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地连接一车辆上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的装置及其用途

申请号 CN01812888.2 申请日 2001-05-31 公开(公告)号 CN1283478C 公开(公告)日 2006-11-08
申请人 吉多·屈贝尔有限公司; 发明人 诺伯特·R·盖恩; 吉多·屈贝尔;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一种用于可拆卸地连结一车辆上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12,12’)的装置。本 发明 的装置包括在两个车辆元件(12,12’)端部(16,16’)相对的两个 支撑 件(14,14’)以及位于上述两个支撑件(14,14’)之间用来传递车辆元件(12,12’)间的 力 的多个连接装置(18)。至少提供三个连接装置(18),它们全部或除一个之外均长度可调,且其端部(20,20’)通过球铰(22,22’)支撑在两个支撑件(14,14’)上,经过在一个共同的平面内至少三个不同的力传输点(24,24’),以这样的方式,即可以在两个车辆元件(12,12’)的两个支撑件(14,14’)之间传递拉力、压力和扭力。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一车辆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12、 12`)的装置,它具有在上述两个相对车辆元件(12、12`)的端部(16、 16`)的两个支撑件(14、14`),以及位于上述两个支撑件(14、14`) 之间,用来传递上述两个车辆元件(12、12`)之间的的连接装置(18), 且连接装置(18)的端部(20、20`)利用在上述两个支撑件(14、14`) 处的球铰(22、22`)通过至少三个在同一个平面内并相互分离的力传 递点(24、24`),以这样的方式支撑,即可以传递两个车辆元件(12、 12`)的两个支撑件(14、14`)之间的拉力、压力和扭力,其特征在 于,提供至少三个连接装置(18),它们全部或除了一个之外通过主 动控制系统长度可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装置(18) 包括一个长度伸缩可调的杆式连接件(18`),其端部(20、20`)通 过球铰(22、22`)直接支撑在两个支撑件(14、1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装置(18) 包括一个长度固定的杆式连接件(18``),该连接件(18``)的至少一 个端部(20、20`)利用布置在支撑件之间的长度调节件(38、38`) 通过球铰(22、22`)支撑在相关的支撑件(14、14`)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装置(18) 之一包括一个长度固定的杆式连接件,其端部通过球铰(22、22`)直 接支撑在两个支撑件(14、14`)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装置(18) 布置在长度方向,与由至少三个力传递点(24、24`)覆盖的平面大致 垂直或成一个度(α,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装置(18) 与由至少三个力传递点(24、24`)覆盖的平面成一个角度(α,β)对 角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三个连接装置(18) 用来传递一个设计为一上车辆的两个车辆元件(12、12`)的两个支 撑件(14、14`)之间的拉力、压力和扭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五个连接装置(18) 用来传递一个设计为陆地车辆,特别是轨道车辆的两个车辆元件(12、 12`)的两个支撑件(14、14`)之间的拉力、压力和扭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五个连接装置(18) 均具有一个长度可调的杆式连接件(18`)。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五个连接装置(18) 有两个长度可调的杆式连接件(18`),它们对角布置在上述两个支撑 件(14、14`)之间,且三个长度固定的杆式连接件(18``)均具有一 个长度调节件(40、4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六个连接装置(18) 用来传递一个设计为飞机、或太空中的导弹的两个运载工具元件(12、 12`)的两个支撑件(14、14`)之间的拉力、压力和扭力。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另一个连接装置 (18),用来在上述两个支撑件(14、14`)之间产生一个预加载。