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酸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申请号 CN200880023955.1 申请日 2008-06-12 公开(公告)号 CN101687753A 公开(公告)日 2010-03-31
申请人 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C·科布勒; M·哈特利; P·罗特; B·耶格尔; C·韦克贝克; K·胡特马赫尔;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制备α- 酮 酸 特别是α-酮甲硫 氨 酸及其衍 生物 的方法,以及硫醇在脂肪族 醛 或芳香族醛的极性反转中的用途。在所述方法中,a)醛与硫醇反应生成相应的二硫缩醛,和b)生成的二硫缩醛然后与亲电 试剂 在强 碱 存在下进行反应,并且 水 解 后生成α,α-(二硫代) 羧酸 和c)通 过酸 催化的 溶剂 解使α,α-(二硫代)羧酸反应生成α-酮酸或其衍生物,同时释放出硫醇。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通式(I)或(II)的α-酸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其中
R1是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18烷基、C5-C8环烷基、乙烯基、烯丙基、 C6-C10芳基-C1-C4亚烷基或C4-C9杂芳基-C1-C4亚烷基,其中R1是任选取代 的,
R2是-OR’”或-NR’R”,其中R’和R”相同或不同,并各自是氢原子或 者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6烷基,R’”是氢原子、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8 烷基、C5-C8环烷基、烯丙基或苯甲基,其中R’、R”和/或R’”中的烷基是 任选取代的,或者R’”是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或一价或二价的过渡 金属离子,
R3相同或不同,并且是氢原子、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8烷基、烯丙基 或苯甲基,其中烷基和/或苯甲基是任选取代的,或者两个R3基团一起是 C2-C8亚烷基并一起成环,或者两个R3和R’”基团共同属于通式-R3(CH-) R’”的C3-C8次烷基的一部分并且一起形成双环基团,
其中
a)R1CHO与相同或不同的式R4SH的硫醇反应生成相应的二硫缩 醛,其中R4是支链化的或直链的、任选取代的C1-C6烷基、C5-C8环烷基、 烯丙基或苯甲基,
b)生成的二硫缩醛与含羰基的亲电试剂在强碱存在下进行反应,并且 解后生成式(III)的α,α-(二硫代)羧酸或其衍生物

其中R5是氢原子或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6烷基,并且R4和R1基团 各自如前所定义,和
c)在至少1摩尔当量的水存在下,通过酸催化的溶剂解使式(III)的 α,α-(二硫代)羧酸或其衍生物转化生成通式(I)或(II)的α-酮酸或其衍生物,同 时释放式R4SH的硫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得的b)中去质子化所使用 的强碱的对应酸具有>20的pKa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中的去质子化在非质 子有机溶剂或液态超临界二或液中进行。
4.如权利要求1-3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80℃至100℃ 的温度下进行步骤b)。
5.如权利要求1-4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反应混合物中 分离出c)中释放出来的式R4SH的硫醇,然后将其回收并在a)中重复使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R4SH的硫醇是C1-C6烷 基硫醇,通过真空或通过引入惰性气体将其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7.如权利要求1-6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中使用的硫 醇是甲硫醇。
8.如权利要求1-7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水作为溶剂 进行c)中的酸催化的溶剂解。
9.如权利要求1-7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醇R’”OH 作为溶剂进行c)中的酸催化的溶剂解,其中R’”是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8 烷基、C5-C8环烷基、烯丙基或苯甲基,并且烷基是任选取代的。
10.如权利要求1-7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二醇 HO-R3-OH作为溶剂进行c)中的酸催化的溶剂解,其中R3是支链化的或直 链的、任选取代的C2-C8亚烷基。
11.如权利要求1-7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三醇 HOR3(CHOH)R’”OH作为溶剂进行c)中的酸催化的溶剂解,其中R3和R’” 一起属于通式为-R3(CH-)R’”的支链化或直链的、任选取代的C3-C8次烷基 的一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7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胺HNR’R” 作为溶剂进行c)中的酸催化的溶剂解,其中R’和R”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 自是氢原子或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6烷基,但R’和R”不能同时为氢原子。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a)中使用其 中R1是乙烯基或CH3SCH2CH2-的醛R1CHO。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I)的α- 酮酸是α-酮甲硫氨酸及其衍生物,其中R1是CH3SCH2CH2,以及在步骤a) 中,其中R1=CH3SCH2CH2-的醛R1CHO与甲硫醇反应。
15.如权利要求1-13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I)的α- 酮酸是α-酮甲硫氨酸及其衍生物,其中R1是乙烯基,以及在步骤a)中,加 入丙烯醛三倍量的甲硫醇。
16.式(IV)的中间体

