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化学;冶金 / C07有机化学 / 杂环化合物 / 一种烟酰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烟酰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 CN201710577816.4 申请日 2017-07-15 公开(公告)号 CN107382848A 公开(公告)日 2017-11-24
申请人 河北蓝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明; 孟水强; 田鹏会; 侯建军;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烟酰胺化合物,其结构式为:式中R1和R2为F、Cl、Br、I、甲基、叔丁基、三氟甲基、卤代烷基、羟基、硝基、 氨 基、氰基、炔基、脒、肼基、磺酰基、巯基、酰肼或酰胺基、2-呋喃、2-噻吩中的一种,R1和R2相同或不同;式中R3为氢、硝基、氨基中的一种。本发明较其他应用广泛的杀虫效果好的烟酰胺类的化合物具有更高的活性。本发明的烟酰胺化合物还与其他 杀虫剂 没有交互抗性,起到多种作用,因此用途更加广泛。
权利要求

1.一种烟酰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式中R1和R2为F、Cl、Br、I、甲基、叔丁基、三氟甲基、卤代烷基、羟基、硝基、基、氰基、炔基、脒、肼基、磺酰基、巯基、酰肼或酰胺基、2-呋喃、2-噻吩中的一种,R1和R2相同或不同;式中R3为氢、硝基、氨基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烟酰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基R1为F、Cl、Br、I、甲基、叔丁基、三氟甲基、卤代烷基、羟基、硝基、氨基、氰基、炔基、脒、肼基、磺酰基、巯基、酰肼或酰胺基、2-呋喃、2-噻吩中的一种;取代基R2为F、Cl、Br、I、羟基、硝基、氨基、氰基、炔基、脒、肼基、磺酰基、巯基、酰肼或酰胺基中的一种;R3为氢、硝基、氨基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烟酰胺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酰胺化合物可来制备杀虫剂用于杀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烟酰胺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包括烟酰胺化合物、稀释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其中烟酰胺化合物占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为0.01%-
99.99%;所述稀释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包括二甲苯乙醇醋酸仲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烟酰胺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酰胺化合物可防治桃蚜、白粉虱、茶小绿叶蝉、跳甲、蓟、介壳虫。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烟酰胺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酰胺化合物还可以与杀菌剂线虫剂和其他杀虫剂混合使用,烟酰胺化合物与总重量比为1:1000-1000:
1,优选为1:200-20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烟酰胺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杀虫剂可以是甲拌磷、辛硫磷、久效磷、对磷、甲基对硫磷、敌敌畏、乐果等有机(硫代)磷酸盐,克百威、灭多威、残杀威等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氟啶脲、除虫脲、氟环脲、氯虫酰肼、烯虫酯、螺螨酯、螺虫乙酯等生长调节类杀虫剂,呋虫胺、噻虫胺、吡虫啉等烟类杀虫剂,阿维菌素等大环内酯类杀虫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杀菌剂为苯霜灵、甲霜灵、多果定、十三吗啉、三唑、三唑醇、氟菌唑、丙环唑、福美双、代森锌、代森锰、敌菌灵、灭锈胺、噻菌灵、波尔多液、乙酸、乐杀螨、咯菌腈、灭菌单、敌菌丹、烯酰吗啉、氟吗啉、百菌清、嘧菌腙中的一种或多种;杀线虫剂为卤代类、异硫氰酸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复合菌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烟酰胺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酰胺化合物占杀虫剂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为0.1%-9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烟酰胺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酰胺化合物与杀菌剂、杀线虫剂和其他杀虫剂混合使用时,烟酰胺化合物与总重量比为1:200-200:1。

说明书全文

