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混凝土的制备及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446566.0 申请日 2017-06-14 公开(公告)号 CN107265971A 公开(公告)日 2017-10-20
申请人 织巢鸟智能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洪怀刚;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透 水 混凝土 的制备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上述配比制备专用 粘合剂 ;步骤二,采用 骨料 表面包裹法,按配比将石子和配比50%的水放入容器预搅拌1min;步骤三,按配比加入专用粘合剂,并缓慢加入剩余水,充分搅拌3~5min;步骤四,将透水混凝土浆体铺设在路基上,加压振实,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磨光处理;步骤五,覆膜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步骤六,将无机颜料和专用粘合剂按照重量份数1:1混合,并加入6~7份水,搅拌2~3min,形成 喷涂 颜料;步骤七,将喷涂颜料喷洒在透水混凝土表面;步骤八,透水混凝土表面干燥后进行罩面处理,利用油性 丙烯酸 树脂 作为罩面剂,将丙烯酸树脂与有机稀释剂按1:1混合均匀,并喷涂至透水混凝土表面。
权利要求

1.一种透混凝土的制备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的重量组分配比为,5 10mm的石子4 6份,专用粘合剂1份,水灰比为0.3 0.4;
~ ~ ~
所述专用粘合剂的重量配比为:
水泥                85%--92%
微粉              6%--8%
可再分散胶粉        1%--4%
减水剂              0.3%--0.6%
甲酸              0.3%--0.6%
所述制备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上述配比制备专用粘合剂;
步骤二,采用骨料表面包裹法,按配比将石子和配比50%的水放入容器预搅拌,预搅拌时间为1min;
步骤三,按配比加入专用粘合剂,并缓慢加入剩余水,充分搅拌3 5min;
~
步骤四,将充分搅拌后得到的透水混凝土浆体铺设在路基上,采用低频振动器或滚动器加压振实,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使用磨光机进行磨光处理;
步骤五,覆膜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
步骤六,将无机颜料和专用粘合剂按照重量份数1:1混合,并加入6 7份水,搅拌2~ ~
3min,形成喷涂颜料;
步骤七,将喷涂颜料均匀喷洒在透水混凝土表面,每平方米耗用80 100克喷涂颜料;
~
步骤八,透水混凝土表面完全干燥后进行树脂罩面处理,利用油性丙烯酸树脂作为罩面剂,将丙烯酸树脂与有机稀释剂按1:1混合均匀,并喷涂至透水混凝土表面,每平方米耗用150 180克罩面剂。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微粉中SiO2的纯度>8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再分散胶粉的细度<10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系FD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酸钙的纯度>93%。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透混凝土的制备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透水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地表逐步被建筑物和不透水不透气的混凝土材料覆盖,使自然水不能渗透到地下,致使地表植物难以正常生长,致使城市地表无法正常的调节湿度和温度,而产生所谓“热岛效应”,也给城市雨季时降水带来的排水系统增加压,不能渗入地下只能排入河流,不能有效地补充地下水资源。近期,党中央提出建设“海绵城市”战略,既要绿水青山,又要白蓝天。因此,透水混凝土将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0003] 但是,经过对现有技术和配方的探索,就会发现目前进行的透水砖铺设及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施工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只重视其透水性,忽视了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致使路面的整体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及施工方法,不仅解决了透水性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现有透水混凝土强度低、抗冻融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及施工方法,所述透水混凝土的重量组分配比为,5 10mm的石子4 6份,专用粘合剂1份,水灰比为0.3 0.4;~ ~ ~
所述专用粘合剂的重量配比为:
水泥                85%--92%
微粉              6%--8%
可再分散胶粉        1%--4%
减水剂              0.3%--0.6%
甲酸              0.3%--0.6%
