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板和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

申请号 CN201310233785.2 申请日 2013-06-13 公开(公告)号 CN103504726A 公开(公告)日 2014-01-15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大村幸人;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舌板和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在舌板(20)中,一对倾斜表面(40)布置成使得抓握部(32)的在抓握部(32)的接合部(26)侧上的宽度尺寸大于抓握部(32)的在抓握部(32)的接合部(26)侧的相反侧上的宽度尺寸。因此,当具有小手的乘员抓握抓握部(32)时,乘员能够主要抓握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小的那部分,当具有大手的乘员抓握抓握部(32)时,乘员能够主要抓握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大的那部分。因此,能够最小化因乘员的手尺寸引起的抓握容易度的差异。而且,当使舌板(20)接合车辆的扣环装置时,能够抑制卷绕 力 作用在舌板(20)上所沿的方向与倾斜表面(40)倾斜的方向一致。而且,此时,乘员能够握住一对倾斜表面(40)而抓握抓握部(32)。因而,能够改善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舌板(20),其特征在于包括:
抓握部(32),用于约束乘员的织带(18)通过所述抓握部(32)插入,并且所述抓握部(32)被所述乘员抓握;以及
板部(22),其包括接合部(26),
其中,所述接合部(26)与所述抓握部(32)成一体,并且从所述抓握部(32)延伸出并且能够接合车辆的扣环装置(78);以及
其中,所述抓握部(32)包括一对侧表面(40),当从所述板部(22)的板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侧表面(40)形成所述抓握部(32)的外周表面(38)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抓握部(32)的宽度方向的每个侧部上布置一个所述侧表面,所述侧表面(40)布置成使得所述抓握部(32)的在所述抓握部(32)的所述接合部(26)侧上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抓握部(32)的在所述抓握部(32)的所述接合部(26)侧的相反侧上的宽度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舌板(20),其中,所述侧表面(40)布置成当从所述板部(22)的所述板厚度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抓握部(32)的所述宽度方向倾斜,并且所述侧表面(40)相对于所述抓握部(32)的所述宽度方向所成的度设定在64度和77度之间,包括64度和77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舌板,其中,当从所述板部(22)的所述板厚度方向观察时每个所述侧表面(40)的长度设定在25.2mm和40mm之间,包括25.2mm和4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舌板(20),其中,所述抓握部(32)包括顶部表面(42),所述顶部表面(42)是所述外周表面(38)的一部分,并且是将所述侧表面(40)的在所述侧表面(40)的所述接合部(26)侧的所述相反侧上的端部部分连接在一起的表面;以及所述顶部表面(42)具有通孔(52)的开口(54),所述织带(18)通过所述通孔(52)插入,并且所述开口(52)布置在所述顶部表面(42)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舌板(20),其中,当从所述板部(22)的所述板厚度方向观察时,在每个所述侧表面(40)的倾斜方向的中央位置处所述抓握部(32)的所述宽度尺寸设定在73mm和74mm之间,包括73mm和74mm,并且所述抓握部(32)的最大宽度尺寸设定为76.1mm或者小于76.1mm。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舌板(20),其中,当从所述板部(22)的所述板厚度方向观察时,在每个所述侧表面(40)的倾斜方向的中央位置处所述抓握部(32)的厚度尺寸设定在11mm和13.5mm之间,包括11mm和1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舌板(20),其中,所述抓握部(32)的在所述板部(22)的所述板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上的表面被弯曲成球面状,以便朝向所述板部(22)的所述板厚度方向的一侧突出。
8.一种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舌板(20);
具有长带形状的所述织带(18);以及
卷收器(12),其包括卷轴(16),所述卷轴(16)通过沿卷绕方向旋转来卷绕所述织带(18),并且通过将所述织带(18)抽出使所述卷轴(16)沿抽出方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舌板(20),其中,所述抓握部(32)包括顶部表面(42)和一对底部表面(44),并且所述顶部表面(42)是所述外周表面(38)的一部分,并且是将所述侧表面(40)的在所述侧表面(40)的所述接合部(26)侧的相反侧上的端部部分连接在一起的表面;以及所述底部表面(40)是所述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并且是将所述侧表面(40)的所述接合部(26)侧上的端部部分连接至所述板部(22)的表面。

说明书全文