一种烟酰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化学化工技术领域,涉及农药的制备,具体涉及一种烟酰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约4亿公顷。但是由于农作物病虫草害常年发生,每年需生产和使用农药约80万吨,农药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然而,化学农药的长期不合理使用,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弊端如环境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直接毒害、植物抗药性等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环境兼容性好、安全、低残留、经济的新型农药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0003] 烟酰胺类是近年来杀虫剂研究领域的热点,具有作用机制新颖、高效、与传统农药无交互抗性、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和对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发明提供一种烟酰胺类的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高、用量少、杀虫效果非常好的烟酰胺类化合物。
[0005]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烟酰胺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0006]
[0007] 式中R1和R2为F、Cl、Br、I、甲基、叔丁基、三氟甲基、卤代烷基、羟基、硝基、基、氰基、炔基、脒、肼基、磺酰基、巯基、酰肼或酰胺基、2-呋喃、2-噻吩中的一种,R1和R2相同或不同;式中R3为氢、硝基、氨基中的一种。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取代基R1为F、Cl、Br、I、甲基、叔丁基、三氟甲基、卤代烷基、羟基、硝基、氨基、氰基、炔基、脒、肼基、磺酰基、巯基、酰肼或酰胺基、2-呋喃、2-噻吩中的一种;取代基R2为F、Cl、Br、I、羟基、硝基、氨基、氰基、炔基、脒、肼基、磺酰基、巯基、酰肼或酰胺基中的一种;R3为氢、硝基、氨基中的一种。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烟酰胺化合物可来制备杀虫剂用于杀虫。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杀虫剂包括烟酰胺化合物、稀释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其中烟酰胺化合物占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为0.01%-99.99%;所述稀释剂和/或表面活性剂包括二甲苯乙醇醋酸仲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烟酰胺化合物可防治桃蚜、白粉虱、茶小绿叶蝉、跳甲、蓟、介壳虫。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烟酰胺化合物还可以与杀菌剂线虫剂和其他杀虫剂混合使用,烟酰胺化合物与总重量比为1:1000-1000:1,优选为1:200-200:1。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其他杀虫剂可以是甲拌磷、辛硫磷、久效磷、对磷、甲基对硫磷、敌敌畏、乐果等有机(硫代)磷酸盐,克百威、灭多威、残杀威等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氟啶脲、除虫脲、氟环脲、氯虫酰肼、烯虫酯、螺螨酯、螺虫乙酯等生长调节类杀虫剂,呋虫胺、噻虫胺、吡虫啉等烟类杀虫剂,阿维菌素等大环内酯类杀虫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杀菌剂为苯霜灵、甲霜灵、多果定、十三吗啉、三唑、三唑醇、氟菌唑、丙环唑、福美双、代森锌、代森锰、敌菌灵、灭锈胺、噻菌灵、波尔多液、乙酸、乐杀螨、咯菌腈、灭菌单、敌菌丹、烯酰吗啉、氟吗啉、百菌清、嘧菌腙中的一种或多种;杀线虫剂为卤代类、异硫氰酸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复合菌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烟酰胺化合物占杀虫剂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为0.1%-90%。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烟酰胺化合物与杀菌剂、杀线虫剂和其他杀虫剂混合使用时,烟酰胺化合物与总重量比为1:200-200:1。将上述物质混合可能产生潜在的协同作用,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广泛的杀虫作用和更省的使用方式。
[001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本发明化合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将所述烟酰胺化合物或含有其的组合物应用于害虫和/或其生存环境中。
[0017] 有益效果:
[0018] 本发明实施例的烟酰胺化合物活性高,从实施例9农药生测试验对照可以看出,较其他应用广泛的杀虫效果好的烟酰胺类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烟酰胺化合物的活性更高。
[0019] 本发明的烟酰胺化合物还与其他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起到多种作用,因此用途更加广泛。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化合物Ⅰ的HNMR图谱,其中1HNMR(400MHz,CDCl3)δ7.58(s,1H),6.17(s,1H),5.86(s,1H)。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实施例用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且以下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有任何限制。