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十二个连接装置(18) 布置在车辆的两个车辆元件(12、12`)的两个支撑件(14、14`)之 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支撑件(14、 14`)提供的四个力传递点(24、24`)布置在一个假想的圆上或者在 一个假想的方形(28、28`)、直角或其它多边形的角(26、26`)上, 以便连接十二个连接装置(18)中每三个的三个端部(20、20`)。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连接装置(18) 连接在两个支撑件(14、14`)之间布置在垂直于力传递点(24、24`) 的共同平面的平面内,并且通过一个相关的力传递点(24、24`)。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连接装置(18) 中的一个(181)在位于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301、302)的交线(30) 上延伸,且三个连接装置(18)中的另两个(182、183)在两个相互 垂直的平面(301、302)内对角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两个支撑件(14、 14`)上的力传递点(24、24`)大致位于其边缘区域(32、32`),且 连接装置(18)在垂直于支撑件(14、14`)的平面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支撑件(14、 14`)和两个支撑件(14、14`)间的连接装置(18)之间有一个通道 或类似的穿越处。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件(14、14`) 通过一个布置在其间的长度弹性波纹管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波纹管至少在 外部封闭连接装置(18),特别地,还在内部封闭连接装置。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装置(18) 的长度可以液力、气动、机械或电动调节。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装置 (18)包括一液压装置,一线性装置,一主轴部件或一直线电动机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布置在其间的至 少三个连接装置(18),两个支撑件(14、14`)整体安装在两个车辆 元件(12、12`)的相对端部(16、16`)。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撑件(14、 14`)与两个车辆元件(12、12`)之一的相应的端部(16、16`)可拆 卸地连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布置在其间的 至少三个连接装置(18),两个支撑件(14、14`)与两个车辆元件(12、 12`)的相对端部(16、16`)可拆卸地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件(14、 14`)可以通过摩擦和/或形状互连接装置提供准确定位而固定在两 个车辆元件(12、12`)的相对端部(16、16`)上。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形状互锁连接 装置形成燕尾、键和键槽或类似的连接。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其间至少带有三 个连接装置(18)的两个支撑件(14、14`)可以从上面垂直安装或从 两个车辆元件(12、12`)的端部侧面水平安装。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带有布置在其 间的三个连接装置(18)的两个支撑件(14、14`)通过螺栓(54、54`)、 销子、螺钉、锁定装置、夹子或类似件在插入形状互锁连接装置中之 后固定防止自动分离。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装置(18) 至少与一个用于其控制的控制装置相连。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控制 装置的连接装置(18)可以单独或同时调节以相互匹配。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控制装置 带有一个用于通过无线电和/或GPS或GSM标准和/或红外线控制的 发送/接收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的用途,其用于在陆地、 在水上、在空中和在太空中可拆卸地连接两个前后铰接的运载工具的 运载工具元件(12、12`)。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及其应用,该装置用于可拆卸 地连接一车辆上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

