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唑类化合物、其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316295.2 申请日 2016-05-11 公开(公告)号 CN107365315A 公开(公告)日 2017-11-21
申请人 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发明人 裘鹏程; 张福利; 潘林玉; 余俊; 蒋敏; 王震宇;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吡唑类化合物、其晶型及其制备方法。该吡唑类化合物为二[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三 盐酸 盐一 水 合物。该二TM2002三盐酸盐一水合物及其晶型, 稳定性 好,在 原料药 和制剂生产保存过程中,有利于减少杂质的产生,提高产品的 质量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快捷,制备条件温和,收率稳定,适合大规模生产。
权利要求

1.一种吡唑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为二[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三盐酸盐一合物。
2.一种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盐酸盐的晶型Ⅲ,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型Ⅲ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的2θ特征吸收峰为:6.48±0.2、12.68±0.2、12.96±0.2、13.20±0.2、13.46±0.2、14.68±0.2、15.34±
0.2、16.16±0.2、16.77±0.2、18.33±0.2、19.24±0.2、19.61±0.2、21.17±0.2、21.41±
0.2、21.59±0.2、23.12±0.2、23.60±0.2、24.21±0.2、25.90±0.2、26.50±0.2、27.25±
0.2、28.39±0.2、29.16±0.2、29.68±0.2、30.61±0.2、31.05±0.2、31.55±0.2、32.12±
0.2、32.64±0.2、33.58±0.2、34.83±0.2、36.03±0.2和36.72±0.2;
所述晶型Ⅲ为二[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三盐酸盐一水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型Ⅲ,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型Ⅲ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所述晶型Ⅲ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较佳地基本上如图7所示。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晶型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晶型Ⅲ为单晶,所述晶型Ⅲ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 α
=106.70°,β=102.35°,γ=99.08°,晶胞体积 晶胞内不对称单位数Z=2,晶体密度为1.430g/cm3。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晶型Ⅲ,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型Ⅲ的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在
144~145℃以及224~225℃处有吸热峰;
和/或,所述晶型Ⅲ的红外光谱至少在3038.7cm-1,2652.3cm-1,1546.4cm-1,1419.8cm-1,
1305.6cm-1,1038.5cm-1和701.7cm-1处有吸收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晶型Ⅲ,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型Ⅱ的差示扫描量热法图基本上如图8所示;
和/或,所述晶型Ⅱ的红外光谱基本上如图9所示。
7.一种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盐酸盐的晶型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将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溶解于溶剂中,冷却析晶,即得;所述溶剂包含盐酸和水;所述析晶的初始温度在40℃以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中,所述盐酸的浓度为1~
11mol/L,较佳地为6~9mol/L;
和/或,所述溶剂中还含有醇和/或乙酸乙酯;所述醇较佳地为甲醇、乙醇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醇的体积浓度较佳地为20%~90%,更佳地为33%~65%;所述乙酸乙酯的体积浓度较佳地为20%~80%,更佳地为50%~71%。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溶解于溶剂”之后,加入活性炭,在“冷却析晶”前滤除所述活性炭;