舌板和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舌板和设置有该舌板的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公开号为2007-76635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76635A)中描述的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织带上的舌板。该舌板包括舌板芯以及覆盖该舌板芯的一部分的抓握部。抓取部形成在抓握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上。于是,通过乘员抓握抓握部并且拉动舌板将织带从卷收器抽出。
[0003] 但是,对于该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当从舌板芯的板厚度方向观察时,抓握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布置成平行的,所以抓握抓握部的容易度(即,抓握部的抓握容易度)取决于乘员手的尺寸(从手掌至指尖)而不同。而且,当织带从卷收器抽出时,卷收器的卷绕作用在抓握部上。卷绕力作用的方向大致与抓握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延伸的方向一致,所以抓握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趋向于滑出乘员的手。因此,在改善抓握部的抓握容易度方面存在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0004] 因而本发明提供了能够改善抓握部的抓握容易度的舌板。
[0005]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涉及包括抓握部和板部的舌板。用于约束乘员的织带通过所述抓握部插入。而且,所述板部包括接合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抓握部成一体,并且从所述抓握部延伸出。当所述乘员紧固所述织带时,所述乘员抓握所述舌板的所述抓握部,并且将所述板部的所述接合部与车辆的扣环装置接合,使得所述织带跨过乘员的身体紧固。
[0006] 此处,当从所述板部的板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抓握部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由一对侧表面形成。在所述抓握部的宽度方向的每个侧部上布置所述一对侧表面中的一个。而且,所述一对侧表面布置成使得所述抓握部的在所述抓握部的接合部侧上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抓握部的在所述抓握部的所述接合部侧的相反侧上的宽度尺寸。也即,所述抓握部的在所述抓握部的接合部延伸方向侧(即,所述抓握部的从所述接合部延伸出的一侧)上的宽度尺寸被设定成大于所述抓握部的在所述接合部延伸方向侧的相反侧(即,所述抓握部的与从所述接合部延伸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的宽度尺寸。
[0007] 结果,当具有小手的乘员(从手掌至指尖)抓握所述抓握部时,乘员能够主要抓握抓握部的宽度尺寸小的那部分,当具有大手的乘员抓握所述抓握部时,乘员能够主要抓握所述抓握部的宽度尺寸大的那部分。因此,能够最小化因乘员的手尺寸引起的抓握容易度的差异。
[0008] 而且,当使舌板接合车辆的扣环装置时,舌板的接合部被拉向扣环装置,所以从存储有织带的卷收器作用在舌板上的卷绕力会沿与接合部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与接合部被拉向扣环装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而且,如上描述的,所述抓握部的在所述抓握部的接合部延伸方向侧上的宽度尺寸被设定成大于所述抓握部的在所述抓握部的接合部延伸方向侧的相反侧上的宽度尺寸。当所述侧表面以该方式布置成相对于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方向倾斜时,所述侧表面倾斜的方向,即所述抓握部的宽度变宽的方向,与作用在舌板上的卷绕力的方向不一致。因此,当使舌板接合车辆的扣环装置时,乘员能够克服作用在舌板上的卷绕力握住所述一对侧表面而抓握所述抓握部。结果,能够改善所述抓握部的抓握容易度。
[0009] 对于上述舌板,所述侧表面可以布置成当从所述板部的所述板厚度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方向倾斜,并且所述侧表面相对于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方向所成的度可以设定在64度和77度之间,包括64度和77度。结果,能够进一步改善所述抓握部的抓握容易度。
[0010] 也即,如果所述侧表面相对于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被设定为小于64度,当乘员将他或她的手指放在所述侧表面上并且抓握所述抓握部时,乘员的手指趋向于在所述侧表面上朝向所述抓握部的宽度尺寸小的一侧滑动,结果,所述抓握部的抓握容易度变坏。
[0011] 另一方面,如果所述侧表面相对于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被设定为大于77度,当舌板接合扣环装置时,卷绕力作用在舌板上所沿的方向以及倾斜的表面变得倾斜的方向接近于彼此一致。因此,当使舌板接合所述扣环装置时,乘员的手指趋向于在所述倾斜表面上滑动。结果,所述抓握部的抓握容易度变坏。
[0012] 相反,通过将所述侧表面相对于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设定在64度和77度之间,包括64度和77度,可抑制乘员的手(即,手指)在所述倾斜表面上的滑动,所以能够更进一步改善所述抓握部的抓握容易度。
[0013] 对于上述舌板,当从所述板部的所述板厚度方向观察时每个所述侧表面的长度可以设定为25.2mm和40mm之间,包括25.2mm和40mm。相应地,甚至当具有相对大手的乘员(即,对应于JM95的乘员(当日本成年男性从最矮到最高按序排队时高度在最矮95%内的日本成年男性))抓握所述抓握部时,也能够抑制乘员的手指从所述侧表面朝向顶部表面侧以及底部表面侧滑动。因此,所述侧表面的长度能够设定为足以使乘员抓握所述抓握部的长度。
[0014] 对于上述舌板,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外周表面还可以包括顶部表面。所述顶部表面将所述侧表面的在所述侧表面的接合部侧的相反侧上的端部部分连接在一起。而且,通过织带所插入的通孔的开口可以形成在所述顶部表面中,并且所述开口可以布置在所述顶部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因此,所述开口不布置于所述侧表面中,所以所述侧表面由连续表面形成。结果,能够确保当乘员将他或她的手指放在所述侧表面上并且抓握所述抓握部时,所述侧表面和乘员手指之间的接触面积。
