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驾驶室框架

申请号 CN201380016045.1 申请日 2013-03-29 公开(公告)号 CN104703865A 公开(公告)日 2015-06-10
申请人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沙恩·A·诺沃特尼; 布雷德利·R·莫里施; 布赖恩·J·格罗斯; 杰德·P·莱昂纳德;
摘要 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方式包括车辆(10),该车辆(10)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2、14);由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车架(30);以及由车架支承的 发动机 (274)。发动机构造成向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 力 。车辆还包括由车架支承的座椅区域(150)。座椅区域包括呈并排式布置的至少操作者座椅(152)和乘客座椅(158)。车辆还包括能够 定位 在座椅区域上方的多个纵向构件(62)以及联接至纵向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纵向构件的联接设备(130)。联接设备具有用以改变联接设备的力的调节构件(144)。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10),包括: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2、14);
车架(30),所述车架(30)由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发动机(274),所述发动机(274)由所述车架支承并且构造成向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
座椅区域(150),所述座椅区域(150)由所述车架支承,所述座椅区域包括呈并排式布置的至少操作者座椅(152)和乘客座椅(158);
多个纵向构件(62),所述多个纵向构件(62)能够定位在所述座椅区域的上方;以及联接设备(130),所述联接设备(130)联接至所述纵向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纵向构件,所述联接设备具有用以改变所述联接设备的力的调节构件(1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联接设备为免工具拆装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联接设备包括手柄(142)和凸轮面(140),所述手柄能够绕所述调节构件旋转以调节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凸轮面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枢转设备(132),所述枢转设备(132)联接至所述纵向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纵向构件,所述枢转设备和所述联接设备相配合以使所述纵向构件沿向前方向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纵向构件的旋转使所述车辆的高度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还包括框架(20),所述枢转设备联接至所述框架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枢转设备与所述框架之间定位有衬套(222)。
7.一种车辆(10),包括: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2、14);
框架(20),所述框架(20)由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发动机盖(32),所述发动机盖(32)由所述框架支承;
发动机(274),所述发动机(274)由所述框架支承并且构造成向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力;
座椅区域(150),所述座椅区域(150)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货物区域(100),所述货物区域(100)位于所述座椅区域的后方;以及
防滚架(50),所述防滚架(50)能够定位在所述座椅区域的上方,所述防滚架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位置包括所述防滚架被定位在所述座椅区域上方,并且所述第二位置包括所述防滚架沿向前方向枢转并且支承在所述发动机盖上,当所述防滚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防滚架与所述货物区域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防滚架包括第一部段(58)和第二部段(60),所述第二部段联接至所述第一部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二部段构造成与所述第一部段一起沿向前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货物区域包括后部构件,所述后部构件具有竖直附接构件(118),所述竖直附接构件(118)定位在平延伸的框架构件(119)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还包括进气系统(270),所述进气系统(270)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发动机,所述进气系统由所述货物区域支承。
12.一种车辆(10),包括: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2、14);
框架(20),所述框架(20)由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发动机(274),所述发动机(274)由所述框架支承并且构造成向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力;以及
座椅区域(150),所述座椅区域(150)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承并且包括至少操作者座椅(152)、前部乘客座椅(158)以及定位在所述操作者座椅和所述前部乘客座椅后方的至少一个后部乘客座椅(164),所述框架包括第一可移动部(58)和第二可移动部(60),所述第一可移动部(58)定位在所述操作者座椅和所述前部乘客座椅的上方,所述第二可移动部(60)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后部乘客座椅的上方,所述第二可移动部联接至所述第一可移动部,使得所述第一可移动部和所述第二可移动部构造成一起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二可移动部构造成用于进行复合运动,所述第二可移动部构造成朝向所述第一可移动部移动,并且构造成与所述第一可移动部一起沿向前方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二可移动部在多个枢转位置(72A、72B)联接至所述第一可移动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动部在多个枢转位置(66A、66B)处联接至所述框架。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还包括联接至所述框架的踩踏板组件(250)。
17.一种车辆(10),包括:
多个前部地面接合构件(12);
多个后部地面接合构件(14),所述多个后部地面接合构件(14)定位在所述前部地面接合构件的后方;
框架(20),所述框架(20)由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并且沿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框架包括前部部分(22)、后部部分(24)以及中间部分(26),所述前部部分(22)由所述前部地面接合构件支承,所述后部部分(24)由所述后部地面接合构件支承,所述中间部分(26)位于所述前部部分的后方和所述后部部分的前方;
