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
一种锅炉燃烧室 |
CN201910611483.1 |
2019-07-08 |
CN110260298A |
2019-09-20 |
夏英志 |
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锅炉燃烧室,包括炉体,其中,所述炉体内设有上燃烧室和下燃烧室,所述上燃烧室与下燃烧室通过连通管相连接,所述下燃烧室侧面开设有送料口,所述下燃烧室底部设有漏板,所述漏板下方设有灰烬室,所述灰烬室侧壁开设有清灰口,所述下燃烧室外侧设有蒸汽室,所述蒸汽室侧壁上连通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蒸汽室顶端连通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向下延伸到灰烬室,所述蒸汽管在灰烬室内部分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孔,所述灰烬室连通有下进风管,所述下进风管通过上进风管与上燃烧室相连通,所述上燃烧室下端设有电子点火器,本发明实现了煤炭最大化的释放热量,节约了能源,在锅炉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162 |
椭圆形燃烧室 |
CN201811114837.3 |
2018-09-25 |
CN109578131A |
2019-04-05 |
D·安布拉扎斯; X·戈特罗; O·拉吉特; J·特罗斯特 |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燃烧室。燃烧室包括单个进气阀(2)、单个排气阀(3)、燃料喷射器(5)和两个火花塞(4)。根据本发明,燃烧室大致是椭圆(6)且燃烧室的部件布置如下:-各阀(2、3)位于椭圆(6)的长轴(8)的各端部处;-各火花塞(4)接近椭圆(6)的短轴(9)定位;-燃料喷射器(5)在进气阀(2)与火花塞(4)之间定位在椭圆(6)的周界上。 |
163 |
活塞燃烧室结构 |
CN201810381005.1 |
2018-04-25 |
CN108412603A |
2018-08-17 |
龚灵辉; 沈黎明 |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方案及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活塞燃烧室结构,包括上部的浅盆型燃烧室,下部的ω型燃烧室,两者通过喷油器位置和油线的位置相结合,浅盆型燃烧室以锥面β角度过渡到ω型燃烧室,ω型燃烧室孔口以锥面δ角度与浅盆型燃烧室衔接,之间的过渡区收口,喷油器油束中心距离活塞顶面的距离h控制在1.1mm-1.5mm。浅盆型燃烧室和ω燃烧室的巧妙结合,发挥了浅盆型燃烧室和ω燃烧室的优点和长处。本发明进入缸内的燃油和进入缸内的新鲜空气之间达到预期的混合效果和要求,以控制燃烧的速率和温度,达到控制氮氧化物和PM颗粒的排放量。 |
164 |
一种燃烧室结构 |
CN201610725851.1 |
2016-08-26 |
CN106089402A |
2016-11-09 |
温拾平; 李波; 刘勇; 马超; 杨芮; 赵昕; 卢川 |
本发明涉及汽油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室结构包括缸盖、进气门、活塞,在活塞的头部设有凹坑,进气门的盘部最外圈与缸盖的进气门座圈底孔之间设有间隙,凹坑与间隙匹配对应。在进气门座圈的靠进气侧约二分之一圈范围内设有间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结构能够形成良好的缸内气体运动,促进缸内油气混合,优化缸内燃烧,可在满足动力性能情况下有效的提升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 |
165 |
一种锅炉燃烧室 |
CN201610266760.6 |
2016-04-27 |
CN105782953A |
2016-07-20 |