[0015] 而且,当所述织带相对于所述抓握部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移动时,例如,所述织带的边缘部将抵靠所述开口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使得能够抑制所述织带和乘员的手指之间的接触。结果,能够有效改善所述舌板的所述抓握部的抓握容易度。
[0016] 对于上述舌板,当从所述板部的所述板厚度方向观察时,在每个所述侧表面的倾斜方向的中央位置(下文简称为“倾斜方向中央位置”)处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尺寸可以设定在73mm和74mm之间,包括73mm和74mm,并且所述抓握部的最大宽度尺寸可以设定为76.1mm或者小于76.1mm。
[0017] 对于该舌板,在所述侧表面的倾斜方向中央位置处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尺寸设定为73mm或者大于73mm,所以例如,通过其将织带插入的插入孔能够形成在所述抓握部中。而且,通过将在所述侧表面的倾斜方向中央位置处的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尺寸设定为74mm或者小于74mm,并且将所述抓握部的最大宽度尺寸设定为76.1mm或者小于76.1mm,甚至是由具有相对小手的乘员(例如,对应于AF05的乘员(即,当美国成年女性从最矮到最高按序排队时高度在最矮5%内的美国成年女性))也能够很好抓握所述抓握部。也即,通过将在所述侧表面的倾斜方向中央位置处的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尺寸设定为74mm或者小于74mm,并且将所述抓握部的最大宽度尺寸设定为76.1mm或者小于76.1mm,当乘员抓握所述抓握部时可以保持乘员的手免于伸展。结果,能够设定使乘员更好地抓握所述抓握部的所述抓握部的宽度尺寸。
[0018] 对于上述舌板,当从所述板部的所述板厚度方向观察时,在每个所述侧表面的倾斜方向中央位置处所述抓握部的厚度尺寸可以设定在11mm和13.5mm之间,包括11mm和13.5mm。因此,所述抓握部的外周表面布置成当乘员抓握所述抓握部时装在乘员的手指中。
结果,能够设定使乘员更好地抓握所述抓握部的所述抓握部的厚度尺寸。
[0019] 此外,对于上述舌板,所述抓握部的在所述板部的所述板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上的表面可以被弯曲成球面状,以便朝向所述板部的所述板厚度方向的一侧突出。因此,能够更有效改善所述抓握部的抓握容易度。也即,通过乘员将他或她的手绕住所述抓握部的在所述板部的板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上的表面而抓握所述抓握部,所述抓握部装在乘员的手内。结果,能够更有效改善所述抓握部的抓握容易度。
[0020]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涉及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其包括所述上述舌板、所述织带和卷收器。所述织带形成为长带形状。另外,所述卷收器包括卷轴。所述卷轴通过沿卷绕方向旋转来卷绕所述织带,并且通过将所述织带抽出使所述卷轴沿抽出方向旋转。
[0021] 该车辆座椅安全带包括上述舌板,所以能够改善当乘员抓握所述舌板的所述抓握部以紧固所述织带时的抓握容易度。
[0022] 对于上述舌板,所述抓握部可以包括所述顶部表面和一对底部表面。所述顶部表面可以是是所述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并且是将所述侧表面的在所述侧表面的所述接合部侧的相反侧上的端部部分连接在一起的表面。所述底部表面可以是所述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并且是将所述侧表面的所述接合部侧上的端部部分连接至所述板部的表面。
[0023] 所述侧表面相对于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是这样的角度,在该角度处,例如当从所述板部的所述板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侧表面弯曲的时候,将所述顶部表面和所述侧表面之间的边界与所述侧表面和所述底部表面之间的边界连接的线相对于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方向倾斜。而且,当所述顶部表面和所述侧表面以角度R连接并且所述侧表面和所述底部表面以角度R连接时,所述侧表面相对于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是这样的角度,在该角度处,将“连接所述顶部表面至所述侧表面的角度R”的中央与“连接所述侧表面至所述底部表面的角度R”的中央连接的线相对于所述抓握部的所述宽度方向倾斜。
[0024] 所述侧表面的长度指的是当从所述板部的所述板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侧表面的从所述顶部表面和所述侧表面之间的边界至所述侧表面和所述底部表面之间的边界的长度。而且,当所述顶部表面以角度R连接至所述侧表面并且所述侧表面以角度R连接至所述底部表面时,所述侧表面的长度指的是当从所述板部的所述板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侧表面的从连接所述顶部表面至所述侧表面的角度R的中心点至连接所述侧表面至所述底部表面的角度R的中心点的长度。
[0025] 如上描述的,本发明的舌板能够使得所述抓握部的抓握容易度得以改善。附图说明
[0026]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特征、优势和技术及工业重要性,其中相似附图标记指代相似元件,并且其中:
[0027]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舌板的主视图;
[0028] 图2是当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使用图1示出的舌板的整个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的主视图;