[0022] 一种烟酰胺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0023]
[0024] 式中R1和R2为F、Cl、Br、I、甲基、叔丁基、三氟甲基、卤代烷基、羟基、硝基、氨基、氰基、炔基、脒、肼基、磺酰基、巯基、酰肼或酰胺基、2-呋喃、2-噻吩中的一种,R1和R2相同或不同;式中R3为氢、硝基、氨基中的一种。
[0025]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路线如下:
[0026] 路线一:当R1和R2为F、Cl、Br、I中的一种,R1和R2相同或不同;
[0027] 所述路线一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 A、搅拌状态下将氢氧化加入到烧瓶中,再缓慢加入甲醇溶液,搅拌冷却后形成氢氧化钾甲醇溶液,静置待用;
[0029] B、搅拌状态下将氰乙酰胺加入到四口瓶中,再加入甲醇溶液,搅拌加热回流,反应液由浑浊变透明后加入原料三氟乙酰乙酸乙酯,其中氰乙酰胺与三氟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比为1:0.5~1.5,保持回流状态下加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继续回流24h,待氰乙酰胺反应完全,得到回流溶液;
[0030] C、将回流溶液进行蒸馏,回收3/4甲醇后,剩余物中加入冷,冷却条件下,用稀盐酸调节PH=3-4,搅拌0.5h后,反应液过滤、滤饼用水洗,滤饼80℃烘干至恒重得到固体物I;
[0031] D、将步骤C所得的固体物I、含卤氧化剂和催化剂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升温回流,反应完全后改回流装置为蒸馏装置蒸出过量的溶剂,倒入水混合物中,析出固体,干燥得到固体物II,其中催化剂为四甲基氯化铵或四乙基氯化铵或四丁基溴化铵或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含卤氧化剂可以是三氯氧磷或三溴氧磷;;
[0032] E、将固体物II、浓硫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搅拌升温至90~100°反应1~5h,反应完毕后加入水中析出固体,过滤水洗,干燥得目标产物。
[0033]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中步骤D还可以是:将步骤C所得固体物I、三氟乙酸钾、DMF和催化剂,充氮气在140~145℃回流20h至反应完全,得到反应液;步骤E还可以是:将反应液用乙醚提取3次,用50mL KI饱和溶液洗涤,Na2S04干燥,蒸馏减压浓缩所得剩余物用95%乙醇重结晶,即得目标产物。
[0034] 路线二:当R1为甲基、叔丁基、异丙基、2-呋喃、2-噻吩中的一种,R2为F、Cl、Br、I中的一种;所述路线二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 a、搅拌状态下将氢氧化钾加入到烧瓶中,再缓慢加入甲醇溶液,搅拌冷却后形成氢氧化钾甲醇溶液,静置待用;
[0036] b、搅拌状态下将氰乙酰胺加入到四口瓶中,再加入甲醇溶液,搅拌加热回流,反应液由浑浊变透明后加入三氟双乙酰类化合物,保持回流状态下加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继续回流24h,待氰乙酰胺反应完全,得到回流溶液;
[0037] c、将回流溶液进行蒸馏,回收3/4甲醇后,剩余物中加入冷水,冷却条件下,用稀盐酸调节PH=3-4,搅拌0.5h后,反应液过滤、滤饼用水洗,滤饼80℃烘干至恒重得到固体物I;
[0038] d、将步骤c所得的固体物I、含卤氧化剂和催化剂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升温回流,反应完全后改回流装置为蒸馏装置蒸出过量的溶剂,倒入冰水混合物中,析出固体,干燥得到固体物II,其中催化剂为四甲基氯化铵或四乙基氯化铵或四丁基溴化铵或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含卤氧化剂可以是三氯氧磷或三溴氧磷;
[0039] e、将步骤d所得的固体物II加入到冰醋酸中,0-10度保温下滴加浓硝酸,反应完毕后加入水中析出固体,干燥后得到淡黄色固体III;
[0040] f、将步骤e固体物III、浓硫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搅拌升温至90~100°反应1~5h,反应完毕后加入水中析出固体,过滤水洗,干燥得固体IV;
[0041] g、将步骤f所得的固体物IV,粉,冰醋酸升温,反应后处理的目标产物。
[0042]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中步骤d-g还可以是:将固体物II、浓硫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搅拌升温至90~100°反应1~5h,反应完毕后加入水中析出固体,过滤水洗,干燥得目标产物。
[0043] 实施例1:2,6-二氯-4-(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制备
[0044] (1)中间体2,6-二羟基-3-氰基-4-(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
[0045] 取氢氧化钾29.8g(0.53mol)投入配有机械搅拌和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口瓶中缓慢加入100mL甲醇,搅拌冷却待用;将43.4g(0.52mol)氰乙酰胺投入配有机械搅拌、恒压滴液漏斗、干燥管和回流冷凝管的500mL四口瓶中,加入150mL甲醇,机械搅拌加热回流,反应液由浑浊变为淡黄色透明状后加入100g(0.54mol)三氟乙酰乙酸乙酯,保持回流状态下,缓慢滴加配置好的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加热回流反应24h,中控原料氰乙酰胺反应完全,改回流装置为蒸馏装置、甲醇回收3/4,剩余物加入冷水,冷却条件下,用稀盐酸调节PH=3-4,搅拌0.5h后,反应液过滤、滤饼用水洗,得到白色目标物2,6-二羟基-3-氰基-4-(三氟甲基)吡啶,80℃烘干至恒重得到84.5克,收率80.1%,hplc98%。