背景技术

这种装置通常是已知的。例如,专利DE19731866C1描述了一种 连接装置,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前后布置的有轨车辆的两个运货 车。该连接装置包括布置在面向运货车体端部的两个连接支架,以及 位于两个连接支架之间用来传递两个运货车之间的的两个连接杆。 上述连接杆是刚性的且设计成长度不可变的形式。上述连接杆的一端 铰接到一个旋转接头。另一端由布置在连接支架平面内的一个液体件 保持,可以垂直或平移动。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从连接支架到布 置得间隔一定距离的几个点之间的力的传递。已经证实这种连接装置 的整体结构设计是有缺点的。一方面,相对的连接支架之间的连接是 相对刚性的,这样,主要地仅有拉力和压力可以从一个运货车传递到 另一个。虽然连接支架之间可能有倾斜和扭转运动,但是这只能达到 非常有限的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布置在连接支架的特殊平面中的液 体件,滑动运动相对较小。在这种程度上,防止运货车在水平方向或 垂直方向上的相对较大的运动。这种连接,整体上很硬且几乎没有柔 性,因此不能允许运货车相对于彼此运动。于是,例如,皮带损耗或 一个完整的转向架不能被拉紧。而且,也无法防止被称作折叠效应的 每个运货车相对彼此的摇晃。
还有一篇美国专利US-PS4,106,794,描述了一种用于可拆卸地连 接一个车辆上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的装置,机动车和有轨车均可 由同样的装置拉紧。该装置包括面向两个车辆元件端部的两个支撑件, 以及位于上述两个支撑件之间、在两个车辆元件之间传递力的连接装 置。该装置没有通过主动的开环或者闭环控制为连接件提供纵向可调 节性。这样,虽然上述连接装置以杆式连接、长度可调,但是它们在 操作中相对较僵硬。为此,杆式连接件被分成两部分,且它们的长度 通过销和适当形状的凹口固定。这就意味着每次都需要手动操作调节 连接装置的长度。
而且,由美国专利US-PS4,500,056得知一种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一 个车辆上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中,车辆可以 是任何类型的,即,例如由拖车和有轨车组成的陆地车辆或以陆地载 运装置的形式设计成的直升飞机或设计成用来拖拽滑翔机的飞机。该 装置也包括为此目的提供的两个支撑件,它们通过连接装置相互连接, 上述连接装置用来在车辆元件之间传递力。虽然上述连接装置是杆式 连接件,长度可调,但是它们仍然是在操作中很僵硬的设计。连接件 的长度因此仅可以通过手动调节。
最后,美国专利US-PS5,746,391示出了一种用于在飞机机身上安 装气动涡轮发动机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相对较高的刚性和相对较低的 重量,而且设计成其制造成本低。该装置包括位于几个力传递点之间 的多个杆件。虽然上述杆件的端部被设计成其长度可以通过液力、电 力或气动调节,以便调整或控制气动涡轮机相对于飞机机身的推力, 但是它们仍然没有直接支撑在两个支撑件上,而仅是非直接地支撑于 其上。因此,明显地该装置基于一种辅助飞机或所谓的中间飞机位于 两个支撑件之间。在任何情况下,上述杆件自身都不能直接主动地与 两个支撑件接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一个车辆上前 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的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防止出现上述问题, 且该装置的设计依然很简单,同时结构紧凑而稳定并且还能保证一个 车辆上相邻的单个车辆元件之间以确定的方式相对运动,而且该装置 使用方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一车辆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 元件的装置,它具有在上述两个相对车辆元件的端部的两个支撑件, 以及位于上述两个支撑件之间,用来传递上述两个车辆元件之间的力 的连接装置,且连接装置的端部利用在上述两个支撑件处的球铰通过 至少三个在同一个平面内并相互分离的力传递点,以这样的方式支撑, 即可以传递两个车辆元件的两个支撑件之间的拉力、压力和扭力,其 特征在于,提供至少三个连接装置,它们全部或除了一个之外通过主 动控制系统长度可调。