发动机(274),所述发动机(274)由所述框架支承并且构造成向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力;
座椅区域(150),所述座椅区域(150)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承;以及
多个纵向构件(62),所述多个纵向构件(62)能够定位在所述座椅区域的上方,所述多个纵向构件构造成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升高位置包括所述纵向构件被定位在所述座椅区域上方,所述降低位置包括所述纵向构件被定位在所述座椅区域前方,所述纵向构件中的每个纵向构件包括枢转设备(132),所述枢转设备(132)与相邻的枢转设备间隔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多个纵向构件包括至少第一纵向构件(62A)和第二纵向构件(62B),并且所述多个枢转设备包括至少第一枢转设备和第二枢转设备,所述第一枢转设备联接至所述第一纵向构件,并且所述第二枢转设备联接至所述第二纵向构件,所述第一枢转设备与所述第二枢转设备相邻并且与所述第二枢转设备间隔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多个纵向构件还包括第三纵向构件(68A)和第四纵向构件(68B),并且所述多个枢转设备包括第三枢转设备和第四枢转设备,所述第三纵向构件联接至所述第三枢转设备,并且所述第四纵向构件联接至所述第四枢转设备,所述第三纵向构件和所述第四纵向构件以及所述第三枢转设备和所述第四枢转设备位于所述第一纵向构件和所述第二纵向构件以及所述第一枢转设备和所述第二枢转设备的后方。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多个纵向构件由第一材料构成,并且所述多个枢转设备包括由第二材料构成的衬套。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多个联接设备,所述多个联接设备联接至所述多个纵向构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联接设备是免工具拆装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联接设备包括手柄(142)、调节构件(144)以及凸轮面(410),所述手柄能够绕所述调节构件旋转以控制夹持设备的压力。
24.一种车辆(10),包括:
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2、14);
框架(20),所述框架(20)由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
发动机(274),所述发动机(274)由所述框架支承并且构造成向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力;
座椅区域(150),所述座椅区域(150)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承并且包括操作者座椅(152)以及与所述操作者座椅侧向相邻的乘客座椅(158),以及
握杆(174),所述握杆(174)联接至所述框架并且位于所述乘客座椅的前方,所述握杆构造成在第一运动范围内以及在第二运动范围内运动,所述第一运动范围为沿基本向前和向后方向的运动,并且所述第二运动范围为沿基本向上和向下方向的运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还包括调节构件(182),所述调节构件(182)联接至所述框架和所述握杆,所述调节构造成使所述握杆在第二运动中移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调节构件为气弹簧减震器,所述气弹簧减震器具有缸体(184)、保持在所述缸体内的流体活塞(186)以及起动控制杆。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握杆包括构造成在第一运动中移动的轴(176)以及联接至所述轴的固件(180)。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紧固件构造成在沿着所述轴的多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与所述轴相联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还包括防滚架(50),所述防滚架能够定位在所述座椅区域的上方,所述防滚架构造成沿向前方向旋转。

说明书全文

折叠式驾驶室框架

背景技术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并排式多用途车辆和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0002] 一般地,全地形车辆(“ATVs”)和多用途车辆(“UVs”)用来在多种地形上运载一个或多个乘客。更特别地,某些全地形车辆(ATVs)和多用途车辆(UVs)可以包括并排式座椅,在这种并排式座椅中,乘客可以紧邻驾驶员就坐于车辆的前部。并排式座椅还可以包括后部座椅区域,以在车辆中容纳其他乘客。防滚架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座位上方。另外,全地形车辆(ATVs)和多用途车辆(UVs)可以在车辆的前部或后部提供货物区域以便运载货物。

发明内容

[0003] 本公开的说明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车架;以及由车架支承的发动机。发动机构造成向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车辆还包括由车架支承的座椅区域。座椅区域包括呈并排式布置的至少操作者座椅和乘客座椅。车辆还包括能够定位在座椅区域上方的多个纵向构件;以及联接至纵向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纵向构件的联接设备。联接设备具有用以改变联接设备的力的调节构件。
[0004] 本公开的另一说明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由框架支承的发动机盖;以及由框架支承的发动机。发动机构造成向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力。车辆还包括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座椅区域以及位于座椅区域后方的货物区域。另外,车辆包括能够定位在座椅区域上方的防滚架。防滚架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第一位置包括防滚架被定位在座椅区域上方。第二位置包括防滚架沿向前方向枢转并且支承在发动机盖上。当防滚架处于第二位置时,防滚架与货物区域间隔开。
[0005] 本公开的另一说明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以及由框架支承的发动机。发动机构造成向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力。本公开的车辆还包括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座椅区域。座椅区域包括至少操作者座椅、前部乘客座椅以及定位在操作者座椅和前部乘客座椅后方的至少一个后部乘客座椅。框架包括定位在操作者座椅和前部乘客座椅上方的第一可移动部以及定位在至少一个后部乘客座椅上方的第二可移动部。第二可移动部联接至第一可移动部,使得第一可移动部和第二可移动部构造成一起移动。
[0006] 本公开的又一说明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多个前部地面接合构件;定位在前部地面接合构件后方的多个后部地面接合构件;以及由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框架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包括由前部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前部部分;由后部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后部部分;以及位于前部部分的后方和后部部分的前方的中间部分26。车辆还包括发动机,该发动机由框架支承并且构造成向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力。另外,车辆包括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座椅区域以及能够定位在座椅上方的多个纵向构件。多个纵向构件构造成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移动。升高位置包括纵向构件被定位在座椅区域上方,并且降低位置包括纵向构件被定位在座椅区域前方。纵向构件中的各个纵向构件包括与相邻的枢转设备间隔开的枢转设备。
