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农药 / 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

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

阅读:871发布:2021-07-1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旨在解决连续种植天麻后的连作障碍、菌材资源浪费等问题。所述生态种植方法是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根据天麻、猪苓、冬荪的生长发育规律,因地制宜地采用林下生态种植天麻、有效使用废弃菌材,利用 植物 与 微 生物 的互利互惠特性,同穴套种猪苓以合理使用土地,间隔期内种植冬荪以充分共享菌材营养资源,既解决中药材天麻种植的连作障碍,还实现了种植天麻后废旧菌材的资源循环利用。在种植天麻药材中,由于不使用 农药 、化肥,生态环境不仅得到改善,还兼收猪苓药材和食用冬荪,这种种植方式既降低了农业投入成本,又年年有产出,大大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为生态 种植模式 的推广提供了一个实践方法。,下面是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穴套种天麻、猪苓,间种冬荪。
2.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阔叶树碎叶片面积大小为1 4cm2。
~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穴套种天麻、猪苓,其特征在于,同一种菌床内种植天麻、猪苓,其中下层种植猪苓,上层种植天麻。
4.权利要求3所述下层种植猪苓,其特征在于,固定菌床后,用2% 5%的石浇洒;约~
48小时后,铺一层厚度1 3mm的阔叶树碎叶片垫底,将大新菌材与接种蜜环菌的菌材交替~
摆放,菌材间隔约2cm;将接种蜜环菌的菌材每隔10 15cm砍成鱼鳞口,紧靠鱼鳞口处分别摆~
放一块2cm见方的猪苓菌种和蜜环菌菌种,空隙用小块新菌材或细土填实,覆盖厚度约4cm细土。
5.权利要求3所述上层种植天麻,其特征在于,在麻床制作好后的4 6月内,进行天麻的~
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或混合繁殖;麻床的制作,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所述细土上平行摆放1层大块新菌材,菌材间隔约2cm,间隔中摆放一块2cm见方的蜜环菌菌种,空隙用小块新菌材或细土填实,撒播一层厚度1 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8 10cm细土,即得麻床。
~ ~
6.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天麻的无性繁殖,其特征在于,选择无损伤、无腐烂、生长锥饱满繁殖1代或2代的种麻;清除麻床上层土壤,使菌材上部分露出土面,将菌材每隔10 15cm砍成鱼鳞口;于菌材鱼~
鳞口处及菌材每间隙5 10cm处,摆放一个种麻,紧靠鱼鳞口处摆放一块2cm见方的蜜环菌菌~
种,鱼鳞口处的种麻尾部紧靠蜜环菌菌种;用小块新菌材填充种麻间隙,铺一层厚度1 3mm~
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
2)天麻的有性繁殖,其特征在于,清除麻床上层土壤,撒播一层厚度1 3mm的阔叶树碎~
叶片;平行摆放一层小块新菌材,间距约5cm;间隙间均匀撒播拌有天麻种子的萌发菌;撒播一层厚度1 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
~
3)天麻的混合种植,其特征在于,用小块新菌材填充权利要求5所述种麻间隙后,均匀撒播拌有天麻种子的萌发菌;撒播一层厚度1 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
细土。
7.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3 6所述天~
麻与猪苓的套种后,进行田间管理,并根据种植时间和天麻、猪苓的生长特性进行采收,具体操作为:
