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汽车

申请号 CN201610279689.5 申请日 2016-04-29 公开(公告)号 CN105774682A 公开(公告)日 2016-07-20
申请人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成明; 孙敬东; 远丽娜;
摘要 一种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 支架 ,用于将移动终端固定在 汽车 中控面板上,包括第一 支撑 件、第二支撑件、第一 连杆 、第二连杆、 驱动轴 ,第一连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件和驱动轴,第二连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支撑件和驱动轴,驱动轴用于连接设置在汽车中控面板上的第一导向机构,第一支撑件用于连接设置在汽车中控面板上的第二导向机构,第二支撑件用于连接设置在汽车中控面板上的第三导向机构。本 发明 提供的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可以隐藏,占用空间小且美观大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该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的汽车。
权利要求

1.一种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用于将移动终端固定在汽车的中控面板(1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第一连杆(30)、第二连杆(40)及驱动轴(50),所述第一连杆(30)一端铰接连接所述驱动轴(50),所述第一连杆(30)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所述第二连杆(40)一端铰接连接所述驱动轴(50),所述第二连杆(40)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20),所述中控面板(100)上设有第一导向机构(60)、第二导向机构(70)及第三导向机构(80),所述驱动轴(50)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60)连接并可在所述第一导向机构(60)上运动,所述第一支撑件(10)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70)连接并可在所述第二导向机构(70)上运动,所述第二支撑件(20)与所述第三导向机构(80)连接并可在所述第三导向机构(80)上运动,所述驱动轴(50)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机构(60)运动时,所述驱动轴(50)通过所述第一连杆(30)带动所述第一支撑件(10)沿着所述第二导向机构(70)运动,且所述驱动轴(50)通过所述第二连杆(40)带动所述第二支撑件(20)沿着所述第三导向机构(80)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具有弹出工况与隐藏工况,所述中控面板(100)上设置有可见面(90),所述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处于弹出工况时,所述第一支撑件(10)及所述第二支撑件(20)处于所述可见面(90)的外侧;所述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处于隐藏工况时,所述第一支撑件(10)及所述第二支撑件(20)处于所述可见面(90)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面板(100)上还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50)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机构(60)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6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驱动轴(5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机构(60)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7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机构(70)连接;
所述第三导向机构(8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导向机构(80)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杆(3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轴(50)的两端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连杆(3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的两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杆(4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轴(50)的两端相连,两个所述第二连杆(4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20)的两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30)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0)铰接连接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0)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0)铰接连接或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60)包括第一导向板(61)和第二导向板(62),所述第一导向板(61)与所述第二导向板(62)之间设置有导向槽(63),所述驱动轴(50)容纳在所述导向槽(63)内并沿着所述导向槽(63)运动。
10.一种汽车,包括中控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面板(100)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

