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申请号 CN200910149598.X 申请日 2009-07-06 公开(公告)号 CN101624083B 公开(公告)日 2011-07-27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福山庆; 小岛孝政;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 车身 罩结构,其可降低 空气阻 力 、将行进 风 流畅地引导到后方而提高整流效果,可谋求降低行驶时的空气阻力。该车身罩结构具有: 挡泥板 ,其配置于被 前叉 的下端部轴支承的前轮的上方,该前叉可转向地被车架前端的 头管 支承;左右一对前侧罩,其从侧方 覆盖 在头管的后方搭载于车架的 燃料 箱的至少一部分。挡泥板(85)以在其两侧后端部从侧方覆盖 燃料箱 (40)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前侧罩(96L、96R)以使其一部分与挡泥板的后部重叠的方式可装卸地与该挡泥板相连设置,在该前侧罩上,以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方式设有鼓出部(107),从侧面看,该鼓出部形成呈直线状地与挡泥板的下缘部相连的棱线部(107a)。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其具有:挡泥板(85),其配置于被前叉(15)的下端部轴支承的前轮(WF)的上方,该前叉(15)可转向地被车架(F)前端的头管(16)支承;左右一对前侧罩(96L、96R),其从侧方覆盖在所述头管(16)的后方搭载于所述车架(F)的燃料箱(40)的至少一部分;
该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挡泥板(85)以在其两侧后端部从侧方覆盖所述燃料箱(40)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所述前侧罩(96L、96R)以使其一部分与所述挡泥板(85)的后部重叠的方式可装卸地与该挡泥板(85)相连设置,在所述前侧罩(96L、96R)上,以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方式设有鼓出部(107),从侧面看,该鼓出部(107)形成呈直线状地与所述挡泥板(85)的下缘部相连的棱线部(107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挡泥板(85)后部的所述前侧罩(96L、96R)和从侧方覆盖安装于所述车架(F)前部的油冷却器(47)的护罩(97L、97R),以使所述护罩(97L、97R)的上部从外侧方与所述前侧罩(96L、96R)的后侧下部重叠的方式相互连结,在所述前侧罩(96L、96R)的后侧下部及所述护罩(97L、97R)的上部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下方敞开的整流槽(10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护罩(97L、97R)的上部设有缺口部(103),该缺口部(103)在所述前侧罩(96L、96R)的后侧下部和护罩(97L、97R)的上部之间形成与所述整流槽(105)相连且指向上下方向的排口(102)。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出部(107)形成为具有在所述棱线部(107a)的上下配置上倾斜部(107b)和下倾斜部(107c)的大致V字形的横截面形状,且被设于所述前侧罩(96L、96R),该上倾斜部(107b)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成为上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并且一直延伸到所述燃料箱(40)的前侧上部,该下倾斜部(107c)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成为下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并且一直延伸到所述燃料箱(40)的前侧下部。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覆盖前照灯(89)的前照灯罩(90)配置成从所述挡泥板(85)的上部向上方突出,在该前照灯罩(90)的两侧面形成向后上方延伸的凹部(9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覆盖前照灯(89)的前照灯罩(90)配置成从所述挡泥板(85)的上部向上方突出,在该前照灯罩(90)的两侧面形成向后上方延伸的凹部(91)。

说明书全文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其具有:挡泥板,其配置于被前叉的下端部轴支承的前轮的上方,该前叉可转向地被车架前端的头管支承;左右一对前侧罩,其从侧方覆盖在所述头管的后方搭载于所述车架的燃料箱的至少一部分。

背景技术

[0002] 这样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公开在专利文献1中。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930号公报
