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玻璃的处理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 CN02819750.X 申请日 2002-08-05 公开(公告)号 CN1289418C 公开(公告)日 2006-12-13
申请人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发明人 F·博德奥西;
摘要 按照本 发明 处理层叠玻璃,使得该玻璃在以后的操作中经受很强的热应 力 ,特别是在至少80℃的高温下进行的热 应力 ,该方法是使该玻璃经受热调理,在总共至少1h的时间内,将该玻璃逐渐加热到最高150℃的 温度 。该方法在制备层叠玻璃方面的应用,目的是经受包括使玻璃升温到至少80℃的操作的处理,特别是用于经受塑料复 制模 塑或挤塑的方法。
权利要求

1.层叠玻璃的处理方法,使得该玻璃在以后的操作中经受很强的热 应
其中使该玻璃经受热调理,在总共至少1h的时间内,将该玻璃逐 渐加热到最高150℃的温度,该热调理随后包括在时间t2内让玻璃冷 却到温度T2的步骤,并任选将其保持在此温度下,冷却时间和任选的 在温度T2下保持的时间t2短于24h。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很强的热应力是指在至少 80℃的温度下进行的热应力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总时间至少是4h。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升温速度低于 10℃/min。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玻璃逐渐加热到直 至80~140℃。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中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包 括逐渐升温到低于或等于150℃的处理温度T1和至少一个温度平台, 每个平台的处理温度T1低于或等于150℃,这里i是非零的整数。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总时间短 于或等于16h的时间内加热该玻璃。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T2是环境 温度。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时间和任 选的在温度T2下保持的时间t2是1-7h。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玻璃迅 速地冷却到温度T2。
11.按照权利要求1~10任何一项的方法在制备层叠玻璃方面的应 用,目的是使所述层叠玻璃经受包括使玻璃升温到至少80℃的操作的 处理。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层叠玻璃(Vitrages feuilletés)的领域。更特别涉及为 了将在至少80℃或100℃的温度下进行以后的操作的层叠玻璃的处理 方法。

在不同的加工或安装玻璃的方法中,某些方法要求玻璃或者至少一 部分玻璃能够带至大约80~100℃或者更高的温度。比如在用就地形成 的或热施用于玻璃的塑料材料器件装配玻璃时就是这种情况。

特别是使用复制模塑(surmoulage)(或者封装)技术特别在玻璃的 周边制造成形件,该成形件包住至少一部分玻璃周边,并粘结在玻璃 至少一个表面上:把玻璃或至少一部分玻璃放在包括相当于将要制造 的成形件截面形状模腔的模具中,并且在该模具中注入模塑材料,此 材料可以是熔融的塑料材料,或者可以是反应性组合物。

由于与熔融材料的粘度或者组合物的活性(可能须要加热或者放 热)有关的原因,在经常要达到几分钟长的注塑周期内,在模具中玻 璃一般要曝露在大约至少100℃的升高的温度下。

在用整的玻璃能良好实现的该技术当试图应用于层叠玻璃时,存 在着几个问题。

层叠玻璃由至少两块玻璃组成,它们彼此由热塑性插入膜连接。

当制造层叠的包封玻璃时,大部分产品来自模具,其在层叠玻璃中 处具有呈泡状的缺陷,这些气泡形成在层叠结构的内部。气泡的数量 可以很大,用裸眼观察大约是每平方厘米的玻璃表面50~200个气泡。

这些气泡形成的机理还不完全了解,但一定是由于热作用而产生 的,气泡的出现直接与在复制模塑过程中在模具中所存在的温度条件 有关。

必须要注意到,所有的处理、加工或装配的操作,都使用了80℃ 或100℃或者更高的加热过程,因此在最终产品中会造成同一种缺陷。

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在于改变处理、加工或装配的方法,即比如改 变包封的工具,但是这样的途经显得很复杂,特别是成本很高,这使 我们对已经开发的工业方法产生疑问。

因此希望找到一种在进行热应操作之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即能 够用于玻璃本身的方法。

这就是本发明建议要达到的目的。

在这方面,本发明的目的是层叠玻璃的处理方法,使得以后玻璃能 够进行将受到强热应力的操作,此操作特别在至少80℃,特别是在至 少100℃的温度下进行,其中,该玻璃受到热调理,在总共至少1h的 时间内,特别是在至少4h的时间内,玻璃被逐渐加热到最高150℃的 温度。