和/或,所述溶解的温度为40~100℃;
和/或,所述冷却析晶的目标温度为0~40℃,较佳地为0~10℃;
和/或,所述析晶的初始温度为15~40℃;
和/或,在所述冷却析晶后,进行过滤和/或干燥的操作;所述干燥的温度较佳地为30~
50℃。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析晶前,加入晶种Ⅲ,所述晶种Ⅲ为经XRPD检测确定为晶型Ⅲ的固体颗粒。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吡唑类化合物、其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吡唑类化合物、其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盐酸盐(下文简称TM2002盐酸盐),是一种蛋白修饰生成抑制剂,其结构式如1所示:
[0003]
[0004] TM2002盐酸盐作为蛋白修饰物生成抑制剂,没有其他的蛋白修饰物生成抑制剂(如依达拉奉)的副作用(如维生素B6缺乏症),同时对肾起到保护作用。
[0005] 众所周知,晶型对原料药及制剂的稳定性,溶解性影响十分重要,但TM2002盐酸盐的晶型目前未见有相关文献报道。在专利文献WO2005054205中,采用甲醇和2N盐酸甲醇结晶,并加乙醇浓缩,得结晶性的TM2002盐酸盐粉末,但未报道其XRPD数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吡唑类化合物、其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即是提供了一种二TM2002三盐酸盐一合物,其晶型及其制备方法。该二TM2002三盐酸盐一水合物及其晶型,稳定性较好,在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保存过程中,有利于减少杂质的产生,提高产品的质量。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快捷,制备条件温和,收率稳定,适合大规模生产。
[0007] 本发明人在研究化合物TM2002盐酸盐的过程中发现,当用甲醇与盐酸甲醇溶液(即WO2005054205中的结晶条件),乙醇与盐酸,或者异丙醇与盐酸对TM2002进行结晶时,所得晶型相同(下文简称晶型Ⅰ),其X-射线粉末衍射图的2θ特征吸收峰、晶面间距和相对强度如下表1所示:
[0008] 表1
[0009]
[0010]
[0011] 该晶型Ⅰ的详细测试分析表明,该晶型Ⅰ为TM2002的一盐酸盐。
[0012] 本发明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TM2002盐酸盐的新晶型(下文简称晶型Ⅲ)。相较于晶型Ⅰ而言,晶型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尤其是高温稳定性,在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保存过程中,有利于减少杂质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
[0013]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1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吡唑类化合物,其为二[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三盐酸盐一水合物。
[0015] 该吡唑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2所示:
[0016]
[001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盐酸盐的晶型Ⅲ,所述晶型Ⅲ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的2θ特征吸收峰为:6.48±0.2、12.68±0.2、12.96±0.2、13.20±0.2、13.46±0.2、14.68±0.2、15.34±0.2、16.16±0.2、16.77±0.2、18.33±0.2、19.24±0.2、19.61±0.2、21.17±0.2、21.41±
0.2、21.59±0.2、23.12±0.2、23.60±0.2、24.21±0.2、25.90±0.2、26.50±0.2、27.25±
0.2、28.39±0.2、29.16±0.2、29.68±0.2、30.61±0.2、31.05±0.2、31.55±0.2、32.12±
0.2、32.64±0.2、33.58±0.2、34.83±0.2、36.03±0.2和36.72±0.2;
[0018] 所述晶型Ⅲ为二[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三盐酸盐一水合物。
[0019] 较佳地,所述晶型Ⅲ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的数据如下表2所示:
[0020] 表2
[0021]
[0022]
[0023]
[0024] 更佳地,所述晶型Ⅲ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基本上如图7所示。
[0025]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晶型Ⅲ为单晶,所述晶型Ⅲ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 α=106.70°,β=102.35°,γ=99.08°,晶胞体积 晶胞内不对称单位数Z=2,晶体密度