说明书全文

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汽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及包括该移动终端固定支架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 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随着性能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已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汽车厂商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博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纷纷将智能移动终端集成到汽车中控面板上,软件系统由汽车零件供应商开发。该中控面板中自带的平板电脑不可拆卸,维修升级不方便,而作为移动终端的平板电脑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汽车的用户往往很快便厌倦了汽车自带的老旧落后的平板电脑。
[0003]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4354946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屏的自动伸缩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电机、连接在电机输出端的螺杆、与螺杆螺接的滑、与滑块活动连接的显示屏安装板。该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但是该装置占用空间较大,且暴露在中控面板外,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其占用空间小,且可隐藏,美观大方。
[0005]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用于将移动终端固定在汽车的中控面板上,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驱动轴,第一连杆一端铰接连接驱动轴,第一连杆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撑件,第二连杆一端铰接连接驱动轴,第二连杆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件,中控面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机构、第二导向机构及第三导向机构,驱动轴与第一导向机构连接并可在第一导向机构上运动,第一支撑件与第二导向机构连接并可在第二导向机构上运动,第二支撑件与第三导向机构连接并可在第三导向机构上运动,驱动轴沿着第一导向机构运动时,驱动轴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支撑件沿着第二导向机构运动,且驱动轴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第二支撑件沿着第三导向机构运动。
[0007] 进一步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具有弹出工况与隐藏工况,中控面板上设置有可见面,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处于弹出工况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处于可见面的外侧;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处于隐藏工况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处于可见面的内侧。
[0008] 进一步的,中控面板上还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驱动轴沿着第一导向机构运动。
[0009] 进一步的,第一导向机构的数量为两个,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导向机构连接。
[0010] 进一步的,第二导向机构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导向机构连接;第三导向机构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导向机构连接。
[0011] 进一步的,第一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杆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轴的两端相连,两个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件的两端。
[0012] 进一步的,第二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轴的两端相连,两个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支撑件的两端。
[0013] 进一步的,第一连杆与第一支撑件铰接连接或固定连接,第二连杆与第二支撑件铰接连接或固定连接。
[0014] 进一步的,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设置有导向槽,驱动轴容纳在导向槽内并沿着导向槽运动。
[001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固定支架,通过驱动轴带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件沿着第二导向机构运动,带动第二支撑件沿着第三导向机构运动,从而实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弹出和隐藏,在需要固定移动终端时可选择将固定支架弹出,在不需要固定移动终端时可选择将固定支架隐藏,因此占用空间小且美观大方。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在弹出工况下的侧视图。
[0017] 图2为图1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在弹出工况下的主视图。
[0018] 图3为图1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在弹出工况下的俯视图。
[0019] 图4为图1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在隐藏工况下的侧视图。
[0020] 图5为图1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在隐藏工况下的主视图。
[0021] 图6为图1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在隐藏工况下的俯视图。
[0022] 图7为图1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在弹出工况与隐藏工况之间切换运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4]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用于将移动终端安装在汽车的中控面板上,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控面板移动终端固定支架(以下简称固定支架)在弹出工况下的侧视图,图2为图1的固定支架在弹出工况下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固定支架在弹出工况下的俯视图,请参照图1至图3,该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件10、第二支撑件20、第一连杆30、第二连杆40及驱动轴50,第一连杆30一端铰接连接驱动轴50,第一连杆30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撑件10,第二连杆40一端铰接连接驱动轴50,第二连杆40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件20,中控面板100上设有第一导向机构60、第二导向机构70及第三导向机构80,驱动轴50与第一导向机构60连接并可在第一导向机构60上运动,第一支撑件10与第二导向机构70连接并可在第二导向机构70上运动,第二支撑件20与第三导向机构80连接并可在第三导向机构80上运动,驱动轴50在沿着第一导向机构60移动时,驱动轴50通过第一连杆30带动第一支撑件10沿着第二导向机构70移动以及通过第二连杆40带动第二支撑件20沿着第三导向机构80移动,实现固定支架的在弹出工况与隐藏工况之间的切换。
[002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0与第一支撑件10为铰接连接,第二连杆40与第二支撑件20为铰接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0与第一支撑件10可以为固定连接,第二连杆40与第二支撑件20可以为固定连接。
[0026] 在本实施例中,中控面板10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机构60、两个第二导向机构70及两个第三导向机构80,固定支架包括一个第一支撑件10、一个第二支撑件20、一个驱动轴50、两个第一连杆30、两个第二连杆40。两个第一导向机构60、两个第二导向机构70、两个第三导向机构80、两个第一连杆30及两个第二连杆40各自在中控面板100上呈左右对称设置;
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在中控面板100上呈上下对称设置。驱动轴5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一导向机构60,驱动轴50在两个第一导向机构60的导引下可前后移动。两个第一连杆30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轴50的两端铰接相连,两个第二连杆40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轴50的两端铰接相连,两个第一连杆3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件10的两端,两个第二连杆4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支撑件20的两端,第一支撑件10的两端可在两个第二导向机构70上移动,第二支撑件20的两端可在两个第三导向机构80上移动。驱动轴50沿两个第一导向机构60运动时,驱动轴50通过两个第一连杆30带动第一支撑件10在两个第二导向机构70上运动,且同时驱动轴50通过两个第二连杆40带动第二支撑件20在两个第三导向机构80上运动。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固定支架也可以包括两个驱动轴50,每个驱动轴50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杆30及一个第二连杆40连接。
[0027] 第一导向机构60可以包括第一导向板61和第二导向板62,第一导向板61和第二导向板62相互间隔,在第一导向板61和第二导向板62之间形成有导向槽63,导向槽63用于容纳驱动轴50,驱动轴50可以沿着导向槽63运动。第一导向机构60也可以是导轨,驱动轴50上设有用于容纳导轨的导向槽,导轨设置在导向槽中,驱动轴50可以沿着导轨运动。
[0028] 第二导向机构70和第三导向机构80可以是导轨,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导轨的导向槽,导轨设置在导向槽中,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可以沿着导轨运动。或者第二导向机构70和第三导向机构80上设置有导向槽,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上设置有导轨,导轨在导向槽内运动。
[0029] 图4为图1的固定支架在隐藏工况下的侧视图,图5为图1的固定支架在隐藏工况下的主视图,图6为图1的固定支架在隐藏工况下的俯视图,图7为图1的固定支架在弹出工况与隐藏工况之间切换运动示意图,请参照图4至图7,中控面板100上设置有可见面90,当固定支架处于弹出工况(参图1)时,第一支撑件10及第二支撑件20处于可见面90的外侧,第一支撑件10及第二支撑件20相对于使用者是可见的,第一支撑件10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面11,第二支撑件20上设置有第二支撑面21,在弹出工况下,第一支撑面11与第二支撑面21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支撑面11与第二支撑面21用于支撑固定移动终端。
[0030] 当驱动轴50运动并同时带动第一支撑件10及第二支撑件20运动,使固定支架处于隐藏工况(参图4)时,第一支撑件10及第二支撑件20处于可见面90的内侧,第一支撑件10及第二支撑件20相对于使用者是不可见的(即隐藏在中控面板100内)。
[0031]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还包括步进式推杆电机,步进式推杆电机在附图中并未示出,步进式推杆电机的推杆与驱动轴50相连。中控面板100上设置有电动开关(图未示),电动开关用于控制步进式推杆电机的推杆运动,进而控制驱动轴50沿着第一导向机构60运动,从而实现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沿着第二导向机构70和第三导向机构80运动以实现隐藏和弹出。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固定支架也可以包括弹簧(图未示),弹簧与驱动轴50相连,中控面板100上设置有控制弹簧的外置机械开关,通过手动控制弹簧带动驱动轴50运动,实现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沿着第二导向机构70和第三导向机构80运动以实现隐藏和弹出。也就是说,在中控面板100上还设置有驱动机构(如步进式推杆电机或弹簧),用于驱动该驱动轴50沿着第一导向机构60运动。
[0032] 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通过驱动轴50带动第一连杆30及第二连杆40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件10沿着第二导向机构70运动,以及带动第二支撑件20沿着第三导向机构80运动,从而实现第一支撑件10和第二支撑件20的弹出和隐藏,在需要固定移动终端时可选择将固定支架弹出,在不需要固定移动终端时可选择将固定支架隐藏,因此占用空间小且美观大方。
[0033]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0034]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0035]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