[0004]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身罩结构中,安装于前叉的顶桥部的挡泥板和从侧方覆盖燃料箱的一部分的前侧罩相互分离地配置,难以得到将行进流畅地向后方引导的整流效果,在机动二轮车行驶时容易产生空气阻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降低空气阻力、将行进风流畅地引导到后方而提高整流效果,并且谋求降低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具有:挡泥板,其配置于被前叉的下端部轴支承的前轮的上方,该前叉可转向地被车架前端的头管支承;左右一对前侧罩,其从侧方覆盖在所述头管的后方搭载于所述车架的燃料箱的至少一部分;该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以在其两侧后端部从侧方覆盖所述燃料箱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所述前侧罩以使其一部分与所述挡泥板的后部重叠的方式可装卸地与该挡泥板相连设置,在所述前侧罩上,以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方式设有鼓出部,从侧面看,该鼓出部形成呈直线状地与所述挡泥板的下缘部相连的棱线部。
[0007] 第二方面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在第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挡泥板后部的所述前侧罩和从侧方覆盖安装于所述车架前部的油冷却器的护罩,以使所述护罩的上部从外侧方与所述前侧罩的后侧下部重叠的方式相互连结,在所述前侧罩的后侧下部及所述护罩的上部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下方敞开的整流槽。
[0008] 第三方面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在第二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护罩的上部设有缺口部,该缺口部在所述前侧罩的后侧下部和护罩的上部之间形成与所述整流槽相连且指向上下方向的排风口。
[0009] 第四方面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在第一~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出部形成为具有在所述棱线部的上下配置上倾斜部和下倾斜部的大致V字形的横截面形状,且被设于所述前侧罩,该上倾斜部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成为上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并且一直延伸到所述燃料箱的前侧上部,该下倾斜部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成为下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并且一直延伸到所述燃料箱的前侧下部。
[0010] 第五方面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在第一~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覆盖前照灯的前照灯罩配置成从所述挡泥板的上部向上方突出,在该前照灯罩的两侧面形成向后上方延伸的凹部。
[0011] 另外,实施例的上部挡泥板85对应于本发明的挡泥板。
[0012]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挡泥板以在其两侧后端部从侧方覆盖燃料箱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从侧方覆盖燃料箱的至少一部分的左右一对前侧罩以使其一部分与挡泥板的后部重叠的方式可装卸地与该挡泥板相连设置,在该前侧罩上,以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方式设有鼓出部,从侧面看,该鼓出部形成呈直线状地与挡泥板的下缘部相连的棱线部,因此,挡泥板及前侧罩以构成流线型的方式相连,从而可提高外观性,并且,可以得到将行进风流畅地向后方引导的整流效果,可以减少机动二轮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0013] 另外,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在前侧罩的下部和与该前侧罩的后侧下部连结的护罩的上部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下方敞开的整流槽,因此,可以利用整流槽对进入到前侧罩及护罩内的行进风进行整流。
[0014]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在前侧罩的下部和与该前侧罩的后侧下部连结的护罩的上部之间,形成指向上下方向的排风口,因此,可以将进入到前侧罩及护罩内的行进风的一部分排出到护罩下方,并且将剩下的行进风从所述排风口排出到上方。而且,通过在护罩的上部设置缺口部的简单结构,从而可以在前侧罩的下部及护罩的上部之间容易地形成排风口。
