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单元

申请号 CN201380029281.7 申请日 2013-07-04 公开(公告)号 CN104334897B 公开(公告)日 2017-06-16
申请人 THK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望月广昭; 保坂荣二; 栗林宏臣; 金子彰斗;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移动单元(1),其在串列配置多数轨道轨(21)构成引导可动体(41)的引 导轨 道(2)的情况下,能跨越所述轨道轨的连接处而在引导轨道上顺畅地移动;具备互相平行地铺设的一对引导轨道(2)、对各引导轨道组装两个以上并且沿着该引导轨道移动自如的多数移动 块 (3)、以及固定在这些移动块的可动体(41);各引导轨道通过将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引导面(25)的轨道轨(21)串列配置而设置,另一方面,所述移动块(3)具有 接触 子(31),该接触子(31)一边通过串列配置的轨道轨的连接部间隙(L)一边在所述引导面行走;关于所述一对引导轨道(2)所包含的多数连接部间隙(L),当所述移动块(3)位于任一处连接部间隙上时,所述移动块不位于其他的连接部间隙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一对引导轨道(2),其互相平行地铺设在固定部(101);多数移动(3),将两个以上的该移动块(3)组装在各引导轨道(2),并且该移动块(3)沿着该引导轨道(2)自由地移动;以及可动体(41),其固定在这些移动块(3)且在所述固定部(101)上自由地移动;
各引导轨道(2)通过将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引导面(25)的多数轨道轨(21)以将其端部彼此连接的方式串列配置而设置,另一方面,所述移动块(3)具有接触子(31),该接触子(31)在所述引导面(25)行走且通过串列配置的多数轨道轨(21)的连接部间隙(L),关于所述一对引导轨道(2)所包含的多数连接部间隙(L),当所述移动块(3)位于任一处连接部间隙上时,所述移动块(3)不位于其他的连接部间隙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各轨道轨之间的连接部间隙(L)形成有比所述接触子(31)的直径更大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各轨道轨(21)沿着长边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有多数固定孔(26),
另一方面,在所述可动体(41)设置用于限制所述可动体(41)相对于所述引导轨道(2)的移动的位置固定构件(7),该位置固定构件(7)具有相对于所述轨道轨(21)的任一个固定孔(26)插拔自如的卡止销(72)。

说明书全文

移动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沿着互相平行地铺设在固定部的一对引导轨道,自由地引导各种单元或机台等可动体的移动单元。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WO2005/031082揭示有这种移动单元。该公报所揭示的移动单元使用于让家具或家用电器等在建筑物的壁面上自由移动的用途,其具备:一对轨道轨,其在壁面上互相平行地铺设并且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滚动体的滚行面;多数移动,其隔着滚动在这些轨道轨的滚行面上的多数滚动体而组装在该轨道轨;以及可动体,其固定在所述移动块且在所述壁面上沿着轨道轨被引导。所述可动体可以是用于固定电视等家用电器或家具的基座板,也可以是家用电器的壳体本身,所述移动单元能让该可动体在壁面上自由移动。
[0003] 另外,作为这种移动单元的使用例,可考虑在如飞机、船舶或列车的客舱内等宽广的空间内让各种装置或内部装饰等在该空间内的任意位置移动配置的用途。例如,在飞机的客舱内,对应各个坐位装设有服务单元,在该服务单元除了收纳着气罩等防灾用具以外,还装设着坐位编号显示、阅读灯等机器类。若能使该服务单元沿着客舱内的顶部面移动且固定在任意位置,便能极容易地变更该客舱内的坐位的排列间距。