与各种预期相反,本发明人发现,在受控的条件下对层叠玻璃进行 预先的热调理,当以后将层叠玻璃进行如上所述的热应力时,能够抑 制气泡形成的机理。

按照本发明的热调理方法取决于两个基本的参数,即升温速度和在 处理温度下曝露的时间。

因此本发明表明:

—一方面,对层叠玻璃猛烈加热会促使产生气泡,即使玻璃的有效 温度还没有达到已知的界限值,为此玻璃还仍然是没有受损的时候也 是如此;

—另一方面,只要在足够长的时间内,逐渐地加热不仅本身不会产 生气泡,而且对随后在更为苛刻的热条件下玻璃的耐受力还有正面的 影响,

另一个有利的参数是在后面操作之前放置的时间。

虽然这还只是一个推测,按照本发明的热调理是能够促使在层叠玻 璃中的热塑性插入膜的改性,这就能够阻止气泡出现。需要一个或几 个小时的最少加热时间这个事实使我们认为,这个改性是受到缓慢的 动力学控制的。

按照本发明,将玻璃逐渐升高到处理温度,即不是把玻璃直接放在 室(enceinte)中或与温度等于处理温度的物体接触,而是以适度的升 温速度(不是无限的)加热玻璃,此速度优选低于10℃/min。

有利地,逐渐把玻璃的温度加热到大约80~140℃的范围,尤其是 90~140℃,特别是100或110~140℃。在此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层 叠玻璃的耐起泡性能明显得到改善。一般在大约90~110℃的处理温 度,就能够得到足够的效果。

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处理的结果也得到改善。

加热的程序可以包括以单一的升温速度,或者按照几个阶段逐渐而 连续地升温,其特征在于,不同的升温速度,每个都是适度的,优选 低于10℃/min。

按照一个有利的变换实施方案,加热的程序包括逐渐升温达到低于 或等于150℃的处理温度T1,然后包括至少一个温度平台,每个平台 的处理温度Ti(这里i是不等于0的整数)都低于或等于150℃。每个 处理温度Ti有利地选自80~140℃的范围,特别是90~140℃,100~140℃ 的范围。

在有多个温度平台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被中间的升温阶段或降温阶 段隔开,优选的升温速度都低于10℃/min。

总而言之,加热时间有利地要少于或等于16h。加热超过16h,实 际上观察不到层叠玻璃在耐受热应力而不出现气泡方面有明显的改 善。

按照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在加热以后的热调理包括一个让玻璃冷 却到低于所述或所述最后的处理温度的(inférieureàla ou àla dernière température de traitment)温度T2的步骤,并任选地保持在此温度下。

实际上观察到,在加热以后将层叠玻璃放置优选很短的时间,明显 地改善了层叠玻璃耐受热应力的能力。冷却到温度T2可以是迅速地进 行,也可以逐步进行。

T2优选是环境温度,即大约15~30℃。

但是不希望冷却和任选保持玻璃在低温下的时间太长:对于在临界 热条件下使用前保持太长时间的玻璃,观察到气泡增多的现象。实际 上,与热调理相关的改性至少部分是可逆的。这就是冷却到温度T2的 和任选保持在温度T2的时间t2优选短于24h,尤其是在1~7h,特别是 在1~4h的原因。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层叠玻璃。最通常的是由至少 两块厚度各为至少1mm的,有利地1~4mm,特别是至少2mm的浮法 玻璃在其间由半透明的热塑性薄膜相连接构成的层叠玻璃,该薄膜的 材料特别选自聚乙烯醇缩丁(PVB)、基于PVB的多层复合物,比 如具有防日光层/PVB的PVB/PET三层材料(这里PET表示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或者乙烯基共聚物,特别是基于乙烯和乙烯基单体、 偏二氟乙烯或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一般说来,可以设想把不同的功 能层是在层叠玻璃的至少一个片状件的至少一个面上。

按照本发明的玻璃制造方法可用于在一般使玻璃受到几分钟热应 力的不同的方法中使用的层叠玻璃,特别包括使玻璃在至少80℃或 100℃的温度下的操作。

因此,按照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可用于制造使用复制模塑操作的层叠 玻璃。

根据复制模塑的材料不同,本方法的热条件是变化的,但是总要对 玻璃进行很强的热应力。

因此,为了进行热塑性复制模塑,像聚氯乙烯(PVC)或热塑性烯 (TPO)或热塑性弹性体(TPE)的复制模塑,在玻璃上放置可热 活化的底胶粘剂(primaire d′adhérence)。因此,在“冷”(即环境 温度)的模腔中放置被加热到大约80~120℃的玻璃,使底料活化,然 后注入温度为大约180℃的熔融塑料材料。这实质上是与注塑的材料 相接触,引起了热应力。

