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子设备

申请号 CN97120011.4 申请日 1997-09-30 公开(公告)号 CN1180899A 公开(公告)日 1998-05-06
申请人 健伍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野口义弘;
摘要 一种车载 电子 设备,操作板位于主体的前方,一边以轴(5a)为自 转轴 自转一边移动,并在以操作板通常使用的操作面为前面的第一状态和以操作板所述操作面以外的面为前面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在其移动途中,操作板呈略 水 平状态时自转轴位于移动范围的一端, 支撑 驱动操作板的机构的驱动机构机壳在水平方向移动自如地被固定机壳的水平导向槽支撑,操作板自转轴的水平方向 位置 受固定机壳的水平导向槽限制,只须驱动操作板使其翻过来即可防止被盗。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载电子设备,包括:
操作板,它具有提供手动操作装置和/或显示装置的前表面,并在该操作 板的上端或下端具有一转轴
机械装置,用于在垂直方向上沿一大体为直线的线移动所述操作板的转 轴,以在前操作板表面和后操作板表面之间双向旋转所述操作板;和
本体,用于固定所述机械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机械装置包括在所述本体上 设置的纵向槽,所述操作板的转轴与该槽啮合并沿该槽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机械装置包括杠杆装置,其 一端与所述操作板的转轴啮合,而其另一端与一杠杆转轴啮合,所述操作板 的转轴通过将所述杠杆装置绕所述杠杆转轴旋转而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所述操作板的转轴通过所述杠 杆装置的旋转运动而与所述槽啮合垂直移动时,所述杠杆转轴被横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电路装置,它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电缆装置,用于将所述电路装置电连接到所述操作板的连接点;和
用于当所述电路装置和所述操作板的所述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操 作板的运动改变以翻转所述操作板表面时调整所述电缆装置长度的装置。
6.一种车载电子设备,包括:
操作板,它可移动地固定在该电子设备的本体上,设有手动操作装置和/ 或显示装置;
电路装置,它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电缆装置,用于将所述电路装置电连接到所述操作板的一连接点;和
用于当所述电路装置和所述操作板的所述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操 作板的运动改变时调整所述电缆装置长度的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调整装置包括用于将一预定 松紧状态提供给所述电缆装置的装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调整装置包括用于卷绕所述 电缆装置的装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卷绕装置位于所述电缆装置 的中点,并同时卷绕所述电缆装置中点的相对端部分。
10.一种车载电子设备,包括:
操作板,它可移动地固定在该电子设备的本体上,以在前操作板表面和 后操作板表面之间双向旋转,其前操作板表面提供有手动操作装置和/或显示 装置;
电路装置,它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电缆装置,用于将所述电路装置电连接到所述操作板的一连接点;和
用于当所述电路装置和所述操作板的所述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操 作板的运动改变以翻转所述操作板表面时调整所述电缆装置长度的装置。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驱动操作板的车载电子设备,特别涉及使用者在离开车辆 时,便于隐藏车载电子设备,防止被盗的车载电子设备。

使用者离开车辆时,隐藏车载电子设备,防止被盗的装置已众所周知。 图10和图11所示的是在日本专利申请平成六年339875号中由本申请的申请 人提出的车载电子设备防盗装置的例子。图中的104是容纳车载音响设备的 机壳,被插入并安装在车辆的安装凹部。饰框106被固定在机壳104上,转 动自如地支撑框107。

图10(a)表示的是车载音响设备的使用状态,操作板108位于前方。108a 是设在操作板108上的盒式磁带插入口。如果在图10(a)所示的状态下按下防 盗装置的起动开关,则如图10(b)和图10(c)所示,框107转动到位置。 在这种状态下,罩盖105从机壳104内部的上方位置移动到设在框107内侧 的槽内。与此同时,操作板108移动到后方。图11(a)表示罩盖105和操作板 108移动后的状态。

如图11(b)以及图11(c)所示,框107转动到原来的垂直位置状态。在这 种状态下,罩盖105覆盖操作板108,由于看不见车载音响设备而防止被盗。 如要使车载音响设备处于使用状态,则进行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即可。

上述已有的车载电子设备防盗装置,由于需要移动罩盖105、操作板 108、框107等多个构件,故存在其移动机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此外, 为了使具有光盘和盒式磁带等的插入·取出口108a的操作板108前后移动, 操作板108要与演奏装置相隔一段距离,这就势必产生光盘和盒式磁带等的 插入·取出机构设计困难、机构复杂、成本增加的问题。

