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

申请号 CN201310020906.5 申请日 2013-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3219173A 公开(公告)日 2013-07-24
申请人 耐力株式会社;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发明人 猪塚哲也; 奥原健司; 小笠原直人; 山田洋; 鸟居宗高; 加藤晃央;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 开关 ,为了在空挡起动开关中防止 润滑脂 向连接器部漏出而使开关 外壳 内的压 力 减少。在设有固定接点的 基座 重叠有盖体的开关外壳的内部,配置具备可动接点的可动座。在基座的 侧壁 的上端面,具备凹条部和容纳 密封圈 的环形槽,将设于盖体的凸缘部的下表面的突条部嵌入凹条部,而使形成于突条部的熔敷用肩部与形成于凹条部的熔敷用倾斜面的干涉部高频熔敷,来结合基座与盖体。从凸缘部的下表面开始狭缝状地切开规定 位置 的突条部而作为敞开区域,由此对于基座与盖体的熔敷结合间而言,在凸缘部的下表面与密封圈 接触 之前,开关外壳内部的空气也如箭头所示地向外部释放,从而抑制内部的残存压力变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其具备:
基座
盖体,其在所述基座上重叠而形成开关外壳
可动座,其能够转动地设于所述开关外壳;
多个固定接点,它们设于所述基座;
可动接点,其设于所述可动座,与所述可动座的转动对应地相对于所述固定接点接近、离开;以及
连接片部,其在所述基座内延伸而与所述固定接点连接,并且在所述开关外壳外作为端子而露出,
所述开关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与盖体在所述开关外壳周边分别具有相互对置的对置面,
在所述基座的对置面与所述盖体的对置面中的一个面上,具备在内部形成有第一熔敷用干涉部的凹条部,
在所述基座的对置面与所述盖体的对置面中的另一个面上,具备与所述凹条部嵌合并且在重叠方向规定部位形成有第二熔敷用干涉部的突条部,
在具备所述凹条部的所述对置面与具备所述突条部的所述对置面中的一个面上,形成容纳密封圈的环形槽,将另一个面设为与密封圈接触的密封面,
当使所述基座与盖体重叠时,利用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面的接触来封闭所述开关外壳,并且利用所述第一熔敷用干涉部与第二熔敷用干涉部的熔敷来结合所述基座与盖体,在所述基座与盖体中任一方上、在周向规定部位上具有敞开区域,该敞开区域在所述基座与盖体的结合过程中,在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面的接触之前,将所述开关外壳内保持为与外部连通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具有包围其周边的侧壁,该侧壁的端面作为所述对置面而具备所述凹条部,在所述盖体的所述对置面具备所述突条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敞开区域通过从根部切开所述突条部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敞开区域通过切除所述突条部的至少所述第二熔敷用干涉部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敞开区域具备贯通孔,该贯通孔在所述突条部的根部、与具备该突条部的对置面平行地向外侧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条部设置在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面的接触位置靠外侧,
所述敞开区域具备贯通孔,该贯通孔在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面的接触位置靠近所述突条部的位置开口,并且在具备该突条部的对置面内向外侧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条部设置在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面的接触位置靠外侧,
所述敞开区域具备贯通孔,该贯通孔在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面的接触位置靠近所述突条部的位置开口,并且横跨具备该突条部的对置面地向外侧贯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条部设置在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面的接触位置靠外侧,
