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装卸机构

申请号 CN200910130397.5 申请日 2009-04-08 公开(公告)号 CN101659237B 公开(公告)日 2012-04-25
申请人 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发明人 林瞬;
摘要 提供一种既简化面板 正面 的结构,又能将面板适当地装卸于本体部的面板装卸机构。在车载用音频装置中,钩部(60b)和突部(38b)将操作面板(14)卡定于前架(50),当用户操作杆(60a)时解除该卡定。从操作面板(14)被卡定于基准 位置 的状态起,倾斜机构(16)使得操作面板(14)被卡定着、且其下方的外缘被拉出的方式来拉出前架(50)。杆(60a)被配置在面板背面的附近,并使得当操作面板(14)以基准位置卡定于前架(50)时用户无法操作该杆(60a),而当卡定着操作面板(14)地拉出前架(50)时,用户能够操作该杆(60a)。
权利要求

1.一种面板装卸机构,包括:
能由用户的手指操作的被操作部件;和
卡定机构,用于将面板卡定于本体部,当上述被操作部件被用户的手指操作时,解除上述面板对上述本体部的卡定;
其中,上述被操作部件被配置在当上述面板正面向外部露出且卡定于上述本体部时的上述面板的背面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装卸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本体部包括
用于卡定上述面板的支撑部件,和
倾斜机构,从上述面板被卡定在预定的基准位置的状态起,以上述面板的外缘中的预定的外缘部分被拉出得比其他外缘部分多的方式,保持上述面板被卡定地拉出上述支撑部件;
上述被操作部件被配置成,当上述面板以上述基准位置卡定于上述支撑部件时,该被操作部件靠近上述本体部,用户无法进行操作,而当卡定着上述面板地拉出上述支撑部件时,用户能够进行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装卸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操作部件被配置在上述预定的外缘部分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板装卸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机构被设置成,当保持上述面板被卡定地拉出上述支撑部件时,上述面板的外缘中的长边的外缘部分比其他外缘部分更多地被拉出;
上述被操作部件被配置在上述长边的外缘部分的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面板装卸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脱离引导机构,用于在上述面板相对于上述本体部的卡定被解除、从上述本体部脱离时,引导上述面板;和
脱离限制机构,用于将上述面板向引导方向的移动限制在预定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板装卸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脱离限制机构被设置成,当上述面板被沿不同于引导方向的预定方向移动时,解除上述面板的移动的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装卸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操作部件被配置在外缘部分附近,该外缘部分是与其所相对的外缘部分的距离在单手所能把持的长度以下的外缘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装卸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面板还具有把持部,该把持部构成外缘的一部分,且被设置成能在装卸上述面板时由用户把持;
上述被操作部件被配置成上述把持部处于该被操作部件与上述面板的正面之间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装卸机构,其特征在于:
显示器被配置在上述面板的正面。

说明书全文