其中
R1是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18烷基、C5-C8环烷基、乙烯基、烯丙基、 C6-C10芳基-C1-C4亚烷基或C4-C9杂芳基-C1-C4亚烷基,其中R1是任选取代 的,
R2是-OR’”或-NR’R”,其中R’和R”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是氢原子 或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6烷基,R’”是氢原子、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8 烷基、C5-C8环烷基、烯丙基或苯甲基,其中R’、R”和/或R’”中的烷基是 任选取代的,或者R’”是碱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或一价或二价的过渡 金属离子,
R4相同或不同,并且是支链化的或直链的、任选取代的C1-C6烷基、 C5-C8环烷基、烯丙基或苯甲基。
17.式R4-S-H的硫醇在脂肪族醛和/或芳香族醛的极反转中的用途,其 中R4是支链化的或直链的、任选取代的C1-C6烷基、C5-C8环烷基、烯丙基 或苯甲基。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制备α-酸特别是α-酮甲硫酸及其衍生物的方 法。

背景技术

α-酮酸是重要的产品并可特别用于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用于补充氨 基酸(Jungers et al.,Blood Purification 1988,6,299-314 and Clasen et al.,Med. Klin.1978,73,1403-1408)。
在文献中已经描述了多种合成α-酮酸的方法,包括使格氏试剂草酸 二烷基酯反应并随后使所得到的酯解生成游离的酸(Rambaud et al., Synthesis 1988,564 and Macritchie et al.,Tetrahedron:Asymmetry 1997,8, 3895)。酰氰的酸性催化水解同样可也生成α-酮酸(Nozaki et al.,Tetrahedron: Asymmetry 1993,4,2179)。Billek报导了制备一系列α-酮酸的方法。在该制 备方法中,在性反应条件下使亚烷基乙内酰脲水解(Billek,Monath.Chem. 1961,92,343-352)。
α-酮酸还可以由相应的与二通过极反转反应来制备。使醛经 受极反转的一种方法是形成环二噻烷,用强碱使环二噻烷去质子化可以形 成碳负离子。这种碳负离子随后可与二氧化碳反应。所述环二噻烷最终在 氧化条件下(例如用汞盐)裂解,从而生成所期望的α-酮酸。