所述敞开区域构成为,在被所述基座和盖体中任一个具备所述凹条部的一方的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面的接触位置、与所述第一熔敷用干涉部夹着的范围内开口,而使所述基座与盖体中另一方的对置空间与外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敞开区域具备贯通孔,该贯通孔的、所述基座和盖体中另一方的对置空间侧的一端在所述凹条部的底开口,另一端在所述基座和盖体中一方的里面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槽形成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对置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槽形成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对置面。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槽形成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对置面。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槽形成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对置面。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槽形成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对置面。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槽形成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对置面。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槽形成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对置面。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槽形成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对置面。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槽形成在所述基座的所述对置面。

说明书全文

开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由基座与盖体形成的开关外壳内配置有接点的开关。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这种开关,例如有在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变速杆上附设的空挡起动开关。 [0003] 空挡起动开关的典型的结构为,分别由树脂制的基座与盖体形成开关外壳,在基座上配设固定接点,并且,在可转动地配置于开关外壳内的可动座上配设有可动接点。基座以贯通的主轴孔为扇轴(枢轴)地形成为扇状,在以主轴孔为中心的多列圆弧上配置固定接点。固定接点具有通过嵌入成形而在基座内延伸的连接片部,其前端在与基座形成为一体的连接器部作为端子而露出。
[0004] 通过使可动座绕主轴孔转动,使其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滑动接触,而发挥开关作用。
[0005] 为了不使、泥等向配置有固定接点以及可动座的开关外壳内侵入,在可动座的轴部与主轴孔间设置密封圈,另一方面,在基座与盖体的结合部设置密封圈、并且采用利用熔敷的结合构造。作为利用熔敷的结合构造,例如有共有接合(シェアジョイント)方法。空挡起动开关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开关内部的封闭度,需要确保基座与盖体的高的接合强度,从而使用熔敷度高的共有接合方法。
[0006] 图9表示利用共有接合方法来熔敷的情况下的基座与盖体的结合构造。 [0007] 如图9(A)所示,基座10的侧壁12包围可动座的转动区域的整周而封闭,在其上端面25遍及侧壁12的整周从内侧依次形成有容纳密封圈31的环形槽30与凹条部26。在侧壁12的凹条部26,且在其内部的外周侧形成有熔敷用倾斜面27。
[0008] 另外,在盖体35的与上端面25对置的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沿周边而在整周延伸地形成有与侧壁12的凹条部26嵌合的突条部40,从而进行封 闭。在突条部40的中间,且在其外周侧形成有熔敷用肩部41。
[0009] 当使侧壁12的上端面25与盖体35的下表面38a抵接后,突条部40的熔敷用肩部41设定为与凹条部26的熔敷用倾斜面27干涉,并利用高频熔敷使干涉部分熔融而遍及整周地使突条部40与侧壁12接合。
[0010] 相同的结构例如在日本专利第4509370号公报等中公开。
[0011] 上述的结合构造中,在基座10与盖体35间隔着图示省略的可动座,当将盖体35的突条部40插入基座10的凹条部26后,如图9(B)所示,首先,突条部40的熔敷用肩部41的与凹条部26的熔敷用倾斜面27接触。