[0046] (2)中间体2,6-二氯-3-氰基-4-(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
[0047] 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6-二羟基-3-氰基-4-(三氟甲基)吡啶84.5克(414mmol)、三氯氧磷400克,催化剂35克,升温回流20h,中控原料反应完全,改回流装置为蒸馏装置蒸出过量的三氯氧磷,倒入冰水混合中,析出固体,干燥得类白色固体物质79.6g,收率79.78%。
[0048] (3)2,6-二氯-4-(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制备
[0049] 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6-二氯-3-氰基-4-(三氟甲基)吡啶79.6g(330mmol)、浓硫酸400克搅拌升温至100度反应1h,反应完毕后加入水中析出固体,过滤水洗,干燥得白色固体77克,收率90.09%。
[0050] 实施例2:2,6-二氟-4-(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制备
[0051] (1)中间体3-氰基-2,6-二氟-4-(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
[0052] 250ml四口瓶中加入2,6-二氯-3-氰基-4-(三氟甲基)吡啶53克,KF克35克,18冠醚10克,DMF250ml,升温至130度,保温3-5小时,反应完毕后加入水中析出黄色固体,干燥后的
30克,hplc92%,收率65.5%。
[0053] (2)2,6-二氟-4-(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制备
[0054] 250ml四口瓶中加入3-氰基-2,6-二氟-4-(三氟甲基)吡啶25克(120mmol),98%浓硫酸75克,升温至90-95度,保温3小时后降温加入水中,析出淡黄色固体,干燥后得23克,hplc93%,收率85%。
[0055] 实施例3:2,6-二溴-4-(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制备
[0056]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有将反应物三氯氧磷替换为三溴氧磷。
[0057] 实施例4:2,6-二羟基-4-(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制备
[0058] 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6-二羟基-3-氰基-4-(三氟甲基)吡啶7.4克(36.3mmol),5%氢氧化钠100ml,乙醇50ml,30%的双氧水50ml在80-90度回流6-8小时,反应完毕后用二氯乙烷萃取,浓缩得到固体6.85克,收率85%。
[0059] 实施例5:2,4,6-三-(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制备
[0060] 在50mL三口瓶中加入6.6g(20mmo1)2,6-二溴-4-(三氟甲基)烟酰胺,3.80g(25mmo1)三氟乙酸钾和20mL DMF,加入5.7g(30mmo1)碘化亚铜,充氮气在140~145℃回流20h,至TLC检测原料基本反应完全,用乙醚提取3次,用50mLKI饱和溶液洗涤,Na2S04干燥,蒸馏减压浓缩所得剩余物用95%乙醇重结晶,得1.97g结晶,产率30.2%,纯度91.0%。
[0061] 实施例6:2-氯-6-甲基-4-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制备
[0062]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将反应物三氟乙酰乙酸乙酯替换为三氟乙酰丙酮。
[0063] 实施例7:2-氯-6-甲基-5-硝基-4-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制备
[0064] (1)中间体2-羟基-6-甲基-5-硝基-4-三氟甲基烟腈的制备
[0065] 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冰醋酸50ml,6.06g(30mmo1)6-甲基-3-氰基-4-三氟甲基-2-羟基吡啶,降温至0度后,滴加60-65%硝酸100ml,滴加完毕后,保温5-10度反应5小时完毕后,加入水中析出淡黄色固体,干燥后得4.5g,产率60.7%,纯度93%。
[0066] (2)中间体2-氯-6-甲基-5-硝基-4-三氟甲基烟腈的制备
[0067]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中间体2,6-二氯-3-氰基-4-(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
[0068] (3)2-氯-6-甲基-5-硝基-4-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制备
[0069]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中2,6-二氯-4-(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制备。
[0070] 实施例8:2-氯-6-甲基-5-氨基-4-三氟甲基烟酰胺的制备
[0071] 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20克(75mmol)2-氯-6-甲基-5-硝基-4-三氟甲基烟酰胺,还原铁粉25克,冰醋酸300ml,升温至50-55度,反应3小时完毕后,过滤,滤饼用热的冰醋酸淋洗,加入水中降温后析出类白色固体,干燥后得14.3g,产率81%,纯度90%。