也有演奏装置和操作板一起移动的。这时虽不存在上述问题,但是,为 了移动整个沉重的装置,需要庞大的驱动机构,还伴有动作声音增大、耗电 量增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申请平成八年103935号申请 中提出的车载电子设备的防盗装置设有驱动操作板的驱动机构,其构成为: 为了在操作板通常使用的操作面成为前面的第一状态和操作板所述操作面以 外的面成为前面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通过所述驱动机构一边使操作板自转 一边移动自转轴,与此同时,在操作板移动到略水平状态的途中将自转轴移 动到自转轴移动范围的一端。

这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防盗装置只需驱动操作板即可防止被盗,因而结构 简化了,但是,在操作板呈略水平状态下插入光盘时,操作板的自转轴向前 方突出很多,故不得不将主体设置在比饰框还要靠里的地方。主体上设置有 光盘插入口,光盘插入口又设置在靠里的地方,故存在光盘的插入及取出比 较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电子设备,只 驱动操作板即可防盗,且在驱动操作板的途中停止时,可容易地进行光盘的 插入及取出。

本发明的车载电子设备在其前方设置操作板,设置驱动所述操作板的驱 动机构,为了在操作板的通常使用的操作面成为前面的第一状态和操作板所 述操作面以外的面成为前面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一 边使操作板自转一边移动自转轴;其构成如下:将支撑操作板驱动机构的驱 动机构机壳在水平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撑在固定机壳上,将第一杠杆转动自如 地支撑在所述驱动机构机壳上,将转动自如地支撑所述自转轴的第二杠杆转 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第一杠杆上,在所述操作板移动到略水平状态的途中将 自转轴移动到自转轴移动范围的一端。另外,由设置在固定机壳上的垂直方 法导向构件来限制所述操作板自转轴的移动范围。

在上述结构中,操作板的自转轴在电子设备的前方上部和前方下部之间 移动,在这之间,如果操作板自转180°的话,操作板就可以在车载电子设 备的前方旋转且翻转过来。在这种状态中,车载电子设备为隐藏状态,可防 止被盗。操作板份量轻,象这样只驱动操作板即可,故可简化驱动机构。

另外,操作板的自转轴由设置在固定机壳上的垂直方向导向构件来限制 其移动范围,在移动途中不会向前方突出,主体的光盘插入口可配置在比较 靠前的位置上,故在驱动途中使操作板停止时,可容易地进行光盘的插入及 取出。

在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中,将检测操作板呈略水平状态的位置的检测装置 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机壳上,将检测所述操作板的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的检 测装置设置在固定机壳上,通过这两个检测装置的输出状态,即可检测出操 作板的第一和第二状态以及操作板呈略水平的状态,可减少检测装置。

在所述车载电子设备中,用一软性电缆连接操作板和主体控制装置,将 通过弹簧的弹盘绕该软性电缆的滚筒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驱动机构机壳 上,这样,伴随着操作板的移动,即便软性电缆的连接位置移动了,也不会 使软性电缆松弛。

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

图1表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音响设备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表示的是所述车载音响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表示的是所述车载音响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表示的是所述车载音响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表示的是所述车载音响设备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6表示的是所述车载音响设备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7表示的是所述车载音响设备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8表示的是所述车载音响设备的局部的透视图;

图9(a)(b)(c)表示的是所述车载音响设备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10(a)(b)(c)表示的是已有车载音响设备的防盗装置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11(a)(b)(c)表示的是所述已有的车载音响设备的防盗装置的另一状态 的透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采用本发明的车载音响设备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 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载音响设备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中1是车载音响设 备的驱动机构机壳,支撑图1~图7所示的操作板5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 机壳1在水平方向移动自如地被支撑在图2~图7所示的固定机壳20上。关 于驱动机构机壳1的支撑机构将在后面说明。固定机壳20被设置在车辆的音 响仪器设置用空间。被固定于驱动机构机壳1上、用以支撑驱动机构的构件 也被称做驱动机构机壳1。

立设在驱动机构机壳1上的轴1a转动自如地支撑第一杠杆2。立设在 驱动机构机壳1上的轴1b转动自如地支撑第三齿轮6。在第一杠杆2的靠近 边缘的地方,形成有以转动轴为中心的弧状的导向槽2e,该导向槽2e和轴 1b相接合,稳定第一杠杆2的转动。驱动机构机壳1转动自如地支撑从达 9到第三齿轮6的齿轮系。