[0012] 该状态下,在侧壁12的上端面25与盖体35的下表面38a之间残留有间隙S1。 [0013] 环形槽30的深度比自由状态的密封圈31的直径小,且密封圈31的一部分从环形槽30突出。
[0014] 外加高频的状态下,若从图9(B)的位置将盖体35按压于基座10,则熔敷用肩部41与熔敷用倾斜面27的干涉(重叠)部分熔融,且使盖体35相对于基座10而相对地向接近方向移动。而且,如图9(C)所示,盖体35的下表面38a与环形槽30的密封圈31接触后对其进行按压,最终如图9(D)所示,下表面38a就位于上端面25。由此,遍及整周地利用熔敷来接合突条部40与侧壁12,并且,也加上密封圈31与下表面38a间的密封件,开关外壳内相对于外部而成为封闭状态。
[0015] 现有技术文献
[001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09370号公报
[0017] 然而,为了提高耐久性与接触时的通电性,一般对开关的接点涂敷接点用润滑脂,但在上述的封闭型的开关中,产生连接器部的端子周围被润滑油润湿的现象。 [0018] 研究其原因,发现如下情况,即,尽管导电金属制的固定接点嵌入成形于树脂制的基座,但固定接点与树脂间不是完全的粘合状态,涂敷于固定接点的润滑脂在固定接点与树脂的界面流动而向连接器部漏出。
[0019] 这考虑为如下原因,即,开关外壳内的压相对于外部变高,因此,使润滑脂通过固定接点与树脂的界面而被挤出。
[0020] 即,在基座与盖体的结合过程中,从图9(B)所示的位置开始,被夹持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开关外壳内部空间从外部隐藏,从而从该位置至图9(D)所示的结合结束期间,该空间随着盖体35的按压移动而压缩间隙S1的大小,而使熔敷用肩部41与熔敷用倾斜面27熔敷在一起,熔融量变多,从而熔敷强度变强,但相反,相对于外部,压力相当高。期间,可动座的轴部与主轴孔间也被密封圈密封。
[0021] 因此,作为产品而安装于自动变速器等后,也将开关外壳内保持为压力比外部高的状态。在与盖体结合前涂敷于基座的固定接点上的润滑脂由于该高压而露出。 发明内容
[0022]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开关,即,为了防止水、泥等的侵入,并且,为了防止润滑脂向连接器部的漏出,而使开关外壳内的压力减少。 [0023] 因此,本发明的开关构成为,在基座上重叠盖体地形成的开关外壳内,配置能够转动的可动座,与可动座的转动对应地使设于基座的多个固定接点与设于可动座的可动接点断开、连接,并且,固定接点具有在基座内延伸而作为端子在开关外壳外露出的连接片部, [0024] 该开关的特征在于,
[0025] 基座与盖体在开关外壳周边分别具有相互对置的对置面,
[0026] 在基座的对置面与盖体的对置面的一个面上,具备在内部形成有第一熔敷用干涉部的凹条部,
[0027] 在基座的对置面与盖体的对置面的另一个面上,具备与凹条部嵌合、并且在重叠方向规定部位形成有第二熔敷用干涉部的突条部,
[0028] 在具备凹条部的上述对置面与具备突条部的对置面的一个面上,形成有容纳密封圈的环形槽,将另一个面设为与密封圈接触的密封面,
[0029] 在使基座与盖体重叠时,利用密封圈与密封面的接触来封闭开关外壳,并且,利用第一熔敷用干涉部与第二熔敷用干涉部的熔敷来结合基座与盖体,
[0030] 在基座与盖体的任一方上、在周向规定部位具有敞开区域,该敞开区域在基座与盖体的结合过程中,在密封圈与密封面的接触之前,将开关外壳内保持 为与外部连通的状态。
[0031]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0032] 利用第一熔敷用干涉部与第二熔敷用干涉部的熔敷进行基座与盖体的结合过程中,在利用密封圈的封闭之前,在敞开区域中,也将开关外壳内保持为与外部连通的状态,从而封闭时的开关外壳内的压力被抑制得较低,并且即使对固定接点涂敷润滑脂,也能防止沿连接片部将润滑脂挤出至向外部露出的端子部的现象。另外,能够可靠地接合基座与盖体,并且密封圈以压缩的状态被夹在盖体与基座间,从而能够保持开关内部的封闭度。 附图说明
[0033] 图1A及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
[0034] 图2是图1A的A-A部放大剖视图。
[0035]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盖体的立体图。
[0036] 图4A~图4D是表示基座与盖体的结合过程的敞开区域的放大剖视图。 [0037] 图5A及图5B是表示敞开区域的变形例的图。
[0038] 图6A~图6C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以及其变形例的图。
[0039]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基座的立体图。
[0040] 图8A~图8D是表示基座与盖体的结合过程的敞开区域的放大剖视图。 [0041] 图9A~图9D是表示以往例的基座与盖体的结合过程的图。