1)天麻无性繁殖,当年或次年采收箭麻,清除麻床内下部的土壤,未消耗完的菌材顺势下移,撒播一层厚度约1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进行田间管理,次年或第三年采收成熟的猪苓,撒播一层厚度约1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进行田间管理,待猪苓成熟,全部采收;
2)天麻有性繁殖,在当年或次年采收白麻,根据菌材消耗情况及蜜环菌生长情况,适量添加小块新菌材、蜜环菌菌种,撒播一层厚度约1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次年或第三年采收箭麻,清除麻床下部土壤,采收成熟的猪苓,同时将天麻未消耗完的菌材下移至未成熟的猪苓周围,撒播一层厚度1 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8cm~
的新鲜细土;进行田间管理,待猪苓成熟后,全部采收;
3)天麻混合种植,在当年或次年采收箭麻或白麻,根据菌材消耗情况及蜜环菌生长情况,适量添加小块新菌材、蜜环菌菌种,撒播一层厚度1 3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
10cm的新鲜细土;次年或第三年采收箭麻,清除麻床下部土壤,采收成熟的猪苓,同时将天麻未消耗完的菌材下移至未成熟的猪苓周围,撒播一层厚度1 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
度约8cm的新鲜细土;进行田间管理,待猪苓成熟,全部采收。
8.权利要求1所述间种冬荪,其特征在于,猪苓全部采收后,用2% 5%的石灰水浇洒菌~
床,约48小时后,将未消耗完的菌材取出;将菌床整平,铺一层未消耗完的菌材,每隔3 5cm~
摆放一块3cm见方的冬荪菌种;撒播一层厚度1 3mm的竹叶,铺一层厚度5 10cm未消耗完的~ ~
菌材,用白糖水浇洒菌床,均匀覆盖一层厚度约2 5cm的叶片;田间管理,待冬荪成熟后采~
收,可连续采收2季。
9.权利要求8所述间种冬荪,其特征在于,第一季采收冬荪后,根据菌材的消耗情况,可适量添加小块新菌材,再均匀覆盖一层厚度约2 5cm的叶片;所述白糖水浓度为2 5%。
~ ~
10.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连续采收2季冬荪后,菌材基本被消耗完,将菌床清理干净,根据权利要求2 9所述,同穴套种天麻、猪苓,间~
种冬荪。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栽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生态种植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将农业间、套等种植与现代生产技术有效融合,将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充分利用,在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或多次重复利用,形成健康的生态食物链。本专利即是一种林下药菌的生态循环利用种植模式
[0003] 天麻为兰科植物Gastrodia elata Bl.的茎,为传统名贵中药,临床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等证。因天麻为腐生性草本植物,无根无叶,不含光合色素,不能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类等养分,种子萌发阶段需要有萌发菌的浸染才能发芽,生长发育必须依靠蜜环菌供给营养。因此,天麻的种植环境需要同时满足蜜环菌、萌发菌及天麻的生长条件;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l的菌核,性味甘淡平,是利渗湿的常用中药。人工种植猪苓需3~4年才能丰产;冬荪为鬼笔科鬼笔属白鬼笔Phallus inpudicus L.ex.Pers.真菌的子实体,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味道鲜美,口感松脆,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