[0004]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飞机的客舱的全长移动所述服务单元,需要将多数轨道轨串列配置以构成长条的引导轨道,使所述移动块在轨道轨上转乘而沿着所述引导轨道移动。
[0005] 在先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WO2005/031082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 在此,飞机或船舶等大型构造物是分成多数分割体来制作,最终将这些分割体结合而完成作为目的的大型构造物的情况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若考虑构造物最终组装的简单化,就不会考虑以横跨邻接的分割体彼此的结合部的方式来固定所述轨道轨。另外,在客机的情况下,在组装完机体后再大规模地进行客舱的内装作业会有困难,因此,对机体组装前的分割机身进行一部分内装作业,在对各机身的内装作业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之后,连接多数机身以组装机体。因此,如果要在大型构造物内构成长条的引导轨道的话,可假想先将轨道轨固定在各分割体,然后将固定有轨道轨的各分割体彼此结合而在所述大型构造物内完成长条的引导轨道。
[0010] 其结果是,若考虑分割体彼此的结合,则在隔着结合部对峙的轨道轨的端部彼此之间需要事先设定间隙。另外,在飞机、列车或船舶等大型构造物的情况下,当外作用于该构造物时,各分割体有产生不同变形的可能性,假设构成引导轨道的多数轨道轨以在端部之间未设置间隙的方式排列,也会有互相邻接的轨道轨的端部彼此强力干涉的可能性。因而,从这种观点出发,在邻接的轨道轨的连接处有时也有必要事先设置间隙。该间隙的大小根据轨道轨所铺设的构造物的大小而异,也有设定为十几个毫米左右的情况,比所述移动块所具备的滚动体的直径明显地大。
[0011] 在构成所述引导轨道的轨道轨的连接处如此这样存在有间隙的情况下,当所述移动块到达轨道轨的连接处时,会让滚动体无法与该轨道轨的滚行面接触而陷入无负载状态。在该状态下,该移动块无法负载可动体的荷重,而有相对于轨道轨大幅地移位的可能性。因此,由所述移动块支撑的可动体的顺畅的移动有可能受到阻碍。
[0012] 此外,在此虽以专利文献1所示的移动单元为将可动体沿着一定路径引导到任意位置的装置的例予以说明,但所述问题被认为也会同样地产生于以下型式的移动单元:具备低摩擦性滑接构件的移动块在轨道轨上滑动的型式;或者具有被可转动地支撑的轮子的移动块边使该轮子旋转边在轨道轨上行走的型式。
[0013]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4]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在将多数轨道轨串列配置而构成引导所述可动体的引导轨道的情况下,能使所述移动块跨越所述轨道轨的连接处而顺畅地在引导轨道上移动,因而能使可动体对固定部的移动顺畅地进行。
[0015] 即,本发明是一种移动单元,其具备:一对引导轨道,其互相平行地铺设在固定部;多数移动块,将至少两个以上的该移动块组装在各引导轨道,并且该移动块沿着该引导轨道自由地移动;以及可动体,其固定在这些移动块且在所述固定部上自由地移动;各引导轨道通过将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引导面的多数轨道轨以将其端部彼此连接的方式串列配置而设置,另一方面,所述移动块具有接触子,该接触子一边通过串列配置的多数轨道轨的连接部间隙一边在所述引导面行走。而且,关于所述一对引导轨道所包含的多数轨道轨的连接部间隙,当所述移动块位于任一处连接部间隙上时,所述移动块不位于其他的连接部间隙上。
[0016] 发明效果
[0017]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分别组装在一对引导轨道的多数移动构件当中一个移动构件位于串列配置的轨道轨的连接部间隙上的状态下,组装在该引导轨道的其余的移动构件不位于所述轨道轨的连接部间隙上,因此,在沿着所述引导轨道使所述可动体移动的情况下,至少三个以上的移动块处于不存在于所述轨道轨的连接部间隙上而负载作用于可动体的荷重的状态,由该移动块支撑的可动体能跨越轨道轨的连接部并且以稳定的姿势沿着所述引导轨道往复移动。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单元的适用例的概略图。