[0042] 图中:
[0043] 1—空挡起动开关,3—开关外壳,5—连接器部,6—安装部,7—托架,10—基座,11—底壁,12—侧壁,15—主轴孔,16—密封件承受部,17—密封件,18、48—凸起部,19、
49—孔,20—固定接点,21—连接片部,22—端子,25—上端面,26—凹条部,27—熔敷用倾斜面(第一熔敷用干涉部),29—贯通孔,30—环形槽,31—密封圈,35—盖体,36—上壁,
37—侧壁,38—凸缘部,38a—下面(对置面),39—突出部,40—突条部,41—熔敷用肩部(第二熔敷用干涉部),42a、42b、42c—贯通孔,43—双面宽度部,45—主轴孔(转轴孔),46—密封件承受部,47—密封件,50—可动座,51—接点支撑部,52—可动接点保持孔,54—可动接点,55—轴部,56—扩径部,57—上部轴部,58-下部轴部,59-贯通孔,K、K1、K2、K3、K4、K5、K6-敞开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对本发明将应用于空挡起动开关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5] 图1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挡起动开关,图1(A)是俯视图,图1(B)是侧视图。图2是图1(A)的A-A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使盖体35上下反转而表示的立体图。
[0046] 空挡起动开关1构成为,分别以树脂制的基座10与盖体35来形成开关外壳3,在基座10上配设固定接点20,并且,在开关外壳3内容纳具备可动接点54的可动座50。 [0047] 基座10由如下部件构成:设有固定接点20(20a~20d)的底壁11;从底壁11的周边立起的侧壁12;以及连接器部5,其进一步从底壁11向侧壁12的外侧延伸、而位于盖体35重叠的区域的外侧。
[0048] 在基座10的底壁11,从内侧朝向外侧设有对可动座50的后述的轴部55进行容纳的主轴孔15,在主轴孔15的内端开口侧,设有扩径的密封件承受部16。密封件承受部16保持环状的密封件17。
[0049] 底壁11以主轴孔15为扇轴地形成为扇状,在以主轴孔15为中心的多列圆弧上配置固定接点20,而可动座50的可动接点54能在固定接点20上滑动。
[0050] 各固定接点20具有连接片部21,该连接片部21通过嵌入成形而以埋入底壁11内的方式向连接器部5延伸,其前端成为连接器部5的端子22而向外部露出。
[0051] 此外,在基座10上,在盖体35重叠的区域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将空挡起动开关1安装于自动变速器上的安装部6,在安装部6埋入有金属制的托架7。
[0052] 尤其如图3所示,盖体35具有与基座10的底壁11对应的扇状的平面形状,在包围上壁36的周边的侧壁37的下边,具有与基座10的侧壁12的上端面25(参照图4)对置的凸缘部38。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成为与配置于上端面25的后述的密封圈31接触而封闭开关外壳3的密封面,并且,具备与基座10的后述的凹条部26对应地形成的突条部40。在突条部40的高度方向中间的外周侧形成有熔敷用肩部41。
[0053] 并且亦参照图2,在上壁36,与底壁11的主轴孔15对应地从内侧朝向外侧设有对可动座50的轴部55进行容纳的主轴孔45,并且在主轴孔45的内端 开口侧,设有扩径的密封件承受部46。密封件承受部46保持环状的密封件47。
[0054] 在上壁36的内表面形成有突出部39,该突出部39使与绕主轴孔45的密封件承受部46对应的规定范围突出规定量。
[0055] 如图2所示,在基座10的底壁11的外表面,与主轴孔15对应地形成有凸起部18,在盖体35的上壁36的外表面,也与主轴孔45对应地形成有凸起部48。
[0056] 主轴孔15不延伸至凸起部18的外端,在凸起部18上与主轴孔15以及贯通孔59同轴地形成有孔19,该孔19的直径比主轴孔15稍小且比轴部55的后述的贯通孔59大。即,贯通孔59通过该孔19而向外部开口。同样,主轴孔45也不延伸至凸起部48的外端,在凸起部48上与主轴孔45以及贯通孔59同轴地形成有孔49,该孔49的直径比主轴孔45稍小且比贯通孔59大。
[0057] 可动座50由支撑可动接点54的树脂制的接点支撑部51、以及与接点支撑部51一体的轴部55构成。轴部55由隔着扩径部56而向上方延伸的上部轴部57与向下方延伸的下部轴部58构成,接点支撑部51从扩径部56沿径向延伸。
[0058] 在轴部55,设有从上部轴部57贯通至下部轴部58的贯通孔59,在贯通孔59,形成有双面宽度部43。
[0059] 轴部55的上部轴部57与下部轴部58在相同轴线上延伸,并支撑于盖体35的主轴孔45与基座10的主轴孔15,从而接点支撑部51能够以该轴部55为轴地在开关外壳3内转动。
[0060] 接点支撑部51具备面向基座10的底壁11开口的可动接点保持孔52,由弹簧53相对于底壁11上的固定接点20而对容纳于可动接点保持孔52的可动接点54施力。此外,多个可动接点54与多列固定接点20对应地保持于接点支撑部51,但图2中为简化说明,仅表示一个。