根据Corey和Seebach的研究(Corey et al.,Angew.Chem.1965,77, 1134-1136和Seebach et al.,J.Org.Chem.1975,40,231-237),通常使用二硫 醇化物以合成环二硫缩醛(二噻烷)。这样做特别容易成功,其原因在于优先 形成环二噻烷,因为所形成的五元环或六元环具有高的热稳定性。用 二硫醇化物的环化在动力学上更优。然而,恰恰这种高稳定性却是非常不 利的,因为它使二噻烷环的裂解变得极端复杂,因此只有在化学上非常苛 刻的条件下才成功生成所期望的α-酮酸。通常用氧化法使二噻烷裂解 (Seebach,Synthesis 1969,17-36)。因此,不可能分离并重复利用二硫醇化物, 因为硫在分离中会被氧化然后与汞盐形成微溶的盐并沉淀。这种方法另一 缺点在于合适的二硫醇化物(例如,1,2-乙二硫醇或1,3-丙二硫醇)的成本高 且量少,而其需要大规模使用。这些问题使得上述极反转方法的工业用途 不具吸引力。
有文献描述了短链硫醇(例如,甲硫醇)与醛反应生成相应的硫缩醛的一 些示例(Trofimov et al.,J.Org.Chem.USSR 1972,8,2036和Rothstein et al.,J. Chem.Soc.1940,1563)。此外,也已知这些二硫缩醛可与各种各样的亲电试 剂一起用于极反转反应。然而,仅有一篇芳香族硫缩醛能成功地与CO2在 极反转反应中起反应的文献实例(Micetich et al.,Heterocycles 1985,23, 585-592)。
α-酮甲硫氨酸构成了一种特殊的α-酮酸,因为其是在有机体内D-甲硫 氨酸转化成L-甲硫氨酸的过程中作为中间体形成的。α-酮甲硫氨酸可以通 过众多合成路线获得,这在文献中已有记载。此外,根据文献,一些盐及 其他衍生物,例如酮甲硫氨酸酯,也是已知的。制备α-酮甲硫氨酸的方法 原则上可以分为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
a)生物化学合成:
Meister在L-氨基氧化酶催化下通过甲硫氨酸的氧化以77%的产率得到 了α-酮甲硫氨酸(Meister,J.Biol.Chem.1952,197,309)。在此之前,Waelsch 等人指出,存在于肝中的氨基氧化酶可以将甲硫氨酸转化成α-酮甲硫氨酸 (Waelsch et al.,J.Am.Chem.Soc.1938,61,2252)。
Mosbach等人同样也描述在L-氨基氧化酶催化下通过甲硫氨酸的氧化 制备α-酮甲硫氨酸的方法。在该制备方法中,使用了固定的Providencia sp. PCM 1298细胞(Mosbach et al.Enzyme Microb.Technol.1982,4,409)。
借助于生物系统制备α-酮甲硫氨酸或其衍生物的方法,不论是使用纯 化的酶或者整个细胞,其缺点在于,通常时空产率较低并且分离及产物纯 化工艺复杂。在使用高纯度酶的情况下,另一个因素是酶的研制、生产和 纯化非常昂贵和复杂,并且已经使用过的酶的重复利用通常是不可能的。
b)化学合成:
在1957年,Sakurai等人发表了制备α-酮甲硫氨酸的第一条化学合成路 线。作为关键步骤,用稀盐酸使α-甲草酰-γ-甲基巯基丙酸酯水解生成α-酮 甲硫氨酸(Sakurai et al.,J.Biochem.1957,44,9,557)。
几乎同时,Yamada等人在第一次尝试经由α-肟酯(其已经作为中间体形 成,但仅仅以较低的产率获得)制备α-酮甲硫氨酸之后,发表了相同的合成 路线(Chibata et al.,Bull.Agr.Chem.Soc.Japan 1957,21,336)。
Sakurai和Yamada公开的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形成了大量的盐,这使 得大规模推广变得不可能。此外,该合成路线不是原子经济性 (atom-economic),因为在合成步骤中一些分子作为二氧化碳被除去并因此失 去。这种合成路线的大规模推广也因此变得过于昂贵且不经济。
最近在专利申请WO 06-72711中发表了可以由丁二烯制备α-酮甲硫氨 酸。在此制备方法中,丁二烯被选择性氧化成不饱和的单环氧化物然后通 过与水的酸催化开环转化成相应的1,2-二醇。该1,2-二醇随后被氧化生成 α,β-不饱和α-酮酸,并且随后MeSH的1,4-加成生成α-酮甲硫氨酸。
该方法的缺点在于需要使用昂贵的丁二烯作为反应物。也许,将来丁 二烯的价格又将有较大的上涨,取决于原油的价格。WO 06-727211中描述 的方法的另一缺点是,现有的设备没有一个可用于生产甲硫氨酸或MHA, 因此必须为所述的每道独立工序建造新的生产设备。WO 06-72711中描述 的合成路线总是生成游离的α-酮甲硫氨酸,其不稳定且很难分离。
α-酮甲硫氨酸及其衍生物,例如其盐或酯,是特别重要的化合物,因 为它们可构成甲硫氨酸和甲硫氨酸羟基类似物(MHA)的替代物作为动物饲 料添加剂。
在1942年,Rudolph等人报道了α-酮甲硫氨酸的钠盐可用作D,L-甲硫 氨酸的替代物,而且其可促进幼鼠的发育(Rudolph et al.,J.Biol.Chem.1942, 145,210)。
已有多次表明α-酮甲硫氨酸可提供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生物合成 所需的硫(Sizer et al.,Poultry Sci.1964,44,673;Baker et al.,Poultry Sci.1975, 54,584 and Baker,J.Nutr.1976,106,1376)。
此外,Baker和Harter指出,与L-甲硫氨酸(100%)和MHA(53%)相比, α-酮甲硫氨酸在鸡的发育方面具有83%的相对生物效价(biological value) (Baker and Harter,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1977,156,201)。各种甲硫氨酸衍生物的相对生物效价,包括酮甲 硫氨酸的(与L-甲硫氨酸相比为90%),被Baker公开在“Utilization of Precursors for L-Amino Acids”的第39页。
WO 06-72711中描述了使用酮甲硫氨酸及其盐和酯和氨化物作为动物 饲料添加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更加环 境友好的、可大规模实行的制备酮酸特别是α-酮甲硫氨酸及其衍生物的方 法,所述α-酮甲硫氨酸及其衍生物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甲硫氨酸或MHA 的代替物。
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该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通式(I)或(II)的α-酮酸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其中
R1是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18烷基、C5-C8环烷基、乙烯基、烯丙基, C6-C10芳基-C1-C4亚烷基,优选苯甲基,或C4-C9杂芳基-C1-C4亚烷基,优 选4-咪唑基亚甲基或3-吲哚基亚甲基,其中R1是任选取代的,
R2是-OR”’或-NR’R”,其中R’和R”可以相同或不同,并各自是氢原 子或者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6烷基,和R”’是氢原子、支链化的或直链的 C1-C8烷基、C5-C8环烷基、烯丙基或苯甲基,其中R’、R”和/或R”’中的烷 基是任选取代的,或者R”’是碱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或一价或二价的 过渡金属离子,
R3相同或不同,并且为氢原子、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8烷基、烯丙基 或苯甲基,其中烷基和/或苯甲基是任选取代的,或者两个R3基团一同是 C2-C8亚烷基(alkanediyl)并一起成环,或者两个R3以及R”’基团共同属于通 式-R3(CH-)R”’的C3-C8次烷基(alkanetriyl)的一部分并且一起形成双环基团。
其中
a)醛R1CHO与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式R4SH的硫醇反应生成相应的二硫 缩醛,其中R4是支链化的或直链的、任选取代的C1-C6烷基、C5-C8环烷基、 烯丙基或苯甲基,
b)生成的二硫缩醛与含羰基的亲电试剂例如二氧化碳、光气、氯甲酸 酯、正甲酸酯或碳酸二烷基酯在强碱存在下进行反应并且水解后生成式(III) 的α,α-(二硫代)羧酸或其衍生物