[0029] 图3是图示出图1示出的舌板的外周部分的形状的主视图;
[0030] 图4是图3中示出的舌板的平面图;
[0031] 图5是图3中示出的舌板的侧视图;
[0032] 图6是在图3中示出的舌板的倾斜表面的倾斜方向的中央位置(即,倾斜方向中央位置)处的剖面的截面图(即沿图3中的线6-6的截面图);
[0033] 图7是通过图2中示出的舌板插入的织带的立体图;
[0034] 图8是图示出图1中示出的舌板的抓握容易度和倾斜表面之间的关系的图;
[0035] 图9是比较示例的舌板的侧视图;
[0036] 图10是示出评估比较示例的舌板和图1示出的舌板之间的抓握容易度的图形;
[0037] 图11是图示出图1示出的舌板的抓握容易度和宽度尺寸之间的关系的图;
[0038] 图12是图示出图1示出的舌板的抓握容易度和最大宽度尺寸之间的关系的图;
[0039] 图13是图示出图1示出的舌板的抓握容易度和厚度尺寸之间的关系的图;以及[0040] 图1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舌板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图2是当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舌板20的整个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10的主视图。在附图中,箭头FR(前)指示朝向车辆前方的方向,箭头RH(右)指示乘员观察时朝向车辆右侧的方向(即,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箭头UP(上)指示相对于车辆向上的方向。
[0042] 如附图中所示,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10包括:卷收器12,其布置于车辆的中柱70的内部;织带18,其从卷收器12延伸出并且约束乘员的身体;以及舌板20,其设置在织带18上。而且,当乘员观察时,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10设置在车辆的座椅72(即,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乘客侧座椅)的车辆右侧。
[0043] 卷收器12包括框架14,并且卷收器12通过固定至车身的框架14而固定至车身。卷轴16设置在框架14的内部。卷轴16在总体上形成为大致柱形形状主体,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14上,其轴向方向是车辆纵向方向。稍后描述的织带18的基端部分连接至卷轴16。当卷轴16沿卷绕方向旋转时,织带18从织带18的基端侧卷绕在卷轴16的外周部分上。另一方面,当织带18从其末端侧拉出时,结果是:织带18从卷收器12抽出,同时卷轴16沿抽出方向(即,非卷绕方向)旋转。而且,致动弹簧(未示出)连接至卷轴16。该致动弹簧形成为螺旋弹簧,并且卷轴16通过该致动弹簧沿卷绕方向被推动。结果,卷绕力通过该致动弹簧而作用在织带18上。
[0044] 织带18形成为长带形状。织带18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部分(即,基端部分)连接至上述卷轴16,并且织带18从卷收器12相对于车辆向上延伸,其中板厚度方向为车辆宽度方向。然后,织带18通过车辆的肩部锚固件74相对于车辆向下折回,并且织带18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部分(即,末端部分)固定至车辆的锚固件76。
[0045] 舌板20设置在织带18上,并且能够相对于织带18沿织带18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且,如图1所示,舌板20形成为当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观察时相对于车辆竖直方向的中心线CL是对称的,并且包括板部22和抓握部32。大致正交于舌板20的板厚度方向和车辆竖直方向(或中心线CL)的方向是舌板20的宽度方向。
[0046] 板部22由金属制成,并且形成为当从板部22的板厚度方向观察时大体T形板形状。而且,板部22包括:板芯部24,其形成板部22的上部分;以及接合部26,其形成板部22的下部分。
[0047] 如图5所示,该板部22在车辆竖直方向的中央位置弯折。当从侧向观察时,板芯部24随着其相对于车辆向上延伸而倾斜至图5的车辆的右侧(即,舌板20的后表面36侧)。而且,如图1所示,板芯部24被稍后描述的抓握部32覆盖,大致矩形通孔28形成在板芯部
24的大致中央部分中。
[0048] 接合部26从板芯部24相对于车辆向下延伸出。大致矩形接合孔30形成为贯穿接合部26的末端部分(即,下端部部分)。而且,接合部26接合车辆的扣环装置78,使得舌板20通过插入扣环装置78的接合部26而变得紧固至扣环装置78(见图2)。
[0049] 抓握部32由树脂制成,并且与板部22一体形成以便覆盖板芯部24。抓握部32形成为当从板部22的板厚度方向观察时的大致六边形形状,并且当从侧向观察时,抓握部32的厚度设定为相对于车辆越向上越变得越厚(见图5)。
[0050] 如图3所示,当从板部22的板厚度方向的一侧(即,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抓握部32的外周表面38包括:一对倾斜表面40,作为“侧表面”;顶部表面42;以及一对第一底部表面44和第二底部表面46,作为“底部表面”。
[0051] 当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一对倾斜表面40在接合部26的延伸方向上(即,相对于车辆更向下)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并且弯曲以便朝向抓握部32的外侧突出。也即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在接合部26的延伸方向上增加。在本说明书中,诸如以复数形式设置的倾斜表面40的部分还可以描述为单数形式以利于理解。
