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和移动等离子簇用于主动气流控制的散开级联阵列

申请号 CN200980143210.3 申请日 2009-11-13 公开(公告)号 CN102197712B 公开(公告)日 2014-09-17
申请人 波音公司; 发明人 V·赫吉科夫; S·刘;
摘要 本 发明 描述了一种 电极 阵列(104),其有选择地产生 等离子体 。所述阵列包括沿着第一 电介质 (304A)设置的第一电极(302A),和至少第二电极(302B)。第二电极(302B)夹在所述第一电介质(304A)和第二电介质(304B)之间。电源(802)至少提供电 力 至第一和第二电极。进而,电源 控制器 控制所述电源(802),以便调节至少提供给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功率,并引起第一和第二电极产生和移动等离子体,从而 修改 不同的气流型状。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产生等离子体电极阵列,所述阵列包括:
沿着第一电介质布置的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夹在所述第一电介质和第二电介质之间,使得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延伸超出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
第三电极,其中所述第二电介质夹在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使得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延伸超出所述第三电极的一端;
至少一个电源,其提供电功率给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以及电源控制器,其可运行以控制电源,以便调节提供给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的电功率,并且以便引起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产生和移动等离子体,由此引起空气团沿着机翼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一等离子体生成单元,该第一等离子体生成单元可由所述电源控制器独立控制,或可由耦合到电源控制器的电阻电容器网络,即RC网络,控制,从而在紧接所述第一等离子体生成单元处产生第一等离子簇,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介质和第三电极包括第二等离子体生成单元,该第二等离子体生成单元可由电源控制器控制,或可由RC网络控制,从而在紧接所述第二等离子体生成单元处产生至少第二等离子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其中所述电源控制器运行以调节由电极产生的等离子簇,从而引起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移动所述第一等离子簇,并引起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独立地移动所述第二等离子簇或与移动第一等离子簇协作地移动所述第二等离子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其中所述第一电介质具有延伸超出所述第一电极的末端,并且其中当所述阵列安装到交通工具上时,所述电介质的所述末端暴露到空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延伸超出所述第一电介质的末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电介质具有延伸超出所述第二电极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其中所述电源将波形应用于所述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其中所述电极可运行以响应所应用的波形的周期的第一相而产生各自的等离子簇,并且其中所述电极可运行以响应所应用的波形的周期的另一个相而移动所述等离子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沿着各自的长度是细长的,并且彼此平行排列,以便至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沿着各自的长度散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其中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一电介质设置所述第二电极,以便只有所述第二电极的一部分超出所述第一电介质而暴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具有各自的厚度,其中所述第一电介质夹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电介质夹在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以便所述第二电极沿着所述第一电介质的厚度是从所述第一电极级联的。