面板装卸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面板装卸机构,特别涉及针对本体部装卸面板的面板装卸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车辆中广泛装有车载用的音频装置或导航装置。这样的装置有的很昂贵,当车内无人时可能会发生被盗事件。因此,例如公开了具有通过按下设在正面的释放键来解除与本体的定的操作面板的车载用电子设备(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另外,还公开有当设在正面的锁定解除扣被按下时,与装置本体的卡定被解除,从而能从装置本体上脱离下来的面板装卸机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另外,为防止操作部件贴附于设备本体而致无法取出,提出有通过进一步按压释放按钮的操作而使旋转体过旋转,由该旋转体直接按压操作部件的锥形面的电子设备的操作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39182号公报
[000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30796号公报
[0005]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11-2733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 大多情况下这样的面板的正面会配置显示器、操作按钮等。但如果在面板的正面配置面板装卸用的按钮,则该按钮会占用一部分面板正面的区域,有可能因该占用空间而压缩例如显示器、操作按钮等的配置空间。
[0008]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简化面板正面的结构又能将面板适当地装卸于本体部的面板装卸机构。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面板装卸机构包括:能由用户操作的被操作部件;卡定机构,用于将面板卡定于本体部,当被操作部件被用户操作时,解除面板对本体部的卡定。被操作部件被配置在当面板卡定于本体部时面板的背面附近。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音频装置的立体图。
[0012] 图2是拉出操作面板的状态下、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音频装置的立体图。
[0013] 图3是卸下操作面板的状态下、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音频装置的立体图。
[0014]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的主视图。
[0015]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的仰视图。
[0016] 图6的(a)是要卸下操作面板前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音频装置的侧视图,图6的(b)是刚卸下操作面板后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音频装置的侧视图。
[0017]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的后视图。
[0018]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支撑单元的主视图。
[0019]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器(stopper)的立体图。
[0020] 图10是从后方看本实施方式的支撑单元的立体图。
[0021] 图11的(a)是表示支撑单元按基准位置卡定于操作面板的状态的图;图11的(b)是表示在卡定操作面板的状态下通过倾斜机构拉出支撑单元的状态的图;图11的(c)是表示从(b)的状态起、操作了杆时的状态的图。
[0022] 图12的(a)是表示操作面板被卡定于支撑单元的状态的图;图12的(b)是表示从(a)的状态起、刚操作杆后的状态的图;图12的(c)是表示从(b)的状态起、按压面板顶面后的状态的图;图12的(d)是表示从(c)的状态起、操作面板被向装置前上方拉出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以下称实施方式)。
[0024]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音频装置10的立体图。车载用音频装置10是安装于车辆的仪表面板等的音频装置,具有本体部12和操作面板14。本体部12形成为长方体状,在安装于车辆中时,其整体被收容在车辆的仪表面板内部。操作面板14具有与本体部12大致相同的宽度及高度,具有比本体部12短的厚度。当操作面板14安装在本体部12的正面、车载用音频装置10安装在车辆中时,面板正面14a向外部露出的状态配置于车辆仪表面板的表面,使得能够被乘车人员视认。在操作面板14没有被拉出的通常状态下,操作面板14以基准位置卡定于本体部12,所述基准位置是当将车载用音频装置10置于平面上时,面板正面14a平行于铅直方向的位置。