为了进行可交联弹性体,比如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的复 制模塑,要把“冷”的,即处于环境温度下的玻璃放入加热到大约 160~200℃的模腔中,然后注入温度为大约80~100℃的塑料材料。在 此情况下,玻璃与热模具接触,然后与材料接触,从而引起热应力。

最后,为了进行活性组合物的复制模塑,像在注塑活性聚酯(RIM 即反应注塑模塑)的情况下,把“冷”(即在环境温度下)的玻璃放 入加热到大约80~100℃的更适度温度下的模腔中,然后注入组合物, 其温度可能因放热反应的效应而升高到大约120℃。在此情况下,是加 热与玻璃接触的材料,引起了热应力。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还可用于其他的技术中,在这些技术中,通过挤 塑在玻璃表面上放置成形件,特别是通过挤塑单组分聚氨酯或者热塑 性弹性体。此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在玻璃的局部复制模塑附加组分或 替代组分使挤塑的型材矫正(rectification)的操作。

如上所述,在进行最后的加工之前,进行短于24h的热调理是有利 的,因此,按照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可整合作为加工者所使用的相应方 法的预备步骤。

下面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在如下结构的层叠玻璃中:

2.1mm的浮法玻璃/0.76mm的PVB插入物/2.1mm的浮法玻璃

制备边长5cm的正方形试样,将其进行如下的热调理:

—在烘箱中以低于10℃/min的升温速度从环境温度加热到温度 T1;

—在温度T1下保持时间t1;

—冷却到环境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持总共1.5h。

在调理以后,将试样放在加热到温度180℃的加热板上,带进的能 量是如此的迅速,可以认为升温速度是无限的。

观察在层叠结构中出现气泡的情况,计量在多长时间tB后出现第 一个气泡。

在一个没有进行热调理的对照组试样上也进行此测试。

在不同的T1和t1下得到的结果列在下面的表1中。

表1 对照组           T1(℃)     t1(h)     tB(s)     无     无     30 按照本发明     100     4     150 ″     100     16     500 ″     100     24     500 ″     110     16     170 ″     110     24     270 ″     120     4     130 ″     120     16     240 ″     120     24     290 ″     130     4     130 ″     130     16     400 ″     130     24     360

汽车玻璃的工业生产条件下进行包封实验。复制模塑的材料是 EPDM,该包封技术在于把层叠玻璃放入加热到大约180℃的模具中、 闭合模具、在高压下注入材料、在热模具中保持组件90~180s,以保证 EPDM材料的硫化、打开模具、然后给包封的零件脱模。整个周期大 约3min,其中1min30sec~2min是把一部分玻璃(特别是与模具接触的 周边)加热到接近模具的温度,即180℃。然后将玻璃进行如下的热调 理:

—以10℃/min升温到100℃;

—保持温度16h;

—冷却并保持在环境温度下1h30min,然后进行包封。

在此条件下,成功地进行了玻璃的包封,在层叠结构中没有出现任 何气泡。

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具有PVB/PET多层插入膜的层叠玻璃进行了 另外的一系列包封实验。

改变温度T1得到的结果列在下面的表2中。

表2 对照组     T1(℃)     t1(h)     tB(s)     无     无     30 按照本发明     80     16     150 按照本发明     90     ″     170* 按照本发明     100     ″     230 按照本发明     110     ″     270 按照本发明     120     ″     300

*:如果在温度为160℃下的模具中进行包封,出现气泡的时间达 到600s。

当延长在110℃下被处理的玻璃的放置时间,然后再放入180℃中 的模具里时,对于150h的放置时间,出现气泡的时间缩短到大约80 秒。

由这些实验得出结论,由于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加热层叠玻璃,能够 使出现气泡的时间延缓几分钟。

与4h的平台相比,16h的延长的平台是优选的,但把平台延长到 24h一般是没有用的。另外,当提高处理温度时,得到的结果明显改善。

刚刚进行的叙述更具体涉及到用就地形成的塑料件装配层叠玻 璃,这些叙述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适合于成功地用于其他类型的层 叠玻璃热应力调整条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