[0052] 当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顶部表面42在舌板2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弯曲成朝向抓握部32的外侧突出。该顶部表面4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连接至倾斜表面40的上端部部分。当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该顶部表面4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与倾斜表面40的上端部部分连接所在的连接部分以角度R1弯曲以便朝向抓握部32的外侧突出。
[0053] 第一底部表面44从倾斜表面40的下端部部分朝向板部22(即,接合部26)延伸,并且布置成当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相对于车辆朝向中心线CL向下倾斜。第一底部表面4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的端部部分连接至倾斜表面40的下端部部分,并且当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第一底部表面4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的端部部分与倾斜表面40的下端部部分连接所在的连接部分以角度R2弯曲,以便朝向抓握部32的外侧突出。
[0054] 第二底部表面46在舌板2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将第一底部表面44的宽度方向的内侧上的端部部分连接在一起。而且,板部22的接合部26从第二底部表面46向下延伸出。
[0055] 而且,如图4所示,通孔52形成在抓握部32中。该通孔52的垂直于车辆竖直方向的剖面具有大致长矩形形状,其中长度方向为舌板20的宽度方向。通孔52从顶部表面42延伸出,通过板部22的通孔28,并且一直到达抓握部32的后表面36。而且,如图7所示,织带18通过该通孔52插入,并且织带18从顶部表面42中的通孔52的开口54相对于车辆向上延伸出。
[0056] 此外,如图6所示,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弯曲成朝向板部22的板厚度方向的一侧(即,朝向图6的车辆左侧)突出的球面状。而且,前表面34的边缘部分以连续方式连接至外周表面38。前表面34的边缘部分与外周表面38连接所在的连接部分以角度R3弯曲,从而突出至抓握部32的外侧。
[0057] 而且,如图2所示,在舌板20紧固至扣环装置78之前,舌板20通过设置在织带18上的舌板止挡件(未示出)而保持,并且布置在座椅72的车辆右侧。
[0058] 此处,如图3所示,当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倾斜表面40相对于舌板20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A设定在64度和77度之间,包括64度和77度。该角度A指的是线B和线C之间所成的角度,线B沿着舌板20的宽度方向,线C将角度R1的中心和角度R2的中心连接在一起。
[0059] 而且,当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倾斜表面40的长度L设定在25.2mm和40mm之间,包括25.2mm和40mm。倾斜表面40的长度L指的是从角度R1的中心点P1到角度R2的中心点P2沿着倾斜表面40的长度。
[0060] 此外,如图7所示,通孔52的开口54布置在顶部表面4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而且,从外周表面38的开口54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延伸至顶部表面4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的区域(见图7中斜纹线所示的区域)是限制区域58。该限制区域58由从开口54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端部部分至倾斜表面40连续的表面形成。而且,当织带18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抓握部32相对移动时,例如,织带18的宽度方向的边缘部分将抵靠开口54(即,限制区域58),使得通过开口54(即,限制区域58)抑制了织带18在宽度方向的移动。
[0061] 而且,如图3所示,当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在倾斜表面40的倾斜方向中央位置P3处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W1设定在73mm和74mm之间,包括73mm和74mm。该倾斜方向中央位置P3是被设定为沿着倾斜表面40距中心点P1和中心点P2等距的位置。
而且,当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抓握部32的最大宽度尺寸Wmax设定为76.1mm或者小于为76.1mm。
[0062] 此外,如图6所示,在倾斜方向中央位置P3处,抓握部32的厚度尺寸T1设定在11mm和13.5mm之间,包括11mm和13.5mm,并且角度R3的半径设定为6mm或者小于6mm。
该抓握部32的厚度尺寸T1指的是从抓握部32的后表面至角度R3和前表面34之间的分界线的长度。
[0063] 接下来,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0064] 当乘员跨过他或她的身体紧固织带18时,乘员抓握舌板20的抓握部32,并且将舌板20和织带18拉向扣环装置78。此时,舌板20克服卷收器12的致动弹簧的推力而被拉动,并且卷收器12的卷绕力经由织带18作用在舌板20上。而且,织带18跨过乘员身体而紧固,使得通过将舌板20的接合部26紧固至扣环装置78,乘员身体被织带18约束。
[0065] 而且,如图1所示,当乘员抓握抓握部32时,乘员的手指(即,食指ff和中指mf)放在倾斜表面40之一上,并且乘员的手掌(未示出)放在了另一倾斜表面40上。在图1,乘员食指ff的第二关节和乘员中指mf的第二关节都由双点划线指示。
[0066] 此处,当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即,板部22的板厚度方向的一侧),外周表面38的一部分由一对倾斜表面40形成。这对倾斜表面40布置成在抓握部32的宽度方向的每个侧部上有一个倾斜表面。而且,倾斜表面40布置成在接合部26的延伸方向上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也即,一对倾斜表面40布置成使得抓握部32的在抓握部32的接合部26侧(即,在下侧)上的宽度尺寸大于抓握部32的在抓握部32的接合部26侧的相反侧(即,在上侧)上的宽度尺寸。