[0072] 实施例9:生物活性测定实验
[0073] 化合物I 2,6-二氯-4-(三氟甲基)烟酰胺结构:
[0074]
[0075] 化合物II啶虫脒结构:
[0076]
[0077] 化合物III氟啶虫酰胺结构:
[0078]
[0079] 一.化合物I针对蚜的室内活性测定试验报告
[0080] 摘要:瓜蚜(棉蚜)的寄主广泛,常常对瓜类、棉花、烟草等蔬菜和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温室的瓜类上瓜蚜可常年繁殖危害,以成虫和若虫取食瓜类嫩叶及生长点,使叶片及生长点卷缩,老叶受害后变黄。化学防治瓜蚜是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对瓜蚜种群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药液浸渍法测定了化合物I对瓜蚜的毒性,结果表明:在4ppm浓度下,24小时后啶虫脒的防效为60.45%,化合物I的校正防效达到94.18%,化合物I对瓜蚜的活性是啶虫脒的1.56倍。
[0081] 1材料与方法
[0082] 1.1供试昆虫瓜蚜A.gossypii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提供,采自北京市头沟碧琨蔬菜科技园区,寄主植物为甜瓜,在采蚜虫前2个月停止施用杀虫剂。
[0083] 1.2供试药剂
[0084] 98%化合物I原粉(河北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啶虫脒原粉acetamiprid(河北艾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用十万分之一天平分别称取0.1g化合物I、啶虫脒原粉,将化合物I、啶虫脒原粉用少量丙酮溶解,加入100mL水配成母液,再分别用0.1%Triton2X100的蒸馏水溶液稀释成4ppm,备用。设不含药剂的相应的有机溶剂处理做空白对照。
[0085] 1.3药液浸渍法测定:
[0086] 用1.5%琼脂营养液作为培养基,倒入直径为9cm培养皿中,高度1cm。挑选没有蚜虫的黄瓜叶片,剪成培养皿大小的圆片,分别在不同浓度的药液中浸泡10s,取出后在室内自然晾干,将带有杀虫剂的圆叶正面朝下贴在冷却后的培养基上待用。用毛笔挑取高龄若蚜或无翅成蚜接入制备好的带有杀虫剂的黄瓜圆叶培养皿中,每皿20头,用保鲜膜盖好,在膜上用昆虫针扎8~10个眼。将处理过的蚜虫置于培养箱内(温度25℃、相对湿度75%、光照L∶D为16∶8)饲养。24h后在解剖镜下检查死亡情况,对难以判断死活的蚜虫用昆虫针轻触虫体,无任何反应者为死亡。每处理4次重复。
[0087] 1.4数据处理
[0088] 统计各处理24h后蚜虫的数量变化,计算出各处理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如果对照组死亡率超过20%时,该试验重做。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
[0089] 2结果与分析
[0090] 用相同浓度的化合物I和啶虫脒分别处理瓜蚜,24h后蚜虫的死亡虫数、校正死亡率见表1。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浓度4ppm下,瓜蚜对化合物I和啶虫脒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室内生测试验数据表明化合物I对瓜蚜的防效显著好于啶虫脒的防效。
[0091] 表1室内药后24h化合物I和啶虫脒对瓜蚜毒杀效果
[0092]
[0093] 二.5%化合物I乳油防治白粉虱、桃蚜和茶小绿叶蝉三种半翅目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0094] 摘要:化合物I属于艾林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杀虫剂,为了探明其对白粉虱、桃蚜和茶小绿叶蝉三种半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于2017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化合物I乳油对桃蚜防治效果最好,33.3mg/L药后4、9d的防效都超过96%;其次是白粉虱,药后3-9d防效为74.55%-89.55%,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相对较差,3d后防效为
79.31%-92.4%;5%化合物I乳油对桃蚜和白粉虱的防效较好,推介使用浓度为33.3-
50mg/L,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建议和其他药剂复配。
[0095] 本试验旨在通过与其他药剂对白粉虱、桃蚜和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对比试验,探明验证其防治效果,筛选适宜的使用浓度,为其的发展和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0096] 1材料方法
[0097] 1.1供试试剂 5%化合物I乳油、啶虫脒5%乳油、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
[0098] 1.2试验地点、试验作物及防治靶标
[0099] 1.2.1河北省新乐市,黄桃树(三年生),桃蚜
[0100] 1.2.2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黄瓜(温室大棚),白粉虱试验
[0101] 1.2.3福建省漳州市,茶树,茶小绿叶蝉
[0102] 1.3试验方法
[0103] 1.3.1桃蚜 试验进行两次,每次选取3个小区喷药,均设5%化合物I乳油50mg/L、33.3mg/L、16.7mg/L、啶虫脒5%乳油300mg/L、200mg/L、100mg/L、以上均为有效成分。
