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空速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321 基于颜色直方图特征的民航飞机空速管套安全警示方法 CN202010675902.0 2020-07-14 CN111860277A 2020-10-30 许娟; 钟志荣; 郭家琛; 左洪福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颜色直方图特征的民航飞机空速管套安全警示方法,包括:截取包含有空速管的候选区域,保存候选区域;对候选区域筛选,得经目标检测后的图像;在空间域对图像对比度进行增强得到增强图像;对增强图像进行颜色通道灰度值的颜色量化,得到颜色直方图特征;从颜色直方图特征中提取两类特征长向量,添加标签并整合成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将训练数据集导入到分类器并设置分类器初始参数;将训练数据集导入到优化后的分类器;取待测民航飞机空速管套待测试图像样本,完成空速管套是否正常摘取的检测识别;若检测识别到空速管套未正常摘取则发出安全警示。本发明能有效解决现有人为目视检查存在的工作量大以及可靠性低的问题。
322 用于基于静压误差修正进行飞机空速校准的方法以及系统 CN201910708953.6 2019-08-01 CN110346605A 2019-10-18 维塔里·普加乔夫; 安德烈·弗洛拉; 杨慧; 方阳; 谢立恒; 高婧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基于静压误差修正模型进行飞机空速校准的方法,包括:获取所基本测量数据;建立静压误差修正模型;将静压误差修正模型的参数初始化;根据静压误差修正模型计算得到模型静温;计算得到模型静压;根据计算得到的模型静压与测量静压得到计算静压误差修正模型;确定所述静压误差修正模型;以及基于确定的静压误差修正模型来修正测量静压,从而根据修正后的测量静压获得远场静压来完成空速校准。本公开还提供了相应的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323 一种利用流量传感器阵列实现小空速测量的方法 CN201711333636.8 2017-12-13 CN108226567A 2018-06-29 吴小彬; 姚敏强; 郭军; 杨倩
发明属于大气参数中空速测量领域,涉及一种利用流量传感器阵列实现小空速测量的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对空气气流引流和受感装置的技术状态进行分析,获取了大气流量信号;根据流量传感器的传递函数解算出空气流量,由于该流量信号在圆形平面内呈45°排列,通过引流管内径与空速之间的关系,将得到的多点空气流量利用矩阵理论解算出当前航向的空速及相对于矢量的风向,从而实现对低空速的测量与解算。
324 飞机上迎侧传感器空速管自动加温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410667991.9 2014-11-19 CN104635793B 2018-04-13 张勇; 范彦铭; 万海庆; 朱铁夫; 郑伟; 韩丹
发明属于飞行控制技术,涉及一种飞机上迎侧传感器空速管自动加温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四台电传控制计算机、一个加温控制盒、一个加温开关、一个前起落架收放开关、两个迎侧角传感器及四个空速管,所述加温控制盒包括四选三多数有效表决逻辑模和继电器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输入信号判断及加温指令生成;步骤二,四选三多数有效表决;步骤三,交流加温电源输出;步骤四,执行加温及结果反馈。本发明通过自动加温的控制方法,实现迎侧角传感器及空速管自动加温,使加温控制由人工控制转变为自动控制,无需飞行员操纵加温开关,提高人机工效,提高自动化程度。
325 一种集吸附浓缩及高空速催化燃烧的喷漆尾气处理设备 CN201710475527.3 2017-06-21 CN107029516A 2017-08-11 吴子豹; 王斐
发明公开了一种集吸附浓缩及高空速催化燃烧的喷漆尾气处理设备,蜂窝状分子筛吸附式床的进气端设置有C,蜂窝状分子筛吸附式床的出气端固定设置风阀D,风阀C与风阀D之间的蜂窝状分子筛吸附式床侧壁上设置有循环风管,循环风管两端分别设置有风阀A和风阀B,风阀A与风阀B之间的循环风管上固定设置有电磁感应催化燃烧床、换热床及循环热风机,该电磁感应催化燃烧床具有高空速及低起燃烧温度的特点,高空速20~50万h‑1,低起燃温度150~300℃。有效的解决了现有VOCs处理的不足,主要特点是:吸附与催化燃烧一体化,通过吸附将VOCs气体吸附在蜂窝状分子筛内部,通过内部热风循环脱附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的高空速催化燃烧VOCs气体。