[0015]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设于前侧罩的鼓出部形成为具有在所述棱线部的上下配置上倾斜部和下倾斜部的大致V字形的横截面形状,该上倾斜部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成为上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并且一直延伸到燃料箱的前侧上部,该下倾斜部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成为下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并且一直延伸到燃料箱的前侧下部,因此,可以利用鼓出部将行进风上下分离而提高整流效果,并且可以利用上倾斜部将行进风有效引导到驾驶员侧而提高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而且,即便拆下护罩也可利用前侧罩的鼓出部得到整流效果,故可以欣赏多种外观。
[0016]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由于在前照灯罩的两侧面形成向后上方延伸的凹部,因此,利用这些凹部可以将行进风引导到驾驶员侧而提高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0018] 图2是机动二轮车的右侧视图;
[0019] 图3是图1的从箭头3所示方向看到的主视图;
[0020] 图4是图1的从箭头4所示方向看到的放大图;
[0021] 图5是图4的5-5线剖面图;
[0022] 图6是图5的从箭头6所示方向看到的图;
[0023] 图7是图1的从箭头7所示方向看到的图;
[0024] 图8是前侧罩及护罩的侧视图;
[0025] 图9是图8的9-9线剖面图;
[0026] 图10是图2的箭头10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0027] 图11是图1的箭头11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0028] 图12是处于拆下盖部件的状态的收纳箱附近的侧视图;
[0029] 图13是图11的13-13线剖面图。
[0030] 附图标记说明
[0031] 15 前叉 16 头管
[0032] 40 燃料箱 46 下部挡泥板
[0033] 47 油冷却器 85 作为挡泥板的上部挡泥板
[0034] 89 前照灯 90 前照灯罩
[0035] 91 凹部 96L、96R 前侧罩
[0036] 97L、97R 护罩 102 排风口
[0037] 103 缺口部 105 整流槽
[0038] 107a 棱线部 107b 上倾斜部
[0039] 107c 下倾斜部 F 车架
[0040] WF前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2] 图1~图13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机动二轮车的右侧视图、图3是图1的从箭头3所示方向看到的主视图;图4是图1的从箭头4所示方向看到的视放大图、图5是图4的5-5线剖面图、图6是图5的从箭头6所示方向看到的图;图7是图1的从箭头7所示方向看到的图、图8是前侧罩及护罩的侧视图、图9是图8的9-9线剖面图、图10是图2的箭头10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图1的箭头11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2是处于拆下盖部件的状态的收纳箱附近的侧视图、图13是图11的13-13线剖面图。
[0043] 首先,在图1及图2中,越野(オフロ一ド)用机动二轮车的车架F具有:可转向地支承前叉15的头管16,该前叉在下端部轴支承前轮WF;从该头管16向后下方延伸的主管17;从该主管17的后端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中心管18...;相比所述主管17,更陡地倾斜且从所述头管16向后下方延伸的下降管19;将该下降管19的后端及所述两中心管18...之间连结的左右一对底管20...;从所述中心管18...的上部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位导轨21...;将所述主管17及所述下降管19的中间部之间连结且向后上方延伸的加强管22;以及将所述两中心管18...的下部及所述两座位导轨21...的中间部之间连结且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支柱23...。中心管18...及底管20...一体相连而形成。
[0044] 在车架F上搭载有作为空冷的单缸四冲程发动机E的发动机本体24,该发动机本体24被所述主管17的后部、所述两中心管18...、所述下降管19的下部以及所述两底管20...包围。该发动机本体24具有:曲轴箱26,其转动自如地支承具有沿车宽方向的轴线的曲轴25;缸体27,其与该曲轴箱26的前侧上部结合且向上方立起;缸盖28,其与该缸体
27的上端结合;缸盖罩29,其与该缸盖28的上端结合。
[0045] 在所述中心管18...的下部,设有可上下摇动地支承摇动臂30前端的支承部31,在所述摇动臂30的后部轴支承后轮WR。另外,在中心管18...的下部及摇动臂30的前部之间设有连接机构32,在构成该连接机构32的一部分的连结部件33和所述主管17的后端部之间设置后缓冲单元34。
[0046] 另外,在所述曲轴箱26内收纳有将所述曲轴25的旋转动力变速的齿轮变速器(未图示),该齿轮式变速器的输出轴35从所述曲轴箱26的左侧壁向侧方突出。而且,在固定于从曲轴箱26突出的所述输出轴35端部的驱动链轮36、和与后轮WR同轴地设置的从动链轮37上挂设有环状链条38,所述齿轮式变速器的输出经由所述链条38传递到后轮WR侧。
[0047] 在位于所述发动机本体24上方的所述主管17上以横跨该主管17的方式搭载有燃料箱40,在该燃料箱40的后方配置有串列式乘车用座位41,该乘车用座位41被所述两座位导轨21...支承。