[0007] 本公开的另一说明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发动机,该发动机由框架支承并且构造成向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地面接合构件提供动力。另外,车辆包括座椅区域,该座椅区域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并且包括至少操作者座椅以及与操作座椅侧向相邻的乘客座椅。车辆还包括握杆,该握杆联接至框架并且位于乘客座椅的前方。握杆构造成在第一运动范围和第二运动范围内移动。第一运动范围为沿基本向前和向后方向的运动,并且第二运动范围为沿基本向上和向下方向的运动。
[0008] 在考虑到以下说明性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时,本发明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这些说明性的实施方式举例说明了如当前所认识到的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案。附图说明
[0009] 通过参考结合附图的下列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以及多个预期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同样也变得更好理解。
[0010] 图1是本公开的说明性车辆的前侧立体图;
[0011] 图2是图1的车辆的后侧立体图;
[0012] 图3是图1的车辆的侧视图;
[0013] 图4是本公开的车辆的说明性的防滚架和框架的前侧立体图;
[0014] 图5是说明性的联接设备的分解图;
[0015] 图6A是处于闭合位置的图5的联接设备的后侧立体图;
[0016] 图6B是包括向上旋转的手柄的联接设备的另一后侧立体图;
[0017] 图6C是具有向后延伸的手柄的联接设备的后侧立体图;
[0018] 图6D是处于打开位置的联接设备的另一后侧立体图;
[0019] 图7是图5的联接设备的截面图;
[0020] 图8A是本公开的枢转设备的前侧立体图;
[0021] 图8B是图8A的枢转设备的分解图;
[0022] 图9是沿图8A中的线9-9截取的枢转设备的截面图;
[0023] 图10是本公开的握柄的侧视立体图;
[0024] 图11是图10的握柄的分解图;
[0025] 图12是沿图10中的线12-12截取的图10的握柄的截面图;
[0026] 图13是本公开的踩踏板组件的侧视立体图;
[0027] 图14是图13的踩踏板组件的底侧立体图;
[0028] 图15是踩踏板组件的分解图;
[0029] 图16是本公开的货物区域的前侧立体图;
[0030] 图17是图16的货物区域的分解图;
[0031] 图18是货物区域的俯视图;
[0032] 图19是图16的货物区域的支承板的分解图;
[0033] 图20是货物区域的后侧立体图;
[0034] 图21是货物区域的仰视图,其中包括本公开的发动机组件、无级变速器组件以及进气系统;
[0035] 图22A是图16的货物区域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的前侧立体图;
[0036] 图22B是图22A的货物区域的俯视图;
[0037] 图23是在防滚架与框架断开联接时的本公开的防滚架的后侧立体图;
[0038] 图24是本公开的车辆的侧视图,其公开了折叠该防滚架的说明性步骤;
[0039] 图25是本公开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侧立体图;
[0040] 图26是图25的车辆的后侧立体图;
[0041] 图27是图25的车辆的侧视图;
[0042] 图28是图25的车辆的防滚架和框架的前侧立体图;
[0043] 图29是图25的车辆的踩踏板组件的分解图;
[0044] 图30是图25的防滚架的后侧立体图;
[0045] 图31是图25的车辆的侧视图,其公开了折叠该防滚架的说明性步骤;
[0046] 图32是本公开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侧立体图;
[0047] 图33是图32的车辆的后侧立体图;
[0048] 图34是图32的车辆的框架组件的前部部分和前防撞器的分解图;
[0049] 图35是图33的车辆的框架组件的后部部分和后防撞器的分解图;
[0050] 图36是图32的车辆的货物区域的前侧立体图;
[0051] 图37是图36的货物区域的俯视图;以及
[0052] 图38是图32的车辆的承架杆的前侧立体图。
[0053] 贯穿多幅视图,相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零部件。尽管附图表示根据本公开的多种特征以及部件的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并且可以放大某些特征,以便更好地说明和解释本公开。本文中所陈述的示例性表示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这种示例性表示并不构成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下面公开的实施方式并非意为穷举的或将本发明限制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公开的精确形式。相反,选取和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它们的教示。尽管本公开主要涉及多用途车辆,但是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特征可以应用于诸如全地形车辆、摩托车、运工具、地机动车以及高尔夫球车之类的其他类型的车辆。
[0055] 参照图1至图3,示出了车辆10的说明性实施方式并且其包括地面接合构件、动力传动系组件16、框架20、车身或车架30、前悬挂组件80、后悬挂组件85以及货物区域100。车辆10可以称为多用途车辆(“UV”)、全地形车辆(“ATV”)或者并排式车辆(“SxS”)并且构造成用于在多种地形或表面上行进。更特别地,车辆10可以构造成用于军事应用。
[0056] 车辆10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其说明性地为一组前车轮12和一组后车轮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用履带代替一个或多个车轮12、14,该履带例如从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麦地那市55号公路2100号(55340)(2100 Highway 55,Medina,MN 55340)的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可得的PROSPECTOR II型履带。
[0057] 动力传动系组件16以可操作的方式支承在框架20上并且以驱动的方式连接至车轮12、14中的一个或多个车轮。如图21所示,动力传动系组件16可以包括发动机274、例如无级变速器(“CTV”)272的变速器、前差速器和后差速器(未示出)以及驱动轴(未示出)。发动机274可以为燃烧燃料的内燃发动机,然而,可以设想诸如混合动力发动机、燃料电池发动机或者电动发动机之类的任何发动机组件。
[0058] 前悬挂组件80可以联接至车架30和前车轮12。如图1和图3所示,前悬挂组件80包括联接至各个前车轮12的减震器82以及可以包括前控制臂组件84的前轴布置。相似地,后悬挂组件85可以联接至车架30和后车轮14。说明性地,后悬挂组件85包括联接至各个后车轮14的减震器86以及后轴布置88。动力传动系组件16和前悬挂组件80的其他细节在2006年7月28日提交的名称为“SIDE-BY-SIDE ATV(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美国专利No.7,819,220(代理案号为No.PLR-06-1688.01P)以及2006年7月28日提交的名称为“SIDE-BY-SIDE ATV(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8/0023240(代理案号为No.PLR-06-1688.02P)中进行了描述;并且后悬挂组件85的其他细节在2010年