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技术上得以实现。
因此,通过在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一个车辆上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 元件的发明的装置上布置的两个相对的车辆元件的端部两个支撑件, 以及在上述两个支撑件之间用来传递力的连接装置,由该装置所提供 的至少三个连接装置或是均长度可调或是除了一个之外通过主动的开 环控制或闭环控制长度可调,且在每种情况下,其端部通过在同一个 平面内且相互分离的至少三个力传递点,由两个支撑件处的球铰支撑, 以这样的方式,拉力、压力和扭力可以在两个车辆元件的两个支撑件 之间传递,从而得到一种整体结构极其简单且结构紧凑的装置。而且, 该发明的装置具有非常稳定的构造。最后,该发明的装置具有主要的 优点,即可以以令人满意的方式满足目前的安全标准并且能在车辆的 单独的车辆元件之间进行相对运动的个别补偿。一个车辆的两个相邻 的车辆元件的连接是刚性且互的。但同时由本发明的装置的连接装 置进行的补偿运动可以被吸收,并且,如果需要可以被单独衰减,主 动地控制,预先拉紧或以其他方式修正。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车辆 的一种预定的运行模式,例如全部铰接的火车。最后,能够实现该发 明装置的成本有效制造。
一种简单可靠的结构以及一车辆的车辆元件相对彼此突然发生的 相对运动的弯曲的补偿和实时反应尤其重要,连接装置带有一个长度 可伸缩调节的杆式连接件,其端部通过球铰直接直接支承在两个支撑 件上。
选择性地,或附加地,根据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连接装置还带有 长度固定的杆式连接件,至少其一端最好是两端,通过球铰利用一个 布置在其间的一个长度可调的元件支撑在指定的支撑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还可以更进一步简化的结构而不会损害 其功能,在此连接中,具有一个长度固定的杆式连接件,其端部通过 球铰直接支撑在两个支撑件上。
而且,根据本发明,该连接装置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布置的大致垂 直,或相对于由至少3个力传递点所覆盖的平面成一角度。在这种情 况下,相对于由至少3个力传递点所覆盖的平面成一角度布置的连接 装置沿对角线伸展。
根据本发明,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车辆若是一辆水上车辆,通常 使用三个连接装置足够传递两个车辆元件之间的两个支撑件之间的拉 力、压力和扭力。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五个用来传递两个车辆元件的两个支撑 件之间传递拉力、压力和扭力的连接装置,该发明的装置适于以有利 的方式用于一陆地车辆,且尤其这样地用于一有轨车辆。
在该连接装置中,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具有五个连接装置,每 个都可以设计成长度可调的杆式连接件,或选择性地,可以设计成其 中两个是长度可调的杆式连接件,斜向布置在上述两个支撑件之间, 另三个杆式连接件长度固定,每个上面有一个长度调节件的连接件。
若使用本发明的装置的交通工具是用于空中的飞机或火箭,根据 本发明,可以提供六个连接装置传递两个车辆元件的两个支撑件之间 的拉力、压力和扭力。一方面,在这种方式下,结构得到扩展,并且 还能保持发明的装置的重量轻,另一方面,能够以令人满意的方式保 证两个车辆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的个别补偿。
根据本发明,为了在两个车辆元件的两个支撑件之间产生附加的 预拉力,在上述两个支撑件之间又布置了一个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措施尤其重视刚性和固定的连接,同时为车辆元件相对 彼此的相对运动提供一种快速且个别的补偿。根据本发明,车辆的两 个支撑件之间作用十二个连接件。这种类型的布置极其重要,尤其是 对于陆上交通工具,例如有轨车辆。这样,以这种方式,可以补偿皮 带连接甚至一个完整的转向架的损失。因此,可以安全地避免例如在 施德(Eschede)的路事故。即使皮带连接断开,由于基于本发明 的装置的稳定的连接,仍然完整的车辆元件可以起到必要的支撑作用。 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想象,对于有缺点的车辆元件而言,可 以通过本发明的装置由仍然完整的车辆元件稍加改进。可以安全地防 止,如在波恩(Bonn)发生的铁路事故的晃动与所谓的手琴效应 (concertina effect)。
根据本发明,这种情况的优点是在每个部分的元件上提供了四个 传递点,它们布置在一个假想的圆周上或者方形或者直角或者其他多 边形的角上,以便在每种情况下,连接在十二个连接装置中的三个的 三个端部。
