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地震波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深度域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及系统 CN201610797648.5 2016-08-31 CN107783183A 2018-03-09 李呈呈; 张克非; 朱童; 林正良; 胡华锋
公开了一种深度域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测井数据,获得波阻抗数据和井旁深度域地震数据;基于所述波阻抗数据与所述井旁深度域地震数据,通过支持向量机获得支持向量机学习模型;以及基于所述支持向量机学习模型,对三维深度域地震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与所述三维深度域地震数据对应的波阻抗体。本发明通过支持向量机建立测井数据中的波阻抗数据与井旁深度域地震数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旨在在数据匮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关系可用来完成深度域的地震波阻抗反演,计算效率高。
142 一种地震波波场分离方法 CN201710335916.6 2017-05-12 CN107144880A 2017-09-08 柴贺军; 黄河; 阎宗岭; 贾学明; 毛友平; 张小松; 徐建强
发明涉及一种地震波波场分离方法,采用检波器、小波滤波器和工程地震仪数据预处理软件获取并分析地震波;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检波器获取初始地震波信号,采用小波滤波器对初始地震波信号进行降噪;将降噪后的地震波信号进行F‑K频域变换和反F‑K频域变换,以及线性Radon变换和反线性Radon变换,分离出地震波信号中的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和面波信号。有效提高波场分离的精度和可靠性。
143 地震波速度反演方法和装置 CN201710168052.3 2017-03-20 CN106959467A 2017-07-18 于彩霞; 王彦飞
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波速度反演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地质区域内地表的地震波数据;其中,该地表的地震波数据包括横波数据和纵波数据;利用初始速度模型,对地震波数据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生成地震波的共成像点道集;从共成像点道集中提取同相轴的剩余深度数据;其中,该剩余深度数据包括地震波的剩余深度校正量和反射界面位置;根据剩余深度数据,反演地质区域内地下介质的地震波数据;其中,该地下介质的地震波数据包括横波速度、纵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本发明提供的地震波速度反演的方式获得的地震波数据准确性较高,进而提高了地震成像的分辨率
144 GPU并行三维地震波场生成方法和系统 CN201710037485.5 2017-01-19 CN106842320A 2017-06-13 胡天跃; 王为中; 安圣培
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GPU并行加速的三维地震波场的正演模拟方法及其系统,属于数值模拟与高性能计算技术领域。本发明对地震波传播方程进行高阶有限差分,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高精度的勘探地震波传播数据,在计算过程中,通过GPU并行加速处理,高精度地、高效地生成地面地震记录数据和波场切片结果。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地求解三维地震波动方程,大大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计算精度。
145 精度地震波走时射线追踪方法 CN201710155794.2 2017-03-16 CN106680870A 2017-05-17 王忠成; 童思友; 葛林苡; 李林伟
发明公开了高精度地震波走时射线追踪方法,先计算得到整个区域网格节点上的走时;重新计算震源所在行网格上节点的走时,若比原来的小就替代;对于震源所在行之上的各行,先以网格下边界为插值线段,重新计算网格上边界上的2个节点的走时,若果比原来的小就替代;再以网格左边界为插值线段,重新计算网格右边界上2个节点的走时,若比原来的小就替代;再以网格右边界为插值线段,重新计算网格左边界上2个节点的走时,若比原来的小就替代;重复直至到达空间内的第一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网格节点走时计算精度得到提高,相应的射线路径也更加准确。
146 一种自动切除地震波波至的方法 CN201410322658.4 2014-07-08 CN104536048B 2017-04-05 田相民; 张洪军; 倪成洲; 邓贝贝; 牛宏轩
一种自动切除地震波波至的方法,适用于地震勘探资料处理领域,特点是:计算第k层的折射波临界αk‑1(0≦k≦n‑1)的余弦值;将折射波临界角αk‑1(0≦k≦n‑1)的余弦值代入第n(n>2)层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对每一个折射层求解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得到偏移距X上所有折射波的波至时间,当X小于盲区半径时,折射波的波至时间取值为0;取其中的最大值tXmax,为偏移距X上的切除值;把所有偏移距对应的tXmax值连接成线后获得折射波自动切除线;取地层的层数n=2,此时的地层模型为低降速带模型,采用浅层折射波法实现地震波波至的自动切除。本发明能准确剔除折射干扰能够保证取得较真实的分辨率
147 一种地震波衰减预测的方法及系统 CN201410635366.6 2014-11-12 CN104360383B 2017-03-22 吴国忱; 印兴耀; 吴建鲁; 宗兆云