8月3日提交的名称为“SIDE-BY-SIDE ATV(并排式全地形车辆)”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2/0031693(代理案号为No.PLR-06-24357.02)中进行了描述,这些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
[0059] 车架30可以包括发动机盖32、前挡泥板34、仪表盘组件36、侧板38、前底板40、后底板42、脚踏板43(footplate)以及货物区域100。车架30上可以包括诸如防撞器或前保险杠44之类的其他附件。车架30可以遮蔽车辆10的某些部件,例如,发动机盖32和前挡泥板34可以遮蔽前差速器以及前悬挂组件80的其他部分。另外,诸如发动机盖32和货物区域100之类的车架30的某些部分可以包括用于将附件固接至车辆10的附接构件(例如钩和闩),如本文进一步详细所述。车架30说明性地沿车辆10的纵向方向延伸。
[0060] 参照图1至图3,车辆10包括由车架30和框架20支承的座椅区域150,该座椅区域150包括用于至少一个操作者和一个乘客的座位。说明性地,车辆10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四个座椅,所述四个座椅包括操作者座椅152、前部乘客座椅158以及两个后部乘客座椅164。更特别地,操作者座椅152和前部乘客座椅158呈并排式布置,并且后部乘客座椅164也呈并排式布置。后部乘客座椅164定位在操作者座椅152和前部乘客座椅158后面并且可以相对于座椅152、158上升。操作者座椅152包括说明性地为凹背摺椅的座椅底部154以及座椅靠背156。相似地,前部乘客座椅158包括说明性地为凹背摺椅的座椅底部160以及座椅靠背162。同样地,各个后部乘客座椅164包括说明性地为凹背摺椅的座椅底部166以及座椅靠背168。
[0061] 车辆10还包括由车轮12、14支承的框架20。具体地,框架20包括前框架部22、后框架部24以及中间框架部26。车辆10还包括说明性地为防滚架50的上方框架部。防滚架50联接至框架20并且与座椅区域150相配合以限定车辆10的驾驶室18,如本文进一步详细所述。
[0062] 参照图3,前框架部22说明性地包括定位在座椅区域150前方的前框架构件46。前框架构件46可以联接至车架30和/或框架20的其他部件,例如框架纵梁28(图13至图15)。如图4所示,说明性的前框架构件46为大体呈矩形形状的四杆构件;然而前框架构件46也可以呈其他构型,例如前框架构件46可以基本呈U形。前框架构件46可以支承挡玻璃(未示出)。说明性的前框架构件46包括通过传统的紧固装置(例如,焊接件、螺钉、螺栓铆接件或者粘结剂)联接在一起的多个框架部件,如本文将进一步详细所述。
[0063] 如图1至图4所示,后框架部24说明性地包括后框架构件48。后框架构件48可以以能够移除的方式联接至货物区域100,如本文详细所述。后框架构件48在座椅区域150的后方并且更加特别地,在后部乘客座椅164的后方。示例性的后框架构件48基本水平地延伸并且可以大体垂直于车辆10的纵向方向。后框架部24的替代性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其他的框架部件。
[0064] 参照图1至图4,中间框架部26说明性地包括与前框架构件46和后框架构件48间隔开的中间框架构件49。中间框架构件49说明性地在操作者座椅152和前部乘客座椅158上方延伸并且从操作者座椅152和前部乘客座椅158侧向向外延伸。中间框架构件49可以通过诸如螺钉、焊接件、铆接件或者粘结剂之类的传统固件联接至框架20和/或车架30,并且具体地联接至侧板38。如本文进一步详细所述,中间框架构件49可以包括联接在一起的多个框架部件。
[0065] 另外,中间框架部26可以支承承架构件52、54、56。如图1至图3所示,说明性的承架构件52在承架构件53、54的前方。更特别地,承架构件52分别有助于将操作者和前面的乘客保持在座椅152、158中。另外,承架构件54有助于将后面的乘客保持在座椅164中。后面的乘客还可以使用承架构件53来提供额外支承。承架构件53在座椅152、158的后方且在座椅164的前方,并且联接至中间框架构件49的相反两侧。说明性地,承架构件53为用于后面的乘客的握杆。
[0066] 参照图3和图4,防滚架50包括前部段58和后部段60。防滚架50定位在座椅区域150的上方并且因此定位在操作者和乘客的上方。前部段58说明性地包括多个纵向框架构件62和横梁构件64。更具体地,横梁构件64可以大体垂直于纵向框架构件62并且例如通过焊接件、螺钉、铆接件和/或粘结剂传统地联接至纵向框架构件62。说明性地,防滚架50的前部段58包括两个纵向框架构件62A、62B以及三个横梁构件64A、64B、64C,然而,前部段58可以不限于这种布置。纵向框架构件62A、62B的一端可以分别在枢转点66A、66B处联接至前框架构件46。另外,纵向框架构件62A、62B的相反端可以通过联接设备130以能够移除的方式联接至中间框架构件49,如本文进一步详细所述。
[0067] 参照图4,后部段60包括多个纵向框架构件68和横梁构件70。示例性的横梁构件70大体垂直于纵向框架构件68并且可以例如通过诸如焊接件、铆接件、螺钉和/或粘结剂之类的紧固件传统地联接至纵向框架构件68。说明性地,防滚架50的后部段60包括两个纵向框架构件68A、68B以及三个横梁构件70A、70B、70C,然而,后部段60可以不限于这种布置。纵向框架构件68A、68B的一端可以分别在枢转点72A、72B处联接至前部段58的横梁构件64C。另外,纵向框架构件68A、68B的相反端可以通过联接设备130以能够移除的方式联接至后框架构件48,如本文进一步详细所述。
[0068] 防滚架50还包括多个联接设备130和多个枢转设备132。具体地,各个纵向框架构件62A、62B、68A、68B的一端包括一个联接设备130并且相反端包括一个枢转设备132。参照图5至图7,说明性的联接设备130为可用手操作的免工具拆装的快速释放夹具。联接设备130包括上夹具部134、下夹具部136、紧固件138、凸轮面140、手柄142、调节机构
144、锁定销146以及紧固件148。上夹具部134和下夹具部136每者均分别包括半圆形凹部135和137。当联接设备130处于闭合位置(即,上夹具部134和下夹具部136被带向一起)时,凹部135、137限定孔口149(图6A)以接纳中间框架构件49和/或后框架构件
48,如图4所示。
[0069] 参照图5至图7,上夹具部134和下夹具部136通过说明性为带肩螺钉的紧固件138以能够枢转的方式联接在一起。上夹具部134固定地联接至防滚架50,具体地通过焊接件、螺钉、粘结剂、铆接件或者其他紧固件联接至各个纵向框架构件62A、62B、68A、68B的一端(图4)。相反地,下夹具部136构造成相对于上夹具部134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枢转或旋转。同样地,下夹具部136能够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绕紧固件138自由地枢转。
[0070] 凸轮面140从上夹具部134延伸。手柄142可以相对于凸轮面140旋转以便使联接设备130闭合及打开。具体地,手柄142以在凸轮上方(over-cam)(即在凸轮面140上方)的方式旋转以便调节夹持力,如本文进一步详细所述。手柄142说明性地包括通过紧固件148联接在一起的第一侧部142A和第二侧部142B。紧固件148分别接纳在第一侧部142A和第二侧部142B的孔口143A、143B内。更特别地,如图7所示,紧固件148可以为在第一端148b具有螺纹且在另一端148a没有螺纹(例如,光滑)的内六螺钉(socket end cap screw)。同样地,孔口143A可以没有螺纹使得紧固件148在没有任何阻碍或接合的情况下滑动通过。然而,孔口143B可以具有螺纹以便接合紧固件148的螺纹端148b,从而将手柄142的第一侧部142A和第二侧部142B联接在一起。紧固件148的端盖148c接合第一侧部142A的肩部或阶梯部145,以便防止紧固件148在手柄中过紧。
[0071] 如图5所示,调节机构144包括调节销190、支承销192以及螺纹销194。具体地,调节销190联接至手柄142以及下夹具部136。调节销190包括外螺纹196和凹槽198。调节销190接纳在螺纹销194的内螺纹孔口200内。诸如E形夹、C形夹或者螺旋式外部保持环之类的保持构件202接纳在调节销190的凹槽198内以将调节销190保持在螺纹销194内。螺纹销194分别接纳在手柄142的第一侧部142A和第二侧部142B的孔口204A、204B内。说明性地,螺纹销194分别以摩擦的方式保留在第一侧部142A和第二侧部142B的孔口204A、204B中。
[0072] 调节销190还联接至支承销192。更特别地,调节销190可以接纳在支承销192的孔口208内。调节销190定位在支承销192内以便使调节销190的孔口210与支承销192的孔口212对准。如图5所示,孔口210、212接纳圆柱销或弹簧销214,以将调节销190固接在支承销192内。