对应于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在两个部分元件上的传递点大致位于 它们的边缘区域,而且上述连接装置在平行于上述支撑件的平面内运 动,基本上可以在两个临近的车辆元件之间为人们形成一个穿越处, 而不会不必要地妨碍人们的穿越。
根据本发明,为了给人们提供这样的穿越处,在两个支撑件之间 的连接装置与两个支撑件之间提供了一个行走通道或者类似的穿越 处。
利用本发明的措施,即,通过一个中间纵长的弹性折叠部分连接 上述两个支撑件,上述折叠部分至少在外侧封闭上述连接装置,特别 地也附加地在内侧封闭。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0,可以防止灰尘污物等 沉积,并且能防止腐蚀,由于浸过水,例如盐水。因此,本发明的装 置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
而且,在本发明的构架之内,根据本发明可以液力地、气动地、 机械地或者电动地操作长度可调的连接装置。单独的开环控制或者在 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提供的闭环控制,可以很快实现特别的连接装置, 即大致实时地,并且不会有附加的设计费用,还具有更好的可靠性。
在该连接中,根据本发明的长度可调的连接装置适合包括一液力 单元、气动单元、线性单元、纺锤单元、线性电机或者类似装置。利 用液力单元,例如一液压缸,上述连接装置由两个相对的腔室中形成 的相应的压力进行控制。其调节可以通过一个行程测量系统进行。可 以获得特定的连接装置的一个确定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布置,两个支撑件至少带有布置在其间的三个连接 装置,被整体安装在两个相对的车辆元件的端部。其中,至少一个支 撑件可拆卸地连接到两个车辆元件之一的指定端部。该结构简单且稳 定。该发明的装置可以与特定的车辆元件成一个整体。同时,还能够 保证可拆卸地连接的两个车辆元件可以随时拆开。
作为一种选择,也可以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其间带有至少三个连 接装置的两个支撑件,作为一个准结构单元,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个相 对的车辆元件的端部。以这种方式,为了形成一个由多个车辆元件构 成的车辆,并不绝对需要每个车辆元件装备一个发明的装置。因此, 可以想到,例如,在由多个单独的车辆元件组装的车辆的地点提供一 该发明的装置,该发明的装置到达该地点后,例如,车辆被拆分的地 点,再次被拆分并在此位置准备再次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本发明为此目的提供了可以准确安装在两个 车辆元件的两个相对端部的两个支撑件,它们可以通过摩擦和/或互锁 的连接方式连接并固定,形成燕尾或者还有键和键槽连接。
本发明的措施是为了简便这一特殊目的,并在某些情况下是本发 明装置的主要的且可以准确确定的控制。据此有关开环或闭环控制, 上述连接装置至少与一个控制装置连通,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单独地或 者全部相互匹配。
若需要,为了尽可能地考虑地理条件,根据本发明,有关开环或 闭环控制已经至少有一个控制装置适用于利用无线和/或全球定位系 统(GPS)或数字通(GSM)标准和/或红外线的一传递/接收装置。
最后,根据本发明的内容,一发明装置可用于相互连接的交通工 具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的可拆卸连接,特别是,如已描述的,在 这种情况下,考虑了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的 装置用于内陆航行。通过对该发明的装置的控制转向运动,在多船运 输组中,可以实现使用更多的车辆元件和/或更小的转向半径。由此, 可以保证更大的负载能力。同样可以想到的是,本发明的装置用于深 海航行。利用一主动控制系统,例如,油轮可以被分成分段连接的货 船。由于除去了单个车辆元件之间的长度限制,转向性能提高,因此 有了更大的负载容量。本发明的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应用在太空中、电 车、货运列车及道路交通上。整体来说,安全标准可得到提高,而且 因此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这样可极大地避免因人身伤害或致命性事 故对人的支出。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优点和细节在下述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结合 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附图1A是用于一车辆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的可拆卸连接的 一个发明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