[0048] 在图3及图4中,所述前叉15由如下部件构成:可伸缩地构成并配置于所述前轮WF的两侧且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对缓冲单元42L、42R;将两缓冲单元42L、42R的上端部之间连结的顶桥部43(参照图1及图2);位于顶桥部43的下方且将两缓冲单元42L、42R的上部之间连结的底桥部44。前轮WF被两缓冲单元42L、42R的下端部之间轴支承,在所述顶桥部43上固定转向手柄45的左右方向中央部。
[0049] 在所述底桥部44下方的所述两缓冲单元42L、42R之间设有从上方覆盖前轮WF的下部挡泥板46,该下部挡泥板46一体地具有:分别安装于所述两缓冲单元42L、42R的左右一对支承部46a、46b;设于这些支承部46a、46b之间且从上方覆盖所述前轮WF的覆盖部46c,且该下部挡泥板46由合成树脂形成。
[0050] 在所述发动机本体24的前方且在所述下降管19的右侧,以安装于该下降管19的方式配置有油冷却器47,关于下降管19,在与油冷却器47相反的一侧配置的喇叭48被固定于下降管19的支承柱49支承。
[0051] 另外,安装于所述前轮WF左侧的前轮用盘式制动器BF的制动钳50被安装于前叉15的两缓冲单元42L、42R中的位于左侧的缓冲单元42L的下部。该前轮用盘式制动器BF,根据可进行旋转操作地安装于转向手柄45右侧的制动杆51的操作,成为可产生制动力的正常制动状态,当对可转动地被车架F右侧的底管20...支承的制动踏板52进行了转动操作时,成为与安装于后轮WR的后轮用盘式制动器BR联动地进行制动动作的联动制动状态。
[0052] 即,在前轮用盘式制动器BF的制动钳50上连接有正常制动用制动软管55和联动制动用制动软管56。该正常制动用制动软管55根据制动杆51的操作产生制动液压并将来自安装于所述转向手柄45的主缸53的液压进行引导;该联动制动用制动软管56根据制动踏板52的操作产生制动液压并从安装于所述车架F中的右侧中心管18下部的主缸54(参照图10)引导液压。
[0053] 一并参照图5及图6,在所述前叉15的底桥部44的下面安装有支柱57。该支柱57一体地具有利用一对螺栓58、58与底桥部44的下面联结的安装板部57a、和与该安装板部57a的两端一体地相连设置且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支承板部57b、57c。两支承板部
57b、57c以随着朝向下方而相互间的间隔变宽广的方式倾斜。即,如图5的点划线所示,所述前叉15的缓冲单元42L、42R最大限度地收缩且下部挡泥板46的覆盖部46c与底桥部44最接近时,支柱57以避免与所述覆盖部46c干涉且横跨覆盖部46c的方式形成随着朝向下方而宽度变宽广的梯形。而且,虽然在支柱57的支承板部57b、57c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及第五紧固部件62、65,当下部挡泥板46的覆盖部46c与底桥部44最接近时,第二及第五紧固部件62、65俯视时与下部挡泥板46的覆盖部46c重叠,但并不与覆盖部46c接触而产生干涉。
[0054] 在所述支柱57中的所述安装板部57a的左端部上面固定有第一紧固部件61,在支柱57的两支承板部57b、57c中的左侧支承板部57b的下端,位于第一紧固部件61的下方而安装有第二紧固部件62,在下部挡泥板46的左侧面安装有位于第二紧固部件62下方的第三紧固部件63(参照图1)。而且,所述联动制动用制动软管56插通、保持于第一~第三紧固部件61、62、63且在左侧缓冲单元42L的后方沿上下延伸。联动制动用制动软管56的下端与配置于前轮WF左侧的制动钳50连接。
[0055] 另外,在所述支柱57中的所述安装板部57a的右端部上面固定有第四紧固部件64,在支柱57的两支承板部57b、57c中右侧的支承板部57c的下端,位于第四紧固部件64的下方而安装有第五紧固部件65,在下部挡泥板46的右侧面安装有位于第五紧固部件65下方的第六紧固部件66(参照图2)。而且,所述正常制动用制动软管55插通、保持于第四~第六紧固部件64、65、66且在右侧缓冲单元42R的后方沿上下延伸。
[0056] 在右侧的缓冲单元42R上,在所述第六紧固部件66的下方安装有弯曲保持部件67,以在第六紧固部件66的下方朝上方弯曲的方式弯折后的所述正常制动用制动软管55的弯折部,被所述弯曲保持部件67保持。而且,从弯曲保持部件67向上方延伸的正常制动用制动软管55,在前叉15的后方与设置于下部挡泥板46上部的嵌合凹部68(参照图2及图5)嵌合并延伸到前轮WF的右侧,与所述制动钳50连接。
[0057] 另外,在前轮WF的左侧,为了进行防抱死制动控制而安装有检测前轮WF转速的ABS用转速传感器(未图示),与该ABS用转速传感器相连的电缆69与联动制动用制动软管56一并插通、保持于第一~第三紧固部件61、62、63。
[0058] 并且,在前轮WF的右侧安装有车轮速度传感器(未图示),与该车轮速度传感器相连的电缆70与正常制动用制动软管55一并插通、保持于第四~第六紧固部件64、65、66。
[0059] 在所述发动机本体24中的所述缸盖28的后部侧壁,连接有进气装置71,该进气装置71具有:下游端经由进气管72与缸盖28连接的汽化器73;配置于该汽化器73后方且与汽化器73的上游端连接的空气滤清器74。
[0060] 另外,在所述缸盖28的前部侧壁连接有排气装置75,该排气装置75具有:上游端与缸盖28连接的第一排气管76;上游端与第一排气管76的下游端连接的第二排气管77和与第二排气管77的下游端连接的排气消音器78。
[0061] 第一排气管76从缸盖28的前部侧壁在缸体27的右侧向后方延伸而弯曲形成,第二排气管77穿过车架F中的右侧中心管18及右侧后支柱23的内侧向后方延伸,第二排气管77的下游端与在后轮WR的右侧上方向后上方延伸的排气消音器78连接。另外,在排气消音器78上安装有从上方及外侧方将该排气消音器78覆盖且形成为横截面呈大致L字形的消音器罩79,排气消音器78及消音器罩79一起构成消音器组装体80,且被配置于后轮WR的右侧。