[0061] 在盖体35的突出部39的径向外侧,接点支撑部51的上表面成为能够与上壁36的内表面滑动的状态。
[0062] 如上所述,在基座10的凸起部18开口的孔19的直径比主轴孔15小,在盖体35的凸起部48开口的孔49的直径也比主轴孔45小,从而轴部55(上部轴部57、下部轴部58)与各主轴孔15、45的转动面从外部隐藏,而阻止灰 尘、水直接侵入转动面。
[0063] 并且,在各主轴孔15、45内,相对于轴部55的上部轴部57及下部轴部58而由保持于密封件承受部16、46的密封件17、47形成有密封构造,从而可靠地阻止灰尘等从轴部55与主轴孔45、15的转动面向开关外壳3内侵入。
[0064] 接下来,对利用共有接合方法来熔敷的情况下的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构造进行说明。
[0065] 基座10的侧壁12包围底壁11的整周而关闭,在其上端面25,遍及侧壁12的整周地形成有凹条部26。
[0066] 另外,除了规定的敞开区域K(图3),盖体35的突条部40也实质上包围整周,与侧壁12的凹条部26嵌合,利用高频熔敷来接合突条部40与侧壁12,从而形成基座10与盖体35成为一体的开关外壳3。
[0067] 由于除了敞开区域K的该结合构造与以往相同,从而盖体35与基座10的熔敷部与图9(D)所示的熔敷部相同。
[0068] 敞开区域K用于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过程中使开关外壳3内的压力释放,其设定在沿突条部40的规定部位,并从与周边的凸缘部38的根部(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切去突条部40而形成。
[0069] 图4是表示敞开区域K部的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部、以及其结合过程的放大剖视图。
[0070] 结合前,如图4(A)所示,基座10的侧壁12以包围底壁11的整周的方式关闭,在其上端面25,从内侧遍及侧壁12的整周地依次形成有容纳密封圈31的环形槽30与凹条部26。在侧壁12的凹条部26,在其内部的外周侧形成有熔敷用倾斜面27。
[0071] 图中,假想线表示敞开区域K外的一般剖面。
[0072] 敞开区域K成为突条部40的周向例如1.5mm宽度的狭缝状的切口。
[0073] 当将盖体35的突条部40插入基座10的凹条部26后,一般剖面中,首先,突条部40的熔敷用肩部41的角与凹条部26的熔敷用倾斜面27接触。
[0074] 但是,由于敞开区域K中突条部40被切开,从而如图4(B)所示,形成于盖体35与基座10间的开关外壳3的内部空间从嵌入于环形槽30的密封圈31与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间的间隙通过上述切口而与外部连通。因此, 之后,将盖体35按压于基座10,一般剖面中,熔敷用肩部41与熔敷用倾斜面27的干涉部分熔融,而即使形成于盖体35与基座10间的内部空间的容积缩小,该空间的空气也如箭头所示地向外部排出,从而压力不会增大。 [0075] 而且,如图4(C)所示,若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与环形槽30的密封圈31接触,则在敞开区域K中,形成于盖体35与基座10间的内部空间勉强地由于密封圈31而与外部隔绝。
[0076] 之后,若进一步将盖体35按压于基座10,则最终如图4(D)所示,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就位于侧壁12的上端面25。由此,遍及周边的大部分地以熔敷的方式可靠地接合突条部40与侧壁12,并且,密封圈31以压缩状态被夹持在盖体35与基座10之间,从而开关外壳3内相对于外部而成为封闭状态。
[0077] 如上所述,以往熔敷用倾斜面27与熔敷用肩部41接触后,两者的干涉部分熔融,而开关外壳3成为封闭状态的区间(间隙S1至S2之间,参照图4)通过敞开通路K而维持与外部连通的状态,其结果,在图4(C)所示的位置之前,开关外壳3内的压力不会增大。而且,图4(C)至图4(D)的变化是从环形槽30稍微突出的密封圈31仅弯曲该突出大小,与以往的开关外壳3内产生的压力相比较,由此产生的残存压力实际上是能够忽略的极小的程度。
[0078] 此外,由于敞开区域K是从根部切开突条部40而形成,从而高频熔敷期间,开关外壳3内的空气沿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基本没有阻力地直线地向外部流动。因此,具有1.5mm宽度的切口的敞开区域K在开关外壳3的周向1~2处设置足以。
[0079] 作为设定敞开区域K的规定部位,优选为从基座10的安装部6分离的部位,以使不会由于来自自动变速器的导热而在突条部40的切除部产生导致熔敷强度降低之类的应力集中。