申请提供了一种地震波衰减预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结合排和非排水条件下的学作用机制,计算饱和流体情况仅含微观尺度喷射流衰减机制的地震波衰减和频散;结合Biot弹性波动理论,计算饱和流体情况含微观尺度喷射流和宏观尺度Biot流衰减机制的纵横波衰减和频散;结合周期性层状斑饱和模型,计算非饱和流体情况仅含微观尺度喷射流和介观尺度局域流的地震波衰减和频散;结合特征单元的边界条件,计算非饱和流体情况含微观尺度喷射流、宏观尺度Biot流及介观尺度局域流的纵波衰减和频散;根据所述计算的各个衰减和频散结果进行地震波衰减预测。利用所述的这些地震波衰减和频散进行地震波衰减预测更加接近于真实值。
148 一种地震波透射衰减补偿方法及装置 CN201410662666.3 2014-11-19 CN104375188B 2017-02-08 蔡志东; 张庆红; 鲍磊英; 彭继新
申请提供一种地震波透射衰减补偿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垂直地震数据的垂直分量数据;基于纵波初至获取垂直地震数据的层速度;对所述垂直分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总能量衰减系数序列;将垂直分量数据从时间域转换为深度域的地震数据;获取深度域地震数据球面扩散衰减系数序列和地层吸收衰减系数序列;以总能量衰减系数除以所述球面扩散衰减序列与地层吸收衰减系数序列的乘积得到的结果作为地层透射系数,基于所述地层透射系数获取地震波透射衰减的能量补偿,对地震数据进行透射衰减补偿。利用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可以得到有效、可靠的地层透射衰减的能量补偿,利用所述地层透射系数对地震数据进行振幅恢复处理。
149 一种实现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方法 CN201310726137.0 2013-12-25 CN103699798B 2017-01-25 秦臻; 宋建勇; 马晓宇; 宋雪娟
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的方法,包括在波数域使用低阶有理分式有限差分算子逼近超高阶显式有限差分算子;计算所述低阶有理分式有限差分算子的系数;将有理分式有限差分算子进行分解,利用傅里叶变换将低阶有理分式有限差分算子从波数域变换到空间域;在空间域使用有理分式有限差分法分别计算不同方向上的空间二阶偏导数项;在时间方向上进行迭代实现地震波场的数值模拟。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使用低阶有理分式有限差分法来实现地震波数值模拟,提高了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150 盲源地震波场模拟方法及系统 CN201510268465.X 2015-05-22 CN106291664A 2017-01-04 张亚红; 陈国金; 曹辉; 吴永栓
公开了一种盲源地震波场模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设定震源数量和震源振幅并随机生成震源位置、震源激发时刻以及震源持续时间;基于所设定的震源振幅和随机生成的震源持续时间生成震源信号;以及基于所设定的震源数量以及所生成的震源位置和震源激发时刻,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对震源信号进行盲源地震波场模拟。
151 正交介质地震波场模拟频散压制方法 CN201610495951.X 2016-06-29 CN106154331A 2016-11-23 王兴谋; 李红梅; 魏文; 吴国忱; 王凡剑; 王树刚; 王红; 宫红波; 董娜
发明提供一种正交介质地震波场模拟频散压制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岩石物理理论和裂隙等效理论将裂隙物性参数转化为正交介质参数,为正交介质正演模拟提供模型;步骤2,根据地震波学理论结合裂隙介质刚度矩阵推导正交介质弹性波一阶速度‑应力方程;步骤3,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正交介质弹性波方程模拟地震波在裂隙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步骤4,利用最小二乘优化方法优化正交介质交错网格差分系数从而压制频散提高模拟精度;步骤5,进行模拟测试。该正交介质地震波场模拟频散压制方法推导更大频率范围内可以获得高精度模拟结果的差分系数,可以用于压制频散,当模型速度低或地震子波主频高时效果更为明显。
152 定向地震波延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CN201410252844.5 2014-06-09 CN103984007B 2016-07-13 姜弢; 葛利华; 徐学纯; 林君; 贾海青; 杨志超
发明涉及一种定向地震波延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建立勘探区域地下介质模型,通过模型计算,求得不同方向的定向地震数据,依据接收阵列内反射波能量最强和能量均衡分布相结合的原则,取得最优延时参数。有效地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定向地震波的延时参数优化选取问题,相比于传统的定向地震波形成方法,有效应用于强噪声环境下复杂地质条件的资源勘探,更好地提高地震勘探数据质量
153 一种基于孔内地震波的超前预报方法 CN201610178440.5 2016-03-25 CN105719433A 2016-06-29 刘振明; 王银; 郝明; 李志华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孔内地震波的超前预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将孔内激发探头和接收探头同步推至钻孔底部;⑵、用注装置向孔内注满水,并用橡皮塞封住孔口;⑶、采用孔内激发地震波和孔口激发地震波进行探测;⑷、数据处理解释及成果输出。本发明是一种新的超前预报手段,它能够借助孔内共偏移距地震记录的优点近距离、直观准确的探测到孔径周边一定范围的构造异常、能够近距离获取围岩的岩体特征;能够利用孔口共炮点激发获取的地震记录获取更为准确的纵波速度值;能够减少钻探容易漏报的现象;能够获取比其它地震超前预报方法更准确的速度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地给出隧道超前预报成果;预报成果为施工决策者决定是否增加钻孔数量、采用何种开挖方式提供有参考。
154 一种盲源地震波场的振幅规则化方法 CN201410477842.6 2014-09-18 CN105445790A 2016-03-30 曹辉; 陈国金; 吴永栓; 张亚红