[0073] 参照图5,支承销192接纳在下夹具部136的孔口206A、206B内。与螺旋销194一样,支承销192以摩擦的方式保留在下夹具部136的孔口206A、206B内。
[0074] 手柄142还分别在第一侧部142A和第二侧部142B中包括孔口216A、216B,以接纳锁定销146。相似地,下夹具部136包括同样接纳锁定销146的孔口218A、218B。具体地,孔口216A与孔口218A对准,并且孔口216B与孔口218B对准,从而接纳锁定销146的销部147。锁定销146的保持部141在销部147的相对两侧之间延伸,以便将销部147固接至下夹具部136和手柄142。
[0075] 可以无需使用工具来增大或减小调节机构144的夹持力以便容纳可变尺寸的后框架构件48和中间框架构件49。具体地,手柄142可以绕调节销190旋转以便调节手柄142相对于凸轮面140的位置。例如,使手柄142绕调节销19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在图6A至图6D的一者中所观察到的)可以增大手柄142与凸轮面140之间的距离,从而允许将具有较大直径的框架构件接纳在孔口149内。此外,相应地调节了夹持力。另外,手柄142绕调节销190顺逆时针旋转可以减小凸轮面140与手柄142之间的距离,使得孔口
149可以容纳具有较小直径的框架构件并且可以对该具有较小直径的框架构件施加适当量的夹持力。此外,联接设备130的可调节性能够减小振动和震颤(rattling)产生的噪声,因为可以增大夹持力来使得联接设备130牢固地而不是松弛地配合在中间框架构件49和后框架构件48周围。
[0076] 如上文详细所述,防滚架50还包括枢转设备132。参照图4,各个纵向框架构件62A、62B、68A、68B包括枢转设备132。如图8A、图8B以及图9所示,枢转设备132包括框架连接器220、至少一个衬套222、上枢转构件224以及下枢转构件226。枢转设备132联接至前框架构件46和前部段58的横梁构件64C,以允许防滚架50的前部段58和后部段60向前枢转,从而进行对折或折叠,如本文将进一步详细所述。
[0077] 框架连接器220定位在前框架构件46和横梁构件64C的两个部件之间。框架连接器220包括本体228、凸缘230以及端部232。本体228和端部232可以具有相同的直径,然而本体228和端部232的直径说明性地小于前框架构件46和横梁构件64C的部件的直径。同样地,端部232可以接纳在前框架构件46和横梁构件64C的部件内,直到凸缘230由框架部件接合为止。框架连接器220可以由与前框架构件46和横梁构件64C的部件相同的材料(例如,)构成,并且可以传统地(例如,通过焊接件、粘结剂、铆接件、螺钉)联接至前框架构件46和横梁构件64C的所述部件。这样,框架连接器220形成前框架构件46和横梁构件64C的一部分。
[0078] 如图8A、图8B以及图9所示,衬套222可以接纳在框架连接器220的本体228上。说明性地,存在四个衬套222,然而,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衬套222的其他布置。衬套222可以由聚合物材料而不是金属材料构成,以便防止前框架构件46、横梁构件64C以及上枢转构件224和下枢转构件226被腐蚀。衬套222包括本体234和凸缘236。凸缘236定位成邻近框架连接器220的凸缘230,并且本体234接合框架连接器220的本体228。衬套
222可以彼此间隔开,如图8A、图8B以及图9所示。
[0079] 参照图8A、图8B以及图9,上枢转构件224和下枢转构件226基本包围衬套222和框架连接器220。上枢转构件224和下枢转构件226包括端部238、中央部240、通道242以及紧固件248。另外,下枢转构件226还可以包括孔口244和润滑剂分配器246,其说明性地为润滑脂加油嘴配件。说明性的上枢转构件224固定至各个纵向框架构件62A、62B、68A、68B的一端,而下枢转构件224分开地设置并且通过紧固件248联接至上枢转构件224。说明性地,四个紧固件248(例如,六角螺钉)可以接纳在孔口249中,以便将上枢转构件224和下枢转构件226联接在一起。
[0080] 如图8A和图9所示,润滑剂分配器246可以设置成使润滑脂或其他润滑剂流动通过通道242,以促进上枢转构件224和下枢转构件226相对于衬套222枢转运动。同样地,当防滚架50的前部段58和后部段60向前折叠时,上枢转构件224和下枢转构件226与各个纵向框架构件62A、62B、68A、68B一起旋转,如本文进一步详细所述。
[0081] 通过向防滚架50的各个纵向框架构件62A、62B、68A、68B提供枢转设备132,纵向框架构件62A、62B、68A、68B可以保持彼此间隔开。同样地,不需要将纵向框架构件62A、62B或者68A、68B在单个枢转设备132处连结。这样,防滚架50比在纵向框架构件62A、62B和/或纵向框架构件68A、68B在单个枢转设备132处联接在一起时可以具有更大的强度和稳定性。具体地,单个枢转设备132会减弱防滚架50的强度。防滚架50的其他细节可以在2008年3月17日提交的名称为″METHOD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TRANSPORTABILITYOF A VEHICLE(关于车辆的运输能力的方法和装备)″的美国专利No.7,871,106(代理案号为No.PLR-06-2019.05P-01)中提供,该申请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
[0082] 现在参照图1至图3,驾驶室18还包括由仪表盘组件36支承的多个操作者控制件170,并且操作者通过这些控制件170可以将输入操作提供给控制车辆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件170包括方向盘172和脚踏开关(未示出)。方向盘172的位置是可调节的。例如,方向盘172可以包括诸如弹簧或者减震器之类的调节设备(未示出),用以使方向盘172沿基本向上的方向或基本向下的方向倾斜或旋转,以便有利于快速进入或者离开车辆10。
[0083] 操作者控制件170的脚踏开关能够由操作者致动以通过发动机274的控制件(图21)和制动系统(未示出)来控制车辆10的加速度和速度。关于操作者控制件170的其他细节在2006年7月28日提交的名称为“SIDE-BY-SIDE ATV(并排式全地形车辆)”(代理案号为No.PLR-06-1688.01P)的美国专利No.7,819,220中提供,该申请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
[0084] 座椅区域150可以包括支承在仪表盘组件36上的握杆或者手柄174。如图1至图3所示,前面的乘客在车辆10的运行期间可以抓住握杆174来增加稳定性。说明性地,如图10至图12所示,握杆174为具有轴176和手柄178的T形手柄,然而,握杆174可以以其他的布置进行构造。手柄178说明性地垂直于轴176并且可以覆盖有例如聚合物材料的抓握材料。握杆174说明性地能够沿多个方向进行调节。
[0085] 握杆174的轴176可以包括用以调节握杆174的位置的多个孔口179。更具体地,轴176可以构造为伸缩式并且包括沿轴176的长度间隔开的孔口179(图11)。孔口179可以接纳销180,以固接握杆174的位置。这样,握杆174的第一运动范围包括沿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调节握杆174,从而适应多个不同的前面的乘客的人体工程学需要。
[0086] 另外,握杆174可以构造成以与方向盘172相同的方式旋转或者倾斜。如图10和图11所示,握杆174还包括调节设备182,其说明性地为气弹簧或减震器,该调节设备182允许握杆174向上或向下倾斜。同样地,前面的乘客可以向上倾斜握杆174以有利于快速进入或者离开车辆10。相似地,前面的乘客在处于车辆10内时可以向下倾斜握杆174,以便在车辆10的运行期间容易地握住握杆174。这样,调节设备182允许握杆174具有沿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的第二运动范围。
[0087] 参照图10和图11,调节设备182包括缸体184、可移动活塞杆186、套筒187以及紧固件189。控制杆(未示出)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活塞杆186并且构造成选择性地阻挡流体在缸体184内流动。在操作中,当控制杆阻挡流体流动并且锁定杆186时,控制杆处于静止位置,并且因此握杆174处于特定位置。控制杆的起动允许流体在缸体184内流动,并且因此允许调节杆186和握杆174。调节设备182可以包括可从Stabilus制造商购买的自锁式气弹簧(Bloc-O-Lift RTM gas spring)。