其中R5可以是氢原子或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6烷基,并且R4和R1 基团各自如前所定义,和
c)在至少1摩尔当量的水存在下,通过酸催化的溶剂解使式(III)的 α,α-(二硫代)羧酸或其衍生物转化,同时释放式R4SH的硫醇,从而生成通 式(I)或(II)的α-酮酸或其衍生物。
R1中提及的基团可以任选被-SH、-SCH3、-COOH、-CONH2、-CHO、 胍基、-OH、-NR’R”或-SS-CH2-C(H)NH2-CO2H取代,其中R’和R”各自如 前所定义。
R1优选是乙烯基或支链化的或直链的、任选取代的C1-C8烷基,优选乙 烯基,或者支链化的或直链的、任选取代的C1-C4烷基,例如甲基、乙基、 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
R1最优选是乙烯基、正丙基或2-(甲硫基)乙基,特别是2-(甲硫基)乙基。
R2优选是-OR”’,其中R”’是氢原子或者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4烷基。
R3独立地优选为氢原子,支链化的或直链的、任选取代的C1-C4烷基, 特别是异丙基或异丁基,或者两个R3基团一起是C2-C4亚烷基并一起成环, 或者两个R3以及R”’基团一起属于通式-R3(CH-)R”’的C3-C6次烷基 (alkanetriyl)的一部分并且一起形成双环基团。
R4优选是甲基或乙基,特别是甲基。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最初形成非环状的二硫缩醛(步骤a)
在a)中获得的二硫缩醛在碱存在下与含羰基的亲电试剂通过极反转反 应转化成α,α-(二硫代)羧酸或其衍生物(步骤b),所述含羰基的亲电试剂例 如二氧化碳、光气、氯甲酸酯、正甲酸酯或碳酸二烷基酯。使用的亲电试 剂优选是二氧化碳,其可以以气态、固态(例如)或液态(以超临界形式 或作为溶剂)的形式使用。
对于b)中首先进行的去质子化,特别适用其对应酸具有>20的pKa值 的碱。此处优选的碱是烷基锂化合物,特别是正丁基锂和叔丁基锂,以及 金属氨化物和氢化物,特别是氨基钠和氢化钠,以及单独或与螯合配体(例 如冠醚)结合的金属氢氧化物或碳酸盐,优选与18-冠-6结合的氢氧化或 碳酸钾。
b)中使用上述碱的去质子化优选在非质子有机溶剂或超临界状态的二 氧化碳或液氨中进行。特别优选的是醚例如四氢呋喃,烷基亚砜例如DMSO 二甲亚砜,芳族化合物例如甲苯,脂肪族和环族的烷例如正己烷和环己 烷,以及烷基酰胺例如DMF。
所述反应有利的温度是-80℃至100℃,优选-30℃至25℃。
水溶液中的水解优选在1-14的PH范围内进行,优选在PH 1-4或PH 9-13的范围内进行。
通常,在-20℃至100℃优选0至30℃的温度下进行水解。
其后,在步骤c)中,使步骤b)中形成的α,α-(二硫代)羧酸或其衍生物进 行酸催化的溶剂解,同时释放硫醇或其盐,而在每种情况下取决于所使用 的溶剂的产物可以是例如,游离的α-酮酸和其盐、α-酮酯、α-酮酰胺、α- 酮酸的缩酮衍生物或α-酮酯的缩酮衍生物(参见路线图)。
应当理解,溶剂解是指α,α-(二硫代)羧酸与溶剂的反应,例如,水解(与 水的反应)。
溶剂解通常在酸催化下,于20-200℃优选50-150℃的温度下进行。 优选的催化剂是例如对甲苯磺酸、CF3SO3H,以及无机酸例如HCl或H2SO4, 或非亲核性的强有机酸
形成的式R4SH的硫醇可以通过真空、通过引入惰性气体或通过另一个 适用的分离过程(例如相分离、结晶、络合物形成法或沉淀法)从反应混合物 除去,并回收,由此随后可在极反转反应中重复使用。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在c)中酸催化的溶剂解中使用水作为溶剂。 在这种情况下,生成游离的式(I)的α-酮酸,其中R2=OR”’,R”’是氢原子 且R1如前所定义。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在c)中酸催化的溶剂解中使用醇R”’OH作 为溶剂,其中R”’是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8烷基、C5-C8环烷基、烯丙基 或苯甲基,并且烷基是可任选取代的。在这种情况下,生成式(I)的α-酮酯, 其中R2=OR”’,R”’如上文所定义且R1如前所定义。
在又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在c)中酸催化的溶剂解中使用二醇 HO-R3-OH作为溶剂,其中R3是支链化的或直链的、任选取代的C2-C8亚 烷基。在这种情况下,生成式(II)的环缩酮,其中R2=OR”’,其中R”’=H, R3如上文所定义且R1如前所定义。
在又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在c)中的酸催化的溶剂解中使用式 HOR(CHOH)R”’OH的三醇作为溶剂,其中R3和R”’一起属于通式为 -R3(CH-)R”’的支链化的或直链的、任选取代的C3-C8次烷基的一部分。在 这种情况下,生成式(II)的双环缩酮酯,其中R2=OR”’,R”’和R3各自如上 文所定义且R1如前所定义。
在又一具体实施方案中,在c)中的酸催化的溶剂解中使用胺HNR’R” 作为溶剂,其中R’和R”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自是氢原子或支链化的或直 链的C1-C6烷基,其中R’和R”不能同时为氢原子。在这种情况下,生成式 (I)的氨化物,其中R2=NR’R”且R’和R”各自如上文所定义
在本发明制备α-酮酸及其衍生物的方法中,a)中生成的二硫缩醛也可以 起保护基的作用,加入二氧化碳(b))以后,又可在酸存在下通过减压下的溶 剂解(c))或者通过引入惰性气体(例如氮气)将其除去。优点在于通过循环流 程可以回收并重复使用释放出的硫醇。
在α-酮甲硫氨酸的情况下,在a)中,使3-(甲硫基)丙醛(=3-甲基巯基丙 醛(MMP))与甲硫醇(MeSH)反应或者直接由丙烯醛通过加入三倍的甲硫醇 来制备二硫缩醛都是有利的。