[0062] 如图2所示,第一及第二排气管76、77的连接部被保护装置81从侧方覆盖,该保护装置81分别与第一及第二排气管76、77联结。而且,所述保护装置81一体地具有一直延伸到车架F的中心管18...附近的后方延伸部81a(参照图2),上下延伸且配置于发动机本体24的后部右侧的套管电缆(クラツチケ一ブル)82被所述后方延伸部81a从外侧方覆盖。
[0063] 安装于所述前叉15的下部挡泥板46被上部挡泥板85从其上方覆盖,在头管16的后方搭载于所述车架F的主管17的燃料箱40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实施例中为从侧方覆盖燃料箱40前部的左右一对前侧罩96L、96R,与所述上部挡泥板85的两侧后部相连地配置。
[0064] 一并参照图7,所述上部挡泥板85一体地具有挡泥板前部85a和从该挡泥板前部85a的两侧后部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挡泥板后部85b、85c,该挡泥板前部85a在下部挡泥板46的上方朝该下部挡泥板46的前方延伸且从侧面看形成为嘴状而配置于所述头管16的前方,以从侧方覆盖所述燃料箱40前部的方式形成的两挡泥板后部85b、85c的前部,固定于在头管16的前部固定的支柱87,两挡泥板后部85b、85c的后端部固定于在燃料箱40的前部两侧固定的支承部件88...。
[0065] 所述上部挡泥板85中的挡泥板前部85a的后侧上部敞开为向后方张开的大致U字形,覆盖前照灯89的前照灯罩90的下部从上方插入所述挡泥板前部85a的敞开部。即,从侧面看,前照灯罩90的下部和上部挡泥板85中的挡泥板前部85a的上部重叠地配置。而且,前照灯罩90被固定于所述头管16前部的支柱87支承。
[0066] 在所述前照灯罩90的后方,配置有仪表板86,该仪表板86被从上部挡泥板85的前侧上部向上方突出的所述前照灯罩90从前方覆盖且被所述支柱87支承。另一方面,在上部挡泥板85中的挡泥板后部85b、85c的中间部,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突部85d、85e,这些突部85d、85e配置成与所述仪表板86的两侧下部共面地相连。另外,在前照灯罩
90的两侧面形成向后上方延伸的凹部91、91。
[0067] 如图5及图6所明示的那样,在所述上部挡泥板85的挡泥板前部85a,以收纳所述前照灯罩90下部的方式形成有以底板92作为下部闭塞端且向上方敞开的凹部93,该底板92与所述前照灯罩90的下面抵接且与挡泥板前部85a一体相连。在所述前叉15的底桥部
44,通过多个螺栓95...安装有朝所述底板92侧向前方延伸的挡泥板94。而且,在所述底板92的后端缘,一体地形成有后部圆弧壁92a,该后部圆弧壁92a形成以头管16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且向后下方延伸,在所述挡泥板94的前部,一体地形成有前部圆弧壁94a,该前部圆弧壁94a从后方与所述前部圆弧壁92a对置地向上前方延伸并且形成以头管16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
[0068] 而且,在机动二轮车行驶时,在前轮WF溅起的进入到上部挡泥板85内的泥等向上方贯通上部挡泥板85且向头管16的后方飞散,这种情况被所述底板92及所述挡泥板94阻止,由于底板92的后端缘的后部圆弧壁92a和从后方与该后部圆弧壁92a对置地形成于挡泥板94前部的前部圆弧壁94a为以头管16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壁,因此,即便进行转向手柄45的转向操作,后部圆弧壁92a和前部圆弧壁94a之间的间隔也保持一定。
[0069] 左右一对所述前侧罩96L、96R,以使其一部分与所述上部挡泥板85中的挡泥板后部85b、85c的后侧下部重叠的方式可装卸地安装于该上部挡泥板85,在两前侧罩96L、96R上连结从侧方覆盖油冷却器47的护罩97L、97R,该油冷却器47安装于位于所述车架F前部的下降管19。
[0070] 前侧罩96L、96R的上部配置成从外侧方与所述上部挡泥板85中的挡泥板后部85b、85c的后侧下部重叠,前侧罩96L、96R的后部固定于在所述燃料箱40的侧面固定的支柱98...,前侧罩96L、96R的前部固定于在所述头管16固定的支柱87。另外,从前侧罩96L、
96R的前部向侧方突出的方向指示器99、99安装于在所述头管16上固定的所述支柱87。
[0071] 在图8中,右侧的前侧罩96R一体地具有上部延伸部145和下部延伸部146,该上部延伸部145从所述上部挡泥板85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朝乘车用座位41上的驾驶员的膝上向后方延伸,该下部延伸部146从侧面看从所述上部挡泥板85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向油冷却器47的后方延伸,并且在其与所述上部延伸部145的后部之间形成向后方展开的大致V字形凹部147。
[0072] 右侧的所述前侧罩96R和右侧的护罩97R,以使护罩97R的上部从外侧方与前侧罩96R的下部重叠的方式相互连结,如图9所示,前侧罩96R的下部表面,与一体地设于护罩97R的上部背面且突出到前侧罩96R侧的多个例如3个凸起部100...的前端抵接,通过使从背面侧插通前侧罩96R下部的螺钉部件101...拧入所述各凸起部100...,从而使护罩97R的上部与前侧罩96R的下部连结。
[0073] 而且,在前侧罩96R的后侧下部及护罩97R的上部之间,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向下方敞开的整流槽105,在护罩97R的上部设有缺口部103,该缺口部103在护罩97R的上部与所述前侧罩96R的下部之间形成与所述整流槽105相连且指向上下方向的排风口102。