[0088] 调节设备182支承在车架30和握杆174上。具体地,调节设备182通过紧固件189联接至定位在仪表盘组件36下方的框架构件74(图1至图3)。倾斜臂75和套筒187可以联接至轴176和框架构件74。具体地,在起动调节设备182时,倾斜臂75支承握杆174的运动。衬套76、垫圈77以及紧固件78、79可以用于使倾斜臂75与框架构件74联接。如所示的,紧固件78可以为螺钉或其他相似的联接件,并且紧固件79可以为与紧固件78互补的螺母或者其他的联接件。
[0089] 参照图13至图15,车辆10还包括从车架30侧向向外间隔开并位于脚踏板43(图1至图3)下方的踩踏板组件250。然而,踩踏板组件250并未比前挡泥板34(图1至图3)向外延伸更远。同样地,踩踏板组件250为增大车辆10的宽度。踩踏板组件250可以联接至车架30和/或框架纵梁28,以提高车辆10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另外,踩踏板组件250有利于进入和离开车辆10,因为操作者或乘客在进入和离开车辆10时可以踩踏在踩踏板组件250上。
[0090] 踩踏板组件250包括踩踏板板体252、踩踏板框架构件254以及支承构件256、258。踩踏板板体252沿车辆10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具体地沿着驾驶室18的长度延伸,这允许操作者、前面的乘客以及后面的乘客接近踩踏板组件250。踩踏板组件250可以由例如钢之类的金属材料挤压制成。踩踏板板体252说明性地包括多个凸起的孔口260,以在操作者或者乘客踩踏在踩踏板板体252上时提供牵引力。孔口260还允许灰尘或其他物质下落通过,这进一步有利于牵引力。
[0091] 踩踏板板体252可以沿着踩踏板板体252的内侧边缘包括唇状部262。唇状部262可以接合车架30并且可以通过传统的紧固件(未示出)联接至车架30。另外,踩踏板板体252还可以通过踩踏板框架构件254联接至车架30。具体地,踩踏板板体252的外侧边缘可以联接至踩踏板框架构件254,踩踏板框架构件254通过传统的紧固件(未示出)联接至车架30。
[0092] 另外,踩踏板板体252可以通过支承构件256、258联接至框架20。说明性地,各个踩踏板板体252包括两个支承构件256和一个支承构件258,但是,可以设想替代性的实施方式。两个或更多个联接件(未示出)接纳通过支承构件256的狭槽264,以便将踩踏板板体252联接至框架20。相似地,四个或更多个紧固件(未示出)接纳通过支承构件258的狭槽266,以便将踩踏板板体252联接至框架20。
[0093] 参照图16至图21,车辆10的货物区域100包括支承板102、侧框架104以及后框架或后壁106,用以储存和运输货运物品。选择性地,货物区域100还可以包括联接至侧框架104的侧壁108。货物区域100支承在车辆10上且支承在后部乘客座椅164的后方。后框架构件48可以通过传统的紧固件110以能够移除的方式联接至侧框架104。侧框架104说明性地为U形并且可以包括联接在一起用以限定侧框架104的多个框架构件。侧壁108通过传统的紧固件112联接至侧框架104。
[0094] 支承板102在侧框架104之间和在后框架构件48与后框架106之间延伸。货运物品可以支承在支承板102上并且通过侧壁108和后框架106保持在货物区域100内。另外,支承板102包括用于固接货物的多个附接构件。更特别地,附接构件可以包括纵梁114和系缚杆116。纵梁114可以接纳在支承板102的内凹通道115内。例如螺栓、钩或闩锁之类的紧固件可以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接纳在纵梁114内,从而向用于将货物固接在货物区域100内的弹力绳、带、弦、线缆或者其他类似设备提供联接面。类似地,弦、线缆、带或者弹力绳可固接至系缚杆116上,以同样地将货物保持在货物区域100内。另外,纵梁114和系缚杆116可以用于诸如车辆10的运输之类的其他应用。
[0095] 如图16和图17所示,后框架106说明性地为可枢转的后挡板,其构造成与弦、线缆、弹力绳或者带联接以固接货物。后框架106包括定位在水平延伸的框架构件119之间的竖直附接构件118。竖直附接构件118具有可以接纳弦、线缆、弹力绳或者带的多个孔口120。弦、线缆、弹力绳或者带的另一端随之可用于将货物保持在货物区域100中或者可用于其他的应用。如所示,后框架106处于闩锁位置,其中,联接机构122将后框架106固接至侧框架104。钢缆124可以用于使后框架106降低至解闩位置。通过分离联接机构122,后框架106可以枢转至解闩位置并且通过线缆124保持在解闩位置。
[0096] 货物区域100还可以构造成支承车辆10的进气系统270的一部分。具体地,进气系统270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动力传动系组件16,并且具体地联接至CVT 272和发动机274。如图16和图21所示,进气部276定位在车辆10的操作者一侧并且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发动机274。进气部276由可以联接至货物区域100的侧壁108和支承板102的壳体280包围。盖282可以固接至侧壁108以遮蔽进气部276的开口。相似地,进气部278定位在车辆10的相反侧并且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CVT 272。进气部278由可以联接至侧壁
108和支承板102的壳体284包围。进气部278也可以包括盖286,其用以遮蔽进气部278的开口。盖286可以联接至侧壁108。进气系统270的其他细节可以在2010年8月3日提交的名称为“SIDE-BY-SIDE VEHICLE(并排式车辆)”(代理案号为PLR-06-24357.01P)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2/0031693中提供,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
[0097] 替代性地,如图22A和22B所示,车辆10可以包括货物区域500。图22A和22B的货物区域500与图1至图3以及图16至图21的货物区域100相似,其中,除了下文详细所述的细节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相似结构和相似功能的相似部件。具体地,货物区域500包括支承板502、侧框架504以及后框架106(图21)。货物区域500在支承板502上包括多个联接位置,其说明性地为系缚杆508和孔口510。具体地,系缚杆508可以基本定位在货物区域500的前方和后框架构件48的下方。另外,系缚杆508可以基本定位在靠近后框架106的货物区域500的后方,并且沿着支承板502的中间部分定位。
[0098] 孔口510说明性地从侧壁504向内定位,然而孔口510可以位于支承板502上的任何位置。孔口510可以构造成接纳诸如螺钉、钩以及闩锁之类的传统紧固件,以便将货物保持在货物区域500内。此外,孔口510可以用于将纵梁114(图21)固接至支承板502。具体地,诸如螺钉之类的紧固件可以接纳通过纵梁114中的孔口(未示出)并且接纳通过支承板502中的孔口510,以便将纵梁114固接至支承板502。同样地,纵梁114可以联接至支承板502的顶部表面并且可以移动或者调节纵梁114的位置来容纳特定的货物。这样,操作者可以将纵梁定位在支承板502上的期望的位置。
[0099] 参照图22A,进气系统270可以联接至侧壁504。进气部276由壳体280包围,壳体280可以联接至货物区域500的侧壁504和支承板502。说明性地,侧壁504包括接纳进气部276的凹入部512。盖282可以固接至侧壁504的凹入部512以遮蔽进气部276的开口,从而防止砂石和其他的颗粒物质或者碎屑进入进气部276。相似地,进气部278由壳体284包围,壳体284可以联接至侧壁504和支承板502。说明性地,侧壁504包括接纳进气部278的与凹入部512相似的凹入部(未示出)。进气部278的盖286(图17)可以固接至侧壁504的凹入部以遮蔽进气部278的孔口,从而防止砂石和其他的颗粒物质或者碎屑进入进气部278。
[0100] 在车辆10的运行或者运输期间,可以调节防滚架50的高度以允许车辆10进入诸如飞行器之类的受限的空间或者用于通过降落伞或者直升机进行运输。具体地,如本文详细所述,防滚架50可以对折或折叠以便减小车辆10的高度。
[0101] 参照图23和图24,防滚架50可以从升高位置旋转至降低位置。当处于升高位置时,防滚架50定位在座椅区域150的上方并且联接至后框架构件48和中间框架构件49。相反地,当处于降低位置时,防滚架50向前折叠并且固接至车辆10的发动机盖32。更特别地,联接设备130和枢转设备132相配合以将防滚架50的前部段58和后部段60从中间框架构件49和后框架构件48释放。
[0102] 如图6B至图6D所示,操作者可以无需使用工具将锁定销146从手柄142移除。之后,手柄142可以向上旋转并且与凸轮面140分离,从而释放夹持力。当手柄142从凸轮面140释放时,下夹具部136可以远离上夹具部134旋转,这还使后框架构件48和中间框架构件49与联接设备130断开联接,如图23和图24所示。这样,防滚架50的前部段58和后部段60能够分别绕枢转点66A、66B和72A、72B自由地枢转。如本文中所说明的,夹具能够由手操作而无需使用工具。