立设在第一杠杆2上的轴2b转动自如地支撑第二杠杆3和凸轮盘4。 立设在第一杠杆2上的轴2d和设置在第二杠杆3上的导向槽3c连接,稳定 第二杠杆3的转动。立设在第一杠杆2的轴2c转动自如地支撑第二齿轮7。 在第一杠杆2的边缘形成有以轴2b为中心的第六齿轮2a。

第二杠杆3通过孔3d及立设在操作板5上的轴5a的配合,转动自如地 支撑操作板5。在操作板5上以轴5a为中心固定着第四齿轮5b。如图3中 也示出的那样,被立设在第二杠杆3上的轴3b转动自如地支撑的第五齿轮8 和第四齿轮5b、第六齿轮2a啮合。嵌装在轴5a上的受扭螺旋弹簧17向操 作板5施力,用于去除由齿轮的齿隙所引起的懈松。

在第二杠杆3上,以转动轴为中心形成的内齿齿轮3a和第二齿轮7啮 合。第一杠杆2通过受扭螺旋弹簧18向图3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施力。由此, 可去除由各齿轮间的齿隙所引起的懈松。固定于第一杠杆2上的微型开关15 面对第二杠杆3,检测第二杠杆3的转动位置。

凸轮盘4在图1中表示的是其倒装的状态。凸轮盘4从其倒装的状态按 箭头所示的方向改变姿势,安装在装置上。凸轮盘4上形成有以转动轴为中 心的第一齿轮4c和孤状的导向槽4d,还形成有椭圆形齿轮4a和凸轮槽4b。 凸轮槽4b沿椭圆形齿轮4a的外周形成,椭圆形齿轮4a和凸轮槽4b的转动 轴的放射线上的齿节点间的距离是固定的。

如图3所示,凸轮盘4的导向槽4d和轴2c接合,稳定凸轮盘4的转动。 凸轮盘4的椭圆形齿轮4a与第三齿轮6啮合,凸轮槽4b和轴1b接合。在凸 轮盘4上形成的第一齿轮4c和第二齿轮7啮合。如上所述,第二齿轮7和在 第二杠杆3上形成的内齿齿轮3a也啮合。即,第二齿轮7的齿幅厚度比第一 齿轮4c和内齿齿轮3a的厚度宽。

图2也示出了从马达9到第三齿轮6的齿轮系。固定在马达9的转动轴 上的蜗杆9a和双级齿轮10的斜齿轮啮合。双级齿轮10的小齿轮和双级齿轮 11的大齿轮啮合。双级齿轮11的小齿轮和双级齿轮12的大齿轮啮合。双级 齿轮12的小齿轮和齿轮13啮合。

齿轮13和齿轮14a啮合。齿轮14a被固定于在驱动机构机壳1的两侧转 动自如地被支撑的轴14上。在轴14的两端固定有齿轮14b和齿轮14c。齿 轮14b和第三齿轮6啮合。如上所述,第三齿轮6也和椭圆形齿轮4a啮合。 即,第三齿轮6的厚度比齿轮14b和椭圆形齿轮4a的厚度宽。

固定在轴14上的齿轮14c驱动设置在与马达9呈相对侧的驱动机构机 壳1上的操作板的驱动机构。即,如图7所示,第一杠杆2等构件在驱动机 构机壳1的两侧设置成为对称形状,齿轮4c与设置在和马达9呈相对侧的驱 动机构机壳1上的第三齿轮啮合。

如图1所示,滚筒22安装在立设在驱动机构机壳1上的轴1a和1b上。 立设在操作板5上的轴5a上也安装有滚筒22。图1只示出驱动机构机壳1 的右侧部分,其左侧部分同样也安装有滚筒22、22……。

如图4~6所示,轴1a和1b的滚筒22、22插通于固定机壳20的水平 导向槽20a、20a,轴5a的滚筒22插通于固定机壳20的垂直导向槽20b。 即,驱动机构机壳1在水平方向移动自如地被支撑在固定机壳20的水平导向 槽20a、20a上,对应于操作板5的转动轴5a的位置,在水平方向移动。检 测驱动机构机壳1的位置的微型开关16被安装在固定于固定机壳20的印刷 线路板25上。在固定机壳20的前方,固定有饰框21。

图8所示的软性电缆26用于连接印刷线路板25和操作板5,插通于被 插通在轴14上的卷绕滚筒23的缝隙间。挂在卷筒滚筒23和设置于驱动机构 1上的弹簧挂勾1c之间的受扭螺旋弹簧24从图8的右下方向看时,将卷绕 滚筒23向顺时针方向施力。