[0004] 生产上,种植天麻需砍伐树制作菌材,种植后未消耗完的菌材不能再次用于天麻的生产。天麻种植后的土地需经5年后才能再种,否则天麻连作会出现性状退化。本专利通过整理总结亲历亲为栽培经验和种植实践,根据天麻、猪苓、冬荪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传统农业的间、套等种植方式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同穴套种猪苓,并在间隔期内种植冬荪,既可以改善种植天麻的连作障碍,还充分利用菌材,使种地生态快速恢复,解决了连续种植天麻后出现的产量下降、品质退化,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使菌材得到再循环利用率,达到恢复种地生态环境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实现天麻、猪苓、冬荪的生态种植,加速种植天麻后种地生态的恢复。
[0006]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充分使用天麻种地与菌材,实现年年有产出,菌材循环利用。申请人组建科研团队,进行多年亲历亲为的种植实践,通过对天麻、猪苓栽培经验及冬荪的生长特性整理总结,最终探明了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具体为同一种菌床内循环套种天麻、猪苓,间种冬荪。其特征在于,同一种菌床内循环种植天麻、猪苓,其中下层种植猪苓,上层种植天麻。已有研究显示,天麻可以和猪苓共用蜜环菌(一种天麻与猪苓套种的栽培方法,发明专利,公布号:CN102047806),而两者的生产周期不一致,猪苓生产周期长,天麻先于猪苓采收1~2年,且猪苓相对于天麻耐潮湿。采用上层种植天麻,下层种植猪苓的模式,天麻一般种植2~3年后采收,猪苓需种植3~4年才能丰产,且采收上层天麻时不影响下层猪苓的生长,采收天麻后未消耗完的菌材可以供给猪苓生长,有利于猪苓获得高产,同时也促进菌材的消解。申请人通过多次试验,显示冬荪与蜜环菌生长所消耗的营养成分不同,采收猪苓后,间种冬荪,能进一步充分利用菌材,从未消耗完的菌材中吸收营养成分,完成子实体的生长。冬荪适应性较强,竞争能强,不需过多的农事操作及田间管理,生产周期快,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2季,两季后菌材基本消解完成,实现菌材的循环利用。冬荪还可抑制腐败菌生长,其他杂菌也会因为竞争能力低而死亡,且冬荪好气,种植时不需要覆土,加速菌床内外的空气流通,促进种地生态的恢复。因此,种植冬荪后,菌床经过简单的除杂消毒处理,即可循环天麻套种猪苓、间种冬荪的生产模式,实现生态种植。
[0007] 优选的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阔叶树碎叶片大小为1~4cm2,与不经处理的叶片相比,有效的提高了菌种的接种率。
[0008] 优选的下层种植猪苓,其特征在于,固定菌床后,用2%~5%的石灰水浇洒;约48小时后,铺一层厚度1~3mm的阔叶树碎叶片垫底,将大块新菌材与接种蜜环菌的菌材交替摆放,菌材间约间隔2cm;将接种蜜环菌的菌材每隔10~15cm砍成鱼鳞口,紧靠鱼鳞口处摆放一块2cm见方的猪苓菌种和蜜环菌菌种,空隙用小块新菌材或细土填实,覆盖厚度约4cm的细土;平行摆放1层大块新菌材,菌材间隔约2cm,在间隔中摆放2cm见方的蜜环菌菌种,菌种间隔10~15cm,空隙间用小块新菌材或细土填实,撒播一层厚度1~3mm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8~10cm细土,即得麻床。在麻床上种植天麻,具体为:麻床制作好后的4~6月内,进行天麻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或混合繁殖。前述的天麻的无性繁殖,具体为:选择无损伤、无腐烂、生长锥饱满的繁殖1代或2代的种麻;清除麻床上层土壤,使菌材的上部分露出土面,将菌材每隔10~15cm砍成鱼鳞口;于菌材鱼鳞口处及菌材每间隙5~10cm,摆放一个种麻,紧靠鱼鳞口处摆放一块2cm见方的蜜环菌菌种,鱼鳞口处的种麻尾部紧靠蜜环菌菌种;用小块新菌材填充种麻间间隙,铺一层厚度1~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前述的天麻的有性繁殖,具体为:清除麻床上层土壤,撒播一层厚度1~3mm的阔叶树碎叶片;平行摆放一层小块新菌材,间距约5cm;间隙间均匀撒播拌有天麻种子的萌发菌;撒播一层厚度1~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前述的天麻的混合种植,具体为:前述无性繁殖中,用小块新菌材填充种麻间间隙后,均匀撒播拌有天麻种子的萌发菌;撒播一层厚度1~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