[0103] 当联接设备130从中间框架构件49和后框架构件48释放时,手向上提升了防滚架50的前部段58,从而也提升了后部段60。同样地,后部段60能够在枢转点72A、72B处绕枢转设备132沿顺时针方向枢转。更特别地,上枢转构件224和下枢转构件226绕衬套222(图9)枢转,使得后部段60可以折叠或者对折到前部段58下方。然而,后部段60通过枢转设备132和横梁构件64C仍然联接至前部段58。当后部段60定位在前部段58下方时,带、线带、弹力绳、线缆、弦或者其他的柔性部件(未示出)可以用于将后部段60固接至前部段58。另外,纵向框架构件68A、68B可以包括多个聚合物防撞器300(图23),用以防止纵向框架构件62A、62B、68A、68B受到损坏。
[0104] 当后部段60联接至前部段58时,前部段58可以绕枢转设备13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或枢转,其中,枢转设备132在枢转点66A、66B处联接至前框架构件46。具体地,上枢转构件224和下枢转构件226可以相对于衬套222(图9)枢转,以便使前部段58和后部段60朝向发动机盖32枢转。当前部段58和后部段60两者均在降低位置处支承在发动机盖32上时,带、线缆、弹力绳或者类似的柔性部件(未示出)可以用于将防滚架50固接至前保险杠44、发动机盖32或者前挡泥板34。同样地,当防滚架50处于降低位置时,车辆10的高度减小。防滚架50的对折或者折叠过程无需工具(例如,是免工具拆装的)并且可以由手完成。
[0105] 如本文中详细所述,包括前部段58和后部段60的防滚架50通过复合运动朝向发动机盖32在向前方向上枢转而不是朝向货物区域100在向后方向上枢转。前部段58和后部段60两者保持联接在一起并且因此两者均在向前方向上折叠。同样地,货物区域100保持打开并且可用于储存和支承货运物品。另外,可能优选的是,在防滚架50的后部段60向前折叠并且储存在降低位置之后将后框架构件48移除。将紧固件110从后框架构件48和货物区域100的侧框架104移除,以便将后框架构件48从货物区域100的侧框架104移除。
[0106] 参照图25至图31,车辆10’可以替代性地仅包括操作者座椅152和前部乘客座椅158,从而容纳至多两个人而不是至多四个人,如先前所述。图25至图31的车辆10’包括的特征与图1至图24的车辆10的特征相似,其中,除了以下所述的以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具有相似的功能和结构的相似的元件。
[0107] 参照图25至图27,车辆10’包括由车架30’和框架20’支承的座椅区域150’,并且该座椅区域150’包括呈并排式布置的操作者座椅152和乘客座椅158。承架构件52’可以联接至车架30’和货物区域100的侧框架104,或者替代性地联接至货物区域500的侧壁504(图22A和22B),并且定位成与操作者座椅152和乘客座椅158相邻,以将操作者和/或乘客保持在车辆10’内。车辆10’还包括防滚架50’,该防滚架50’联接至框架20’并且与座椅区域150’相配合以限定车辆10’的驾驶室18’。
[0108] 参照图27,框架20’包括前框架部22和后框架部24。前框架部22说明性地包括定位在座椅区域150’前方的前框架构件46。前框架构件46可以联接至车架30’和/或框架20’的其他部件,例如框架纵梁(未示出)。前框架构件46可以支承挡风玻璃(未示出)。如图24和图25所示,后框架部24说明性地包括后框架构件48,该后框架构件48可以以能够移除的方式联接至货物区域100。后框架构件48在座椅区域150’的后方。
[0109] 参照图27至图29,防滚架50’定位在座椅区域150’上方并且因此在操作者和乘客的上方。防滚架50’说明性地包括纵向框架构件62和横梁构件64。更具体地,横梁构件64可以大体垂直于纵向框架构件62并且例如通过焊接件、螺钉、铆接件和/或粘结剂传统地联接至纵向框架构件62。说明性地,防滚架50’包括两个纵向框架构件62A、62B以及三个横梁构件64A、64B、64C,然而,防滚架50’并不限于该布置。纵向框架构件62A、62B的一端可以分别在枢转点66A、66B处联接至前框架构件46。另外,纵向框架构件62A、62B的相反端可以通过联接设备130以能够移除的方式联接至后框架构件48,如本文进一步详细所述。
[0110] 防滚架50’还包括联接设备130和枢转设备132。具体地,各个纵向框架构件62A、62B的一端包括联接设备130并且相反端包括枢转设备132。如上文详细所述,联接设备
130接纳后框架构件48,如图25、图26以及图29所示。
[0111] 防滚架50’还包括枢转设备132。参照图8A和图9,各个纵向框架构件62A、62B包括一个枢转设备132,该一个枢转设备132具有框架连接器220、至少一个衬套222、上枢转构件224以及下枢转构件226。枢转设备132联接至前框架构件46以允许防滚架50’向前枢转。
[0112] 框架连接器220定位在前框架构件46的两个部件之间,并且包括本体228、凸缘230以及端部232。端部232可以接纳在前框架构件46的部件内,直到凸缘230由框架部件接合。框架连接器220可以由与前框架构件46的部件相同的材料(例如,钢)构成,并且可以通过焊接件、粘结剂、铆接件和/或螺钉传统地联接至前框架构件46。这样,框架连接器220形成前框架构件46的一部分。
[0113] 如图9所示并且参照枢转设备132,一层润滑剂可以在上枢转构件224和下枢转构件226与衬套222之间流动通过通道242。同样地,上枢转构件224和下枢转构件226允许防滚架50’向前枢转。更特别地,上枢转构件224和下枢转构件226相对于衬套222旋转,以便使防滚架50’折叠/对折。
[0114] 参照图25至图29,通过向枢转防滚架50’的各个纵向框架构件62A、62B提供一个枢转设备132,纵向框架构件62A、62B可以保持彼此间隔开。同样地,不需要将纵向框架构件62A、62B在单个枢转点处连结。这样,防滚架50’比在纵向框架构件62A、62B在单个枢转设备132处联接在一起时可以具有更大的强度和稳定性。具体地,单个枢转设备132可以减弱防滚架50’的强度。
[0115] 现在参照图29,车辆10’还包括从车架30’侧向向外隔开并且在脚踏板43’下方的踩踏板组件250’。踩踏板组件250’可以联接至车架30’和/或框架纵梁28’,以提高车辆10’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另外,踩踏板组件250’有利于进入和离开车辆10’,因为操作者和乘客在进入和离开车辆10’时可以踩踏在踩踏板组件250’上。
[0116] 踩踏板组件250’包括踩踏板板体252’、踩踏板框架构件254’以及支承构件258’。踩踏板板体252’沿车辆10’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具体地沿着驾驶室18’的长度延伸,这允许操作者以及乘客接近踩踏板组件250’。踩踏板板体252’说明性地包括多个凸起的孔口260,以在操作者或者乘客踩踏在踩踏板板体252’上时提供牵引力。孔口260还允许灰尘或其他物质下落通过,这同样有利于牵引力。
[0117] 踩踏板板体252’可以通过支承构件258联接至框架20’。说明性地,各个踩踏板板体252’包括一个支承构件258,但是可以设想替代性的实施方式。四个或更多个紧固件(未示出)接纳通过支承构件258的狭槽266,以便将踩踏板板体252’联接至框架20’。
[0118] 在车辆10’的运行或者运输期间,可以调节防滚架50’的高度以允许车辆10’进入诸如飞行器之类的受限的空间或者用于通过降落伞或者直升机进行运输。具体地,如本文详细所述,防滚架50’可以对折或折叠以便减小车辆10’的高度。
[0119] 参照图30和图31,防滚架50’可以从升高位置旋转至降低位置,其中,防滚架50’固接至车辆10’的发动机盖32。更特别地,联接设备130和枢转设备132相配合以将防滚架50’从后框架构件48’释放。
[0120] 如图6D所示,锁定销146可以通过手从手柄142移除以允许手柄142向上旋转。同样地,手柄142与凸轮面140分离,并且释放了夹持力。当手柄142从凸轮面140释放时,下夹具部136可以远离上夹具部134旋转,这还将后框架构件48从联接设备130释放。这样,防滚架50’能够绕枢转点66A、66B自由地枢转,如图30和图31所示。
[0121] 当联接设备130从后框架构件48释放时,防滚架50’绕枢转设备132沿逆时针方向枢转,其中,该枢转设备132在枢转点66A、66B处联接至前框架构件46。具体地,上枢转构件224和下枢转构件226可以相对于衬套222旋转,以便使防滚架50’朝向发动机盖32枢转。当防滚架50’支承在降低位置时,带、线缆、弹力绳或者类似的柔性部件(未示出)可以用于将防滚架50’固接至前保险杠44、发动机盖32或者前挡泥板34。同样地,当防滚架50’处于降低位置时,车辆10’的高度减小。