[0080] 第一实施例如上构成,基座10的侧壁12具备在其上端面25容纳密封圈31的环形槽30和在内部形成有熔敷用倾斜面27的凹条部26,在盖体35的凸缘部38具备嵌合于凹条部26、并且在重叠方向中间形成有熔敷用肩部41的突条部40,当使基座10与盖体35重叠时,通过密封圈31与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的接触来封闭开关外壳3,并且,熔敷用肩部41与熔敷用倾斜面27 设定为干涉,利用该干涉部分的高频熔敷来结合基座10与盖体35,在盖体35的突条部40的周向规定部位形成敞开区域K,即,从根部切开该突条部40,而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过程中,在密封圈31与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的接触之前,将开关外壳3内保持为与外部连通的状态。即,敞开区域K中,从根部切开突条部40,从而熔敷用肩部41也不与凹条部26的熔敷用倾斜面27接触,开关外壳3内不与外部隔绝,进而开关外壳3内的压力不会增大。因此,即使对固定接点20涂敷润滑脂,也能防止沿连接片部21向连接器部5挤出润滑脂的现象。另外,基座10与盖体35可靠地接合,并且密封圈
31以压缩的状态被夹持在盖体35与基座10间而能够保持开关内部的封闭度。
[0081] 另外,由于在基座10的侧壁12的上端面25具备容纳密封圈31的环形槽30,所以当将盖体35按压于基座10时,不会有密封圈31脱落的担忧,并且组装作业容易。 [0082] 另外,盖体35与基座10的结合后,敞开区域K不与外部连通,从而具有能够防止水、泥从敞开区域K侵入的优点。
[0083] 此外,环形槽30配置在比凹条部26靠内侧,但在敞开区域K中,不仅不由于突条部40的形状变更(切除)而进行熔敷,也对密封圈31的开关外壳3的封闭作用没有任何影响,从而环形槽30也可以配置在比凹条部26靠外侧。
[0084] 上述的实施例中,敞开区域K是从根部切开突条部40而形成,但作为敞开区域的变形例也能够成为图5所示的方式。
[0085] 图5(A)表示如下敞开区域K1,即,保持突条部40从盖体35的凸缘部38开始的高度,并且,从根部开始切除形成熔敷用肩部41的台阶部位40a,而使突条部40成为一定厚度的薄板状。
[0086] 另外,图5(B)表示如下敞开区域K2,即,同样,保持突条部40从盖体35的凸缘部38开始的高度,并且,在不与凹条部26的熔敷用倾斜面27干涉的限度下,切除形成熔敷用肩部41的台阶部位的角部分40b。与图5(A)相比较,突条部40的凸缘部38侧作为厚壁而残留。
[0087] 这些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变形例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利用基座10与盖体35的熔敷的结合的进行中,敞开区域K1、K2中,保持开关外壳3的内外的连通而不使内部的残存压力增大,从而即使对固定接点20涂敷 润滑脂,也能防止沿连接片部21向连接器部5挤出润滑脂的现象。
[0088] 而且,尤其由于突条部40不切断地与邻接部位连接,所以具有完全不会影响盖体35的刚性的优点。
[0089] 另外,由于止于突条部40的形状变更,所以环形槽30相对于凹条部26的内外配置也与实施方式相同地为任意。
[0090] 此外,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过程中,从开关外壳3内向外部释放的空气必须绕回突条部40,从而与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较,在阻力变大的情况下,优选相对地增加敞开区域K1或者K2的设定数量。
[0091] 敞开区域也能够有其它的方式。
[0092] 图6(A)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敞开区域K3。
[0093] 此外,除了敞开区域K,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基本构成与图1至图3表示的空挡起动开关1相同。
[0094] 对于本实施例而言,能够一边确保整周的高频熔敷,一边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过程中,使开关外壳3内成为与外部连通的状态。
[0095] 代替至少切除突条部40的熔敷用肩部41,在突条部40的根部形成与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平行的贯通孔42a,来作为敞开区域K3。
[0096] 该情况下,也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过程中,在密封圈31与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的接触之前,空气从开关外壳3内通过贯通孔42a而迅速地排出。
[0097] 环形槽30相对于凹条部26的内外配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为任意。
[0098] 图6(B)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
[0099] 在比突条部40的根部还靠近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内,形成向外侧贯通的贯通孔42b,其在比密封圈31的接触位置靠近突条部40的位置开口,而作为敞开区域K4。贯通孔42b在突条部40的外侧形成为槽状。