Me=甲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以较高的产率制备α-酮酸或其衍 生物,这构成了极大的经济优势。
此外,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沿用现有的制备3-(甲硫基)丙醛的设备,即制 备丙烯醛和甲硫醇的设备,这与WO 06-72711中公开的方法形成鲜明的对 比。
本发明的方法还对环境有好,因为其优选使用二氧化碳作为C-1单元, 由此有助于气候保护(京都议定书)。
与WO 06-72711中公开的由丁二烯制备α-酮甲硫氨酸的方法相比,本 发明的方法具有高的灵活性,因为α-酮酸本身及其所有的衍生物例如酯、 缩酮等都可以直接制备得到。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式(IV)的中间体,

其中
R1是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18烷基、C5-C8环烷基、乙烯基、烯丙基、 C6-C10芳基-C1-C4亚烷基,优选苯甲基、或C4-C9杂芳基-C1-C4亚烷基,优 选4-咪唑基亚甲基或3-吲哚基亚甲基,其中R1是任选取代的,
R2是-OR”’或-NR’R”,其中R’和R”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自是氢原 子或支链化的或直链的C1-C6烷基,和R”’是氢原子、支链化的或直链的 C1-C8烷基、C5-C8环烷基、烯丙基或苯甲基,其中R’、R”和/或R”’中的烷 基是任选取代的,或者R”’是碱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或一价或二价的 过渡金属离子,
R4相同或不同,并可以是支链化的或直链的、任选取代的C1-C6烷基、 C5-C8环烷基、烯丙基或苯甲基。
优选其中R1是任选取代的C1-C4烷基特别是CH3SCH2CH2的本发明的 式(IV)的中间体。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式R4SH的硫醇在脂肪族醛和/或芳香族醛的极反转 中的用途,其中R4是支链化的或直链的、任选取代的C1-C6烷基、C5-C8环 烷基、烯丙基或苯甲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实施例1:
由3-(甲硫基)丙醛(1)制备1,1,3-三(甲硫基)丙烷(2)

Me=甲基
在0℃下用HCl(g)使3-(甲硫基)丙醛(1)(1.44mol、150g)饱和,然后在 0℃下于30分钟内直接逐滴加入到MeSH(6.25mol、300g)中。将反应混合 物加热至20℃并在20℃下搅拌24h。在减压下除去过量的MeSH之后, GC分析显示以下产物分布:91%的硫缩醛(2)和8%的3-(甲硫基)丙醛(1)。 为了进一步纯化,将该混合物溶于乙醚并用30%的焦亚硫酸钠(Na2S2O5)水 溶液洗涤。相分离后,用MgSO4干燥有机相。除去溶剂后,获得浅黄色油 状的硫缩醛(2)(168g,产率=64%,GC纯度=98%)。
1,1,3-三(甲硫基)丙烷(2)的1H NMR(500MHz,CDCl3):δ=2.01-2.05(m, 2H,CH2),2.11(s,9H,3×SCH3),2.71(t,3J=7.3Hz,2H,CH2),3.83(t,3J=7.3 Hz,1H,CH)
1,1,3-三(甲硫基)丙烷(2)的13C NMR(125.8MHz,CDCl3:δ=12.6(2× SCH3),15.5(SCH3),32.0(CH2),33.9(CH2),53.0(C(SCH3)2)
实例2:
由丙烯醛(3)制备1,1,3-三(甲硫基)丙烷(2)