[0025] 另外,也可以用例如车辆导航装置来取代车载用音频装置。音频装置也不限于车载用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家庭用的音频装置。
[0026] 图2是拉出操作面板14的状态下、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音频装置10的立体图。车载用音频装置10中设有支撑单元(未图示)和倾斜机构16。操作面板14被卡定于支撑单元。面板顶面14b和面板底面14c是与面板正面14a相接的外缘(外表面)的一部分。倾斜机构16通过从操作面板14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起、卡定操作面板14地拉出支撑单元,而将面板底面14c拉出得比面板顶面14b等其他外表面更靠身前。
[0027] 具体来说,倾斜机构16具有作为电动驱动器电机(未图示)、齿条机构(未图示)、以及两根轨(rod)18。面板正面14a上设有倾斜按钮(未图示)。当用户按下该倾斜按钮时,设在本体部12内的微型计算机等所构成的控制部(未图示)使该电机工作,通过齿条机构使轨18分别从本体部12正面的右下部和左下部伸出来。两根轨18的前端可旋转地接合于支撑单元的下方,随着轨18向前方移动,面板底面14c也向前方移动,随着操作面板14整体逐渐倾斜,面板顶面14b向下方移动。另外,该电机具有制动机构,使得不能从外部手动地拉出操作面板14,不使该电机工作就无法从基准位置拉出操作面板14。
[0028] 这样的车载用音频装置一般较贵,当乘车人将车载用音频装置留在车辆内而离开车辆时,有遭受盗窃的危险。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音频装置10中,操作面板14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本体部12装卸。
[0029] 图3是卸下了操作面板14的状态下、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音频装置10的立体图。操作面板14可装卸地设置于支撑单元20,该支撑单元20用于覆盖操作面板14的背面地卡定操作面板14。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音频装置10,在操作面板14位于基准位置时、以及处于操作面板14被倾斜机构16拉出的状态时,都能够使操作面板14脱离支撑单元20以及安装于支撑单元20。
[0030] 支撑单元20的右侧面上方和左侧面上方设有导轴22。各导轴22分别穿插在设于本体部12的前方侧部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即引导部12a中。由此,在面板底面14c被倾斜机构16拉出时,面板顶面14b能够向下方顺滑地移动。
[0031]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4的主视图。面板正面14a上设有显示器30和操作部34。显示器30具有比面板正面14a的全部区域略小的画面。在显示器30的外缘设有框状的前壳(front cover)32。操作部34由多个操作按钮36构成。操作按钮36配置在前壳32的下方正面。
[0032] 显示器30可以是触摸屏。另外,也可以不在面板正面14a上设置操作部,而是仅设置显示器。由此,能够使显示器更加大型化。另外,也可以不在面板正面14a上设置显示器,而是仅设置操作部。
[0033]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4的仰视图。前壳32的装置后方侧的开口部被后壳(rear cover)38覆盖。与面板正面14a相接的各外表面由前壳32的外表面构成。
[0034] 支撑单元20具有将操作面板14卡定于前架(front bracket)50的卡定部件60。卡定部件60具有可由用户操作的杆60a。杆60a被配置成与面板背面14d隔开微小的距离。杆60a被后述的弹簧赋以从面板背面14d离开的方向的势能,且被构成为能向靠近面板背面14d的方向转动。在面板底面14c上,在杆60a与面板正面14a之间设有能由用户把持操作面板14的把持部14e。
[0035] 图6的(a)是要卸下操作面板14前的本实施方式车载用音频装置10的侧视图。杆60a被配置在作为被倾斜机构16向身前拉出的长边外缘部分的面板底面14c的附近。杆
60a被配置在当操作面板14以基准位置卡定于支撑单元20时,用户所无法触及、不能操作的位置。但在卡定着操作面板14地由倾斜机构16拉出支撑单元20时,下方出现空间,用户就能够操作杆60a了。
