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病员运送模

申请号 CN201511017738.X 申请日 2015-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5438478A 公开(公告)日 2016-03-30
申请人 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永; 高东辉; 王伟利; 董月强; 杜年侠; 王玮珺;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伤病员运送模 块 ,其使得 直升机 一次运送可快速运送2名卧姿伤病员或1名卧姿伤病员和4名坐姿伤病员,并可实施对坐姿或卧姿伤病员实施输液紧急救治,提高了直升机的医疗救助能 力 。其包括底部担架台,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上部 水 平支承悬臂 支架 、可收纳靠背,所述担架台的内侧长边侧布置有垂直向的两根 支撑 立柱,两根支撑立柱内分别设置有 推杆 ,两根所述推杆具体为两台同步型推杆、进行同时升降,所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内侧长边侧布置两个连接结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分别紧固于对应 位置 的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延伸至各自的驱动座内,两个所述驱动座分别通过一根 传动轴 驱动。
权利要求

1.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其包括底部担架台,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上部平支承悬臂支架、可收纳靠背,所述担架台的内侧长边侧布置有垂直向的两根支撑立柱,两根支撑立柱内分别设置有推杆,两根所述推杆具体为两台同步型推杆、进行同时升降,所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内侧长边侧布置两个连接结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分别紧固于对应位置的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延伸至各自的驱动座内,两个所述驱动座分别通过一根传动轴驱动,所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可相对于所述底部担架台发生垂直向的升降动作;所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内设置有担架支架安装组件;所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靠近连接结构的一侧的下方下凸有均布的下凸凸台,所述下凸凸台的内侧焊接连接有背向支承结构,所述背向支承结构的下端下凸于所述下凸凸台,所述背向支承结构的外端设置有外凸的定位点,所述可收纳靠背包括靠背、连接杆,所述靠背通过连接杆的一端轴接于对应位置的所述下凸凸台,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外凸于所述靠背、并设置有扣结构,所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外侧设置有锁位凸起,所述底部担架台未运送坐姿伤病员时所述锁扣结构锁位于所述锁位凸起,所述底部担架台运送坐姿伤病员,所述锁扣结构脱离于所述锁位凸起,所述连接杆的上端的内侧紧贴对应位置的所述背向支承结构的外凸的定位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内侧平面紧贴对应位置的所述两根支撑立柱的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贯穿所述支撑立柱上设置的垂直导向槽后、紧固于对应位置的推杆的上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具体为电动推杆,连接所述两个所述推杆的驱动座内的传动轴一端外接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转动驱动传动轴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还外接有旋转摇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块,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通过工艺梁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块,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支撑立柱的下部位置上还紧固有输液架组件,所述输液架组件方便对伤病员进行输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担架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卧姿安全带。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担架台的内侧长边侧紧固有L型连接架的垂直板面,两根支撑立柱的底部紧固并支承于所述L型连接架的上部水平端面,所述驱动座、驱动电机均支承于L型连接架的上部水平端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担架台的两端的短边位置分别设置有可翻转的扶手,扶手未使用状态下可翻转至底部担架台的上平面的下方位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伤病员运送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救生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平和国家综合实的增强,直升机输送伤病员已逐渐进入到国家的医疗救生系统领域,现有的直升机运送伤病员时,其在一人躺着的立体空间内仅能最大范围内输送1名卧姿伤病员或4名坐姿伤病员,由于直升机输送伤病员的成本很高,且一般需要直升机运送的伤病员都比较危重,现有的直升机单次运送伤病员的人数相对较少,且并未完全充分利用直升机内的立体空间。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块,其使得直升机一次运送可快速运送2名卧姿伤病员或1名卧姿伤病员和4名坐姿伤病员,并可实施对坐姿或卧姿伤病员实施输液紧急救治,提高了直升机的医疗救助能力。