在-78℃搅拌下,于15分钟内,将丙烯醛(3)(89mmol,5.0g)逐滴加入 到MeSH(358mmol,17.2g)中,所述MeSH已经在0℃下用HCl气体饱和。 将此混合物慢慢加热至20℃,然后在20℃下再搅拌24h。在减压下除去过 量的MeSH之后,将该混合物溶于乙醚并用30%的焦亚硫酸钠水溶液洗涤。 相分离后,用MgSO4干燥有机相。蒸镏(在1.2mbar 88℃)后,获得浅黄色 油状的纯的硫缩醛(2)(11.4g,产率=70%,GC纯度=98%)。NMR表征给出 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数据。
实施例3:
通过1,1,3-三(甲硫基)丙烷(2)与干冰(CO2)的极反转反应制备2,2,4-三 (甲硫基)丁酸(4)。

在三颈瓶中于保护气体氛围下,将1,1,3-三(甲硫基)丙烷(2)(3.65g,20 mmol)溶解于50ml的无水THF中。随后,在-20℃搅拌下,缓慢地逐滴加 入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14ml,1.6M)。在此过程中,溶液变成亮黄色。在 此温度下继续搅拌2h后,在-70℃下逐份加入预先在无水THF中洗涤过的 无水干冰(CO2,10g)。将所述反应溶液慢慢解冻至20℃,并加入10%的 KOH水溶液(80ml)。相分离后,用10%的KOH水溶液(2×50ml)洗涤有机 相。合并的KOH相用乙醚洗涤(3×30ml),然后在冷却的同时用浓HCl小心 地调整至PH=1。用乙醚萃取产物(3×50ml)。随后用Na2SO4干燥合并的醚 相,过滤后,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获得淡黄色油状的2,2,4-三(甲硫基)丁 酸(4)(4.3g,产率=95%),其静置后会缓慢地结晶。
2,2,4-三(甲硫基)丁酸(4)的1H NMR(500MHz,CDCl3):δ=2.12(s,6H,2 ×SCH3),2.14(s,3H,SCH3),2.22-2.26(m,2H,CH2),2.67-2.70(m,2H,CH2)
2,2,4-三(甲硫基)丁酸(4)的13C NMR(125.8MHz,CDCl3):δ=12.5(2× SCH3),15.6(C-5),29.7(C-3),34.6(C-4),63.5(C-2),175.3(CO2H)
实施例4:
由相应的α,α-(二甲硫基)羧酸(4)制备2,2,4-三(甲硫基)丁酸(5)。

将16.6g的2,2,4-三(甲硫基)丁酸(4)溶解于140ml H2O和35ml丙酮的 混合物中。随后,在20℃强烈搅拌下,缓慢地逐滴加入6.2g乙酸钙(93%) 和22ml H2O的溶液。很快就有白色固体沉淀析出,30分钟后将其滤出。 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用H2O洗涤两次,每次用200ml H2O,然后用200ml丙 酮和200ml乙醚洗涤,并在干燥箱中干燥。总共分离出17.7g 2,2,4-三(甲 硫基)丁酸钙(5)(M=490.8g/mol,产率=98%)。
2,2,4-三(甲硫基)丁酸钙(5)的1H NMR(500MHz,DMSO-D6):δ=1.93(s, 6H,2 SCH3),1.95-1.99(m,2H,CH2),2.05(s,3H,SCH3),2.52-2.55(m,2H, CH2)
实施例5:
通过1,1,3-三(甲硫基)丙烷(2)与气态CO2的极反转反应制备2,2,4-三(甲 硫基)丁酸(4)

在三颈瓶中于保护气体氛围下,将1,1,3-三(甲硫基)丙烷(2)(3.65g,20 mmol)溶解于50ml的无水THF中。随后,在-20℃搅拌下,缓慢地逐滴加 入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14ml,1.6M)中。在此过程中,溶液变成亮黄色。 在此温度下再持续搅拌2h后,在-70℃下30分钟内,经由玻璃料(frit)通入 气态干CO2。将所述反应溶液慢慢解冻直至达到20℃,在此温度加入10% 的KOH水溶液(80ml)。相分离后,用10%的KOH水溶液(2×50ml)洗涤有 机相。合并的KOH相用乙醚洗涤(3×30ml),然后在冷却的同时用浓HCl 小心地调整至PH 1。用乙醚(3×50ml)萃取产物。随后用Na2SO4干燥合并的 醚相,过滤后,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获得淡黄色油状的2,2,4-三(甲硫基) 丁酸(4)(4.1g,产率=90%),其静置后会缓慢地结晶。NMR表征给出与实施 例3中相同的数据。
实施例6:
在异丙醇存在下由2,2,4-三(甲硫基)丁酸(4)通过除去硫醇制备酮甲硫氨 酸异丙酯(6)