[0067] 结果,当具有小手的乘员抓握抓握部32时,乘员能够主要抓握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小的那部分,当具有大手的乘员抓握抓握部32时,乘员能够主要抓握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大的那部分。因此,能够最小化因乘员的手尺寸引起的抓握容易度的差异。
[0068] 而且,当使舌板20接合车辆的扣环装置78时,舌板20的接合部26被拉向扣环装置78,所以沿与接合部26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卷绕力从卷收器12作用在舌板20上。而且,如上描述的,抓握部32的在抓握部32的接合部26侧(即,在下侧)上的宽度尺寸被设定成大于抓握部32的在抓握部32的接合部26侧的相反侧(即,在上侧)上的宽度尺寸。也即作用在舌板20上的卷绕力的方向不与倾斜表面40倾斜的方向一致。
[0069] 而且,当使舌板20接合车辆的扣环装置78时,乘员能够握住一对倾斜表面40而抓握抓握部32。结果,能够改善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
[0070] 而且当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倾斜表面40布置成相对于抓握部32的宽度方向倾斜,并且倾斜表面40相对于抓握部32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A设定在64度和77度之间,包括64度和77度。结果,能够进一步改善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这点将参考图8进行描述。图8是示出相对于角度A评估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的评估结果的图形。而且,图8中的平轴代表角度A的度数,图8中的竖轴代表抓握容易度评估值。在该评估中,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被评估为5个尺度:1是非常差,2是差,3是一般,4是好,
5是非常好。而且,关于角度A的抓握容易度的目标值是3.8或者高于3.8。
[0071] 如附图所示,当角度A设定为77度时,评估值是3.8,当角度A设定为64度时,评估值是4。而且,如果角度A设定为小于64度,乘员的手指趋向于在倾斜表面40上朝向倾斜表面40的上侧(即,朝向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小的部分)滑动,结果,抓握部32关于角度A的抓握容易度变坏。因此,在该情形下对于评估值存在的趋势是低于4(见图8中由虚线指示的线)。另一方面,如果角度A设定为大于77度,当舌板20接合扣环装置78时,作用在舌板20上的卷绕力所沿的方向和倾斜表面40变得倾斜的方向接近于彼此一致。因此,当舌板20与扣环装置78接合时,乘员的手指趋向于在倾斜表面40上滑动。因此在该情形下,抓握部32关于角度A的抓握容易度变坏,并且评估值趋向于低于3.8(见图8中由虚线指示的线)。因此,通过将角度A设定在64度和77度之间,包括64度和77度,(即,在图8中由斜线指示的范围内),可抑制乘员手(即,手指)在倾斜表面40上的滑动,所以能够更进一步改善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
[0072] 而且,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每个倾斜表面40的长度L设定在25.2mm和40mm之间,包括25.2mm和40mm。结果,倾斜表面40的长度L能够设定为对于乘员来说能够抓握是足够长的长度。该点将参考图1描述。如上描述的,在图1,当乘员抓握抓握部32时乘员食指ff的第二关节和中指mf的第二关节由双点划线指示。而且,当设定倾斜表面40的长度L时,倾斜表面40的长度L优选设定为,即使是当具有相对大手的乘员(即,对应于JM95的乘员(当日本成年男性从最矮到最高按序排队时高度在最矮95%内的日本成年男性))抓握抓握部32时,等于或者长于乘员的手指能够放在倾斜表面40上的最小长度。
[0073] 而且,测量对应于JM95的乘员的手指宽度,食指的宽度尺寸假定为18mm,中指的宽度尺寸假定为18mm。此外,即使当倾斜表面40的长度L设定为对应于JM95的乘员的食指的宽度尺寸和中指的宽度尺寸之和的70%的高度时,显然,乘员也能够通过将他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倾斜表面40上来抓握抓握部32。
[0074] 也即,在该情形下倾斜表面40的长度L是18mm x2x0.7=25.2mm。如果倾斜表面40的长度L小于25.2mm,食指ff将趋向于放在顶部表面42侧上并且中指mf将趋向于放在第一底部表面44侧上。结果,如果倾斜表面40的长度L设定为小于25.2mm,抓握部32的关于倾斜表面40的长度L的抓取容易度会变坏。另一方面,通过将倾斜表面40的长度L设定为25.2mm或者大于25.2mm,通过将食指ff和中指mf放在倾斜表面40上就能够抓握抓握部32,甚至是乘员具有相对大手的情况下。
[0075] 而且,当设定倾斜表面40的长度L时,长度L的最大长度优选设定,同时保持抓握部32不会变得更大。如上描述的,对应于JM95的乘员的食指的宽度尺寸和中指的宽度尺寸之和的100%的长度是18mm x2=36mm。因此,通过将倾斜表面40的长度L的最大长度设定为40mm或者小于40mm,倾斜表面40的长度L能够设定为足够长以用于对应于JM95的乘员。因而,倾斜表面40的长度L能够设定为对于乘员来说能够抓握的足够长的长度。
[0076] 而且,如图4所示,织带18所穿过的通孔52的开口54形成在抓握部32的顶部表面42中,并且开口54布置在顶部表面4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也即开口54不布置在倾斜表面40中,所以每个倾斜表面40形成为连续表面。而且,外周表面38的从开口54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延伸至顶部表面42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的部分是限制区域58,所以通过该限制区域58抑制了织带18在织带18的宽度方向的移动。结果,能够有效改善舌板20的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