[0019] 图2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移动单元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0] 图3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移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21] 图4是表示可利用于本发明的移动单元的移动块和轨道轨的组合的立体图。
[0022] 图5是表示引导轨道的连接部间隙和相对于可动体的移动块之间的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23] 图6是表示移动块对可动体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0024] 图7是表示可动体的位置固定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侧面剖视图。
[0025]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位置固定构件的作用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0026] 图9是表示可动体对引导轨道的位置检测机构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适用本发明的移动单元。
[0028]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移动单元的使用方式的一例的图。例如,在飞机的客舱100中,对应乘客的坐位102而在该客舱100的顶板101配置有服务单元42。在该服务单元42收纳着氧气罩等防灾用具并且装设有坐位编号显示、阅读灯等各种显示机器类。一般而言,飞机的客舱100内的坐位102的排列间隔根据运用该飞机的航空公司而异,因此飞机制造公司会在客舱100内以满足航空公司要求的规格的方式排列坐位102。因此,对于飞机制造公司而言,若能对应坐位102的排列间隔自由地调整所述服务单元42的配置,且能对应坐位数的增减而将所述服务单元42对客舱100的顶部自由装卸,即可提升组装飞机时的便利性。进一步,所述服务单元42也收纳防灾用具,因此该服务单元42本身也需要定期检修,就此点而言,若服务单元42能自由装卸,则也能够提升运用机体的航空公司的便利性。
[0029] 本发明的移动单元满足这种要求,并且使所述服务单元42可移动自如地配置在作为固定部的顶板101,且能使该服务单元42固定在所述顶板101的任意位置。而且,使服务单元42对于作为固定部的顶板101可自由装卸。
[0030] 图2及图3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移动单元1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图。图2是表示将所述服务单元42使用移动单元1支撑在作为固定部的顶板10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取下所述顶板101表示所述移动单元1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31] 该移动单元1具备一对引导轨道2、多数移动块3及可动体41,该一对引导轨道2互相平行地铺设在飞机的客舱100内的作为固定部的顶板101,该移动块3组装在各轨引导轨道2,这些移动块3固定在该可动体41。各引导轨道2通过将形成为直线状的多数轨道轨21串列铺设而构成,通过增加串列铺设的轨道轨21的支数,能构成对应顶板101的全长之长条的引导轨道2。另外,通过将多数片的顶板101串列配置,也能够构成更长的引导轨道2。各轨道轨21沿着其长边方向具有引导所述移动块3的引导面25,将多数轨道轨21串列铺设时,各轨道轨21的引导面25呈一直线状地连续,构成遍及所述引导轨道2的全长之单一的引导面。
