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582615.9 申请日 2016-07-23 公开(公告)号 CN106173020A 公开(公告)日 2016-12-07
申请人 福建绿泉食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瑞山;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采用复合菌种 发酵 的红茶果汁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复合乳酸菌发酵,发酵过程中乳杆菌产出各种 有机酸 、 氨 基酸等,克服单一菌种 风 味不强的缺点,增加产品风味;本发明公开的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包含15Bx红茶浸提液和15Bx桃汁的 混合液 ;所述混合液与复合菌种发酵制得红茶果汁;所述复合菌种包含 植物 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副干 酪乳 杆菌;所述红茶浸提液和桃汁的体积比例为4:1;所述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的浓度比为:3.5:2:4.5。
权利要求

1.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其特征在于:包含15Bx红茶浸提液和15Bx桃汁的混合液
所述混合液与复合菌种发酵制得红茶果汁;所述复合菌种包含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
所述红茶浸提液和桃汁的体积比例为4:1;所述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的浓度比为:3.5:2: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其特征在于:所述15Bx红茶浸提液为792ml,15Bx桃汁为198ml,所述复合菌种中,植物乳杆菌为3.5ml/L,发酵乳杆菌为2ml/L,副干酪乳杆菌为4.5ml/L。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过程:
S100:制备红茶浸提液的过程;
S200:制备桃汁的过程;
S300:将S100制备的红茶浸提液与S200制备的桃汁按照配方量进行调配混合后灭菌、冷却、接种配方量的复合菌种后发酵、再次冷却后制得红茶果汁;
所述S100:制备红茶浸提液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101:选茶;
S102:在茶与比为1:8、温度为88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提15min,制得红茶汁;
S103:将步骤S102中的红茶汁过滤且浓缩至15Bx,得到红茶浸提液;
所述S200:制备桃汁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201:选取新鲜无坏无虫的桃子;
S202:消毒;
S203:清洗;
S204:破碎
S205:压榨
S206:离心;
S207:过滤;
S208:精滤且浓缩至15Bx。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100:制备红茶浸提液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101:选茶;选取质量上乘的红茶茶叶;
S102:在茶与水比为1:8、温度为88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提15min,制得红茶汁;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S103:将步骤S102中的红茶汁过滤且浓缩至15Bx,得到红茶浸提液;所述红茶汁过滤是过200目的尼龙网;
所述S200:制备桃汁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201:选取新鲜无坏无虫的桃子;
S202:消毒;
S203:清洗;
S204:破碎;破碎在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粒径小于等于8mm;
S205:压榨;
S206:离心;
S207:过滤;
S208:精滤且将滤液浓缩至15Bx。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100:制备红茶浸提液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101:选茶;
S102:在茶与水比为1:8、温度为88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提15min,制得红茶汁;将红茶渣与水混合后再次浸提制得红茶汁再次浸提液,将红茶汁再次浸提液与所述红茶汁混合;
S103:将步骤S102中的红茶汁过滤且浓缩至15Bx,得到红茶浸提液。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300:将S100制备的红茶浸提液与S200制备的桃汁按照配方量进行调配混合后灭菌、冷却、接种配方量的复合菌种后发酵、再次冷却后制得红茶果汁;具体为:
将将S100制备的红茶浸提液与S200制备的桃汁按照配方量进行调配混合后成混合液,将混合液在110~115℃维持3min,杀死混合液中的有害生物;待杀菌后的混合液降温至
30℃左右,接入复合菌种;所述复合菌种包含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复合菌种中,植物乳杆菌3.5ml/L,发酵乳杆菌2ml/L,副干酪乳杆菌4.5ml/L;将接入复合菌种后的混合液放入发酵罐于28~32℃发酵24~48h,发酵结束时pH值在3.8~4.3;发酵结束后迅速降低发酵温度到4℃维持5h制得红茶果汁。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将制得的红茶果汁进行高温瞬时灭菌或者不进行高温瞬时灭菌的步骤;