高文权; 潘燕灵; 丁子君; 陈小梅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燃烧室,包括燃烧室本体、排烟管和搅拌装置,所述燃烧室本体由外壳和内胆组成,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主轴杆和搅拌齿,且搅拌装置两端分别贯穿燃烧室本体的内胆和外壳,所述搅拌装置一端与电动机输出端通过皮带相连,另一端与风机卡接,所述电动机和风机分别放置在与燃烧室本体的外壳两侧相连的两个置物台上,所述排烟管设置在燃烧室本体上端一侧且与内胆内部相连通,所述内胆下端设有炉箅,该种锅炉燃烧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搅拌装置的旋转和送风能够将燃烧室内的燃料打散和翻动,燃料燃烧的更加充分和快速,提高了锅炉的工作效率,节约了资源,同时减轻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
166 |
一种锅炉燃烧室 |
CN201511007172.2 |
2015-12-30 |
CN105627338A |
2016-06-01 |
黄仪经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炉篦由相互平行且与换热腔相连通的炉篦导水管组成,炉篦导水管下的炉体上至少设有两根与外部风机相连接的供氧管,供氧管与炉篦导水管呈垂直交叉状,供氧管朝向炉篦导水管方分向布有出气孔,炉篦导水管与供氧管间设有清灰卸渣框,炉篦导水管间设有与清灰卸渣框相连接的清灰卸渣齿,清灰卸渣框与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相连接,本发明一方面为炉篦导水管上正在燃烧的燃煤通气、供风、供氧,促进燃煤燃烧完全、彻底,另一方面使完全燃烧后的外层煤渣透过炉篦导水管弯曲部进入灰仓,具有清灰、供氧、输送燃煤、排渣等多种功效、提高燃烧室的热效率和燃煤的燃烧效率。 |
167 |
柴油机的燃烧室 |
CN201511019513.8 |
2015-12-30 |
CN105464833A |
2016-04-06 |
张锦; 谭贵荣; 吕昂; 陈彪; 苏怀林; 石峰; 邱良胜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的燃烧室,设置于活塞本体的顶面。所述燃烧室的下方为销孔,其中该燃烧室包括:喉口,其为设于所述燃烧室中部的环状弧形凸起,所述喉口沿所述销孔的轴线的缩口直径大于垂直所述销孔的轴线的缩口直径,两个方向上的缩口的圆周之间通过平滑弧形段过渡;底槽,其为设于所述燃烧室底部边缘的弧形槽;以及凸台,该凸台设于所述燃烧室底部的中央部位。该燃烧室保证可靠性的同时,能够保证性能需求。 |
168 |
一种垃圾燃烧室 |
CN201410447587.0 |
2014-09-04 |
CN105423310A |
2016-03-23 |
由玉泉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燃烧室,包括反应腔本体,及设置在反应腔本体内侧的燃烧腔;及设置在燃烧腔底部的预热腔,及与预热腔连接的单向进风管,及设置在单向进风管下方的排烟管;及设置在燃烧腔顶部,且与排烟管连接的出烟口;及安装于反应腔本体侧面,与燃烧腔连通的单向助燃加料枪;所述单向助燃加料枪连接外部的助燃剂存储装置。通过所设的预热器,可将风机输送进来的空气进行预热,可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性能,降低能量消耗,通过将排烟管内的废气与输入的空气再一次预热,在提高空气温度的同时,也减小了废气温度,废气输出再次通过冷凝器降温,达到室温后排放。 |
169 |
一种透平燃烧室 |
CN201410249724.X |
2014-05-30 |
CN105157060A |
2015-12-16 |
胡晋青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平燃烧室,是一种采用控温均燃技术的透平燃烧室,包括燃烧室外壳、耐火保温层、加热电阻、燃料混合气进口、加热电阻电源端和加热电阻接地端,其特殊之处是:在透平燃烧室内放置螺旋形状的加热电阻并且燃料混合气进口方向与加热电阻相垂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燃料混合气能够在透平燃烧室内均匀燃烧而且燃烧温度可控,以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 |
170 |
燃气透平燃烧室 |
CN201210069388.1 |
2012-03-15 |
CN102679396B |
2015-07-01 |