[0100] 该情况下,若环形槽30配置于比凹条部26靠外侧,则容纳于环形槽30的密封圈31在贯通孔42b露出的槽上横跨,仅以此无法堵住贯通孔42b,从而环形槽30配置于比凹条部26靠内侧。比密封圈31靠外侧通过贯通孔42b而总是与外部连通,但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后,利用密封圈31封闭开关外壳3。
[0101] 这也能够一边确保整周的高频熔敷,一边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过程中,使开关外壳3内成为与外部连通的状态。
[0102] 图6(C)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其它的变形例。
[0103] 设置贯通孔42c来作为敞开区域K5,该贯通孔42c在比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与密封圈31的接触位置靠近突条部40的位置开口,并且,横跨下表面38a(凸缘部38)地向外侧(上方)贯通。
[0104] 该情况下,也需要使环形槽30配置于比凹条部26靠内侧。比密封圈31靠外侧通过贯通孔42c而总是与外部连通,但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后,利用密封圈31来封闭开关外壳3。
[0105] 这也能够一边确保整周的高频熔敷,一边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过程中,使开关外壳3内成为与外部连通的状态。
[0106] 上述的第二实施例以及其变形例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利用基座10与盖体35的熔敷的结合的进行中,开关外壳3内的残存压力不会增大,从而即使对固定接点20涂敷润滑脂,也能防止沿连接片部21向连接器部5挤出润滑脂的现象。
[0107] 而且,由于不在突条部40的熔敷用肩部41切断,所以在整周,基座10与盖体35间熔敷结合,从而能够确保高的结合强度。
[0108] 接下来说明第三实施例。
[0109] 本实施例中,除了敞开区域K,整体的基本构成与图1至图3所表示的空挡起动开关1相同。
[0110] 盖体35的突条部40包围整周,嵌合于侧壁12的凹条部26,并利用高频熔敷来接合突条部40与侧壁12,从而形成基座10与盖体35一体的开关外壳3。
[0111] 图7是使本实施例的基座10上下反转而表示的立体图。
[0112] 在基座10上,为了使开关外壳3内的压力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过程中释放,在凹条部26的周向规定部位,使与该凹条部26连通的贯通孔29向底壁11的里面开口,来作为敞开区域K6。
[0113] 图8是表示敞开区域K6部分的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过程的放大剖视图。 [0114] 结合前,如图8(A)所示,基座10的侧壁12以包围底壁11的整周的方式关闭,在其上端面25,从内侧遍及侧壁12的整周地依次形成有容纳密封圈31的环形槽30与凹条部26。在侧壁12的凹条部26,在其内部的外周侧形成有熔敷用倾斜面27。
[0115] 另一方面,嵌合于侧壁12的凹条部26的盖体35的突条部40也在周边的凸缘部38上遍及整周地延伸。
[0116] 贯通孔29的宽度与凹条部26的内底的宽度相同,且形成为周向例如1.5~2.0mm宽度的矩形剖面。
[0117] 当将盖体35的突条部40插入到基座10的凹条部26时,首先,突条部40的熔敷用肩部41的角与凹条部26的熔敷用倾斜面27接触。此外,在凹条部26的内周侧的壁面与突条部40的内周侧的壁面之间,遍及整周地设定有规定的间隙。
[0118] 即使熔敷用肩部41与熔敷用倾斜面27接触,也如图8(B)所示,对于形成于盖体35与基座10间的开关外壳3的内部空间而言,从嵌入于环形槽30的密封圈31与凸缘部
38的下表面38a间、经由凹条部26与突条部40间的内周侧的间隙、并通过贯通孔29而与外部连通。因此,之后,将盖体35按压于基座10,使熔敷用肩部41与熔敷用倾斜面27的干涉部分熔融,即使形成于盖体35与基座10间的内部空间的容积缩小,该空间的空气也如箭头所示地向外部排出,从而压力不会增大。
[0119] 而且,如图8(C)所示,若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与环形槽30的密封圈31接触,则形成于盖体35与基座10间的内部空间勉强地通过密封圈31而与外部隔绝。
[0120] 之后,若进一步将盖体35按压于基座10,则最终如图8(D)所示,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就位于侧壁12的上端面25。由此,遍及整周地以熔敷的方式可靠地接合突条部40与侧壁12,并且,密封圈31以压缩状态被夹持在盖体35与基座10间,从而即使在敞开区域K6,开关外壳3内也相对于外部而成为封闭状态。