11.一种用于使用安装在机翼上的电极和电介质阵列产生等离子体的方法,所述电极沿着机翼在垂直和平方向上都空间散开,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电极和电介质的阵列,其中第一电极沿着第一电介质设置,并且其中第二电极夹在所述第一电介质和第二电介质之间,使得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延伸超出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所述第二电介质夹在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使得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延伸超出所述第三电极的一端;
提供自定义波形形式的电功率给所述电极,其中所述自定义波形被限定以通过产生等离子体实现对经过机翼的气流产生预定影响;
在应用于所述电极的所述电功率的第一相期间,在紧接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处产生对应的第一等离子簇、第二等离子簇和第三等离子簇;并且响应用于所述电极的所述电功率的另一个相移动所述等离子簇;并且
响应所述等离子簇的转移产生空气团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调节单独地供应至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至少第三电极的所述电功率,以便所述第二等离子簇独立于所述第一等离子簇或与所述第一等离子簇合作地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调节单独地供应至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至少第三电极的所述电功率,以便所述第一等离子簇独立于所述第二等离子簇或与所述第二等离子簇合作地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控制气流从机翼分离的位置,或通过有选择地操作所述第一电极和至少所述第二电极修改翼展方向或气流方向的气流。

说明书全文

产生和移动等离子簇用于主动气流控制的散开级联阵列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总体涉及控制机翼/翼型上方的气流,并更具体地涉及主动产生和移动等离子簇从而控制那些气流的电极阵列。

背景技术

[0002] 在各种不同的空气动学情况中,机翼上方产生的气流可变成湍流,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降低机翼的升力特性。这些降低的升力特性可引起整个空气动力学效率下降,以及燃料消耗增加。
[0003] 先前的技术通过提供各种类型的主动气流控制系统已经解决了该问题。但是,这些先前的技术一般包括机械的、机电的、或气动的系统。进一步,安装或改进这样的系统可包括相当大地修改机翼下方的结构。因此,就安装或改进到现有机翼上所需的成本和劳动力而言,这些先前的系统实施起来很昂贵。
[0004] 另外,某些先前的主动气流控制系统合并若干沿着单个指定电介质排列的电极。但是,这样的系统可能不能有效地利用机翼的表面积,否则其可以产生等离子体。例如,如果这些电极互相之间的位置太近,那么邻近电极间可形成反作用力。这些反作用力可引起更小、更弱的等离子簇,其不能有效地产生大团气流。
[0005] 为了减少这些反作用力的形成,那些先前的主动气流控制系统可沿着单个电介质增加电极间的距离。但是,电极之间增加的距离可导致每单元机翼表面积较少的等离子体生成单元。反过来,这种等离子体生成单元的浓度下降可降低先前的气流控制系统影响大团气流的效率。发明内容
[0006] 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该发明内容是为了以简便的形式引入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方案选择。该发明内容并不是为了限定权利要求主题的范畴。