[0077] 该点将参考图10描述,同时比较示例性实施例和图9示出的比较示例。图9是比较示例的舌板20’的视图。该舌板20’具有的形状类似于示例性实施例的舌板20,除了下述的一些方面外。在图9中,形状类似于舌板20的部分的部分由用于指示舌板20的部分的相同附图标记来指示。
[0078] 对于比较示例的舌板20’,省略了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区域58,并且舌板20’的通孔52’的开口54’形成为从侧向观察时向上开口的大体U形状。换句话说,当从侧向观察时,舌板20’的外周表面38’通过开口54’是向下(朝向倾斜表面40侧)凹进的(即,凹陷的),并且开口54’延伸至倾斜表面40’。
[0079] 而且,图10是示出在比较示例的舌板20’和示例性实施例的舌板20之间评估抓握部32’和32的抓握容易度的评估结果的图形。图10中竖轴代表抓握容易度的评估值。图10示出了当五个乘员抓握舌板20和舌板20’时的评估值的平均值。在该评估中,抓握部32’和32的抓握容易度被评估为5个尺度:1是非常差,2是差,3是一般,4是好,5是非常好。而且,关于外周表面38的抓握容易度的目标值是3.8或者高于3.8。
[0080] 当乘员抓握比较示例的舌板20’的抓握部32’时,乘员的手指和手掌最终放成使得它们进入抓握部32’的外周表面38’的凹进部分。因此,乘员的手指和外周表面38’的接触面积较小。另外,当织带18相对于抓握部32’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时,例如,织带18的边缘部分接触乘员的手指和手掌,这会干扰乘员。结果,比较示例的舌板20’中,抓握容易度较差。
[0081] 另一方面,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舌板20,倾斜表面40均形成为连续表面,所以抑制了乘员的手指和手掌像比较示例中那样进入抓握部32’的凹进部分。结果,能够确保乘员手指和倾斜表面40(即,外周表面38)的接触面积。而且,例如当织带18相对于抓握部32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时,通过限制区域58抑制了乘员的手指和手掌与织带18宽度方向的边缘部分之间的接触。因此,如图10所示,对于该示例性实施例,比起比较示例,关于外周表面38的抓握容易度能够更好。相应地,能够有效改善舌板20的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
[0082] 而且,当从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观察时,在倾斜表面40的倾斜方向中央位置P3处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W1设定在73mm和74mm之间,包括73mm和74mm,并且抓握部32的最大宽度尺寸Wmax设定为76.1mm或者小于76.1mm。结果,能够设定使乘员更好地抓握抓握部32的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该点将参考图11和图12描述。
[0083] 图11是示出评估抓握部32关于宽度尺寸W1的抓握容易度的评估结果的图形。图11中水平轴代表宽度尺寸W1的长度,图11中的竖轴代表抓握容易度的评估值。而且,图12是示出评估抓握部32关于最大宽度尺寸Wmax的抓握容易度的评估结果的图形。图
12中水平轴代表最大宽度尺寸Wmax的长度,图12中竖垂轴代表抓握容易度的评估值。在图11和12示出的评估中,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被评估为5个尺度:1是非常差,2是差,
3是一般,4是好,5是非常好。而且,关于宽度尺寸W1的抓握容易度的目标值是3.8或者高于3.8。并且关于最大宽度尺寸Wmax的抓握容易度的目标值是3或者高于3。
[0084] 首先,通过使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W1为73mm或者大于73mm,能够确保通过其插入织带18的通孔52的尺寸。此外,当设定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W1和最大宽度尺寸Wmax时,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W1和最大宽度尺寸Wmax优选设定成使得乘员能够更好地抓握抓握部32,甚至是当具有相对小手的乘员(例如,对应于AF05的乘员(即,当美国成年女性从最矮到最高按序排队时高度在最矮5%内的美国成年女性))抓握抓握部32时。
[0085] 而且,如图11所示,通过使对应于AF05的乘员抓握如下三个样本中的每个来评估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具有宽度尺寸W1为74mm的样本1;具有宽度尺寸W1为76.1mm的样本2;以及具有宽度尺寸W1为79mm的样本3。对于结果,样本1的评估值是4,样本2的评估值是3,样本3的评估值是2。当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时,获得了图11中示出的实线。因而,使乘员更好地抓握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W1优选设定在73mm和74mm之间,包括73mm和74mm(即,图11的斜线指示的范围)。
[0086] 类似地,如图12所示,通过使对应于AF05的乘员抓握如下三个样本中的每个来评估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具有最大宽度尺寸Wmax为74mm的样本1;具有最大宽度尺寸Wmax为76.1mm的样本2;以及具有最大宽度尺寸Wmax为79mm的样本3。对于结果,样本1的评估值是4,样本2的评估值是3,样本3的评估值是2。当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时,获得了图12示出的实线。因而,使乘员更好地抓握抓握部32的最大宽度尺寸Wmax优选设定为76.1mm或者小于76.1mm(即,图12的斜线指示的范围)。
[0087] 也即,如果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W1设定为大于74mm并且抓握部32的最大宽度尺寸Wmax设定为大于76.1mm,当乘员抓握抓握部32时对应于AF05的乘员的手将伸展,所以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较差。