附图1B是根据附图1A的用于一车辆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的 可拆卸连接的一个发明装置的实施例的部分剖视透视示意图;
附图1C至1E是根据附图1A和1B的发明装置的实施例的各种 部分剖视透视示意图,示出了车辆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相对彼此 的各种位置;
附图2是用于车辆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的可拆卸的连接的发 明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
附图3是对应图1A的用于车辆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的可拆 卸的连接的发明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剖视俯视图;
附图4A至4D是根据附图3的用于车辆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 的可拆卸的连接的发明装置的改进形式的部分剖视俯视图和侧视图, 附图4A和4B示出该发明装置的未安装状态,附图4C和4D示出该 发明装置的安装状态;
附图5是带有多个前后布置的车辆元件,且其间设置根据附图1 至4D的该发明装置的用于水运的一连接车辆的俯视图;及
附图6是带有多个前后布置的车辆元件和根据附图1至4D的该 发明装置的用于水运的一连接车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装置10用于一车辆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元件12,12`的可拆 卸连接。在下述该发明装置10的各种实施例的描述中,相同的部件在 各实施例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0尤其适用于连接车辆前后布置的两个车辆 元件12,12`的可拆卸连接,例如带有拖车的货车,尤其是轨道车辆, 例如客运和货运列车或有轨电车,在水上,例如几个集装箱货船的推 进牵引运输队,在空中及在太空中。
附图1A、1B、1C、1D和1E是表示这样一个发明装置10的一第 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装置10在两个车辆元件12、12` 的两个相对的端部16、16`有两个支撑件14,14`,即,前车辆元件12 和后车辆元件12`。
而且,该发明装置10具有至少三个连接装置18。该连接装置18 布置在上述两个支撑件14、14`之间,并用来传递上述支撑件14、14` 之间以及车辆元件12、12`之间的力。
上述连接装置18全部或除了单独的一个之外全部长度可调。
根据附图1A至1E的实施例的方式,所有的连接件的长度可以增 加或缩短。连接装置18的端部20、20`都通过至少三个力传递点24、 24`利用球铰22、22`支撑在两个支撑件14、14`上。在这种情况下,力 传递点彼此不同,但是在同一个平面内。
根据附图1A至1E的实施例目前的方式,球铰22、22`与力传递 点24、24`的位置相同。因此,两个支撑件14、14`和上述由力传递点 24、24`覆盖的平面也是一致的。
然而在另一方面,也可能球铰22、22`与力传递点的位置不相同, 被传递的力通过连接装置18引到两个支撑件14、14`。这种形式的实 施例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
一方面由于连接装置18长度可调且另一方面连接装置18的端部 20、20`通过至少三个共平面的力传递点24、24`支撑,这种结构使得 拉力、压力和扭力可以在两个车辆元件12、12`的两个支撑件14、14` 之间传递。
根据附图1A至1E所示的发明装置10的实施例的方式,每个连 接装置18在长度方向上大致垂直布置或与由两个支撑件14、14`覆盖 的平面成角度α、β。在附图1A至1E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连接装 置18与由两个对角延伸的支撑件14、14`覆盖的平面成角度α、β布 置。
尤其是,根据附图1A至1E所示的发明装置10的实施例的方式 共有十二个连接装置18布置在车辆的两个车辆元件12、12`之间的两 个支撑件14、14`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每个支撑件14、14`上有四 个力传递点。上述四个力传递点24、24`布置在一个假想的圆上或, 如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假想的方形28、28`的角26、26`上,或在直 角或多边形的角上。每种情况下十二个连接装置18的三个的三个端部 20、20`通过相应的球铰22、22`铰接安装在力传递点24、24`,以便允 许在三维方向自由运动。