[0007] 根据一个实施例,这里描述用于产生等离子体的空间散开的电极阵列。该阵列包括沿着第一电介质设置的第一电极和至少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夹在第一电介质和第二电介质之间。一个或多个电源提供电功率给第一和第二电极。进而,电源控制器控制电源,以便调节提供给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功率,使得第一和第二电极沿着第一电介质的表面生成等离子体。
[0008]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用于构造电极阵列,该电极阵列包括提供第一和第二电极以及第一和第二电介质。该第一电介质夹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且该第二电极相对于第一电极交错,以便该第二电极延伸超出第一电介质。将电极设置为与提供电功率给该电极的电源连通。一个或多个电源控制器分别运行以控制提供给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电功率,以便各自能产生紧接电极的等离子簇。
[0009] 这里讨论的特征、功能、和优点可以独立地实现在本说明书的各种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相互结合,将参考下面的说明和附图描述进一步的细节。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示意图,其示出了被安装到机翼上方的有选择地产生和移动等离子簇的级联阵列的实例。
[0011] 图2是示意图,其示出了图1所示级联阵列是如何可以有选择地调整从机翼分离的湍流气流位置。
[0012] 图3是示图,其示出了包括在先前图中所示的级联阵列的单个单元。
[0013] 图4是示图,其示出了用于产生和移动等离子体的若干单元,其可包括在先前图所示的级联阵列中。
[0014] 图5是示图,其提供了另一个用于产生和移动等离子体的级联阵列单元的视图。
[0015] 图6是示图,其示出了由级联阵列响应输入电压波形的第一相产生的等离子簇。
[0016] 图7是示图,其示出了图6中产生的等离子簇响应输入电压波形的下一个相的移动。
[0017] 图8是电路图,其示出了级联阵列的电源示例。
[0018] 图9是电路图,其示出了另一个级联阵列的电源示例。
[0019] 图10是方框图,其示出了用于调节电源的电压传感器和电压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的详细说明书公开了与有选择地产生和移动等离子簇的级联阵列相关的各种工具和技术。参考附图最容易理解该说明书,在附图中,出现在不同附图中的相同参考号指的是相同的元件。
[0021] 为了说明的目的,但不限制可能的实施,这里使用的术语“等离子体”可以指的是电离气体或空气分子,其是当气体或空气分子穿过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时产生的。一般地,空气分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或分裂,因此产生中性的、正的、或负的电荷粒子,以及还释放其他自由电子。
[0022] 图1示出了总体表示为100的系统,在其中机翼102已经安装了一些数目的级联阵列元件104A、104B、104C、104D和104N(共同称为级联阵列104)。机翼102可代表,例如,固定机翼。机翼102的其他示例可包括卡车、赛车、娱乐交通工具或其他交通工具的外部表面。机翼102还可包括涡轮叶片。一般来说,机翼102可代表由移动或被移动经过空气或气体且还遭遇与由空气和气体强加的阻力相关联的损耗的任何交通工具(或其部件)提供的外部表面。为了说明的简洁性,但不限制可能的实施,该说明书指的是空气或气体流统称为气流。
[0023] 转向机翼102,更详细地,机翼可遭遇总体表示为106的流向气流。当固定机翼102作为更大交通工具的部件的移动穿过气团时,可产生这些流向气流106。当驱动旋转的或可移动的机翼穿过气团时,也可产生这些流向气流106。为了控制这些气流106,机翼102可包括许多一般垂直于所示的这些流向气流排列级联阵列元件104A-104C,如图所示。
[0024] 机翼102还可遭遇以108表示的渗漏气流。为了控制这些渗漏气流108,机翼102可包括任意数量的级联阵列元件104D和104N。在所示示例中,级联阵列元件104D安装在机翼102的一个侧面,而级联元件104N安装在机翼102的相反面。为此,图1用虚轮廓线表示阵列元件104N。
[0025] 在某些实施例中,级联元件104D和104N可安装在机翼102的表面,而不会大幅度修改机翼下面的结构。除了接收来自交通工具的电功率之外,阵列元件104D和104N安装到交通工具上可对交通工具产生极微小的结构影响。
[0026] 合起来考虑,该级联阵列元件104可控制机翼102上方沿流向和/或翼展方向移动的气流。为了描述由阵列元件104提供的控制类型,现在将讨论转向图2。
[0027] 图2示出了总体表示为200的气流的分离点,其以不同的情况越过机翼(例如,102A和102B)。在总体表示为202的第一种情况中,机翼102a遭遇流向气流106A。在情况202中,机翼102A并没有装备级联阵列元件104。如所示,当气流106a遇到机翼102a的前缘204A时,至少一部分气流106A可越过机翼102。在某些空气动力学环境中,气流106A可遭遇湍流的情况,总体表示为206A:在某些总体表示为208A的沿机翼102A的位置,气流