[0036] 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音频装置10采用2DIN(Deutsche IndustrieNormen:德国工业规格)规格,操作面板14被形成为高约100mm、宽约178mm。因此,面板顶面14b与面板底面14c的距离较短,所以例如能够如图6的(a)所示那样用拇指和中指等分别捏着面板顶面14b和面板底面14c地单手把持操作面板14。此时,用户能够在牢靠地把持着操作面板14的状态下,用置于把持部14e的手指的指尖来操作杆60a,能够稳定地将操作面板14从支撑单元20脱离下来。
[0037] 另外,也可以设置用于检测操作面板14从支撑单元20脱离的传感器。上述控制部可以在检测到操作面板14脱离时,使倾斜机构16的电机逆转,从而使支撑单元20回到基准位置。另外,上述控制部可以在基于车辆的点火(ignition)开关被关闭等而检测到车载用音频装置10的电源关闭指令时,使倾斜机构16逆转,使支撑单元20回到基准位置后再关闭车载用音频装置10的电源。
[0038] 图6的(b)是刚卸下操作面板14后的本实施方式车载用音频装置10的侧视图。用户能够像这样单手把持操作面板14地将操作面板14从支撑单元20上完全地分离下来。
[0039] 另外,显然车载用音频装置10不限于2DIN规格。通过发明人细心的研究开发,发现只要相对的表面彼此间的距离在130mm以下,大多数人就可以单手把持面板。因此,车载用音频装置10可以具有相互距离在单手所能把持的长度即130mm以下的两个相对的外表面,可以在其中一个外表面的附近配置杆60a。
[0040] 下面详细说明用于在车载用音频装置10中装卸操作面板14的结构和动作。
[0041]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14的后视图。下面以与操作面板14的背面对应的后壳38的外表面作为后壳38的表面来进行说明。后壳38的表面的下方中央处设有凹向操作面板14内部的左右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状的第1凹部38a。第1凹部38a的内部设有从第1凹部38a的下方内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突部38b。
[0042] 卡定部件60的后述的钩部卡合于该突部38b,操作面板14被卡定于前架50。该钩部通过杆60a被操作而上升,从而解除与突部38b的卡合。这里,操作面板14设有当与突部38b卡合的钩部上升时变为开(ON)的开关(未图示)。开关在被置为开时,切断雄连接器42中的所有端子的导通。由此,能够在导通被切断的状态下将雄连接器42从后述的雌连接器上分离开。
[0043] 另外,在后壳38的右上方和左上方分别设有向上方突出的卡定突部38c。并且,在后壳38的表面的右下方和左下方分别设有凹向操作面板14内部的第2凹部38d。第2凹部38d的内部设有从第2凹部38d的上方的内表面向下方突出的突部38e。
[0044] 在后壳38的表面中央处沿左右方向并排设有两个雄连接器42。各雄连接器42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突部,在该突部的表面沿左右方向并排设有多个端子。
[0045]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支撑单元20的主视图。支撑单元20具有前架(front bracket)50、锁单元52、固定器单元54、以及雌连接器56。前架50由钣金形成为左右方向长的长方形状,外周设有弯曲部。前架50被配置成该弯曲部朝向装置前方。前架50可装卸地支撑操作面板14。因此,前架50作为操作面板14的支撑部件来发挥作用。以下,以与本体部12的正面对应的前架50的外表面作为前架50的表面来进行说明。
[0046] 锁单元52具有卡定部件60。卡定部件60上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钩部60b。前架50的下方中央处设有左右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状的第1开口部50a。卡定部件60被配置成从前架50的背面侧插入第1开口部50a,钩部60b从前架50的表面突出来。
[0047] 钩部60b插入设在后壳38上的第1凹部38a,并卡合于突部38b,由此将操作面板14卡定在本体部12上。因此,包括卡定部件60的锁单元52和突部38b作为卡定机构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在操作面板14卡定于本体部12的状态下,当用户操作杆60a时,钩部
60b被顶起,与突部38b的卡合被解除。
[0048] 前架50的右上方和左上方分别设有卡定孔50d。设在后壳38上的卡定突部38c卡定于该卡定孔50d,且在卡定部件60已卡定于突部38b时,操作面板14被卡定于本体部12。因此,卡定孔50d和卡定突部38c也作为卡定机构来发挥作用。
[0049] 在通过解除钩部60b与突部38b的卡合而使操作面板14从本体部12脱离时,卡定孔50d和卡定突部38c引导操作面板14,使其能以卡定孔50d和卡定突部38c的卡定处为中心旋转。因此,卡定孔50d和卡定突部38c作为在钩部60b与突部38e的卡合被解除时引导操作面板14的脱离引导机构来发挥作用。