[0009] 根据种植时间和天麻、猪苓的生长特性进行采收,具体操作为:(1)天麻无性繁殖,当年或次年采收箭麻,清除麻床内下部的土壤,未消耗完的菌材顺势下移,撒播一层厚度1~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进行田间管理,次年或第三年采收成熟的猪苓,撒播一层厚度1~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进行田间管理,待猪苓成熟,全部采收。(2)天麻有性繁殖,在当年或次年采收白麻,根据菌材消耗情况及蜜环菌生长情况,适量添加小块新菌材、蜜环菌菌种,撒播一层厚度约1~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10cm的新鲜细土;次年或第三年采收箭麻,清除麻床下部土壤,采收成熟的猪苓,同时将天麻未消耗完的菌材下移至未成熟的猪苓周围,撒播一层厚度1~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8cm的新鲜细土;进行田间管理,待猪苓成熟后,全部采收。(3)天麻混合种植,在当年或次年采收箭麻或白麻,根据菌材消耗情况及蜜环菌生长情况,适量添加小块新菌材、蜜环菌菌种,撒播一层厚度1~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次年或第三年采收商品麻,清除麻床下部土壤,采收成熟的猪苓,同时将天麻未消耗完的菌材下移至未成熟的猪苓周围,撒播一层厚度1~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8cm的新鲜细土;进行田间管理,待猪苓成熟,全部采收。
[0010] 前述的间种冬荪,在猪苓全部采收后,用2%~5%的石灰水浇洒,进行消毒,约48小时后,将未消耗完的菌材取出;将菌床整平,平铺厚度8~10cm未消耗完的菌材,每隔3~5cm摆放一块3cm见方的冬荪菌种;均匀覆盖厚度1~3mm的竹叶,摆放厚度10~15cm未消耗完的菌材,用浓度约2%~5%的白糖水浇洒,均匀覆盖一层厚度2~5mm的竹叶;田间管理,待冬荪成熟后采收,可连续采收2季。第一季采收后,根据菌材的消耗情况,可适量添加小块新菌材。
[0011] 更优选的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连续采收2季前述间种的冬荪,菌材基本被消耗完,将菌床清理干净;重复进行同穴套种天麻、猪苓,间种冬荪。
[0012] 选择本发明提供的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解决了连续种植天麻后出现的产量下降、品质退化,以及要求选择新开垦或闲置5年以上的地块来种植天麻的问题。生态种植该方法遵循生了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根据天麻、猪苓、冬荪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传统农业的间、套等种植方式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同穴套种猪苓,并在间隔期内种植冬荪,既可以改善种植天麻后土壤板结、黏性重、透气差等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还充分利用菌材,使种地生态快速恢复,减少重茬引起的杂菌危害,消除蜜环菌对天麻的“反消化”现象的发生,解决天麻连作障碍,同时还能丰产猪苓、冬荪。由于不使用农药、化肥,种地生态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菌材的再循环利用率,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天麻、猪苓、冬荪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达到年年有产出,农户年年有收入的有益效果,大大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也为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实践指导。
[001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5] 实施例1
[0016] 1)材料准备
[0017] a.将阔叶树的叶片打碎,大小为1~4cm2;新的大块菌材、小块菌材,接种蜜环菌的未使用过的菌材;种麻、猪苓菌种、冬荪菌种、蜜环菌菌种。
[0018] b.种地闲置了5年,于1月份开展种植工作。