[0004] 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块,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底部担架台,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可收纳靠背,所述担架台的内侧长边侧布置有垂直向的两根支撑立柱,两根支撑立柱内分别设置有推杆,两根所述推杆具体为两台同步型推杆、进行同时升降,所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内侧长边侧布置两个连接结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分别紧固于对应位置的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延伸至各自的驱动座内,两个所述驱动座分别通过一根传动轴驱动,所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可相对于所述底部担架台发生垂直向的升降动作;所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内设置有担架支架安装组件;所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靠近连接结构的一侧的下方下凸有均布的下凸凸台,所述下凸凸台的内侧焊接连接有背向支承结构,所述背向支承结构的下端下凸于所述下凸凸台,所述背向支承结构的外端设置有外凸的定位点,所述可收纳靠背包括靠背、连接杆,所述靠背通过连接杆的一端轴接于对应位置的所述下凸凸台,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外凸于所述靠背、并设置有扣结构,所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外侧设置有锁位凸起,所述底部担架台未运送坐姿伤病员时所述锁扣结构锁位于所述锁位凸起,所述底部担架台运送坐姿伤病员,所述锁扣结构脱离于所述锁位凸起,所述连接杆的上端的内侧紧贴对应位置的所述背向支承结构的外凸的定位点,使得所述靠背处于合理位置,人靠上后不会发生晃动。
[0005]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内侧平面紧贴对应位置的所述两根支撑立柱的平面,确保整个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稳固;
[0006] 所述连接结构贯穿所述支撑立柱上设置的垂直导向槽后、紧固于对应位置的推杆的上端;
[0007] 所述推杆具体为电动推杆,连接所述两个所述推杆的驱动座内的传动轴一端外接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转动驱动传动轴转动,进而推杆在将驱动电机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升降运动;
[0008] 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还外接有旋转摇柄,其确保在驱动电机失效的情况下,可以人工完成对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升降动作;
[0009] 两根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通过工艺梁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确保两根支撑立柱的牢固度和垂直度;
[0010] 两根所述支撑立柱的下部位置上还紧固有输液架组件,所述输液架组件方便对伤病员进行输液;
[0011] 所述底部担架台、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卧姿安全带,确保卧姿伤病员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
[0012] 所述底部担架台的内侧长边侧紧固有L型连接架的垂直板面,两根支撑立柱的底部紧固并支承于所述L型连接架的上部水平端面,所述驱动座、驱动电机均支承于L型连接架的上部水平端面,确保整个驱动结构和底部担架台的上部放置担架平面不会发生干涉;
[0013] 所述L型连接架的垂直板面上设置有四套两点式安全带,其确保坐姿伤病员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
[0014] 所述底部担架台的两端的短边位置分别设置有可翻转的扶手,扶手未使用状态下可翻转至底部担架台的上平面的下方位置,确保整个机舱的空间。
[001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当需要对2名卧姿伤病员进行运送时,首先降低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高度,将抬着第一名伤病员的担架放置于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上平面、并对位好担架支架安装组件,之后抬升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至一定高度,将抬着另一名伤病员的担架放置于底部担架台、同时对位好底部担架台的担架支架安装组件即可;当需要对1名卧姿伤病员和4名坐姿伤病员进行运送时,首先降低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高度,将抬着卧姿伤病员的担架放置于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的上平面、并对位好担架支架安装组件,之后抬升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至较高高度,之后锁扣结构脱离于所述锁位凸起,靠背的连接杆的上端的内侧紧贴对应位置的所述背向支承结构的外凸的定位点,4名坐姿伤病员顺次就坐即可;当然该结构也可仅坐4名坐姿伤病员或1名卧姿伤病员;综上,其使得直升机一次运送可快速运送2名卧姿伤病员或1名卧姿伤病员和4名坐姿伤病员,并可实施对坐姿或卧姿伤病员实施输液紧急救治,提高了直升机的医疗救助能力。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对1名卧姿伤病员和4名坐姿伤病员进行运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卧姿伤病员图中未示意出);