[0050] 固定器单元54具有固定器62。这里,与图9相关联地说明固定器62的形状。
[0051]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器62的立体图。固定器62被形成为两个轴承部62a与形成为平板状的推出部62b彼此在端部连接成一体的“L”字状。推出部62b的前端形成有向左右两方突出的卡定轴62c。两个轴承部62a上设有同轴贯穿的轴插孔62d。通过将后述的旋转轴插在该轴插孔62d中,使得固定器62被可转动地保持在前架50上。两个轴承部62a之间形成有从推出部62b向上方突出的突部62e。
[0052] 回到图8。在前架50的右下方和左下方分别设有第2开口部50b。固定器62被配置成推出部62b从前架50的表面突出来。如后所述,固定器62被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前架50。突部50c与突部62e抵接,限制固定器62的转动。
[0053] 固定器62通过卡定于设在后壳38上的突部38e,来限制操作面板14以卡定孔50d与卡定突部38c的卡定处为中心的转动。因此,固定器单元54和突部38e作为限制操作面板14在卡定部件60与突部38b的卡定被解除时向引导方向移动的范围的脱离限制机构来发挥作用。由上述的卡定机构、脱离引导机构以及脱离限制机构等,构成向本体部12装卸操作面板14的面板装卸机构。
[0054] 图10是从装置后方看实施方式的支撑单元20的立体图。锁单元52还具有旋转轴64和弹簧66。前架50在第1开口部50a的左右各端部形成有从背面突出的第1翘起部50e。卡定部件60配置在该一对第1翘起部50e之间,通过旋转轴64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前架50上。此时,绕卷的弹簧66的中心插有旋转轴64。弹簧66对卡定部件60赋予使钩部60b向下方移动的转动方向的势能。此时,在卡定部件60中向上方突出的旋转固定器60c抵接于前架50的背面,卡定部件60的转动被卡定。
[0055] 固定器单元54还具有旋转轴68和弹簧70。前架50在第2开口部50b的左右各端部形成有向背面突出的第2翘起部50f。固定器62被配置在该一对第2翘起部50f之间,通过旋转轴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前架50上。弹簧70对固定器62赋予使推出部62b的前端向上方移动的转动方向的势能。
[0056] 如图10所示,锁单元52和两个固定器单元54被配置成,在由倾斜机构16拉出的前架50的底面附近,在与前架50的底面平行的假想直线上并排成一串。由此,能够限定锁单元52和固定器单元54的配置区域,能够有效地利用在操作面板14被倾斜机构16拉出后所出现的本体部12上的正面侧的区域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倾斜机构16拉出了操作面板14时的本体部12的正面,设有CD(Compact Disc)·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的插入口(未图示)、以及存储卡的插入口(未图示)。另外,锁单元52和两个固定器单元54配置在前架50上的位置不限于上述位置,也可以是从操作面板14的中央偏向前架50的底面的其他位置。
[0057] 带状缆线72设有两个,分别对应于两个雌连接器56。雌连接器56的端子沿装置左右方向并排设置,所以各带状缆线72被形成为容易以左右延伸的轴为中心弯曲的平面状。由此,即使在支撑单元20被倾斜机构16倾斜地拉出其下方时,带状缆线72也能容易地弯曲。
[0058] 下面参照图11的(a)~(c),说明使操作面板14从支撑单元20脱离的步骤。为便于理解,以双点划线简化表示操作面板14的外形。另外,图11的(a)~(c)表示了以穿过卡定部件60的中心的面切断操作面板14和支撑单元20后的剖面。
[0059] 图11的(a)是表示支撑单元20以基准位置卡定于操作面板14的状态的图。如图11的(a)所示,当操作面板14处于基准位置时,面板背面14d以狭窄的间隔面对着在拉出支撑单元20时将露出于本体部12的正面的内部壳74。杆60a被配置在前架50与内部壳74的间隔内。另外,该间隔的下方的开口部几乎全部区域都被底壳12b覆盖。因此,内部壳74和底壳12b作为在以基准位置卡定操作面板14时限制用户对杆60a的操作的操作限制手段来发挥作用。
[0060] 图11的(b)是表示卡定着操作面板14地由倾斜机构16拉出支撑单元20的状态的图。为简化,在图11的(b)中省略了倾斜机构16的图示。如图11的(b)所示,当由倾斜机构16拉出支撑单元20时,下方出现空间(空隙)SP,用户就能够操作杆60a了。