106A可与机翼102A分离。
[0028] 如果分离点208A足够接近前缘204A,那么机翼102A上可产生额外的阻力,从而降低了机翼提供的升力特性。在极端的情况中,机翼102A可遭遇失速情况。
[0029] 在总体表示为210的另一种情况中,机翼102B遭遇流向气流106B。如所示,当气流106B遇到机翼102的前缘204B时,至少一部分气流106B可越过机翼102B的顶部。在情况210中,机翼102B装备了一个或多个级联阵列元件104。这些级联阵列元件104可沿着102B安装到合适的位置,如图2所示的位置,提供其仅作为便于说明的示例。
[0030] 转向更详细地描述阵列元件104,如这里描述的这些阵列元件104可选择性地运行,以控制沿机翼102B表面的分离点208B。在该示例情况210中,阵列元件104运行以进一步沿着移动机翼102B向下移动分离点208B。图2示出了沿着机翼102B的任意、非限制性位置上的分离点208B。在该情况210中,气流106B的分离部分206B进一步向机翼下方移动,从而提高机翼的升力特性,并提高空运工具的升力速度,同时还减少失速情况的出现。
[0031] 已经示出了阵列元件104是如何有选择地控制沿机翼102的分离点208,现在更详细地说明阵列元件104。现在结合图3提供该说明。
[0032] 图3示出了总体表示为300的单元,其以级联阵列的形式堆放,从而产生和移动等离子簇。先前图所示的级联阵列104可包括任意数量的这些等离子体生成单元300。
[0033] 转向更详细地描述等离子体生成单元300,这些单元可包括电极302和电介质304。在图3所示示例中,电极302和电介质304可被拉长到任意合宜的长度,并可被构造成具有任意合适的厚度。
[0034] 图4示出了总体表示为400的构造,其包括多个等离子体生成单元300A-300N(共同称为等离子体生成单元300),给定的级联阵列104包括任意数量的等离子体生成单元300。如图4所示,等离子体生成单元300A可包括电极302A和电介质304A。同样地,等离子体生成单元300B可包括电极302B和电介质304B,等离子体生成单元300C可包括电极
302C和电介质304C,并且等离子体生成单元300N可包括电极302N和电介质304N。尽管图4示出了单元300A-300N的四个示例,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该说明书的实施例可包括任意数量的单元300。
[0035] 转向更详细地描述图4,可构造级联阵列104以便电介质304A夹在电极302A和302B的之间,电介质304B夹在电极302B和302C的之间,诸如此类。在图4所示示例中,电介质304A稍微长于电极302A,电极302B稍微长于电介质304A,诸如此类。
[0036] 如下面的图7进一步所示和所讨论的,级联阵列104还可构造为具有弧形的、弯曲的或非平面的构造。在这些后面的构造中,电极和电介质可相互交错在一起,从而产生楼梯阶梯状(stair-stepped)的排布。在该排布中,在阵列中紧邻且位于电介质之上的给定电极可稍微延伸超出该电介质,紧邻且位于给定电极之下的电介质可延伸超出电极,诸如此类。
[0037] 在图4所示构造中,级联阵列104可限定多个区域306A、306B、306C和306N(共同称为区域306),其适合于产生等离子簇。下面结合图6更详细地示出和说明这些等离子簇。但是,为了描述图4的目的,区域306A一般可通过电介质304A和电极302B延伸超出电极
302A末端的多少来限定。类似地,区域306B一般可通过电介质304B和电极302C延伸超出电极302B末端的多少来限定,且区域306C可通过电介质304C和下一个电极(未示出)延伸超出电极302C末端的多少来限定。最后,区域306N可通过电介质304N延伸超出电极
302N的多少来限定。从图4的描述应当理解,阵列104的构造可延伸至任意等级的级联。
[0038] 图5示出了总体表示为500的级联阵列104的另外的构造。更具体地,级联阵列104可包括任意数量的单元300A-300N,其进而可包括各自的电极对302A-302N和电介质对
304A-304N,电极对302A-302N和电介质对304A-304N被级联成阵列用于产生和移动等离子体。还可缩短电介质304A、304B、304C和304N,以及电极302B、302C和302N。这些缩短的电极和电介质可提高整个级联阵列的物理挠性。
[0039] 与图4和图5所示的级联阵列104相比较,图5所示的电介质304长度大约相同。但是,图4所示的电介质304有各种不同长度,这取决于它们位于级联阵列104中的位置。
参考图4和图5,级联阵列104可以以第一方向(例如,平地,如箭头502表示)散开或级联,和可以以另一个方向(例如,垂直地,如箭头504表示)散开或级联。在箭头502表示方向上的级联可取决于单元300A-300N相互交错在一起的不同程度。在箭头504表示方向上的级联可取决于电极302和电介质304的厚度。