[0019] 2)步骤
[0020] a.猪苓的种植与麻床的制作
[0021] 固定菌床后,用2%~5%的石灰水浇洒;约48小时后,铺一层厚度约1mm的阔叶树碎叶片垫底,将大块新菌材与接种蜜环菌的菌材交替摆放,菌材约间隔2cm;将接种蜜环菌的菌材每隔约15cm砍成鱼鳞口,紧靠鱼鳞口处摆放一块2cm见方的猪苓菌种和蜜环菌菌种,用小块新菌材或细土填实空隙,覆盖厚度约2cm细土,平行铺1层大块新菌材,菌材间隔约2cm,在间隔中摆放2cm见方的蜜环菌菌种,菌种间隔15cm,小块新菌材或细土填实空隙,撒播一层厚度约1mm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8cm细土,即得麻床。
[0022] b.天麻的种植
[0023] 进行无性繁殖 当年4月,选择无损伤、无腐烂、生长锥饱满的1代种麻;清除麻床上层土壤,使菌材上部分露出土面,将菌材每隔15cm砍成鱼鳞口;于菌材鱼鳞口处及菌材间隙约8cm处,摆放一个种麻,紧靠鱼鳞口处摆放一块2cm见方的蜜环菌菌种,使靠鱼鳞口处的种麻尾部紧靠蜜环菌菌种;小块新菌材填充种麻间间隙,铺一层厚度约1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
[0024] c.天麻、猪苓的采收
[0025] 次年3月采收箭麻,清除麻床内下部的土壤,未消耗完的菌材顺势下移,撒播一层厚度约1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进行田间管理,第三年4月采收成熟的猪苓后,撒播一层厚度约1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进行田间管理,第四年5月,猪苓成熟,全部采收。
[0026] d.间种冬荪
[0027] 猪苓全部采收后,用2%的石灰水浇洒菌床,约48小时后,将未消耗完的菌材取出;将菌床整平,平铺厚度约8mm未消耗完的菌材,每隔4cm摆放一块3cm见方的冬荪菌种;撒播一层厚度约2mm的竹叶,覆盖厚度约10cm未消耗完的菌材,用浓度约3%的白糖水浇洒,菌床均匀覆盖一层厚度约3cm的叶片;田间管理,根据菌材的消耗情况,可适量添加小块新菌材,第五年3月,冬荪成熟采收,第五年12月,进行第二次冬荪采收。
[0028] e.将菌床清理干净,第五年12月按照前述步骤a~d重复进行同穴套种天麻、猪苓,间种冬荪。
[0029] 从天麻、猪苓、冬荪的生长情况来看,第二次种植与第一次种植的长势均好,生长整齐,蜜环菌侵染率高。从产量看,第二次种植与第一次种植的产量波动不大,无明显差异:一亩以种植40平方米计,每平方米采收箭麻均为4公斤,即亩产160公斤;第三年每平方米采收猪苓约2公斤,即亩产80公斤;第四年每平方米采收猪苓约4公斤,即亩产160公斤;第五年第一次采收冬荪,每平方米约3公斤,即亩产120公斤;第五年第二次采收冬荪,每平方米约5公斤,即亩产200公斤。
[0030] 实施例2
[0031] 1)材料准备
[0032] a.将阔叶树的叶片打碎,大小为1~4cm2;新的大块菌材、小块菌材,接种蜜环菌的未使用过的菌材;猪苓菌种、冬荪菌种、蜜环菌菌种、含天麻种子的萌发菌。
[0033] b.种地为新开荒地块,于10月份开展种植工作。
[0034] 2)步骤
[0035] a.猪苓的种植与麻床的制作
[0036] 固定菌床,用3%的石灰水浇洒;约48小时后,铺一层厚度约2mm的阔叶树碎叶片垫底,将大块新菌材与接种蜜环菌的菌材交替摆放,菌材间约间隔2cm;将接种蜜环菌的菌材每隔12cm砍成鱼鳞口,紧靠鱼鳞口处摆放一块2cm见方的猪苓菌种和蜜环菌菌种,空隙间用小块新菌材或细土填实,覆盖厚度约4cm细土,平行铺1层大块新菌材,菌材间隔约2cm,在间隔中摆放2cm见方的蜜环菌菌种,菌种间隔15cm,空隙间用小块新菌材或细土填实,撒播一层厚度约1mm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8cm细土,即得麻床。
[0037] b.天麻的种植
[0038] 进行有性繁殖 次年2月,清除麻床上层土壤,撒播一层厚度约2mm的阔叶树碎叶片;平行摆放一层小块新菌材,间距约5cm;间隙间均匀撒播拌有天麻种子的萌发菌;撒播一层厚度约1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
[0039] c.天麻、猪苓的采收
[0040] 第三年11月采收箭麻后,清除麻床下部土壤,采收成熟的猪苓,并将天麻未消耗完的菌材下移至未成熟的猪苓周围,撒播一层厚度约1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8cm的新鲜细土;进行田间管理,第四年10月,猪苓成熟,全部采收。