1.430g/cm3。
[0026] 本发明中,较佳地,所述晶型Ⅲ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检测在144~145℃以及224~225℃处有吸热峰。更佳地,所述晶型Ⅲ的DSC图基本上如图8所示。
[0027] 本发明中,所述晶型Ⅲ的红外光谱至少在3038.7cm-1,2652.3cm-1,1546.4cm-1,1419.8cm-1,1305.6cm-1,1038.5cm-1和701.7cm-1处有吸收峰。更佳地,所述晶型Ⅲ的红外光谱基本上如图9所示。
[002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盐酸盐的晶型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将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溶解于溶剂中,冷却析晶,即得;所述溶剂包含盐酸和水;所述析晶的初始温度在40℃以下。
[0029] 其中,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又称为TM2002。
[0030] 其中,所述溶剂中,除了盐酸和水以外,还可以含有醇和/或乙酸乙酯。所述醇可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醇,较佳地为甲醇、乙醇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1] 所述溶剂中,所述盐酸的浓度较佳地为1~11mol/L,更佳地为6~9mol/L。
[0032] 所述溶剂中,所述醇的体积浓度较佳地为20%~90%,更佳地为33%~65%。
[0033] 所述溶剂中,所述乙酸乙酯的体积浓度较佳地为20%~80%,更佳地为50%~71%。
[0034] 按本领域常识,可以在“溶解于溶剂”之后,加入活性炭以除热源,在“冷却析晶”前滤除所述活性炭即可。
[0035] 其中,所述溶解的方法和条件可为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和条件,所述溶解的温度较佳地为40~100℃。
[0036] 其中,所述冷却析晶的方法和条件可为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和条件,所述冷却析晶的目标温度较佳地为0~40℃,更佳地为0~10℃。所述析晶的初始温度较佳地为15~40℃。
[0037] 本发明中,在所述冷却析晶后,还可以进行过滤和/或干燥的操作。所述过滤和/或干燥的方法和条件均可为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和条件,所述干燥的温度较佳地为30~50℃。
[0038]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冷却析晶前,加入晶种Ⅲ。所述晶种Ⅲ为经XRPD检测确定为晶型Ⅲ的固体颗粒。
[003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吡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同前述的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盐酸盐的晶型Ⅱ的制备方法。其优选的操作条件也同前所述。所制得的即为二[1-(5-羟基-3-甲基-1-苯基-1H-吡唑-4-基)-6-甲基-1,3-二氢呋喃并[3,4-c]吡啶-7-醇]三盐酸盐一水合物。
[0040]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0041]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0042] 本发明中,所述X-射线粉末衍射图是使用Bruker D8ADVANCE型粉末X射线衍射仪采集,在40kV/40mA(管压/管流)的测试条件下,用Cu靶的Kα谱线下测定的,2θ值范围从3度至45度,以0.02°/步长从3°到45°连续扫描,扫描速度8.0°/min,可重现范围2θ±0.20°(优选2θ±0.10°)。
[0043] 本发明中,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NETZSCH DSC 204F1上采集,坩埚类型:坩埚(针刺穿孔),吹扫气:高纯氮;20mL/min,保护气:高纯氮;60mL/min,升温速度:10℃/min。
[0044] 本发明中,红外测试仪器为NICOLET 670-FTIR,采用溴化压片。
[0045] 本发明中,所述的室温温度为本领域常规的室温温度,一般为10~30℃。
[0046]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47] 本发明的TM2002盐酸盐晶型Ⅲ的稳定性较好,尤其是高温稳定性好,在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保存过程中,有利于减少杂质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快捷,制备条件温和,收率稳定,适合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
[0048] 图1为对比实施例1的TM2002盐酸盐晶型Ⅰ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0049] 图2为对比实施例1的TM2002盐酸盐晶型Ⅰ的DSC图。
[0050] 图3为对比实施例1的TM2002盐酸盐晶型Ⅰ的IR图。
[0051] 图4为对比实施例1的TM2002盐酸盐晶型Ⅰ的TGA图。