A.博彻; O.戴斯 |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透平燃烧室(1),该燃气透平燃烧室带有燃烧室内部结构和燃烧室壁(2),该燃烧器壁燃烧室壁具有基本上旋转对称的横截面,其中,在所述燃烧室壁(2)的背对所述燃烧室内部结构的侧面上,在所述燃烧室壁(2)的整个横截面环周上设置有波浪形的部件(3),该部件与燃烧室壁(2)一起构成多个单独的共振腔(5),并且其中,在所述燃烧室壁(2)中这样地构造有若干开口(4),使得每在燃烧室内部结构和一个共振腔(5)之间分别提供一个流体连接,并且,所述波浪形的部件(3)具有两个与燃烧室壁(2)连接的封闭环(6),以便密封所述共振腔(5)。 |
171 |
气体机的燃烧室 |
CN201410394481.9 |
2014-08-12 |
CN104153869A |
2014-11-19 |
陈彪; 吕昂; 张锦; 黄第云; 胡国强; 苏怀林; 闫博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机的燃烧室,该燃烧室设在活塞头部,该燃烧室包括:底面;侧壁,其相对于底面向外倾斜设置,侧壁由若干依次连接的导流壁构成,导流壁包括:径向直段,其首端向燃烧室的中心凸起;过渡直段,其首端与径向直段的尾端连接;圆弧段,其向内弯曲,圆弧段的首端与过渡直段的尾端连接;径向弧段,其首端与圆弧段的尾端连接,且径向弧段的尾端向燃烧室的中心凸起;其中导流壁的径向弧段的尾端与相邻导流壁的径向直段的首端采用圆弧连接进而形成径向凸起。该燃烧室可以组织合理的气流运动,优化燃烧湍流强度、燃烧火焰的传播速度,使发动机燃料得以充分的燃烧,降低排放污染,提高发动机排放等级。 |
172 |
活塞顶燃烧室 |
CN201310332019.1 |
2013-08-02 |
CN103437900A |
2013-12-11 |
谷长平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塞顶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轴向剖面主体为由一阶ω形燃烧室(1)和二阶ω形燃烧室(2)构成的双阶ω形,底部由两个圆弧段及与两圆弧段相切的直线段构成。本发明一种活塞顶燃烧室,通过合理地设计燃烧室各部分结构,使得燃烧室热损失与流动损失比较小,爆发压力增高,热负荷也比较小,可以满足低排放标准的要求。 |
173 |
驻涡柔和燃烧室 |
CN201110119971.4 |
2011-05-10 |
CN102777934A |
2012-11-14 |
张哲巅; 肖云汉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驻涡柔和燃烧室,涉及燃气轮机技术,位于燃气轮机压缩机和燃气轮机的透平之间,来自燃气轮机压缩机的空气进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的烟气进入燃气轮机透平。燃烧室由火焰筒、燃气导管及燃烧室外壳组成。火焰筒为带凹腔的筒形,在火焰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空气入口,燃料直接进入凹腔。通过合理设置凹腔,在凹腔中形成驻涡,从而形成驻涡燃烧室;通过合理分配进入凹腔的空气、燃料以及燃烧室主流方向的空气,使得驻涡燃烧室的凹腔中通过流动的掺混形成柔和燃烧的条件,实现柔和燃烧;通过凹腔中燃烧完的烟气与主流空气与燃料的混合使得主流也同样达到柔和燃烧的条件,形成柔和燃烧。本发明是一种低污染、低噪声的燃气轮机燃烧室。 |
174 |
燃烧室进气装置 |
CN201110308096.4 |
2011-10-12 |
CN102444461A |
2012-05-09 |
L.马格罗; D.麦卡罗尼 |
燃烧室进气装置。在燃烧室(40)进气装置中,其中第一进气管道(42)产生燃烧室内的基本上旋转流动(52),来自第二进气管道(52)的流动被分成两个分量;第一分量(54)是流入燃烧室(40)的轴向流动,而第二分量是旋转方向和第一管道中的流动相同的旋转流动(55)。第一和第二分量(54、55)由和燃烧室(40)邻近的第二进气管道(44)的支管(72、76)之间的连接区域的形状产生。 |
175 |
防结渣燃烧室 |
CN201010609839.7 |
2010-12-28 |
CN102121712A |
2011-07-13 |