[0074] 另外,护罩97R的后部安装于在燃料箱40的后部侧面固定的支柱104(参照图2),护罩97R的下部安装于所述油冷却器47。
[0075] 左侧的所述前侧罩96L和左侧的所述护罩97L,与右侧的所述前侧罩96R和右侧的护罩97R同样地构成。其中,左侧的前侧罩96L的下部以支承所述喇叭48的方式安装于在下降管19固定的支承柱49。
[0076] 其中,在右侧的前侧罩96R和左侧的前侧罩96L上,以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方式分别设有横截面形状呈大致V字形的鼓出部107...,从侧面看,该鼓出部107...形成呈直线状地与所述上部挡泥板85的下缘部相连的棱线部107a...。这些鼓出部107以在所述棱线部107a的上下形成上倾斜部107b...和下倾斜部107c...的方式设于所述前侧罩96L、96R,该上倾斜部107b...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成为上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并且一直延伸到所述燃料箱40的前侧上部,该下倾斜部107c...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成为下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并且一直延伸到所述燃料箱40的前侧下部。而且,在位于上部延伸部145及下部延伸部146的分界处的下倾斜部107c的中间部,形成有以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曲线107d,下倾斜部107c中的位于所述弯曲线
107d下方的部分,相比位于弯曲线107d上方的部分,以更陡的斜度朝车宽方向内侧倾斜而形成。
[0077] 在图10中,在底管20...的后部,设有坐在乘车用座位41的驾驶员放脚的脚踏板108...,中心管18...及后支柱23...的连接部从外侧方被脚跟防护部109...覆盖,该脚跟防护部109...从内侧与放在所述脚踏板108...的脚的后跟部对置。该脚跟防护部109...利用螺钉部件111...与连结管110...联结,并且利用螺钉部件113与设于后支柱
23...下部后面的托架112...联结,该连结管110将中心管18...及后支柱23...的下部之间连结。
[0078] 其中,在一端具有踏板部52a的制动踏板52的中间部,在所述托架112的下方被固定于右侧中心管18的下端部后面的支承板114可转动地支承,制动踏板52的另一端与主缸54的活塞杆54a连结,该主缸54通过一对螺栓115、115安装于所述托架112。另外,在底管20...的后端及所述制动踏板5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16。
[0079] 并且,在所述托架112和位于该托架112上方且设于后支柱23...后面的托架117上,通过螺栓119、120固定脚踏(ピリオンステツプ)118...。而且,所述脚跟防护部
109...形成为覆盖支承所述主缸54的所述托架112,为了与未图示的制动开关相连,一端与所述制动踏板52连结并且沿后支柱23...向后上方延伸的电缆121也被所述脚跟防护部109...覆盖。
[0080] 在乘车用座位41的下方,所述车架F中的座位导轨21...和后支柱23...的两侧被左右一对后侧罩122L、122R覆盖。其中,在后轮WR的左右方向一侧、在该实施例中为右侧,配置有由排气消音器78和消音器罩79构成的消音器组装体80,该排气消音器78配置于两后侧罩122L、122R中的右侧后侧罩122R的下方并且使上缘沿所述右侧后侧罩122R的下缘而向后上方倾斜且沿前后延伸,该消音器罩79从上方及外侧方覆盖该排气消音器78且具有大致L字形的横截面形状。与此相对,在后轮WR的左右方向另一侧、在该实施例中为后轮WR的左侧,如图1及图11所示,具有与消音器组装体80类似的形状而构成模拟消音器组装体80的单一的收纳箱123,配置成与消音器组装体80大致平行且在所述两后侧罩122L、122R中的左侧的后侧罩122L下方沿前后延伸。
[0081] 一并参照图12及图13,所述收纳箱123由箱本体124和将箱本体124的敞开部闭的盖部件125构成,所述箱本体124形成为将其上部向上方及外侧方敞开,且被车架F中的左侧的后支柱23和安装于该后支柱23的防护部件127支承。另外,盖部件125具有与所述消音器罩79相同的颜色,形成与所述消音器罩79大致相同的形状。
[0082] 所述防护部件127通过将由弯曲的金属管构成的第一及第二框体128、129结合而构成,在第一框体128的一端,设有通过螺栓151及螺母152与设于左侧的后支柱23后端的托架150联结的第一安装板153,在第一框体128的另一端,设有通过螺栓155及螺母156与托架154联结的第二安装板157,该托架154位于所述脚踏118...的安装位置的上方且设于所述后支柱23的中间部。
[0083] 而且,第一框体128一体地具有:在内端设有第一安装板153并且在自第一安装板153稍微下降的位置向外侧方延伸的上框部128a、从上框部128a的外端向下方延伸的中间框部128b、从中间框部128b的下端向前方延伸并且在前端设有第二安装板157的下框部
128c,下框部128c中间部的前方的部分,以随着朝向前方而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地形成。
[0084] 另外,第二框体129弯曲形成为大致L字形,第二框体129的两端通过焊接等与第一框体128中的中间框部128b的上部和第一框体128中的下框部128c的中间部结合。