发明提供了一种盲源地震波场的振幅规则化方法,属于地震勘探和开发领域。本方法包括:步骤一,读取测线实际地震道数据;步骤二,对所述测线实际地震道数据进行预处理,消除低频和高频噪声;步骤三,进行振幅规则化处理,得到振幅规则化后的盲源测线数据;步骤四,地震响应恢复与道集构建:将所述振幅规则化后的盲源测线数据作为地震响应恢复与道集构建的输入,进而恢复接收点问的地震响应,得到恢复结果;步骤五,判断所述恢复结果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则返回步骤三,如果满意,则终止程序。
155 基于地震波的地下入侵监测系统 CN201210238481.0 2012-07-10 CN103544791B 2016-01-20 彭苏萍; 梁喆; 郑晶
发明专利提供一种基于地震波的地下入侵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工作过程为:数据采集单元将地震波探测传感器拾取的震动信号记录下来,并通过通信控制单元上传到计算机单元。计算机单元对传输过来的震动信号的起始位置定位、趋势跟踪,然后进行分类、识别,最后在三维立体地图上显示,通过识别判断引起震动信号的类型若符合报警条件,报警单元报警。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地震波实现地上、地下入侵报警、入侵目标定位、入侵目标跟踪、入侵行为识别、入侵目标移动描述,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安防系统在地下出现入侵时存在监测盲区的问题,为安防领域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防范系统。
156 地震波形分类系统和方法 CN201380069352.6 2013-11-04 CN105008963A 2015-10-28 W.M.巴肖尔
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地震波形分类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可用来帮助分析员快速和准确地识别地震波形道的集合内的共通性和相互关系(其可与相似地质条件有关)。地质建模是已知的。诸如在针对可能的石油或油气含量的调查中的储层或者更一般的意义上来说的地质盆地之类的地表下领域的准确建模对于该领域的进行中的调查而言是关键的。
157 一种高精度地震波层速度反演方法 CN201110203589.1 2011-07-20 CN102890289B 2015-05-27 张固澜
发明是勘探数据处理的高精度地震波层速度反演方法,井下接收数据变换得到振幅谱,将高频振幅谱清零再反傅里叶变换,保留低频信号记录,拾取每道初至,在深度方向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F-K谱,将上行波对应的F-K谱清零,在波数方向和频率方向反傅里叶变换得到下行波,从每道的下行波中沿初至往后开一时窗,傅里叶变换得到每个频率的相位谱,求取相邻道中相同频率的相位谱之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相邻道初至差,相邻道的深度差除以初至差得到层速度。本发明具有很强抗随即干扰能,对激发子波和底层的吸收衰减情况适应能力强,不仅算法简单反演精度高。
158 一种地震波衰减预测的方法及系统 CN201410635366.6 2014-11-12 CN104360383A 2015-02-18 吴国忱; 印兴耀; 吴建鲁; 宗兆云
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波衰减预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结合排和非排水条件下的学作用机制,计算饱和流体情况仅含微观尺度喷射流衰减机制的地震波衰减和频散;结合Biot弹性波动理论,计算饱和流体情况含微观尺度喷射流和宏观尺度Biot流衰减机制的纵横波衰减和频散;结合周期性层状斑饱和模型,计算非饱和流体情况仅含微观尺度喷射流和介观尺度局域流的地震波衰减和频散;结合特征单元的边界条件,计算非饱和流体情况含微观尺度喷射流、宏观尺度Biot流及介观尺度局域流的纵波衰减和频散;根据所述计算的各个衰减和频散结果进行地震波衰减预测。利用所述的这些地震波衰减和频散进行地震波衰减预测更加接近于真实值。
159 一种确定地震波入射和振幅的方法 CN201010560519.7 2010-11-23 CN102478665B 2013-07-31 赵剑; 张红英; 詹世凡; 罗国安; 陈亚军
发明是物探技术中确定地震波入射和振幅的方法,采集地震数据并处理后取得保幅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求取入射角,得到炮检距对应入射角的反射波振幅强度值,以目标入射角度为中心左右小角度范围内,以角度的距离反比例为加权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强度;这样便将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转换为高质量的角道集,本发明可准确地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将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转换为高质量的角道集,为后续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地震反演和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分析提供了数据保障。
160 一种地震波场分离与去噪方法 CN201010118989.8 2010-03-05 CN102193107B 2013-05-08 沈鸿雁
一种地震波场分离与去噪的方法,步骤如下:第一步:将含有m道,每道有n个采样点的地震数据读取到二维数组F1中;第二步:将原始地震数据F1进行线性校正,得到L1;第三步:对经过线性校正后的地震信号L1进行奇异值分解;第四步:对对奇异值系列∑1进行处理,提取目标信号的奇异值∑2重构信号,得到L2;第五步:依据地震波速度和地震信号的时距规律,将重构后的信号L2进行线性时差反校正,得到F2,回到输入的数据域中;第六步:将线性反校正后的数据F2按输入时的地震数据格式输出,便完成了线性校正与奇异值分解联合实现地震波场分离与去噪,具有波场分离彻底的特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