下面说明如上构成的操作板的驱动机构的动作。图2、图3以及图4表 示的是车载音响设备的通常的使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操作板5的操作面 位于音响设备的前方。通过键操作,操作板5从图4所示的状态经图5所示 的状态,移动到图6所示的状态。

通过键操作,可以将操作板5停止在图5所示的位置上。图4、图5以 及图6所示的各种状态可以用微型开关15、16检测。图4所示的状态可通 过在微型开关15处于接通状态时微型开关16接通来检测。图5所示的状态 可通过在微型开关16处于关闭状态时微型开关15接通来检测。图6所示的 状态可通过在微型开关15处于关闭状态时微型开关16接通来检测。这样, 用两个微型开关即可检测出操作板的三个位置。

在图5所示的状态中,操作板5呈略水平状,这时,轴5a位于下方位 置,车载音响设备的前方大开,可以从设置在操作板5的后方的盒式磁带等 的记录媒体插入口插入记录媒体。由于操作板5的自转轴5a被引导到垂直导 向槽20b,故在水平方向不移动。因此,由于可以将设置于固定机壳20上的 光盘插入口配置在紧靠操作板5的前方,故光盘的取出和放入都很容易。另 外,还可将音响设备的前后尺寸缩短。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操作板5的背 面成为前面,将音响设备藏起来,这样,可以在使用者离开车辆时防止被盗。

下面说明操作板5的移动动作。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向逆时针方向驱 动第三齿轮6时,凸轮盘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通过第一齿轮4c、第 二齿轮7以及内齿齿轮3a的啮合,第二杠杆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杠杆 2被轴1b和凸轮槽4b引导,先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后,再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操作板5在从图4所示的位置向图5所示的位置移动时,第一杠杆2和 第二杠杆3共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轴5a移动到下限的位置。这时,轴5a 在与立设在驱动机构机壳1上的轴1a(第一杠杆2的转动中心)相反的方向相 对地移动。由于轴5a相对于固定机壳20的水平方向移动被限制,故驱动机 构机壳1后退。

操作板5在从图5所示的位置向图6所示的位置移动时,第一杠杆2向 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杠杆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轴5a停留在略下限的位置 上。这时,轴5a在立设于驱动机构机壳1的轴1a(第一杠杆2的转动中心) 的方向相对地移动,由于轴5a相对于固定机壳20的水平方向移动被限制, 故驱动机构机壳1前进。

在从图4所示的状态转移到图6所示的状态时,操作板5通过第四齿轮 5b、第五齿轮8以及第六齿轮2a的啮合,向180°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通 过反转马达9,与上述情况相反,操作板5被从图6所示的位置经图5所示 的位置驱动到图4所示的位置。

另外,操作板5的移动路径,可以通过设定轴2b的与第一杠杆2的转 动中心的距离、第二杠杆3的转动中心和孔3d的距离、椭圆形齿轮4a以及 凸轮槽4b的形状、第一齿轮4c、第二齿轮7、内齿齿轮3a、第六齿轮2a、 第五齿轮8以及第四齿轮5b的节圆直径,来成为最佳状态。

随着操作板5的移动,连接操作板5和印刷线路板25的软性电缆26的 连接点位置也在移动,但是如通过图8所说明的那样,由于软性电缆26插通 于向顺时针方向施力的卷绕滚筒23的缝隙之间,故不会发生因弹性电缆26 松懈而干扰可移动部分等问题。图9(a)、(b)和(c)表示的是软性电缆26在图4、 图5和图6各个操作板状态下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被盗,是将操作板的背面作为隐藏音响设备 的面而使用的,也可以将操作板的背面作为与表面的操作面不同的模式下的 操作面。

根据本发明的车载电子设备,使用者在离开车辆时,只要将操作板的背 面作为前面,即可隐藏电子设备,防止被盗。驱动的只是份量很轻的操作板, 故驱动机构简单。另外,不需要另外的遮挡板部件,故可从整体上降低成本。

另外,操作板在呈略水平状态的停止位置上,电子设备主体的前面被充 分打开,类似盒式磁带这种较厚的记录媒体也能很容易地插进去。由于记录 媒体无须通过操作板,可直接插入电子设备主体的光盘插入口,而且,光盘 插入口又紧靠操作板,设置在前方,故可容易地进行光盘的插入和取出。另 外,还可缩短音响设备前后方向的尺寸。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