[0085] 在防护部件127中的上框部128a,设有从前方与箱本体124的后部侧壁对置的支承板158,从箱本体124的外侧插通箱本体124的后部侧壁及支承板158的螺栓160,与固定于该支承板158的焊接螺母(ウエルドナツト)159螺合。另外,在防护部件127中的下框部128c的前部,设有从上方与箱本体124的前部底壁对置的支承板161,从箱本体124的下方插通箱本体124的前部底壁及支承板161的螺栓163,与固定于该支承板161的焊接螺母162螺合。并且,在所述托架150前方的左侧的后支柱23上,设有从车架F侧与箱本体124的上部对置的支柱164,从箱本体124的内侧插通箱本体124及所述支柱164的螺栓166,与固定于该支柱164的焊接螺母165螺合。
[0086] 即,箱本体124被收纳于该箱本体124且安装于车架F中左侧的后支柱23的所述防护部件127、和左侧的后支柱23支承。
[0087] 盖部件125为了闭锁所述箱本体124的敞开部而形成为横截面呈大致L字形,并且以可进行车宽方向的安装及拆卸操作的方式可装卸地安装于左侧的所述后支柱23及所述防护部件127。即,在设于左侧的后支柱23的所述托架150上固定有焊接螺母168,在盖部件125的上部及所述托架150插通的螺栓169与所述焊接螺母168螺合。另外,在防护部件127中的下框部128c的前部,设有固定有焊接螺母171的支柱170,在盖部件125的前部及所述支柱170插通的螺栓172与所述焊接螺母171螺合。
[0088] 另外,在所述防护部件127中的第二框体129的前部设有定位部件175,该定位部件175具有使在盖部件125的内面突出设置的定位突起173嵌合的嵌合孔174。
[0089] 在前轮用盘式制动器BF及后轮用盘式制动器BR工作时,为了避免前轮WF及后轮WR陷入锁固状态,前轮用盘式制动器BF及后轮用盘式制动器BR产生的制动力,被与前轮用盘式制动器BF及后轮用盘式制动器BR共通的单一的ABS调节器126控制,该ABS调节器126配置于后轮WR的左右至少一侧且收纳于所述收纳箱123内,该实施例中,该ABS调节器126配置于所述后轮WR的左侧且位于坐在串列式乘车用座位41后部的乘客的下方、将脚放在脚踏118...的该乘客的脚的后方。
[0090] 而且,在所述收纳箱123内,收纳有防护部件127,而所述ABS调节器126安装于所述防护部件127。即,所述ABS调节器126的下部,例如经由两个支承缓冲橡胶178、178安装于在所述防护部件127中的下框部128c设置的支承板176,所述ABS调节器126的后侧侧面,例如经由支承缓冲橡胶179安装于在所述防护部件127中的中间框部128b设置的支承板177。
[0091] 而且,在安装于防护部件127的状态下的所述ABS调节器126的外侧方,配置防护部件127中的第一框体128的一部分及第二框体129,ABS调节器126以被收纳于收纳箱123的防护部件而被保护的方式安装于该防护部件127。
[0092] 另外,在后侧罩122L、122R的上部,设有向侧方鼓出的鼓出部132、132,这些鼓出部132...以如下方式扩展,即当坐在串列式乘车用座位41后部的乘客将两只脚放在脚踏118...上时使乘客的两只脚不靠近后轮WR,特别是,右侧的后侧罩122R的鼓出部132起到使该乘客的右脚不靠近排气消音器78的作用。
[0093] 在空气滤清器74的左侧,固定配置有收纳电池133的收纳室134和箱形物品放置部136,该物品放置部136与该收纳室134之间隔着隔壁136a而具有配置于收纳室134下方的工具收纳室135且朝左侧方敞开。
[0094] 左侧的后侧罩122L以覆盖所述物品放置部136上部的方式形成,可开闭地将所述工具收纳室135关闭的盖板137与左侧的后侧罩122L的下部连接。而且,将左侧的后侧罩122L与所述盖板137合在一起的形状成为与右侧的后侧罩122R对应的形状。
[0095] 在所述左侧的后侧罩122L的下部设有:在所述工具收纳室135的上方前后排列的卡合孔138...;配置于所述工具收纳室135的前方的凹部139;配置于所述工具收纳室135的后部上方的螺纹孔140。另一方面,在所述盖板137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各卡合孔138...卡合的卡合突部141...和定位且嵌合于所述凹部139的卡合突部142,并且,可旋转地安装与所述螺纹孔140螺合的螺钉部件143。
[0096] 接着,说明该实施例的作用,下部挡泥板46安装于前叉15且从上方覆盖前轮WF,从更上方覆盖该下部挡泥板46的上部挡泥板85在其两侧后端部以从侧方覆盖燃料箱40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左右的前侧罩96L、96R以使其一部分与上部挡泥板85的后部重叠的方式可装卸地与该上部挡泥板85相连设置,在左右的前侧罩96L、96R上,以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的方式设有横截面形状呈大致V字形的鼓出部107...,从侧面看,该鼓出部107...形成呈直线状地与所述上部挡泥板85的下缘部相连的棱线部107a...。
[0097] 因此,上部挡泥板85及前侧罩96L、96R构成流线型而相连,从而可提高外观性,并且,可以得到将行进风流畅地向后方引导的整流效果,可以减少机动二轮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0098] 另外,前侧罩96L、96R和从侧方覆盖安装于车架F前部的油冷却器47的护罩97L、97R,以使护罩97L、97R的上部从外侧方与前侧罩96L、96R的后侧下部重叠的方式相互连结,在前侧罩96L、96R的下部和护罩97L、97R的上部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朝下方敞开的整流槽105...,因此,可以利用整流槽105...对进入到前侧罩96L、96R及护罩97L、
97R内的行进风进行整流。