326 具有位于旋翼飞机直尾翼顶部的空速传感器的旋翼飞机 CN201510393291.X 2015-05-11 CN105083572B 2017-08-04 N·瑟滕; O·德莱克鲁瓦
发明涉及计算并展示旋翼飞机(1)真实空速(TAS)的方法。至少一个全向空速传感器安装在旋翼飞机的尾翼(7)顶部处。以小于或等于旋翼飞机(1)的至少一个空速阈值(S1,S2)的速度飞行的旋翼飞机(1)的真实空速(TAS)通过以下操作来计算:根据旋翼飞机(1)的主旋翼(2)旋转所生成的气流对旋翼飞机空速传感器(10)所测量的气流速度特性所产生的影响来修正尾翼(7)顶部处安装的空速传感器(10)所提供的测量(V1)。为此目的,在试飞中校准的修正规则有利地应用于修正尾翼(7)顶部处安装的空速传感器(10)所提供的测量。
327 用于确定飞行器空速的方法和装备有实施装置的飞行器 CN201210242345.9 2012-07-13 CN102879602B 2017-03-22 J.费奥; F.雨果
用于确定飞行器空速的方法和装备有实施装置的飞行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基于关联测量的手段不适用的部分飞行场中,能够供给足够精确和可使用的飞行器的备选空速信息记录。为此,本发明利用由在所述飞行器的飞机高度下可在系统中工作的飞行器发动机供给的压信息。飞行器装备有由至少一个吊舱和一个压缩机/涡轮机栓构成的发动机,飞行器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处理单元以及在发动机平下的至少一个系统。飞行器的至少一个发动机装备有至少一个被布置在所述吊舱下面的环境空气静压探头、被布置在发动机水平处的空气静压探头、一个位于压缩机输出端的压力探头、至少一个例如鼓机的转速传感器、和位于空气输出端或在任何压缩点处的环境空气温度探头。
328 主飞行显示器的基于俯仰和功率的不可靠空速符号系统 CN201280025373.3 2012-04-17 CN103562682B 2016-03-16 A·M·托热恩
一种用于响应于所测量的空中数据不能被依赖的情况而向飞行员显示各种显示模式(爬升、巡航、下降、着陆)下的基于俯仰和功率的制导命令和飞行路径信息的系统。该信息以直观且便捷的方式在其被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呈现在主飞行显示器上。所显示的信息响应于飞机参数动态地改变。
329 差动式光纤光栅气压传感器及监测飞机空速管动压的方法 CN201510643061.4 2015-09-30 CN105352652A 2016-02-24 曾捷; 刘晓颖; 李钰; 马驰; 梁大开; 冯翔宇; 常晨
发明一种差动式光纤光栅气压传感器及监测飞机空速管动压的方法,属于光纤传感领域。它包括外壳(14)、隔离墙(7)、左波纹膜片(1)、右波纹膜片(2)、左封装端盖(12)、右封装端盖(13)、左侧传感光纤光栅(3)、右侧传感光纤光栅(4)。上述部件在外壳内形成了左封闭腔体(5)、右封闭腔体(6)、左进气腔(15)、右进气腔(16)。外壳(14)设置有与左进气腔(15)相通的左进气口(8),外壳(14)设置有与右进气腔(16)相通的右进气口(9)。该传感器左进气口(8)、右进气口(9),分别作为与飞机空速管的总压管和静压室相通的总压进气口和静压进气口;可用来监测飞机空速管动压,非常方便。
330 具有位于旋翼飞机直尾翼顶部的空速传感器的旋翼飞机 CN201510393291.X 2015-05-11 CN105083572A 2015-11-25 N·瑟滕; O·德莱克鲁瓦
发明涉及计算并展示旋翼飞机(1)真实空速(TAS)的方法。至少一个全向空速传感器安装在旋翼飞机的尾翼(7)顶部处。以小于或等于旋翼飞机(1)的至少一个空速阈值(S1,S2)的速度飞行的旋翼飞机(1)的真实空速(TAS)通过以下操作来计算:根据旋翼飞机(1)的主旋翼(2)旋转所生成的气流对旋翼飞机空速传感器(10)所测量的气流速度特性所产生的影响来修正尾翼(7)顶部处安装的空速传感器(10)所提供的测量(V1)。为此目的,在试飞中校准的修正规则有利地应用于修正尾翼(7)顶部处安装的空速传感器(10)所提供的测量。
331 飞机上迎侧传感器空速管自动加温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410667991.9 2014-11-19 CN104635793A 2015-05-20 张勇; 范彦铭; 万海庆; 朱铁夫; 郑伟; 韩丹
发明属于飞行控制技术,涉及一种飞机上迎侧传感器空速管自动加温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四台电传控制计算机、一个加温控制盒、一个加温开关、一个前起落架收放开关、两个迎侧角传感器及四个空速管,所述加温控制盒包括四选三多数有效表决逻辑模和继电器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输入信号判断及加温指令生成;步骤二,四选三多数有效表决;步骤三,交流加温电源输出;步骤四,执行加温及结果反馈。本发明通过自动加温的控制方法,实现迎侧角传感器及空速管自动加温,使加温控制由人工控制转变为自动控制,无需飞行员操纵加温开关,提高人机工效,提高自动化程度。