[0122] 如本文中先前详细所述,防滚架50’朝向发动机盖32在向前方向上枢转而不是朝向货物区域100或货物区域500在向后方向上枢转。同样地,货物区域保持打开并且可用于储存或者支承货运物品。另外,可能优选的是,在防滚架50’向前折叠并且储存在降低位置之后将后框架构件48移除。紧固件110可以从后框架构件48和货物区域100的侧框架104移除,以便将后框架构件48从货物区域100的侧框架104移除。
[0123] 参照图32至图38,车辆10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示出为车辆10”并且包括与图1至图24的车辆10’的特征相似的特征,其中,除了以下所述的细节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具有相似的功能和结构的相似的元件。车辆10”包括支承在前车轮12和后车轮14上的框架组件20”、车架30”、防滚架50以及货物区域100”。框架20”支承前防撞器组件400、后防撞器组件440以及侧承载构件430、436。
[0124] 如图34所示,前防撞器组件400联接至框架组件20”的前框架部22’并且包括上框架构件402、内框架构件420以及外框架构件422。框架构件402、420以及422可以彼此一体形成或可以通过传统的紧固件(例如,螺钉、焊接件、铆接件、粘结剂)相互联接。另外,通过将前防撞器组件400联接至前框架部22”,如本文中详细所述,前防撞器组件400可以提高框架组件20”的强度和稳定性。外框架构件422通过支架构件404相互联接。多个托架406可以支承在外框架构件422和/或支架构件404上并且联接至前框架部22”的凸缘414。更特别地,紧固件408可以接纳通过凸缘414的孔口416,以便将托架406联接至凸缘
414。
[0125] 支架构件404还联接至前框架部22”的前板410。传统的紧固件可以接纳通过前板410的孔口412,以便将前防撞器组件400联接至前板410。另外,支架构件404可以联接至内框架构件420。说明性地,内框架构件420支承防护构件424。防护构件424可以通过紧固件426联接至内框架构件420。内框架构件420还附接至托架423,该托架423通过紧固件425与前框架部22”相联接。
[0126] 如图34所示,前防撞器组件400还可以包括附件。例如,前防撞器组件400可以包括说明性地为接收器托钩(receiver hitch)428的拖挂构件(towing member)以及支承在支架构件404下方的闩锁4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闩锁418固定至车辆10”并且在运输期间用作用于联接车辆10”的系缚构件。例如,闩锁418可以在运输期间将车辆10”固接至飞行器。接收器托钩428可以构造成用于钩挂多座架的绞盘组件和/或用于与多座架的绞盘组件一起使用。
[0127] 前框架部22”还支承侧承载构件430。说明性地,车辆10”包括定位在前防撞器组件400后方的两个相对的侧承载构件430。侧承载构件430联接至前框架部22”的托架434并且从托架434侧向向外延伸且延伸通过车架30”的前挡泥板34”中的开口431。侧承载构件430包括用于联接至多种货物和/或运输装置的孔口432。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示例性的孔口432构造成接纳线缆、钩、闩锁、绳、线或者其他类似的物体,以便将车辆10”联接至降落伞、直升机、飞行器载体或者用于运输车辆10”的其他运输装置。可以使用侧承载构件430的其他构型。
[0128] 相似地,如图33和图35所示,框架组件20”的后框架部24”支承另外的侧承载构件436。说明性地,车辆10”包括定位在后防撞器组件440的前方的两个相对的侧承载构件436。侧承载构件436联接至后框架部24”的托架468并且从托架468侧向向外延伸且延伸通过车架30”的侧板38”的后部部分中的开口437。侧承载构件436包括用于联接至多种货物和/或运输装置的孔口438。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示例性的孔口438构造成接纳线缆、钩、闩锁、绳、线或者其他类似的物体,以便将车辆10”联接至降落伞、直升机、飞行器载体或者用于运输车辆10”的其他运输装置。可以使用侧承载构件436的其他构型。
[0129] 后框架部24”还支承后防撞器组件440,如图35所示。后防撞器组件440包括上框架构件442、侧向延伸的框架构件448、下部内侧框架构件444以及下外部侧框架构件446。后防撞器组件440的框架构件442、444、446以及448可以彼此一体形成或可以通过传统的紧固件(例如,焊接件、螺钉、铆接件和/或粘结剂)相互联接。另外,通过将后防撞器组件
440联接至后框架部24”,如本文中详细所述,后防撞器组件440可以提高框架组件20”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部内侧框架构件444以及下部外侧框架构件446在侧向延伸的框架构件
448与支架451之间延伸。另外,支架450可以在下部内侧框架构件444之间延伸。具有后板454和下板456的托架可以用于将后防撞器组件440联接至后框架部24”。更特别地,紧固件458可以用于将后防撞器组件440联接至后框架部24”的后支承构件462。同样地,后防撞器组件440基本支承在车架30”的后部中央面板464和后部外侧面板466的下方。
[0130] 如图36所示,后防撞器组件440还可以包括附件。例如,后防撞器组件440可以包括说明性地为接收器托钩452的拖挂构件以及支承在支架451上的闩锁46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闩锁460固定至车辆10”并且在运输期间用作用于联接车辆10”的系缚构件。接收器托钩452可以构造成用于钩挂多座架的绞盘组件和/或与多座架的绞盘组件一起使用。
[0131] 现在参照图35至图37,后框架部24”还支承货物区域100”。货物区域100”基本与图1至图3的货物区域100以及图22A和图22B的货物区域500相同,其中,除了以下所述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的部件。货物区域100”包括支承板502、侧框架104”、侧壁108”以及后框架106”。货物区域100”在支承板502上还包括多个联接位置,其说明性地为系缚杆508和孔口510。孔口510可以构造成接纳诸如螺钉、钩以及闩锁之类的传统紧固件,以便将货物保持在货物区域500内。此外,孔口510可以用于将纵梁114(图21)固接至支承板502,如本文中详细所述,以允许操作者将纵梁114定位在支承板502上的期望的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承板502包括还含有孔口510的可移除的盖470。可移除的盖
470遮蔽动力传动系组件16并且可以移除以便允许接近动力传动系组件16。
[013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货物区域100”的后框架106”为构造成在闭合或闩锁位置与打开或解闩位置之间枢转的可移动的后挡板。如图36所示,后框架106”包括基本彼此平行的横梁构件472。横梁构件472包括多个孔口474,从而允许另外的部件、附件、货物和/或运输装置联接至车辆10”。另外,孔口474减小了后框架106”的重量,因此减小了车辆10”的重量。
[0133] 侧壁108”基本定位在后框架106”的前方并且联接至侧框架104”和支架476。支架476与侧壁108”和侧框架104”间隔开并且包括孔口478。支架476可以焊接至侧框架104”。孔口478允许另外的部件、附件、货物和/或运输装置联接至车辆10”。更特别地,附件、货物和/或运输系缚构件可以通过闩锁、钩、线、绳、线缆或者其他的紧固件联接至侧框架104”并且进一步固接至支架476。另外,孔口478减小了货物区域100”的重量,因此减小了车辆10”的重量。
[0134] 侧框架104”还可以联接至承架杆480,如图38所示。承架杆480从货物区域100”延伸至前框架部22”,以便进一步支承车辆10”内的乘客和操作者。说明性的承架杆480是通过侧框架104”上的托架490和承架杆480上的突片488联接至侧框架104”的单个部件。承架杆480还通过紧固件486联接至中间框架构件49并且还可以通过中间框架构件49上的托架484和承架杆480上的突片482进一步固接至中间框架构件49。
[0135] 尽管本发明已被描述为具有示例性设计,但是可以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改型。因此,本申请意在通过使用其一般原理覆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适应性改型。另外,本申请意在包涵背离本公开内容的、落入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领域中已知或惯常实践的范围内的方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