[0099] 而且,在护罩97L、97R的上部设有缺口部103...,该缺口部103...在护罩97L、97R的上部与前侧罩96L、96R的后侧下部之间形成与所述整流槽105...相连且指向上下方向的排风口102...,通过仅在护罩97L、97R的上部设置缺口部103...的简单结构,从而可以在前侧罩96L、96R的后侧下部及护罩97L、97R的上部之间容易地形成排风口102...,可以将进入到前侧罩96L、96R及护罩97L、97R内的行进风的一部分排出到护罩97L、97R的下方,并且将剩下的行进风从所述排风口102...排出到上方。
[0100] 另外,所述鼓出部107...在棱线部107a...的上下形成上倾斜部107b...和下倾斜部107c...,且该鼓出部107...被设于前侧罩96L、96R,该上倾斜部107b...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成为上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并且一直延伸到燃料箱40的前侧上部,该下倾斜部107c...以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成为下方位置的方式倾斜并且一直延伸到燃料箱40的前侧下部,因此,可以利用鼓出部107...将行进风上下分离而提高整流效果,同时可以利用上倾斜部107b...将行进风有效引导到驾驶员侧而提高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而且,即便拆下护罩97L、97R也可利用前侧罩96L、96R的鼓出部107...得到整流效果,故可以欣赏多种外观。
[0101] 另外,在所述下倾斜部107c的中间部,形成有以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曲线107d,下倾斜部107c中的位于弯曲线107d下方的部分,相比位于弯曲线107d上方的部分,以更陡的斜度朝车宽方向内侧倾斜而形成,因此,如图9的箭头所示,从所述排风口102...向上方流动的空气,被下倾斜部107c中的、弯曲线107d下方的部分引导而导向车宽方向外侧,可以使从排风口102...排出的空气不吹到乘车用座位41上的驾驶员。
[0102] 并且,覆盖前照灯89的前照灯罩90配置成从上部挡泥板85的上部突出到上方,在该前照灯罩90的两侧面形成向后上方延伸的凹部91...,因此,利用这些凹部91...可以将行进风向驾驶员侧引导而提高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
[0103] 另外,在乘车用座位41的下方,车架F的两侧被左右一对后侧罩122L、122R覆盖,在后轮WR的右侧,配置有由单一的排气消音器78和消音器罩79构成的消音器组装体80,该排气消音器78配置于右侧的后侧罩122R的下方且沿前后延伸,该消音器罩79从上方及外侧方覆盖该排气消音器78且具有大致L字形的横截面形状,在后轮WR的左侧,具有与消音器组装体80类似的形状而构成模拟消音器组装体80的单一的收纳箱123,配置成与消音器组装体80大致平行且在左侧的后侧罩122L下方沿前后延伸,因此,车身后部周边不会因收纳箱而增大,可以提高灵活性,由于在后轮WR的左右配置形状大致类似的消音器组装体80及收纳箱123,因此可以使机动二轮车左右的行进风的整流效果均等,而且,收纳箱123被看作是消音器组装体而可以得到两个消音器这样的外观,可以提供适合作为运动型机动二轮车的机动二轮车。
[0104] 另外,与箱本体124一同构成收纳箱123的盖部件125可进行车宽方向的安装及拆卸操作且覆盖箱本体124的开口部,因此,在进行盖部件125的安装或拆卸时,位于收纳箱123上方的左侧的后侧罩122L不妨碍该操作,可以容易地进行盖部件125的安装及拆卸作业。
[0105] 另外,箱本体124形成为将其上部向上方及外侧方敞开,盖部件125为了闭锁箱本体124的敞开部而形成为横截面呈大致L字形,因此,可以将拆下了盖部件125时的箱本体124的开口部增大而容易地进行被收纳物向收纳箱123的收纳作业及拆卸作业。
[0106] 而且,盖部件125具有与消音器罩79相同的颜色,形成与消音器罩79大致相同的形状,因此,收纳箱123容易被看作是消音器组装体80而更容易得到两个消音器这样的外观。
[0107] 另外,在前轮用盘式制动器BF及后轮用盘式制动器BR工作时,为了避免前轮WF及后轮WR陷入锁固状态,ABS调节器126配置于后轮WR的左右至少一侧,在该实施例中配置于后轮WR的左侧,因此,将ABS调节器126配置于死区而可以提高布局方面的自由度,并且通过ABS调节器126的配置也可紧凑地构成车身。
[0108] 而且,由于在收纳箱123内收纳ABS调节器126,因此,能够隐藏ABS调节器126而提高外观性,并且可以保护ABS调节器126。
[0109] 另外,在车架F后部的左侧的后支柱23上安装有保护所述ABS调节器126且被收纳于收纳箱123的防护部件127,在该防护部件127上安装所述ABS调节器126,因此,ABS调节器126被也起到作为将ABS调节器126支承于车架F的托架的作用的防护部件127所保护。另外,通过改变防护部件127的形状,可以调整ABS调节器126的安装位置,因此,可以提高收纳箱123内的ABS调节器126的布局的自由度,而且,由于防护部件127与ABS调节器126一并收纳于收纳箱123内,因此也可使外观性优良。
[0110] 另外,由于ABS调节器126配置于坐在串列式乘车用座位41后部的乘客的下方、将脚放在脚踏118...的该乘客的脚的后方,因此,可以使ABS调节器126不碰到乘客的脚。而且,由于排气消音器78及ABS调节器126配置于后轮WR的两侧,因此,可以使收纳箱123侧的重量接近于消音器组装体80侧的重量,从而可以使左右的重量平衡性优良。
[0111]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