[0032]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一对引导轨道2配置成使所述引导面25互相对置,固定于所述可动体41的所述移动块3相对于一对引导轨道2从其内侧向外侧组装。各移动块3具备在所述轨道轨21的引导面25行走的接触子,通过该接触子的作用,所述移动块3能负载作用于所述可动体41的荷重并沿着所述轨道轨21自由移动。而且,在所述移动块3组装在双方的引导轨道2的状态下,能防止所述可动体41从一对引导轨道2之间脱落。另外,所述移动块21能依序转乘在串列铺设的多数轨道轨21上而在所述引导轨道2的全长自由移动。
[0033] 因而,固定于所述移动块3的可动体41能沿着所述引导轨道2自由移动,通过将所述服务单元42固定在所述可动体41,能使该服务单元42自由移动到长条的顶板101上的任意位置。所述可动体41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成形。
[0034] 此外,在图2及图3所示的例子中,将所述移动块3固定在板状的可动体41,将所述服务单元42固定在该可动体41,但也可以将所述可动体41与服务单元42一体形成,也可以将移动块3固定在服务单元42本身。另外,在图2及图3所示的例子中,将本发明的移动单元3应用于飞机的客舱100内的服务单元42,但固定于所述可动体41的对象并不限定于所述服务单元42。进一步,以下将以顶板101说明铺设轨道轨21的固定部,但轨道轨21的铺设对象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壁面或地板面、或者其他机械设备。
[0035] 图4是表示所述轨道轨21和所述移动块3的组合的一例的立体图。在该图4所示的例子中,所述轨道轨21形成为与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大致呈矩形状。在该轨道轨21沿着长边方向隔着规定间隔而形成有固定螺丝的安装孔22,在将该轨道轨21铺设在作为固定部的顶板101时利用该安装孔22。
[0036] 另外,在所述轨道轨21的一侧面沿着长边方向设有凸部23。在该凸部23的上下形成有滚珠31的一对滚行面24作为所述引导面25。这些滚珠滚行面24相对于轨道轨21的底面以45°度倾斜,滚珠31以夹入所述凸部23的方式在一对滚行面24滚行。
[0037] 进一步,在所述轨道轨21沿着长边方向隔着规定间隔而设有多数固定孔26。这些固定孔26位于所述凸部23和轨道轨21的底面之间,贯穿该轨道轨21的侧面之间。如后文所述,在将所述移动块3固定在所述轨道轨21上的任意位置时利用该固定孔26。
[0038] 另一方面,所述移动块3具备多数作为所述接触子的滚珠31,通过该滚珠31滚行在所述轨道轨21的滚行面24,从而该移动块3能沿着所述轨道轨21自由移动。在所述移动块3形成有与所述轨道轨21的滚行面24对置的二条负载滚行面32,通过这些滚行面24和负载滚行面32对置而形成负载滚珠通道,该负载滚珠通道用于所述滚珠31在轨道轨21和移动块3之间边负载着荷重边滚行。
[0039] 进一步,在所述移动块3对应二条负载滚行面32设有两个系统的滚珠31的无限循环路33。各无限循环路33连结各负载滚珠通道的两端,并且无限循环路33的内径设定成比滚珠31的直径稍大。因此,在所述负载滚行面32滚行结束的滚珠31在从荷重被释放的状态下滚行在所述无限循环路33,再度回到负载滚行面32。即,滚珠经由所述无限循环路33而在负载滚珠通道反复滚行,由此能使移动块3在轨道轨21长边方向的全部区域进行移动。此外,图4是为了让所述移动块3的滚珠31的循环方式易于理解而省略移动块3的一半,关于所述滚珠31仅描述两个系统中的一个系统。
[0040] 且进一步,在所述移动块3装设有保持板34,该保持板34位于该移动块3和所述轨道轨21之间。在所述保持板34设有一对开口部,该开口部与在轨道轨21设有的一对滚行面24对置,在所述移动块3的负载滚行面32滚行的滚珠31的球面的一部分从这些开口部突出,突出的球面与轨道轨21的滚行面24接触。各开口部的宽度设定成比滚珠31的直径窄,即使当所述移动块3与轨道轨21分离时,所述滚珠31也不会从移动块3脱落。