将0.1mol 2,2,4-三(甲硫基)丁酸(4)(22.6g)溶解于200ml甲苯和200ml 异丙醇的混合物中。随后,加入2.0当量的H2O(3.6ml)和一小刮刀(one spatula-tip)的对甲苯磺酸单水合物。将全部混合物加热至沸点并回流搅拌3 h。冷却后,加入150ml水并将混合物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用100ml的 乙醚。随后合并的醚相用稀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至中性,然后用硫酸镁干 燥。过滤后,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全部溶剂。得到淡黄色油状的酮甲硫氨酸 异丙酯(6)(14.5g,产率=76%)。
酮甲硫氨酸异丙酯(6)的1H NMR(500MHz,CDCl3):δ=1.35(d,3J= 6.3Hz,6H,2 CH3),2.14(s,3H,SCH3),2.79(t,3J=7.2Hz,2H,CH2),3.15(t, 3J=7.2Hz,2H,CH2),5.15(quint,3J=6.3Hz,1H,CH)
C8H14O3S(6)(M=190.26g/mol)的元素分析结果:C 50.50;H 7.43;S 16.85发现:C 50.66;H 7.57;S 16.52
实施例7:
在乙二醇存在下由2,2,4-三(甲硫基)丁酸(4)通过除去硫醇制备酮甲硫氨 酸乙二醇缩酮(7)

将0.1mol 2,2,4-三(甲硫基)丁酸(4)(22.6g)溶解于200ml乙二醇(1,2- 乙二醇)中。随后,加入1.1当量的H2O(1.8ml)和一小刮刀的对甲苯磺酸 单水合物。将全部混合物加热至50℃,并经由玻璃料(frit)往溶液通入稳定 的氮气流。4h后,往反应混合物加入300ml水并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用 100ml乙醚。用MgSO4干燥合并的醚相。过滤后,用旋转蒸发仪除去醚。 随后,往以缩酮形式保护的酯中加入100ml甲醇和100ml 2M NaOH溶液, 并使混合物在20℃下搅拌2h。此后,用浓HCl将溶液酸化至pH=1并 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用100ml的乙醚。随后用MgSO4干燥合并的醚相。 过滤后,除去醚并从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混合物中结晶出粗产物。得到 13.0g白色结晶固体(7)(产率=68%,M=192.23g/mol,熔点:74℃(结晶自二 氯甲烷/正己烷))。
2-(2-(甲硫基)乙基)-1,3-二氧戊环-2-羧酸(7)的1H NMR(500MHz, CDCl3):δ=2.11(s,3H,SCH3),2.24-2.28(m,2H,CH2),2.58-2.61(m,2H, CH2),4.07-4.14(m,4H,OCH2CH2O)
2-(2-(甲硫基)乙基)-1,3-二氧戊环-2-羧酸(7)的13C MR(125.8MHz, CDCl3):δ=15.5(SCH3),27.1(CH2),34.9(CH2),66.1(2 OCH2),105.9(C), 174.1(COO)
C7H12O4S(7)(M=192.24g/mol)的元素分析结果:C 43.74;H 6.29;S 16.68发现:C 43.80;H 6.25;S 16.61
实施例8:
在丙三醇存在下由α,α-(二烷硫基)丁酸(4)通过除去硫醇直接制备酮甲硫 氨酸缩酮酯(8a)/(8b)

将0.1mol 2,2,4-三(甲硫基)丁酸(4)(22.6g)溶解于100ml丙三醇(1,2,3- 丙三醇)中。随后,加入1.1当量的H2O(1.8ml)和一小刮刀的对甲苯磺酸单 水合物。将全部混合物加热至70℃并施加750mbar的真空。5.5h后,往 反应混合物中加入300ml水并和乙醚萃取三次,每次用100ml乙醚。用 MgSO4干燥合并的醚相。过滤后,用旋转蒸发仪除去醚,并从二氯甲烷和 正己烷的混合物中结晶出油状的粗产物((8a)∶(8b)的比=70∶30)。主产物(8a) 以无色针状的形式结晶出(9.2g,产率=45%,M=204.25g/mol,熔点:39.5℃ (结晶自二氯甲烷/正己烷))。
4-(2(甲硫基)乙基)-2,5,8-三氧双环[2.2.2]辛烷-3-酮(8a)的1H NMR (500MHz,CDCl3):δ=2.13(s,3H,SCH3),2.17-2.20(m,2H,CH2),2.65-2.68 (m,2H,CH2),4.12-4.13(m,4H,2 CH2),4.76(s,1H,CH)
4-(2(甲硫基)乙基)-2,5,8-三氧双环[2.2.2]辛烷-3-酮(8a)的13C NMR (125.8MHz,CDCl3):δ=15.4(SCH3),26.9(CH2),33.2(CH2),66.5(2 OCH2), 70.9(CH),92.9(C),166.2(COO)
C8H12O4S(8a)(M=204.25g/mol)的元素分析结果:C 47.04;H 5.92;S 15.70发现:C 47.21;H 5.93;S 15.69
实施例9:
1,1-二(甲硫基)丁烷(10)的制备

在0℃下用HCl(g)使10.0g的丁烷(9)(139mmol)饱和,然后在0℃ 下于25分钟内逐滴直接加入到MeSH(624mmol,30.0g)中。将反应混合物 加热至20℃并在20℃下搅拌17h。为了进一步纯化,将该混合物溶于乙 醚并用30%的焦亚硫酸钠水溶液洗涤。相分离后,用Na2SO4干燥有机相。 除去溶剂后,获得透明无色油状的硫缩醛(10)(17.3g,产率=83%,GC纯度 =98%)。其NMR数据与文献中的相同。
实施例10:
通过1,1-二(甲硫基)丁烷(10)与干冰(CO2)的极反转反应制备1,1-二(甲 硫基)戊酸(11)。