[0041] d.间种冬荪
[0042] 猪苓全部采收后,用2%的石灰水浇洒菌床,约48小时后,将未消耗完的菌材取出;将菌床整平,平铺厚约8cm未消耗完的菌材,每隔4cm摆放一块3cm见方的冬荪菌种;撒播一层厚度约2mm的竹叶,覆盖厚度10cm未消耗完的菌材,用浓度约3%的白糖水浇洒,菌床均匀覆盖一层厚度约4cm的叶片;田间管理,根据菌材的消耗情况,可适量添加小块新菌材,第五年6月,冬荪成熟采收,第五年12月,进行第二次采收冬荪。
[0043] e.将菌床清理干净,第六年5月按照前述步骤a~d重复进行同穴套种天麻、猪苓,间种冬荪。
[0044] 从天麻、猪苓、冬荪的生长情况来看,第二次种植与第一次种植的长势均好,生长整齐。从产量看,第二次种植与第一次种植产量波动不大,无明显差异,一亩以种植40平方米计:第二年,每平方米采收白麻均为2公斤,即亩产80公斤,第三年,每平方米箭麻产量为4公斤,亩产160公斤;第三年每平方米采收猪苓约2公斤,即亩产80公斤;第四年每平方米采收猪苓约4公斤,即亩产160公斤;第五年第一次采收冬荪,每平方米约3公斤,即亩产120公斤;第五年第二次采收冬荪,每平方米约5公斤,即亩产200公斤。
[0045] 实施例3
[0046] 1)材料准备
[0047] a.将阔叶树的叶片打碎,大小为1~4cm2;新的大块菌材、小块菌材,接种蜜环菌的未使用过的菌材;种麻、猪苓菌种、冬荪菌种、蜜环菌菌种、含天麻种子的萌发菌。
[0048] b.种地为新开荒地块,于10月份开展种植工作。
[0049] 2)步骤
[0050] a.猪苓的种植与麻床的制作
[0051] 固定菌床,用3%的石灰水浇洒;约48小时后,铺一层厚度约2mm的阔叶树碎叶片垫底,将大块新菌材与接种蜜环菌的菌材交替摆放,菌材间约间隔2cm;将接种蜜环菌的菌材每隔12cm砍成鱼鳞口,紧靠鱼鳞口处摆放一块2cm见方的猪苓菌种和蜜环菌菌种,空隙间用小块新菌材或细土填实,覆盖厚度约4cm细土,平行铺1层大块新菌材,菌材间隔约2cm,在间隔中摆放2cm见方的蜜环菌菌种,菌种间隔15cm,空隙间用小块新菌材或细土填实,撒播一层厚度约1mm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8cm细土,即得麻床。
[0052] b.天麻的种植
[0053] 进行混合繁殖 当年4月,选择无损伤、无腐烂、生长锥饱满的1代的种麻;清除麻床上层土壤,使菌材上部分露出土面,将菌材每隔15cm砍成鱼鳞口;于菌材鱼鳞口处及菌材间隙约8cm处,摆放一个种麻,紧靠鱼鳞口处摆放一块2cm见方的蜜环菌菌种,使靠鱼鳞口处的种麻尾部紧靠蜜环菌菌种;小块新菌材填充种麻间间隙;间隙间均匀撒播拌有天麻种子的萌发菌;铺一层厚度约1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
[0054] c.天麻、猪苓的采收
[0055] 次年3月采收箭麻或种麻,根据菌材消耗情况及蜜环菌生长情况,适量添加小块新菌材、蜜环菌菌种,撒播一层厚度1~3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10cm的新鲜细土;第三年3月采收箭麻,清除麻床下部土壤,采收成熟的猪苓,同时将天麻未消耗完的菌材下移至未成熟的猪苓周围,撒播一层厚度1~3mm的阔叶树碎叶片,覆盖厚度约8cm的新鲜细土;进行田间管理,第四年5月,猪苓成熟,全部采收。
[0056] d.间种冬荪
[0057] 猪苓全部采收后,用2%的石灰水浇洒菌床,约48小时后,将未消耗完的菌材取出;将菌床整平,平铺厚度约10cm未消耗完的菌材,每隔4cm摆放一块3cm见方的冬荪菌种;撒播一层厚度约2mm的竹叶,覆盖厚度约15cm未消耗完的菌材,用浓度约3%的白糖水浇洒,菌床均匀覆盖一层厚度约4cm的叶片;田间管理,根据菌材的消耗情况,可适量添加小块新菌材,第五年6月,冬荪成熟采收,第五年12月,进行第二次采收冬荪。
[0058] e.将菌床清理干净,第六年5月按照前述步骤a~d重复进行同穴套种天麻、猪苓,间种冬荪。
[0059] 从天麻、猪苓、冬荪的生长情况来看,第二次种植与第一次种植的长势均好,生长整齐。从产量看,第二次种植与第一次种植产量波动不大,无明显差异,一亩以种植40平方米计:第二年,每平方米采收种麻均为2公斤,即亩产80公斤;每平方米采收箭麻均为3公斤,即亩产120公斤;第三年,每平方米箭麻产量为4公斤,亩产160公斤;第三年每平方米采收猪苓约2公斤,即亩产80公斤;第四年每平方米采收猪苓约4公斤,即亩产160公斤;第五年第一次采收冬荪,每平方米约3公斤,即亩产120公斤;第五年第二次采收冬荪,每平方米约5公斤,即亩产200公斤。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