[0041] 如上所述,各引导轨道2通过将多数轨道轨21串列铺设而形成。例如,在图2中,相对于作为固定部的顶板101设置一对引导轨道2,且在各引导轨道2串列铺设有二条轨道轨21。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一片顶板101铺设构成各引导轨道2的二条轨道轨,因此对这些轨道轨21的连接部即连接处,不须设置任何间隙,二条轨道轨21以将端部彼此连接的状态铺设在顶板101。
[0042] 但是,在将轨道轨21铺设在顶板101后,将多片顶板101串列配置而构成长条的引导轨道2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顶板101之间的连接处,可假想会有在轨道轨21的端部之间产生间隙的事态。另外,若考虑各顶板101会有个别产生变形的可能性,则为了避免轨道轨21的端部彼此在顶板101的连接处发生干涉,也有需要在这些轨道轨21的端部之间特意设置间隙L(以下,称为“连接部间隙L”)的情况。
[0043] 当所述可动体41必须通过顶板101的连接处而在引导轨道2的全长移动时,固定于该可动体41的所述移动块3通过轨道轨21的连接部间隙L。但是,所述连接部间隙L的大小为十几个毫米左右,大多情况下,所述连接部间隙L比所述移动块3所具备的作为接触子的滚珠31的直径更大。因此,当所述移动块3进入连接部间隙L时,产生滚珠31无法接触到轨道轨21的滚行面24的状态,而有所述移动块3无法负载作用于可动体41的荷重,该可动体41的姿势变成不稳定的忧虑。
[0044] 因此,在将移动块3固定在所述可动体41时,决定移动块3对该可动体41的配置,以使两个以上的移动块3不会同时位于轨道轨21的连接部间隙L。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将六个移动块3A~3F固定在所述可动体41并且分别组装在二条引导轨道2A、2B的任一个。但是,对引导轨道2A组装两个移动块3A、3B,而对引导轨道2B组装四个移动块3C~3F。另外,组装在引导轨道2A的两个移动块3A、3B的排列间隔与组装在引导轨道2B的四个移动块3C~3F的排列间隔相异,引导轨道2A侧的移动块3A、3B设在相对于引导轨道2B侧的移动块3C~3F的任一个都移位的位置。即,在所述引导轨道2A、2B的长边方向,引导轨道2A侧的移动块3A、3B和引导轨道2B侧的移动块3C~3F相位偏移且固定在所述可动体41。更具体而言,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以引导轨道2A侧的移动块3A及引导轨道2B侧的移动块3C、3D构成三角形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可动体41,且以引导轨道2A侧的移动块3B及引导轨道2B侧的移动块3E、3F构成三角形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可动体41。另外,构成各引导轨道2A、2B的各个轨道轨21的长度设定成比移动块3C和移动块3D之间的距离更长。
[0045] 因此,例如当引导轨道2B侧的移动块3F通过引导轨道2B的连接部间隙L时,引导轨道2A侧的移动块3B未进入该引导轨道2A的连接部间隙L,而是固定在可动体41的六个移动块3当中,只有一个移动块3F位于连接部间隙。另一方面,当引导轨道2A侧的移动块3B通过引导轨道2A的连接部间隙L时,引导轨道2B侧的移动块3F已经通过连接部间隙L,移动块3E未进入连接部间隙L。即,固定于所述可动体的六个移动块当中,即使一个移动块存在于引导轨道2A、2B的连接部间隙L上,其他五个移动块仍不进入连接部间隙L而处于组装在轨道轨21的状态。
[0046] 因而,当所述可动体41通过连接部间隙L时,假设一个移动块3在该连接部间隙L陷入无法负载荷重的状态,其余的移动块3也未位于连接部间隙L而组装在轨道轨21,因此能由这些移动块3确实地负载作用于可动体41的荷重。由此,能使可动体41在长条的引导轨道2A、2B的全长以稳定的状态移动。
[0047] 移动块3对所述可动体41的固定数并不限定于六个,也可以对各引导轨道2A、2B分别组装两个以上。图6是表示对可动体41固定有四个移动块3A~3D的例子的图。即使如此这样地使用四个移动块3A~3D,组装在引导轨道2A的两个移动块3A、3B的排列间隔也与组装在引导轨道2B的两个移动块3C、3D的排列间隔相异。即,引导轨道2A侧的移动块3A、3B与引导轨道2B侧的移动块3C、3D相位偏移且固定在所述可动体41。