[0121] 如上所述,敞开区域K6中,以往熔敷用肩部41与熔敷用倾斜面27接触后,两者的干涉部分熔融,而开关外壳3成为封闭状态的间隙S1至S2的区 间通过贯通孔29而维持与外部连通的状态,其结果,在图8(C)所示的位置之前,开关外壳3内的压力不会增大。而且,图8(C)至(D)的变化是从环形槽30稍微突出的密封圈31仅弯曲该突出大小,与以往的开关外壳3内产生的压力相比较,由此产生的残存压力实际上是能够忽略的极小的程度。
[0122] 此外,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过程中,从开关外壳3内向外部释放的空气必须在突条部40与凹条部26的内周侧壁面间的狭小的间隙通过与突条部40的高度方向相当的距离,从而优选根据其通过阻力的大小而将敞开区域K6的设定数量设定为多个。 [0123] 作为设定敞开区域K6的规定部位,优选为从基座10的安装部6分离的部位,以免由于来自自动变速器的导热而在该敞开区域K6周围产生应力集中。
[0124] 实施方式如上构成,在基座10的侧壁12的上端面25具备在内部形成有熔敷用倾斜面27的凹条部26,在盖体35的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具备嵌合于凹条部26、并且在重叠方向中间形成有熔敷用肩部41的突条部40,在上端面25比凹条部26还靠近内侧形成容纳密封圈31的环形槽30,并将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设为与密封圈31接触的密封面,当使基座10与盖体35重合时,利用密封圈31与密封面(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的接触来封闭开关外壳3,并且,利用熔敷用肩部41与熔敷用倾斜面27的熔敷来结合基座10与盖体35,在基座10上设有敞开区域K6,该敞开区域K6在位于被该熔敷用倾斜面27与环形槽30夹着的范围内的凹条部26的底,使贯通孔29开口而使与盖体35的对置的空间与外部连通,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结合过程中,在密封圈31与密封面的接触之前,将开关外壳3内保持为与外部连通的状态。由此,开关外壳3内的压力不会增大,从而即使对固定接点
20涂敷润滑脂,也能防止沿连接片部21向连接器部5挤出润滑脂的现象。另外,可靠地接合基座10与盖体35,并且密封圈31以压缩的状态被夹在盖体35与基座10间,从而能够保持开关内部的封闭度。
[0125] 而且,由于敞开区域K6是在凹条部26的底与基座10的里面之间设置贯通孔29的简单的构成,从而能够容易进行基座10的成形,并且,在安装于自动变速器的状态下,与自动变速器的外壳面对而在从外部隐藏的一侧开口,从而具有水、泥难以从该敞开区域K6向凹条部26内侵入的优点。
[0126] 另外,由于在基座10的侧壁12的上端面25具备容纳密封圈31的环形槽30,所以当将盖体35按压于基座10时,没有密封圈31脱落的担忧,并且组装作业容易。 [0127] 此外,贯通孔29的剖面呈矩形,但剖面也可以呈圆形。而且,贯通孔29的上端在凹条部26的底开口,但并不局限于此,若是在基座10与盖体35的对置部分,位于比密封圈31与密封面的接触位置靠近外侧的区域,则能够在比凹条部26与突条部40的熔敷部(熔敷用倾斜面27)靠内周侧的内壁面或者上端面25等任意的部位开口。
[0128] 上述的各实施例以及变形例中,基座10的侧壁12的上端面25相当于发明的侧壁的端面,且相当于基座的对置面。另外,盖体35的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相当于盖体的对置面。
[0129] 另外,熔敷用倾斜面27相当于第一熔敷用干涉部,熔敷用肩部41相当于第二熔敷用干涉部。
[0130] 此外,在各实施例以及变形例中,盖体35具有侧壁37,并具有将从其下边伸展的凸缘部38的下表面38a设为与基座10的侧壁12的上端面25面对的对置面、作为与密封圈31接触的密封面的功能,并且,虽然作为突条部40的设置部位,但在盖体不具有侧壁而形成为平板状的情况下,将其下表面的周边部设为对置面即可。
[0131] 在凹条部26上形成有熔敷用倾斜面27,并在突条部40上形成有熔敷用肩部41,但并不局限于此,若能够相互干涉而进行熔敷,则能够采用任意的形状,也可以在凹条部上形成熔敷用肩部,在突条部上形成熔敷用倾斜面。
[0132] 并且,也可以在基座上具备突状部,在盖体上具备凹状部。而且,虽然在基座10的侧壁12的上端面25上具备容纳密封圈31的环形槽30,但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盖体35的对置面上形成环形槽,并将基座10的上端面25作为密封面。
[0133] 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组合采用各实施例以及变形例。
[0134] 工业上的应用可行性
[0135]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空挡起动开关,其具有高的便利性、且有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