经过高温瞬时灭菌后的红茶果汁灌装后的成品入常温库保存;
不经过高温瞬时灭菌的红茶果汁灌装后的成品入冷库保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瞬时灭菌为在温度大于110℃高压蒸汽下灭菌15min以内;所述桃子为黄桃。

说明书全文

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红茶果汁制备技术,具体用于制备一种新的红茶果汁。

背景技术

[0002] 红茶是选择适制红茶的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具有利尿、消炎杀菌、解毒、提神消疲、生津清热等功效,此外,红茶还具有防龋、健胃整肠助消化、延缓老化、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癌、抗辐射等功效。
[0003] 但是,目前红茶尤其是红茶饮品的普及度非常小,红茶相比其他饮品被选购的几率更小,我们通过对市场调研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于现有发酵红茶汁口感单一、色泽不佳、味酸涩的现状而引起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复合乳酸菌发酵,发酵过程中乳杆菌产出各种有机酸基酸等,克服单一菌种风味不强的缺点,增加产品风味;本发明还创新性的用桃汁加入红茶汁进行发酵使得产品具备特殊香气、口味和营养功效,能够让本产品更受消费者喜爱。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的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包含15Bx红茶浸提液和15Bx桃汁的混合液
所述混合液与复合菌种发酵制得红茶果汁;所述复合菌种包含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
所述红茶浸提液和桃汁的体积比例为4:1;所述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的浓度比为:3.5:2:4.5。
[0006] 作为本发明的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15Bx红茶浸提液为792ml,15Bx桃汁为198ml,所述复合菌种中,植物乳杆菌为3.5ml/L,发酵乳杆菌为2ml/L,副干酪乳杆菌为4.5ml/L。
[0007]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开的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上述的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过程:
S100:制备红茶浸提液的过程;
S200:制备桃汁的过程;
S300:将S100制备的红茶浸提液与S200制备的桃汁按照配方量进行调配混合后灭菌、冷却、接种配方量的复合菌种后发酵、再次冷却后制得红茶果汁;
所述S100:制备红茶浸提液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101:选茶;
S102:在茶与比为1:8、温度为88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提15min,制得红茶汁;
S103:将步骤S102中的红茶汁过滤且浓缩至15Bx,得到红茶浸提液;
所述S200:制备桃汁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201:选取新鲜无坏无虫的桃子;
S202:消毒;
S203:清洗;
S204:破碎
S205:压榨
S206:离心;
S207:过滤;
S208:精滤且浓缩至15Bx。
[0008] 作为本发明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S100:制备红茶浸提液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101:选茶;选取质量上乘的红茶茶叶;
S102:在茶与水比为1:8、温度为88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提15min,制得红茶汁;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S103:将步骤S102中的红茶汁过滤且浓缩至15Bx,得到红茶浸提液;所述红茶汁过滤是过200目的尼龙网;
所述S200:制备桃汁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201:选取新鲜无坏无虫的桃子;
S202:消毒;
S203:清洗;
S204:破碎;破碎在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粒径小于等于8mm;
S205:压榨;
S206:离心;
S207:过滤;
S208:精滤且将滤液浓缩至15Bx。
[0009] 作为本发明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S100:制备红茶浸提液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101:选茶;
S102:在茶与水比为1:8、温度为88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提15min,制得红茶汁;将红茶渣与水混合后再次浸提制得红茶汁再次浸提液,将红茶汁再次浸提液与所述红茶汁混合;
S103:将步骤S102中的红茶汁过滤且浓缩至15Bx,得到红茶浸提液。