[0048] 因此,假设移动块3D进入引导轨道2B的连接部间隙L,其他的移动块3A~3C也未重叠在连接部间隙,而处于组装在轨道轨21的状态。因而,能由三个移动块3A~3C负载作用于可动体41的荷重,而能使该可动体41在引导轨道2A、2B的全长稳定地移动。
[0049] 在图5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组装在一个引导轨道2A的多数移动块3的排列间隔与组装在另一个引导轨道2B的多数移动块3的排列间隔相异,因此避免多数移动块3同时位于连接部间隙L。但是,也可以通过有意地使引导轨道2A的连接部间隙L的位置和引导轨道2B的连接部间隙的位置偏移,来避免多数移动块3同时位于连接部间隙L。
[0050] 另外,图4未示出,但是在所述轨道轨21的滚行面24的长边方向两端设有滚珠诱导面。该滚珠诱导面通过对所述滚行面24的端部进行凸面加工而形成,在该滚珠诱导面的形成区域中,所述移动块3和滚行面24之间的间隔随着接近所述轨道轨21的端部而逐渐扩大。该滚珠诱导面为了让移动块3在所述连接部间隙L的通过顺畅化而设置,当所述移动块3通过连接部间隙L时,由于所述滚珠诱导面存在,因而该移动块3和轨道轨21之间所存在的滚珠31的负载荷重逐渐减轻,再度逐渐增加。此外,该滚珠诱导面相对于轨道轨21的滚行面24任意地形成,即使未形成有该滚珠诱导面,所述移动块3也能够通过连接部间隙L。
[0051] 本发明的移动块并不限定于如图4所示的型式,即,具备滚珠的无限循环路并让该滚珠在轨道轨21的滚行面24滚动的型式。例如,也可以是具备低摩擦性滑接构件的移动块在轨道轨上滑动的型式、或者具有被可转动地支撑的轮子的移动块边使该轮子旋转边在轨道轨上行走的型式的移动块。
[0052] 接着,对用于将所述可动体41固定在引导轨道2A、2B的特定位置的位置固定构件进行说明。
[0053] 如上所述,所述可动体41能自由移动到该引导轨道2A、2B的任意位置,但实际使用时,认为并非让所述可动体41边对引导轨道2A、2B移动边使用,大多是将所述可动体41固定在引导轨道2A、2B的特定位置来使用的情况。已经说明的飞机的客舱100内的使用为其一例。因此,在所述可动体41可设置位置固定构件。该位置固定构件是利用在所述轨道轨21以一定间隔设置的固定孔26来限制可动体41的移动的部件,操作员将所述可动体41移动至引导轨道2A、2B上的特定位置后,使该位置固定构件作用,由此能将可动体41固定在对应所述固定孔26的任意位置。
[0054] 图7及图8是表示所述位置固定构件的实施方式的图,并且是从所述轨道轨21的长边方向观看的侧面剖视图。图7表示该位置固定构件的初始状态,图8表示该位置固定构件的作用状态。该位置固定构件7具备:卡止销72,其相对于所述轨道轨21所具备的固定孔26插拔;设定销71,其将该位置固定构件7切换成初始状态或作用状态;从动板73,其将所述设定销71的动作传递到所述卡止销72;以及壳体74,其收纳这些设定销71、卡止销72及从动板73并且固定在所述可动体41。
[0055] 所述设定销71具备:柄部71a,其与所述卡止销72正交而设置并且从所述壳体74突出;以及凸轮部71b,其旋转自如地设在该柄部71a的一端。所述柄部71a从所述可动体41朝向与顶板101相反侧突出,在其前端设有阴螺纹,以使能连结用于将该柄部71a朝向轴方向推拉的其他构件。另外,该设定销71由所述壳体74保持成可朝向所述柄部71a的轴方向移动自如。因而,所述设定销71的前端朝向例如图2及图3所示的服务单元42的内部突出,而能从服务单元42侧操作所述设定销。
[0056] 另一方面,所述从动板73是将所述设定销的轴方向动作转换成与该动作正交的方向的动作的构件,该从动板73具备:倾斜部73a,所述设定销71的凸轮部71b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到该倾斜部73a;以及保持部73b,其以与该凸轮部71b的外周面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为凹面状并且从所述倾斜部73a连续。另外,所述卡止销72为圆柱状构件,其轴心与所述轨道轨21的固定孔26大致一致,并且朝向轴方向可移动自如地保持在所述壳体74。由设在所述壳体74的线圈弹簧74a始终对该卡止销72朝向离开轨道轨21的方向施力。另外,卡止销72的后端被固定在所述从动板73,所述卡止销72对应从动板73的动作而在轨道轨21的固定孔26进出。