每三个连接装置18布置在两个支撑件14、14`之间,在每种情况 下在垂直于力作用点24、24`的共有平面的平面内,即,在所示的实 施例中垂直于支撑件14、14`,且同时通过一个指定的力作用点24、 24`。至此,每三个连接装置18中的一个181位于彼此垂直的两个平 面301、302的相交线上。另一方面,每三个连接装置18中的另两个 182、183在彼此垂直的两个平面301、302斜向延伸。
换句话说,连接装置181从在前支撑件14的右上球铰22或力传 递点24到在后支撑件14`的右上球铰22`或力传递点24`,在两个平面 301、302的交叉线上;连接装置182从在前支撑件14的右上球铰22 或力传递点24到在后支撑件14`的右下球铰22`或力传递点24`,斜向 在平面301中;连接装置183从在前支撑件14的右上球铰22或力传递 点24到在后支撑件14`的左上球铰22`或力传递点24`,斜向在平面302 中,等等。
由于力传递点24、24`覆盖的平面与两个支撑件14、14`一致,因 此在平面301、302的连接装置18垂直于支撑件14、14`。连接装置18 完全转换到支撑件14、14`的边缘区域32、32`。
相反,也可能在与平面301、302不相交的平面内,即大致垂直于 支撑件14、14`的平面内布置一个或多个连接装置18。
在这种连接中,可以想到,例如,在右上球铰22或在支撑件14 的力传递点24处与左下球铰22`或在支撑件14`的力传递点24`之间铰 接安装一个第一连接装置18,在左上球铰22或在支撑件14的力传递 点24处与右下球铰22`或在支撑件14`的力传递点24`之间铰接安装一 个第二连接装置18(未示出)。
根据附图1A至1E所示的发明装置10的实施例与前面提到的, 在两个支撑件14、14`与两个支撑件14、14`间的连接装置18之间提 供一个通道或类似的穿越处(未示出)的实施例相比无疑具有额外的 优点。以这种方式,由这样的车辆运输时,工作人员和/或乘客可以从 一个车辆元件12转换到一个临近的车辆元件12`,反之亦然。在两个 相邻的车辆元件12、12`之间供人们通过的穿越处是合理的,它不会 被斜向的连接装置18不必要地妨碍。
未详细示出,两个支撑件14、14`通过一个置于期间,长度方向弹 性的波纹管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尤其有效。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波纹管 可以同时至少在外部封闭连接装置,且特别是也在内部封闭连接装置, 这样该发明装置10可以完全防尘、防污、防水,例如盐水、和类似物 质。该发明装置10的功效不会因此而削弱。而且基本上,其使用寿命 还会提高。
根据附图1A至1E所示的发明装置10的实施例尤其适用于陆地 车辆的两个车辆元件12、12`的可拆卸连接,尤其适用于有轨车辆。 利用该发明装置10,相邻的车辆元件12、12`可以刚性地相互连接, 从而改善交通方面的应用并提供安全标准方面的益处。
这样,例如,利用前述发明装置10的实施例,甚至可以通过有轨 车辆补偿皮带连接甚至一个完整的转向架的损失。以这种方式可以安 全地避免发生在艾施德(Eschede)的铁路事故。而且可以安全地防止, 由于所谓的手风琴效应发生的车辆的单个车辆元件12、12`之间的相 互挤压或晃动。因此,发明装置10的应用意味着不会再发生例如在波 恩的铁路事故。
如果根据附图1A至1E所示的发明装置10的实施例同样共有十 二个连接装置18,也完全可以想象仅仅提供五个连接装置18来传递 两个车辆元件12、12`的两个支撑件14、14`之间的拉力、压力和扭力, 所提供的发明装置10计划用于一陆地车辆,尤其是一有轨车辆。从技 术的角度来看实现了等效的功能效力。
根据附图1A至1E所示的发明装置10的实施例可以大致通过两 个布置实现连接装置18的实际长度调节,下面将根据附图2和/或3 结合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
附图1C至1E示出了支撑件14、14`相对彼此的各种位置,通过 连接装置18确保车辆元件12、12`的刚性连接。
附图2示出了发明装置10仅具有三个连接装置18来传递水上车 辆,例如船只的两个车辆元件12、12`的两个支撑件14、14`的拉力、 压力和扭力。
两个支撑件14、14`或有球铰22、22`所覆盖的平面或相应的力传 递点24、24`以等边三角形的方式设计。可以想到支撑件14、14`之间 的连接装置18的一个不同的布置,由于从一个支撑件14或14`施加 到另一个支撑件14`或14的力能够以一种确定的统一的方式进行,所 以这样的设计理念已经显示出其自身特别的益处。
这种情况下三个连接装置18全部长度可调,为此,三个连接装置 18中的每个都包括一个伸缩调节长度的杆式连接件18`。这种情况下, 杆式连接件18`包括一活塞杆34或类似的杆和一个保持活塞杆34的 套筒36。端部20、20`通过球铰22、22`直接支撑在两个支撑件14、 14`上。
这种情况下,长度可调的连接装置18可以液力、气动、机械或电 动驱动。为此目的,带有长度调节件18`的长度可调的连接装置18具 有,例如,一液压装置,一线性装置,一主轴部件或一直线电动机(未 详细示出)。