所述制备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上述配比制备专用粘合剂;
步骤二,采用骨料表面包裹法,按配比将石子和配比50%的水放入容器预搅拌,预搅拌时间为1min;
步骤三,按配比加入专用粘合剂,并缓慢加入剩余水,充分搅拌3 5min,得到粘稠、无干~
料且无离淅的均匀透水混凝土浆体;
步骤四,将充分搅拌后得到的透水混凝土浆体铺设在路基上,采用低频振动器或滚动器加压振实,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使用磨光机进行磨光处理;
步骤五,覆膜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
步骤六,将无机颜料和专用粘合剂按照重量份数1:1混合,并加入6 7份水,搅拌2~ ~
3min,形成喷涂颜料;
步骤七,采用喷涂机将喷涂颜料均匀喷洒在透水混凝土表面,每平方米耗用80 100克~
喷涂颜料,可以根据需要喷涂各种颜色和花样;
步骤八,透水混凝土表面完全干燥后进行树脂罩面处理,利用油性丙烯酸树脂作为罩面剂,将丙烯酸树脂与有机稀释剂按1;1比例混合均匀,并喷涂至透水混凝土表面,以增强彩色路面的色彩鲜艳度和颜料的耐久性,每平方米耗用150 180克罩面剂。
~
[0006] 本方案在透水混凝土中添加硅微粉和可再分散胶粉,有效地提高了该产品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冻融性指标,从而提高了该混凝土的耐久性;在透水混凝土中添加高效减水剂和甲酸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其早期强度;通过添加有胶粉配方和改变施工方法采用骨料表面包裹法,能有效提高水泥浆料对石子骨料的粘聚力,促进水泥浆体更好地包裹骨料石子,增强其包裹力,从而提高产品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0007] 作为优化,所述硅微粉中SiO2的纯度>85%。充分保证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0008] 作为优化,所述可再分散胶粉的细度<100目。充分保证透水混凝土的抗冻融性指标。
[0009] 作为优化,所述减水剂为系FDN。与甲酸钙配合使用,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其早期强度。
[0010] 作为优化,所述甲酸钙的纯度>93%。与减水剂配合使用,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其早期强度。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添加聚合物和施工工艺的创新,有效的改变了透水混凝土的性能,既满足了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又满足了其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其抗冻融能力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13] 本实施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及施工方法,该方法所涉及的透水混凝土的重量组分配比为:5 10mm的石子5份,专用粘合剂1份,水灰比为0.3 0.4。~ ~
[0014] 所述专用粘合剂的重量配比为:水泥                          90%
硅微粉(SiO2的纯度>85%)       7%
可再分散胶粉(细度<100目)     3%
减水剂                        0.4%
甲酸钙(纯度>93%)             0.4%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配比中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42.5#,减水剂可用萘系高效减水剂。
[0015] 所述制备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上述配比制备专用粘合剂,按配比计算各原料用量;
步骤二,采用骨料表面包裹法,按配比将石子和配比50%的水放入容器预搅拌,预搅拌时间为1min;
步骤三,按配比加入专用粘合剂,并缓慢加入剩余水,充分搅拌3 5min,得到粘稠、无干~
料且无离淅的均匀透水混凝土浆体;
步骤四,将充分搅拌后得到的透水混凝土浆体铺设在路基上摊平,采用低频振动器或滚动器加压振实,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使用磨光机进行磨光处理;
步骤五,覆膜浇水养护7天;
步骤六,将无机颜料和专用粘合剂按照重量份数1:1混合,并加入6 7份水,搅拌2~ ~
3min,形成喷涂颜料;
步骤七,采用喷涂机将喷涂颜料均匀喷洒在透水混凝土表面,每平方米耗用80 100克~
喷涂颜料,可以根据需要喷涂各种颜色和花样;
步骤八,透水混凝土表面完全干燥后进行树脂罩面处理,利用油性丙烯酸树脂作为罩面剂,将丙烯酸树脂与有机稀释剂按1;1比例混合均匀,并喷涂至透水混凝土表面,以增强彩色路面的色彩鲜艳度和颜料的耐久性,每平方米耗用150 180克罩面剂。
~
[0016] 采用本发明施工方法得到的透水混凝土实验数据如下:抗压强度25 35MPa        抗折强度3 5MPa
~ ~
透水系数10 15mm/s       孔隙率15% 30%
~ ~
 本发明利用无机和有机胶凝材料相结合,再添加些外加剂,以较低的成本有效的解决了普通无砂混凝土强度低的问题;解决了高分子透水混凝土成本高,耐老化性差的问题;采用无机颜料表面喷涂法与将颜料掺入混凝土中相比,大大节约了颜料用量,且涂色效果好;
采用喷涂树脂罩面剂,增加了颜色的鲜艳度和颜色的耐久性。
[0017]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