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了胎侧部和对应的耐磨胶条之间的接合的轮胎

申请号 CN201580002557.1 申请日 2015-01-27 公开(公告)号 CN105722698A 公开(公告)日 2016-06-29
申请人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发明人 M·托斯卡诺;
摘要 轮胎(1)具有:至少部分折返的 胎体 帘布层(3);两个 胎圈 (4),所述两个胎圈(4)配置在 胎体帘布层 (3)的两相反侧并被胎体帘布层(3)包围; 胎面 (7),其被胎体帘布层(3) 支撑 ;两个胎侧部(11),所述两个胎侧部(11)配置在胎面(7)和胎圈(4)之间的胎体帘布层(3)的外侧;以及两个耐磨胶条(12),所述两个耐磨胶条(12)位于胎侧部(11)的下方外侧且位于胎圈(4)处;其中,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的横截面为U形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胎(1),其包括:
-至少部分折返的胎体帘布层(3);
-两个胎圈(4),所述两个胎圈(4)配置于所述胎体帘布层(3)的两相反侧并被所述胎体帘布层(3)包围;
-胎面(7),其被所述胎体帘布层(3)支撑
-两个胎侧部(11),所述两个胎侧部(11)配置在所述胎面(7)和所述胎圈(4)之间的所述胎体帘布层(3)的外侧;以及
-两个耐磨胶条(12),所述两个耐磨胶条(12)配置在所述胎侧部(11)的下方外侧且位于所述胎圈(4)处,
其中,在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限定了接合面(13),所述接合面(13)的横截面在轴向外侧的第一端部(15)和轴向内侧的第二端部(16)之间延伸,其中,所述轮胎(1)的特征在于,各接合面(13)的横截面为U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所述接合面(13)的横截面为朝向所述胎圈(4)定向的U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所述接合面(13)的横截面为朝向所述胎面(7)定向的U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所述接合面(13)的所述轴向外侧端部(15)配置在所述接合面(13)自身的所述轴向内侧端部(16)的径向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所述接合面(13)的所述轴向外侧端部(15)配置在所述接合面(13)自身的所述轴向内侧端部(16)的径向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所述接合面(13)的所述轴向外侧端部(15)在径向上配置在与所述接合面(13)自身的所述轴向内侧端部(16)相同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所述接合面(13)的顶点(14)与所述接合面(13)自身的在径向上远离所述顶点(14)的端部(15)之间的径向距离(D)至少等于所述胎侧部(11)在所述接合面(13)的所述顶点(14)处的轴向厚度(W)。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所述接合面(13)的在其顶点(14)处的半径至少等于与穿过所述接合面(13)自身的所述顶点(14)和两个端部(15、16)的抛物线的所述顶点(14)对应的密切圆的半径的7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所述接合面(13)的横截面为具有抛物线轨迹的U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1)用于农业应用。

说明书全文

改进了胎侧部和对应的耐磨胶条之间的接合的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
[0002] 本发明发现农业用轮胎(农业轮胎)的有利的应用,由此,以下说明将是明确而不失一般性的。重要的是注意在“农业用轮胎”的限定下轮胎意味着是在没有铺沥青的路面上运行的作业车辆中使用,那么“农业用轮胎”是用于农业机械的轮胎和用于运土机等的轮胎两者。