332 一种适用于高空速的蜂窝状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1410514216.X 2014-09-29 CN104226318A 2014-12-24 李敬; 何洋; 郑珩; 张新波; 刘玉成; 曾凌云; 冯雅晨
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高空速的蜂窝状甲烷化催化剂,包括载体、活性组分和助剂,载体为涂覆Al2O3膜的堇青石蜂窝状陶瓷,活性组份为Ni,第一助剂为土金属化物CaO和MgO中的一种,第二助剂稀土金属氧化物La2O3。该催化剂使用空速高(50000h-1~100000h-1),催化剂用量少;活性组份分散在蜂窝状载体上,利用率高、含量低,从而降低了催化剂的生产成本;蜂窝状结构对合成气的阻小,合成气通过催化剂床层的压降低;以碱土金属氧化物CaO或MgO为第一助剂,改善载体表面酸性,提高催化剂抗积性;以La2O3为第二助剂,有助于提高NiO颗粒分散性,促进NiO还原,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333 一种用于甲醇制低的高空速提升管反应器及应用 CN201310121465.8 2013-04-09 CN103212347A 2013-07-24 张济宇; 常云峰
一种用于甲醇制低的高空速提升管反应器是由反应器(3),原料进口(1),产品气出口(16),新鲜催化剂进口(6)组成,反应器是渐次变径的圆形提升管(3),直径小的下端与供料分配器(2)顶部相连,直径大的上端进入沉降分离器(4),沉降分离器(4)内部中间有折流板(17),在沉降分离器(4)内部一侧装有一级、二级串联分离器,沉降分离器(4)的底端出口通过上段下料立管(12)与催化剂混合冷却器(5)相连,催化剂混合冷却器(5)与下段下料立管(9)上端相连,下段降料立管(9)的下端与供料分配器(2)相连,在催化剂混合冷却器(5)的上部有再生催化剂进口(10),顶部有氮气出口(11)。本发明具有能用于高空速,高活性、高强耐磨、高选择性催化剂的优点。
334 一种用于空速管检测设备的防尘接嘴 CN202322513032.9 2023-09-15 CN220851231U 2024-04-26 梁智斌; 吴昊; 黄江; 褚红伟; 吴潞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空速管检测设备的防尘接嘴,涉及航空航天领域,包括接嘴本体和防尘网,接嘴本体具有一个两端与外界均连通的通气通道,通气通道内设有至少一个防尘网,每个防尘网均包括至少一个内网和至少一个外网,内网的一侧和外网的一侧贴合并形成固定连接,各内网和各外网的周向边沿均与通气通道的内壁形成固定连接,防尘网能够阻挡异物。该接嘴防尘网解决了空速管检测中容易有异物进入以及普通防尘网难以满足需要的技术问题,自身坚固且能够防止异物进入空速管内部。
335 一种安装于无人机上的多功能空速 CN202321432415.7 2023-06-06 CN220137165U 2023-12-05 柳楷; 刘露; 邓维; 戴嘉; 周游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器的机载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安装于无人机上的多功能空速管,包括:管头、管座与底座;管头端部设有总压孔,总压孔连接有总压导管,管头的壁面上设有静压孔,静压孔连接有静压导管;管座包括小径面段、锥面段与大径面段,锥面段上设有差压孔,差压孔连接有差压管;总压导管、静压导管、差压管的末端均设有气体压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空速管在锥面段上开设有四个差压孔,通过四个差压孔之间的压力差值可以实现侧滑角的测算,取代了传统的标结构,提高了攻角、侧滑角测算的精度,也减轻了装置的重量,而且在空速管的内部腔室中设置了电热阻丝,通过电热阻丝加热可以防止空速管结,保证在低温条件下也可正常使用。
336 一种无人机及其空速系统 CN202320907572.2 2023-04-21 CN219608952U 2023-08-29 瞿胡敏; 俞鑫; 汪超; 王昆