附图3示出了发明装置1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根据附图3,发明 装置10装有五个连接装置18,其中四个连接装置18是可以看见的, 第五个连接装置18,例如,被附图3中临接底边的另一个连接装置18 挡住。
选择性地,或也可以附加地,在附图2所示的连接装置18的实施 例的结构上,再提供一个长度固定的杆式连接件18``。至少杆式连接 件18``的一端20、20`通过球铰22、22`支撑,被分配给指定的支撑件 14、14`,其间布置一个长度调节件38、38`。
即使在杆式连接件18``的两个端部20、20`之一只有一个长度调节 件38、38`也足够调节连接装置18的长度,在两个端部20、20`中的 每一个上的长度调节件38、38`的技术应用可以更快地调节或实现特 定的连接装置18的长度改变。
长度可调的连接装置18的长度调节件38、38`,以与连接装置18 的长度可调的杆式连接件18`相应的方式,可液力、气动或电动执行。 至此,带有长度调节件18``的长度可调的连接装置18同样带有一液压 装置,一线性装置,一主轴部件或一直线电动机。
由附图3可见,发明装置10的实施方式中全部的调节件38、38` 都设计成液压缸,其中一活塞40、42可以被保持,活塞受控且由一个 行程测量系统44确定位置。
未详细示出,共有六个连接装置18来传递两个车辆元件12、12` 的两个支撑件14、14`之间的拉力、压力和扭力的发明装置10适用于 交通工具是一飞机或一太空中的导弹。为了在空气中或太空中使两个 相对的支撑件14、14`相应于彼此移动,即改变由相对彼此的支撑件 14、14`覆盖的平面,由于存在的自由度至少需要六个这样的连接装置 18。
通常可以将两个支撑件14、14`整体安装到两个车辆元件12、12` 的相对端部16、16`,其间至少设置三个连接装置18。这样的结构设 计的益处在于,至少一个支撑件14、14`与车辆的两个车辆元件12、 12`之一的指定端部16、16`可拆卸地连接。只有以这种方式才可以实 现可变且多样的连接,否则不可能有陆地上连接型车辆,例如货运列 车,或水上,例如由几个集装箱货船组成的拖曳式船护卫队,的经济 操作。
以示例的方式,根据附图1和/或3的发明装置10的实施方式, 示出了一支撑件14,该支撑件具有带相应孔48的侧边凸缘46,利用 该孔,支撑件14通过销、螺栓或类似的附属部分(未示出)与相应的 车辆元件12可拆卸地连接。
对此尤其有利的改变是根据附图4A至4D的发明装置10的实施 方式的结构设计。据此,至少带有布置在其间的三个连接装置18的两 个支撑件14、14`可拆卸地固定到两个车辆元件12、12`的相对端部16、 16`。两个支撑件14、14`通过摩擦和/或用于精确定位的形状互锁连接 50、50`固定导相对端部16、16`。根据附图4A至4D的实施方式提供 燕尾连接作为摩擦和/或形状互锁连接50、50`。可以想到利用键和键 槽连接作为形状互锁连接50、50`。也可能利用螺栓连接或者代替的 磁性连接或类似的连接,作为形状互锁连接。
根据附图4A至4D的实施方式中至少带有布置在其间的三个连接 装置18的两个支撑件14、14`可以从上方垂直安装,或者在提供形状 互锁连接50、50`的两个车辆元件12、12`的端部16、16`的侧面水平 安装,且随后通过螺栓52、52`、销子、螺钉、或其它制动装置、铆 头模或类似装置(未示出)固定,防止连接自动脱开。
未详细示出,连接装置18至少还与一个用于开环或闭环控制的控 制装置相连。上述连接装置18,即长度可调的杆式连接件18`和/或长 度调节件18``,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至少一个控制装置在每种情况下 单独控制或全部同时调节。从外部施加到车辆的两个车辆元件12、12` 的平衡运动可以立即通过该发明装置10补偿,若需要还可以适当地衰 减,主动地控制,预先拉紧或以其它的方式实时地校正。以这种方式, 上述车辆可以获得一个预先确定的,或者是可以预先确定的运行特性。
例如,利用该发明装置10可以获得一个受控的转向运动。至此, 可以进行预先有准备的转向。大致可以获得较小的转向半径。由此, 可以操作比过去可能和/或允许的要长的多船护航组或拖曳船护航组, 既可以根据图5用于内陆巡航,也可以根据图6用于深海巡航。免除 长度限制意味着获得了更大的负载容量。
最后,至少可以提供一个带有发送/接收装置的控制装置,用于利 用无线电和/或GPS(全球定位系统)或GSM(数字通)标准和/或红 外线控制。
该发明装置10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为了简化设计,可以想到,例 如至少将三个连接装置18设计成长度固定的杆式连接件,它们的端部 20、20`上均有一个球铰,球铰的位置与在特定的支撑件14、14`或相 应的平面上的力传递点一致。作为一个选择,也可能用固定长度的杆 式连接件代替这样的连接装置18,且球铰22、22`布置在其端部,提 供两个杆式连接件,它们的一端刚性地固定到相应的支撑件14和/或 14`,且它们的另一个相对的端部通过一个共同的球铰相连。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