[0017] 图2为本发明对2名卧姿伤病员进行运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的图1状态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图3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的图2状态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的底部担架台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图2的局部后视图结构视图;
[0024]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0025] 底部担架台1、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2、支撑立柱3、推杆4、连接结构5、驱动座6、传动轴7、担架支架安装组件8、下凸凸台9、背向支承结构10、定位点11、靠背12、连接杆13、锁扣结构14、锁位凸起15、垂直导向槽16、驱动电机17、旋转摇柄18、工艺梁19、输液架组件20、卧姿安全带21、L型连接架22、两点式安全带23、扶手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一种伤病员运送模块,见图1~图8:其包括底部担架台1、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2、可收纳靠背,担架台1的内侧长边侧布置有垂直向的两根支撑立柱3,两根支撑立柱3内分别设置有推杆4,两根推杆4具体为两台同步型推杆、进行同时升降,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
2的内侧长边侧布置两个连接结构5,两个连接结构5分别紧固于对应位置的推杆4,推杆4的底部延伸至各自的驱动座6内,两个驱动座6分别通过一根传动轴7驱动,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2可相对于底部担架台1发生垂直向的升降动作;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2内设置有担架支架安装组件8;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2的靠近连接结构5的一侧的下方下凸有均布的下凸凸台9,下凸凸台9的内侧焊接连接有背向支承结构10,背向支承结构10的下端下凸于下凸凸台9,背向支承结构10的外端设置有外凸的定位点11,可收纳靠背包括靠背12、连接杆13,靠背12通过连接杆13的一端轴接于对应位置的下凸凸台9,连接杆13的另一端外凸于靠背12、并设置有锁扣结构14,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2的外侧设置有锁位凸起15,底部担架台1未运送坐姿伤病员时锁扣结构14锁位于锁位凸起15,底部担架台1运送坐姿伤病员,锁扣结构14脱离于锁位凸起15,连接杆13的上端的内侧紧贴对应位置的背向支承结构10的外凸的定位点11,使得靠背处于合理位置,人靠上后不会发生晃动。
[0027] 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2的内侧平面紧贴对应位置的两根支撑立柱3的平面,确保整个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2的稳固;
[0028] 连接结构5贯穿支撑立柱3上设置的垂直导向槽16后、紧固于对应位置的推杆4的上端;
[0029] 推杆4具体为电动推杆,连接两个推杆4的驱动座6内的传动轴一端外接有驱动电机17,该驱动电机17转动驱动传动轴7转动,进而推杆4在将驱动电机17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升降运动;
[0030] 传动轴7的另一端还外接有旋转摇柄18,其确保在驱动电机17失效的情况下,可以人工完成对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2的升降动作;
[0031] 两根支撑立柱3的顶部通过工艺梁19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确保两根支撑立柱3的牢固度和垂直度;
[0032] 两根支撑立柱3的下部位置上还紧固有输液架组件20,输液架组件20方便对伤病员进行输液;
[0033] 底部担架台1、上部水平支承悬臂支架2上分别设置有卧姿安全带21,确保卧姿伤病员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
[0034] 底部担架台1的内侧长边侧紧固有L型连接架22的垂直板面,两根支撑立柱3的底部紧固并支承于L型连接架22的上部水平端面,驱动座6、驱动电机17均支承于L型连接架22的上部水平端面,确保整个驱动结构和底部担架台1的上部放置担架平面不会发生干涉;
[0035] L型连接架22的垂直板面上设置有四套两点式安全带23,其确保坐姿伤病员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
[0036] 底部担架台1的两端的短边位置分别设置有可翻转的扶手24,扶手24未使用状态下可翻转至底部担架台1的上平面的下方位置,确保整个机舱的空间。
[0037] 其有益效果如下:1操作简单快捷;2便于医务人员抬上抬下伤病员;3充分提高伤病员后送效率,挽救生命,保障国家安全;4充分考虑坐姿及卧姿伤病员的安全及舒适性。
[0038]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