[0010] 作为本发明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S300:将S100制备的红茶浸提液与S200制备的桃汁按照配方量进行调配混合后灭菌、冷却、接种配方量的复合菌种后发酵、再次冷却后制得红茶果汁;具体为:
将将S100制备的红茶浸提液与S200制备的桃汁按照配方量进行调配混合后成混合液,将混合液在110~115℃维持3min,杀死混合液中的有害生物;待杀菌后的混合液降温至
30℃左右,接入复合菌种;所述复合菌种包含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复合菌种中,植物乳杆菌3.5ml/L,发酵乳杆菌2ml/L,副干酪乳杆菌4.5ml/L;将接入复合菌种后的混合液放入发酵罐于28~32℃发酵24~48h,发酵结束时pH值在3.8~4.3;发酵结束后迅速降低发酵温度到4℃维持5h制得红茶果汁。
[0011] 作为本发明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含将制得的红茶果汁进行高温瞬时灭菌或者不进行高温瞬时灭菌的步骤;经过高温瞬时灭菌后的红茶果汁灌装后的成品入常温库保存;
不经过高温瞬时灭菌的红茶果汁灌装后的成品入冷库保存。
[0012] 作为本发明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温瞬时灭菌为在温度大于110℃高压蒸汽下灭菌15min以内;所述桃子为黄桃。
[0013]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现有发酵红茶汁口感单一、色泽不佳、风味酸涩的现状,公开了一种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及其制备方法,其红茶果汁由红茶、桃汁经过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后灭菌或不灭菌制成。具体的,
本发明通过复合乳杆菌发酵,发酵过程中乳杆菌产出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等,克服单一菌种风味不强的缺点,增加产品风味;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低温不调PH值长时发酵保留了红茶果汁的原始风味又提高了红茶果汁的营养成分和最终产品的稳定性
[0014] 本发明将红茶果汁充分灭菌后接入复合菌种(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通过复合菌种的发酵作用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口感风味。
[0015] 本发明所开发的发酵型红茶果汁饮品产品口感细腻,酸甜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红茶果汁发酵后的特有香气和营养功效。能够大大增加消费者的喜爱程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7] 本发明公开的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包含15Bx红茶浸提液和15Bx桃汁的混合液;所述混合液与复合菌种发酵制得红茶果汁;所述复合菌种包含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
所述红茶浸提液和桃汁的体积比例为4:1;所述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的浓度比为:3.5:2:4.5。
[0018] 优选的:所述15Bx红茶浸提液为792ml,15Bx桃汁为198ml,所述复合菌种中,植物乳杆菌为3.5ml/L,发酵乳杆菌为2ml/L,副干酪乳杆菌为4.5ml/L。本优选实施方式具备最佳的效果。
[0019]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的采用复合菌种发酵的红茶果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过程:
S100:制备红茶浸提液的过程;
S200:制备桃汁的过程;
S300:将S100制备的红茶浸提液与S200制备的桃汁按照配方量进行调配混合后灭菌、冷却、接种配方量的复合菌种后发酵、再次冷却后制得红茶果汁;
所述S100:制备红茶浸提液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101:选茶;
S102:在茶与水比为1:8、温度为88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提15min,制得红茶汁;
S103:将步骤S102中的红茶汁过滤且浓缩至15Bx,得到红茶浸提液;
所述S200:制备桃汁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201:选取新鲜无坏无虫的桃子;
S202:消毒;
S203:清洗;
S204:破碎;
S205:压榨;
S206:离心;
S207:过滤;
S208:精滤且浓缩至15Bx。
[0020] 作为上述制备方法的优选:所述S100:制备红茶浸提液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101:选茶;选取质量上乘的红茶茶叶;
S102:在茶与水比为1:8、温度为88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提15min,制得红茶汁;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S103:将步骤S102中的红茶汁过滤且浓缩至15Bx,得到红茶浸提液;所述红茶汁过滤是过200目的尼龙网;
所述S200:制备桃汁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201:选取新鲜无坏无虫的桃子;
S202:消毒;
S203:清洗;
S204:破碎;破碎在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粒径小于等于8mm;
S205:压榨;