[0061] 图11的(c)是表示从图11的(b)的状态起操作了杆60a时的状态的图。杆60a被拉向身前时,卡定部件60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钩部60b上升,从而使钩部60b与突部38b的卡定解除。由此,操作面板14从支撑单元20脱离。
[0062] 这样,杆60a被配置在面板背面14d的附近,使得在前架50处于基准位置时靠近内部壳74,用户无法操作,而当前架50被拉出时用户能够操作。当支撑单元20处于基准位置时用户无法操作杆60a,从而能抑制杆60a的误操作的发生。
[0063] 另外,杆60a被配置在由倾斜机构16最拉向身前的面板底面14c的附近。由此,能够将杆60a更拉向身前,能够使用户的操作更加容易。
[0064] 下面与图12的(a)~(d)相关联地说明从支撑单元20上卸下操作面板14的步骤。为便于理解,用双点划线简略表示操作面板14的外形。另外,图12的(a)~(d)表示了以穿过卡定突部38c和固定器62的面切断操作面板14和支撑单元20的剖面图。
[0065] 图12的(a)是表示操作面板14被卡定于支撑单元20的状态的图。后壳38的下方形成有越靠近面板底面14c就越接近装置前方地倾斜的倾斜部38f。固定器62的前端部抵接于该倾斜部38f。固定器62被弹簧70赋予势能,使得由前端部推出倾斜部38f。
[0066] 图12的(b)是表示从图12的(a)的状态起刚操作杆60a后的状态的图。当杆60a被用户操作,钩部60b与突部38b的卡合被解除时,固定器62将操作面板14的下方从支撑单元20推出。因此,固定器单元54也作为推出机构来发挥作用。
[0067] 在后壳38的顶面上,在比卡定突部38c靠前方侧形成有缘部38g。卡定突部38c卡定于卡定孔50d时,前架50的上方的弯曲部位于卡定突部38c和缘部38g之间。随着倾斜部38f被推出部62b推出,操作面板14以卡定突部38c与卡定孔50d的卡定处为中心转动着从支撑单元20脱离。由于此时前架50的弯曲部仍然保持位于卡定突部38c和缘部38g之间的状态,所以是维持卡定突部38c与卡定孔50d的卡定的。
[0068] 卡定部件60的前端部随着操作面板14的转动而使倾斜部38f向上方滑动,当操作面板14转动到预定度时,卡定轴62c卡定于突部38e。由此,以卡定突部38c与卡定孔50d的卡定部为中心的操作面板14的转动范围被限制。固定器62被弹簧70赋予向上方托起突部38e的势能,所以在该状态下即使用户手离开操作面板14,卡定突部38c与卡定孔50d的卡定、以及突部38e与卡定轴62c的卡定也仍被维持,操作面板14被保持在支撑单元20上。由此,能够避免刚操作杆60a后操作面板14掉落的情况。
[0069] 图12的(c)是表示从图12的(b)的状态起按下面板顶面14b的状态的图。由此,固定器62抵抗弹簧70的势能地转动,操作面板14向下方移动。操作面板14向下方移动某程度后,卡定孔50d与卡定突部38c的卡定被解除,成为能够将操作面板14的上方向身前拉出的状态。
[0070] 图12的(d)是表示从图12的(c)的状态起将操作面板14向装置前上方拉出的状态的图。由此,卡定轴62c与突部38e的卡合也被解除,操作面板14被完全地从支撑单元20脱离下来。
[0071]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适当组合各实施方式的各要素后的结构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是有效的。另外,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够对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设计变更等变形,施加了这样的变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下面举出这样的例子。
[007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个(例如两个)与面板背面14d隔开微小间隔的杆60a。用户按下多个杆60a的任一个,钩部60b就被托起,从而卡定部件60与突部38b的卡定被解除。由此,例如可以在驾驶员侧和副驾驶侧分别设置杆60a等。
[0073]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从图12的(b)的状态起,通过使操作面板14以卡定突部38c与卡定孔50d的卡定处为中心向身前转动,能够解除固定器62与突部38e的卡定。具体来说,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与突部38e中的卡定轴62c卡定的部分设置倾斜。因此,即使在突部38e与卡定轴62c相卡定的状态下,也能通过以某程度强的拉出操作面板14的下方来解除卡定。由此,能够不用向下方按压操作面板14地、简单地将操作面板14从支撑单元20完全脱离下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