[0052] 图5为对比实施例2的单晶Ⅰ的分子立体结构投影图。
[0053] 图6为对比实施例2的单晶Ⅰ的晶胞堆积投影图。
[0054] 图7为实施例1的TM2002盐酸盐晶型Ⅲ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0055] 图8为实施例1的TM2002盐酸盐晶型Ⅲ的DSC图。
[0056] 图9为实施例1的TM2002盐酸盐晶型Ⅲ的IR图。
[0057] 图10为实施例1的TM2002盐酸盐晶型Ⅲ的TGA图。
[0058] 图11为实施例2的单晶Ⅲ的分子立体结构投影图。
[0059] 图12为实施例2的单晶Ⅲ的晶胞堆积投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0061] 下述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0062] X-射线粉末衍射图是使用Bruker D8ADVANCE型粉末X射线衍射仪采集,在40kV/40mA(管压/管流)的测试条件下,用Cu靶的Kα谱线下测定的,2θ值范围从3度至45度,以
0.02°/步长从3°到45°连续扫描,扫描速度8.0°/min,可重现范围2θ±0.20°(优选2θ±
0.10°)。
[006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NETZSCH DSC 204F1上采集,坩埚类型:铝坩埚(针刺穿孔),吹扫气:高纯氮;20mL/min,保护气:高纯氮;60mL/min,升温速度:10℃/min。
[0064] 红外测试仪器为NICOLET 670-FTIR,采用溴化钾压片。
[0065] 热重分析仪器为NETZSCH TG 209F1上采集,坩埚类型:化铝坩埚,吹扫气:高纯氮;20mL/min,保护气:高纯氮;10mL/min,升温速度:10℃/min。
[0066] 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浓盐酸的浓度为12mol/L。
[0067] 对比实施例1
[0068] 按WO2005054205方法制备TM2002盐酸盐。将其记为晶体Ⅰ,对应晶型为晶型Ⅰ。
[0069] 具体方法如下:将TM2002粗品(5g)加2mol/L的盐酸甲醇溶液(15ml),加甲醇(250ml),加热至全溶,减压浓缩,浓缩至结晶开始时,加入乙醇(100ml),替换溶剂并浓缩,重复操作2次,浓缩至约50ml,冷却放置箱(4℃)过夜,过滤,乙醇洗滤饼,烘干得TM2002盐酸盐4.5g,纯度98.6%。该晶体Ⅰ的粉末X-衍射图谱如图1所示,具体数据见下表3。该晶体Ⅰ的DSC、IR和TGA测试结果分别如图2、图3和图4所示。
[0070] 表3
[0071]
[0072]
[0073]
[0074] 对比实施例2
[0075] 按文献方法制得的晶体Ⅰ进行单晶培养,获得单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76] 将TM2002粗品1g加4mol/L的氯化氢甲醇溶液(5ml),加甲醇(30ml),加热至全部溶解,加乙醇(30ml),室温静置过夜析出固体,取粒状晶体即为晶型Ⅰ的单晶,记作单晶Ⅰ。
[0077] 将获得的单晶Ⅰ进行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如下:
[0078] 一衍射实验
[0079] 本晶体呈无色透明柱状,衍射实验用晶体大小为0.11×0.13×0.19mm,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7.0972(14),b=9.6880(19), α=104.89(3)°,β=97.70(3)°,γ=96.80(3)°,晶胞体积 晶胞内不对称单位数Z=2。
[0080] 用Bruker SMART APEX-II衍射仪收集衍射强度数据,CuKα辐射石墨单色器,单导管直径ф=0.50mm,晶体与CCD探测器距离d=60.3mm,管压40kV,管流30mA,扫描方式:扫描,收集总衍射点数为10621个,独立衍射点数为3734个,可观察点数(|F|2≥2σ|F|2)为
2596个。
[0081] 二结构解析
[0082] 采用直接法(Shelxs97)解析晶体结构,从E图上获得全部25个非氢原子位置,使用最小二乘法修正结构参数和判别原子种类,使用几何计算法和差值Fourier法获得全部氢原子位置,最终可靠因子R1=0.0468,wR2=0.1288(w=1/σ|F|2),S=1.026。最终确定化学计量式为C18H17N3O3·HCl,计算分子量为359.80,计算晶体密度1.456g/cm3。
[0083] 该单晶Ⅰ的分子相对构型图对应式1化合物,图5为该单晶Ⅰ的分子立体结构投影图,图6为单晶Ⅰ沿a轴方向的晶胞堆积投影图,表4为非氢原子的原子坐标参数值。
[0084] 表4
[0085]
[0086]
[0087] 结果表明:晶态下分子排列属第二类空间群,故样品应不具有旋光活性,可确定晶体中化合物的相对构型如式1所示。晶态下分子间存在氢键联系,分子以范德华和氢键维系其在空间的稳定排列。
[0088] 实施例1
[0089] 将TM2002粗品1g溶于6mol/L的盐酸水溶液(20mL)中,加热至90℃使TM2002粗品全部溶解,加入0.2g活性炭,回流15min,趁热过滤,滤液冷却析出固体,析晶的初始温度为35℃,0~5℃冰水浴保温1.5h,过滤,于50℃下烘干得TM2002盐酸盐0.6g。经检测,纯度﹥99.0%,收率60%。
[0090] 本实施例中,产物的MS和NMR数据均如下所示:
[0091] EMS-MS m/z:324.1[M+H]+。
[0092] 1H-NMR(400MHz,CDCl3+CF3COOH)δ:2.35(s,3H,CH3),2.68(s,3H,CH3),5.32-5.43(m,2H,CH2),6.64(s,1H,CH),7.26-7.51(m,7H),8.10(s,1H)。