[0040] 图6示出了总体表示为600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中给定级联阵列104可运行不同的单元300A-300N,从而在不同的区域306A-306N产生等离子簇。更具体地,级联阵列104可响应于总体表示为602的输入波形运行。参考输入波形602,输入功率604(不限制表达为输入电压)可具有随时间608变化的形状、振幅和/或极性606。换句话说,输入功率604可随时间周期性地交替变化。
[0041] 如图8-10进一步详细说明,各种电极302A-302N可以被耦合成接收输入电压604。但是,为了便于说明,这些连接细节从图6中省略了。转向更详细地描述图6,电极302A和
302B相对于彼此可限定电介质304A两端的电压610A。为了响应该电压周期的第一相(或半个),紧接区域306A的气体或空气可电离,从而形成等离子簇612A。
[0042] 以类似的方法,电极302B和302C可限定电介质304B两端的电压610B,这导致产生等离子簇612B。同样地,电极302N和先前的电极302(N-1)(未示出)可限定电介质304N两端的电压610N,这导致产生等离子簇612N。
[0043] 电极302B、302C和302N可构造成L-型,具有如图6所示阵列的较厚部分。电极302B、302C和302N的较厚部分可将电极的一部分布置为与紧邻在该电极之上的电介质齐平。该构造可促进等离子簇612在区域306中的产生。
[0044] 图7示出了总体表示为700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响应输入波形602的周期604的另一个相移动图6中产生的等离子簇612A-612N。例如,假定输入波形602表示交流电流(AC)电源,在AC电源的一个相604期间可发生图6中所示情况,而在电源的随后相702期间可发生图7中所示情况。
[0045] 应当注意的是,提供输入波形602的示例仅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不是限制可能的实施例。更具体地,应当注意的是,在不偏离本说明的精神和范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输入波形。这样的其他波形的示例可包括,但并不限于:锯齿状波形、三波、具有非均匀或非标准占空比的波形、和这里不再具体说明的其他波形。一般地,可以选择或自定义不同的波形作为特定实施情况的适当情况,以便实现特定的预定义的等离子产生和移位效果。
[0046] 图7推进了示例性级联阵列104,其可包括单元300A-300N,其用于在各自的区域306A-306N的附近产生等离子簇612A-612N。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如图6所示,在周期602的第二相(phase),单元300A-300N可遭受累积电压702。随着输入波形602进入相704,应用于单元300A-300N的电压可导致等离子簇转移。同样地,通过在调整后的电极对302A和302B之间应用相704,产生相反极性的电压610A;在调整后的电极对302B和302C之间应用相704,产生相反极性的电压610B,诸如此类,可定性地实现同样的效果。同样地,在电极304N和304(N-1)(未示出)之间应用相740可产生相反极性的电压610N。可同时或随后进行这些反向步骤。
[0047] 假定级联阵列104安装在机翼的表面,那么移动等离子簇612A-612N可共同导致空气团沿着机翼表面运动,其朝着箭头706指示的方向。用这种方法,经过单元300发生的电压转移可引起空气沿着机翼运动,因此有选择地控制分离点(例如,图2中的208B)。
[0048] 从图6和图7所示示例可概括出,可调整已经应用于级联阵列104中的单元300的波形602,通过适当地产生和移动等离子簇,以便引起空气朝着任意方向运动。一般地,可分别地控制不同单元300,以便引起在不同单元产生的等离子簇运动。
[0049] 图8示出了总体表示为800的电源系统的示例,其用于提供电压给级联阵列内的电极302A-302N。在图8所示情况中,单独的电极302A-302N都与各自不连续的或单独的电源802A-802N(共同称为单独的电源802)相关联。这些单独的电源802可运行从而产生波形(例如,图6和图7中所示的602),并提供它们作为各自的电极302A-302N的输入。同样地,这些单独的电源802可提供AC自定义波形给电极302A-302N。
[0050] 图9示出了总体表示为900的电源系统的示例,其用于提供电压给级联阵列中的电极302A-302N。在图9所示的电源系统900中,单个电源902可提供电压给电阻电容器(RC)网络,其总体表示为904。示例RC网络904可包括电阻器906A-906N(共同称为电阻器906)和电容器908A-908N(共同称为电容器908),其耦合如图9所示。RC网络904可接收来自电源902的AC波形,并可产生合适的波形(例如,图6和图7中所示的602),用于不同电极302A-302N的输入。