[0104] 1.3.2白粉虱 试验进行两次,均设5化合物I乳油50mg/L、33.3mg/L、16.7mg/L、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50mg/L、33.3mg/L、16.7mg/L,以上均为有效成分。
[0105] 1.3.3茶小绿叶蝉 试验每个处理选取两个小区喷药,均设5化合物I乳油50mg/L、33.3mg/L、16.7mg/L、啶虫脒5%乳油200mg/L、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50mg/L、33.3mg/L、16.7mg/L,以上均为有效成分。
[0106] 1.4施药及调查方法
[0107] 1.4.1施药方式 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施药,喷药液量以树冠和内膛的叶面均有少量滴水为准。
[0108] 1.4.2调查方法
[0109] 桃蚜:调查药前和药后1、4、9d后每个处理选取的三个小区上桃蚜活体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0110] 白粉虱:调查药前和药后12、24、72h后标记叶片上白粉虱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白粉虱易迁飞,调查间隔时间尽量短。
[0111] 茶小绿叶蝉:调查药前和药后3、5、7d后选取的茶树下丛叶片上的活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0112] 1.5数据处理
[0113] 1.5.1计算公式
[0114]
[0115]
[0116] 式中:
[0117] PT——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0118] CK——空白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0119] 2结果与分析
[0120] 2.1桃蚜 试验结果(表一)表明,药后1d,5%化合物I乳油在浓度为50mg/L对桃蚜防治效果最高,两次试验防效分别为100%和91.16%,并且药后4、9d三种浓度处理的防治效果均超过了96%,显著高于啶虫脒5%乳油100mg/L9d后的防效(21.82%)。根据其他浓度9d后的防效看,对桃蚜的持续防效都很好。
[0121]
[0122]
[0123] 2.2白粉虱 试验结果(表二)表明,药后12h,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在浓度为50mg/L对白粉虱防治效果最好,为92.42%,但其在16.7mg/L和33.3mg/L时的防效(分别为
73.36%和75.69%),均低于5%化合物I乳油16.7mg/L和33.3mg/L的防效(分别为80.16%和86.24%);24、72h后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整体出现下滑,而5%化合物I乳油的防治效果整体表现上升。
[0124] 2.3茶小绿叶蝉 试验结果(表三)表明,药后3、5d,50mg/L的5%化合物I乳油的防治效果最好,3-5d三种制剂的防效都是上升的,7d后33.3mg/L的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开始减退,综合分析,三种浓度的5%化合物I乳油、200mg/L啶虫脒5%乳油和50mg/L和16.7mg/L的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没有显著差异,推荐几种制剂复配效果更佳。
[0125]
[0126]
[0127]
[0128]
[0129] 3结论与讨论
[0130] 3.1 5%化合物I对桃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由于桃蚜具有群集和迁移的特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的药剂对防治效果会更好,综合分析5%化合物I乳油对桃蚜的防治效果较好,建议使用浓度为33.3-50mg/L。
[0131] 3.2考虑到白粉虱在喷药时容易迁飞,选择持效期长的药剂最好,根据试验结果,5%化合物I在三天后的防效还在持续上升,并且防效稳定,由于试验作物是蔬菜类,可能对大剂量药剂产生药害,建议使用33.3mg/L就能得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0132] 3.3 5%化合物I在防治茶小绿叶蝉防效上与对比药剂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浓度在不同时间表现得防效有高有低,建议与其它防治药剂适量混配,以求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0133] 4小结与讨论
[0134] 化合物I和啶虫脒均属于同一大类农药,二者相同之处是均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具有低毒、对人畜安全、对鱼和天敌毒性低的特点,不同的是化合物I具有更好的内吸性、渗透性和更广的杀虫谱。田间试验表明:5%化合物I乳油1500-3000倍稀释下,防治桃蚜、白粉虱、茶小绿叶蝉、跳甲、蓟马、介壳虫方面效果优异。田间试验的结果与试验毒力测定结果基本吻合。化合物I作用机制独特,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品种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较好的防效,在生产中为减缓蚜虫抗药性产生的速度,建议在蔬菜一个生长季节中最多使用2~3次,并应与其它类型的药剂交替使用。
[0135] 通过对以上二组生测活性数据得知,本发明化合物的杀虫效果高于或相当对照药剂,而且杀虫非常迅速,20分钟后蚜虫出现死亡,即通过害虫表皮接触药剂,渗入虫体内而引起中毒死亡,与氟啶虫酰胺通过阻碍害虫吮吸作用,摄入药剂后停止吮吸,最后饥饿而死的机理不同。化合物I与氟啶虫酰胺和啶虫脒都没有交互抗性,由此可见本发明化合物具有优异的高效性和持效性。
[0136]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