S206:离心;
S207:过滤;
S208:精滤且将滤液浓缩至15Bx。
[0021] 作为上述制备方法的优选:所述S100:制备红茶浸提液的过程,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101:选茶;
S102:在茶与水比为1:8、温度为88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提15min,制得红茶汁;将红茶渣与水混合后再次浸提制得红茶汁再次浸提液,将红茶汁再次浸提液与所述红茶汁混合;
S103:将步骤S102中的红茶汁过滤且浓缩至15Bx,得到红茶浸提液。
[0022] 作为上述制备方法的优选:所述S300:将S100制备的红茶浸提液与S200制备的桃汁按照配方量进行调配混合后灭菌、冷却、接种配方量的复合菌种后发酵、再次冷却后制得红茶果汁;具体为:
将将S100制备的红茶浸提液与S200制备的桃汁按照配方量进行调配混合后成混合液,将混合液在110~115℃维持3min,杀死混合液中的有害微生物;待杀菌后的混合液降温至
30℃左右,接入复合菌种;所述复合菌种包含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复合菌种中,植物乳杆菌3.5ml/L,发酵乳杆菌2ml/L,副干酪乳杆菌4.5ml/L;将接入复合菌种后的混合液放入发酵罐于28~32℃发酵24~48h,发酵结束时pH值在3.8~4.3;发酵结束后迅速降低发酵温度到4℃维持5h制得红茶果汁。
[0023] 作为上述制备方法的优选:还包含将制得的红茶果汁进行高温瞬时灭菌或者不进行高温瞬时灭菌的步骤;经过高温瞬时灭菌后的红茶果汁灌装后的成品入常温库保存;
不经过高温瞬时灭菌的红茶果汁灌装后的成品入冷库保存。
[0024] 作为上述制备方法的优选:所述高温瞬时灭菌为在温度大于110℃高压蒸汽下灭菌15min以内;所述桃子为黄桃。
[0025] 根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我们进行了如下实施例:实施例1:
选用质量上乘的红茶茶叶,浸提取得红茶浸提液,过200目的尼龙网,把红茶汁浓缩至
15Bx,选质量上乘的桃子榨汁、离心、过滤,把桃汁浓缩至15Bx然后与15Bx的浓缩红茶汁混合均匀,红茶汁与桃汁比例为4:1(本实施例为:所述15Bx红茶浸提液为792ml,15Bx桃汁为
198ml),后将混合液在110℃维持3min,杀死混合液中的有害微生物;待杀菌后的混合液降温至30℃,接入复合菌种(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菌种比例为,植物乳杆菌3.5ml/L,发酵乳杆菌2ml/L,副干酪乳杆菌4.5ml/L,放入发酵罐于28℃发酵,24h,发酵结束时pH值在3.8~4.3;发酵结束后迅速降低发酵温度到4℃维持5h后高温瞬时灭菌或不灭菌、罐装得到成品;
实施例2:
选用质量上乘的红茶茶叶,浸提取得红茶浸提液,过200目的尼龙网,把红茶汁浓缩至
15Bx,选质量上乘的桃子榨汁、离心、过滤,把桃汁浓缩至15Bx然后与15Bx的浓缩红茶汁混合均匀,红茶汁与桃汁比例为4:1(本实施例为:所述15Bx红茶浸提液为792ml,15Bx桃汁为
198ml),后将混合液在112℃维持3min,杀死混合液中的有害微生物;待杀菌后的混合液降温至30℃,接入复合菌种(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菌种比例为,植物乳杆菌3.5ml/L,发酵乳杆菌2ml/L,副干酪乳杆菌4.5ml/L,放入发酵罐于30℃发酵,44h,发酵结束时pH值在3.8-4.3;发酵结束后迅速降低发酵温度到4℃维持5h后高温瞬时灭菌或不灭菌、罐装得到成品;
实施例3:
选用质量上乘的红茶茶叶,浸提取得红茶浸提液,过200目的尼龙网,把红茶汁浓缩至
15Bx,选质量上乘的桃子榨汁、离心、过滤,把桃汁浓缩至15Bx然后与15Bx的浓缩红茶汁混合均匀,红茶汁与桃汁比例为4:1(本实施例为:所述15Bx红茶浸提液为792ml,15Bx桃汁为
198ml),后将混合液在115℃维持3min,杀死混合液中的有害微生物;待杀菌后的混合液降温至30℃左右,接入复合菌种(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菌种比例为,植物乳杆菌3.5ml/L,发酵乳杆菌2ml/L,副干酪乳杆菌4.5ml/L,放入发酵罐于32℃发酵, 48h,发酵结束时pH值在3.8~4.3;发酵结束后迅速降低发酵温度到4℃维持5h后高温瞬时灭菌或不灭菌、罐装得到成品;
实施例1~3 所制得的红茶果汁,其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鉴定见表1 和表2。
[0026] 表1:实施例1~3 所制得的红茶果汁感官品质鉴定:项目 色泽 香气 质地及滋味
实施例1 红艳、不透明、明亮 茶香较浓郁、桃香较浓郁、甜香较浓郁 口感较细腻、酸甜可口、香味独特实施例2 红艳、不透明、明亮 茶香浓郁、桃香浓郁、甜香浓郁 口感细腻、酸甜可口、香味独特实施例3 红艳、不透明、明亮 茶香浓郁、桃香浓郁、甜香浓郁 口感细腻、酸甜可口、香味独特表2实施例1~3 所制得的红茶果汁理化品质鉴定
项目 茶多酚 游离氨基酸 Ph值
实施例1 1.7 0.43 4.22
实施例2 1.8 0.45 4.03
实施例3 1.75 0.44 3.91
根据上述具体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制得的红茶果汁口感细腻,酸甜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其中,实施例2为较优的实施例,为重点生产参考参数。
[0027] 上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涉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相关技术,这些都落入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0028] 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