[0051] 在说明图8和图9所示电源情况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所示电极302构造仅仅是为了方便,而不限制可能的实施例。更具体地,可不同于图8和图9中所示来构造电极302,同时还并入单独的电源802或RC网络904。参考图8,包括在给定实施例中的单独电源802的数目可取决于包括在该实施例中的单独电极802有多少。参考图9,RC网络904的特定构造可取决于有多少单独电极302包括在给定的实施例中。此外,在不偏离本说明的精神和范畴下,可不同于如图9所示来构造各个电阻器906和电容器908。
[0052] 还应当注意的是,图9示出了使用单个电源902控制电极的非限制性示例。但是,这些示例可延伸至其他情况。例如,一个给定的电源902可同时控制两个或多个电极,而不需要传送相同的电势给这些两个或多个电极。
[0053] 该说明的实施例还可利用电路而不是RC网络产生单独的自定义波形,其用于来自单个电源902的不同电极302A-302N的输入。此外,可利用RC网络而不是如图9所示的作为示例的网络904产生这些输入波形。
[0054] 图10示出了总体表示为1000的电压控制系统,其用于调节提供给电极阵列的电源。为了清楚地说明,如先前所讨论的,图10通过102以方框的形式示出了机翼。如先前所讨论的,图10还通过104以方框的形式示出了级联的电极阵列。假定级联阵列104安装在机翼上,一般通过虚线1002表示。此外,图10还示出了电源,其可表示如图8或9所示的电源800或900。如先前所述,电源800或900可产生输入波形602并提供给级联阵列104。
[0055] 可安装任意数目的电压和/或电流传感器1004,从而监控机翼上的级联阵列的电压和电流。在给定时间,传感器1004可获得原始电流/电压读数,其总体表示为1006。反过来,传感器1004可将这些读数1006处理或调节为合适的,并提供其作为输入电流/电压读数1008给电压控制器1010。
[0056] 转向更详细地描述电压控制器1010,该控制器可分析在给定时间机翼102上的电流/电压状态,并响应这些状态产生控制信号1012。进而,电源800/900可接收控制信号1012,并响应控制信号1012产生输入波形602。例如,如果由传感器1004表明的状态间接表明机翼102上即将发生电弧放电,电压控制器1001可调整控制信号1012,以便最小化电弧放电的险。
[0057] 用这种方法,电压控制器1010可基于在机翼102上检测的当前状态调节电源800或900的操作。此外,电压控制器1010可单独地控制作为不同的等离子体生成单元(例如,图3中的300)的输入而发送的波形,以便实现所需的空气团运动。电压控制器1010在可能的不同实施例中可并入模拟和/或数字电路,并还可包括软件部件。
[0058] 已经提供了上述的图1到图10,指出了若干观察结论。这里描述和说明的垂直和水平散开或级联方法可比先前的技术产生更密集的等离子簇。总的来说,产生的这些等离子簇相比于这些先前技术可更大。因此,这些更大的等离子簇可引起空气更大的运动,并提供更高水平地控制越过给定机翼上的分离点或翼展或气流方向的空气流动。
[0059] 此外,与先前的技术相比较,通过提供二维散开的等离子体生成单元,这里描述的电极-电介质单元可减少或最小化邻近电极对之间产生的反作用力影响。在某些先前的技术中,多个等离子体生成单元可放置在单个电介质上。但是,如果这些等离子体生成单元放置的太过接近彼此,那么由邻近单元产生的等离子簇可施加反作用力于另一个单元,这减少了等离子簇的总尺寸。
[0060] 在某些实施中,这里描述的各种电极和电介质可具有的厚度大约是0.5mm或低于0.5mm。与先前的技术相比较,构造为此规模的等离子体生成单元的级联阵列可为每单位长度的机翼提供更多的等离子体生成单元。由于每单位长度机翼具有更多的等离子体生成单元,每单位长度机翼还可产生更多的等离子体。
[0061] 减少的电源消耗可由处理和控制等离子体生成单元附近的气流而产生。相反,先前的技术可控制来自远程处理等离子体生成单元的集中位置的气流。
[0062] 尽管先前的图示出了等离子体生成单元的某些示例构造,但是该说明的实施例还可包括具有其他构造的等离子体生成单元。这些构造可适合于引起旋涡空气形态,或其他类型的复杂气流。
[0063] 上面的描述提供了一些示例,在其中可引起朝着特定的方向的气流。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如在该说明中提供的“控制”气流的概念也可包括抑制气流。例如,参考图1,可以操作级联阵列104d,从而抑制翼展方向的气流或渗漏的气流108。
[0064] 仅通过说明提供上面所述的主题,而并不限制可能的实施例。在没有遵循示出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和申请,且并不偏离本说明的准确精神和范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描述的主题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本说明的准确精神和范畴在权利要求中予以阐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