[0057] 图7所示的初始状态中,所述卡止销72利用线圈弹簧74a的动作而从所述轨道轨21的固定孔26拔出,在该状态下,位置固定构件7未发挥任何作用,因此可动体41可沿着轨道轨的长边方向自由移动。此时,所述设定销71的凸轮部71b接触到所述从动板73的倾斜部73a。
[0058] 从该初始状态出发,将所述设定销71朝轴方向推压,将该设定销71推入所述壳体74的内部时,所述凸轮部71b沿着从动板73的倾斜部73a滚动,该从动板73克服线圈弹簧74a的弹性力而与所述卡止销72一起移动。由此,所述卡止销72的前端插入轨道轨21的固定孔
26。然后,如图8所示,在将所述设定销71完全推入壳体74的状态下,所述凸轮部71b自从动板73的倾斜部73a移转到凹面状的保持部73b,卡止销72对轨道轨21的固定孔26的进入量最大。另外,在该状态下,通过被压缩的线圈弹簧74a的弹性力,从而将从动板73的形成为凹面状的保持部73b推压到设定销71的凸轮部71b,只要不刻意拉回设定销71的柄部71b,则所述凸轮部71b不会自从动板73的保持部73b脱离,卡止销72不会从轨道轨21的固定孔26拔出。
[0059] 因而,在使所述可动体41沿着引导轨道2A、2B移动到任意位置,且在该位置将所述设定销71朝轴方向推入时,所述卡止销72插入轨道轨21的固定孔26,可动体41固定在该位置。另外,若拉回所述设定销71,则所述凸轮部71b会自从动板73的保持部73b脱离,因此可拉回卡止销72且从轨道轨的固定孔26拔出卡止销72,再度能够将所述可动体41沿着引导轨道2A、2B移动。
[0060] 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固定孔26以一定间隔设在轨道轨21,因此当使所述可动体41移动到引导轨道2A、2B的任意位置时,在该位置并不清楚是否能将所述位置固定构件7的卡止销72确实地插入轨道轨的固定孔26。因此,操作员在使用所述位置固定构件7时,需要使可动体41略微朝前后移动以寻找卡止销72和固定孔26的适合位置。作为避免这种作业烦琐的机构,可考虑导入位置检测构件,该位置检测构件用于使所述可动体41的停止位置正确地对应于轨道轨21的固定孔26。
[0061] 图9是表示所述位置检测构件的一例的图。该位置检测构件8由基准板81和弹性板82构成,该基准板81与各轨道轨21一起固定在顶部板101,该弹性板82固定在所述可动体41而与该可动体41一起沿着引导轨道2A、2B移动。
[0062] 所述基准板81是沿着所述轨道轨21的长边方向设置的长条的板状构件,并且沿着长边方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数卡止槽83。该卡止槽83的形成间隔与所述轨道轨21的固定孔26的形成间隔相同,将该基准板81与轨道轨21一起铺设在顶板101时,将两者铺设成所述卡止槽83的形成位置与所述固定孔26的形成位置重叠。
[0063] 另一方面,所述弹性板82通过将薄板折弯而形成,并且具有嵌合于所述基准板81的卡止槽83内的卡止突起84。该弹性板82固定在所述可动体41,且将其固定位置调整成:所述卡止突起84的前端进入所述基准板81的卡止槽83,且所述卡止突起84与所述位置固定构件7的卡止销72重叠。所述弹性板82通过将薄板折弯而形成,因此容易弹性变形,若在所述卡止突起84插入到基准板81的卡止槽83的状态下移动所述可动体41,则该卡止突起84会从卡止槽83拔出,登上基准板81的存在于该卡止槽83之间的山部85,再度进入下一卡止槽83。
[0064] 因而,当所述可动体41沿着所述轨道轨21的长边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板82的卡止突起84会沿着所述基准板81移动并对该基准板81的卡止槽83反复进出。由此,使可动体41移动的操作者能容易真实感觉到卡止突起84是否嵌入在卡止槽83。另外,在卡止突起84嵌入在卡止槽83的状态下,所述位置固定构件7的卡止销72与轨道轨21的固定孔26对峙,因此操作者通过操作所述位置固定构件7的设定销71,即能容易地将卡止销72插入轨道轨21的固定孔26。即,操作者在沿着引导轨道2A、2B使可动体41移动,且将该可动体41固定在规定位置时,能容易地辨识轨道轨21的固定孔26的存在位置,并能容易地使用所述位置固定构件7进行可动体41的固定作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