在氮气氛围下将1,1-二(甲硫基)丁烷(10)(1.26g)先加入25ml无水THF 中并冷却至-20℃。随后,在-20℃下于5分钟内逐滴加入11mmol 1.6M的 n-BuLi的正己烷溶液(7.0ml),并将混合物搅拌2h。在-78℃下将透明的浅 黄色反应溶液逐滴加入到15g干冰中并搅拌36h,在此过程中,将温度升 至20℃,过夜。随后,将反应混合物与40ml的10% KOH溶液混合,并分 离两相。有机相用KOH水溶液洗涤两次,每次用25ml 10% KOH水溶液, 合并的KOH相用甲基叔丁醚(MTBE)洗涤三次,每次用25ml的甲基叔丁 醚(MTBE)。然后用浓HCl(aq)酸化(pH 1)KOH相并用MTBE萃取四次,每 次使用25ml MTBE。随后用MgSO4干燥合并的醚相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 获得白色固体状的2,2-(二甲硫基)戊酸(11)(1.0g,产率=51.5%,熔点:85℃ (从氯仿、甲醇和乙酸的混合物重结晶))。
2,2-(二甲硫基)戊酸(11)的1H NMR(500MHz,CDCl3):δ=0.96(t,3J= 7.4Hz,3H,C5H3),1.50-1.60(m,2H,C4H2),1.88-1.94(m,2H,C3H2),2.10(s, 6H,2×SCH3),11.5(bs,1H,C1OOH)
2,2-(二甲硫基)戊酸(11)的13C NMR(125.8MHz,CDCl3):δ=12.5(2× SCH3),14.0(C-5),15.1(C-4),36.9(C-3),64.6(C-2),176.3(C-1)
实施例11:
在水和乙醇存在下由2,2-(二甲硫基)戊酸(11)通过除去硫醇制备2-氧代 戊酸乙酯(12)

将0.1mol 2,2-(二甲硫基)戊酸(11)(19.4g)溶解于150ml的甲苯中,并 与2.0当量的H2O(3.6ml)和一小刮刀的对甲苯磺酸单水合物混合。随后, 将混合物加热至沸点,并经由玻璃料(frit)往溶液通入氮气流。回流3h后, 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80℃,并与200ml的甲醇和另一小刮刀的对甲苯磺酸 单水合物混合。再回流3h后,将混合物冷却至20℃,加入200ml的水, 混合物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使用100ml的乙醚。随后用稀的碳酸氢钠溶 液将合并的醚相洗涤至中性,并用硫酸镁干燥。过滤后,用旋转蒸发仪除 去全部溶剂。得到浅黄色油状的2-氧代戊酸乙酯(12)(10.2g,产率=71%)。
2-氧代戊酸乙酯(12)的1H NMR(500MHz,CDCl3):δ=0.97(t,3J= 7.3Hz,3H,C5H3),1.37(t,3J=7.3Hz,3H,OCH2CH3),1.67(sext,3J=7.3Hz, 2H,C4H2),2.81(t,3J=7.3Hz,2H,C3H3),4.32(q,3J=7.3Hz,2H,OCH2CH3)
2-氧代戊酸乙酯(12)的13C NMR(125.8MHz,CDCl3):δ=13.5 (OCH2CH3),14.0(C-5),16.6(C-4),41.2(C-3),62.3(OCH2CH3),161.4(C-1), 194.7(C-2)
实施例12:
在水存在下由2,2-(二甲硫基)戊酸(11)通过除去硫醇制备2-氧代戊酸 (13)

将10.0mmol 2,2-(二甲硫基)戊酸(11)(19.4g)悬浮于30ml的发烟盐酸 (37%)中,并与一小刮刀的对甲苯磺酸单水合物混合。随后,将混合物加 热至沸点并搅拌5h。施加750mbar的真空。反应后,用100ml水稀释混 合物,并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使用80ml的乙醚。合并的有机相用碳酸 氢钠溶液洗涤三次,每次使用100ml的碳酸氢钠溶液。随后用浓盐酸将合 并的水相酸化至pH=1,并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使用100ml的乙醚。用 MgSO4干燥合并的醚相并过滤,在室温下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干燥。得到无 色油状的2-氧代戊酸(13)(0.72g,产率=62%)
2-氧代戊酸(13)的1H NMR(500MHz,DMSO-D6):δ=0.88(t,3J=7.4Hz, 3H,C5H3),1.53(sext,3J=7.4Hz,2H,C4H2),1.96(t,3J=7.4Hz,2H,C3H3), 13.5(bs,1H,COOH)
2-氧代戊酸(13)的13C NMR(125.8MHz,DMSO-D6):δ=13.64(C-5), 16.37(C-4),40.56(C-3),163.28(C-1),196.93(C-2)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