背景技术

[0003] 农业用轮胎包括如下的环状胎体:其由至少部分折返的胎体帘布层构成,因而在两侧具有彼此重叠的两层。在胎体的两相反侧布置两个环状胎圈,各胎圈均由胎体帘布层包围。胎体在胎体和胎面之间具有胎面带束的情况下支撑环状胎面。在胎体帘布层内配置不透气的内衬(innerliner),该内衬构成内涂层且具有保持轮胎内的空气从而长时间维持轮胎的充气压(inflation pressure)的功能。胎体帘布层支撑配置在胎面和胎圈之间的胎体帘布层的外侧的一对胎侧部(SW)。最后,胎体帘布层支撑位于胎侧部的外侧下方且在胎圈处的一对耐磨胶条(AGS);当轮胎组装到圆周上时,耐磨胶条被配置成与圆周的边缘接触,于是,耐磨胶条由具有高耐磨耗性的胶的混合物制成。
[0004] 通常,各胎侧部和对应的耐磨胶条形成如下的单个不可分割的元件:该单个不可分割的元件借助于共挤出分别构成胎侧部和耐磨胶条的至少两种不同胶的混合物的程序而实现。换言之,各胎侧部和对应的耐磨胶条被共挤出以从开始(即,甚至在轮胎固化之前)就产生坚固地接合。
[0005] 在已知的农业用轮胎中,各胎侧部和对应的耐磨胶条之间的接合面的横(轴向)截面一直为直线状轨迹。在大多数已知的农业用轮胎中,各胎侧部和对应的耐磨胶条之间的接合面从内向外径向地定位,即,从轴向外侧的且更靠径向内侧(即,径向上更靠近胎圈)的端部延伸到轴向内侧的且更靠径向外侧(即,径向上更远离胎圈)的端部。在一些已知的农业用轮胎中,各胎侧部和对应的耐磨胶条之间的接合面以从外向内的相反的方式定向,即,从轴向外侧的且更靠径向外侧(即,径向上更远离胎圈)的端部延伸到轴向内侧的且更靠径向内侧(即,径向上更靠近胎圈)的端部。
[0006] EP 0958946中说明了上述类型的轮胎。
[0007] 农业用轮胎的所有制造者的目的是,通过仍能维持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即,避免形成使轮胎自身无法使用的轮胎过早破裂)而成功地减轻轮胎质量(即,用于构造轮胎自身所使用的材料的总量)。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轮胎,该轮胎具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和有限的质量(mass),并且同时其容易地且经济地实现。
[0010]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所附技术方案所确立的轮胎。附图说明
[0011] 现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附图示出了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
[0012] 图1是出于清楚目的去除了部分的根据本发明所实施的轮胎的部分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0013] 图2是图1的轮胎的胎圈区域的放大图;以及
[0014] 图3是图1的轮胎的可选的实施方式的胎圈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在图1中,农业用轮胎被整体指定为附图标记1,该轮胎包括环状胎体(body)2,环状胎体2由自身部分折返的胎体帘布层3构成。
[0016] 在胎体2的两相反侧配置两个环状胎圈4,各环状胎圈4均被胎体帘布层3包围且均具有利用多圈金属线增强的胎圈芯5以及胎圈填胶6。
[0017] 胎体2支撑环状胎面7;胎面带束8置于胎体2和胎面7之间,胎面带束8包括一层或多层的胎面帘布层9。各胎面帘布层9均包括浸入橡胶条带中的多条带(未示出),该多条带以确定节距并排地配置并与轮胎1的赤道面形成确定的倾斜度。
[0018] 在胎体帘布层3内布置不透气的内衬10,内衬10构成内涂层且具有保持轮胎1内的空气从而长时间维持轮胎1的充气压力的功能。
[0019] 胎体帘布层3支撑配置在胎面7和胎圈4之间的胎体帘布层3的外侧的一对胎侧部11。
[0020] 最后,胎体帘布层3支撑位于胎侧部11的下方外侧且在胎圈4处(甚至在内衬10上方)的一对耐磨胶条12(AGS)。当轮胎1组装到圆周(circle)上时,耐磨胶条12以与圆周的边缘接触的方式配置且具有保护胎圈4不受由圆周施加的磨耗作用的功能;因此,耐磨胶条12由具有高耐磨耗性的硬质胶的混合物制成。
[0021] 显而易见,实际的轮胎1甚至包括为了简便而未示出和未说明的额外的完全公知和传统的组成部件(例如,“冠部帘布层”和“胎面帘布插入层-TPI”)。
[0022] 如更好地在图2中示出的,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属于如下的单个组合元件(即,它们形成单个整体元件):该单个组合元件借助于至少两种不同的且分别构成胎侧部11和耐磨胶条12的胶的混合物的共挤出程序而实施。换言之,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一起被共挤出以使得从开始(即,甚至在轮胎1的固化之前)就产生坚固地接合。
[0023] 在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限定了接合面13,接合面13构成胎侧部11的下侧(即,径向内侧)端部与耐磨胶条12的上侧(即,径向外侧)端部接触(即,接合)的区域。根据图2所示,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的横(即,轴向)截面为U形形状。
[0024] 在图2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的横(即,轴向)截面为朝向胎圈4定向的U形形状;换言之,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具有比接合面13自身的两个端部15和16靠径向外侧的顶点(尖点)14。根据未示出的可选的实施方式,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的横(即,轴向)截面为朝向胎面7(即,相对于图2所示的方向相反)定向的U形形状;换言之,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具有比接合面13自身的两个端部15和16靠径向内侧配置的顶点14。
[0025] 在图2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的轴向外侧端部15配置成比接合面13自身的轴向内侧端部16靠径向内侧(即,在径向上更靠近胎圈4)。根据图3示出的可选的实施方式,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的轴向外侧端部15在径向上配置在与接合面13自身的轴向内侧端部16相同的高度。根据未示出的另外的实施方式,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的轴向外侧端部15配置成比接合面13自身的轴向内侧端部16靠径向外侧(即,在径向上更远离胎圈4)。
[0026]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的顶点14与在径向上更远离接合面13自身的顶点的端部15或16之间的径向距离D至少等于胎侧部11在接合面13的顶点14处的轴向厚度W;在图2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在径向上更远离接合面13的顶点14的端部15为轴向外侧端部15,而在图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接合面13的两个端部15和16与顶点14的径向距离大致相等。
[0027] 在各接合面13中距离D至少等于轴向厚度W的事实有助于优化接合面13自身上的机械应力的分布。
[0028]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在其自身顶点14处的半径至少等于与通过接合面13自身的顶点14以及两个端部15和16的抛物线的顶点14对应的密切圆(osculating circle)的半径的75%;这种关系有助于优化接合面13上的机械应力的分布。
[0029] 上述轮胎1具有几个优势。
[0030] 首先,在上述轮胎1中,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的特定形状使得减小了轮胎1的该区域在使用时所产生的机械应力。换言之,在上述轮胎1中,在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的特定形状使得减小了轮胎1的该区域能在使用时所产生可能的龟裂的频率和大小。以这种方式,与各胎侧部和对应的耐磨胶条之间的接合面属于传统类型(即,横截面为直线轨迹(course))的类似已知的轮胎相比,上述轮胎1具有相当长的持续时间,即,使用寿命。因此,通过保持持续时间(即,使用寿命)相对于类似的已知轮胎不变,上述轮胎1会更轻,这是因为能够减小胎侧部11的厚度(即,质量)以及耐磨胶条12的厚度(即,质量)。
[0031] 此外,上述轮胎1将被容易地构造成如下的模式:实现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不会相对于类似的已知轮胎受到任何重大变型;事实上,为了改变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之间的接合面13的形状,合适地形成用于一起共同挤出各胎侧部11和对应的耐磨胶条12的挤出模具是足够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