朱宏锋; 王竹宏; 胡志雄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结渣燃烧室,包括:燃烧室本体,其进料端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燃烧室本体的出渣端的底面上设置有向着所述燃烧室的出渣口的方向旋转的排渣滚笼,该排渣滚笼为筒状结构,其筒壁上设置有进气孔;与所述进料端的底面上的进气孔和排渣滚笼上的进气孔均相通的进风室;设置在所述燃烧室本体的底面上的点火棒;输出轴与所述排渣滚笼的旋转轴连接的排渣电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结渣燃烧室解决了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出现的结渣问题。 |
176 |
透平机燃烧室 |
CN200710087904.2 |
2007-02-08 |
CN101016997B |
2010-08-18 |
弗洛里安·安德烈·弗朗索瓦·贝萨涅; 帕特里斯·安德烈·科马雷; 马里奥·塞萨尔·德苏泽; 迪迪埃·伊波利特·埃尔南德斯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平机燃烧室(10),其具有一次空气和掺混空气进气开口(52、54),所述开口通过冲压成形,并具有伸入燃烧室(10)内部的边缘(66),还具有应力缓解和/或减轻装置,其位于所述开口(52、54)的边缘上或靠近边缘的区域,所述装置包括,对于每个开口,在所述开口(52、54)的边缘(66)上,或环绕边缘的一部分具有一个、两个或三个槽。 |
177 |
对冲火焰燃烧室 |
CN200910093152.X |
2009-09-25 |
CN101694301A |
2010-04-14 |
林阳; 林宇震; 许全宏; 张弛; 刘高恩 |
一种对冲火焰燃烧室,燃烧室为单环腔结构,采用分级燃烧的概念设计,燃烧用气量全部由预燃级和主燃级供入,预燃级采用旋流稳定的扩散燃烧组织方式,主燃级采用预混预蒸发结合对冲火焰的燃烧组织方式。燃烧室主要由分流式扩压器、燃烧室外机匣、燃烧室内机匣、燃油喷嘴、头部预燃级、火焰筒外壁主燃级、火焰筒内壁主燃级、火焰筒外壁和火焰筒内壁组成。头部预燃级利用由预燃级旋流器组件进入燃烧室的旋流空气产生的低速回流区稳定火焰;主燃级分为火焰筒外壁主燃级和火焰筒内壁主燃级,由主燃级射入的均匀的油气混合气在火焰筒内相冲,从而形成对冲射流,在预燃级火焰的引燃下形成对冲火焰。本发明结构简单,在保证航空发动机正常工作状态的同时能有效的降低污染排放。 |
178 |
切向驻涡燃烧室 |
CN200610011905.4 |
2006-05-16 |
CN100443806C |
2008-12-17 |
林宇震; 张弛; 刘高恩; 许全宏 |
切向驻涡燃烧室采用全环形火焰筒结构,主要由内外机匣和位于其内的内外火焰筒构成,在外火焰筒沿周向安装有头部和主燃孔,主燃孔位于在头部下游位置,头部和主燃孔的中心线与圆周切线存在倾角;头部包括供油喷嘴和稳火管;内外掺混孔分别位于内外火焰筒燃烧室出口前的位置,保证其良好的出口温度分布;内外火焰筒的筒壁上开有多个冷却多斜孔,冷却多斜孔和主燃孔之间存在有偏角。本发明提高了液雾燃烧的燃烧效率,减小了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而且扩大燃烧室稳定工作范围。 |
179 |
透平机燃烧室 |
CN200710087904.2 |
2007-02-08 |
CN101016997A |
2007-08-15 |
弗洛里安·安德烈·弗朗索瓦·贝萨涅; 帕特里斯·安德烈·科马雷; 马里奥·塞萨尔·德苏泽; 迪迪埃·伊波利特·埃尔南德斯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平机燃烧室(10),其具有一次空气和掺混空气进气开口(52、54),所述开口通过冲压成形,并具有伸入燃烧室(10)内部的边缘(66),还具有应力缓解和/或减轻装置,其位于所述开口(52、54)的边缘上或靠近边缘的区域,所述装置包括,对于每个开口,在所述开口(52、54)的边缘(66)上,或环绕边缘的一部分具有一个、两个或三个槽。 |
180 |
燃气轮机燃烧室 |
CN03818892.9 |
2003-08-01 |
CN1318805C |
2007-05-30 |
彼得·蒂曼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燃烧室(4),其带有可用人孔盖(28)封闭的、作为进入燃烧室内腔(24)的入口的人孔(27)。该人孔(27)具有内冷却腔室(31),因而特别耐高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