[0088] 关于此,通过将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W1设定在73mm和74mm之间,包括73mm和74mm,并且设定抓握部32的最大宽度尺寸Wmax为76.1mm或者小于76.1mm,当乘员抓握抓握部32时,能够保持对应于AF05的乘员的手免于伸展。结果,能够设定使乘员更好地抓握抓握部32的抓握部32的宽度尺寸。
[0089] 而且,在倾斜表面40的倾斜方向中央位置P3处抓握部32的厚度尺寸T1设定在11mm和13.5mm之间,包括11mm和13.5mm。结果,能够设定使乘员更好地抓握抓握部32的抓握部32的厚度尺寸。该点将参考图13描述。图13是示出评估抓握部32的关于厚度T1的抓握容易度的评估结果的图形。图13中的水平轴代表厚度T1的长度,图13中的竖轴代表抓握容易度的评估。在该评估中,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被评估为5个尺度:1是非常差,2是差,3是一般,4是好,5是非常好。而且,关于厚度T1的抓握容易度的目标值是3.8或者高于3.8。
[0090] 如附图所示,通过使对应于AF05的乘员抓握如下四个样本中的每个来评估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具有厚度T1为10mm的样本1;具有厚度T1为11mm的样本2;具有厚度T1为13.5mm的样本3;以及具有厚度T1为15mm的样本4。对于结果,样本1的评估值是2.5,样本2的评估值是4,样本3的评估值是4,样本4的评估值是2。当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时,获得了图13示出的实线。因而,使乘员更好地抓握抓握部32的厚度T1优选设定在11mm和13.5mm之间,包括11mm和13.5mm(即,图13的斜线指示的范围)。
[0091] 也即,如果厚度T1设定成小于11mm,抓握部32的外周表面对于乘员的手指来说将感觉像是边缘(即,感觉是尖锐的),并且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将变差。另一方面,如果厚度T1设定成大于13.5mm,外周部分将接触乘员手指的第二关节,这会干扰乘员,所以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也将变差。相反,将厚度T1设定在11mm和13.5mm之间,包括11mm和13.5mm,(即,图13的斜线指示的范围内),可使抓握部32的外周表面38布置成装于乘员的手指中,所以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能够更好。
[0092] 此外,前表面34的边缘部分以连续方式连接至外周表面38,前表面34的边缘部分与外周表面38连接所在的角度R3的半径是6mm或者大于6mm。结果,能够最小化当乘员抓握抓握部32时乘员所感受的突出感。
[0093] 而且,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弯曲成球面状以便朝向板部22的板厚度方向的一侧外突。能够更有效改善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也即,通过乘员将他或她的手绕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来抓握抓握部32,使抓握部32装在乘员的手中,这能够更有效改善抓握部32的抓握容易度。
[0094]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倾斜表面40弯曲成朝向抓握部32的外侧突出,但倾斜表面40还可以当从前表面34侧观察时形成为线性方式。在该情形下,角度A是当从板部22的板厚度方向观察时为线性的倾斜表面40相对于舌板20的宽度方向倾斜所在的角度。
[0095] 而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从前表面34侧观察时,顶部表面42与倾斜表面40连接所在的连接部分以角度R1连接,并且第一底部表面44与倾斜表面40连接所在的连接部分以角度R2连接,但角度R1和角度R2还可以省略。在该情形下,将顶部表面42和倾斜表面40之间的边界P1连接至第一底部表面44和倾斜表面40之间的边界P2的线,相对于舌板20的宽度方向倾斜的角度是角度A。而且,沿着倾斜表面40从顶部表面42和倾斜表面40之间的边界P1至第一底部表面44和倾斜表面40之间的边界P2的距离是倾斜表面40的长度L。
[0096] 而且,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通孔52的剖面形成为大致长矩形形状,但多个肋60还可以形成在通孔52内部,如图14所示。更具体来说,肋60形成为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从通孔52中的抓握部32的后表面36侧上的表面朝向抓握部32的前表面34侧突出。结果,降低了织带18和抓握部32的滑动阻力,这有助于改善抓握部32对于乘员的抓握容易度。
[0097] 而且,具有中空凹槽深度的多个凹陷部分也可以形成在示例性实施例的抓握部32的倾斜表面40上。结果,能够改善抓握部32对于乘员的抓取性。此外,对应于乘员手指形状的凹陷部分也可以形成在示例性实施例的抓握部32的倾斜表面40上。在该情形下,同样,抓握部32的侧表面可以布置成使得抓握部32的在抓握部32的接合部26侧(即,在下侧)上的宽度尺寸大于抓握部32的在抓握部32的接合部26侧的相反侧(即,在上侧)上的宽度尺寸。
[0098]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抓握部32由树脂制成。可替换地,例如,抓握部32的倾斜表面40的一部分可以由弹性体制成,并且抓握部32可以由双色成型方法形成。
[0099] 尽管已经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示例性的实施例或者构造。相反,本发明旨在覆盖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另外,尽管以各种组合和构造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的各种元件,但这是示例性的,包括更多、更少或者仅单个元件的其他组合和构造也在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