶包衣液:称取处方量的明胶,用热水溶解,配制成1.5%的溶液。
[0084] 4)采用流化床喷雾干燥设备将步骤3)得到的包衣液均匀喷雾在步骤2)得到的利奥西呱微丸的表面,50℃
温度烘干,形成包衣层,即得利奥西呱包衣微丸;
[0085] 5)分别称取处方量的黏附材料和润滑剂,与步骤4)得到的利奥西呱包衣微丸均匀混合后,经压片机压片,即得利奥西呱缓释片。
[0086] 对比分析实验
[0087] 1、体外释放度测定
[0088] 分别取实施例3、实施例8和实施例9制备得到的利奥西呱缓释片,采用摇床在37±0.1℃、以水80ml为释放介质,转速为每分钟50转条件下考察释放度。分别取5ml溶出液,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在溶出杯中补充5ml相同温度的缓冲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ⅣA),在210nm的
波长处,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吸光度。精密称取利奥西呱对照品1.25mg,精密称定,置于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2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同法测定。分别计算每片在不同时间的释放量,每片在1h、6h、12h、24h、36h、48h、60h和72h的释放量应分别为标示量的1h为5%-15%、12h为25%-40%、36h为40%-65%、60h大于80%以上,均应符合规定。以释放时间(h)为横坐标,释放度(%)为纵坐标。结果如图3所示,优选配方后实施例3比实施例8和实施例9满足质量控制要求,释放度符合规定。
[0089] 2、生物利用度测定
[0090] 试验对象:家兔10只,体重2.5-3kg,禁食一夜(自由饮水)。随机
指定2只作空白样对比,余下8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
[0091] 给药方式:将家兔的躯干夹于两腿之间,左手握住家兔双耳,固定头部,右手抓住前肢;其他实验人员将开口器横放于兔口中,将其舌压在开口器下面,固定开口器,用
镊子夹住药片,从开口器洞孔送入其咽部,用水送服。第一组口服给予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利奥西呱缓释片(自研制剂),按0.03mg/kg,一次给药;第二组口服给予市售德国公司生产的利奥西呱
薄膜衣片(参比制剂),按0.03mg/kg,每天三次。
[0092] 血浆测定:选取体重2.5kg的健康家兔,由家兔耳缘静脉取空白血约1.5ml,然后给家兔口服自研制剂半片或者参比制剂半片,用20ml温水送服,于5min、15min、30min、1h、2h、4h、6h、8h、12h、18h、24h、36h、48h从耳静脉取血,置于肝素抗凝剂的试管中,3000r/min离心
10min,分离血浆。血浆经过处理,在波长210nm处测定吸光度,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利用药代动力学
软件DAS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如图4所示。
[0093] 表1药代动力学参数
[0094]
[0095] 结论:数据显示,在给予相同剂量的药物后,本发明提供的利奥西呱口服制剂比市售德国公司生产的利奥西呱薄膜衣片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而且药效期延长,实现缓释效果。
[0096] 3、不同吸附剂的样品载药量的比较
[0097] 比较实施例5、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样品适量,分别溶解于体外释放度测定中的流动相溶解后,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的液相色谱条件检测含量。结果如下。
[0098] 表2载药量比较
[0099] 样品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载药量(%) 5.02 1.12 4.61
包封率(%) 96.9 36.7 89.0
[0100] 4、自乳化效果的考察
[0101] 分别称取利大豆油作为油相、微粉化氧化镁作为乳化剂及丙二醇作为助乳化剂,置于同一西林瓶中,混合均匀后,得澄清液,然后加入处方量的利奥西呱,经高压均质机500-700bar处理2-3min,即得利奥西呱自微乳液。将1g该自微乳液滴加到5ml水中,搅拌1分钟的
纳米乳。考察不同配方比例的影响。
[0102] 表3不同配方自乳化效果的比较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