申请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及其空速系统,涉及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空速系统包括壳体、空速管组件和空速计,壳体用于连接无人机,空速管组件伸出于壳体的一端,用于检测气流的压参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空速数据输出接口,空速计安装于壳体内,空速计位于空速管组件的延伸方向上,空速计用于将检测到的压力参数经空速数据输出接口输出。上述空速系统安装方便、通用性好,使得空速系统能够匹配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并且能够减小气动阻力。可以理解的是,将空速计安装于空速管组件的延伸方向上,可以减少空速系统在整体结构上占据的空间,使得空速系统在安装于无人机后凸出于无人机机体表面的结构较少,从而减小气动阻力
337 双飞翼无人机空速测量装置 CN202320010958.3 2023-01-04 CN218806681U 2023-04-07 裴信彪; 白越; 张子健; 高源觐; 王东; 乔正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飞翼无人机空速测量装置,包括:前翼、后翼、飞行控制器连接杆和空速计装置;前翼和后翼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空速计装置包括四个空速计;一号空速计通过空速计连接件安装在前翼的左侧,与竖直方向成45°,进气口朝上;二号空速计通过空速计连接件安装在前翼的右侧,与竖直方向成45°角,进气口朝下;三号空速计通过空速计连接件安装在后翼的左侧,与竖直方向成45°角,进气口朝下;四号空速计通过空速计连接件安装在后翼的右侧,与竖直方向成45°角,进气口朝上。飞行控制器用于接收空速计的空速信息并对无人机发出控制指令。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双飞翼无人机的飞行精度和控制稳定性,减小了速对无人机飞行的影响。(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338 一种用于无人机空速管的防进装置 CN202222314473.1 2022-08-31 CN218172609U 2022-12-30 王超胜; 曹冠杰; 李震震; 张静; 邓波; 任禹豪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无人机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空速管的防进装置,包括水平的外管,外管内设有互相配合的进气管及出气管,位于无人机内部的外管的下方的外壁上固定有吸水盒,进气管为L型管,进气管的进气口位于外管的进气端,进气管的出气口竖直向下并贯穿外管伸入吸水盒内,出气管的进气口竖直向下并贯穿外管伸入吸水盒内,出气管的出气口与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器上的气压监测模连接;进气管上缠绕有电加热丝。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合理,不仅可确保进入出气管内的气体为干燥的,提高气压监测模块的精准度,同时可根据需要控制电加热丝加热,防止温度过低进气管内结的情况产生,进一步提高了气压监测的准确度。
339 空速管头部压膜成型结构 CN202221816295.6 2022-07-14 CN217831576U 2022-11-18 孙丽君; 王磊
申请涉及空速管头部压膜成型结构,包括有上模,所述上模的下方相对设置有下模,所述上模靠近所述下模的一端开设有成型上腔,所述下模靠近所述上模的一端相对于所述成型上腔的位置开设有成型下腔,所述上模的顶壁相对于所述成型上腔的位置竖直开设有成型孔,所述成型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成型螺栓。本申请具有便于空速管的头部加工成型,降低空速管头部的成型难度的效果。
340 一种飞行器空速管延长管 CN202221052803.8 2022-05-05 CN217598847U 2022-10-18 王宗辉; 汪艳伟; 管世民; 秦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行器空速管延长管,属于空速管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延长管、第二延长管和第一夹持件;第二延长管前端设有沿径向开设的第一转接槽,以及沿第二延长管的轴向方向开设有一对滑槽;第一延长管后端通过可滑动地设于一对滑槽内的铰接件铰接于一对滑槽之间,第一延长管以铰接件为轴线相对于第二延长管转动形成夹状态时,通过第一夹持件固定连接于第二延长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同现有飞行器上非折叠式空速管延长管结构相比,极大地缩减了飞行器在运输状态时的航向尺寸,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可以应用于大多数在机头布置空速管的飞行器型号。(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