[0093] 经XRPD和DSC测试,测试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具体XRPD数据见表5。将实施例1所制得的TM2002盐酸盐记为晶体Ⅲ,对应晶型为晶型Ⅲ。该晶体Ⅲ的IR和TGA测试结果分别如图9和图10所示。
[0094] 表5
[0095]
[0096]
[0097]
[0098] 实施例2
[0099] 对晶体Ⅲ进行单晶培养,获得单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100] 将TM2002粗品1g溶于6ml浓盐酸、2mL水和4mL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加热至80℃使TM2002粗品全部溶解,冷却至35℃加入晶种Ⅲ,室温静置过夜析出固体,取粒状晶体即为本发明晶体的单晶,其经XRPD测定为晶型Ⅲ,记作单晶Ⅲ。
[0101] 将获得的单晶Ⅲ进行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如下:
[0102] 一衍射实验
[0103] 本发明晶体呈无色透明状,衍射实验用晶体大小为0.20×0.23×0.31mm,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9.4217(19),b=14.1143(3), α=106.70(3),β=102.35(3),γ=99.08(3)°,晶胞体积 晶胞内不对称单位
数Z=2。
[0104] 用Bruker SMART APEX-II衍射仪收集衍射强度数据,CuKα辐射,石墨单色器,单导管直径ф=0.50mm,晶体与CCD探测器距离d=60.3mm,管压40kV,管流30mA,扫描方式:扫描,收集总衍射点数为21719个,独立衍射点数为8037个,可观察点数(|F|2≥2σ|F|2)为
6584个。
[0105] 二结构解析
[0106] 采用直接法(Shelxs97)解析晶体结构,从E图上获得全部52个非氢原子位置,使用最小二乘法修正结构参数和判别原子种类,使用几何计算法和差值Fourier法获得全部氢原子位置,最终可靠因子R1=0.1352,wR2=0.4615(w=1/σ|F|2),S=1.118。最终确定化学计量式为2(C18H17N3O3)·3HCl·H2O,计算分子量为773.07,计算晶体密度1.430g/cm3。
[0107] 该单晶Ⅲ的分子相对构型图对应于式2化合物,图11为该单晶Ⅲ的分子立体结构投影图,图12为单晶Ⅲ沿a轴方向的晶胞堆积投影图,表6为非氢原子的原子坐标参数值。
[0108] 表6
[0109]
[0110]
[0111] 结果表明:晶态下分子排列属第二类空间群,故样品应不具有旋光活性,可确定晶体中化合物的相对构型如式2。晶态下分子间存在氢键联系,分子以范德华力和氢键维系其在空间的稳定排列。
[0112] 实施例3
[0113] 将TM2002粗品1g加4mL浓盐酸、4mL水和20mL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中,加热至80℃至TM2002粗品全部溶解,冷却析出固体,析晶初始温度为40℃,冰水浴保温1h,过滤,乙酸乙酯洗涤滤饼,于30℃烘干得TM2002盐酸盐0.66g。经检测,纯度99.9%,单杂<0.1%,所制得的TM2002盐酸盐经XRPD测定与实施例1样品相同,其为二TM2002三盐酸盐一水合物,对应晶型为晶型Ⅲ。
[0114] 实施例4
[0115] 将TM2002粗品129g溶于780mL浓盐酸、250mL水和500mL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加热至90℃至TM2002粗品全部溶解,加活性炭1g,回流15min,趁热过滤,滤液冷却,于35℃下加入晶种Ⅲ,该晶种Ⅲ为经XRPD测试确定晶型为晶型Ⅲ的固体颗粒,析出固体,冰水浴保温1h,过滤,乙醇洗涤滤饼,于50℃烘干得TM2002盐酸盐113.5g。经检测,纯度99.9%,单杂<
0.1%,所制得的TM2002盐酸盐经XRPD测定与实施例1样品相同,其为二TM2002三盐酸盐一水合物,对应晶型为晶型Ⅲ。
[0116] 实施例5
[0117] 按实施例4的步骤制备TM2002盐酸盐,区别仅在于,溶剂中:盐酸浓度为1mol/L,甲醇的体积浓度为90%。所制得的TM2002盐酸盐经XRPD测定与实施例1样品相同,其为二TM2002三盐酸盐一水合物,对应晶型为晶型Ⅲ。
[0118] 实施例6
[0119] 按实施例4的步骤制备TM2002盐酸盐,区别仅在于,溶剂中:盐酸浓度为8mol/L,异丙醇醇的体积浓度为20%。所制得的TM2002盐酸盐经XRPD测定与实施例1样品相同,其为二TM2002三盐酸盐一水合物,对应晶型为晶型Ⅲ。
[0120] 实施例7
[0121] 按实施例1的步骤制备TM2002盐酸盐,区别仅在于,溶剂中:盐酸浓度为11mol/L,初始析晶温度为15℃。所制得的TM2002盐酸盐经XRPD测定与实施例1样品相同,其为二TM2002三盐酸盐一水合物,对应晶型为晶型Ⅲ。
[0122] 实施例8
[0123] 按实施例3的步骤制备TM2002盐酸盐,区别仅在于,溶剂中:盐酸浓度为4mol/L,乙酸乙酯的体积浓度为50%。所制得的TM2002盐酸盐经XRPD测定与实施例1样品相同,其为二TM2002三盐酸盐一水合物,对应晶型为晶型Ⅲ。
[0124] 效果实施例
[0125] 采用HPLC分析法对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1所制得的晶体进行稳定性对比(60℃下放置10天),结果如下表7所示。
[0126] 表7
[0127]
[0128] 其中,杂质A为TM2002在制备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结果表明:晶型Ⅲ在高温下稳定性好,晶型Ⅲ杂质增长仅10%,而晶型Ⅰ杂质增长58%。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